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语料库的《论语》两个英译本的翻译风格研究 被引量:31
1
作者 蔡永贵 余星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27-136,共10页
本研究基于自建《论语》英译语料库,使用语料库检索工具Word Smith将《论语》的理雅各和辜鸿铭英译本在词汇、句子和语篇三个层面的基本特征进行数据统计和对比分析,考察两个译本的翻译风格异同。通过多层面对比分析,发现两个译本行文... 本研究基于自建《论语》英译语料库,使用语料库检索工具Word Smith将《论语》的理雅各和辜鸿铭英译本在词汇、句子和语篇三个层面的基本特征进行数据统计和对比分析,考察两个译本的翻译风格异同。通过多层面对比分析,发现两个译本行文都很地道流畅、语篇连贯、阅读难度不高、译语明晰化和简化特征明显。相较而言,理雅各译本用词更为灵活丰富,句子更加简洁流畅,篇幅较短,语体更加正式,可读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料库 《论语》英译本 翻译风格 对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己复礼"的百年误读与思想真谛 被引量:14
2
作者 赵书妍 李振宏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20,共9页
孔子"克已复礼为仁"的名言,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被深深的误解。人们多是把它归入政治学的范畴,认为孔子此语表 明了他恢复周礼的历史态度;而实际上孔子的"克己复礼"是道德践履问题,是伦理学范畴的一个命题。"复... 孔子"克已复礼为仁"的名言,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被深深的误解。人们多是把它归入政治学的范畴,认为孔子此语表 明了他恢复周礼的历史态度;而实际上孔子的"克己复礼"是道德践履问题,是伦理学范畴的一个命题。"复"不是恢复或返回, 而应当解释为"实践"或"履行"。"克己复礼"即是克制自己的欲望,践履礼的规范。从孔子的整个思想体系看,他根本不是周礼 的维护者,而是周礼的颠覆者和叛逆者。他所提倡的"礼",已远远超越了周礼的藩篱,是在为一个新的历史时代奠基行为的规 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克己复礼 《论语》 周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朱熹《论语集注》手稿的涂抹与成书过程 被引量:3
3
作者 王传龙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3-79,共7页
朱熹《论语集注》的成书建立在《语孟精义》及更早的《论语要义》基础之上,而后者无论内容还是主旨都受其外兄丘义所编纂的《论语集训》影响颇大。束景南认为《四书集注》的首次合刻始于淳熙九年朱熹在浙东提举任上,并谓之"宝婺刻... 朱熹《论语集注》的成书建立在《语孟精义》及更早的《论语要义》基础之上,而后者无论内容还是主旨都受其外兄丘义所编纂的《论语集训》影响颇大。束景南认为《四书集注》的首次合刻始于淳熙九年朱熹在浙东提举任上,并谓之"宝婺刻本",且认为詹仪之在德庆印刻的《四书集注》为翻刻宝婺本。但所谓的宝婺本《四书集注》实际上并不存在,而詹仪之所刊既非翻刻宝婺本,亦非《四书集注》合刊,其中《论语集注》则是初次刊行,且并非朱熹之本意。此后,朱熹仍在对此书反复修改。存世的《论语集注》手稿残卷中涂抹处甚多,通过对相关涂抹文字的识别,可以窥见前后修改本内容差异及修改意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集注 朱熹 论语要义 语孟精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晋《论语》注的多元化特色 被引量:2
4
作者 闫春新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7-31,共5页
从儒家经传诠释的层面上看,东晋《论语》注的多元化可说是魏晋经学乃至东晋论语学的最显著特色。这不仅表现在玄、儒、佛这三大思想流派,都在东晋《论语》注文中有所体现,东晋时期的《论语》注家,尤其是玄、儒两家,都借助义解而阐发自... 从儒家经传诠释的层面上看,东晋《论语》注的多元化可说是魏晋经学乃至东晋论语学的最显著特色。这不仅表现在玄、儒、佛这三大思想流派,都在东晋《论语》注文中有所体现,东晋时期的《论语》注家,尤其是玄、儒两家,都借助义解而阐发自己的主张、见解,发挥注者自己所认定的经文文本“义理”;而且在《论语》注内部,义理之学、训诂之学并存,建康经学与吴地经学交相震荡,从而更催生了东晋《论语》注的更多小派别。东晋《论语》注多元化特色的出现,有其主、客观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晋 《论语》 注释 多元化 儒玄双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魏晋南北朝时期《论语》学的发展及其原因 被引量:2
5
作者 唐明贵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7-19,共3页
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道教、佛教的风行和兴盛,虽然打破了儒学的宗主地位,但是统治者尊孔重儒的措施、相对自由的学术环境和新的解经方法的运用,为魏晋南北朝时期《论语》学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该时期研究《论语》的专著大增,注... 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道教、佛教的风行和兴盛,虽然打破了儒学的宗主地位,但是统治者尊孔重儒的措施、相对自由的学术环境和新的解经方法的运用,为魏晋南北朝时期《论语》学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该时期研究《论语》的专著大增,注训《论语》方法有所创新,因此,对于《论语》学来说,这是一个创新和发展的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论语》学 儒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语派小品文的闲适笔调论 被引量:1
6
作者 杨剑龙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17,共5页
论语派的小品文以其自然亲切的闲谈语气、平和舒徐的叙述节奏、清顺自然的口语化句法 ,构成了小品文娓语闲谈式的闲适笔调 ,使其具有与说理文匕首投枪式的笔调迥然不同的特点。
关键词 论语派 小品文 闲适笔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皇侃《论语义疏》探微 被引量:1
7
作者 唐明贵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91-95,共5页
皇侃《论语义疏》成书于南朝梁武帝年间,南宋乾道、淳熙以后亡佚。清乾隆年间由日本传回中国,其真实性无庸置疑。在《论语义疏叙》中,皇侃对《论语》的撰集成书、"论语"二字的意义及"论"前"语"后的原因... 皇侃《论语义疏》成书于南朝梁武帝年间,南宋乾道、淳熙以后亡佚。清乾隆年间由日本传回中国,其真实性无庸置疑。在《论语义疏叙》中,皇侃对《论语》的撰集成书、"论语"二字的意义及"论"前"语"后的原因、《论语》的不同传本等问题进行了详尽的论述。皇疏不仅经注文并疏,兼存疑说,而且采用了"义疏"体的新注解体例。该体例在文体上采用了分章段疏解和自设问答的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皇侃 《论语义疏》 《论语》观 义疏 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韩愈为例论我国古代论辩文的几种文体 被引量:2
8
作者 侯迎华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25-128,共4页
论辩文是一种论证事理、阐明主张的文体。前人根据论辩的方式,将论辩划分出论、辩、说、议、原、解(释)等体式。这在西方和现代的论辩文中是见不到的,可以说是我国古代散文中的特产。以韩愈散文为例,我们可以领略论辩文的几种别致的体式。
关键词 韩愈 论辩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貌合神离:丰子恺与“论语派” 被引量:3
9
作者 徐型 《南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66-70,共5页
“论语派”是20世纪30年代活跃在中国文坛上的一个重要散文流派,以《论语》、《人间世》、《宇宙风》杂志为主要阵地,提倡“幽默”、“闲适”、“独抒性灵”的小品文。丰子恺是“论语派”刊物的重要作者之一,“论语派”也相当器重他。... “论语派”是20世纪30年代活跃在中国文坛上的一个重要散文流派,以《论语》、《人间世》、《宇宙风》杂志为主要阵地,提倡“幽默”、“闲适”、“独抒性灵”的小品文。丰子恺是“论语派”刊物的重要作者之一,“论语派”也相当器重他。但他同“论语派”究竟是什么关系,却尚未有人作深入研究。从“论语派”刊物向丰子恺拉稿与丰子恺的供稿清况的对比,“论语派”刊物的办刊宗旨与丰子恺随笔、漫画的思想内容的对比,以及丰子恺作品与“论语派”代表人物作品的对比等方面,足以说明丰子恺不能算“论语派”中人物,他同“论语派”貌合神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丰子恺 “论语派” 貌合神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语》与上博简《诗论》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学勤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4-45,共2页
《孔子家语·好生》与《说苑·贵德》皆有孔子论《诗·甘棠》的文句,都应是本于上博简《诗论》。《好生》兼引其中一、二两章,《贵德》则仅及其中一章。这说明《家語》的文句绝非袭自《说苑》,否则不会有《说苑》所沒有的... 《孔子家语·好生》与《说苑·贵德》皆有孔子论《诗·甘棠》的文句,都应是本于上博简《诗论》。《好生》兼引其中一、二两章,《贵德》则仅及其中一章。这说明《家語》的文句绝非袭自《说苑》,否则不会有《说苑》所沒有的內容。《说苑》所以能征引《诗论》,应该是采用前人传记,而《家语》所以能引到刘向未引据的《诗论》文句,究竟是通过怎样的途径,是很能发人深思的,这至少是可视为其来源较早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家语》 《说苑》 《诗论》 《诗·甘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语》杂志的政治批评与公共领域之建构
11
作者 俞王毛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45-152,共8页
《论语》杂志的思想资源有很大一部分来自平社和《语丝》,该刊承载了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对政治现象的观察与思考,具有明显的政治维度。《论语》坚守知识分子的独立身份和政治上的中间立场,将政治批评和幽默话语结合起来,获得了较大的自由... 《论语》杂志的思想资源有很大一部分来自平社和《语丝》,该刊承载了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对政治现象的观察与思考,具有明显的政治维度。《论语》坚守知识分子的独立身份和政治上的中间立场,将政治批评和幽默话语结合起来,获得了较大的自由批评空间。同时,它充分发挥自身作为公共论坛在汇聚意见、形成舆论上的优势,鼓动公众对各种政治问题展开讨论。《论语》在政治批评上的诸种努力,促进了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公共领域的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杂志 政治批评 公共舆论 公共领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孔子的话语风格及其成因
12
作者 张燕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115-118,共4页
《论语》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谈话的言语片段 ,保留着较浓的口语会话色彩 ,对于研究孔子的话语风格是一份珍贵的材料。本文从《论语》取材 ,来研究孔子以“仁”为本 ,以“礼”修身 ,以“乐”养性而形成的庄重谨慎、平实质朴、简约精当、... 《论语》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谈话的言语片段 ,保留着较浓的口语会话色彩 ,对于研究孔子的话语风格是一份珍贵的材料。本文从《论语》取材 ,来研究孔子以“仁”为本 ,以“礼”修身 ,以“乐”养性而形成的庄重谨慎、平实质朴、简约精当、含蓄与明快交织的话语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因 孔子 《论语》 话语风格 文学研究 古代散文 古代汉语 话语内容 话语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语》教育思想对成人教育的启示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新红 《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12,共2页
孔子的教育思想萌芽于身体力行的教学实践,孔子学说主要体现《论语》之中,也蕴涵着丰富的成人教育思想。其中"成人"理念、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知行合一等对指导我国现阶段成人教育的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 孔子的教育思想萌芽于身体力行的教学实践,孔子学说主要体现《论语》之中,也蕴涵着丰富的成人教育思想。其中"成人"理念、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知行合一等对指导我国现阶段成人教育的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 教育思想 成人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格致余论》“君相互感”理论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航 杨少山 《世界中医药》 CAS 2009年第1期7-9,共3页
朱丹溪在《格致余论》中提出了"君相互感"理论,经历代发展,形成学术上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本文整理了其学术发展脉络,并进行了理论发挥,概括了君相关系的生理、病机,及其临床指导意义。
关键词 《格致余论》 君相互感理论 朱丹溪 中医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