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湍流普朗特数对竖直圆管高热流超临界二氧化碳流动传热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施伟杰 王艳娟 +2 位作者 于滨汇 舒磊 徐进良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7684-7692,I0016,共10页
超临界二氧化碳(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S-CO_(2))因其腐蚀性小、临界参数低、高效等优势,广泛应用于燃煤火力发电、聚光太阳能发电、核反应堆等领域。其中,S-CO_(2)通常处于高温高压高热通量的加热湍流状态。现阶段湍流模型主... 超临界二氧化碳(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S-CO_(2))因其腐蚀性小、临界参数低、高效等优势,广泛应用于燃煤火力发电、聚光太阳能发电、核反应堆等领域。其中,S-CO_(2)通常处于高温高压高热通量的加热湍流状态。现阶段湍流模型主要针对亚临界、拟临界流动问题,对超临界流体流动适用性较差,因此,该文开展超临界工况下管内S-CO_(2)湍流流动传热研究。针对剪应力输运模型(SST湍流模型),建立均匀加热垂直上升管内S-CO_(2)多场耦合数值模型,并通过实验数据验证模型正确性。研究湍流普朗特数(Pr_(t))对湍流模型的影响,并探讨关键运行参数对管内壁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Pr_(t)对高温高压高热流S-CO_(2)湍流流动传热有重要影响。当Pr_(t)从1降低到0.65~0.70时,内壁温的平均相对误差可降低约3.16%,对流换热系数可增加25.21%。通过对Pr_(t)的修正可以有效提高SST湍流模型的准确性,结果可为高热流密度下S-CO_(2)循环的发展提供一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二氧化碳 垂直上升圆管 湍流普朗特数 超临界传热 多物理场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加热温度场模拟分析 被引量:30
2
作者 张德育 黄晓明 +3 位作者 马涛 陈辰 金晶 顾凡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282-1287,共6页
为了寻求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合理的加热方式,依托卡罗泰康就地热再生机组,借助有限元软件ABAQUS对加热温度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加热方式、环境因素、加热机的操作参数及加热功率对沥青路面加热温度场的影响程度,提出了卡罗泰康就地... 为了寻求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合理的加热方式,依托卡罗泰康就地热再生机组,借助有限元软件ABAQUS对加热温度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加热方式、环境因素、加热机的操作参数及加热功率对沥青路面加热温度场的影响程度,提出了卡罗泰康就地热再生机组的理想加热方式.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单程连续式的加热方式,间歇往复式的加热方式具有更好的加热效果;不同的环境温度和风速对加热温度场的影响均比较显著,太阳辐射对加热温度场的影响较小;加热机往返加热的往返距离、运行速度和往返次数共同影响着加热温度场,且存在最佳的组合;不同加热机的加热功率也存在最佳的组合.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可以方便地分析就地热再生的合理加热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就地热再生 加热温度场 往返距离 运行速度 往返次数 加热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k-最近邻回归算法的软测量建模 被引量:16
3
作者 叶涛 朱学峰 +1 位作者 李向阳 史步海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996-999,共4页
机器学习回归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复杂工业过程的软测量建模k-最近邻(kNN)算法是一种流行的学习算法,可用于函数回归问题.然而,传统kNN算法存在运行效率低、距离计算忽略特征权值的缺点.本文引入了二次型距离定义和样本集剪辑算法,改进了传... 机器学习回归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复杂工业过程的软测量建模k-最近邻(kNN)算法是一种流行的学习算法,可用于函数回归问题.然而,传统kNN算法存在运行效率低、距离计算忽略特征权值的缺点.本文引入了二次型距离定义和样本集剪辑算法,改进了传统kNN回归算法,并将改进的算法用于工业过程软测量建模.仿真实验得到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最近邻算法 二次型距离 软测量 纸浆KAPPA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聚类选择k近邻的LLE算法及故障检测 被引量:11
4
作者 薄翠梅 韩晓春 +1 位作者 易辉 李俊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925-930,共6页
针对化工过程在多种运行模式下多种流形结构具有不同最优近邻数问题,提出了基于聚类选择k近邻的局部线性嵌入(LLE)过程监控方法。使用LLE算法提取高维数据的低维子流形,通过局部线性回归得到高维数据空间到特征空间的映射矩阵;选择Silho... 针对化工过程在多种运行模式下多种流形结构具有不同最优近邻数问题,提出了基于聚类选择k近邻的局部线性嵌入(LLE)过程监控方法。使用LLE算法提取高维数据的低维子流形,通过局部线性回归得到高维数据空间到特征空间的映射矩阵;选择Silhouette指标作为聚类有效性指标评估嵌入空间样本信息的相似性,进而确定最优近邻数,根据映射矩阵构建故障监控统计量及其控制限,进行故障检测。最后将所提算法与其他经典算法应用于TE化工过程对比分析,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线性嵌入 最近邻数 子流形 故障检测 聚类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近邻估计的年径流预测动态联系数回归模型 被引量:7
5
作者 蒋尚明 金菊良 +2 位作者 袁先江 汤广民 于凤存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5-9,共5页
集对分析理论为处理确定、不确定系统提供了新的途径,根据集对分析理论建立起来的预测联系数回归模型可以明显改善回归模型的预测精度。对于预测因子结构具有的动态性,文中将利用近邻估计,通过计算各个预测因子的变异系数,来判断预测因... 集对分析理论为处理确定、不确定系统提供了新的途径,根据集对分析理论建立起来的预测联系数回归模型可以明显改善回归模型的预测精度。对于预测因子结构具有的动态性,文中将利用近邻估计,通过计算各个预测因子的变异系数,来判断预测因子在某次预测中处于强势或者弱势,进而动态地选择预报功能大的强势因子,消除对预报起负面作用的弱势因子的作用,这样很好地体现了预测因子结构中具有的动态性。基于此建立了基于近邻估计的年径流预测动态联系数回归模型(NNEDCNR)。结果说明:用NNE-DCNR去预测年径流量,预测精度比常用预测方法有显著提高,在水文水资源的预测中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径流预测 近邻估计 回归模型 集对分析 联系数 变异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启发式确定聚类数方法 被引量:7
6
作者 卢建云 朱庆生 吴全旺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381-1385,共5页
聚类分析是数据挖掘领域中最重要的任务之一,目前许多聚类算法已经被成功应用到图像聚类、文本聚类、信息检索、社交网络等领域.但面对结构复杂,分布不均衡的数据集时,确定数据集的最佳聚类数目显得尤为困难.因此,本文针对结构复杂、分... 聚类分析是数据挖掘领域中最重要的任务之一,目前许多聚类算法已经被成功应用到图像聚类、文本聚类、信息检索、社交网络等领域.但面对结构复杂,分布不均衡的数据集时,确定数据集的最佳聚类数目显得尤为困难.因此,本文针对结构复杂、分布不均衡的数据集提出了一种启发式最佳聚类数确定的方法.首先,构建随机游走模型对数据集中的点进行重要性排序,通过k-最近邻距离图谱确定重要数据点的个数,由此排除噪声点和不重要的点对类之间以及类内密度变化的影响.其次,通过设计的启发式规则(k-最近邻链间距和k-最近邻链最近邻间距)构建决策图确定最佳聚类数目并识别出聚类代表点.最后,通过最近距离传播算法进行聚类.实验表明该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找到最佳聚类个数,同时,本文提出的聚类算法与流行的聚类算法相比取得了比较好的聚类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类分析 聚类数目 启发式规则 随机游走模型 k-最近邻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浮点数算术运算的舍入误差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范啸涛 季光明 何永斌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13-216,共4页
对计算机浮点数算术运算的舍入误差进行分析,是对数值计算方法作误差分析的基础。论文全面研究了计算机浮点数算术运算的舍入误差的基本理论,对有关结论均作了严格的论证。并举例说明由算术运算的误差界,可建立较复杂运算的误差界。还... 对计算机浮点数算术运算的舍入误差进行分析,是对数值计算方法作误差分析的基础。论文全面研究了计算机浮点数算术运算的舍入误差的基本理论,对有关结论均作了严格的论证。并举例说明由算术运算的误差界,可建立较复杂运算的误差界。还研究了向前误差分析和向后误差分析的要点。推广上述结果,对矩阵基本运算的舍入误差进行了估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点数系统 舍入误差 机器精度 向后误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滚子几何误差对圆柱滚子轴承旋转精度的影响 被引量:11
8
作者 余永健 陈国定 +1 位作者 李济顺 薛玉君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74-784,共11页
由于轴承的回转运动是轴承内圈、外圈和多个滚动体等零件在几何约束下实现的,轴承回转误差也应当是轴承零件几何误差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研究轴承零件几何误差与轴承回转误差的关系对轴承精度设计和预测有重要意义。为此,考虑内圈滚... 由于轴承的回转运动是轴承内圈、外圈和多个滚动体等零件在几何约束下实现的,轴承回转误差也应当是轴承零件几何误差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研究轴承零件几何误差与轴承回转误差的关系对轴承精度设计和预测有重要意义。为此,考虑内圈滚道、外圈滚道和滚子表面几何误差,提出了圆柱滚子轴承旋转精度数值模型,并通过试验验证了该数值模型的正确性。分析了具有不同几何误差滚子的排布方式、滚子表面圆度误差与滚子个数的耦合效应对轴承内圈跳动量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具有不同几何误差滚子的排布方式对轴承旋转精度影响显著,将滚子按照尺寸误差大小交替排布,能显著提高轴承旋转精度;滚子表面偶数阶圆度误差对轴承旋转精度有显著影响,且其影响程度取决于滚子表面圆度误差阶次与滚子个数的关系,而滚子表面奇数阶圆度误差对轴承旋转精度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滚子表面圆度误差阶次越高,滚子个数对轴承旋转精度影响越大;增加滚子个数并不总使轴承旋转精度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柱滚子轴承 旋转精度 几何误差 圆度误差 滚子个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相圆湍射流中Stokes数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张会强 郭印诚 +1 位作者 王希麟 林文漪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1999年第4期435-440,共6页
以Re= 5 640 的水平圆湍射流为对象,用粒子动态分析仪详细测量了单相及两相射流近场(x/D< 15)的轴向和径向时均速度、湍动能及颗粒相浓度的分布。实验选用粒径分布分别为25±3μm 、70±5 μm 和100... 以Re= 5 640 的水平圆湍射流为对象,用粒子动态分析仪详细测量了单相及两相射流近场(x/D< 15)的轴向和径向时均速度、湍动能及颗粒相浓度的分布。实验选用粒径分布分别为25±3μm 、70±5 μm 和100±10 μm 等的玻璃微珠(密度ρp= 2 590 kg/m 3)代表颗粒相,分析了两相圆湍射流中Stokes数变化对射流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St< 1 时应考虑颗粒相与气相湍流拟序结构的相互影响,在射流近场的横向截面上,颗粒相轴向速度有超前气相的现象。随着Stokes数的增大,颗粒相速度低于气相速度。由于颗粒相的加入,与单相射流相比,两相湍射流中的气相湍动能发生变化。当St< 1 和St1 时,气相湍能都呈增大的趋势,但二者增大的原因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湍射流 两相流 激光测试技术 Stokes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多步误差分离技术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红 曹麟祥 《计量学报》 CSCD 1994年第3期223-225,共3页
本文提出了一种可完全消除多齿法中谐波抑制问题的误差分离方法——混合多步误差分离法,并通过计算机仿真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混合多步误差分离法可将计算方法的准确度由纳米级提高到亚纳米级。
关键词 误差分离 谐波 多步误差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由振动圆柱绕流近尾迹湍流普朗特数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明侯 周裕 +1 位作者 陈义良 SoR.M.C.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223-227,共5页
对自由振动圆柱后尾迹中的湍流普朗特数进行了实验研究 ,并与刚性柱体尾迹的结果作了比较 .加热圆柱后的流场温度比环境温度高 1℃左右 ,对流场影响很小 .用自制的X热线和一根冷线相结合的三线探头测量速度和温度的脉动 ,并用激光测振... 对自由振动圆柱后尾迹中的湍流普朗特数进行了实验研究 ,并与刚性柱体尾迹的结果作了比较 .加热圆柱后的流场温度比环境温度高 1℃左右 ,对流场影响很小 .用自制的X热线和一根冷线相结合的三线探头测量速度和温度的脉动 ,并用激光测振仪测量了该柱体的振动情况 .结果表明 ,在自由振动后的尾迹中 ,湍流脉动引起的能量输运能力比动量输运能力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振动 湍流普朗特数 圆柱绕流 尾迹 湍流输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湍射流拟序结构的频谱特性 被引量:2
12
作者 范全林 张会强 +3 位作者 郭印诚 赵子英 王希麟 林文漪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1999年第3期240-245,共6页
以圆湍射流为对象 ,用修正的周期图法对圆湍射流下游近场的速度场进行了频谱特性分析 ,空气射流的雷诺数为 Re=2 93 8。研究了外界主动声激励对圆湍射流功率谱的影响 ,并与流场显示的结果进行了对照。实验结果表明 ,在圆湍射流混合层内... 以圆湍射流为对象 ,用修正的周期图法对圆湍射流下游近场的速度场进行了频谱特性分析 ,空气射流的雷诺数为 Re=2 93 8。研究了外界主动声激励对圆湍射流功率谱的影响 ,并与流场显示的结果进行了对照。实验结果表明 ,在圆湍射流混合层内缘与核心区结合部是射流对外界声激励响应最明显的位置。外界声激励对圆湍射流的影响区域集中在射流近场。沿着射流方向 ,在射流出口和核心区尾部之间 ,功率谱分布有一个最大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湍射流 频谱分析 湍流拟序结构 激光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奇数参赛者循环比赛秩序编排的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邱汉祥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84-85,共2页
体育竞赛日程编排 ,常用循环赛制 ,当比赛参加者是奇数时 ,按照常规循环赛编排竞赛秩序 ,其中有一个队会陷入严重不公平的境地 ,这个队将连续好几轮与上轮轮空、以逸待劳的队比赛 ,这有悖体育竞赛组织者的初衷。如果稍加改革 ,即可避免... 体育竞赛日程编排 ,常用循环赛制 ,当比赛参加者是奇数时 ,按照常规循环赛编排竞赛秩序 ,其中有一个队会陷入严重不公平的境地 ,这个队将连续好几轮与上轮轮空、以逸待劳的队比赛 ,这有悖体育竞赛组织者的初衷。如果稍加改革 ,即可避免这种问题 ,使体育比赛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 竞赛 循环赛 奇数队 编排 公平竞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产品检测中的数值修约及运算规则 被引量:3
14
作者 辜忠春 李军章 +3 位作者 罗爱军 李光荣 杜业云 王宵 《湖北林业科技》 2015年第6期32-34,59,共4页
本文主要依据GB/T8170-2008《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对林产品检测中的有效数字、数值修约及其运算规则等问题进行探讨,分析过去常用的"四舍五入"修约方法的不足,讨论了"四舍六入五凑双"的合理性,... 本文主要依据GB/T8170-2008《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对林产品检测中的有效数字、数值修约及其运算规则等问题进行探讨,分析过去常用的"四舍五入"修约方法的不足,讨论了"四舍六入五凑双"的合理性,并提倡先计算后修约的运算规则,既可简化繁琐的修约步骤,又保证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同时提高了检测工作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产品检测 有效数字 数值修约 四舍六入五凑双 运算规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路生成树的聚类边界检测算法 被引量:1
15
作者 邱保志 王有为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30-132,146,共4页
聚类的边界是一种有用的模式,为有效地提取聚类的边界点,提出c-层近邻概念,将c-层近邻应用于二路生成树,能快速计算出每个对象的反向近邻值,从而根据反向近邻值提取聚类的边界。提出的基于二路生成树的边界检测算法(DBMST)在综合数据集... 聚类的边界是一种有用的模式,为有效地提取聚类的边界点,提出c-层近邻概念,将c-层近邻应用于二路生成树,能快速计算出每个对象的反向近邻值,从而根据反向近邻值提取聚类的边界。提出的基于二路生成树的边界检测算法(DBMST)在综合数据集和真实数据集的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含有噪声/孤立点的数据集上,能够快速有效地识别出聚类的边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类 边界检测 二路生成树 c-层近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线传感器网络随机调度算法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杰 陈曦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94-597,605,共5页
无线传感器网络(WSN)具有节点能量有限、节点冗余度高等特点,这使得轮换成为解决网络覆盖问题的基本工作机制之一。基于轮换工作机制对随机调度模型下的网络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网络中有效节点总数与轮换周期数的关系,并提出了根据网... 无线传感器网络(WSN)具有节点能量有限、节点冗余度高等特点,这使得轮换成为解决网络覆盖问题的基本工作机制之一。基于轮换工作机制对随机调度模型下的网络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网络中有效节点总数与轮换周期数的关系,并提出了根据网络中有效节点总数来动态调节节点工作概率的算法。该算法能很好地解决网络因有效节点数目减少、工作概率固定所造成的网络运行后期网络性能无法满足网络需求的问题,保证每轮中的网络性能基本一致。仿真实验证明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及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传感器网络 随机调度模型 轮换工作机制 有效节点数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诺数对不同圆角率3∶1二维矩形柱体气动力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新荣 顾明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93-698,共6页
在低紊流度的均匀流场中对4种圆角率(R/D=0,5%,10%,15%)的3∶1二维矩形柱体模型进行了刚性模型测压试验.试验雷诺数的变化范围为1.1×105~6.8×105,通过风压时程积分的方法获得了模型的气动力系数时程.研究了4个模型的气... 在低紊流度的均匀流场中对4种圆角率(R/D=0,5%,10%,15%)的3∶1二维矩形柱体模型进行了刚性模型测压试验.试验雷诺数的变化范围为1.1×105~6.8×105,通过风压时程积分的方法获得了模型的气动力系数时程.研究了4个模型的气动力系数及其功率谱随雷诺数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圆角率为R/D=0和5%的模型的平均阻力系数随雷诺数的增大而增大,而圆角率为10%和15%的模型的平均阻力系数、均方根阻力系数和均方根升力系数随雷诺数地增大出现了明显地跳跃.圆角率为R/D=0和5%的模型的气动力系数功率谱曲线随雷诺数的变化较小,但圆角率为10%和15%的模型的气动力系数功率谱曲线呈现了明显的雷诺数效应.此外,3∶1二维矩形柱体模型的Strouhal数随着圆角率的增大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诺数效应 二维矩形柱体 圆角 气动力系数 功率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角化3∶1二维矩形柱体风压分布的雷诺数效应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新荣 顾明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25-829,837,共6页
在低紊流度的均匀场中,研究了4种圆角率(0,5%,10%和15%)的3∶1二维矩形柱体模型的风压分布随雷诺数的变化规律.从模型周围气流绕流的角度解释了圆角处理的矩形柱体模型的雷诺数效应的机理,并分析了雷诺数对各模型的背风面中点的风压... 在低紊流度的均匀场中,研究了4种圆角率(0,5%,10%和15%)的3∶1二维矩形柱体模型的风压分布随雷诺数的变化规律.从模型周围气流绕流的角度解释了圆角处理的矩形柱体模型的雷诺数效应的机理,并分析了雷诺数对各模型的背风面中点的风压系数的影响.试验雷诺数的变化范围为1.1×10^5-6.8×10^5.结果表明,四种圆角率模型的风压分布都受雷诺数的影响,但圆角率为0和5%的模型受雷诺数影响较小,圆角率为10%和15%的模型受雷诺数影响明显.圆角处理措施对矩形柱体模型雷诺数效应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分离剪切层在模型侧面前缘的形成及其在侧面后部区域的再附,进而影响模型的气动特性,使模型更易受雷诺数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角 矩形柱体 平均风压分布 脉动风压分布 雷诺数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包含Gauss取整函数方程的实数解 被引量:3
19
作者 尚松叶 《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2008年第4期17-19,共3页
利用初等方法及Gauss取整函数[x]的性质研究方程x[y]-[x]y=|x-y|的可解性,并给出它的所有实数解.
关键词 Gauss取整函数 实数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电表图像的检测与识别 被引量:5
20
作者 沈美丽 《现代电子技术》 2022年第16期110-114,共5页
为降低传统机械式电表读取的人工成本,提升电子屏图像数据的提取效率,文中设计一种基于图像处理的电表读数智能检测系统。该系统主要由数字检测与数字识别两个模块构成。数字检测模块通过特有图像特征对电子屏区域进行定位与提取,随后... 为降低传统机械式电表读取的人工成本,提升电子屏图像数据的提取效率,文中设计一种基于图像处理的电表读数智能检测系统。该系统主要由数字检测与数字识别两个模块构成。数字检测模块通过特有图像特征对电子屏区域进行定位与提取,随后对区域内的数字由粗至精逐步进行精细框选,实现对单个数字的分割过程。数字识别模块采用大量数字图像对K最近邻分类算法进行训练,得到识别模型后,判断检测模块中分割数字的类别。以摄像头拍摄的特定电表为检测对象,经过工厂实地图像取样,通过编程和实验结果分析,证明文中检测系统能够较好地检测出电子屏幕中显示的数字个数并准确判断出数字类别,识别度高于97%。此电表读数智能检测系统可有效节省人力投入,降低出错率,能够依据实际需求对模型进行调整,从而应用于不同类型的电表图像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提取 ROI提取 数字识别 K最近邻分类 图像分割 数字电表 图像特征 数字切割 欧氏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