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近百年来“小说界革命”研究述评 |
谢飘云
张松才
|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4 |
3
|
|
2
|
刍议当代小说的见证叙事——以“文革”题材小说为对象的研究 |
沈杏培
姜瑜
|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2
|
|
3
|
论《双城记》浪漫现实主义的仁爱精神 |
傅守祥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4 |
22
|
|
4
|
20世纪初的“新史学”思潮及其意义——兼论梁启超《新史学》的局限性 |
杨艳秋
|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7
|
|
5
|
《三里湾》对农村“集体”的想象及其局限 |
王再兴
|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4 |
7
|
|
6
|
中国现代小说“乡土”意蕴的流变与中国革命 |
古世仓
|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3
|
|
7
|
中国“文革”小说与卡夫卡 |
阎嘉
|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2
|
|
8
|
中国现代文学大众化传统的形成 |
王达敏
胡焕龙
|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1
|
|
9
|
比较视野下的历史书写及其形态——以加拿大新移民华文小说为中心 |
池雷鸣
|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3
|
|
10
|
易顺鼎与清末民初诗歌演变 |
陈松青
|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2
|
|
11
|
论《废都》的女性意识 |
张连义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10 |
1
|
|
12
|
梁启超“文界革命”探析 |
魏义霞
|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0 |
|
13
|
梁启超“三界革命”与现代汉语语境文学观念的发生 |
张金梅
|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8 |
0 |
|
14
|
晚清报载小说广告和小说界革命的兴起与发展 |
张天星
|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0 |
0 |
|
15
|
山东谘议局与辛亥革命 |
董爱玲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2 |
0 |
|
16
|
“当代性”与鲁迅研究20年 |
姜振昌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4 |
2
|
|
17
|
基于三维傅里叶频谱的计算全息图 |
刘道金
黄素娟
|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4
|
|
18
|
动态中的晨昏线 |
郑晓娟
|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
1995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