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财政与房地产价格——基于马克思地租理论的分析 被引量:12
1
作者 范方志 李海海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9,共7页
房地产业的发展有很强的带动效应。房地产市场价格"居高不下"从短期看可能跟需求有关,但长期而言实际上是由其租金决定的。通过对马克思地租理论的研究可以得出结论,即转轨经济背景下的城市化和土地供给以及隐藏在背后的"... 房地产业的发展有很强的带动效应。房地产市场价格"居高不下"从短期看可能跟需求有关,但长期而言实际上是由其租金决定的。通过对马克思地租理论的研究可以得出结论,即转轨经济背景下的城市化和土地供给以及隐藏在背后的"土地财政"是房地产市场非理性繁荣的深层次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地产价格 土地财政 马克思地租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城市建设用地使用权制度的完善 被引量:26
2
作者 李开国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2-20,共9页
我国城市建设用地使用权制度利弊参半、成功与不足并存。在使用权设定方式、使用权期限届满的法律后果、土地使用权人迟延开发土地和改变土地用途的法律后果以及土地使用权人之空间权等问题上,现行立法和《物权法(草案)》的有关规定均... 我国城市建设用地使用权制度利弊参半、成功与不足并存。在使用权设定方式、使用权期限届满的法律后果、土地使用权人迟延开发土地和改变土地用途的法律后果以及土地使用权人之空间权等问题上,现行立法和《物权法(草案)》的有关规定均有缺陷,应当从我国城市土地的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的性质出发,以党的“三个代表”、“以民为本”的政治理念和马克思的市地级差地租理论为指导,加以改进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民所有制 “三个代表” 马克思地租理论 建设用地使用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马克思地租理论看农民失地问题 被引量:3
3
作者 许晓东 谢元态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10-11,共2页
在统筹城乡发展过程中,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许多农民成为失地农民,从而也带来一系列的农民失地问题。从马克思地租理论来分析当今农民失地的一系列问题,并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马克思地租理论 农民失地 问题与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的地租理论与我国土地国有化 被引量:1
4
作者 朱解放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28期9954-9955,共2页
马克思的地租理论是马克思经济理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研究基于马克思地租理论的分析,把握马克思地租理论的科学内涵,结合我国地租存在的必然性和土地国有化的实际,积极探索和研究了我国社会主义地租和土地国有化的理论和政策。
关键词 马克思地租理论 社会主义地租 土地国有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地租理论与我国城市土地制度创新 被引量:1
5
作者 朱解放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15期4806-4808,共3页
我国传统的城市土地制度是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由于这种土地制度从根本上否定了价值规律和经济规律的作用,因而不利于市场机制的建立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该研究以马克思的地租理论为指导,结合我国土地使用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传统的城市土地制度是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由于这种土地制度从根本上否定了价值规律和经济规律的作用,因而不利于市场机制的建立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该研究以马克思的地租理论为指导,结合我国土地使用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从产权制度、土地市场和土地价格3个方面对我国城市土地制度创新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地租理论 城市土地制度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劳动、平台租金与双边垄断——马克思地租理论视阈下的平台资本主义批判 被引量:16
6
作者 周绍东 戴一帆 《西部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1,共11页
平台垄断是数字经济在其迅猛发展过程中暴露的突出问题之一,防范数字资本无序扩张、引导数字平台良性发展需要明晰平台垄断形成的机理。鉴于平台租金是数字平台谋利的主要方式,基于数字劳动的产生及其特征探究数字平台租金的生成及其特... 平台垄断是数字经济在其迅猛发展过程中暴露的突出问题之一,防范数字资本无序扩张、引导数字平台良性发展需要明晰平台垄断形成的机理。鉴于平台租金是数字平台谋利的主要方式,基于数字劳动的产生及其特征探究数字平台租金的生成及其特性,为正确认识和对待平台垄断提供了一条可行路径。本文以马克思地租理论为依据,剖析数字平台租金的“一般”和“特殊”:首先,通过溯源“平台”概念明晰信息的特征及其在平台形成和发展中所起的关键作用,并结合从马克思地租理论中抽象出的“租金一般”规律,阐明平台租金源自平台对信息所有权的垄断,表现为平台内外生产效益的差异化,并因优质平台稀缺引致的经营权垄断而得以长期维系,此为“一般”;其次,不同形式的租金映射着不同技术条件下的劳动方式,数字技术革新使得劳动方式发生显著变化,无目的的劳动、非物质化的劳动对象以及复杂化的劳动资料成为现实并构成数字劳动的主要特征,相应地,数字劳动使得数字平台租金直接表现为数据租金,呈现出指数积累和两极分化的态势,并具有一定的技术壁垒和受众惯性,此为“特殊”;此外,数字平台的各租金形式处于动态的历史关联之中,并必然地演变为垄断租金。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一个双边垄断模型,用以解释数字平台的垄断机理:一方面,数字平台向非经营性用户隐性地收取产品租金,并处于天然的垄断地位;另一方面,数字平台向经营性用户收取显性的货币租金,并迅速转变为垄断租金;进而,个别数字平台依托自身的行业垄断地位,不断尝试建构生态垄断,以期持续性地再生产出新的垄断关系。上述分析为有效规制数字平台垄断提供了以下思路:在短期内,需优化税制结构并考虑增设新税种,如数字资源税;在中期内,应注重规范数字经济秩序,保障数字平台的使用秩序、竞争秩序和经营秩序持续改善;在长期内,破解数字平台垄断这一现实难题的根本途径在于实现数字平台以至数据要素的公共占有,因而需要循序渐进地推动公共信息平台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数字平台 平台垄断 平台租金 双边垄断 马克思地租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