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唐钦陵墓室腐蚀壁画丝状蓝藻的形态分析与分子鉴定
1
作者 郑凌凌 张琪 +4 位作者 李天丽 邢伟 蔡芳芳 虞功亮 宋立荣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8-123,共6页
从南京市南唐钦陵墓室腐蚀壁画采集的样本中分离了一株丝状蓝藻,该藻株与细点丝藻目(Oculatellales)细点丝藻科(Oculatellaceae)阿尔伯塔(Albertania)属的藻种具有相似的生境.通过形态观察和分子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1)该藻株藻丝体... 从南京市南唐钦陵墓室腐蚀壁画采集的样本中分离了一株丝状蓝藻,该藻株与细点丝藻目(Oculatellales)细点丝藻科(Oculatellaceae)阿尔伯塔(Albertania)属的藻种具有相似的生境.通过形态观察和分子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1)该藻株藻丝体直,或弯曲盘绕,无明显收缢,具鞘.鞘无色,紧贴着丝状体,细胞长短于宽,不产生异形胞和厚壁孢子.胞内具8~14条的侧生类囊体,与阿尔伯塔(Albertania)属具有相似的形态特征;(2)通过16S rDNA序列的分析,发现该藻株与阿尔伯塔(Albertania)属相似性达98.06%,在进化上聚为一支;这是国内首次对墓穴特殊生境中的蓝藻进行分离,并采用形态和分子系统发育并结合生态学特征分析,鉴定的蓝藻新记录属,对于文物保护研究及丰富蓝藻的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壁画 阿尔伯塔 蓝藻 分类 新记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风胜则动”探讨续命汤在中风后肢体运动障碍中的应用
2
作者 宋研博 孙永康 +1 位作者 徐方飚 王新志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36-441,共6页
中风后肢体运动障碍是中风后常见功能障碍。《古今录验》续命汤为张仲景主治“中风痱,身体不能自收”的重要方剂,后世对其多有化裁和收录,其中以《备急千金要方》小续命汤最为常用。随着中风病“内风论”的发展,续命汤类方以其多用风药... 中风后肢体运动障碍是中风后常见功能障碍。《古今录验》续命汤为张仲景主治“中风痱,身体不能自收”的重要方剂,后世对其多有化裁和收录,其中以《备急千金要方》小续命汤最为常用。随着中风病“内风论”的发展,续命汤类方以其多用风药,与“内风”医理难通而逐渐被批判甚至弃用。论文基于“风胜则动”及“内风乃身中阳气之变动”等观点,提出续命汤“引风助动”理论。认为“风即为气”,中风初起风阳暴亢,风胜则动,发为卒中;中风之后阳气已虚,风败而静,四肢不用。而麻黄、桂枝等风药尚有生风助动、振颓启废、激动阳气、调和营卫、升降气机等作用。续命汤组方以风药之用为主,配合温阳益气,生风以激动阳气,振颓启废;补阳以引风助动,益气生血;解肌以调和营卫,疏利四肢;复枢以调脏腑之轴,畅通气机,促进中风后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为续命汤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肢体运动障碍 风胜则动 《古今录验》续命汤 小续命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书画的计算机虚拟绘制概述 被引量:9
3
作者 王琦 鲁东明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37-144,共8页
综述了中国书画的计算机模拟绘制方法,讨论了中国书画的特点和建模、绘制方面的要求.把绘制方法分为2D,3D毛笔模型以及基于参数化曲线的纯几何图形学方法,对其中的典型算法进行了分析和比较.最后,对今后中国书画的计算机模拟绘制的研究... 综述了中国书画的计算机模拟绘制方法,讨论了中国书画的特点和建模、绘制方面的要求.把绘制方法分为2D,3D毛笔模型以及基于参数化曲线的纯几何图形学方法,对其中的典型算法进行了分析和比较.最后,对今后中国书画的计算机模拟绘制的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书画 非真实感绘制 笔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现代医案的中风病用药规律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王健 张冬梅 +2 位作者 任吉祥 张影 赵德喜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023-1028,共6页
目的:通过收集近10年国内外医学期刊发表的中风病医案,应用现代科研方法,从中挖掘出中风病的遣方用药规律。方法:运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3建立现代中风病医案数据库,采用频数分析方法探寻高频药物和药类,采用聚类分析方法探寻... 目的:通过收集近10年国内外医学期刊发表的中风病医案,应用现代科研方法,从中挖掘出中风病的遣方用药规律。方法:运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3建立现代中风病医案数据库,采用频数分析方法探寻高频药物和药类,采用聚类分析方法探寻关系密切的药物组成的药对和聚类方,总结中风病的用药规律。结果:共收集292例医案,包括249味药物,用药总频数为3 692次,药物频数在5次以上的药物共有118味,总频率为93.33%。在常用药物中,共涉及17类药物。对使用频数在20次以上的50味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得出5个聚类组和16个药对。结论:平肝息风,清热养阴,通腑泄热,燥湿化痰,益气活血通络仍是现代医家治疗中风病的常用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医案 用药规律 数据挖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荆浩在山水画艺术表现语言上的开创性 被引量:4
5
作者 蒋鑫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1期164-168,共5页
荆浩在中国山水画史上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他的作品《匡庐图》在表现语言和形式上相对前代的山水画有许多的创新点,他的著作《笔法记》总结出不少山水画创作独特的理论,对其后画家的创作和表现有巨大的借鉴意义。通过对《笔法记》及《... 荆浩在中国山水画史上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他的作品《匡庐图》在表现语言和形式上相对前代的山水画有许多的创新点,他的著作《笔法记》总结出不少山水画创作独特的理论,对其后画家的创作和表现有巨大的借鉴意义。通过对《笔法记》及《匡庐图》的剖析,得出形似意义的"真"、气质意义的"真"、传神意义的"真"从荆浩开始已成为传统山水画艺术追求的较高境界。在具体的艺术实践中荆浩所采取的大山大水、笔墨恣肆对丰富山水画表现语言也有重要的开创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画 荆浩 《匡庐图》 《笔法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成中国花卉水墨画的笔画风格化方法 被引量:8
6
作者 杨丽洁 徐添辰 吴恩华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721-1730,共10页
为实现电子化创作中国水墨画,提出一个绘画工具,通过对在照片上粗略勾勒的线条进行风格化,生成具有花卉水墨画风格的艺术笔画.首先用户勾勒线条并自动修正,它们分别作为风格模板的候选笔画和照片上风格化目标的基本路径;然后为每个基本... 为实现电子化创作中国水墨画,提出一个绘画工具,通过对在照片上粗略勾勒的线条进行风格化,生成具有花卉水墨画风格的艺术笔画.首先用户勾勒线条并自动修正,它们分别作为风格模板的候选笔画和照片上风格化目标的基本路径;然后为每个基本路径选择最佳的风格模板笔画;通过形状计算和纹理合成,将最佳的风格模板映射至基本路径.实验结果表明,与已有的以整幅画为目标的风格迁移方法相比,文中提出的方法可充分展现艺术特征的细节并捕捉用户意图,且生成的绘画作品接近指定的艺术风格,满足普通用户的审美需求.在应用价值方面,该工具支持触摸式设备,可用于艺术教育与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互式绘画工具 笔画生成 艺术风格化 非真实感绘制 中国花卉水墨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画一笔多色的计算机模拟 被引量:3
7
作者 邓学雄 章文 +1 位作者 张志尧 颜玮 《工程图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34-138,共5页
针对国画的笔道颜色分布会随运笔的缓疾、力度轻重而异的特点,提出了运用多个单色笔道叠加的方法,实现了"一笔多色"国画技法效果的计算机模拟。重点探讨了叠加笔道的数量、多色笔道的实时显示、多色笔道的整体删除等问题。笔... 针对国画的笔道颜色分布会随运笔的缓疾、力度轻重而异的特点,提出了运用多个单色笔道叠加的方法,实现了"一笔多色"国画技法效果的计算机模拟。重点探讨了叠加笔道的数量、多色笔道的实时显示、多色笔道的整体删除等问题。笔道叠加算法避免了逐点填充笔道的复杂过程,保证了笔道颜色渐变在效率最优的情况下达到最大分辨率。仿真算法表明,绘制效果既保留了原笔划钩提顿挫的力度特性,又巧妙地解决了笔划中色彩过渡的问题,整体效果逼真细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应用 计算机艺术 一笔多色 笔道叠加 国画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水墨画的交互式三维建模方法 被引量:4
8
作者 杨丽洁 徐添辰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72-577,共6页
目前,Marching Cubes算法是一种热门的三维建模方法,然而,对于由中国水墨画的笔画线条所构成的复杂形状,其应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针对生成三维水墨动画这一挑战性课题,提出一种由中国水墨画图像构建对应三维模型的交互式方法.同时,基于... 目前,Marching Cubes算法是一种热门的三维建模方法,然而,对于由中国水墨画的笔画线条所构成的复杂形状,其应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针对生成三维水墨动画这一挑战性课题,提出一种由中国水墨画图像构建对应三维模型的交互式方法.同时,基于该方法,设计实现一个半自动的三维模型构建工具:首先,交互式提取输入的水墨画图像中的笔画;然后通过生成笔画的二维表面网格和三维蒙皮网格输出相应的三维模型;最后,将原有水墨画中的墨色纹理用来渲染生成的三维模型.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适合将二维水墨画图像对象转化为三维模型.此外,生成的三维模型数据符合主流建模及动画软件的格式要求.因此,在三维场景中,该项研究工作除了表现水墨画的墨色效果,也展示出其笔画的造型艺术特征,还可应用于三维水墨动画的制作,提高制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画 三维建模 非真实感绘制 笔画 中国水墨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书画记》与明清之际徽州书画交易 被引量:5
9
作者 李福顺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36-144,共9页
吴其贞《书画记》是一部记载自己从事书画交易活动的实录性质的著作。该书详尽地记载了他从事书画交易活动过程中所接触的各色人等、书画作品的艺术特色及其保存情况,偶及真伪和作伪手段,言简意赅,但涉及范围极其广泛。为今人研究明清... 吴其贞《书画记》是一部记载自己从事书画交易活动的实录性质的著作。该书详尽地记载了他从事书画交易活动过程中所接触的各色人等、书画作品的艺术特色及其保存情况,偶及真伪和作伪手段,言简意赅,但涉及范围极其广泛。为今人研究明清之际徽州乃至整个南方书画市场,提供了难得的第一手材料。书中提到的书画作品,有的流传至今,有的已不知下落,赖是书得以了解一二。该书记载的参与书画交易的人群中,文化背景相当复杂,有政府官员、富商大贾、骨董世家、官僚门客、裱褙名手、书画名家、乃至普通市民等。交易手段五花八门,现金购买、物物交换、直购、转购、赠送、受雇代购等。交易场所也更加灵活多样,有固定市场、佛寺道观、官署公室、私家寓所、书铺裱室、地摊船舱、桥头市肆等。作伪手段更加多样,除宋元以来所习惯使用的割裂分装、添加名款、摹品充真,张冠李戴等传统方法外,还产生了挖镶补画、刻板印刷与手绘结合等新方法。表明当时书画交易颇为频繁和便易。该书自崇祯乙亥(1635)春二月三日起,至康熙十六年(1677)十二月六日止,四十余年未间断逐日记载自己书画交易活动情况,以日志的形式,提供了许多不同于宋元书画市场的信息,对研究当今书画市场亦不无启示。在当今,此书的价值应该得到充分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画艺术 《书画记.》 吴其贞 明清之际 徽州 书画交易 书画作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块链在卒中电子病历共享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秦秋莉 曹辉 +1 位作者 李明岩 姜勇 《中国卒中杂志》 2020年第6期606-610,共5页
区块链技术在数据共享中具有安全性高、去中心化等特点,是解决卒中电子病历共享难点的有效方法。本文主要基于区块链介绍了一种保证卒中电子病历安全且高效共享的应用方案——在数据层使用椭圆曲线数字签名算法secp256k1曲线进行加密、... 区块链技术在数据共享中具有安全性高、去中心化等特点,是解决卒中电子病历共享难点的有效方法。本文主要基于区块链介绍了一种保证卒中电子病历安全且高效共享的应用方案——在数据层使用椭圆曲线数字签名算法secp256k1曲线进行加密、在共识层使用改进的BFT-RAFT共识机制,并利用单个节点自校验性与多个节点间准实时数据校验的优势,为辅助卒中诊疗及临床研究中数据共享提供一定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块链 卒中 电子病历 数据共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笔法模型的国画一笔多色模拟 被引量:2
11
作者 邓学雄 李牧 +1 位作者 章文 王脘卿 《图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8-102,共5页
为了完善"一笔多色"国画技法效果的计算机模拟,提出了基于笔法的多色效果仿真。通过建立笔锋模型,改变子笔道的粗细(中锋)或将多个子笔道偏移一定位置(侧锋)进行叠加,避免了逐点计算笔道中的颜色的复杂过程,提高了运算速度。... 为了完善"一笔多色"国画技法效果的计算机模拟,提出了基于笔法的多色效果仿真。通过建立笔锋模型,改变子笔道的粗细(中锋)或将多个子笔道偏移一定位置(侧锋)进行叠加,避免了逐点计算笔道中的颜色的复杂过程,提高了运算速度。中锋、侧锋是根据笔杆与纸面的夹角进行判断的,计算机智能笔法就是通过中锋和侧锋的转换来实现的,从而产生两种不同笔法的一笔多色模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应用 计算机艺术 国画模拟 一笔多色 笔道叠加 笔法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谈中国表现性油画的造型语言特征之笔简意丰 被引量:6
12
作者 金捷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35-137,198,共3页
本文在对中国表现性油画的创作探讨中,提出对其造型语言的关注,并论述了中国表现性油画"笔简意丰"的重要语言特征之一。从它受其影响的中西两方面进行深入挖掘,并结合众多艺术家的艺术实践总结,以期进一步把握表现性油画艺术... 本文在对中国表现性油画的创作探讨中,提出对其造型语言的关注,并论述了中国表现性油画"笔简意丰"的重要语言特征之一。从它受其影响的中西两方面进行深入挖掘,并结合众多艺术家的艺术实践总结,以期进一步把握表现性油画艺术的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特征 笔简意丰 表现性 中国油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融合: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水墨人物画原理、实践及启迪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先岳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2-91,197,共10页
纵观20世纪五、六十年代水墨人物画的中西融合之路,其实主要就是一段笔墨与写实造型不断冲突、调和与不断相互生发、阐释的关系史,人物画的发展呈现出自我肯定与自我否定的矛盾态势。本论文试图以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深入探究此一... 纵观20世纪五、六十年代水墨人物画的中西融合之路,其实主要就是一段笔墨与写实造型不断冲突、调和与不断相互生发、阐释的关系史,人物画的发展呈现出自我肯定与自我否定的矛盾态势。本论文试图以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深入探究此一时期中西融合的历史境遇、画理渊源及实践历程,并寻绎笔墨与造型关系的历史源流,以阐发中西融合中笔墨与写实造型的内涵关系,这对于重新整合中西绘画语言、充分承续并发展民族绘画传统、皈依中国审美文化的核心精神具有重大的启迪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融合 水墨人物画 笔墨 写实造型 关系 启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笔法模型的国画干笔飞白模拟 被引量:1
14
作者 邓学雄 翁颖欣 章文 《图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3-97,共5页
为实现国画技法干笔飞白效果的计算机模拟,提出了在笔法模型的基础上,将飞白效果类型分为丝状和斑块状进行模拟,其中包括墨量的递减,飞白区域的判定和笔迹的生成几个部分。通过对笔锋模型的含墨量检测,在墨量不足的区域作笔触分岔的效应... 为实现国画技法干笔飞白效果的计算机模拟,提出了在笔法模型的基础上,将飞白效果类型分为丝状和斑块状进行模拟,其中包括墨量的递减,飞白区域的判定和笔迹的生成几个部分。通过对笔锋模型的含墨量检测,在墨量不足的区域作笔触分岔的效应,并在父笔道的基础上,叠加若干个具有相同模型的子笔道,实现"干笔飞白"效果的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艺术 国画模拟 干笔飞白 笔道叠加 笔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一代卒中电子病历系统的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林琳 王韬 《中国卒中杂志》 2010年第9期775-777,共3页
在卒中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患者临床信息、化验检查信息、病情转归信息及随访信息等数据对-临床医生从事,临床和科研工作极勾重要。但是,由于卒中病历需要记载的医疗信息内容繁多,且通常以纸质形式存在,使得卒中病历相关信息在临床科研及... 在卒中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患者临床信息、化验检查信息、病情转归信息及随访信息等数据对-临床医生从事,临床和科研工作极勾重要。但是,由于卒中病历需要记载的医疗信息内容繁多,且通常以纸质形式存在,使得卒中病历相关信息在临床科研及教学等工作中无法得到充分利用。本研究将针对以上问题,重点阐述卒中电子病历系统的设计与功能。从而说明该系统符合卒中临床诊治信息承载功能,能够实现科学研充的电子病历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病案系统 计算机化 数据说明 统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论“书画同源”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晶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2年第4期35-38,共4页
从书法与绘画所使用的工具和材料的同一性角度出发,分析早期工具和材料对书画笔法的影响;同时论述了书画之间相互的影响和发展,以及笔墨的根本最终使两者在文人画中走向审美上的殊途同归。
关键词 笔法 文人画 书法 绘画 工具 材料 审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书画著录序跋研究论略——基于《衍极五卷考释一卷二册》等序跋的个案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郭建平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6期153-156,共4页
中国古代书画著录上存有大量知名学者所作序跋,多见为刊本序跋及藏书序跋。无论是刊本序跋还是藏书序跋都不只是涉及版本及校勘问题,一般还会涉及中国古代书画著录创作的学术时代环境及中国古代书画著录序跋作者的背景及对书画著录的价... 中国古代书画著录上存有大量知名学者所作序跋,多见为刊本序跋及藏书序跋。无论是刊本序跋还是藏书序跋都不只是涉及版本及校勘问题,一般还会涉及中国古代书画著录创作的学术时代环境及中国古代书画著录序跋作者的背景及对书画著录的价值判断;很大部分还可以视为对书画著录文本内容的修正、补充及考释,从学术的角度上来看,相对严谨。迄今为止,对序跋类文献进行系统整理并利用其对书画著录文本内容进行研究、辅证的研究成果十分罕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序跋 书画著录 原始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笔触、肌理与绘画原作的欣赏 被引量:1
18
作者 何振浩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31-137,170,共8页
在一个新媒体时代,人们越来越多地从印刷品,电子媒体,甚至我们的手机屏幕上来观看和欣赏艺术作品。但这样的观看不可替代面对原作的观看。本文从绘画原作的笔触与肌理的分析入手,来探讨观看原作的触感视觉特征以及观看原作时观者与作者... 在一个新媒体时代,人们越来越多地从印刷品,电子媒体,甚至我们的手机屏幕上来观看和欣赏艺术作品。但这样的观看不可替代面对原作的观看。本文从绘画原作的笔触与肌理的分析入手,来探讨观看原作的触感视觉特征以及观看原作时观者与作者的通灵体验。从而提出面对原作的观看与面对印刷品和电子媒体的观看的本质区别。以此证明和强调欣赏原作的不可替代性和对艺术欣赏的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笔触 肌理 绘画原作 触感视觉 通灵体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卒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因素
19
作者 吴青 熊康平 +2 位作者 曹勇军 李文 刘春风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6年第7期303-306,共4页
目的观察卒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为防治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将147例卒中患者根据肢体瘫痪程度分为肌力≤Ⅲ级组(53例)和>Ⅲ级组(94例),应用空气容积描记术对各组进行最大静脉流出量(MVO)测... 目的观察卒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为防治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将147例卒中患者根据肢体瘫痪程度分为肌力≤Ⅲ级组(53例)和>Ⅲ级组(94例),应用空气容积描记术对各组进行最大静脉流出量(MVO)测定。对年龄、血压、胆固醇、三酰甘油、纤维蛋白原、von W illerbrand因子(vWF)浓度与MVO进行偏相关分析;年龄、高血压、糖尿病、肌力、vWF浓度与MVO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肌力≤Ⅲ级组患侧MVO为(85±8)%,>Ⅲ级组为(92±7)%,P<0.05。偏相关分析发现vWF浓度与MVO呈负相关,偏相关系数为-0.257 1,P=0.02。MVO与其他变量间无显著相关。结论卒中急性期,肌力和血浆vWF浓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下肢深静脉血液回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空气容积描记术 最大静脉流出量 von Willerbrand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基于笔划和多重绘制的树木生成模型及其实现
20
作者 赖步英 王小铭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5-48,共4页
针对以虚拟景物或艺术作品生成为目的的非真实感图形绘制,提出了一个基于笔划与多重绘制的树木生成模型,该模型能使绘制者在多重绘制中选择合适的树叶笔刷模型以及它的参数,反复优化笔刷的粘贴位置直到获得满意的树木形态,从而绘制出具... 针对以虚拟景物或艺术作品生成为目的的非真实感图形绘制,提出了一个基于笔划与多重绘制的树木生成模型,该模型能使绘制者在多重绘制中选择合适的树叶笔刷模型以及它的参数,反复优化笔刷的粘贴位置直到获得满意的树木形态,从而绘制出具有明显手绘国画风格的作品.方法对运用笔划绘制技术实现非真实感艺术作品创作也是一种很好的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木生成 笔划 多重绘制 非真实感 国画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