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6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lationship between earthquake and volcanic eruption inferred from historical records 被引量:4
1
作者 陈洪洲 高峰 +1 位作者 吴雪娟 孟宪森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48-453,510,共6页
史料记载表明,五大连池火山1720~1721年喷发期间有大量地震活动.本文从描述这些地震活动的文字记录人手,并结合国际火山地震研究的新成果,探讨了地震类型及地震与火山喷发关系,指出震群是火山喷发的重要前兆指标,强调火山地震的... 史料记载表明,五大连池火山1720~1721年喷发期间有大量地震活动.本文从描述这些地震活动的文字记录人手,并结合国际火山地震研究的新成果,探讨了地震类型及地震与火山喷发关系,指出震群是火山喷发的重要前兆指标,强调火山地震的监测对火山喷发预报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记录 火山地震 火山喷发 五大连池火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ELSD1.0:面向深度学习的长白山火山喷发地貌遥感数据集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成范 韩晶鑫 +4 位作者 武成智 刘岚 颜丽丽 刘学锋 赵俊娟 《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16-630,共15页
作为保存最完整的多成因复合活火山之一,长白山火山喷发地貌场景中的地表覆盖类型广泛发育且遥感解译标签清晰。目前,遥感数据集是利用深度学习进行大区域火山喷发地貌场景遥感分类的数据基础。本文以哨兵2(Sentinel-2)遥感图像为数据源... 作为保存最完整的多成因复合活火山之一,长白山火山喷发地貌场景中的地表覆盖类型广泛发育且遥感解译标签清晰。目前,遥感数据集是利用深度学习进行大区域火山喷发地貌场景遥感分类的数据基础。本文以哨兵2(Sentinel-2)遥感图像为数据源,结合地质资料和野外调查建立了一个面向深度学习分类的长白山火山喷发地貌遥感数据集(VELSD1.0)。该数据集中地表覆盖类型包含高植被覆盖、中植被覆盖、低植被覆盖、裸露土壤、玄武岩、粗面岩、混合岩、水体、阴影、人工景观,组成元素包括遥感图像、标签数据、解译标签及说明文件;覆盖范围约2500 km^(2),共计40000个样本;单张样本图像尺寸为25像元×25像元,空间分辨率为10 m。利用经典的卷积神经网络(GoogLeNet、ResNet)和Transformer (Vision Transformer、Swin Transformer)模型对构建VELSD1.0数据集进行了验证和分析。结果表明,本数据集对深度学习模型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和可迁移性,总体分类准确度、Kappa系数和多类平均精度分别达到82.93%、75.64%和84.22%。可为其他火山喷发地貌深度学习分类提供借鉴,提升火山地貌遥感调查的信息化和智能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山 深度学习 数据集 遥感图像 火山喷发地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山岩不同喷发环境识别标志及喷发模式:以准噶尔盆地东部石炭系为例
3
作者 周勇 梁涛 +5 位作者 赵祥宇 纪友亮 王剑 卢轶伦 陈俊 严可欣 《古地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23-445,共23页
喷发环境对于火山岩储集层的形成和发育具有重要的影响,不同喷发环境下形成的火山岩储集层在储集空间类型、物性特征等方面均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准确识别喷发环境、明确不同喷发环境的特征和岩相组合及建立火山喷发模式,对于准噶尔盆地... 喷发环境对于火山岩储集层的形成和发育具有重要的影响,不同喷发环境下形成的火山岩储集层在储集空间类型、物性特征等方面均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准确识别喷发环境、明确不同喷发环境的特征和岩相组合及建立火山喷发模式,对于准噶尔盆地火山岩成因分析、古环境恢复及有利储集层预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文中以准噶尔盆地东部地区石炭系火山岩为研究对象,综合利用野外露头、岩心、测录井、镜下薄片、元素地球化学和有机地球化学等分析资料,确定喷发环境的识别标志,分析不同喷发环境下的岩相组合特征,最终建立不同喷发环境下火山岩的喷发模式。研究结果表明:(1)准噶尔盆地东部地区火山岩喷发环境分为水下喷发和陆上喷发2种,其中水下环境中的火山岩受水体环境影响,发育珍珠岩、细碧岩、石泡流纹岩等特殊岩性,常与沉积岩互层,并具有枕状构造、石泡构造、冻鱼层构造及晶形不完整、玻璃质含量高等结构构造特征,而陆上喷发环境中的火山岩通常具有气孔发育、晶形完整、氧化系数高等特征。(2)早石炭世准噶尔盆地东部地区以水下喷发环境为主,表现为自西向东水体逐渐加深,Sr/Ba值由0.22增大至1.77,指示其由淡水环境经半咸水环境过渡至咸水环境;晚石炭世以水上环境为主,表现为氧化系数多大于0.5,在局部地区存在水下环境,且水体较浅。(3)准噶尔盆地东部地区的陆上、水下2种喷发模式又可分别划分为近火山口和远离火山口类型,共组成4种岩相组合类型,其中陆上喷发模式主要表现为爆发相和溢流相,水下喷发模式则主要表现为爆发相、侵出相、溢流相和火山沉积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石炭系 火山岩 喷发环境 岩相组合 喷发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靖宇县龙泉龙湾火山第三期喷发的火山碎屑物堆积特征及其形成机制
4
作者 孙玉菁 刘永顺 +3 位作者 聂保锋 冯玮霞 江姗 李冰 《地质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28-445,共18页
射气岩浆喷发的火山碎屑物特征和形成机制的研究,一直是火山喷发动力学和火山沉积学研究的重要主题。本文针对吉林省靖宇县龙泉龙湾火山第三期喷发的火山碎屑物及其堆积物特征,开展了显微岩相学和粒度与粒形分析,并根据多段幂律分布方... 射气岩浆喷发的火山碎屑物特征和形成机制的研究,一直是火山喷发动力学和火山沉积学研究的重要主题。本文针对吉林省靖宇县龙泉龙湾火山第三期喷发的火山碎屑物及其堆积物特征,开展了显微岩相学和粒度与粒形分析,并根据多段幂律分布方法对火山碎屑物的分形特征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反演了火山喷发的复杂机制。本文所研究的典型剖面可分为上、下部的基浪堆积物层与中部空落浮岩质火山碎屑夹层。中部空落浮岩质火山碎屑夹层的粒径峰值较大,为单峰式分布;上、下部基浪堆积物层的粒径峰值较小,大部分为单峰式分布,也存在双峰式分布,爆炸成因较复杂。中部空落浮岩质火山碎屑夹层主要受岩浆初始破碎、浅层二次破碎、高能二次破碎和风力搬运沉积作用的影响。射气岩浆喷发时,碎屑化过程主要涉及挥发分出溶导致的岩浆碎屑化过程,岩浆—水相互作用导致的脆性断裂过程以及火山碎屑涌浪内部的碎屑化过程;堆积物表现为细粒火山灰—火山砂层与粗粒火山砾—火山砂—火山灰层的层状韵律,层理清晰,展现层凝灰岩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泉龙湾火山 射气岩浆喷发 火山碎屑物堆积 分形维数 火山喷发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坦博拉火山爆发对青藏高原东部不同针叶树径向生长的影响
5
作者 范璞 田沁花 +2 位作者 秦莉 张同文 张永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8-181,共14页
强火山爆发往往会引发区域甚至全球性的干旱和降温事件,进而影响森林生长变化。选取了国际树轮网中青藏高原东部地区树木年轮宽度数据,总计33个样点(包含5个针叶树种),调查1815年坦博拉火山爆发后青藏高原东部不同针叶树径向生长变化情... 强火山爆发往往会引发区域甚至全球性的干旱和降温事件,进而影响森林生长变化。选取了国际树轮网中青藏高原东部地区树木年轮宽度数据,总计33个样点(包含5个针叶树种),调查1815年坦博拉火山爆发后青藏高原东部不同针叶树径向生长变化情况。选取1799—1808年期间树木的平均生长状态作为研究火山爆发后树木生长变化的基准,计算在1809—1830年火山爆发后树木轮宽变化率,并通过改进的时序叠加法比较火山爆发前后(1799—1830年)树木轮宽指数变化以及显著程度。结果表明,该次强火山爆发后,青藏高原东北部以及中部树木生长变化较为相似且轮宽变化幅度大,东南部地区轮宽变化相对较小。坦博拉火山爆发引发的1816—1819年青藏高原低温干旱事件,导致树木轮宽变化率于1816年开始减小,但在1822年超过63%的样点树木轮宽达到火山爆发前轮宽值。青藏高原树木在极端气候事件发生后3年大部分可恢复正常生长,可见高原森林对气候变化具有高度敏感性和较强的生态弹性。将为深入了解强火山爆发后森林动态响应情况,包括气候和树木生长变化关系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将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极端气候条件下森林动态响应特征及恢复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轮 径向生长 火山爆发 青藏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及青少年挫入恒前牙自行再萌出的相关影响因素
6
作者 邓敏婷 王楠 +2 位作者 夏斌 赵玉鸣 朱俊霞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8-153,共6页
目的:探究影响儿童及青少年外伤挫入恒前牙自行再萌出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24年8月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5~17岁发生恒前牙挫入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外伤年龄、性别、牙根发育程度、挫入程度、挫入方向... 目的:探究影响儿童及青少年外伤挫入恒前牙自行再萌出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24年8月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5~17岁发生恒前牙挫入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外伤年龄、性别、牙根发育程度、挫入程度、挫入方向、是否伴有冠折露髓、是否伴有牙龈撕裂伤、邻牙是否发生移位性损伤、邻牙是否处于破骨后萌出期,以外伤挫入牙在建议观察时间内是否有自行再萌出作为结局变量,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共纳入139例患者170颗患牙,包括男性84例,女性55例;年龄范围为5.3~16.3岁,平均年龄(9.0±2.1)岁。根据判断标准,在建议观察期间出现自行再萌出的患牙有112颗,无自行再萌出的患牙有58颗。挫入程度在3 mm以下患牙45颗(26.47%),3~7 mm患牙102颗(60.00%),>7 mm患牙23颗(13.53%);根向挫入的患牙117颗(68.82%),近远中向挫入的患牙17颗(10.00%),颊舌向挫入的患牙36颗(21.18%)。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近远中向挫入(OR=0.167,95%CI:0.031~0.9048,P=0.038)、挫入>7 mm(OR=0.065,95%CI:0.014~0.299,P<0.001)、邻牙发生移位性损伤(OR=0.369,95%CI:0.144~0.944,P=0.037)是挫入牙自行再萌出的独立危险因素。挫入<3 mm(OR=9.860,95%CI:2.430~40.009,P=0.001)和邻牙处于破骨后萌出期(OR=4.712,95%CI:1.528~14.531,P=0.007)是外伤挫入恒前牙自行再萌出的独立保护性因素,Cvek牙根发育分期每增加一个分期单位(OR=0.611,95%CI:0.408~0.914,P=0.017),挫入牙自行再萌出可能性降低61.1%。年龄(OR=1.077,95%CI:0.763~1.521,P=0.673)、牙龈撕裂伤(OR=0.865,95%CI:0.290~2.578,P=0.794)并不会对挫入恒前牙自行再萌出产生影响。结论:近远中向挫入、挫入程度>7 mm、邻牙发生移位性损伤是儿童及青少年挫入恒前牙自行再萌出的独立危险因素,挫入程度<3 mm、相邻恒牙处于破骨后萌出期是挫入恒前牙自行再萌出的独立保护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撕脱 恒牙列 牙萌出 危险因素 儿童 青少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时期恒牙釉质显微硬度及微观结构研究
7
作者 顾起弘 姜文敬 +2 位作者 刘一静 刘玲 高黎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18-524,共7页
目的通过研究儿童时期不同萌出阶段的恒牙釉质显微硬度及微观结构,为儿童龋病早期预防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并筛选出因正畸拔除的前磨牙45颗,按照萌出时间将前磨牙分为A(萌出0~1年)、B(萌出1~3年)、C(萌出3~5年)组;另外筛选出因阻生拔除... 目的通过研究儿童时期不同萌出阶段的恒牙釉质显微硬度及微观结构,为儿童龋病早期预防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并筛选出因正畸拔除的前磨牙45颗,按照萌出时间将前磨牙分为A(萌出0~1年)、B(萌出1~3年)、C(萌出3~5年)组;另外筛选出因阻生拔除且未萌出的第三磨牙为对照组;每组15颗。制备样本,分别采用维氏显微硬度仪、扫描电镜及电子探针测定釉质表面显微硬度、微观结构及微量元素成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随萌出时间增加,A、B、C组釉质显微硬度增强,表面孔状结构明显减少,表层钠、镁元素含量减少,氟元素含量增加(P<0.05)。结论萌出不同阶段恒牙的釉质显微硬度、微观结构存在差别;萌出1年内牙齿存在明显的龋易感风险,应做好早期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年轻恒牙 釉质 萌出后成熟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evens-Johnson综合征(SJS)/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EN)病人肠内营养支持的疗效观察
8
作者 张文磊 潘金波 李辉 《肠外与肠内营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1-154,164,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肠内营养热卡供给对Stevens-Johnson综合征(SJS)/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EN)病人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的125例SJS/TEN病人,根据每日肠内营养热卡供给分为低热卡... 目的:探讨不同肠内营养热卡供给对Stevens-Johnson综合征(SJS)/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EN)病人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的125例SJS/TEN病人,根据每日肠内营养热卡供给分为低热卡组(<25 kcal/kg,75例)、常规热卡组(25~30 kcal/kg,27例)和高热卡组(> 30 kcal/kg,23例)。比较三组病人的炎症指标、营养指标、皮损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及死亡率。结果:出院时常规热卡组白细胞计数[WBC,(6.08±0.60)10^(9)/L]、C反应蛋白[CRP,(19.04±7.09)mg/L]和高热卡组WBC(6.34±0.71)10^(9)/L、CRP(27.78±8.94)mg/L均显著低于低热卡组WBC(8.31±0.41)10^(9)/L、CRP(62.07±7.41)mg/L,均P <0.05。同时,常规热卡组白蛋白[Alb(34.92±0.84)g/L]、前白蛋白[PA,(243.48±12.38)mg/L]和高热卡组Alb(35.07±0.96)g/L、PA(250.30±12.32)mg/L显著高于低热卡组Alb(27.31±0.38)g/L、PA(146.31±6.01)mg/L,均P <0.05。常热卡组的皮损愈合时间(11.00±3.84)d、住院时间(14.93±4.68)d显著低于低热卡组皮损愈合时间(15.52±4.61)d、住院时间(19.92±6.17)d,均P <0.05;高热卡组的皮肤愈合时间(10.60±2.96)d、住院时间(14.07±4.05)d显著低于低热卡组(P <0.05),高热卡组和低热卡组的感染率(8.70%vs 8.00%)、胃肠道不耐受发生率(8.70%vs 10.67%)无显著差异(P> 0.05)。结论:肠内营养热卡供给在25~30 kcal/kg之间较为合理,能够满足SJS/TEN病人的能量需求,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疹 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 STEVENS-JOHNSON综合征 肠内营养 NRS 2002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直径泥水盾构穿越江底富水砂层冒浆处置技术 被引量:1
9
作者 孙明祥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5-60,67,共7页
[目的]盾构法在我国地铁隧道建设中逐步成为了首选施工技术,而泥水盾构具有在水下稳定性高、能减少河床沉降及施工安全等特点,在越江河海隧道中应用较为广泛。因此,有必要对大直径泥水盾构穿越江底富水砂层冒浆处置技术进行研究。[方法... [目的]盾构法在我国地铁隧道建设中逐步成为了首选施工技术,而泥水盾构具有在水下稳定性高、能减少河床沉降及施工安全等特点,在越江河海隧道中应用较为广泛。因此,有必要对大直径泥水盾构穿越江底富水砂层冒浆处置技术进行研究。[方法]以福州地铁大直径泥水盾构穿越闽江隧道施工项目为例,结合泥水盾构在全断面富水砂层穿越闽江施工过程中,在高承压水条件下突发江面冒浆,盾构机推力、扭矩、舱压突增,以及刀盘抱死无法转动的异常情况进行研究。分析了越江段塌陷处置面临的主要问题,介绍了处置方案及相关处置措施。通过对周边桥梁进行监测,验证所提处置方案及相关处置措施的有效性。[结果及结论]通过采用在江面水上作业,对盾构上方、前方、两侧土体进行钻孔注浆加固,调整泥浆配比,压注盾尾油脂,管路旁通,循环逆洗泥水舱、气垫舱,以及调整加固段掘进参数等综合治理处置方式,使得盾构机成功脱困,顺利通过冒浆段。对邻近桥桩桩基的监测结果显示,桩基的最大沉降值为0.6 mm,处于安全控制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隧道 泥水盾构 冒浆处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竹林竹疹病病原菌分离鉴定及其防治药剂筛选
10
作者 庞于智 黄磊 +3 位作者 张鑫 贾巴史几 农向 胡烨 《世界竹藤通讯》 2025年第4期63-68,共6页
研究旨在分离鉴定毛竹林竹疹病的病原菌,并筛选有效的防治药剂。通过对患病竹株的叶片进行真菌分离与纯化,结合菌落形态、菌丝特征及孢子形态等微观结构观察,成功鉴定出竹疹病的病原菌。药剂筛选结果表明,在供试的3种杀菌剂(唑醚•代森... 研究旨在分离鉴定毛竹林竹疹病的病原菌,并筛选有效的防治药剂。通过对患病竹株的叶片进行真菌分离与纯化,结合菌落形态、菌丝特征及孢子形态等微观结构观察,成功鉴定出竹疹病的病原菌。药剂筛选结果表明,在供试的3种杀菌剂(唑醚•代森联、吡唑醚菌酯、苯甲•吡唑酯)中,苯甲•吡唑酯(1 g/L)展现出最优且持久的广谱抑菌效果。研究结果可为竹疹病的科学诊断与高效化学防治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林 竹疹病 病原鉴定 杀菌剂 化学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磨牙萌出障碍的临床表现分析
11
作者 王曼婷 姜定卓 +4 位作者 朱萧 钱琳娜 勾俊卓 蒋文翔 吴志芳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13-517,共5页
目的基于口腔曲面体层片,分析乳磨牙萌出障碍的发生率、影像学特点及临床伴随症状,为乳磨牙萌出障碍的诊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2021年1月—2023年12月间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拍摄的4~8岁儿童口腔曲面体层片,纳入研究对象31331例... 目的基于口腔曲面体层片,分析乳磨牙萌出障碍的发生率、影像学特点及临床伴随症状,为乳磨牙萌出障碍的诊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2021年1月—2023年12月间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拍摄的4~8岁儿童口腔曲面体层片,纳入研究对象31331例,进行乳磨牙萌出障碍影像学诊断,分析记录乳磨牙萌出障碍的发生率、影像学特征及伴随症状。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中4~8岁儿童的乳磨牙萌出障碍发生率为0.94%(296/31331),女性发生率是男性的1.55倍,男、女性发生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受累牙中下颌第一乳磨牙占76.4%,下颌第二乳磨牙占13.8%,上颌乳磨牙共占9.8%。受累乳磨牙的低位咬合程度与邻牙倾斜、对颌牙伸长均有显著相关性(P<0.001)。结论基于本研究得出4~8岁儿童乳磨牙萌出障碍发生率为0.94%,女性发生率高于男性,最好发的部位是下颌,最好发的牙位是下颌第一乳磨牙。对于重度萌出障碍乳磨牙应尽早干预,以有效防止咬合紊乱、间隙丧失等并发症的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磨牙 萌出障碍 曲面体层片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颌恒尖牙萌出前牙冠内病损的诊治1例
12
作者 朱宁 高红 《口腔医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29-530,共2页
萌出前牙冠内病损是指牙齿在萌出前出现的牙体组织异常缺损,该病病因尚不明确,无明显临床症状,X线表现为异常且边界清楚的局部透射影像。该病患病率为2.2%~4.1%,其中大多数病例是在影像学检查时被偶然发现。现报道上颌恒尖牙萌出前牙冠... 萌出前牙冠内病损是指牙齿在萌出前出现的牙体组织异常缺损,该病病因尚不明确,无明显临床症状,X线表现为异常且边界清楚的局部透射影像。该病患病率为2.2%~4.1%,其中大多数病例是在影像学检查时被偶然发现。现报道上颌恒尖牙萌出前牙冠内病损1例,旨在丰富该疾病的病例数据库,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萌出前牙冠内病损 恒尖牙 儿童口腔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襄阳市樊城区儿童第一恒磨牙健康状况调查
13
作者 梁珊珊 孙菡翊 +1 位作者 张建军 陈岩 《口腔医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11-516,共6页
目的:分析襄阳市樊城区三、四年级儿童第一恒磨牙萌出、患龋及窝沟封闭等情况,探讨儿童龋病防治策略。方法:对襄阳市樊城区2023年儿童口腔疾病综合干预项目的三、四年级儿童的第一恒磨牙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共调查5447名儿童,4颗第... 目的:分析襄阳市樊城区三、四年级儿童第一恒磨牙萌出、患龋及窝沟封闭等情况,探讨儿童龋病防治策略。方法:对襄阳市樊城区2023年儿童口腔疾病综合干预项目的三、四年级儿童的第一恒磨牙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共调查5447名儿童,4颗第一恒磨牙均完全萌出率为79.14%,患龋率为26.84%,龋均为0.48±0.93,龋面均为0.60±1.34,龋补充填比为27.54%,窝沟封闭率为17.35%,釉质发育不全患病率为4.17%,需封闭率为84.78%。第一恒磨牙完全萌出率、患龋率、龋均及龋面均女生均高于男生,四年级均高于三年级。上颌第一恒磨牙完全萌出率高于下颌,而患龋率下颌高于上颌。三年级的窝沟封闭率和龋补充填比均高于四年级,而需封闭率四年级高于三年级。女生的窝沟封闭率高于男生,而需封闭率男生高于女生。龋补充填比在不同性别儿童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襄阳市樊城区三、四年级儿童第一恒磨牙患龋率较高,龋齿充填及窝沟封闭的需求较大,应考虑加大口腔健康宣教及卫生服务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恒磨牙 萌出率 患龋率 窝沟封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凸起石炭系构造特征与油气富集规律
14
作者 陈鹏 武小宁 +5 位作者 林煜 钟厚财 张洁 黄友华 岳纹 冷平 《岩性油气藏》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8-77,共10页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凸起具备双源供烃的有利成藏条件,勘探程度低,潜力大。依托新采集的三维和重处理的二维地震资料,通过精细构造解释,明确了该区的构造特征与油气富集规律。研究结果表明:①受晚石炭世—早二叠世4条北西向逆冲推覆断裂和...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凸起具备双源供烃的有利成藏条件,勘探程度低,潜力大。依托新采集的三维和重处理的二维地震资料,通过精细构造解释,明确了该区的构造特征与油气富集规律。研究结果表明:①受晚石炭世—早二叠世4条北西向逆冲推覆断裂和早石炭世多条南北向断裂控制,车排子凸起石炭系自南向北依次分为南部、中部、北部3个条带,东西向分为3个台阶,东翼二台阶和西翼艾卡断裂上盘埋藏浅,紧邻生烃凹槽,为最有利的成藏部位。②研究区北西—南东向断裂切割南北向断裂形成的一系列断块控制了石炭系油气的分布,具有断块控藏的特征。③在裂缝发育程度相当的情况下,储层质量是控制油气产量的关键要素,其中火山爆发相储层基质物性好,最利于油气的富集。④沙门子断裂、车排子断裂、车排子南断裂、艾卡断裂等四大断裂上盘火山爆发相发育规模大,埋藏浅,与沙湾凹陷风城组和四棵树凹陷侏罗系2套烃源岩大跨度对接,成藏条件优越,是下一步勘探的有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块控藏 火山爆发相储层 逆冲推覆断裂 双源供烃 富集规律 石炭系 车排子凸起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尾桉林分改造技术模式及成效分析
15
作者 陈志祥 《安徽农学通报》 2025年第4期60-63,共4页
为分析巨尾桉林分改造的技术模式及成效,于2017—2019年对巨尾桉短轮伐期用材林进行桉树伐桩抑萌、造林等改造,测定其伐桩的复萌率和造林树种的成活率、保存率和树高等。结果表明,采用薄膜覆盖伐桩+喷施草甘膦的方法,伐桩处理60 d后复... 为分析巨尾桉林分改造的技术模式及成效,于2017—2019年对巨尾桉短轮伐期用材林进行桉树伐桩抑萌、造林等改造,测定其伐桩的复萌率和造林树种的成活率、保存率和树高等。结果表明,采用薄膜覆盖伐桩+喷施草甘膦的方法,伐桩处理60 d后复萌率小于10%,当年伐桩萌芽条复萌率小于30%,第2年复萌率小于10%;采用枫香、天竺桂和杜英造林,3年保存率可达95%,改造成效显著。基于该技术模式实施情况,提出注重桉树林分改造过程中的环境保护、优先选用乡土珍贵阔叶树种等策略。综上,巨尾桉林分改造技术模式改造效果明显,可在相关地区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皆伐改造 伐桩抑萌 造林 乡土树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长英质侵入体揭示火山喷发过程与岩浆通道系统 被引量:2
16
作者 马昌前 刘彬 +6 位作者 薛振华 邹博文 黄贵治 连泉程 高珂 孙洋 王连训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997-2018,共22页
汇聚板块边缘的大型长英质火山喷发是地球上最具破坏性的自然灾害之一。然而,与这些火山相关的岩浆通道系统的结构及其对火山活动的控制方式迄今仍知之甚少。基于在青藏高原北部东昆仑造山带三叠纪火山岩与侵入体关系的观察以及全球岩... 汇聚板块边缘的大型长英质火山喷发是地球上最具破坏性的自然灾害之一。然而,与这些火山相关的岩浆通道系统的结构及其对火山活动的控制方式迄今仍知之甚少。基于在青藏高原北部东昆仑造山带三叠纪火山岩与侵入体关系的观察以及全球岩浆通道系统的研究进展,本文提出要将火山机构与侵入体结合起来开展研究,通过重建岩浆通道系统来揭示侵入体(古岩浆储库)与火山活动的潜在联系。本文指出,地球上只有少部分侵入岩与火山活动存在密切关系,这些侵入岩可能是抽取火山喷发物质后留下的岩浆储库残余物质。有些岩浆储库不仅为火山喷发提供物质,还在提供火山喷发动力、控制火山喷发方式在溢流式与爆炸式之间的转换以及影响火山机构定位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富挥发分的流体大量溢出地表会减少大型伟晶岩型和斑岩型矿床的形成机会,特别是在爆炸式的长英质火山喷发过程中。本文将岩浆通道系统划分为5个区域,即部分熔融区、岩浆聚集区、岩浆迁移区、岩浆侵位区和火山喷口区,这些区域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纵向递进、横向连接的岩浆网络系统,是构造环境(构造阶段)、地壳状态和岩浆动力学属性的耦合产物。为了深入理解长英质岩浆通道系统结构和动力学演化及其对火山活动机制的控制,本文建议要将火山机构、侵入体和围岩系统作为岩浆通道系统的组成部分,开展构造地质学、岩石学、矿物学、岩浆动力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等多学科的综合研究,以精细解剖典型岩浆通道系统的组成和结构,重建其岩浆动力学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昆仑 长英质岩浆 岩浆通道系统 火山喷发方式 侵入体 岩浆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C4钛合金激光深熔焊等离子体羽流喷发过程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杨立军 谢燕 +2 位作者 贾晨鹏 赵圣斌 黄一鸣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67-973,共7页
在激光深熔焊过程中,等离子体羽流的喷发过程作为等离子体振荡的关键阶段,与熔池小孔行为密切相关,而小孔的行为又决定着焊缝成形及焊接质量.由于等离子体喷发过程具有很强的随机性,通过检测该过程的热力学基础参数,可以更好地监测焊接... 在激光深熔焊过程中,等离子体羽流的喷发过程作为等离子体振荡的关键阶段,与熔池小孔行为密切相关,而小孔的行为又决定着焊缝成形及焊接质量.由于等离子体喷发过程具有很强的随机性,通过检测该过程的热力学基础参数,可以更好地监测焊接过程.本文利用无源双探针检测装置与高速摄像组成的多源光电信号同步检测系统,对钛合金在激光焊接过程中的等离子体羽流喷发行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等离子体喷发过程分为初期、中期和后期3个阶段;在喷发初期,激光功率在1200~1500W时,等离子体喷发速度最高超过100 m/s,最低小于10 m/s,随功率增加喷发速度分布范围呈减小趋势,概率最大的喷发速度也随之减小;在喷发中期,根据等离子体喷发经过双探针时间差之比的k值来衡量喷发过程中温度变化程度,发现两探针检测等离子体相同温度的时间差是初始阶段等离子体流经两探针时间差的3倍及以上;在喷发后期,两探针电信号波形到达极小值点时间差值的正负可用来判断等离子体喷发的剧烈程度,差值为负时等离子体喷发剧烈,反之等离子喷发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焊接 钛合金 激光等离子体 等离子体喷发速度 小孔振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相湖盆水下喷发火山岩储层特征及发育模式——以松辽盆地长岭断陷查干花次凹为例 被引量:3
18
作者 任宪军 石云倩 靖伟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6-189,共14页
在松辽盆地长岭断陷陆相湖盆水下喷发的火石岭组火山碎屑岩中发现了工业油气,有广阔的勘探前景。研究针对火石岭组水下喷发火山碎屑岩储层的储集空间特征、物性特征及孔隙结构差异开展,分析不同类型储层物性差异原因及其形成和演化过程... 在松辽盆地长岭断陷陆相湖盆水下喷发的火石岭组火山碎屑岩中发现了工业油气,有广阔的勘探前景。研究针对火石岭组水下喷发火山碎屑岩储层的储集空间特征、物性特征及孔隙结构差异开展,分析不同类型储层物性差异原因及其形成和演化过程。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①凝灰岩中火山玻璃含量较高,储集空间以脱玻化孔和溶蚀孔为主,并且粒度越粗物性越好,孔隙规模、孔径大小、孔隙丰度等方面逐渐变大;沉凝灰岩黏土矿物含量高,以黏土矿物晶间孔为主,物性差;凝灰质砂岩中长石、岩屑和浊沸石等易溶组分含量高,以溶蚀孔为主。②研究区火山碎屑岩储层原生孔隙不发育,储层较为致密,平均孔隙度为2.43%,渗透率平均值为0.076×10^(-3)μm^(2),粗粒凝灰岩孔隙度最高,其次是凝灰质砂岩和细粒凝灰岩,沉凝灰岩物性最差。③脱玻化作用是凝灰岩储层中高孔隙度和超低渗透率的重要原因,中成岩阶段的2次油气充注导致岩石发生有机酸溶蚀,此外,裂缝可以为有机酸和深部热液提供运移通道,导致后期溶蚀,并连接各种分散的溶蚀孔隙,提高储集空间的有效性。④近源相带气携水下火山碎屑流亚相粗粒凝灰岩储层是油气勘探的有利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长岭断陷 陆相湖盆 水下喷发 火山碎屑岩储层 储层发育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疹性假性血管瘤病14例临床、皮肤镜及组织病理分析
19
作者 储开宇 王键旋 +2 位作者 张怡婷 邵昱伟 罗文峰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58-461,共4页
目的:探讨发疹性假性血管瘤病的临床、皮肤镜及组织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佛山市中医院皮肤科门诊2020年9月-2022年11月诊治的14例发疹性假性血管瘤病成人患者的临床表现、皮肤镜及组织病理特征。结果:14例患者中男11例,女3例,年龄2... 目的:探讨发疹性假性血管瘤病的临床、皮肤镜及组织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佛山市中医院皮肤科门诊2020年9月-2022年11月诊治的14例发疹性假性血管瘤病成人患者的临床表现、皮肤镜及组织病理特征。结果:14例患者中男11例,女3例,年龄25~56岁。所有患者发病前均无明显前驱症状,7例(50%)在6月份发病,皮疹持续时间2 d~3个月。8例(57.14%)皮疹累及四肢,3例(21.43%)皮疹伴有瘙痒。6例(42.86%)行血常规、超敏C反应蛋白检查未见异常,其余8例未检查。14例患者均行皮肤镜检查,显示淡红色背景,毛细血管扩张,玻片压后毛细血管消退。4例患者行组织病理检查,显示真皮浅层血管扩张,部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突入管腔,未见血管增生。结论:发疹性假性血管瘤病成人患者发病前无明显前驱症状,发病有一定季节规律,可能和夏季炎热气候或蚊子叮咬诱发有关,皮疹常累及四肢,多无自觉症状,皮肤镜及组织病理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瘤病 假性 发疹性 皮肤镜 组织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东地区裂谷盆地内火山-侵入岩序列与金属成矿 被引量:1
20
作者 方维萱 郭玉乾 李天成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76-1802,共27页
碱性岩浆对金属成矿和金属矿集区有独特控制作用,因火山—侵入岩序列与金属成矿和岩浆叠加侵入构造系统识别难度大,长期制约了深部勘探和找矿预测。本文以云南东川铁铜金矿集区(元古宙陆缘裂谷盆地)和个旧锡铜钨铯铷多金属矿集区(三叠... 碱性岩浆对金属成矿和金属矿集区有独特控制作用,因火山—侵入岩序列与金属成矿和岩浆叠加侵入构造系统识别难度大,长期制约了深部勘探和找矿预测。本文以云南东川铁铜金矿集区(元古宙陆缘裂谷盆地)和个旧锡铜钨铯铷多金属矿集区(三叠纪弧后裂谷盆地)为主,采用大比例尺构造岩相学填图新方法,解析研究了碱性岩浆活动有关的火山—侵入岩侵入序列与岩石组合、裂谷盆地演化和岩浆叠加侵入构造系统,揭示了它们与滇东地区铁氧化物铜金型(IOCG)、铜钴-金红石-稀土和锡铜钨铯铷多金属矿叠加成矿内在关系。研究认为:①云南东川铁铜金矿集区内,新太古代末期碱性岩类以方解石钠长岩(2520±14 Ma)和碱性铁质苦橄岩(2529±77 Ma)为主。新太古界—古元古界小溜口岩组(>2.50Ga)顶部古岩溶风化壳,受中元古代火山喷发—岩浆侵入构造叠加再造形成了特殊单元(独立填图单元,2.50~1.80Ga),它们是铜钴-金红石-稀土矿床的新找矿层位。②在中元古界因民组一段内,铁钠质碱性基性岩、铁钾质粗面岩和铁质碱性辉绿辉长岩等岩石组合形成于因民期火山断陷成盆期。因民组二段和三段是稀矿山式铁铜矿床储矿层位,铁铜矿层下盘铁钾质粗面岩为独居石型稀土成矿层位。在格林威尔造山期碱性钛铁质辉长岩(1097~1047 Ma)-碱性钛铁质闪长岩-碱性二长斑岩等碱性钛铁质侵入岩体,形成了白锡腊深部IOCG矿床和金红石富集成矿。③在个旧三叠纪弧后裂谷盆地内,三叠纪碱性苦橄岩和碱玄岩中形成了Sn-Cu-Zn-Li-Rb-Cs初始富集;在晚白垩世浅色花岗岩叠加成矿作用下,形成了金云母矽卡岩型锡铜钨铯铷矿床。④裂谷盆地内早期碱性岩中初始富集金属与后期富含成矿金属的碱性侵入岩叠加成矿可能是金属超常富集机理。在东川地区岩浆叠加侵入构造内,岩浆热液角砾岩筒对铜钴-金红石-稀土元素叠加富集成矿控制显著;在个旧地区,浅色花岗岩侵入于碱性苦橄岩-碱玄岩中,对金云母矽卡岩型锡铜钨钴铯铷矿床的叠加富集成矿控制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缘裂谷盆地 弧后裂谷盆地 火山—侵入岩序列 岩浆叠加侵入构造 碱性岩 关键矿产 滇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