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7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e-MOFs催化可控自由基聚合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贾国亮 康铭湄 +2 位作者 黄奕睿 陈红颖 王俊川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1-64,共4页
对可控自由基聚合进行了概述,介绍了铁基有机金属骨架(Fe-MOFs)催化可控自由基聚合的研究进展,重点分析了光外场、温度、催化剂和引发剂等因素对Fe-MOFs催化可控自由基聚合的影响,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铁基有机金属骨架 可控自由基聚合 催化剂 引发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支化聚合物在生物医学材料中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王懿明 黎水娟 +5 位作者 王运楠 杨岩 李宗育 戴咏川 雷良才 李海英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3-169,共7页
超支化聚合物(HBPs)具有高活性功能端基,便于修饰改性,能够设计合成结构明确且具有特定功能的高分子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具有潜在应用价值。可控/活性自由基聚合(CLRP)技术在聚合物合成领域受到广泛关注,并将其运用到医疗产品、纳米材... 超支化聚合物(HBPs)具有高活性功能端基,便于修饰改性,能够设计合成结构明确且具有特定功能的高分子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具有潜在应用价值。可控/活性自由基聚合(CLRP)技术在聚合物合成领域受到广泛关注,并将其运用到医疗产品、纳米材料、航天器件等众多领域中。近年来,在合成具有生物可降解和生物相容性的HBPs的发展方面已取得了诸多进展,对HBPs在生物医学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重点介绍了HBPs在药物传递、基因转染、组织工程、抗菌/防污材料、生物医学成像等方面的应用,并对HBPs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支化聚合物 生物医学材料 功能高分子 可控/活性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镍催化可控/活性自由基聚合反应研究进展
3
作者 程骁恺 历伟 +1 位作者 王靖岱 阳永荣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05-1117,共13页
可控/活性自由基聚合是近年来发展的温和、聚合反应进程可控、分子结构可设计性强的自由基聚合反应技术,其核心在于活性自由基中间体与催化剂/链转移剂的可逆活化/失活过程,常用于极性单体聚合制备结构多样的有机高分子材料。镍催化剂... 可控/活性自由基聚合是近年来发展的温和、聚合反应进程可控、分子结构可设计性强的自由基聚合反应技术,其核心在于活性自由基中间体与催化剂/链转移剂的可逆活化/失活过程,常用于极性单体聚合制备结构多样的有机高分子材料。镍催化剂具有多变的中心金属价态及多样的聚合反应机理,在可控/活性自由基聚合领域存在独特的优势。对近年来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和有机金属控制的活性自由基聚合(OMRP)中的镍催化剂结构、聚合反应机理、反应行为和产物结构特征进行了综述,并对镍催化的可控/活性自由基聚合未来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剂 自由基 聚合 可控/活性自由基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反应器内阳离子聚合研究进展
4
作者 何宇航 谢丹 吕阳成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02-1316,共15页
阳离子聚合是制备高分子材料的重要方法之一。因阳离子聚合反应活性高、可控性差,采用传统的方式对其进行深入研究难度往往很大。微反应器技术因其优异的过程控制能力在阳离子聚合研究中表现出得天独厚的优势。本文介绍了微反应器内传... 阳离子聚合是制备高分子材料的重要方法之一。因阳离子聚合反应活性高、可控性差,采用传统的方式对其进行深入研究难度往往很大。微反应器技术因其优异的过程控制能力在阳离子聚合研究中表现出得天独厚的优势。本文介绍了微反应器内传统阳离子聚合和活性阳离子聚合的研究进展,论述了微反应器对提高异丁烯、乙烯基醚类单体阳离子聚合反应可控性、反应效率以及机理研究的重要作用,探讨了阳离子聚合体系和装备理性设计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反应器 过程控制 阳离子聚合 活性聚合 理性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亲疏水性聚合物刷的生物防污性能 被引量:1
5
作者 李胜飞 夏一夫 张涛 《中国表面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91-400,共10页
聚合物刷是指大分子链通过物理作用力或共价键牢固地束缚在基材上,并具有可定义功能化的刷状结构,多用于表面防污改性。然而,系统地对不同链长和官能团类型的聚合物刷在防污能力方面的评价工作依然较少。通过表面引发零价铜介导的可控... 聚合物刷是指大分子链通过物理作用力或共价键牢固地束缚在基材上,并具有可定义功能化的刷状结构,多用于表面防污改性。然而,系统地对不同链长和官能团类型的聚合物刷在防污能力方面的评价工作依然较少。通过表面引发零价铜介导的可控自由基聚合(SI-Cu^(0)CRP)制备一系列不同侧链结构的甲基丙烯酸酯类聚合物刷(如亲水性的寡聚乙二醇类、烷基类和疏水性的含氟类),并利用红外光谱(IR)和接触角(CA)表征其结构和表面性质。此外,使用耗散型石英晶体微天平(QCM-D)原位监测聚合物刷界面的蛋白质粘附,并通过荧光蛋白浸泡试验模拟蛋白质的非特异性吸附。结果表明:聚合物刷的侧链长度决定了其界面的水合能力,如聚(寡聚乙二醇)甲醚甲基丙烯酸酯-n20(pOEGMA-n20)的CA仅为39.6°±0.5°;长侧链结构的亲水性聚合物刷更易形成水合界面,抗蛋白吸附能力远高于疏水性聚合物刷界面(低至1.7ng/cm^(2));多氟长链结构的疏水性界面可以在动态流速下构建出一个空气层,通过减少蛋白质与材料表面的接触而展现出一定的防污能力。研究结果系统分析了聚合物刷侧链长度和官能团对其界面防污性能的影响,为聚合物刷改性的防污涂层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刷 生物防污 表面引发零价铜介导的可控自由基聚合(SI-Cu^(0)CRP) 耗散型石英晶体微天平(QCM-D) 侧链长度 水合界面 空气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有机笼配体的合成及催化性能研究
6
作者 蔡粤 何涛 方蔚伟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94-1099,共6页
文章通过两步反应简单高效地制备出目标多孔有机笼RCC3,将其作为配体和CuBr_(2)配位构建多孔有机笼配合物RCC3@Cu。采用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和电喷雾电离质谱(electrospray ionization mass spectrometry,ESI-MS)表征RCC3... 文章通过两步反应简单高效地制备出目标多孔有机笼RCC3,将其作为配体和CuBr_(2)配位构建多孔有机笼配合物RCC3@Cu。采用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和电喷雾电离质谱(electrospray ionization mass spectrometry,ESI-MS)表征RCC3@Cu的结构与组成,结果表明,RCC3@Cu配位稳定,有望用于介导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om transfer radical polymerization,ATRP)。采用RCC3配体介导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ATRP,2 h其转化率达到80%,聚合物分散性指数(polymer dispersity index,PDI)为1.15;最终转化率为98.5%,PDI为1.16。聚合动力学显示RCC3介导的ATRP为近似一级反应动力学,符合活性聚合特征。该文研究RCC3配体介导不同类型单体的聚合,验证了RCC3配体具有单体泛用性。研究结果表明,RCC3体可有效应用于ATRP催化,有进一步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笼 多孔有机笼(POCs)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 催化剂 活性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仿生聚合物刷制备及海洋防污应用研究进展
7
作者 伍大恒 王佳宁 张涛 《中国表面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9-134,共16页
受海葵刷状软毛和天然滑液关节微观结构的启发,将聚合物链的一端高密度地接枝到基底表面,形成“刷型”有序结构的聚合物膜,并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和调控化学组成,可以有效阻止蛋白质和微生物的吸附,已成为改善材料表界面性能和解决生物... 受海葵刷状软毛和天然滑液关节微观结构的启发,将聚合物链的一端高密度地接枝到基底表面,形成“刷型”有序结构的聚合物膜,并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和调控化学组成,可以有效阻止蛋白质和微生物的吸附,已成为改善材料表界面性能和解决生物污损的有效策略之一。传统制备仿生聚合物刷的方法是表面引发自由基聚合,其聚合过程高度可控,获得的聚合物分子量分布窄,但存在操作步骤繁琐、需要严格无氧环境、成本高昂且难以实现大面积制备等缺点。近年来,利用零价金属介导表面引发可控自由基聚合制备仿生聚合物刷逐渐受到广泛关注。这类方法避免了复杂冗长的除氧步骤,能够在大气环境下直接实现功能性聚合物刷的大面积、高效制备。在介绍仿生聚合物刷特点的基础上,综述国内外表面引发聚合仿生聚合物刷的研究进展,重点对比和分析零价金属介导的表面引发可控自由基聚合的适用性及特点,并阐述仿生聚合物刷在海洋防污领域的研究进展,最后展望仿生聚合物刷在海洋防污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为海洋仿生防污材料的设计和制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生 聚合物刷 表面引发可控自由基聚合 零价金属催化 海洋防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_3O_4表面原位引发可控/“活性”聚合制备磁性聚苯乙烯纳米粒子 被引量:13
8
作者 陈志军 彭凯 +4 位作者 方少明 田俊峰 李丁丁 贾陆军 冒小峰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49-354,共6页
采用化学共沉淀方法合成了Fe3O4纳米粒子,用3-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3-MPS)对其进行表面接枝修饰,然后以苯乙烯(St)为单体,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4-羟基-2,2,6,6-四甲基哌啶-1-氧化物自由基(HTEMPO·)为稳定自由基介... 采用化学共沉淀方法合成了Fe3O4纳米粒子,用3-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3-MPS)对其进行表面接枝修饰,然后以苯乙烯(St)为单体,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4-羟基-2,2,6,6-四甲基哌啶-1-氧化物自由基(HTEMPO·)为稳定自由基介质,采用可控“/活性”自由基聚合技术在修饰后的Fe3O4纳米粒子表面原位引发聚合,制备了粒径小、分布窄、磁含量高的磁性聚苯乙烯(PS)纳米粒子.X射线衍射(XRD)研究表明,所合成的Fe3O4粒子为尖晶石结构.凝胶渗透色谱(GPC)分析表明,聚苯乙烯的分子量与反应时间呈较好的线性关系.透射电镜(TEM)观察表明,所制备的磁性聚苯乙烯纳米粒子的粒径在20-30nm之间.热重(TG)分析得到磁性聚苯乙烯纳米粒子的磁含量为62.6%.振动样品磁强计(VSM)测试结果表明,磁性聚苯乙烯纳米粒子的比饱和磁化强度为31.7emu·g-1,呈现单磁畴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3O4 纳米粒子 接枝 磁性聚苯乙烯 可控/“活性”自由基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定自由基存在下苯乙烯聚合的加速剂 被引量:10
9
作者 林建 李万利 +2 位作者 颜明发 庄荣传 邹友思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318-320,共3页
研究了稳定自由基存在下苯乙烯的活性聚合 .发现在β-酮酸酯 [乙酰乙酸乙酯 ( AAE) ,乙二酸二乙酯( DEM) ],1 ,3-二酮 [乙酰丙酮 ( AAT) ]及强酸酐 [三氟乙酸酐 ( TFA) ]的少量存在下 ,苯乙烯聚合速率显著增加 ,分子量可控 ,分子量分布... 研究了稳定自由基存在下苯乙烯的活性聚合 .发现在β-酮酸酯 [乙酰乙酸乙酯 ( AAE) ,乙二酸二乙酯( DEM) ],1 ,3-二酮 [乙酰丙酮 ( AAT) ]及强酸酐 [三氟乙酸酐 ( TFA) ]的少量存在下 ,苯乙烯聚合速率显著增加 ,分子量可控 ,分子量分布较窄 .而有机强酸 [氯乙酸 ( CAA) ,溴乙酸 ( BAA) ,2 ,4 ,6-三硝基苯酚 ( TN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自由基 活性自由基聚合 加速剂 苯乙烯 聚苯乙烯 AAE DEM AAT TF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及其在新型高分子材料合成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10
作者 华静 张一烽 陈滇宝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21-25,共5页
概述了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ATRP)反应的基本原理、引发体系的组成及应用此技术来设计制备一系列指定拓朴结构和功能化的新型聚合物材料。ATRP是一种用途广泛、简单易行、有很好的工业应用前景的聚合技术。
关键词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新型 高分子材料 合成 应用 引发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活性自由基聚合 被引量:9
11
作者 王平华 张斌 +2 位作者 唐龙祥 黄璐 王文英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09-112,116,共5页
讨论了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活性自由基聚合的反应机理、RAFT试剂的制备以及RAFT反应的研究进展。并对RAFT反应的应用作了简要的介绍。
关键词 活性自由基聚合 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可控含氟共聚物的合成及其应用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7
12
作者 吕弛 崔崑 +2 位作者 岳春波 李树材 马志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3942-3953,共12页
近年来,含氟聚合物以其优异的耐热性、耐氧化性、耐候性、耐腐蚀性以及低介电常数、低表面能等特点,在疏水材料、抗污材料、表面活性剂、造影剂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受到研究者的密切关注,各种拓扑结构的含氟共聚物被设计合成出来... 近年来,含氟聚合物以其优异的耐热性、耐氧化性、耐候性、耐腐蚀性以及低介电常数、低表面能等特点,在疏水材料、抗污材料、表面活性剂、造影剂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受到研究者的密切关注,各种拓扑结构的含氟共聚物被设计合成出来并在相关领域得到应用。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含氟聚合物的性质和研究现状,然后详细叙述了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聚合(RAFT)、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碘转移自由基聚合(ITP)、单电子转移活性聚合(SET-LRP)、氮氧稳定自由基聚合(NMP)以及活性阴离子聚合(LAP)等聚合方法在结构可控含氟共聚物合成中的研究新进展,并对其聚合机理、优缺点以及所得共聚物的性质和应用进行了总结,最后对结构可控含氟共聚物的设计、合成及实际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提出发展绿色环保功能性含氟聚合物将是未来的主要研究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 聚合物 合成 可控/“活性”自由基聚合 含氟(甲基)丙烯酸酯 氟烯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自由基聚合反应合成超支化聚苯乙烯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蒋必彪 金祥 +2 位作者 王卫华 钱进 萧继业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59-62,67,共5页
以氯甲基化苯乙烯 (CMS)、苯乙烯、2 ,2′-联吡啶 (Bpy)和 Cu Cl组成过渡金属催化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反应体系 ,通过自缩合乙烯基聚合反应合成了带有端双键的超支化聚苯乙烯 (HBPS)。在此基础上 ,研究了 HBPS的共聚合反应行为。并且考... 以氯甲基化苯乙烯 (CMS)、苯乙烯、2 ,2′-联吡啶 (Bpy)和 Cu Cl组成过渡金属催化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反应体系 ,通过自缩合乙烯基聚合反应合成了带有端双键的超支化聚苯乙烯 (HBPS)。在此基础上 ,研究了 HBPS的共聚合反应行为。并且考察了少量 HBPS的引入对聚碳酸酯熔体流动性能和其它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以 Bpy/Cu Cl作为络合催化剂 ,CMS和苯乙烯可以顺利进行自缩合乙烯基聚合反应合成不同支化程度的 HBPS。由于端双键的存在 ,HBPS可以与苯乙烯进行常规自由基共聚合反应合成分子量更高的支化聚苯乙烯。在聚碳酸酯中混入少量的 HBPS,可以明显降低其熔体粘度、改善加工性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自由基聚合 超支化聚合物 支化 聚苯乙烯 聚碳酸酯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X/bpy催化体系中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被引量:16
14
作者 王晓松 罗宁 应圣康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1期1-8,共8页
讨论了以α-溴代丙酸乙酯(EPN-Br)为引发剂、卤化亚铜(CuX)/联二吡啶(bpy)为催化剂,80℃下,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在不同溶剂中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反应。通过对催化剂CuBr或CuCl及几... 讨论了以α-溴代丙酸乙酯(EPN-Br)为引发剂、卤化亚铜(CuX)/联二吡啶(bpy)为催化剂,80℃下,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在不同溶剂中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反应。通过对催化剂CuBr或CuCl及几种溶剂的考察,发现在80℃下EPN-Br/CuBr/bpy能有效控制丙烯酸甲酯(MA)的本体ATRP反应,但并不能很好地控制MMA在EAc溶剂中的“活性”自由基聚合。当用CuCl代替CuBr为催化剂时,MMA在EAc中的聚合反应为一可控聚合过程,引发效率为0.84。通过加入过量的催化剂或选用对催化剂溶解度大的溶剂,如THF、乙腈,能有效地提高引发效率。在乙腈中,催化剂溶解度较大,EPN-Br/CuCl/bpy反应体系对聚合产物(PMMA)的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控制良好。对该体系的聚合动力学和分子量研究表明:在乙腈中,EPN-Br/CuCl/bpy引发MMA的聚合反应为一“活性”自由基聚合。用离子色谱分析了PMMA的端基卤素、用可见光谱分析了CuCl/bpy在EAc或乙腈中的络合结构,对可能的反应催化中心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基聚合 ATRP 聚合 活性聚合 MMA PMM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光谱原位跟踪活性自由基聚合反应过程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陈靖民 华峰君 +1 位作者 邱江 杨玉良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7-53,共7页
使用新型可插入式红外光谱仪原位检测在 4 羟基 2 ,2 ,6 ,6 四甲基氧化哌啶醇 (HTEMPO)存在下苯乙烯稳定自由基活性均聚合反应和苯乙烯 /甲基丙烯酸羟丙酯的共聚合反应以及苯乙烯原子转移活性自由基聚合 (ATRP)反应三个过程 ,分别考虑... 使用新型可插入式红外光谱仪原位检测在 4 羟基 2 ,2 ,6 ,6 四甲基氧化哌啶醇 (HTEMPO)存在下苯乙烯稳定自由基活性均聚合反应和苯乙烯 /甲基丙烯酸羟丙酯的共聚合反应以及苯乙烯原子转移活性自由基聚合 (ATRP)反应三个过程 ,分别考虑了它们的反应动力学 ,并给出了可能的聚合反应机理。研究结果表明 ,对于均相的苯乙烯 (St)均聚合反应和苯乙烯 (St) /甲基丙烯酸羟丙酯 (HPMA)的自由基共聚合反应体系 ,聚合反应动力学为一级 ,聚合物分子量随着转化率逐步增加 ,显示出典型的活性自由基聚合特征。但是这两个聚合反应显示一定的诱导期 ,与反应体系中存在的HTEMPO捕捉自由基有关。而对于St/HPMA共聚合体系 ,诱导期更长 ,这是因为HPMA易和HTEMPO捕捉自由基有关。而对于St/HPMA共聚合体系 ,诱导期更长 ,这是因为HPMA易和HTEMPO自由基发生氢转移反应 ,导致游离的HTEMPO浓度升高。最后用红外光谱实时跟踪苯乙烯非均相ATRP过程 ,发现苯乙烯聚合反应动力学接近于表现零级 ,因为单体分子在由增长自由基、卤化铜和联二吡啶形成的络合物的界面增长 ,与单体相内St浓度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自由基聚合 红外光谱 原位跟踪 聚合反应动力学 苯乙烯 甲基丙烯酸羟丙酯 氮氧自由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离子液体介质中聚合反应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6
作者 张普玉 娄帅 柴云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88-393,共6页
综述了离子液体作为反应介质在高分子合成中应用的研究进展。以离子液体为反应介质可以进行多种聚合反应,如低聚反应、配位聚合、电化学聚合、自由基聚合、活性自由基聚合等。在离子液体作为反应介质的大多数聚合体系中,其聚合速率、聚... 综述了离子液体作为反应介质在高分子合成中应用的研究进展。以离子液体为反应介质可以进行多种聚合反应,如低聚反应、配位聚合、电化学聚合、自由基聚合、活性自由基聚合等。在离子液体作为反应介质的大多数聚合体系中,其聚合速率、聚合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等与在传统溶剂中聚合的结果不同,如聚合速率有所加快、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变窄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绿色化学 配位聚合 自由基聚合 活性聚合 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可控聚合方法合成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7
作者 赵杨锋 马利福 +1 位作者 黄启谷 杨万泰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202-1207,共6页
综述了活性/可控聚合方法(活性自由基聚合、活性阴离子聚合、活性阳离子聚合以及活性配位聚合)制备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的研究进展,制备的医用高分子材料可用于非病毒转基因载体、药物控释载体、纳米材料、人工肺膜材料等方面。展望了生... 综述了活性/可控聚合方法(活性自由基聚合、活性阴离子聚合、活性阳离子聚合以及活性配位聚合)制备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的研究进展,制备的医用高分子材料可用于非病毒转基因载体、药物控释载体、纳米材料、人工肺膜材料等方面。展望了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自由基聚合 活性阴离子聚合 活性阳离子聚合 活性配位聚合 生物医用高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光谱法研究苯乙烯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反应动力学 被引量:6
18
作者 钱军 李欣欣 +1 位作者 韩哲文 吴平平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1期6-10,共5页
利用红外光谱法测定反应转化率研究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反应动力学。在环己酮溶液中,以卤代烃为引发剂,过渡金属卤化物与配位剂2,2’-联吡啶为催化体系,进行了苯乙烯聚合。分别就反应温度、反应物浓度和引发体系对苯乙烯聚合速率... 利用红外光谱法测定反应转化率研究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反应动力学。在环己酮溶液中,以卤代烃为引发剂,过渡金属卤化物与配位剂2,2’-联吡啶为催化体系,进行了苯乙烯聚合。分别就反应温度、反应物浓度和引发体系对苯乙烯聚合速率的影响进行了动力学测定,证实了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具有活性聚合的特征,同时计算并讨论了苯乙烯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反应的动力学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 原子转移 自由基聚合 苯乙烯 聚苯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EMPO存在下丙二腈对苯乙烯聚合的加速作用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林建 郑淑英 +4 位作者 李万利 颜明发 黄剑莹 林明华 邹友思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1307-1310,共4页
在少量丙二腈存在下 ,苯乙烯在稳定自由基 TEMPO作用下的聚合速率显著增加 ,分子量分布较窄 ,且随转化率增大而增大 ,具有活性聚合特征 .丙二腈与 TEMPO的摩尔比在 4∶ 1时加速效果较好 ,在1 2 5℃下聚合 1 h转化率可达到 70 % ,分子量... 在少量丙二腈存在下 ,苯乙烯在稳定自由基 TEMPO作用下的聚合速率显著增加 ,分子量分布较窄 ,且随转化率增大而增大 ,具有活性聚合特征 .丙二腈与 TEMPO的摩尔比在 4∶ 1时加速效果较好 ,在1 2 5℃下聚合 1 h转化率可达到 70 % ,分子量可达到 1 0 5,且反应温度降低到 1 1 0℃ .1 H NMR分析表明 ,丙二腈在反应中起催化剂作用 ,通过削弱碳氮键可以提高转化速度 ,还可明显降低聚合温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MPO 丙二腈 苯乙烯 聚合反应 加速作用 活性自由基聚合 加速剂 分子量 结构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硫酯为链转移剂的活性自由基水相聚合 被引量:5
20
作者 陈昊鸿 庄荣传 +3 位作者 林建 叶剑良 戴李宗 邹友思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53-56,共4页
在通常的自由基乳液聚合体系中加入双硫酯链转移剂 Ph C(S) SCH(CH3 ) Ph,研究了 3种酯类单体的活性自由基水相聚合。发现在引发剂与链转移剂的摩尔比为 1∶ 3.3~ 1∶ 4时 ,可得到多分散性系数小 (<1.3) ,实测分子量与理论分子量相... 在通常的自由基乳液聚合体系中加入双硫酯链转移剂 Ph C(S) SCH(CH3 ) Ph,研究了 3种酯类单体的活性自由基水相聚合。发现在引发剂与链转移剂的摩尔比为 1∶ 3.3~ 1∶ 4时 ,可得到多分散性系数小 (<1.3) ,实测分子量与理论分子量相近的聚甲基丙烯酸丁酯 (PBMA)、聚丙烯酸丁酯 (PBA)等聚合物 ;聚合物的分子量随时间和转化率的增加而增加 ,具有活性聚合特征 ;醋酸乙烯酯的聚合未得到理想产物。以偶氮二异丁腈 (AIBN)为引发剂时 ,合适乳化剂为 OP- 8(占单体量 10 % ) ;以 (NH4) 2 S2 O8引发时 ,合适乳化剂是十二烷基磺酸钠 (占单体量 2 .4 % )与聚乙烯醇 (PVA,占单体量 1% )的混合乳化体系。油溶性引发剂 AIBN具有较好的控制聚合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硫酯 链转移剂 活性自由基 水相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