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百年来“小说界革命”研究述评 被引量:3
1
作者 谢飘云 张松才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2期47-56,共10页
近百年来学术界对"小说界革命"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从"小说界革命"是否是一场革命、梁启超对中国古典小说的态度、梁启超倡导的政治小说、"小说界革命"理论及其特点和影响等方面看,学界在纵向研究上取... 近百年来学术界对"小说界革命"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从"小说界革命"是否是一场革命、梁启超对中国古典小说的态度、梁启超倡导的政治小说、"小说界革命"理论及其特点和影响等方面看,学界在纵向研究上取得显著成果的同时存在成果差异,横向研究上则既有不足也有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小说界革命” 《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刍议当代小说的见证叙事——以“文革”题材小说为对象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沈杏培 姜瑜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75-81,共7页
见证文学是指为历史作见证的文学,当代作家在"文革"后的30多年里,通过小说对"文革"进行了自觉而持续的书写,这类丰富多姿的"文革"叙事多层面多角度地展现了"文革"历史对于中国社会和个体造成... 见证文学是指为历史作见证的文学,当代作家在"文革"后的30多年里,通过小说对"文革"进行了自觉而持续的书写,这类丰富多姿的"文革"叙事多层面多角度地展现了"文革"历史对于中国社会和个体造成的创伤和破坏,见证了"极端年代"的社会景观和人性景观,这类小说在理论和实践意义上确实起到了见证历史的作用,开创了见证叙事的历史传统。论文分析了"文革"叙事的见证功能、如何见证历史以及这类文学叙事见证历史的意义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革”题材小说 “文革”叙事 见证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双城记》浪漫现实主义的仁爱精神 被引量:22
3
作者 傅守祥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51-55,共5页
 作为忧患之作,《双城记》以法国大革命为载体借古喻今地反映了尖锐的阶级对立和激烈的阶级斗争;通过各种人物的遭遇及其人性剖析,展示了人道主义视野下革命的合理性与复仇的疯狂性,并提倡用仁爱和宽恕的精神来化解仇恨、改变那些被扭...  作为忧患之作,《双城记》以法国大革命为载体借古喻今地反映了尖锐的阶级对立和激烈的阶级斗争;通过各种人物的遭遇及其人性剖析,展示了人道主义视野下革命的合理性与复仇的疯狂性,并提倡用仁爱和宽恕的精神来化解仇恨、改变那些被扭曲的心灵。德伐日太太的形象表现了作家对压迫与反抗问题的理性思考、对轮回式的阶级斗争的忧虑和对美好人生的企盼。小说体现了狄更斯对人性与社会的严肃探讨,也因其优美的语言、扣人心弦的情节、含蓄悠远的象征意象及浪漫现实主义的风格赢得了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城记》 浪漫现实主义 仁爱精神 英国 查尔斯·狄更斯 人性 意象 浪漫主义 现实主义 悬念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初的“新史学”思潮及其意义——兼论梁启超《新史学》的局限性 被引量:7
4
作者 杨艳秋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2-39,共8页
20世纪初,梁启超发表《新史学》等著述,高呼"史界革命",随即兴起"新史学"思潮,推动中国史学向近代化转型,具有积极的历史意义。"新史学"思潮形成于中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的背景下,以历史进化论为思想基础... 20世纪初,梁启超发表《新史学》等著述,高呼"史界革命",随即兴起"新史学"思潮,推动中国史学向近代化转型,具有积极的历史意义。"新史学"思潮形成于中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的背景下,以历史进化论为思想基础,以批判传统史学而破旧立新,不可避免地带有理念上的局限性,对传统旧史学的批判也有偏激的一面,但不应据此加以全盘否定,更不能因此一味攻击《新史学》的理论基础——历史进化论,从而否定近代新史学取得的超越古代的进步成就。评析梁启超及其《新史学》,是关系到如何看待中国近代史、如何看待中国近代史学的大问题,应当引起学界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界革命” 梁启超 “新史学” 进化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里湾》对农村“集体”的想象及其局限 被引量:7
5
作者 王再兴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2期228-233,共6页
从历史和文献来看,1949—1966年中国农村集体主义革命中的"集体",其形态与意义都是被逐步想象和建构起来的。《三里湾》依托于"社员"、工分和"户"等层面,揭示了其时三里湾的农民正在开始走向现代性的社... 从历史和文献来看,1949—1966年中国农村集体主义革命中的"集体",其形态与意义都是被逐步想象和建构起来的。《三里湾》依托于"社员"、工分和"户"等层面,揭示了其时三里湾的农民正在开始走向现代性的社会。但是,赵树理和《三里湾》的卓越之处更在于,经由"民间传统"、口头语言以及与农民群众"共事"等问题,"集体"概念的内涵被给予了孤绝而幽深的辩难。赵树理是谨慎的,他执着地坚持"有多少写多少",这使得"三里湾"同时也留下了复杂的历史遗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小说 赵树理 《三里湾》 集体主义革命 想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现代小说“乡土”意蕴的流变与中国革命 被引量:3
6
作者 古世仓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8-13,共6页
“乡土”的发现是新文学“现代性”的重大标志。新文学对现实主义的理解上深层内涵的“文以载道”传统规定了新文学小说对“乡土”的表现在内涵与形式两方面的限度。中国现代小说“乡土”意蕴流变的诸特征 。
关键词 现代小说 乡土性 民族性 现代性 中国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文革”小说与卡夫卡 被引量:2
7
作者 阎嘉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38-144,共7页
西方现代派小说作家卡夫卡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中国“文革”小说产生了极大影响。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存在的荒诞性和存在的悖论的展现之上,同时也体现在对一种“冷酷”的文学风格的追随模仿之上,着力展示人生不可避免的痛苦和... 西方现代派小说作家卡夫卡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中国“文革”小说产生了极大影响。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存在的荒诞性和存在的悖论的展现之上,同时也体现在对一种“冷酷”的文学风格的追随模仿之上,着力展示人生不可避免的痛苦和死亡。通过比较,可以看出中国“文革”小说发展演变的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风格 卡夫卡 '文革'小说 荒诞性 悖论 中国 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现代文学大众化传统的形成 被引量:1
8
作者 王达敏 胡焕龙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9-76,共8页
在中国文学现代传统谱系中,大众化传统是重要的传统之一。中国现代文学大众化传统的形成及其演变,一方面经历了19世纪后期民族语文革新思潮、世纪之交的"三界革命"和"五四"新文学运动历史发展三步曲,同时也经历了由... 在中国文学现代传统谱系中,大众化传统是重要的传统之一。中国现代文学大众化传统的形成及其演变,一方面经历了19世纪后期民族语文革新思潮、世纪之交的"三界革命"和"五四"新文学运动历史发展三步曲,同时也经历了由"白话文学"文体形式层面向"平民文学"美学精神层面的逐步深入与升华过程。"平民文学"观念在"五四"文学革命运动和新文学创作实践中的形成,标志着大众化文学传统核心价值观念的最终确立,显示出它凝结过程的"历史完成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众化传统 三界革命 白话文学 平民文学 工农兵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较视野下的历史书写及其形态——以加拿大新移民华文小说为中心 被引量:3
9
作者 池雷鸣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95-101,162,共7页
当下对于“历史”概念的理解,并非全指历史学视野中的历史,还应涵盖文学、美学语境下的“历史”;根据所涉加拿大新移民华文小说的具体文本情境,它具体呈现为三种书写形态,即“文革书写”、家族书写和加华史书写;这三种历史书写形态,在... 当下对于“历史”概念的理解,并非全指历史学视野中的历史,还应涵盖文学、美学语境下的“历史”;根据所涉加拿大新移民华文小说的具体文本情境,它具体呈现为三种书写形态,即“文革书写”、家族书写和加华史书写;这三种历史书写形态,在北美华文文学、北美华裔文学、中国本土文学等文学语境的综合参照下,呈现出中既传承又变异的特征.具体来说,“文革书写”蕴含“隔洋视角”,并由此在文本中生成离散语境;家族书写除具有传统中国文学中的特指性与历时性特征外,又含有跨界性与未来性特征;加华史书写因历史时空的阻断与隔离,与前两种书写形式相比,脱离了这种主观式的俗套,最大可能性地接近于“不即不离”的艺术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拿大新移民华文小说 历史书写 文革书写 家族书写 加华史书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易顺鼎与清末民初诗歌演变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松青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00-105,共6页
作为清末民初旧派诗人,易顺鼎在其时诗歌的演变中处于微妙地位。他一方面遵循传统路数,另一方面表现出突破传统的冲动,从而形成与"诗界革命"既对立又呼应的格局,也由此见出"诗界革命"与传统的关联,及其理论上的深... 作为清末民初旧派诗人,易顺鼎在其时诗歌的演变中处于微妙地位。他一方面遵循传统路数,另一方面表现出突破传统的冲动,从而形成与"诗界革命"既对立又呼应的格局,也由此见出"诗界革命"与传统的关联,及其理论上的深刻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顺鼎 黄遵宪 梁启超 “诗界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废都》的女性意识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连义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1-35,共5页
《废都》中的女性人物身上表现出一种复杂矛盾的女性意识:一方面她们在与庄之蝶的性爱关系中追求女性补益策略丧失了主体性,另一方面她们又主动追求性爱、迎合男性欲望,这既显示出其革命性的一面,又显示出女性解放所陷入的尴尬境地,揭... 《废都》中的女性人物身上表现出一种复杂矛盾的女性意识:一方面她们在与庄之蝶的性爱关系中追求女性补益策略丧失了主体性,另一方面她们又主动追求性爱、迎合男性欲望,这既显示出其革命性的一面,又显示出女性解放所陷入的尴尬境地,揭示出在市场经济下女性以身体叙事进行的革命由于失去现实的依托而陷入悖谬,最终成为男性叙事的虚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 主动 性爱 虚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梁启超“文界革命”探析
12
作者 魏义霞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09-118,共10页
梁启超是"文界革命"的首倡者,也是"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的首倡者。与"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均兼顾内容与形式一样,"文界革命"既包括思想之内容,又包括表达之形式... 梁启超是"文界革命"的首倡者,也是"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的首倡者。与"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均兼顾内容与形式一样,"文界革命"既包括思想之内容,又包括表达之形式。梁启超之所以率先提出并大声疾呼"文界革命",提倡以简洁明快、富有情感的"启超体"输入、表达新思想,是为了抵制桐城派古文。因此,"文界革命"拥有多重内涵和诉求,不仅以输入新思想为宗旨,紧扣中国近代社会的思想启蒙与救亡图存两大时代主题,而且与他趣味主义的审美诉求密不可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文界革命 诗界革命 小说界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梁启超“三界革命”与现代汉语语境文学观念的发生
13
作者 张金梅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69-73,共5页
中国传统文论之"文"与西方现代诗学之"文学"是两个异质的谱系。然而,从晚清至"五四",梁启超却以"三界革命"为中心,在借鉴西方现代诗学中"文学"的观念并摆脱中国传统文论中"文&q... 中国传统文论之"文"与西方现代诗学之"文学"是两个异质的谱系。然而,从晚清至"五四",梁启超却以"三界革命"为中心,在借鉴西方现代诗学中"文学"的观念并摆脱中国传统文论中"文"的意识后,从功利主义一维初步确立了现代汉语语境中的"文学"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界革命” “文界革命” “诗界革命” 文学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清报载小说广告和小说界革命的兴起与发展
14
作者 张天星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4期100-107,共8页
报载小说广告既是晚清新小说组织生产和销售的主要媒介,也是晚清小说界革命兴起与发展的推动力量。报载新小说广告意图明确、简明扼要地鼓吹小说改良社会的主张,对小说界革命理论的传播起着积极的宣传普及作用。报载新小说征文广告属于... 报载小说广告既是晚清新小说组织生产和销售的主要媒介,也是晚清小说界革命兴起与发展的推动力量。报载新小说广告意图明确、简明扼要地鼓吹小说改良社会的主张,对小说界革命理论的传播起着积极的宣传普及作用。报载新小说征文广告属于契约性的合同,规范和引导着新小说的内容和形式。报载小说广告的销售宣传,加剧了新小说撰译和出版中的跟风现象,对小说界革命的创作繁荣和形成思潮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报载小说广告 小说界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谘议局与辛亥革命
15
作者 董爱玲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02-104,共3页
19世纪末 2 0世纪初 ,清政府发起了筹备立宪运动 ,山东谘议局应运而生。山东谘议局的成立没有达到预期目的 ,终于被辛亥革命的汹涌浪潮所淹没。随之作为新生事物出现的山东各界联合会也最终不敌封建势力的颠覆活动 ,仓皇收场。透过这些... 19世纪末 2 0世纪初 ,清政府发起了筹备立宪运动 ,山东谘议局应运而生。山东谘议局的成立没有达到预期目的 ,终于被辛亥革命的汹涌浪潮所淹没。随之作为新生事物出现的山东各界联合会也最终不敌封建势力的颠覆活动 ,仓皇收场。透过这些政治机构的更替 ,顽固派、立宪派和革命派之间斗争妥协的过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谘议局 山东各界联合会 孙宝琦 辛亥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性”与鲁迅研究20年 被引量:2
16
作者 姜振昌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9-22,共4页
 鲁迅的创作指向具有深刻且多义、现实又超前的特点,为后人的"当代性"解读提供了无限生动的广袤空间。新时期鲁迅研究的突出成果,几乎都是以"当代"社会中的文化与文学的"现代化"作为基本的价值立场和内...  鲁迅的创作指向具有深刻且多义、现实又超前的特点,为后人的"当代性"解读提供了无限生动的广袤空间。新时期鲁迅研究的突出成果,几乎都是以"当代"社会中的文化与文学的"现代化"作为基本的价值立场和内在驱动力的,也正是在它的支持下,才将"人"、"人性"、"反封建思想革命"、"历史的'中间物'"、"主体意识"、"生命哲学"、"改造国民性"、"文化守夜人"等观念和关键词,置于鲁迅研究的中心位置上。鲁迅事实上业已成为中国文学和文化现代化的精神源头和现实生活的批判性力量。但这决不是杜撰式的影射和应景研究,它是建立在严格的科学性的基础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研究 当代性 科学性 现代文学 文学创作 主体意识 生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傅里叶频谱的计算全息图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道金 黄素娟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178-2182,共5页
提出了一种新的三维物体计算全息图的合成方法.在三维傅里叶旋转抛物面获取频谱理论的基础上,利用圆形扫描获得少量投影,采用多个半圆提取方式获取三维物体的频谱信息并采用共轭对称延拓计算全息编码得到计算全息图.传统方法中,在每幅... 提出了一种新的三维物体计算全息图的合成方法.在三维傅里叶旋转抛物面获取频谱理论的基础上,利用圆形扫描获得少量投影,采用多个半圆提取方式获取三维物体的频谱信息并采用共轭对称延拓计算全息编码得到计算全息图.传统方法中,在每幅投影上仅提取一个圆形的频谱信息.在同等投影数量的情况下,通过半圆方式在每幅投影上提取多于一个圆形信息的方法获得频谱信息,提高了每幅投影的信息利用率和全息图再现图像的质量.数字再现的实验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及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全息图 圆形扫描投影 半圆提取 三维傅里叶旋转抛物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中的晨昏线
18
作者 郑晓娟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5年第S1期175-176,共2页
在多年教学实践基础上,发现掌握晨昏线的关键是明白晨昏线的位置,它随地球公转和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呈现有规律的变化,这种变化造成了地球上因时因地昼夜不等长现象.
关键词 晨昏线 地球公转 回归运动 昼夜长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