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南省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经济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分异及障碍因素
1
作者 马莉 张琳媛 《湖北农业科学》 2025年第7期239-246,共8页
以河南省为研究对象,运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模型,对2012—2022年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经济的发展水平及耦合协调性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运用障碍度模型分析影响二者耦合协调发展的制约因素。结果表明,河南省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经济的发... 以河南省为研究对象,运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模型,对2012—2022年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经济的发展水平及耦合协调性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运用障碍度模型分析影响二者耦合协调发展的制约因素。结果表明,河南省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经济的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新型城镇化发展速度快于农业经济,二者区域差异性明显;在时间分异上,耦合协调度整体呈现从濒临失调向初级协调转变,在空间分异上,二者耦合协调度呈现南高北低的格局;影响河南省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经济协调发展的主要障碍因子是每万人拥有公交车辆数、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农作物播种面积、农业从业人员及主要农产品产量。鉴于此,提出促进河南省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因地制宜推进发展,促进二者协调;先进地市辐射带动,促进区域协同发展;扩大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提升城镇公共服务能力;稳定农作物播种面积,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农业经济 耦合协调发展 障碍因素 时空分异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沿黄核心区城市生态地质环境承载力变化分析
2
作者 吴冰洁 文广超 +2 位作者 陈俊 冯雅杰 邓晓颖 《水资源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4-150,共7页
选取2005年、2010年、2015年和2020年遥感影像,融合区域气象、地质和社会经济等相关数据,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和野外实地调研情况,综合运用图像分类、遥感反演、地统计分析等方法,选取18个指标构建了ED-GRA-TOPSIS模型,分析了河南沿黄核... 选取2005年、2010年、2015年和2020年遥感影像,融合区域气象、地质和社会经济等相关数据,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和野外实地调研情况,综合运用图像分类、遥感反演、地统计分析等方法,选取18个指标构建了ED-GRA-TOPSIS模型,分析了河南沿黄核心区城市生态地质环境承载力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2005—2020年研究区生态地质环境承载力除郑州市外,其他各市均有所提升,但总体水平不高,介于0.302 1~0.593 1之间,生态地质环境所能承受人类活动阈限有所增长;生态地质环境承载力变化的区域主要为开封、濮阳和洛阳市,能源、工业发展和沿黄生态建设对该区域承载力影响深远;生态环境子目标层和社会经济环境子目标层的变化对生态地质环境承载力影响较大,生态地质环境承载力变化对人类活动较为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沿黄核心区 城市发展 生态地质环境承载力 ED-GRA-TOPSIS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有序加权平均算子和后悔理论的城市洪涝灾害韧性评价
3
作者 李亚敏 张楠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56-62,共7页
针对城市洪涝灾害韧性评价过程主观性强、未考虑决策者有限理性和后悔规避的心理行为导致评价结果失真的难题,提出基于有序加权平均算子和后悔理论的城市洪涝灾害韧性评价方法。首先,结合韧性城市概念,从抵抗能力、预警能力、适应能力... 针对城市洪涝灾害韧性评价过程主观性强、未考虑决策者有限理性和后悔规避的心理行为导致评价结果失真的难题,提出基于有序加权平均算子和后悔理论的城市洪涝灾害韧性评价方法。首先,结合韧性城市概念,从抵抗能力、预警能力、适应能力、恢复能力4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利用有序加权平均算子将专家极端决策值分布到权重较低位置,通过组合权重的形式求得指标权重,弱化主观偏好极端评价值对权重的影响;然后,考虑专家决策时后悔心理行为特征,构建效用值矩阵、后悔-欣喜值矩阵和感知效用矩阵,得出城市洪涝灾害韧性评价值;最后,将其运用在河南省洪涝灾害韧性评价中,并将计算结果与其他评价方法得出的结果对比分析。结果表明:4种方法评价结果基本一致,均认为河南省洪涝灾害韧性等级为Ⅲ级,提出的方法评价结果精度更高、更贴近实际情况。此外,各地级市韧性等级差异较大,分布不均,整体呈现西南部城市韧性等级高于东北部城市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洪涝灾害 韧性评价 有序加权平均算子 后悔理论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城市韧性与低碳发展耦合协调及影响因子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郭晓佳 李晋强 +1 位作者 吴雪玲 刘海龙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6,37,共7页
为了给河南省建设低碳韧性城市、提升城市抵御风险能力、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分别构建城市韧性、低碳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以2011—2021年为研究时段、以河南省18个地级市为样本市,采用熵值法计算城市韧性指数和低碳发展指数,... 为了给河南省建设低碳韧性城市、提升城市抵御风险能力、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分别构建城市韧性、低碳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以2011—2021年为研究时段、以河南省18个地级市为样本市,采用熵值法计算城市韧性指数和低碳发展指数,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地理探测器对城市韧性与低碳发展耦合协调状况时空演变格局及影响因子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河南省城市韧性和低碳发展水平均呈波动上升态势,研究时段末城市韧性指数和低碳发展指数分别为0.320、0.403,均有较大提升空间;河南省城市韧性与低碳发展耦合协调度呈波动上升态势,研究时段末耦合协调度为0.508,整体上属勉强协调;河南省城市韧性与低碳发展耦合协调度存在显著的空间异质性,呈现“以郑州为中心,中心高、四周低”的空间分异特征;研究时段末河南省大部分地级市城市韧性提升滞后于低碳发展,二者同步发展型城市较少;河南省城市韧性与低碳发展耦合协调状况受经济发展、公共服务、产业结构、科技创新等多类因子影响,其中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类因子是主要影响因子,各因子的交互作用表现出双因子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韧性 低碳发展 耦合协调 影响因子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30年来河南省国土“三生”空间转型特征及其情景模拟 被引量:2
5
作者 颜俊君 佟涛 +2 位作者 马泉来 王小玉 周浩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74-382,394,共10页
[目的]探究河南省国土空间用地变化规律,为当地国土综合管理及规划调控提供重要依据。[方法]基于1990—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自然资源及社会经济等多源数据,构建了“三生”空间分类体系并运用地学信息图谱论,揭示国土“三生”空间转型... [目的]探究河南省国土空间用地变化规律,为当地国土综合管理及规划调控提供重要依据。[方法]基于1990—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自然资源及社会经济等多源数据,构建了“三生”空间分类体系并运用地学信息图谱论,揭示国土“三生”空间转型信息规律,继而采用未来土地利用模拟模型(FLUS)模拟了其转型态势。[结果]河南省的国土以农业生产空间为主,生活空间持续扩张且表现出城镇生活空间扩张速度显著高于农村生活空间特点,绿地生态空间和其他生态空间面积持续下降,水域生态空间波动变化。河南省国土空间转型表现出时间阶段性差异特点。前一时段(1990—2005年)以农业生产空间转型至生活空间及生态空间转型至生产空间为主,后一时段(2005—2020年)转型过程更为强烈,主要表现为农业生产空间转型至城镇生活空间以及生活空间与生产空间交互转型为主。前一时段涨势图谱以农业生产空间和城镇生活空间为主,至后一时段,城镇生活空间和农村生活空间面积分别增长了1.56倍和12.35倍。落势图谱上后一时段的农村生活空间萎缩面积远大于城镇生活空间萎缩量,城乡二元化发展态势显著。通过对比不同空间分辨率及时间尺度下模拟精度,确定最优模拟空间分辨率为300 m,最优模拟时间点为2035年。模拟结果显示:至2035年河南省国土空间变化明显放缓,并将主要围绕农村生活空间和农业生产空间转型进行。[结论]河南省的国土空间管理工作应重点关注耕地保护与恢复以及合理引导农村、城镇生活空间统筹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空间 国土空间转型 地学信息图谱 情景模拟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新型城镇化的空间格局演变研究 被引量:97
6
作者 刘静玉 刘玉振 +1 位作者 邵宁宁 郭海霞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43-147,共5页
在分析新型城镇化内涵的基础上,建立新型城镇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计算获得2001,2005,2010年河南省各省辖市新型城镇化水平的综合得分,并运用ArcGIS表达这3个年份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水平的空间格局。通过分... 在分析新型城镇化内涵的基础上,建立新型城镇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计算获得2001,2005,2010年河南省各省辖市新型城镇化水平的综合得分,并运用ArcGIS表达这3个年份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水平的空间格局。通过分析2001,2005,2010年河南省新型城镇化的空间格局,得到其空间演变特征: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水平空间变化明显,高低值中心跃迁,市域间新型城镇化水平不平衡性加剧,新型城镇化高水平市域有向中部集中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空间格局 指标体系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城镇体系等级层次结构研究——基于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战略分析 被引量:40
7
作者 张改素 丁志伟 +1 位作者 胥亚男 王发曾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6-51,共6页
河南省委、省政府在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中明确提出:统筹推进大中小城市、中心镇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加快构建符合中原实际的五级城镇体系,走城乡统筹、社会和谐、生态宜居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河南省作为中原经济区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城镇... 河南省委、省政府在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中明确提出:统筹推进大中小城市、中心镇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加快构建符合中原实际的五级城镇体系,走城乡统筹、社会和谐、生态宜居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河南省作为中原经济区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城镇体系的等级层次结构建设对整个经济区的新型城镇化进程至关重要。基于此,首先,从城镇体系等级层次结构的概念内涵出发,选用"城镇中心性强度"综合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法计算河南省18个省辖市和108个县城、县级市的城镇中心性强度;其次,根据评价结果将河南省126个城镇划分为6个等级层次;最后,基于综合评价结果,结合河南省城镇体系中城市、城市群的发展态势,提出现代城镇体系等级层次结构的组织方案和调控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体系 等级层次结构 新型城镇化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米”字形高铁网构建对可达性及城市空间格局影响 被引量:38
8
作者 孟德友 魏凌 +1 位作者 樊新生 高超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50-858,共9页
从可达性的视角采用平均旅行时间、经济潜力、日常可达性等指标对河南"米"字形高速铁路网构建对各地市省内和省际可达性及城市空间格局的影响进行分析发现,(1)"米"字形高速铁路网有助于各地市省内和省际可达性水平... 从可达性的视角采用平均旅行时间、经济潜力、日常可达性等指标对河南"米"字形高速铁路网构建对各地市省内和省际可达性及城市空间格局的影响进行分析发现,(1)"米"字形高速铁路网有助于各地市省内和省际可达性水平提升,郑州的极化与集聚效应进一步增强,边界城市的交通边缘化状况明显改善,"米"字形城镇发展轴带正在形成;(2)各地市省内和省际经济潜力大幅度提升,位置居中的高铁沿线城市省内区位优势显著,边界高铁沿线城市在省际联系中的门户区位优势显现;(3)以郑州中心的0.5 h核心圈、1 h紧密圈正在形成,"同城效应"显现,各地市省际2 h交流圈大幅度拓展,以郑州为中心的1.5 h省际合作圈即将形成。高铁网的构建将成为河南城市空间格局演变的重要推动因素和空间结构优化的基础支撑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城市空间格局 可达性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化对河南省极端降水空间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22
9
作者 刘家宏 骆卓然 +2 位作者 张永祥 周晋军 邵薇薇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0-105,共6页
针对城市化对极端降水空间分布的影响问题,利用城市冠层模型结合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中尺度天气预报模式对河南省2021年"7·20"特大暴雨进行数值模拟,并结合国家级地面观测站实测降水数据对该模型的模... 针对城市化对极端降水空间分布的影响问题,利用城市冠层模型结合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中尺度天气预报模式对河南省2021年"7·20"特大暴雨进行数值模拟,并结合国家级地面观测站实测降水数据对该模型的模拟精度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考虑城市冠层影响的耦合模型能更好地模拟出区域极端降水的强度和落区,与实测降水的空间分布更为接近,耦合模拟得到的平均降水量比未考虑城市冠层影响的模拟结果高12.1 mm;人工耗水改变了区域的水热耦合平衡,促进了城市区域对流性降水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极端降水 城市冠层模型 WRF模式 绝对湿度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差异时空特征研究 被引量:21
10
作者 范辉 冯德显 余国忠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13-118,共6页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以河南省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该省在1996年和2006年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时空格局与演变规律。结果表明:(1)全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呈现明显的上升态势。(2)与1996年相比,2006年全省各城市之间土...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以河南省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该省在1996年和2006年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时空格局与演变规律。结果表明:(1)全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呈现明显的上升态势。(2)与1996年相比,2006年全省各城市之间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差异有所扩大。(3)在不同的研究年份,土地投入水平、土地产出水平、土地利用水平和土地生态环境质量等在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中发挥的作用有较大差异。(4)在研究期间,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及其4个影响因素各自变化幅度差异显著,且同一地区各自的变化幅度也不完全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土地 集约利用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城镇化空间差异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吕可文 苗长虹 安乾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9-72,98,共5页
分别以地市和县(市)为单元,对河南省的城镇化空间差异进行了研究,发现中原城市群地区、三门峡以及豫北的安阳、鹤壁城镇化发展水平较高,而濮阳、南阳和黄海地区的城镇化发展水平较低。另外,从县域单元看,区域内部差异也较为明显:如中原... 分别以地市和县(市)为单元,对河南省的城镇化空间差异进行了研究,发现中原城市群地区、三门峡以及豫北的安阳、鹤壁城镇化发展水平较高,而濮阳、南阳和黄海地区的城镇化发展水平较低。另外,从县域单元看,区域内部差异也较为明显:如中原城市群内部又可以从高到低分为三个圈层;一些重工业城市或资源型城市地区城镇化发展水平较高,而一些平原地区的传统农业区县(市)城镇化发展水平较低。基于此,提出了大力发展城市经济、增强城镇化的产业基础,实施重点突破、兼顾均衡发展,实施差异化发展、分区推进的城镇化发展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空间差异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与周边省份城市竞争力比较分析 被引量:11
12
作者 张教平 杨延哲 +1 位作者 姚天祥 李世杰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2004年第1期25-29,共5页
文章选用七大类29个城市竞争力指标,从定量的角度对河南省及周边省份城市综合竞争力水平进行了排序、对比和分析,找出河南省城市在发展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为有关部门制定相应政策以提高城市的竞争力,进而促使河南省整体发展实力和发展质... 文章选用七大类29个城市竞争力指标,从定量的角度对河南省及周边省份城市综合竞争力水平进行了排序、对比和分析,找出河南省城市在发展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为有关部门制定相应政策以提高城市的竞争力,进而促使河南省整体发展实力和发展质量的提升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竞争力 比较分析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用地扩张和经济发展的协整性与因果关系分析——以河南省为例 被引量:15
13
作者 杨丹 张鹏岩 +2 位作者 周志民 李颜颜 何坚坚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7-72,85,共7页
城市发展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城市化过程往往具有阶段性,主要通过城市扩张与经济发展表现出来。基于生态位理论,结合库兹涅茨曲线、协整检验及Granger因果分析和脱钩关系等方法对2004—2015年河南省18个地级市城市用地扩张与经济发... 城市发展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城市化过程往往具有阶段性,主要通过城市扩张与经济发展表现出来。基于生态位理论,结合库兹涅茨曲线、协整检验及Granger因果分析和脱钩关系等方法对2004—2015年河南省18个地级市城市用地扩张与经济发展的协整性与因果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河南省城市生态位呈核心-边缘趋势向外围扩展;(2)除平顶山市、安阳市、濮阳市和南阳市的城市用地扩张与经济发展关系不明显外,其余城市均呈"U"型或倒"U"型的库兹涅茨曲线关系;(3)河南省城市用地扩张与经济发展间的协调性在一定程度上受社会体制、政府政策、决策等的影响;(4)河南省18个地市均不存在衰弱性脱钩现象,除2015年的许昌外其余城市的城市用地扩张与经济发展间均不存在弱复钩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用地扩张 经济发展 协整性 因果关系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产业结构演变的城镇化响应研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钱宏胜 杜霞 梁亚红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3-28,共6页
基于1978—2014年的统计数据,采用城镇化响应强度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方法,研究了河南省产业结构演变城镇化响应的时间和空间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非农产业发展城镇化响应强度呈上升趋势,但第二、第三产业发展城镇化响应具有明显... 基于1978—2014年的统计数据,采用城镇化响应强度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方法,研究了河南省产业结构演变城镇化响应的时间和空间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非农产业发展城镇化响应强度呈上升趋势,但第二、第三产业发展城镇化响应具有明显的差异,其中第二产业发展的城镇化响应强度呈现阶段性波动,第三产业发展城镇化响应强度呈"U"型曲线变化趋势;河南省城镇化响应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差异,区域城镇化类型由单一化向多元化发展趋势明显;通过回归分析发现,区域城镇化总体水平、城镇体系发育程度、区域人口承载能力、产业集聚能力、城市经济密度、土地利用强度是影响河南省产业结构演变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结构 城镇化 演变 响应强度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城镇体系空间优化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朱玲玲 郭志富 +2 位作者 张竟竟 李治国 贺振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8-81,98,共5页
新型城镇化是引领河南省城镇体系整体加速发展的重要切入点,而城镇体系空间布局结构又是支撑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主要载体。首先,以河南省地级市、县级市、县城共126个单元为基本分析单位,采用城镇密度法和分形理论研究城镇体系的空间布局... 新型城镇化是引领河南省城镇体系整体加速发展的重要切入点,而城镇体系空间布局结构又是支撑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主要载体。首先,以河南省地级市、县级市、县城共126个单元为基本分析单位,采用城镇密度法和分形理论研究城镇体系的空间布局,结果显示:河南省城镇体系呈现城镇密度分布不均、中心指向性集聚等特征。其次,从豫中、豫北、豫西、豫东、豫南五大区域层面,采用不平衡指数法分析区域间城镇化差异,探讨土地、产业、经济、人口等要素的优化调控。最后,结合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城市群等发展契机与机遇,提出科学规划城镇体系、合理调整空间布局、发挥区域自身优势、促进"三化"协调发展、加强生态城镇建设等空间优化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体系 空间分布 区域差异 空间优化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角模型的城市土地生态安全区域差异分析——以河南省为例 被引量:20
16
作者 张小虎 牛海鹏 郭增长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1-30,共10页
城市土地生态安全是城市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针对河南省城市土地利用现状的特点,从经济可行性、社会接受性、生态合理性三方面建立了城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构建的三角模型对河南省17个地市在2001年、2004年、2007年和201... 城市土地生态安全是城市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针对河南省城市土地利用现状的特点,从经济可行性、社会接受性、生态合理性三方面建立了城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构建的三角模型对河南省17个地市在2001年、2004年、2007年和2010年4个时间断面的城市土地生态安全水平进行了评价,并分析了其区域差异。结果表明:(1)河南省17个地市的城市土地生态安全性总体呈增大态势,但普遍不高,多处于弱安全区域;(2)各地市的社会接受性指数逆向发展,经济可行性指数稳步提升,生态合理性指数不断增大;(3)2001-2010年河南省城市土地生态安全呈两种趋势:一是一般安全趋势,并且持续提升,二是一般安全→很安全→一般安全波动趋势;(4)社会可接受性指数不均衡分布趋向明显,生态合理性指数和非经济可行性指数在各城市趋向均衡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土地 生态安全 三角模型 变异系数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镇化道路与河南小城镇发展 被引量:9
17
作者 杨迅周 申泓彦 贾晶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6-39,共4页
文章在对中国和河南省的城镇化道路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针对河南省城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采用城乡结合、城市和小城镇发展相结合的多途径综合模式来提高河南省的城镇化水平 ,并进一步提出了河南省小城镇发展的对策与措施 :在农村... 文章在对中国和河南省的城镇化道路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针对河南省城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采用城乡结合、城市和小城镇发展相结合的多途径综合模式来提高河南省的城镇化水平 ,并进一步提出了河南省小城镇发展的对策与措施 :在农村实施小城镇带动战略 ,制定小城镇发展规划和建设规划 ,根据城镇化类型确定小城镇发展途径 ,用改革的办法促进小城镇的发展 ,加快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小城镇 河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中部重点农区新型城镇化与粮食安全耦合协调发展研究——以河南省为例 被引量:35
18
作者 朱媛媛 汪紫薇 +1 位作者 罗静 崔家兴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947-1958,共12页
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地理探测器等分析方法测度了中国中部重点农区—河南省2006—2018年各市域新型城镇化与粮食安全的时空耦合协调水平及具体类型特征,并定量探测了两系统协调发展的影响要素。研究表明:(1) 2006—2018年河南省新型城镇... 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地理探测器等分析方法测度了中国中部重点农区—河南省2006—2018年各市域新型城镇化与粮食安全的时空耦合协调水平及具体类型特征,并定量探测了两系统协调发展的影响要素。研究表明:(1) 2006—2018年河南省新型城镇化与粮食安全耦合协调度从0.339稳步上升到0.784,基本实现了"濒临失调→中度协调"的跨越,空间上呈"北部高南部低、中部高东西低"的特征。(2)河南省各市域新型城镇化与粮食安全耦合特征分异明显,长期为粮食安全滞后型市域占比29%,长期为新型城镇化发展滞后型市域占比53%。(3)影响新型城镇化与粮食安全耦合协调度的核心要素转向土地与劳动力资源,外部经济变化对其协调发展所带来的敏感性逐步降低,科技进步始终是新型城镇化与粮食安全协调发展的促进力。研究旨为中部农区在新型城镇化发展过程中,扛稳国家粮食安全政治责任、担当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供给的使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粮食安全 重点农区 中国中部农区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城镇化协调发展评价与空间差异分析 被引量:22
19
作者 雒海潮 李国梁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49-755,共7页
中国城镇化已进入一个新阶段,高速推进的城镇化健康发展面临许多突出问题,其中城镇化协调发展对健康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将城镇化协调发展理解为人口、经济、土地和社会4个方面城镇化的协调推进。用TOPSIS法计算河南省18个省辖市... 中国城镇化已进入一个新阶段,高速推进的城镇化健康发展面临许多突出问题,其中城镇化协调发展对健康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将城镇化协调发展理解为人口、经济、土地和社会4个方面城镇化的协调推进。用TOPSIS法计算河南省18个省辖市城镇化4个方面的优劣程度,之后评价各省辖市城镇化4个方面的协调发展状况,并分析城镇化协调发展的空间差异,以期对城镇化发展战略制定提供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河南省 协调发展 空间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城乡统筹发展的状态评价与整合推进 被引量:7
20
作者 丁志伟 张改素 +2 位作者 王发曾 何伟纯 璩榆桐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1-46,共6页
在分析快速城镇化背景下河南省城乡发展基本状况的基础上,基于单指标、综合指标从时空2个维度评价河南省城乡统筹发展的状态水平。结果显示:1从单指标时序特征看,河南省城乡收入水平不断提升,城乡收入差距呈波动变化状态,近期呈现较好... 在分析快速城镇化背景下河南省城乡发展基本状况的基础上,基于单指标、综合指标从时空2个维度评价河南省城乡统筹发展的状态水平。结果显示:1从单指标时序特征看,河南省城乡收入水平不断提升,城乡收入差距呈波动变化状态,近期呈现较好的下降趋势;从单指标空间特征看,河南省中北部地区城乡差距相对较小,北部差别次之,南部差别较大。2从综合指标时序特征看,河南省城乡统筹发展水平呈波动上升,5个子系统的变化情况各异,城乡统筹发展的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从综合指标空间特征方面,城乡统筹发展水平与基础、经济、公共服务3个子系统的空间分异情况较为相似,而与社会、动态子系统的空间分异情况相差很大,总体呈现以中部、西北部、北部组成的高值区与南部、东南部组成低值区的分异状态。基于评价结果分析,从时空2个维度提出今后河南省城乡统筹发展的整合推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城乡统筹 状态评价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