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9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UV-B辐射增强对水稻稻瘟病菌(Magnaporthe grisea)生长和产孢的影响 被引量:13
1
作者 赵颖 祖艳群 李元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B03期1-5,共5页
采用人工紫外灯照射方法,研究了在UV-B辐射增强条件下和UV-B不同剂量作用下,水稻稻瘟病菌(Mag-naporthe grisea)菌丝的生长速率、菌落直径、菌落形态、菌丝形态及产孢量。结果表明,UV-B辐射增强可延缓稻瘟病菌的生长,导致菌丝生长速率... 采用人工紫外灯照射方法,研究了在UV-B辐射增强条件下和UV-B不同剂量作用下,水稻稻瘟病菌(Mag-naporthe grisea)菌丝的生长速率、菌落直径、菌落形态、菌丝形态及产孢量。结果表明,UV-B辐射增强可延缓稻瘟病菌的生长,导致菌丝生长速率和产孢量均显著下降(P<0.05)。同一UV-B辐射强度下,不同的辐射时间对稻瘟病菌菌丝生长速率和菌落直径的影响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2.5和5.0 kJ.m-2强度下,不同的辐射剂量对病菌产孢量的影响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UV-B辐射增强条件下,病菌采取与植物类似的形态学变化来抵御UV-B辐射增强的伤害,经UV-B辐射处理后的病菌菌落颜色加深,菌丝分布更加致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V—B辐射 稻瘟病菌 菌丝 生长速度 产孢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洲5国稻瘟病菌(Magnaporthe grisea)遗传多样性初探 被引量:8
2
作者 周益军 陈葆棠 +3 位作者 程兆榜 LEUNG Hei PHUNSATHT Wasana SHARMA Ram Chriter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2004年第3期194-196,共3页
关键词 稻瘟病菌 遗传多样性 亚洲国家 遗传系谱 REP-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dentification and Analysis of Physiological Races of Magnaporthe oryzae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被引量:1
3
作者 Liu Hua-zhao Liu Yan +1 位作者 Liu Hua-long Chen Wen-fu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12年第1期15-20,共6页
A totatl of 116 isolates of rice blast fungus, Magnaporthe oryzae, were collected from 45 samples in different counties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and 20 Chinese physiological races belonging to seven groups were ident... A totatl of 116 isolates of rice blast fungus, Magnaporthe oryzae, were collected from 45 samples in different counties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and 20 Chinese physiological races belonging to seven groups were identified by using seven standard Chinese rice blast identifying varieties.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ominant groups could be ranked as ZA, ZD, and ZB, with the occurrence frequencies of 47.41%, 22.41% and 15.52%, respectively. The race ZA49 was the dominant race with the occurrence frequency of 26.72%. The occurrence frequencies of the races ZD5 and ZD1 were 10.34% and 8.62%, respectively. The rising occurrence frequencies of these three dominant species were the most important reasons that causing Kongyu-131 more sensitive to rice blast. The results of virulence frequency indicated that the race harboring Pi-k, Pi-i, Pi-a gene were more susceptible to rice blast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and they should not be large-scale cultiva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gnaporthe oryzae physiological race dynamic analy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转录组和AlphaFold对稻瘟菌经典效应蛋白和水稻受体的快速鉴定
4
作者 凤舞剑 冼晓青 +2 位作者 张新钵 曹丹 强承魁 《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480-1488,I0005-I0010,共15页
效应蛋白是植物病原菌克服植物免疫的重要武器,病原菌在侵染初期与植物的斗争中会分泌不同类型的效应子。为了鉴定病原菌关键的经典效应蛋白和与植物互作的靶基因,拟通过生物信息学和结构生物学建立经典效应蛋白和靶标蛋白的鉴定方案。... 效应蛋白是植物病原菌克服植物免疫的重要武器,病原菌在侵染初期与植物的斗争中会分泌不同类型的效应子。为了鉴定病原菌关键的经典效应蛋白和与植物互作的靶基因,拟通过生物信息学和结构生物学建立经典效应蛋白和靶标蛋白的鉴定方案。以稻瘟病菌和水稻为对象,运用SignalP、TMHMM、PredGPI、PSORT和EffectorP在稻瘟病菌中共鉴定到535个效应蛋白,主要分为5类。利用稻瘟病菌-水稻互作转录组共鉴定到282个关键效应蛋白,并构建了稻瘟病菌-水稻的早期效应蛋白-植物互作的共表达网络。利用AlphaFold3预测发现水稻Os06t0633800和Os03t0114400蛋白可能分别为稻瘟病菌MGG_08817和MGG_03865的潜在靶标。利用荧光素酶互作验证发现MGG_08817与Os06t0633800、MGG_03865与Os03t0114400在烟草中存在互作。病原菌效应蛋白和靶标蛋白的快速筛选和鉴定对于植物病害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成果将有助于鉴定和挖掘重要的病原菌效应蛋白和植物靶基因,为植物病原菌互作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为植物病害的绿色防控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效应蛋白 稻瘟病菌 生物信息学 AlphaFold3 结构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杆菌介导的稻瘟病菌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及优化
5
作者 李爽 张淑梅 +3 位作者 田缘 潘钰 刘伟 闫更轩 《湖北农业科学》 2025年第3期182-189,共8页
以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为试验材料,通过PCR获得GFP基因,构建pBarg-GFP-BARAmp重组载体,使用农杆菌转化法获得能够稳定遗传的含GFP基因的稻瘟病菌菌株,采用单因素与响应面法优化转化条件。稻瘟病菌遗传转化体系的最佳转化条件:O... 以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为试验材料,通过PCR获得GFP基因,构建pBarg-GFP-BARAmp重组载体,使用农杆菌转化法获得能够稳定遗传的含GFP基因的稻瘟病菌菌株,采用单因素与响应面法优化转化条件。稻瘟病菌遗传转化体系的最佳转化条件:OD_(600 nm)为0.38(农杆菌菌液浓度)、共培养温度为28.2℃、共培养时间为2.12 d,转化效率为280.00×10~(-5)。PCR鉴定和荧光显微镜观察发现,转化的稻瘟病菌GFP基因能够正常表达,和野生型稻瘟病菌的致病性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 农杆菌介导 遗传转化 GFP基因 建立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瘟病菌效应蛋白与水稻互作研究进展
6
作者 陈飞鹤 张浩敏 +4 位作者 高玉珍 吴志佳 张映纯 谢华安 张建福 《福建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25-432,共8页
稻瘟病是全球范围内威胁水稻生产的重大病害之一,主要由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引起。在与宿主植物互作过程中,稻瘟病菌分泌效应蛋白通过靶向水稻细胞质或细胞器关键组分,调控宿主免疫反应及代谢通路,削弱水稻的抗病能力。本文系... 稻瘟病是全球范围内威胁水稻生产的重大病害之一,主要由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引起。在与宿主植物互作过程中,稻瘟病菌分泌效应蛋白通过靶向水稻细胞质或细胞器关键组分,调控宿主免疫反应及代谢通路,削弱水稻的抗病能力。本文系统综述了稻瘟病菌效应蛋白在细胞质和细胞核内的作用机制,包括通过与水稻核定位蛋白的相互作用共同调控防御基因的表达、通过泛素化机制降解免疫相关蛋白以及影响活性氧ROS生成与平衡等。此外,部分效应蛋白通过靶向线粒体和叶绿体等关键细胞器干扰宿主能量代谢和免疫信号传递。效应蛋白不仅能够直接抑制水稻的免疫防御,还能通过诱导易感基因的表达进一步加剧病害。本文为深入理解稻瘟病菌与水稻互作机制以及抗病育种策略的开发提供了进一步的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稻瘟病菌 效应蛋白 相互作用 抗性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瘟拮抗木霉筛选与鉴定及其防效研究
7
作者 王赛雅 刘佳 +4 位作者 白辉 连浩然 张梦雅 李志勇 郝志敏 《河北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1-6,共6页
谷瘟病是谷子生产中的一种主要病害,严重影响谷子产量和品质。利用生防微生物防治谷瘟病是未来绿色植保的发展趋势。以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谷子研究所石家庄郄马试验站谷子根际土壤为试验材料,利用孟加拉红培养基分离木霉菌株,采用平板对... 谷瘟病是谷子生产中的一种主要病害,严重影响谷子产量和品质。利用生防微生物防治谷瘟病是未来绿色植保的发展趋势。以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谷子研究所石家庄郄马试验站谷子根际土壤为试验材料,利用孟加拉红培养基分离木霉菌株,采用平板对峙法筛选最优菌株,通过形态学观察与Tef1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菌种鉴定,利用盆栽试验明确菌株对谷瘟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从谷子根际土壤样品中共筛选到菌落形态具有木霉典型特征的菌株24株,其中KE-1菌株的拮抗效果最好,对谷瘟病菌、玉米大斑病菌、玉米小斑病菌、禾谷镰孢、拟轮枝镰孢、灰霉的抑菌率分别为42.86%、44.44%、57.89%、53.33%、60.00%和42.22%。综合形态特征及Tef1序列分析结果,最终确定KE-1菌株为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盆栽试验结果显示,用哈茨木霉孢悬液进行谷子灌根后,谷子发病程度明显减轻,对谷瘟病菌防效达到55.56%。哈茨木霉菌株KE-1具有较好的生防潜力,在谷瘟病害的生物防治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茨木霉 生防菌 谷子 谷瘟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瘟病菌MoDock1和MoElmo1蛋白的功能分析
8
作者 张承康 汪洋 +2 位作者 黄欣 郭田龙 林伟 《福建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06-414,共9页
【目的】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是引起水稻稻瘟病的病原菌,探究其功能基因以揭示致病分子机理。【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鉴定稻瘟病菌中Dock180和ELMO的同源蛋白,对其编码基因进行敲除并对获得的基因缺失突变体进行表型分析,... 【目的】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是引起水稻稻瘟病的病原菌,探究其功能基因以揭示致病分子机理。【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鉴定稻瘟病菌中Dock180和ELMO的同源蛋白,对其编码基因进行敲除并对获得的基因缺失突变体进行表型分析,再通过免疫共沉淀试验分析二者的互作关系。【结果】稻瘟病菌中鉴定得到MoDOCK1和MoELMO1基因,并获得各自基因缺失突变体,两种突变体具有几乎一致的表型。MoDock1、MoElmo1的缺失影响了稻瘟病菌分生孢子的粘着,造成芽管变长且有隔膜,附着胞形成延缓。加入8-Br-cAMP或IBMX可以修复附着胞形成过程中的缺陷,表明MoDock1、MoElmo1可能在稻瘟病菌cAMP-PKA信号途径中发挥功能。洋葱表皮侵染试验结果表明基因缺失突变体的侵染能力有所下降。水稻接种显示,MoDock1、MoElmo1的缺失导致稻瘟病菌的致病性减弱。最后,通过免疫共沉淀证明,MoDock1和MoElmo1存在相互作用。【结论】MoDock1和MoElmo1存在相互作用,二者是稻瘟病菌分生孢子粘着能力、附着胞正常形成和完整致病性所必需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瘟病菌 Dock1 Elmo1 分生孢子粘着 附着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薇甘菊提取物对稻瘟病菌的抑菌活性 被引量:2
9
作者 杨态娇 张威 +5 位作者 罗建梅 李青 聂闪闪 廖仕梅 符滔 闫晓慧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1-88,共8页
【目的】以入侵物种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为材料,探究其不同提取物及组分对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xyzae的抑菌活性。【方法】以稻瘟病菌为供试病原菌,采用生长速率法对采自云南德宏的薇甘菊提取物进行室内抑菌活性测定,并通过柱层析... 【目的】以入侵物种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为材料,探究其不同提取物及组分对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xyzae的抑菌活性。【方法】以稻瘟病菌为供试病原菌,采用生长速率法对采自云南德宏的薇甘菊提取物进行室内抑菌活性测定,并通过柱层析对提取物的抑菌活性组分进行追踪。【结果】在初筛质量浓度为1 mg/mL时,薇甘菊乙酸乙酯萃取物对稻瘟病菌有较好的抑菌活性,抑菌率为49.84%。对薇甘菊乙酸乙酯萃取物的14个柱层析组分进行抑菌活性追踪,组分Fr_(5)、Fr_(6)、Fr_(12)、Fr_(13)抑菌效果显著,在接种后第9天的EC_(50)分别为1.691、2.134、0.865、0.818 mg/mL;4个组分均使菌丝质量减轻,MDA含量升高,菌丝形态畸变。【结论】本研究发现薇甘菊提取物对稻瘟病菌有较好的抑菌效果,为综合开发利用薇甘菊提供了新思路,也为稻瘟病菌的绿色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提取物 稻瘟病菌 薇甘菊 生长速率法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瘟病菌效应子研究进展
10
作者 卢椰子 邱结华 +2 位作者 蒋楠 寇艳君 时焕斌 《中国水稻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87-294,共8页
稻瘟病菌引起的稻瘟病是危害最严重的水稻病害之一。在侵染过程中,稻瘟病菌向水稻细胞释放大量效应子,改变水稻的生理状态和代谢,并抑制其免疫反应以促进侵染。深入了解稻瘟病菌效应子的特性及其与水稻之间的作用机制,可为稻瘟病的防治... 稻瘟病菌引起的稻瘟病是危害最严重的水稻病害之一。在侵染过程中,稻瘟病菌向水稻细胞释放大量效应子,改变水稻的生理状态和代谢,并抑制其免疫反应以促进侵染。深入了解稻瘟病菌效应子的特性及其与水稻之间的作用机制,可为稻瘟病的防治提供重要参考。本文综述了稻瘟病菌效应子分泌进入细胞的机制、效应子对稻瘟病抗性的复杂调控机制,以及效应子的分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同时,讨论了当前稻瘟病菌效应子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稻瘟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病害 病原真菌 稻瘟病 效应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瘟病菌MoDOCK1缺失突变体差异表达基因的功能注释
11
作者 张承康 黄欣 +2 位作者 郑静雯 陈鑫琳 杨宇田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5年第3期6-10,共5页
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是重要的农作物病原菌,对其功能基因和信号网络的研究有助于病害的防控。通过提取总RNA并进行转录组测序与基因功能注释,研究稻瘟病菌MoDOCK1缺失后的基因表达变化。结果显示:提取的RNA符合测序要求,鉴定到... 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是重要的农作物病原菌,对其功能基因和信号网络的研究有助于病害的防控。通过提取总RNA并进行转录组测序与基因功能注释,研究稻瘟病菌MoDOCK1缺失后的基因表达变化。结果显示:提取的RNA符合测序要求,鉴定到124个差异表达基因(DEGs),包括73个上调DEGs和51个下调DEGs,主要涉及酶催化活性和代谢过程。在这些DEGs编码的蛋白中,包括调控附着胞发育相关基因表达以及致病性的转录因子BIP1,暗示着MoDock1可能也与稻瘟病菌附着胞发育和致病性有关,有待后续试验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瘟病菌 Dock1 转录组 差异表达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不同生理小种稻瘟病菌对稻瘟灵的敏感性研究
12
作者 沈文杰 陈晴晴 +2 位作者 胡逸群 张爱芳 张曼玉 《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38-1346,共9页
为探究安徽省不同生理小种的稻瘟病菌对稻瘟灵的敏感性差异,本研究于2021—2022年在安徽省17个地区采集分离173株稻瘟病菌,利用中国7个鉴别寄主对这173株稻瘟病菌进行生理小种鉴定,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稻瘟病菌对稻瘟灵的敏感性及该... 为探究安徽省不同生理小种的稻瘟病菌对稻瘟灵的敏感性差异,本研究于2021—2022年在安徽省17个地区采集分离173株稻瘟病菌,利用中国7个鉴别寄主对这173株稻瘟病菌进行生理小种鉴定,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稻瘟病菌对稻瘟灵的敏感性及该药与其他药剂的交互抗性。试验结果表明:供试稻瘟病菌菌株可划分为ZA、ZB、ZC、ZG和ZH共5个种群,其中优势种群为ZB种群,优势生理小种为ZB13。供试菌株抑制中浓度EC50值范围为1.68~28.83μg mL^(–1),本研究将5.54μg mL^(–1)定为安徽省稻瘟病菌对稻瘟灵的敏感性基线,划分出敏感菌株102株,低抗菌株70株,中抗菌株1株。在凤台县、宣州区等地鉴定到的ZB13、ZB15、ZB16等优势生理小种抗性水平明显低于南陵县、石台县等地,说明安徽省稻瘟病菌对稻瘟灵敏感性差异主要与地区有关,与生理小种无明显相关性。供试菌株对稻瘟灵的敏感性与对吡唑醚菌酯、咪鲜胺的敏感性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在合理轮换使用不同杀菌剂的前提下,稻瘟灵仍然可以作为安徽省防治稻瘟病的主要杀菌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省 稻瘟病菌 生理小种 稻瘟灵 抗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sCdc48与Pik1-H4的互作机制及对稻瘟病抗性的调控
13
作者 黄其伟 张丽娜 +1 位作者 王加峰 陈淳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4-174,共11页
【目的】探究Pik1-H4与细胞周期蛋白OsCdc48的互作机制,明确其在稻瘟病抗性中的作用。【方法】首先,分别利用酵母双杂交试验和荧光素酶互补试验验证Pik1-H4与OsCdc48的相互作用;然后,通过RT-qPCR分析OsCdc48在稻瘟病菌侵染后的表达情况... 【目的】探究Pik1-H4与细胞周期蛋白OsCdc48的互作机制,明确其在稻瘟病抗性中的作用。【方法】首先,分别利用酵母双杂交试验和荧光素酶互补试验验证Pik1-H4与OsCdc48的相互作用;然后,通过RT-qPCR分析OsCdc48在稻瘟病菌侵染后的表达情况及组织表达特异性;其次,分析OsCdc48的序列保守性、蛋白结构域、系统进化关系、蛋白质三维结构预测及其亚细胞定位;最后,利用CRISPR/Cas9创制OsCdc48突变体,并对其进行稻瘟病抗性鉴定和病程相关基因表达分析。【结果】证实了Pik1-H4与OsCdc48的互作,且OsCdc48受稻瘟病菌侵染诱导表达。OsCdc48在各组织中均有表达,其编码蛋白定位于细胞核与细胞质。OsCdc48在不同物种中序列保守,与玉米和高粱的亲缘关系最近,预测会形成同源六聚体。OsCdc48功能缺失突变体kooscdc48病程相关基因上调表达,对稻瘟病抗性增强。【结论】本研究为深入揭示OsCdc48与NLR蛋白Pik1-H4调控稻瘟病抗性的机制及水稻抗病育种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稻瘟病 稻瘟病菌 Pik1-H4 OsCdc4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省稻瘟病菌对戊唑醇的敏感性及抗性菌株适合度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艳霞 赵羽涵 +5 位作者 顾欣怡 付忠举 孙宇佳 吴成龙 吴伟怀 张亚玲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8-96,共9页
通过检测海南省稻瘟病菌对戊唑醇的敏感性及抗性菌株的适合度,了解海南省稻瘟病菌对戊唑醇的抗药性风险,为该杀菌剂的科学使用及抗性治理提供理论依据和策略。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2022年采集分离自海南省的144株稻瘟病菌株对戊唑醇... 通过检测海南省稻瘟病菌对戊唑醇的敏感性及抗性菌株的适合度,了解海南省稻瘟病菌对戊唑醇的抗药性风险,为该杀菌剂的科学使用及抗性治理提供理论依据和策略。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2022年采集分离自海南省的144株稻瘟病菌株对戊唑醇的敏感性,根据菌株的敏感性频率分布,建立海南省稻瘟病菌对戊唑醇的敏感基线。选取敏感基线建立过程中测得的有效抑制中浓度(EC_(50))较低的敏感菌株15个,在连续选择压下进行抗药性驯化,对驯化出的菌株进行抗性水平划分,并测定抗性菌株的遗传稳定性及其对戊唑醇与杀菌剂吡唑醚菌酯、氟环唑、咪鲜胺、苯醚甲环唑、烯唑醇之间的交互抗性以及适合度。结果表明,供试144株菌株的EC_(50)值在0.176 9~0.998 0μg/mL,其中最不敏感菌株的EC_(50)值是最敏感菌株的5.64倍,EC_(50)平均值为(0.476 3±0.174 5)μg/mL。菌株的敏感性频率呈连续性单峰曲线分布,海南省稻瘟病菌对戊唑醇的敏感基线为0.476 3μg/mL。通过对15株敏感菌株进行药剂驯化共获得2株抗性菌株,其EC_(50)值分别为1.289 5μg/mL和1.868 4μg/mL,抗性倍数分别为5.38倍和6.65倍,均属低抗性水平。将上述2株抗性菌连续转接8代后,其始终保持低水平抗性。通过测定吡唑醚菌酯、氟环唑、咪鲜胺、苯醚甲环唑、烯唑醇对戊唑醇抗性菌株及亲本菌株的EC_(50)值并进行对比,结果显示,戊唑醇在对海南省稻瘟病菌的防治上与上述药剂均不存在交互抗性。对戊唑醇抗性菌株的离体适合度进行测定发现,相比于亲本菌株,2株抗性菌株的菌丝生长速率显著降低,且孢子产量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此外,其对强酸和强碱环境更加敏感,致病力也大大减弱。因此,海南省稻瘟菌株对戊唑醇产生抗药性突变的频率较低,其抗性菌株的环境适合度显著下降,抗药性风险较低。此外,海南省稻瘟病菌对戊唑醇与常用杀菌剂无交互抗药性,可在生产上通过交互轮换使用或与多作用位点保护剂混合使用等策略来延缓抗药性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瘟病菌 戊唑醇 敏感基线 抗药性 适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1年广西稻瘟病菌致病性分化及其无毒基因分析
15
作者 颜群 岑贞陆 +5 位作者 农倩 李焜华 张月雄 韦丽丽 晏卫红 韦善富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81-1287,共7页
【目的】探究广西稻瘟病菌的致病力、优势种群和优势生理小种,分析其无毒基因,了解其生理小种及无毒基因组成与分布情况,为水稻抗性育种和品种推广提供参考。【方法】使用7个我国统一鉴别品种和26份已知抗病基因的近等基因系,采用室内... 【目的】探究广西稻瘟病菌的致病力、优势种群和优势生理小种,分析其无毒基因,了解其生理小种及无毒基因组成与分布情况,为水稻抗性育种和品种推广提供参考。【方法】使用7个我国统一鉴别品种和26份已知抗病基因的近等基因系,采用室内苗期人工喷雾接种方法对2021年从广西南部(桂南)、中部(桂中)、北部(桂北)和高寒山区4个不同生态稻作区分离得到的128株稻瘟病单孢菌株进行致病性测定。【结果】60.16%供试稻瘟病菌菌株表现出强致病力,128株稻瘟病菌株被划分为7个种群26个生理小种,ZB群为优势种群,出现频率为69.53%,优势生理小种为ZB_(13)和ZB_9,出现频率分别为25.00%、14.84%。供试菌株对26个抗病基因的毒力频率为28.12%~100.00%,其中,供试病菌对Pik、Pikm、Pi1、Pi9基因的毒力频率较低,分别为28.12%、28.91%、35.94%、37.50%。供试的广西稻瘟病菌含有与测试抗病基因相对应的无毒基因,其中15个无毒基因在桂南、桂中、桂北和高寒山区4个不同稻作区均有分布,无毒基因Avr-Pia(1)、Avr-Pia(2)、Avr-Pii、Avr-Pik^(s)、Avr-Pib、Avr-Pit、Avr-Pish(2)、Avr-Pi3(t)、Avr-Pi5(t)、Avr-Pi12(t)、Avr-Pi19(t)出现频率均低于20.00%。携带有5、6、7、8、10个无毒基因组合的菌株较多,其在供试菌株中占比分别为19.53%、11.72%、11.72%、15.63%、10.16%。【结论】2021年广西稻瘟病菌致病力强,优势种群为ZB群,优势生理小种为ZB_(13)和ZB_9,无毒基因Avr-Pia(1)、Avr-Pia(2)、Avr-Pii、Avr-Pik^(s)、Avr-Pib、Avr-Pit、Avr-Pish(2)、Avr-Pi3(t)、Avr-Pi5(t)、Avr-Pi12(t)和Avr-Pi19(t)出现频率较低,在水稻抗病育种与品种布局中,与之对应的抗病基因应慎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瘟病菌 致病性 无毒基因 出现频率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制交替氧化酶对水稻稻瘟菌防治的影响初探
16
作者 徐飞 刘杨 +1 位作者 许健成 余璐璐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908-2916,共9页
水稻(Oryza sativa L.)是世界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稻米生产国,每年因稻瘟菌(Magnaporthe oryzae)引起的稻瘟病受到广泛关注。稻瘟病在水稻整个生育期中均可发生,从而引起水稻大幅度减产,甚至颗粒无收。值得注意的是... 水稻(Oryza sativa L.)是世界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稻米生产国,每年因稻瘟菌(Magnaporthe oryzae)引起的稻瘟病受到广泛关注。稻瘟病在水稻整个生育期中均可发生,从而引起水稻大幅度减产,甚至颗粒无收。值得注意的是,交替氧化酶(alternative oxidase,AOX)广泛存在于植物和真菌中,是线粒体呼吸电子传递链中的末端氧化酶,被证实参与了胁迫条件下植物的生长发育调节以及真菌胁迫响应等。本文比较分析了水稻AOX和稻瘟菌AOX蛋白结构差异,并利用AOX抑制剂开展稻瘟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水稻AOX和稻瘟菌AOX蛋白的双铁催化活性中心的氨基酸残基相对保守,但其在泛醌通道大小、氨基酸组成以及形成的疏水口袋等方面有较大差异。通过AOX抑制剂处理可明显减缓稻瘟菌菌丝的生长,并减轻水稻叶片稻瘟菌病害症状。本研究表明,AOX可作为有效靶标用于抑制稻瘟菌,在水稻稻瘟菌病害防治方面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交替氧化酶 稻瘟菌 病害防治 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种药剂对谷瘟病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防效评价 被引量:2
17
作者 任飞娥 赵艳群 +5 位作者 武奇伟 王富刚 王晓燕 李亚琼 艾玉玉 梁红琴 《陕西农业科学》 2024年第11期81-84,102,共5页
分别利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常规喷雾法进行6种杀菌剂对谷子谷瘟病菌的毒力测定以及田间病害防治试验,筛选防治谷瘟病具有良好防控作用的药剂。结果表明,在室内毒理测定中,两种杀菌剂对谷瘟病菌抑制效果较好,EC50值均小于0.2μg/mL,分别是... 分别利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常规喷雾法进行6种杀菌剂对谷子谷瘟病菌的毒力测定以及田间病害防治试验,筛选防治谷瘟病具有良好防控作用的药剂。结果表明,在室内毒理测定中,两种杀菌剂对谷瘟病菌抑制效果较好,EC50值均小于0.2μg/mL,分别是450 g/L咪鲜胺水乳剂,EC50值为0.1761μg/mL和42%唑醚·戊唑醇悬浮剂,EC50值为0.0458μg/mL;40%春雷·噻唑锌悬浮剂抑制作用较差,EC50值为18.26μg/mL;在田间药效试验中,咪鲜胺的病株率和病情指数最低,防效最高为79.61%,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其次是200 g/L氟酰羟·苯甲唑悬浮剂和42%唑醚·戊唑醇悬浮剂,防效分别是69.56%和63.36%,40%稻瘟灵防效乳油最差,仅为38.47%。建议选用咪鲜胺、氟酰羟·苯甲唑和唑醚·戊唑醇三种药剂进行轮换使用,有效防控谷瘟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瘟病 杀菌剂 室内毒力 田间防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良恢复系泰恢808的稻瘟病抗性基因型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玲珑 张向阳 +7 位作者 冯辉 杨好 黄衍焱 胡文德 白卓 魏春燕 王俊 王文明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73-478,539,I0001,I0002,共9页
【目的】泰恢808是目前长江流域应用广、市场潜力大的恢复系之一,具有优良的株型、品质和抗性。因此明确泰恢808的抗性基因型,为水稻育种和材料改良提供参考,促进和保障泰恢808在水稻生产中的安全应用。【方法】以泰恢808为研究对象,LT... 【目的】泰恢808是目前长江流域应用广、市场潜力大的恢复系之一,具有优良的株型、品质和抗性。因此明确泰恢808的抗性基因型,为水稻育种和材料改良提供参考,促进和保障泰恢808在水稻生产中的安全应用。【方法】以泰恢808为研究对象,LTH为阴性对照,含有抗性基因Pikm的单基因系IRBLkm-Ts为阳性对照,通过PCR扩增和分析Pikm位点的基因序列及表达模式,接种38个稻瘟菌单孢菌株分析这些材料的抗病性。【结果】明确泰恢808含有Pikm基因,该基因在泰恢808和单基因系IRBLkm-Ts中有相似的表达模式,均受稻瘟菌诱导,在接种24 h后开始上调表达。但泰恢808的稻瘟病致病菌株仅有5个,明显少于单基因系IRBLkm-Ts。【结论】根据分子标记和测序的检测结果推测,泰恢808除了含有Pikm基因外,可能含有新的抗性基因。但因致病菌株的出现,在泰恢808的生产应用过程中,需对其抗病性进行实时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恢808 Pikm基因 稻瘟菌 致病菌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茉莉酸对脂氧合酶基因LOX3敲除的粳稻防御响应的影响
19
作者 杨婧 苏顺雨 +5 位作者 赵添琦 李永杰 唐萍 左如斌 刘崇兰 杨静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97-410,共14页
【目的】揭示外源茉莉酸(Jasmonic acid,JA)对脂氧合酶基因LOX3敲除水稻株防御响应的影响,为利用外源JA等激发子提高农作物因抗性相关基因丧失导致的水稻防御响应降低问题提供基础数据。【方法】以感病粳稻丽江新团黑谷(LTH)及其LOX3敲... 【目的】揭示外源茉莉酸(Jasmonic acid,JA)对脂氧合酶基因LOX3敲除水稻株防御响应的影响,为利用外源JA等激发子提高农作物因抗性相关基因丧失导致的水稻防御响应降低问题提供基础数据。【方法】以感病粳稻丽江新团黑谷(LTH)及其LOX3敲除水稻株系(Δlox3#1、Δlox3#10和Δlox3#20)为材料,开展水稻株高、分蘖数和百粒重等表型分析、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氧(ROS)和木质素等抗菌化合物活性(含量)测定,以及防御相关基因表达分析;进一步对供试水稻进行稻瘟菌接种,调查供试水稻稻瘟病症状,检测稻瘟菌接种水稻中抗菌化合物活性(含量)及防御相关基因表达等,并观察稻瘟菌在水稻中的侵染进程;在此基础上,使用外源JA处理稻瘟菌接种36和48 hpi时的Δlox3敲除水稻株和LTH,分析JA对水稻稻瘟病症状及稻瘟菌侵染的水稻中抗菌化合物活性(含量)和防御相关基因表达等的影响,同时观察JA对稻瘟菌侵染进程的影响。【结果】Δlox3敲除水稻株种子发芽速度快于野生型,但株高、分蘖数和百粒重等与野生型相近;稻瘟菌接种的Δlox3敲除水稻株稻瘟病症状较稻瘟菌接种的野生型水稻严重,且胼胝质数、POD活性及木质素含量降低,ROS含量和死细胞数增加,OsWRKY45、OsPR1a和OsPOX1基因下调幅度和稻瘟菌菌丝定殖量明显高于稻瘟菌接种野生型水稻;外源JA可有效减缓稻瘟菌接种36和48 hpi的Δlox3敲除水稻株稻瘟病症状,且JA提高了稻瘟菌接种36和48 hpi的Δlox3敲除水稻株中胼胝质数、POD活性和木质素含量以及防御相关基因OsWRKY45、OsPR1a和OsPOX1表达水平,而降低了OsRbohB表达量及ROS含量和细胞死亡数,同时限制了稻瘟菌菌丝扩展;其中JA对稻瘟菌接种48 hpi的Δlox3敲除水稻株稻瘟病症状减轻效果优于JA对稻瘟菌接种36 hpi的Δlox3敲除水稻株,主要体现在JA使稻瘟菌接种48 hpi的Δlox3敲除水稻株中抗菌化合物增加幅度、防御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细胞死亡数和稻瘟菌菌丝扩展受限等优于JA处理稻瘟菌接种36 hpi的Δlox3敲除水稻株。【结论】LOX3基因敲除提升了水稻种子发芽速度而降低了水稻抗瘟性,外源JA则减缓LOX3敲除导致的水稻防御响应降低,提高了水稻抗瘟性。JA在减缓农作物因抗性基因持久性短而造成的抗性降低或丧失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稻瘟菌 脂氧合酶基因 茉莉酸 防御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瘟病菌MoZds1的功能分析
20
作者 黄昌丽 朱学明 +3 位作者 李琳 鲍坚东 俞晓平 林福呈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59-568,共10页
由稻瘟病菌引起的水稻稻瘟病对中国水稻产量造成了严重威胁,开展稻瘟病菌功能基因的研究有利于更好地了解稻瘟病菌致病机制,为稻瘟病的防治奠定基础。研究前期通过遗传学手段在稻瘟病菌中筛选到一个酵母ZDS1同源基因MoZDS1。通过基因敲... 由稻瘟病菌引起的水稻稻瘟病对中国水稻产量造成了严重威胁,开展稻瘟病菌功能基因的研究有利于更好地了解稻瘟病菌致病机制,为稻瘟病的防治奠定基础。研究前期通过遗传学手段在稻瘟病菌中筛选到一个酵母ZDS1同源基因MoZDS1。通过基因敲除方法成功获得基因缺失突变体ΔMozds1,发现缺失MoZDS1严重影响稻瘟病菌营养生长。为探究MoZds1在稻瘟病菌中的具体功能,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生长测定、产孢量分析、细胞壁胁迫分析以及自噬流检测等方法,分析了MoZds1在维持营养生长、产孢、应对细胞壁胁迫以及细胞自噬方面的作用。结果表明,MoZds1正调控稻瘟病菌菌丝生长,负调控孢子的形成。此外,MoZds1参与细胞壁完整性途径并调控孢子内糖原的降解速率,然而,MoZds1的缺失未表现出对细胞自噬途径的显著影响。该研究对稻瘟病菌MoZds1的功能进行了系统地分析,或为后续更深入研究MoZds1的功能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瘟病菌 气生菌丝 细胞壁完整性 细胞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