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2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SFV基因Ⅰ/Ⅱ型重组毒株与基因Ⅰ型、Ⅱ型高毒力毒株的致病力试验数据比较
1
作者 戈胜强 左媛媛 +5 位作者 常星 巩明霞 刘春菊 于小静 李金明 王志亮 《中国动物检疫》 2025年第8期72-77,共6页
非洲猪瘟病毒(ASFV)按其毒力分为高毒力、中毒力和低毒力三类。我国现有两类高毒力毒株,分别为2018年传入的基因Ⅱ型毒株和2021年出现的基因Ⅰ/Ⅱ型重组毒株。2023年越南和俄罗斯均发现了基因Ⅰ/Ⅱ型重组病毒,且其全基因组序列与中国分... 非洲猪瘟病毒(ASFV)按其毒力分为高毒力、中毒力和低毒力三类。我国现有两类高毒力毒株,分别为2018年传入的基因Ⅱ型毒株和2021年出现的基因Ⅰ/Ⅱ型重组毒株。2023年越南和俄罗斯均发现了基因Ⅰ/Ⅱ型重组病毒,且其全基因组序列与中国分离株高度相似。为研究基因Ⅰ/Ⅱ型重组病毒的毒力水平,汇总了中国、越南和俄罗斯开展的重组病毒动物试验数据,并与基因Ⅰ型、Ⅱ型高毒力毒株进行致病力比较。结果显示同等攻毒剂量下,重组病毒导致的死亡起始或终止时间更早,提示其毒力可能更强。本文为非洲猪瘟相关研究和防控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猪瘟病毒 基因/型重组毒株 高毒力毒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洲猪瘟病毒基因Ⅰ型和Ⅱ型PCR-RFLP鉴别方法的建立
2
作者 孙仁杰 徐慧玲 +6 位作者 孙思琪 柴娟 虞一聪 谢荣辉 李肖梁 赵灵燕 张传亮 《浙江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17-1028,共12页
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 ASFV)基因Ⅰ型和Ⅱ型的PCR-RFLP鉴别方法。通过对ASFV基因Ⅰ型与基因Ⅱ型基因组序列的比对分析,针对B385R基因和B125R基因保守区设计1对特异性PCR-RFLP引物,与其他临床上常... 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 ASFV)基因Ⅰ型和Ⅱ型的PCR-RFLP鉴别方法。通过对ASFV基因Ⅰ型与基因Ⅱ型基因组序列的比对分析,针对B385R基因和B125R基因保守区设计1对特异性PCR-RFLP引物,与其他临床上常见的9种猪病病毒均无交叉反应。通过该引物扩增获得覆盖B646L基因全长的DNA片段作为检测靶标,结合BmgBⅠ酶切进行RFLP图谱分析,即可实现对B646L基因全序列的快速检测,有效区分ASFV基因Ⅰ型和Ⅱ型,最低检测DNA质量浓度可达到5 pg·mL^(-1)。模拟临床样本的研究结果表明,本方法还能够有效应对实际检测中基因Ⅰ型和Ⅱ型的混合感染。综上,本方法操作简便、准确性高、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成本较低,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为基层兽医技术人员开展非洲猪瘟疫情的监测和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猪瘟病毒 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基因 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鹅星状病毒Ⅰ、Ⅱ型和鹅细小病毒多重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3
作者 朱啟超 任曼 +5 位作者 张学刚 张进进 张鑫龙 李佳晋 曲光刚 李升和 《中国兽药杂志》 2025年第5期1-9,共9页
为建立一种可快速、特异检测鹅星状病毒Ⅰ型(GAstVⅠ)、Ⅱ型(GAstVⅡ)及鹅细小病毒(GPV)多重荧光定量PCR方法,根据GAstVⅠ型、GAstVⅡ型及GPV保守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了特异性引物及三种荧光基团TaqMan探针,分别构建了带有三种病原靶基因... 为建立一种可快速、特异检测鹅星状病毒Ⅰ型(GAstVⅠ)、Ⅱ型(GAstVⅡ)及鹅细小病毒(GPV)多重荧光定量PCR方法,根据GAstVⅠ型、GAstVⅡ型及GPV保守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了特异性引物及三种荧光基团TaqMan探针,分别构建了带有三种病原靶基因的重组质粒标准品。通过筛选引物,优化反应条件,分析了该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及重复性,并进行临床样品检测评价。结果显示:该方法特异性强,能够特异检测GAstVⅠ型、GAstVⅡ型与GPV,且与其他常见鹅病病原无交叉反应;敏感性高,对GAstVⅠ型、GAstVⅡ型及GPV对相应的标准质粒最低检出限均为10拷贝/μL;重复性好,重复性试验批内及批间变异系数均小于3%;该方法对90份临床样品检测结果与已发表的三种病毒单重荧光定量PCR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其中GAstVⅠ型符合率为98.89%,GAstVⅡ型符合率为96.67%,GPV符合率为96.67%。研究建立的多重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能够快速、特异、灵敏的检测GAstVⅠ型、GAstVⅡ型及GPV,实现一管检多病,实用性强,效率更高,为GAstVⅠ、Ⅱ型和GPV的监测和防控提供了高效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鹅星状病毒 鹅星状病毒 鹅细小病毒 多重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肯氏Ⅰ、Ⅱ类牙列缺损数字化印模及模型在可摘局部义齿中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黄建波 梅子彧 +2 位作者 黄罡 郭亚林 孟翔峰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81-485,共5页
目的评估肯氏Ⅰ、Ⅱ类牙列缺损数字化印模及树脂模型技术在可摘局部义齿(RPD)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肯氏Ⅰ、Ⅱ类牙列缺损患者,按照义齿制作流程分组:数字化印模/树脂模型/钴铬合金铸造支架组(A组)、数字化印模/树脂模型/激光打印钛支... 目的评估肯氏Ⅰ、Ⅱ类牙列缺损数字化印模及树脂模型技术在可摘局部义齿(RPD)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肯氏Ⅰ、Ⅱ类牙列缺损患者,按照义齿制作流程分组:数字化印模/树脂模型/钴铬合金铸造支架组(A组)、数字化印模/树脂模型/激光打印钛支架组(B组)、藻酸盐印模/石膏模型/钴铬合金铸造支架组(C组)、藻酸盐印模/石膏模型/激光打印钛支架组(D组),每组40例。对最终完成的RPD在口内就位情况进行检查,评估指标包括卡环固位力、连接体和基托在口内的密合度、咬合准确度,各项指标评估分值使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进行分析。结果4组RPD各项指标的评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利用数字化印模及树脂模型完成的铸造钴铬合金和激光打印钛支架式RPD能够满足肯氏Ⅰ、Ⅱ类牙列缺损患者的临床修复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列缺损 肯氏 可摘局部义齿 数字化印模 树脂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相Ⅰ型障碍和双相Ⅱ型患者人口学和临床特征的比较 被引量:3
5
作者 周莉 谢依玲 +14 位作者 张婷婷 黄悦勤 周亮 刘燕 刘波 章杰 龚元东 李中才 李弼 李志鹏 曾庆园 沈宗霖 陈文明 刘肇瑞 卢瑾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3-41,共9页
目的:比较双相Ⅰ型障碍和双相Ⅱ型障碍患者的人口学特征、临床特征、治疗特征和生理指标。方法:选取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双相障碍的患者381例,其中Ⅰ型302例(79.27%),Ⅱ型74例(19.42%),其他特定及相关障碍5例(1.... 目的:比较双相Ⅰ型障碍和双相Ⅱ型障碍患者的人口学特征、临床特征、治疗特征和生理指标。方法:选取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双相障碍的患者381例,其中Ⅰ型302例(79.27%),Ⅱ型74例(19.42%),其他特定及相关障碍5例(1.31%)。用自编临床资料访谈表收集人口学资料及临床特征数据。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因素分析。结果:与双相II型障碍相比,双相I型障碍患者更容易伴有精神病性特征(OR=5.75,95%CI:2.82~11.76),病程更长,接受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较多(OR=3.09,95%CI:1.02~9.35),尿酸、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浓度更高,汉族更常见(OR=11.50,95%CI:1.76~75.30)、受教育程度更低(OR=10.22,95%CI:1.16~89.77),更少有精神病家族史(OR=2.34,95%CI:1.01~5.42)。结论:双相Ⅰ型障碍和双相Ⅱ型障碍的人口学特征、临床特征、治疗情况和生理指标有差异,可为探讨双相障碍的发病机制提供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型障碍 双相型障碍 临床特征 生理指标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见光/NIR-Ⅰ/NIR-Ⅱ三波段5 mm腹腔镜光学系统设计
6
作者 孟祥翔 贾成园 +1 位作者 邱明杰 李占鑫 《红外与激光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85-195,共11页
5mm腹腔镜因其镜杆细、占用空间小在多种手术场景下有着广泛应用。为了提升5 mm腹腔镜在近红外波段的病灶探测能力,设计了一款可见光/近红外一区(Near Infrared Region I,NIR-Ⅰ)/近红外二区(Near Infrared RegionⅡ,NIR-Ⅱ)三波段复合... 5mm腹腔镜因其镜杆细、占用空间小在多种手术场景下有着广泛应用。为了提升5 mm腹腔镜在近红外波段的病灶探测能力,设计了一款可见光/近红外一区(Near Infrared Region I,NIR-Ⅰ)/近红外二区(Near Infrared RegionⅡ,NIR-Ⅱ)三波段复合成像内窥镜,并进行了病灶探测深度仿真。为保证兼容性,所设计腹腔镜的光学观察镜部分和摄像适配器部分单独校正像差。光学观察镜部分在486~1700 nm宽波段消色差,实现可见光、NIR-Ⅰ、NIR-Ⅱ三波段共焦面设计。摄像适配器部分进行两次分光,在入射平行光处分成1000~1700 nm和486~900 nm两支路,其中1000~1700 nm支路接InGaAs相机实现NIR-Ⅱ成像;486~900 nm支路接传统荧光内窥镜摄像系统并在成像芯片前二次分光实现可见光和NIR-Ⅰ成像。该系统入瞳直径0.3 mm、视场角80°、最大相对畸变≤20.13%。利用TracePro软件仿真分析了该腹腔镜在NIR-Ⅰ和NIR-Ⅱ波段对肿瘤病灶的探测能力,当以总功率2 W、发射半角45°、波长808 nm的入射光激发位于组织体内深度4 mm、半径0.5 mm的肿瘤时,NIR-Ⅰ波段探测信噪比为3.14 dB,NIR-Ⅱ波段在探测器制冷-20℃时信噪比为5.52 dB,制冷-80℃时信噪比为6.95 dB。结果表明,可见光/NIR-Ⅰ/NIR-Ⅱ三波段复合成像可提升5 mm腹腔镜对病灶的探测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设计 内窥镜 近红外一区 近红外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白术中白术内酯Ⅰ、Ⅱ、Ⅲ的含量
7
作者 黄思勇 《中国兽药杂志》 2024年第8期15-20,共6页
本实验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技术(HPLC)测定白术中白术内酯Ⅰ、Ⅱ、Ⅲ的含量。采用Hypersil GOLD(250 mm×4.6 mm,5um),以乙腈为流动相A、以0.1%磷酸溶液为流动相B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白术内酯Ⅰ检测波长为276 nm,白术内酯... 本实验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技术(HPLC)测定白术中白术内酯Ⅰ、Ⅱ、Ⅲ的含量。采用Hypersil GOLD(250 mm×4.6 mm,5um),以乙腈为流动相A、以0.1%磷酸溶液为流动相B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白术内酯Ⅰ检测波长为276 nm,白术内酯Ⅱ、白术内酯Ⅲ检测波长为220 nm,柱温为35℃,进样体积为20μL。白术内酯Ⅰ在0.10~1.6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9.29%(RSD=2.25%);白术内酯Ⅱ在0.10~1.6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100.07%(RSD=2.59%);白术内酯Ⅲ在0.10~1.6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100.43%(RSD=2.20%)。结果表明该方法分离度好、准确度高、重现性好,可测定白术中白术内酯Ⅰ、Ⅱ、Ⅲ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术 白术内酯 白术内酯 白术内酯Ⅲ 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载荷下Ⅰ-Ⅱ复合型中心裂纹板弹塑性屈曲载荷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守超 尹倩 +2 位作者 王卓吾 贺小华 周昌玉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90-299,320,共11页
为了研究含裂纹结构承载能力,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压载荷下Ⅰ-Ⅱ复合型中心裂纹板模型,计算裂纹板弹塑性屈曲载荷,讨论相对裂纹长度(a/w)、裂纹倾角(θ)、板宽(w)、板厚(t)、边界条件对弹塑性屈曲载荷及其变化规律的影响。对于上下夹持... 为了研究含裂纹结构承载能力,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压载荷下Ⅰ-Ⅱ复合型中心裂纹板模型,计算裂纹板弹塑性屈曲载荷,讨论相对裂纹长度(a/w)、裂纹倾角(θ)、板宽(w)、板厚(t)、边界条件对弹塑性屈曲载荷及其变化规律的影响。对于上下夹持中心裂纹板,随着裂纹长度和裂纹倾角的增大,板宽越大,中心裂纹板屈曲载荷对裂纹越敏感,中心裂纹板承载能力受到裂纹长度和裂纹倾角的影响越明显。弹塑性屈曲载荷随着板厚的增大而增大,并且随着裂纹倾角的增大,板厚越大,屈曲载荷的下降程度越显著。上下简支中心裂纹板与上下夹持中心裂纹板的屈曲载荷变化规律基本一致,且上下夹持中心裂纹板的屈曲载荷显著大于上下简支中心裂纹板的屈曲载荷。给出不同边界条件下弹塑性屈曲载荷与相对裂纹长度、裂纹倾角的回归关系式。通过中心裂纹板弹塑性屈曲试验发现,采用压缩力学性能计算弹塑性屈曲载荷更接近试验结果,试验屈曲载荷的变化规律与有限元模拟计算结果一致。研究结果对含裂纹结构的承载能力评价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载荷 有限元方法 -复合型裂纹 弹塑性屈曲载荷 上下简支中心裂纹板 上下夹持中心裂纹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点摩擦对SCB试样Ⅰ-Ⅱ复合型应力场的影响研究
9
作者 李玉桥 马路寒 +2 位作者 王俊杰 黄诗渊 刘港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5-33,50,共10页
研究固定支座条件下,支点摩擦对半圆弯曲(SCB)试样I-II复合型断裂行为的影响。考虑裂缝倾角、裂缝长度、支点跨距和支点摩擦系数等因素,采用ABAQUS数值分析软件建立了200个SCB试样的数值模型,对SCB试样的Ⅰ型、Ⅱ型无量纲应力强度因子Y_... 研究固定支座条件下,支点摩擦对半圆弯曲(SCB)试样I-II复合型断裂行为的影响。考虑裂缝倾角、裂缝长度、支点跨距和支点摩擦系数等因素,采用ABAQUS数值分析软件建立了200个SCB试样的数值模型,对SCB试样的Ⅰ型、Ⅱ型无量纲应力强度因子Y_(Ⅰ)、Y_(Ⅱ)以及无量纲T应力、T^(*)进行了标定。数值结果表明:考虑支点摩擦后Y_(Ⅰ)、Y_(Ⅱ)、T^(*)数值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减小。支点摩擦系数可以显著改变裂缝尖端的加载模式,会导致加载模式达到纯Ⅱ型的角度β_(Ⅱ)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工程 半圆弯曲 -复合型加载 ABAQUS 支点摩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胃蛋白酶原Ⅰ、Ⅱ及其比值诊断效能评价 被引量:8
10
作者 张洁 刘怡菁 王震华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60-863,共4页
目的以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GⅠ)、Ⅱ(PGⅡ)及其PGⅠ/PGⅡ比值(PGR)作为筛查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胃癌前期病变指标,评价其诊断效能。方法收集经胃镜排除胃肿瘤的患者474例,进一步将受检者分为轻度非萎缩性胃炎组(对照组,n=164)、萎缩性胃炎组... 目的以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GⅠ)、Ⅱ(PGⅡ)及其PGⅠ/PGⅡ比值(PGR)作为筛查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胃癌前期病变指标,评价其诊断效能。方法收集经胃镜排除胃肿瘤的患者474例,进一步将受检者分为轻度非萎缩性胃炎组(对照组,n=164)、萎缩性胃炎组(n=162)和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简称肠化)组(n=148)。以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定量检测血清PGⅠ和PGⅡ,计算PGR,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PGⅠ、PGⅡ和PGR的诊断价值。结果萎缩性胃炎组和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组PGⅠ、PGⅡ和PGR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PGⅠ、PGⅡ和PGR诊断萎缩性胃炎,其ROC曲线下面积(AUCROC)分别为0.679、0.593和0.622,最佳临界值分别为71.8、9.1和8.12,灵敏度分别为66.1%、54.3%和77.2%,特异度分别为61.0%、61.6%和43.9%;诊断萎缩性胃炎伴肠化AUCROC分别为0.787、0.583和0.836,最佳临界值分别为59.4、9.8和6.76,灵敏度分别为64.9%、58.8%和81.8%,特异度分别为78.1%、55.5%和77.4%。PGⅠ和PGR平行联合,灵敏度为93.6%、特异度为60.4%;PGⅠ和PGR序列联合,灵敏度为53%、特异度为95%。结论 PGⅠ和PGR作为监测胃黏膜状态的指标,联合运用能提高诊断效率;当PGⅠ和PGR同时小于最佳临界值时可预测萎缩性胃炎伴肠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蛋白酶原 胃蛋白酶原 胃蛋白酶原/胃蛋白酶原比值 灵敏度 特异度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DNA (mtDNA) COⅠ~COⅡ分析四川省东方蜜蜂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7
11
作者 徐国威 周丹银 +6 位作者 刘意秋 成纯富 于增源 赵文正 王顺海 李念周 和绍禹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3-70,共8页
为探讨四川省东方蜜蜂的遗传多样性,本文以线粒体DNA COⅠ~ COⅡ区间基因片段为指标,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四川省9个地区共268种群东方蜜蜂的遗传多样性.结果显示:(1)该线粒体DNA片段的碱基长度为761 bp,碱基组成为:A为40.4%,T... 为探讨四川省东方蜜蜂的遗传多样性,本文以线粒体DNA COⅠ~ COⅡ区间基因片段为指标,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四川省9个地区共268种群东方蜜蜂的遗传多样性.结果显示:(1)该线粒体DNA片段的碱基长度为761 bp,碱基组成为:A为40.4%,T为42.4%,C为10.8%,G为6.4%,表现出A+T偏倚性;(2)共发现36个置换突变和两个移码突变.其中,置换突变包括27个转换、8个颠换和第608位既包括转换又包括颠换的置换突变;第279,280位插入缺失突变的移码突变;(3)共发现单倍型38个,单倍型多样性为:0.903±0.010,核苷酸多样性为:0.00291±0.000 13; (4)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四川省东方蜜蜂无明显分化,与国内云南、重庆、甘肃、北京以及吉林等地亲缘关系较近,无明显遗传分化现象,与日本亲缘关系较近,与台湾、马来西亚等地的亲缘关系较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蜜蜂 CO~CO 遗传多样性 CO ~C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酮Ⅱ_A对AngⅡ诱导的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及Ⅰ型胶原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21
12
作者 张冬梅 秦英 +3 位作者 牛福玲 朱陵群 王硕仁 姜良铎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934-1936,共3页
目的:通过观察丹参酮ⅡA(TSN)对AngⅡ诱导的心肌成纤维细胞(CFs)增殖及Ⅰ型胶原合成的影响,探讨其抗心肌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差速贴壁法提取原代CFs,采用四氮唑盐(MTT)比色法测定细胞数目,ELISA法检测Ⅰ型胶原合成,RT-PCR法半定量... 目的:通过观察丹参酮ⅡA(TSN)对AngⅡ诱导的心肌成纤维细胞(CFs)增殖及Ⅰ型胶原合成的影响,探讨其抗心肌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差速贴壁法提取原代CFs,采用四氮唑盐(MTT)比色法测定细胞数目,ELISA法检测Ⅰ型胶原合成,RT-PCR法半定量检测Ⅰ胶原mRNA表达。结果:①AngⅡ组OD值高于空白对照组,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AngⅡ+TSN组OD值低于AngⅡ组,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②AngⅡ组有促进心肌成纤维细胞分泌Ⅰ型胶原的作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AngⅡ+TSN组Ⅰ型胶原含量低于AngⅡ组,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③AngⅡ组Ⅰ型胶原mRNA表达高于空白对照组,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AngⅡ+TSN组Ⅰ型胶原mRNA表达低于AngⅡ组,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AngⅡ可直接诱导CFs的增殖,促进其分泌Ⅰ型胶原,并能显著增加Ⅰ型胶原mRNA的表达;TSN对AngⅡ诱导的CFs增殖及Ⅰ型胶原分泌增加,及Ⅰ型胶原mRNA表达增强均有抑制作用。提示:TSN抗心肌纤维化作用的产生可能与丹参酮ⅡA抑制心脏局部的RAS系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A 心肌成纤维细胞 胶原 A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法测定不同产地西红花中西红花苷-Ⅰ和西红苷-Ⅱ的含量 被引量:18
13
作者 高丽 王旭 +3 位作者 张景景 黄显章 童胜男 杨梦尧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274-2276,共3页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不同产地西红花中的西红花苷-Ⅰ和西红花苷-Ⅱ的含量;采用Agilent Eclipse XDB-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甲醇-水(45∶55,V/V)洗脱,流速为1.0 m L·min-1,检测波长为440 nm,柱温为25℃。方...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不同产地西红花中的西红花苷-Ⅰ和西红花苷-Ⅱ的含量;采用Agilent Eclipse XDB-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甲醇-水(45∶55,V/V)洗脱,流速为1.0 m L·min-1,检测波长为440 nm,柱温为25℃。方法学考察表明:在上述色谱条件下,西红花苷-Ⅰ和西红花苷-Ⅱ能与杂质完全分离;标准曲线线性关系良好(R2>0.999 0),精密度和稳定性符合分析要求,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42%、99.36%,RSD分别为1.48%、1.28%,表明所建立的方法重复性、耐用性、准确度良好。对10批不同产地的西红花药材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产自河南南阳、河南许昌、浙江湖州和河北定州的西红花的总苷含量高于其他产地,为西红花药材的质量评价和控制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红花 西红花苷- 西红花苷-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测定冠心七味片中丹参酮ⅡA、丹参酮Ⅰ、隐丹参酮、和对甲氧基桂皮酸乙酯的含量 被引量:17
14
作者 吴燕红 黄鸣清 +4 位作者 李卓明 顾铠 周长凤 赵学军 苏子仁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92-495,共4页
目的:建立复方制剂冠心七味片(丹参,山奈,降香,檀香等)中多种有效成分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方法:采用Kromasil C18(5μm,250mm×4.60mm)色谱柱;以甲醇-0.2%醋酸溶液为流动相,流速为1mL/min,检测波长为270mm。... 目的:建立复方制剂冠心七味片(丹参,山奈,降香,檀香等)中多种有效成分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方法:采用Kromasil C18(5μm,250mm×4.60mm)色谱柱;以甲醇-0.2%醋酸溶液为流动相,流速为1mL/min,检测波长为270mm。结果:甲氧基桂皮酸乙酯、隐丹参酮、丹参酮Ⅰ和丹参酮ⅡA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120—0.840μg(r=0.99995),0.015~0.105(r=1.00000),0.007~0.049(r=0.99990),0.022—0.154(r=0.99995);平均加样回收率(n=6)分别为98.293%,97.561%,98.226%,96.302%,RSD分别为1.10%,1.84%,1.29%,1.10%。结论:本测定方法简便可行、重复性好,可用于本制剂中各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七味片 丹参酮A 丹参酮 隐丹参酮 对甲氧基桂皮酸乙酯 H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调味品中苏丹红Ⅰ、Ⅱ色素 被引量:24
15
作者 苏小川 黄梅 +1 位作者 甘宾宾 程恒怡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003-1006,共4页
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的选择离子监测技术(GC-MS-SIM),测定了调味品辣椒粉和腌料中的苏丹红Ⅰ、Ⅱ色素。分别在0.58-18.9mg·L^-1及0.31-19.8mg·L^-1浓度范围内,方法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样品的平均回收率为85.... 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的选择离子监测技术(GC-MS-SIM),测定了调味品辣椒粉和腌料中的苏丹红Ⅰ、Ⅱ色素。分别在0.58-18.9mg·L^-1及0.31-19.8mg·L^-1浓度范围内,方法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样品的平均回收率为85.5%~95.4%(直接萃取法)及80.7%~88.1%(氧化铝柱净化法),RSD(n=5)为3.64%~7.14%。样品称量为5.0g时,苏丹红Ⅰ、Ⅱ的检出限分别为0.0058,0.0076mg·k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选择离子监测 苏丹红 苏丹红 辣椒粉 腌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淫羊藿次苷Ⅰ及淫羊藿次苷Ⅱ通过BMP/Runx2/Osx信号通路促进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5
16
作者 訾慧 范颖 +2 位作者 蒋宁 谷丽艳 董秀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90-695,共6页
目的观察淫羊藿次苷Ⅰ及淫羊藿次苷Ⅱ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成骨分化过程中BMP-2/Runx2/Osx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贴壁筛选法体外培养BMSCs,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阳性转化液组... 目的观察淫羊藿次苷Ⅰ及淫羊藿次苷Ⅱ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成骨分化过程中BMP-2/Runx2/Osx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贴壁筛选法体外培养BMSCs,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阳性转化液组、抑制剂组、淫羊藿次苷Ⅰ组及淫羊藿次苷Ⅰ+抑制剂组、淫羊藿次苷Ⅱ组及淫羊藿次苷Ⅱ+抑制剂组。通过茜素红染色,对各组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作用进行药效学评价; ELISA法检测各组ALP活性、BGP、COL-Ⅰ、BMP2蛋白分泌量;RTReal-TimePCR法检测各组ALP、BGP、Osterix和Runx-2 mRNA基因表达。结果茜素红染色结果表明,淫羊藿次苷Ⅰ组及淫羊藿次苷Ⅱ组均可明显观察到大量的矿化结节的形成;ELISA实验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淫羊藿次苷Ⅰ及淫羊藿次苷Ⅱ均能明显促进ALP细胞活性及BGP、COL-Ⅰ、BMP-2蛋白分泌量,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药物作用强度均已达到阳性转化液组的80%以上。同时,淫羊藿次苷Ⅰ对ALP活性、 BGP蛋白表达均明显强于淫羊藿次苷Ⅱ,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COL-Ⅰ、BMP-2的蛋白表达量,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T-PCR实验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淫羊藿次苷Ⅰ及淫羊藿次苷Ⅱ均可显著上调成骨相关转录因子ALP、BGP、RunX2,并进一步调节其下游基因Osterix的转录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阳性对照液组比较,淫羊藿次苷Ⅱ对ALP、Osterix的mRNA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淫羊藿次苷Ⅰ与淫羊藿次苷Ⅱ组比较,淫羊藿次苷Ⅱ对Osterix mRNA的表达明显强于淫羊藿次苷Ⅰ,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ALP、BGP、RunX2 mRNA的表达二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淫羊藿次苷Ⅰ和淫羊藿次苷Ⅱ均能促进BMSCs定向成骨转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BMP/Runx2/Osx信号通路有关。淫羊藿次苷Ⅰ和淫羊藿次苷Ⅱ作用差异可能与淫羊藿次苷Ⅰ在体内生物转化为淫羊藿次苷Ⅱ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淫羊藿次苷 淫羊藿次苷 成骨分化 BMP-2/Runx2/OSX信号通路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大鼠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髁突骨上组织改建中Ⅰ、Ⅱ型胶原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段小红 毛勇 +1 位作者 王惠芸 孙庆妹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81-84,共4页
目的 :研究髁突骨上组织改建中Ⅰ、Ⅱ型胶原的变化特征 ,增加对颞颌关节改建的进一步认识。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拔除成年家兔左侧下颌磨牙后 2周、1月和 3月时Ⅰ、Ⅱ型胶原分布及含量的变化。结果 :术后 2周Ⅰ、Ⅱ型胶原的... 目的 :研究髁突骨上组织改建中Ⅰ、Ⅱ型胶原的变化特征 ,增加对颞颌关节改建的进一步认识。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拔除成年家兔左侧下颌磨牙后 2周、1月和 3月时Ⅰ、Ⅱ型胶原分布及含量的变化。结果 :术后 2周Ⅰ、Ⅱ型胶原的表达均明显减少 ,1月和 3月其表达有所回升 ,并且Ⅰ型胶原出现不均衡分布 ;拔牙侧与非拔牙侧相比 ,前者Ⅰ型胶原的表达较后者稍强 ,而Ⅱ型胶原的表达则较弱。结论 :成年家兔颞颌关节的改建能力有限 ,超过一定限度时 ,细胞合成及分泌Ⅰ、Ⅱ型胶原的能力发生改变 ,使纤维软骨的抗压性和弹性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髁突骨 型胶原 型胶原 颞下颌关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瓜花叶病毒(CMV)亚组Ⅰ、Ⅱ分离物生物学特性比较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田兆丰 于嘉林 +2 位作者 刘伟成 裘季燕 刘德文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01-205,共5页
从福建、浙江、湖南、宁夏、安徽、山西、河南、河北、北京等省市采集并收集到16个黄瓜花叶病毒(CMV)样品,用亚组特异性抗血清以ELISA方法对这些样品进行了亚组鉴定。同时,选取亚组Ⅰ、Ⅱ病毒部分分离物进行了症状、致病性和体外稳定性... 从福建、浙江、湖南、宁夏、安徽、山西、河南、河北、北京等省市采集并收集到16个黄瓜花叶病毒(CMV)样品,用亚组特异性抗血清以ELISA方法对这些样品进行了亚组鉴定。同时,选取亚组Ⅰ、Ⅱ病毒部分分离物进行了症状、致病性和体外稳定性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亚组Ⅱ病毒分离物的症状和致病性受温度、湿度和光照强度等的调节,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呈现复杂的寄主适应性变化,总的症状比较温和。我国收集的CMV样品以亚组Ⅰ为主,检出率占样品总数的75%。但由两亚组病毒生物学特性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亚组Ⅱ病毒在采样和检测中易于被忽略或丢失,据此,探讨了CMV亚组Ⅱ存在的生态意义及其样品检出率与田间实际发生率之间可能存在的较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花叶病毒 亚组 生物学特性 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群血蜱和长角血蜱ITS-2、COⅠ和COⅡ基因序列变异与亲缘关系分析 被引量:15
19
作者 古小彬 余增莹 +4 位作者 杨光友 孙家刚 魏洪 李开均 王淑贤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46-754,共9页
本研究旨在阐明长角血蜱与嗜群血蜱间的亲缘关系。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从长角血蜱和嗜群血蜱基因组DNA中扩增得到核糖体第二内部转录间隔区基因(ITS-2)片段、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Ⅰ基因(COⅠ)片段和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 本研究旨在阐明长角血蜱与嗜群血蜱间的亲缘关系。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从长角血蜱和嗜群血蜱基因组DNA中扩增得到核糖体第二内部转录间隔区基因(ITS-2)片段、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Ⅰ基因(COⅠ)片段和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II基因(COⅡ)片段,并进行测序,进而分析其基因变异与系统发育。结果表明,长角血蜱和嗜群血蜱的ITS-2、COⅠ和COⅡ基因片段的大小存在差异,长角血蜱3种基因分别为361、479和647bp,嗜群血蜱基因分别为354、474和661bp。长角血蜱与嗜群血蜱间ITS-2、COⅠ和COⅡ基因的相似性分别为84.2%、89.0%和88.4%。以3种基因构建的NJ进化树中,长角血蜱和嗜群血蜱均聚类。因此,认为长角血蜱和嗜群血蜱间ITS-2、COI和COII基因间变异较小,它们是血蜱属中亲缘关系较近的2个有效种,支持传统形态学的分类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角血蜱 嗜群血蜱 ITS-2 CO CO 序列变异 亲缘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岩石脆性材料非闭合裂纹的Ⅰ–Ⅱ压剪复合型断裂准则研究 被引量:15
20
作者 李部 黄润秋 吴礼舟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62-668,共7页
实际工程中,结构体裂纹常处于拉剪和压剪复合受力状态,研究适合于复合型裂纹的断裂准则和裂纹扩展机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以Ⅰ-Ⅱ复合型裂纹为研究对象,基于线弹性理论,在考虑裂纹几何特征及受力形式的基础上,系统介绍了裂... 实际工程中,结构体裂纹常处于拉剪和压剪复合受力状态,研究适合于复合型裂纹的断裂准则和裂纹扩展机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以Ⅰ-Ⅱ复合型裂纹为研究对象,基于线弹性理论,在考虑裂纹几何特征及受力形式的基础上,系统介绍了裂纹应力强度因子(SIF)的理论解。提出了适用于Ⅱ型断裂的径向剪应力准则和双剪应力准则。对于Ⅰ-Ⅱ复合型裂纹,提出用等效Ⅰ、Ⅱ型SIF比值与Ⅰ、Ⅱ型断裂韧度比值的关系判定裂纹断裂类型,并分别选择适合于Ⅰ、Ⅱ型断裂的断裂准则,计算了裂纹断裂扩展理论角度。理论断裂角与预制非闭合裂纹类岩石脆性材料压剪断裂试验结果符合得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闭合裂纹 -复合型断裂 应力强度因子 准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