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0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LI通过增加糖代谢途径促进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
1
作者 韩僖彤 张楠 +1 位作者 张宁 张家新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778-2789,共12页
为了明确FGF2、LIF和IGF1(FLI)改善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作用机制。本研究使用屠宰场收集的卵巢,将从卵巢中抽取的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COCs)随机分为对照组和FLI组,进行体外成熟,每组30枚COCs,每个试验重复3次。体外成熟24 h后检测第一... 为了明确FGF2、LIF和IGF1(FLI)改善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作用机制。本研究使用屠宰场收集的卵巢,将从卵巢中抽取的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COCs)随机分为对照组和FLI组,进行体外成熟,每组30枚COCs,每个试验重复3次。体外成熟24 h后检测第一极体排出率、卵丘扩展情况、线粒体膜电位、皮质颗粒分布、培养基中葡萄糖消耗量和丙酮酸含量、卵母细胞氧化还原态、TZPs数量、活性氧含量、相关基因的表达;并统计后续胚胎发育的卵裂率、囊胚率和囊胚细胞数。结果表明,FLI组卵丘扩展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3.16±0.04和2.43±0.02,P<0.001)。与对照组相比,FLI组卵母细胞的卵丘扩展相关基因表达升高(P<0.05),皮质颗粒向卵周迁移增多(P<0.05),但是卵母细胞第一极体排出率、线粒体膜电位没有显著变化(P>0.05)。与对照组相比,FLI组的培养基中葡萄糖的消耗、丙酮酸的含量显著增加(P<0.05),卵母细胞内NADPH显著增加(P<0.001),并且糖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显著上升(P<0.05)。添加FLI可以显著降低卵母细胞内氧化还原水平、FAD++和ROS水平(P<0.05)。IVM 8 h时,FLI组TZPs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06±6.91和78±8.76,P<0.001)。体外受精后,FLI组卵裂率和囊胚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86.49±0.80)%、(37.44±0.42)%和(74.08±0.91)%、(27.34±1.08)%,P<0.05)。结果显示,FLI通过增加糖代谢提高了卵母细胞体外成熟质量和胚胎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母细胞体外成熟 fli 糖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收获率和非线性死亡率的脉冲Nicholoson's blowflies模型正周期解
2
作者 姚晓洁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1-25,共5页
研究了一类具有非线性收获率和非线性依赖死亡率的脉冲Nicholoson's blowflies模型.利用重合度理论和不等式分析技巧,获得了该模型至少存在一个正周期解的一些充分条件,对该模型无脉冲情形的相关研究结果进行了推广和研究.此外,给... 研究了一类具有非线性收获率和非线性依赖死亡率的脉冲Nicholoson's blowflies模型.利用重合度理论和不等式分析技巧,获得了该模型至少存在一个正周期解的一些充分条件,对该模型无脉冲情形的相关研究结果进行了推广和研究.此外,给出一个合适的例子来说明所得结果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收获率 非线性依赖死亡率 脉冲Nicholson's blowflies模型 正周期解 重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糖醋比引诱剂对杨梅果蝇的防治效果
3
作者 梁森苗 俞浙萍 +3 位作者 王静波 孙鹂 戚行江 张淑文 《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3期697-701,共5页
果蝇是影响杨梅生产效益的危害之一,引诱剂是诱杀果蝇的有效措施。本研究对杨梅果实品质指标与果蝇虫口数量的相关性分析发现,果实总酸含量、柠檬酸含量、苹果酸含量、草酸含量与虫口数量均为显著性正相关;进一步调整了糖醋比例,配制了... 果蝇是影响杨梅生产效益的危害之一,引诱剂是诱杀果蝇的有效措施。本研究对杨梅果实品质指标与果蝇虫口数量的相关性分析发现,果实总酸含量、柠檬酸含量、苹果酸含量、草酸含量与虫口数量均为显著性正相关;进一步调整了糖醋比例,配制了包含微生物源诱杀剂的高糖醋比(2∶1)、低糖醋比(1∶2)果蝇引诱剂,并设置了罗幔栽培、促早设施栽培等不同的栽培方式,以露地栽培为对照,分析不同栽培方式对果蝇的防治效果,其中促早设施栽培果蝇防治效果最高(77.57%),罗幔栽培次之(71.96%),低糖醋比引诱剂防治效果(65.58%)显著高于高糖醋比引诱剂(32.87%);明确了低糖醋比引诱剂的使用参数,在采前20 d左右,悬挂在树体离地1.5 m左右的外围树枝上,间隔1棵树挂1瓶(约间隔10 m),防治效果可达64.01%,该方式是一种防治效果明显、低成本、长持效的果蝇诱杀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梅 果蝇 引诱剂 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尤文肉瘤EWS-FLI1蛋白融合区的二级结构及B细胞表位的预测 被引量:3
4
作者 曹凯 黄路 +4 位作者 安洪 舒勇 韩智敏 黄山虎 廖翔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15,共5页
目的:预测尤文肉瘤EWS-FLI1蛋白融合区的二级结构及B细胞表位。方法:采用SOPM/SOPMA法、Chou-Fasman法和Karplus-Schulz法预测EWS-FLI1蛋白的二级结构;综合分析蛋白的柔性结构、亲水性、表面可及性与抗原性,通过预测数据再确定EWS-FLI1... 目的:预测尤文肉瘤EWS-FLI1蛋白融合区的二级结构及B细胞表位。方法:采用SOPM/SOPMA法、Chou-Fasman法和Karplus-Schulz法预测EWS-FLI1蛋白的二级结构;综合分析蛋白的柔性结构、亲水性、表面可及性与抗原性,通过预测数据再确定EWS-FLI1蛋白融合区的抗原表位。结果:EWS-FLI1蛋白的二级结构主要为柔性区域,位于EWS-FLI1蛋白N端5,23-30,32,36-49,62,69-100,118-123,128-132,135,137-170,173-179,183-271,276-286,291-301,317-319,328-331,346-353,396-400,407-408,426-438区段;α螺旋位于N端10-15,34,55,106-107,306-316,340-345,359-362,386-392区段;β折叠位于N端20,22,50-52,65-67,102-107,272,274,289-290,323,325-327,371-375,380-384,422-424,446-447区段;B细胞表位位于N端69-79,99-114,128-152,167-171,194-208,248-265,397-406区段,融合区B细胞表位位于N端248-265区段。结论:应用多参数预测EWS-FLI1蛋白融合区的二级结构与B细胞表位,为蛋白特征及复合表位疫苗的进一步研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尤文肉瘤 EWS—fli1蛋白 二级结构 B细胞表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LI-1在小圆细胞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8
5
作者 王宁 郑晓刚 +2 位作者 石群立 周晓军 孟奎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46-649,共4页
目的研究FLI-1和CD99在小圆细胞肿瘤中的表达情况,探讨二者在小圆细胞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6例小圆细胞肿瘤进行FLI-1和CD99免疫组化标记,并结合临床与病理组织学进行对比研究。结果FLI-1在Ew ing肉瘤/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叶... 目的研究FLI-1和CD99在小圆细胞肿瘤中的表达情况,探讨二者在小圆细胞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6例小圆细胞肿瘤进行FLI-1和CD99免疫组化标记,并结合临床与病理组织学进行对比研究。结果FLI-1在Ew ing肉瘤/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EW S/PNET)中阳性表达率为90.5%(19/21),在分化差的滑膜肉瘤、横纹肌肉瘤分别为14.3%(1/7)、22.2%(2/9),而在嗅神经母细胞瘤和间叶软骨肉瘤均无表达。CD99在EW S/PNET中阳性表达率为95.2%(20/21),在分化差的滑膜肉瘤、横纹肌肉瘤、嗅神经母细胞瘤和间叶软骨肉瘤分别为71.4%(5/7)、66.7%(6/9)、75.0%(3/4)和60%(3/5)。FLI-1标记在EW S/PNET的敏感性为90.5%,特异性为88%;而CD99在EW S/PNET的敏感性为95.0%,特异性为32%。FLI-1在EW S/PNET中的特异性明显高于CD99(P<0.05)。结论FLI-1在EW S/PNET诊断中的价值优于CD99,并且可用于小圆细胞肿瘤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圆细胞肿瘤 肉瘤 Ewing 神经外胚瘤 原始 诊断 鉴别 免疫组织化学 fli-1 CD9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球瘤中FLi-1、h-caldesmon及collagen Ⅳ的表达及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杨勇 王瑞琳 +1 位作者 徐瑾 尹海波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337-1341,共5页
目的探讨FLi-1、h-caldesmon及collagenⅣ在血管球瘤中的表达及不同组织学类型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 Vision法检测35例血管球瘤中FLi-1、h-caldesmon及collagenⅣ的表达。分析35例血管球瘤不同组织学分型与临床病... 目的探讨FLi-1、h-caldesmon及collagenⅣ在血管球瘤中的表达及不同组织学类型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 Vision法检测35例血管球瘤中FLi-1、h-caldesmon及collagenⅣ的表达。分析35例血管球瘤不同组织学分型与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结果镜下见肿瘤细胞圆形或多边形,呈片状分布在血管之间或呈环状围绕在血管周围,瘤细胞边界清晰,外形规则,有时可见瘤细胞与梭形平滑肌细胞移行过渡。免疫表型:血管球瘤可表达FLi-1、h-caldesmon及collagenⅣ,阳性率分别为58.6%、97.1%和100%。血管球瘤的不同类型与患者性别和肿瘤体积无关,与患者年龄相关(P=0.01)。35例血管球瘤中vimentin和SMA均呈(+),2例CD34呈局灶(+),1例desmin呈(+),EMA、S-100、Cg A、CD68及CD99均呈(-)。结论 h-caldesmon和collagenⅣ可作为血管球瘤诊断的标志物,FLi-1可作为一种辅助参考标志物,有助于血管球瘤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肿瘤 血管球瘤 fli-1 h-caldesmon collagenⅣ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弗氏枸橼酸杆菌CF74的FliS蛋白功能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刘丽云 郝帅 孙晖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06-510,共5页
目的研究弗氏枸橼酸杆菌CF74的FliS蛋白功能。方法构建弗氏枸橼酸杆菌CF74 fliS的精确缺失突变株(CF74ΔfliS)及其互补菌株(CF74pfliS),并进行细菌游动性实验,检测它们对THP1细胞的粘附性和细胞毒性的作用。并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 目的研究弗氏枸橼酸杆菌CF74的FliS蛋白功能。方法构建弗氏枸橼酸杆菌CF74 fliS的精确缺失突变株(CF74ΔfliS)及其互补菌株(CF74pfliS),并进行细菌游动性实验,检测它们对THP1细胞的粘附性和细胞毒性的作用。并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FliC蛋白在培养上清中的分泌。结果弗氏枸橼酸杆菌CF74ΔfliS突变株没有游动性,而回补株CF74pfliS回补了游动性。而且,CF74ΔfliS突变株降低对THP1细胞的粘附和细胞毒作用,其回补株恢复了粘附性和细胞毒性。此外,CF74ΔfliS突变株降低FliC蛋白在培养上清中的分泌。结论 FliS蛋白影响弗氏枸橼酸杆菌CF74的游动性,并参与其对宿主细胞的粘附和细胞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氏枸橼酸杆菌 CF74ΔfliS 游动性 粘附性 细胞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滩病毒西安分离株84FLi的S片段全基因序列测定及分析
8
作者 李新红 杨为松 +3 位作者 杭长寿 白雪帆 马本江 黄长形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4年第3期197-199,203,共4页
目的 : 测定我国陕西西安出血热肾病综合征 (HFRS)患者流产胎儿肝分离的病毒 84FLi株的全S片段基因序列 ,了解其分子特征 ,并确定其在汉坦病毒 (HV)种系发生中的位置。 方法 :采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式反应(RT PCR) ,扩增出S基因的cDNA ... 目的 : 测定我国陕西西安出血热肾病综合征 (HFRS)患者流产胎儿肝分离的病毒 84FLi株的全S片段基因序列 ,了解其分子特征 ,并确定其在汉坦病毒 (HV)种系发生中的位置。 方法 :采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式反应(RT PCR) ,扩增出S基因的cDNA ,直接用PCR产物或克隆入 pMD18 T载体中测序。  结果 :84FLi株的全S基因共由 16 88个核苷酸组成 ,四种核苷酸的比例分别为A 31.39%、C 19.2 5 %、G 2 3.0 4 %和T 2 6 .30 % ,GC含量为4 2 .2 9% ,AT含量为 5 7.71%。最大开放读码框为 37~ 132 6 ,共编码 4 2 9个氨基酸。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析表明 ,84FLi株与汉滩病毒 (HTN)型同源性高于与其他型HTV的同源性。 84FLi株与中国毒株Chen4和RG9同属于一个进化分支 ,而与HTN型国外毒株距离较远 ,属于不同的进化分支。 结论 :84FLi株属于HTN ,并与国内分离的HTN同源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坦病毒 序列分析 系统发生树 84fl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LI文件格式及应用
9
作者 王旭 桂业英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1994年第6期34-36,共3页
本文根据.FLI动画文件自有的特点,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它的格式,并且根据实践经验,提出了应用,FLI动画文件的几种备选方案。
关键词 计算机动画 .fli文件 文件格式 应用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食诱剂对梨园实蝇的诱集效果评价
10
作者 张秀英 全勇 +7 位作者 李超 黄国嫣 谭安超 鲁素君 刘毅 杨渊 许留兴 龚占斌 《植物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71-279,共9页
为明确田间不同食诱剂对实蝇的诱捕效果,2023年8月-11月,在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小寨镇大坪村梨园比较了5种实蝇食诱剂对不同种类实蝇的诱集效果,以期为果园实蝇种群监测和绿色防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小寨镇梨园诱捕到的实蝇种类主... 为明确田间不同食诱剂对实蝇的诱捕效果,2023年8月-11月,在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小寨镇大坪村梨园比较了5种实蝇食诱剂对不同种类实蝇的诱集效果,以期为果园实蝇种群监测和绿色防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小寨镇梨园诱捕到的实蝇种类主要为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南亚实蝇Zeugodacus tau和具条实蝇Bactrocera scutellata;5种食诱剂诱集的橘小实蝇、南亚实蝇和具条实蝇雌雄虫数量存在显著差异,广谱型实蝇双性饵剂的诱集效果最好,共诱集实蝇总数达23307头,诱集的3种实蝇雌虫、雄虫数量均显著高于其他4种食诱剂,其次是实蝇双性引诱剂和实蝇浓饵剂;同种食诱剂对南亚实蝇和具条实蝇不同性别的诱集效果差异不显著,但对橘小实蝇不同性别的诱集效果存在显著差异;5种食诱剂诱集昆虫的益害比存在差异,实蝇食诱剂和广谱物理实蝇饵剂诱集昆虫的益害比最高,实蝇双性引诱剂和广谱型实蝇双性饵剂诱集昆虫的益害比最低。综上,实蝇食诱饵剂对实蝇成虫的诱集效果显著,广谱型实蝇双性饵剂对梨园实蝇的诱集效果最好,其对实蝇的诱集数量最多,且对天敌伤害较小,可作为果园橘小实蝇种群监测和防控的首选食诱饵剂,其次为实蝇双性引诱剂和实蝇浓饵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诱剂 实蝇 诱集效果 雌成虫 雄成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征降维下基于LSSA-SVM的转子系统故障诊断模型
11
作者 史宗帅 亚森江·加入拉 +1 位作者 崔鹏飞 靳鹏飞 《机电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63-471,500,共10页
针对有噪声环境下轴承转子系统的故障特征难以有效提取,且转子系统故障诊断的准确率较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Levy飞行策略改进的麻雀搜索算法(LSSA)优化支持向量机(SVM),结合主成分分析(PCA)特征降维的转子故障诊断方法(模型)。首先,... 针对有噪声环境下轴承转子系统的故障特征难以有效提取,且转子系统故障诊断的准确率较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Levy飞行策略改进的麻雀搜索算法(LSSA)优化支持向量机(SVM),结合主成分分析(PCA)特征降维的转子故障诊断方法(模型)。首先,采用小波分析技术对原始的转子振动信号进行了去噪处理,通过提取信号的时域特征以精确表征不同的转子故障状态,确保了该特征在噪声干扰下仍能清晰反映故障模式;然后,采用PCA对所提取的高维特征进行了降维处理,有效减少了冗余信息和噪声干扰,保留了最具代表性的关键特征,从而提高了特征提取的效率与诊断的可靠性;最后,设计了Levy飞行策略,对SSA进行了改进,得到了改进后的麻雀搜索算法(LSSA),以优化SVM的参数选择,进一步提升了分类器的泛化能力,利用改进的算法增强了该模型在复杂、有噪声环境下的诊断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在多个含噪声的转子故障数据集上进行实验,该方法的故障诊断准确率达到了98.5%,相较于传统诊断方法,其具有更强的鲁棒性和较高的诊断精度,特别是在有噪环境中的优势更为明显。该方法有效解决了噪声干扰对故障诊断精度的影响问题,显著提高了转子故障诊断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为实际工程中的转子故障诊断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承故障诊断 莱维飞行 改进的麻雀搜索算法 支持向量机 主成分分析 主成分分析特征降维 小波阈值函数去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状RNA FLI1在肝细胞癌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3
12
作者 唐凌 邱露蝶 +1 位作者 秦文 吴刚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980-1984,共5页
目的探讨环状RNA FLI1(circ FLI1)在肝细胞癌(HCC)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8年1月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经手术切除的45例HCC患者的癌组织及配对癌旁组织和血清样本(HCC组)。同时收集45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标本(对照... 目的探讨环状RNA FLI1(circ FLI1)在肝细胞癌(HCC)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8年1月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经手术切除的45例HCC患者的癌组织及配对癌旁组织和血清样本(HCC组)。同时收集45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标本(对照组)。人肝癌细胞株HepG2、SMMC7721、HB611均来自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real-time PCR法检测circ FLI1在肝癌细胞及45例肝癌组织、血清标本中的表达。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circ FLI1表达与患者生存时间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血清circ FLI1 E2-4及circ FLI1 E2-5作为诊断HCC生物标志物的潜能,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HCC预后的因素。结果 circ FLI1 E2-5及circ FLI1 E2-4在3种肝癌细胞中高表达。circ FLI1 E2-4(7.09±0.26 vs 1.14±0.20,t=19.970,P<0.001)及circ FLI1 E2-5(7.50±0.25 vs 1.29±0.30,t=16.640,P<0.001)在HCC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在HCC患者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7.62±1.33 vs 1.55±0.32,t=15.560,P<0.001;7.92±0.35 vs 1.42±0.39,t=21.170,P<0.001)。高表达circ FLI1 E2-5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11.17±0.49)个月vs (23.35±1.27)个月,χ^2=28.480,P<0.001]及总生存时间[(19.75±0.76)个月vs(37.44±1.57)个月,χ^2=21.750,P<0.001]均较低表达者明显缩短;高表达circ FLI1 E2-4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10.29±0.42)个月vs(24.65±1.58)个月,χ^2=19.620,P<0.001]及总生存时间[(21.32±0.55)个月vs(35.69±1.74)个月,χ^2=19.730,P<0.001]亦较低表达者明显缩短。血清circ FLI1 E2-4作为诊断HCC血清标志物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10[95%可信区间(95%CI):0.621~0.970,P<0.001],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4.3%和90.5%。血清circ FLI1 E2-5作为诊断HCC血清标志物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60(95%CI:0.650~0.860,P<0.001),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0.5%和87.3%。Cox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提示,血清circ FLI1 E2-4(风险比=3.060,95%CI:1.630~5.870,P=0.001)及circ FLI1 E2-5(风险比=2.560,95%CI:1.250~6.460,P=0.008)表达是HCC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circ FLI1在HCC患者组织及血清中高表达,与患者的预后相关,可能是潜在的HCC患者预后标志物和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环状RNA fli1 基因表达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录因子FLI-1通过上调Klotho基因改善心肌细胞肥大 被引量:1
13
作者 唐刚 王维维 +2 位作者 钟理 龙军 司良毅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2231-2238,共8页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FLI-1通过Klotho介导的IGF-1R/Gi/PLC途径对心肌细胞肥大的影响。方法将大鼠心肌细胞(H9c2)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模型+NC Vector组、模型+pcDNA-FLI-1组、模型+NC Vector+NC siRNA组、模型+NC Vector+Klotho siRNA组、...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FLI-1通过Klotho介导的IGF-1R/Gi/PLC途径对心肌细胞肥大的影响。方法将大鼠心肌细胞(H9c2)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模型+NC Vector组、模型+pcDNA-FLI-1组、模型+NC Vector+NC siRNA组、模型+NC Vector+Klotho siRNA组、模型+pcDNA-FLI-1+NC siRNA组和模型+pcDNA-FLI-1+Klotho siRNA组等共8组。通过用异丙肾上腺素(isoproterenol,ISO)处理细胞,建立心肌细胞肥大模型,细胞分别转染pcDNA-FLI-1和Klotho siRNA。采用流式细胞术观测细胞凋亡,鬼笔环肽染色观测细胞肥大面积;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凋亡、肥大及IGF-1R/Gi/PLC途径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细胞凋亡率、心肌细胞表面积及IGF-1R、GNAI1和PLCG1表达显著增加(P<0.05),表明建模成功;与模型+NC Vector组比较,模型+pcDNA-FLI-1组细胞凋亡、心肌细胞表面积及IGF-1R、GNAI1和PLCG1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NC Vector+NC siRNA组相比,模型+NC Vector+Klotho siRNA组细胞凋亡、心肌细胞表面积及IGF-1R、GNAI1和PLCG1表达显著增加(P<0.05);与模型+pcDNA-FLI-1+NC siRNA组相比,模型+pcDNA-FLI-1+Klotho siRNA组细胞凋亡、心肌细胞表面积及IGF-1R、GNAI1和PLCG1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FLI-1能够通过上调Klotho抑制IGF-1R/Gi/PLC途径,减轻心肌细胞凋亡及心肌细胞肥大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细胞肥大 fli-1 Klotho IGF-1R/Gi/PLC途径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至尊且亲”:罗雅谷《天主经解》对“天父”的中国化诠释
14
作者 游斌 徐锦江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共8页
中国各大宗教普遍经历了一个长期的中国化历程,留下了丰富的宗教中国化史料。探索建立宗教中国化的史料体系,并对这些丰富的史料进行整理和诠释,既可建立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的历史自信,又可为中国特色宗教思想体系建设提供理论资源。以1... 中国各大宗教普遍经历了一个长期的中国化历程,留下了丰富的宗教中国化史料。探索建立宗教中国化的史料体系,并对这些丰富的史料进行整理和诠释,既可建立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的历史自信,又可为中国特色宗教思想体系建设提供理论资源。以17世纪初罗雅谷(1593-1638年)的《天主经解》对“父”的解说为具体个案,分析天主教中国化思想体系建设的具体路径。以“父”言说天主,是天主教本有的思想传统和信仰实践,亦可将儒家传统对“父”的文化阐释引入天主教之内,对建立中国特色的天主教神学思想具有重要启发意义。一方面,人伦秩序、自然情感融于宇宙性的根源意识之中,使人的生命具有终极性意义;另一方面,“天主”为父的终极性超越于现实的“父子”血缘关系之上,甚至构成对人伦秩序的消解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主经 天父 中国化 罗雅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两类媒介的炭疽传播模型的全局动力学分析
15
作者 韩梦洁 刘俊利 张太雷 《数学物理学报(A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7-245,共19页
为了研究动物种群中媒介对炭疽传播的影响,该文依据尸食性蝇与血食性蝇的传播机制,建立了一个确定性传染病模型.利用微分方程基本定理证明了模型解的非负性和有界性,给出了平衡点存在的充分条件,定义了模型的几类再生数,利用线性化方法... 为了研究动物种群中媒介对炭疽传播的影响,该文依据尸食性蝇与血食性蝇的传播机制,建立了一个确定性传染病模型.利用微分方程基本定理证明了模型解的非负性和有界性,给出了平衡点存在的充分条件,定义了模型的几类再生数,利用线性化方法和M-矩阵等方法对平衡点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疾病的持久性.利用数值模拟研究了参数对基本再生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及时清理染病尸体,尽量消除苍蝇的繁殖地点,对苍蝇使用杀虫剂对炭疽在动物种群中传播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疽 尸食性蝇 血食性蝇 稳定性 持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殖场的蝇类危害及防控方法 被引量:1
16
作者 孙雪峰 李巧丽 +2 位作者 刘希望 李剑勇 杨亚军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24年第1期82-86,共5页
蝇类是重要的病媒昆虫,其幼虫可在养殖场的粪便及未经处理的动物尸体中大量孳生。圈舍内的大量蝇虫可通过影响畜禽休息和吸食血液等方式袭扰牲畜,降低其生产性能。更重要的是,蝇类的体表和体内可携带大量致病菌、病毒、寄生虫及虫卵等... 蝇类是重要的病媒昆虫,其幼虫可在养殖场的粪便及未经处理的动物尸体中大量孳生。圈舍内的大量蝇虫可通过影响畜禽休息和吸食血液等方式袭扰牲畜,降低其生产性能。更重要的是,蝇类的体表和体内可携带大量致病菌、病毒、寄生虫及虫卵等病原体;蝇虫具有边食、边吐、边排的习性,可机械性地传播各种病原体,是很多疾病的重要媒介。另外,一些蝇类的幼虫本身就是蝇蛆症的病原。因此,种群数量不受控制的蝇类可对畜禽和人类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养殖场蝇类的综合防控措施包括环境治理、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物理或机械防治等。口服抗蝇蛆药是化学防治的一种,该类药物为昆虫生长调节剂,对畜禽毒性较低,混饲给药后在肠道吸收极少,随粪便排出,可阻断粪便中蝇蛆的发育而减少成蝇的数量。目前,常用的畜禽口服抗蝇蛆药有环丙氨嗪、除虫脲。本文综述了蝇类害虫的主要生物学习性、对养殖业的危害、综合防控措施以及口服抗蝇蛆药的应用情况,以期为养殖业的蝇害综合防控提供帮助,为口服抗蝇蛆药的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殖场 蝇类 危害 防控 口服杀蝇蛆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4-乙酰氧基苯基)-2-丁酮在实蝇防控中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17
作者 刘旭祥 季清娥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50-871,共22页
实蝇分布范围广泛,寄主种类多样,危害十分严重,经济损失巨大,对其防治的时间紧迫性与经济重要性与日俱增。检验检疫及农业、物理、化学和生物防治都是常见的实蝇害虫防治方法。能够刺激实蝇行为反应的引诱剂作为一种高效环保的害虫防治... 实蝇分布范围广泛,寄主种类多样,危害十分严重,经济损失巨大,对其防治的时间紧迫性与经济重要性与日俱增。检验检疫及农业、物理、化学和生物防治都是常见的实蝇害虫防治方法。能够刺激实蝇行为反应的引诱剂作为一种高效环保的害虫防治策略在实蝇防治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按照不同分类标准,实蝇引诱剂既可以分为性诱剂、食诱剂和植物源诱剂;又可以分为雄性实蝇引诱剂和雌(双)性实蝇引诱剂。其中,雄性实蝇引诱剂特异性强、效果显著。1960年首次报道雄性实蝇引诱剂4-(4-乙酰氧基苯基)-2-丁酮(诱蝇酮)对实蝇的显著吸引效果以来,它一直被用于监测和诱捕靶标实蝇。应用于调查监测时,诱蝇酮可以与多种类型的诱芯与诱捕器一起使用,实现效能最大化。诱蝇酮不仅可以单独使用引诱实蝇,而且可以与其他诱剂与菌液等混配使用。而且,诱蝇酮在发挥其基础引诱功能的同时,还会影响靶标实蝇的行为和生理以及非靶标昆虫的生存。因此,本文重点从调查监测、引诱灭杀、吸引取食、对非靶标昆虫影响等方面对诱蝇酮在实蝇害虫防治中的研究和应用进展进行综述,并对实蝇害虫诱饵站引诱防治与害虫自动测报的发展,诱捕的影响因素与引诱剂在害虫综合防治中的作用等做出合理展望,以期为实蝇害虫引诱技术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蝇 防治 雄性引诱剂 4-(4-乙酰氧基苯基)-2-丁酮 诱蝇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WOA-BP神经网络图像复原
18
作者 何昌 詹道桦 +3 位作者 周倍 罗志锋 黄仁彬 王晗 《激光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3-98,共6页
针对传统复原算法在退化图像复原过程中存在明显滞后的问题,建立了一种改进的鲸鱼算法(Improved Whale Optimization Algorithm,IWOA)-BP神经网络图像复原模型。首先,通过Tent混沌增强初始种群的均匀性和多样性;其次,采用非线性权重和... 针对传统复原算法在退化图像复原过程中存在明显滞后的问题,建立了一种改进的鲸鱼算法(Improved Whale Optimization Algorithm,IWOA)-BP神经网络图像复原模型。首先,通过Tent混沌增强初始种群的均匀性和多样性;其次,采用非线性权重和改进的收敛因子,平衡算法的全局搜索与局部寻优能力;最后,结合Levy飞行策略更新个体位置,帮助算法跳出局部最优。随后采用经典图像数据,建立IWOA-BP模型。选取PSNR、SSIM和NMSE作为网络模型的评价指标,与BP、GWO-BP、WOA-BP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IWOA-BP模型图像复原视觉效果更好,提高了图像复原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复原 BP神经网络 Tent混沌 Levy飞行 改进的鲸鱼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arley chitinase genes expression revamp resistance against whitefly (Bemisia Tabaci) in transgenic cotton (Gossypium hirsutum L.)
19
作者 BASHIR Samina YAQOOB Amina +7 位作者 BASHIR Rohina BUKHARI Shanila SHAHID Naila AZAM Saira BAKHSH Allah HUSNAIN Tayyab SHAHID Ahmad Ali RAO Abdul Qayyum 《Journal of Cotton Research》 CAS 2024年第1期90-100,共11页
Background Chitinase is an enzyme that hydrolyzes chitin,a major component of the exoskeleton of insects,including plant pests like whiteflies.The present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 of chemically synthe... Background Chitinase is an enzyme that hydrolyzes chitin,a major component of the exoskeleton of insects,including plant pests like whiteflies.The present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 of chemically synthesized barley ch1 and chi2 genes in cotton(Gossypium hirsutum)through Agrobacterium-mediated transformation.Fifty-five putative transgenic cotton plants were obtained,out of which fifteen plants successfully survived and were shifted to the field.Using gene-specific primers,amplification of 447 bp and 401 bp fragments confirmed the presence of the ch1 and chi2 genes in five transgenic cotton plants of the T0 generation.These five plants were further evalu-ated for their mRNA expression levels.The T0 transgenic cotton plants with the highest mRNA expression level and better yield performance in field,were selected to raise their subsequent progenies.Results The T1 cotton plants showed the highest mRNA expression levels of 3.5-fold in P10(2)for the ch1 gene and 3.7-fold in P2(1)for the chi2 gene.Fluorescent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confirmed a single copy number of ch1 and chi2(hemizygous)on chromosome no.6.Furthermore,the efficacy of transgenes on whitefly was evaluated through an insect bioassay,where after 96 h of infestation,mortality rates of whitefly were calculated to be 78%–80%in transgenic cotton plants.The number of eggs on transgenic cotton plants were calculated to be 0.1%–0.12 per plant compared with the non-transgenic plants where egg number was calculated to be 0.90–1.00 per plant.Conclusion Based on these findings,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the chemically synthesized barley chitinase genes(ch1 and chi2)have the potential to be effective against insects with chitin exoskeletons,including whiteflies.The transgenic cotton plants expressing these genes showed increased resistance to whiteflies,resulting in reduced egg numbers and higher mortality ra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TINASE Cotton White fly TRANSGENE BIOASSA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ultidisciplinary design optimization of a dual-spin guided vehicle
20
作者 Jalal Karimi Mohammad Reza Rajabi +1 位作者 Seyed Hossein Sadati Seyed Mahid Hosseini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7期133-148,共16页
In this research,a Multidisciplinary Design Optimization approach is proposed for the dual-spin guided flying projectile design considering external and internal parts of the body as design variables.In this way,a par... In this research,a Multidisciplinary Design Optimization approach is proposed for the dual-spin guided flying projectile design considering external and internal parts of the body as design variables.In this way,a parametric formulation is developed.All related disciplines,including structure,aerodynamics,guidance,and control are considered.Minimum total mass,maximum aerodynamic control effectiveness,minimum miss distance,maximum yield stress in all subsystems,controllability and gyroscopic stability constraints are some of objectives/constraints taken into account.The problem is formulated in All-At-Ones Multidisciplinary Design Optimization approach structure and solved by Simulated Annealing and minimax algorithms.The optimal configurations are evaluated in various aspects.The resulted optimal configurations have met all design objectives and constrai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ying projectile optimal design All-at-ones multidisciplinary optimization Structure discipline Guidance and control discipline Aerodynamic disciplin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