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Tl-GIK溶液心肌灌注显像对陈旧性心肌梗塞患者存活心肌的判断
1
作者 殷宝玲 王铁 +1 位作者 崔志澄 张金谷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7年第4期327-329,共3页
采用201TlGIK溶液(201铊葡萄糖胰岛素氯化钾)心肌灌注显像,对28例陈旧性心肌梗塞患者的梗塞区域心肌的存活性进行研究。输注GIK溶液后再次心肌断层显像,结果:在28例陈旧性心肌梗塞患者的119个梗塞节... 采用201TlGIK溶液(201铊葡萄糖胰岛素氯化钾)心肌灌注显像,对28例陈旧性心肌梗塞患者的梗塞区域心肌的存活性进行研究。输注GIK溶液后再次心肌断层显像,结果:在28例陈旧性心肌梗塞患者的119个梗塞节段中有45个节段(37.8%)有存活心肌。15例做经皮冠状动脉内气囊扩张术或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患者,术前76个梗塞节段中有28个节段于输注GIK溶液后显像证明有存活心肌(36.8%);术后复查静态201Tl心肌断层显像有32个节段存活(42%),两者间符合率为87.5%(28/32)。本研究证明在陈旧性心肌梗塞区内仍有存活心肌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存活心肌 ^201Tl-gik 心肌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痉挛患者^(201)Tl心肌灌注显像反向再分布与血管内皮功能紊乱的关系 被引量:15
2
作者 谢振宏 向定成 +3 位作者 张金赫 尹吉林 龚志华 何建新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63-266,共4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痉挛患者在201Tl(铊)心肌灌注显像负荷试验中的反向再分布现象与血管内皮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接受201Tl心肌灌注显像负荷试验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最后临床诊断将患者分为冠状动脉痉挛组(n=30)、冠心病组(n=30)和...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痉挛患者在201Tl(铊)心肌灌注显像负荷试验中的反向再分布现象与血管内皮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接受201Tl心肌灌注显像负荷试验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最后临床诊断将患者分为冠状动脉痉挛组(n=30)、冠心病组(n=30)和对照组(n=30),分别在201Tl心肌灌注显像心肌负荷试验前、负荷试验后即刻(负荷显像)及负荷后3h(再分布显像)时采集外周静脉血测定并比较各组间及不同时点内皮素-1、一氧化氮水平以及内皮素-1/一氧化氮比值的动态变化,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负荷试验前,冠状动脉痉挛组内皮素-1水平[(163.53±8.58)pg/ml]高于对照组[(116.15±6.65)pg/ml,P<0.01]及冠心病组[(137.73±8.32)pg/ml,P<0.01],一氧化氮水平[(60.32±8.20)μmol/L]低于对照组[(70.10±6.90)μmol/L,P<0.05]亦略低于冠心病组[(62.64±7.45)μmol/L,P=0.238],内皮素-1/一氧化氮比值(2.75±0.39)显著高于对照组(1.67±0.18,P<0.01)及冠心病组(2.22±0.31,P<0.05)。负荷试验后即刻,冠状动脉痉挛组较对照组内皮素-1水平降低[(151±9.15)pg/ml,P<0.01]、一氧化氮水平升高[(63.78±8.30)μmol/L,P<0.01]、内皮素-1/一氧化氮比值降低(1.40±0.12,P<0.01);负荷后3h,冠状动脉痉挛组内皮素-1恢复至负荷前水平,一氧化氮降低且低于负荷前水平,内皮素-1/一氧化氮比值升高且高于负荷前水平,从而有利于血管收缩;对照组在负荷后即刻内皮素-1/一氧化氮比值较负荷前水平轻度降低,3h后回到负荷前水平;而冠心病组在负荷试验中的内皮素-1/一氧化氮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冠状动脉痉挛患者的反向再分布可能与内皮细胞功能紊乱所引起的病变血管在静息状态下痉挛及负荷时扩张、从而导致心肌血流灌注改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痉挛 ^201TL 心肌灌注显像 反向再分布 内皮素-1 一氧化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疾病危险因素与^(201)TI心肌灌注显像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欧阳伟 何国荣 刘金华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1123-1125,共3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疾病(CAD)5种主要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及抽烟)与201TI心肌灌注显像结果的相关性。方法对346例可疑CAD者进行了201TI运动·延迟心肌灌注断层显像。根据有无CAD危险因素和危险评分的高低分为四组...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疾病(CAD)5种主要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及抽烟)与201TI心肌灌注显像结果的相关性。方法对346例可疑CAD者进行了201TI运动·延迟心肌灌注断层显像。根据有无CAD危险因素和危险评分的高低分为四组:无危组、低危组、中危组及高危组。结果在四组病人中,无危组、低危组、中危组及高危组的心肌灌注异常率分别为48.1%、70.6%、89%及100%。四组间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别(字2=49.6,P=0.0001)。在伴有CAD危险因素的病人中,危险评分与半定量评分、肺/心比值和节段异常数均呈显著的正相关性(r=0.167~0.458,P=0.001~ 0.0006)。结论CAD危险因素与201TI心肌显像有密切的相关性,对伴有CAD危险因素尤其是中重度危险因素的可疑CAD病人应常规行201TI心肌灌注断层显像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TI心肌灌注显像 相关性 冠状动脉疾病 放射性核素显像 危险因素 ^201TI CA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伴或不伴左室肥厚病人运动^(201)TI心肌灌注显像异常分类及其机制 被引量:1
4
作者 欧阳伟 钱学贤 +1 位作者 何国荣 刘金华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514-1516,共3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伴或不伴左室肥厚病人运动铊-201(201TI)心肌灌注显像异常分类及其可能机制。方法254例可疑冠状动脉疾病病人接受了201TI运动-延迟心肌灌注断层显像。其中无高血压组84例,高血压无心肌肥厚组93例,高血压伴心肌肥厚组77例... 目的探讨高血压伴或不伴左室肥厚病人运动铊-201(201TI)心肌灌注显像异常分类及其可能机制。方法254例可疑冠状动脉疾病病人接受了201TI运动-延迟心肌灌注断层显像。其中无高血压组84例,高血压无心肌肥厚组93例,高血压伴心肌肥厚组77例。所有灌注异常者均在显像前或后1个月内行冠脉造影。将灌注异常者分为3类:节段型、非节段型和混合型。对上述病人灌注显像异常而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进行长期随访。结果在高血压无心肌肥厚和伴心肌肥厚病人中,节段型异常的发生率分别为52/60和32/58,非节段型异常率分别为4/60和9/58,混合型异常率分别为4/60和17/58。节段型异常的冠脉造影正常率为17/84,非节段型异常为13/13,混合型异常为10/21。对40例灌注异常且冠脉造影正常的病人进行随访,5例节段型和2例混合型异常出现与大冠状动脉病变有关,且病变部位相符;而非节段型异常无1例发生。结论高血压伴或不伴心肌肥厚病人的节段型异常可能不仅由冠脉大动脉的解剖狭窄引起,而且还可能由冠状大动脉的功能性狭窄引起。非节段型异常则可能只由肌内微血管病变引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201TI 单光子发射计机断层 心肌肥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负荷^(201)铊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判断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后再狭窄的价值 被引量:2
5
作者 王丽娟 赵卫华 +3 位作者 贾大林 曾定尹 山岸広幸 越智宏畅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45-147,共3页
目的 :探讨运动负荷 2 0 1铊 (2 0 1 Tl)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 (Ex- 2 0 1 Tl SPECT)判断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后再狭窄的价值。  方法 :对 PTCA术后 3~ 6个月的 12 8例患者 (心绞痛 74例 ,陈旧性心肌梗塞 5 4例 )进行... 目的 :探讨运动负荷 2 0 1铊 (2 0 1 Tl)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 (Ex- 2 0 1 Tl SPECT)判断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后再狭窄的价值。  方法 :对 PTCA术后 3~ 6个月的 12 8例患者 (心绞痛 74例 ,陈旧性心肌梗塞 5 4例 )进行 Ex- 2 0 1 Tl SPECT及运动负荷心电图 (Ex- ECG)。将左心室划分为 9个节段 ,采用 4级评分法对 2 0 1 Tl分布进行视觉评价 ,比较延迟像与负荷像的核素分布。  结果 :12 8例冠心病患者 ,Ex- 2 0 1 Tl SPECT判断冠状动脉再狭窄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 79%、89% ,明显高于 Ex-ECG(Ex- ECG 为 5 9%、6 8% ,Ex- ECG 为 5 2 %、74% ) ;心肌梗塞患者的 Ex- 2 0 1 Tl SPECT敏感性明显高于 Ex- ECG (P<0 .0 1) ,其特异性无显著差别。冠状动脉再狭窄程度越重 (狭窄 <10 0 % ) ,其检出率越高。  结论 :Ex- 2 0 1 Tl SPECT使心肌显像对判断 PTCA术后再狭窄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 放射性核素显像 血管成形术 再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Tl和^(99)mTc-MIBI显像定量分析在骨肉瘤新辅助化疗中的价值 被引量:1
6
作者 黄中柯 楼岑 史国华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83-187,191,共6页
目的:探讨201Tl和99mTc-MIBI显像在术前新辅助化疗治疗骨肉瘤中的临床价值。方法:22例在新辅助化疗前和3周期化疗后均进行201Tl显像和99mTc-MIBI显像的患者,根据肿瘤坏死率的分级[1]将其分为3组:无反应组4例(Ⅰ级<50%),部分反应组12... 目的:探讨201Tl和99mTc-MIBI显像在术前新辅助化疗治疗骨肉瘤中的临床价值。方法:22例在新辅助化疗前和3周期化疗后均进行201Tl显像和99mTc-MIBI显像的患者,根据肿瘤坏死率的分级[1]将其分为3组:无反应组4例(Ⅰ级<50%),部分反应组12例(Ⅱ级50%~89%),反应良好组6例(Ⅲ级>90%)。对所采集的图像数据进行定性和半定量分析,通过测量肿瘤病灶与正常组织的放射性计数,计算摄取比率(uptake ratio,UR)和变化率(alteration ratio,AR)。并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201Tl显像时,无反应组URpre和URpost分别为2.14±0.67和2.07±0.71,两者无统计学意义(P>0.05);部分反应组URpre为3.45±1.57,URpost为2.02±0.97,两者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反应良好组URpre为3.57±0.67,URpost为1.36±0.20,两者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99mTc-MIBI显像时,无反应组URpre为1.66±0.42,URpost为1.85±0.70,两者无统计学意义(P>0.05);部分反应组URpre为2.39±1.41,URpost为1.68±0.72,两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反应良好组URpre为2.56±0.60,URpost为1.19±0.14,两者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201Tl显像时AR值范围为-0.03~0.72,AR值和TNR之间存在良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r=0.95;99mTc-MIBI显像时AR值范围为-1.21~0.64,AR值和TNR之间存在良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r=0.71;201Tl显像的AR值与99mTc-MIBI显像的AR值之间存在良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r=0.70。结论:201Tl显像与99mTc-MIBI显像显示新辅助化疗后AR值与TNR均存在良好的相关性,对骨肉瘤化疗疗效的评估有重要意义。201Tl显像对骨肉瘤化疗疗效的评估优于99mTc-MIBI显像,但两者无显著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铊放射性同位素/诊断应用 99m锝甲氧基异丁基异腈/诊断应用 骨肿瘤/药物疗法 化学疗法 辅助 抗肿瘤药/治疗应用 201铊/诊断应用 99m锝甲氧基异丁基异腈/诊断应用 骨肉瘤/放射性核素显像 化疗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9m)Tc-MIBI与^(201)T1肺肿瘤阳性显像在原发性肺癌的比较
7
作者 梁宏 陈小可 +7 位作者 胡平 李伟明 曾世荃 饶国辉 岳殿超 陈维安 吴克宁 李春亿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1期50-53,共4页
:【目的】评价99mTcMIBI与201T1肺肿瘤显像在原发性肺癌诊断中临床意义。【方法】28例肺癌患者进行了201T1早期(15min)与延迟(3h)肺肿瘤平面显像,其中23例有同期的99mTcMIBI显像资料;勾画各时相前位图像上病变部位(T)及对侧正常肺组织(N... :【目的】评价99mTcMIBI与201T1肺肿瘤显像在原发性肺癌诊断中临床意义。【方法】28例肺癌患者进行了201T1早期(15min)与延迟(3h)肺肿瘤平面显像,其中23例有同期的99mTcMIBI显像资料;勾画各时相前位图像上病变部位(T)及对侧正常肺组织(N)的感兴趣区,计算摄取比值(T/N)及滞留指数[RI=(延迟T/N-早期T/N)×100/早期T/N)],并取病灶部位放射性较正常肺组织摄取明显增高为阳性指标进行定性分析。【结果】99m TcMIBI早期与延迟显像肉眼定性分析诊断肺癌的阳性率分别为8696%和7826%,201T1显像两者阳性率均为8929%;99mTcMIBI早期与延迟显像T/N分别为126±019与124±019,201T1为143±021和159±032,99mTcMIBI与201T1比较早期T/N之间与延迟T/N之间均有明显差异(t值分别为5538与733,P值均<0001);同时201T1显像所计算的滞留指数(1083±1180)%明显大于99mTcMIBI肺显像(-144±662)%,差异有显著意义(t=4307,P<0001)。【结论】99m TcMIBI与201T1肺显像在原发性肺癌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阳性预测值,但肿瘤部位的滞留指数后者明显增高,提示201T1肺显像更具优越性,对于两者在肺癌淋巴结转移灶探测中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放射性核素显像 诊断 甲氧异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负荷^(201)Tl心肌断层显像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8
作者 李亚明 久田欣一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4年第3期271-273,共3页
以冠状动脉造影作对照,应用运动负荷201Tl心肌断层显像检查67例冠心病患者和34例健康人。结果显示,核素显像的灵敏度为91%,特异性为79%,检测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右冠状动脉(RCA)和左冠状动脉回旋支(... 以冠状动脉造影作对照,应用运动负荷201Tl心肌断层显像检查67例冠心病患者和34例健康人。结果显示,核素显像的灵敏度为91%,特异性为79%,检测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右冠状动脉(RCA)和左冠状动脉回旋支(LCX)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89%和80%、89%和98%及81%和97%;单支、双支和3支冠脉受累时显像的灵敏度分别为85%、92%和100%。结果提示,心肌断层显像方法对冠心病患者心肌受累的部位、范围和程度、受累冠脉的判定提供了一种简便无创、灵敏有效的检测手段,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核素显像 冠心病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Tl心肌断层显像中低频滤波函数的最佳选择
9
作者 王铁 张金谷 《首都医学院学报》 1995年第4期290-292,共3页
采用Hammin/Hann和Wiener2个低频滤波器对经冠脉造影证实的11例正常人和22例冠心病(CAD)患者进行了^(201)Tl心肌灌注显像定性和定量法的比较,目的在于为^(201)Tl心肌断层显像寻找最佳的滤波... 采用Hammin/Hann和Wiener2个低频滤波器对经冠脉造影证实的11例正常人和22例冠心病(CAD)患者进行了^(201)Tl心肌灌注显像定性和定量法的比较,目的在于为^(201)Tl心肌断层显像寻找最佳的滤波函数。结果表明截止频率在0.15的Wiener滤波器图像质量好,空间分辨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核素 心肌 断层显像 201 滤波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硝酸甘油介入双核素心肌显像评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被引量:7
10
作者 谢文晖 蔡小佳 +2 位作者 雷贝 张莉华 黄钢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42-145,共4页
目的对比观察多巴酚丁胺201Tl负荷-再分布/硝酸甘油介入99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诊断冠状动脉疾病(CAD)及检出存活心肌的作用。方法对132例临床疑诊CAD而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进行多巴酚丁胺201Tl负荷-再分布/硝酸甘油介入99mTc-... 目的对比观察多巴酚丁胺201Tl负荷-再分布/硝酸甘油介入99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诊断冠状动脉疾病(CAD)及检出存活心肌的作用。方法对132例临床疑诊CAD而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进行多巴酚丁胺201Tl负荷-再分布/硝酸甘油介入99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全部患者于2周内接受冠状动脉造影,23例心肌梗死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内采用超声心动图进行随访,判断心室壁活动改善情况。结果以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狭窄程度≥50%为狭窄判定标准,诊断CAD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93.41%、87.80%和91.67%,检出左前降支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93.85%、91.04%和92.42%,左回旋支分别为86.79%、89.87%和88.64%,右冠状动脉分别为81.25%、82.14%和81.82%。23例心肌梗死患者总共207个心肌节段中,再分布201Tl图像发现113个放射性稀疏缺损心肌节段,硝酸甘油介入99mTc-MIBI图像发现52个心肌节段可逆性放射性填充,61个心肌节段未发现放射性填充。超声心动图随访见术前113个再分布201Tl图像异常节段中,47个节段有明确的心室壁活动改善,66个节段无明显改善。以PCI术后心室壁活动改善为心肌存活的指标,硝酸甘油介入99mTc-MIBI显像对存活心肌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87.23%、83.33%和84.96%。结论多巴酚丁胺201Tl负荷-再分布/硝酸甘油介入99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能准确诊断CAD,有效检出存活心肌,有助于指导CAD诊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心肌 铊-201 99M锝甲氧基异丁基异腈 硝酸甘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核素心肌显像预测PCI术后心功能改善的评价 被引量:3
11
作者 谢文晖 蔡小佳 +1 位作者 雷贝 黄钢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50-254,共5页
目的:探讨多巴酚丁胺201Tl负荷-再分布/硝酸甘油介入99Tcm-MIBI门控心肌灌注显像预测PCI术后心功能改善的作用。方法:69例临床怀疑有冠心病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病人进行多巴酚丁胺201Tl负荷-再分布显像,显像结束后行硝酸甘... 目的:探讨多巴酚丁胺201Tl负荷-再分布/硝酸甘油介入99Tcm-MIBI门控心肌灌注显像预测PCI术后心功能改善的作用。方法:69例临床怀疑有冠心病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病人进行多巴酚丁胺201Tl负荷-再分布显像,显像结束后行硝酸甘油介入99Tcm-MIBI门控心肌灌注显像。心肌显像后2周内69例病人全部进行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及术后3个月心脏超声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①69例病人PCI术后左心室功能较术前有改善(△LVEF=4.78±2.4,t=2.02,P值<0.05)。②左心室功能降低组术后心功能提高值明显高于左心室功能正常组(△LVEF=5.3±2.0对LVEF=3.1±2.9,t=2.83,P<0.05)。③可逆性灌注缺损心肌节段数>3组术后心功能提高值明显高于可逆性灌注缺损心肌节段数≤3组(△LVEF=5.8±1.6对△LVEF=4.4±1.4,t=2.45,P<0.05)。结论:多巴酚丁胺201Tl负荷-再分布/硝酸甘油介入99Tcm-MIBI门控心肌灌注显像能准确检出缺血且存活心肌,对PCI术后心功能改善有很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心肌 201 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 硝酸甘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伴和不伴心肌肥厚病人^(210)TI心肌灌注断层显像 被引量:1
12
作者 欧阳伟 何国荣 +2 位作者 刘金华 黄玉英 钱学贤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942-944,共3页
目的评价201TI心肌灌注断层显像在高血压伴和不伴心肌肥厚病人中心肌灌注情况,并讨论其灌注异常的原因。方法对85例疑冠心病病人进行201TI心肌灌注断层显像,灌注异常者均在显像后1个月内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在高血压伴心肌肥厚组(85.7%... 目的评价201TI心肌灌注断层显像在高血压伴和不伴心肌肥厚病人中心肌灌注情况,并讨论其灌注异常的原因。方法对85例疑冠心病病人进行201TI心肌灌注断层显像,灌注异常者均在显像后1个月内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在高血压伴心肌肥厚组(85.7%)中,灌注异常率较无高血压组(39.3%,P<0.01)和高血压无心肌肥厚组(61.2%,P<0.05)显著;半定量评分均较无高血压组(P<0.01)和高血压无心肌肥厚组(P<0.05)显著;灌注异常病人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率(9/18)比高血压无心肌肥厚组(3/19,P<0.05)和无高血压组(0/13,P=0.044)显著。高血压无心肌肥厚组的半定量评分较无高血压组显著(P<0.05),灌注异常病人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率与无高血压组无显著性差别(P>0.05)。结论高血压心肌肥厚病人201TI心肌灌注异常的发生率较高。其灌注异常不仅可能由冠脉大血管病变所致,而且还可能由冠脉小血管病变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心肌肥厚 SPECT ^201TI 心肌灌注断层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心肌血流、脂肪酸代谢及糖代谢的变化及临床价值的探讨
13
作者 王丽娟 齐国先 +2 位作者 白小涓 胡健 曾定尹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S1期64-65,67,共3页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心肌血流、脂肪酸代谢及糖代谢的变化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在 31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中 ,进行 2 0 1 Tl、1 2 3 I- β- BMIPP SPECT及 1 8F- FDG PET心肌显像 ,将左心室分成 9个节段 ,采用 4级评分法对 2 0 1...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心肌血流、脂肪酸代谢及糖代谢的变化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在 31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中 ,进行 2 0 1 Tl、1 2 3 I- β- BMIPP SPECT及 1 8F- FDG PET心肌显像 ,将左心室分成 9个节段 ,采用 4级评分法对 2 0 1 Tl、1 2 3I- BMIPP分布进行视觉的评价 ,定性及定量测定 1 8F- FDG摄取。结果 :在血流灌注低下的 112个节段 ,血流 -代谢匹配的节段为 48个 ( 42 .9% ) ,不匹配的节段为 6 4个 ( 5 7.1% ) ;血流 -代谢不匹配节段的 92 .2 % ,匹配节段的 5 2 .1% (血流、代谢均严重降低者占 33.3% ) ,1 8F- FDG PET显示糖代谢亢进。结论 :在急性心肌梗塞 ,评价心肌血流、脂肪酸代谢及糖代谢的变化对判断存活心肌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铊-201 18F-脱氧葡萄糖 放射性核素显像 急性心肌梗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梗死心肌血运重建术后心肌血流、脂肪酸代谢的变化及与心室壁运动的关系
14
作者 王丽娟 齐国先 +2 位作者 曾定尹 秋岗要 越智宏畅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8-10,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运重建术后心肌血流、脂肪酸代谢的变化及与心室壁运动的关系。方法:急性心肌梗死后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者20例,于发病的急性期(2周内)及慢性期(3个月)进行201铊(201T1)、123碘-...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运重建术后心肌血流、脂肪酸代谢的变化及与心室壁运动的关系。方法:急性心肌梗死后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者20例,于发病的急性期(2周内)及慢性期(3个月)进行201铊(201T1)、123碘-β-甲基碘苯脂十五烷酸(123I-BMIPP)双核素的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术(SPECT)及X线左心室造影。将左心室分成9个节段,采用4级的视觉评分方法,进行201T1、123I-BMIPP分布的评价,同时对局部心室壁运动进行5级评价。结果:从急性期至慢性期,201T1、123I-BMIPP的总核素分布异常程度积分及201TI及123I-BMIPP不匹配明显降低(P<0.01),急性期123I-BMIPP的核素分布异常程度积分与局部心室壁运动呈明显正相关(r=0.710),急性期201T1及123I-BMIPP不匹配与心室壁运动的改善程度呈良好的正相关(r=0.756)。结论:PTCA的施行使心肌血流、脂肪酸代谢及201T1及123I-BMIPP不匹配在慢性期明显恢复,且急性期201T1及123I-BMIPP不匹配对预测左心室功能的改善是有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AMI 血运重建术 心肌血流 脂肪酸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