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62篇文章
< 1 2 10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魏晋文化的总体潮流精神 被引量:1
1
作者 宁稼雨 《中州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4-157,共14页
魏晋文化是士人文化的起步阶段,在中国士人文化乃至整个中国文化演变历程中占有重要地位。魏晋士人文化的最大特色与亮点,就是用个人色彩很强的全新士人价值观念和人生信条来取代此前为中央集权专制统治服务的帝王文化。其总体潮流精神... 魏晋文化是士人文化的起步阶段,在中国士人文化乃至整个中国文化演变历程中占有重要地位。魏晋士人文化的最大特色与亮点,就是用个人色彩很强的全新士人价值观念和人生信条来取代此前为中央集权专制统治服务的帝王文化。其总体潮流精神集中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以超然的精神追求取代现实物质欲求,二是以个体的自由洒脱取代社会的规矩樊笼,三是以“道统”良知取代皇权“势统”控驭,四是以审美人生态度取代现实功利人生态度。这些理念不仅明确夯实了中国古代士人文化的基本底色和价值取向,而且也为后来唐宋士人文化高潮繁荣局面的到来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文化引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文化 潮流精神 士人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轼、苏辙《郭纶》诗史事发微 被引量:1
2
作者 陈峰 陈宾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8-67,共10页
苏轼、苏辙兄弟早年同作有题为《郭纶》的诗文,都是为一介武官郭纶所写,全文既记述了其生平概况,也充分表达了同情之意。借助二苏诗文提供的线索,再结合有关史料记载,不仅这位职官不显的人物事迹得以还原,并且还进一步印证了宋仁宗时代... 苏轼、苏辙兄弟早年同作有题为《郭纶》的诗文,都是为一介武官郭纶所写,全文既记述了其生平概况,也充分表达了同情之意。借助二苏诗文提供的线索,再结合有关史料记载,不仅这位职官不显的人物事迹得以还原,并且还进一步印证了宋仁宗时代西北边防的相关问题。苏轼、苏辙兄弟这些诗文表露的主旨,反映了其入仕前曾经对武臣的认识。及至他们从政后,因逐渐受到士大夫群体主流观念的影响,对武臣以及武功的态度遂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由此,也为观察苏轼兄弟二人的文武观及其变化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切入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苏辙 郭纶 武臣 御夏战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避讳角度难衡五臣李善二家注高低——兼论李济翁说李善“不避国朝庙讳”之非
3
作者 力之 刘珊珊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4-141,共8页
《资暇集·非五臣》之“李氏依旧本,不避国朝庙讳。五臣易而避之,宜矣。其有李本本作‘泉’及‘年代’字,五臣贵有异同,改其字,却犯国讳,岂唯矛楯而已哉”一节,所说大乖事实,经不起“验”与逻辑之追问,断不能成立。李善注是“避国... 《资暇集·非五臣》之“李氏依旧本,不避国朝庙讳。五臣易而避之,宜矣。其有李本本作‘泉’及‘年代’字,五臣贵有异同,改其字,却犯国讳,岂唯矛楯而已哉”一节,所说大乖事实,经不起“验”与逻辑之追问,断不能成立。李善注是“避国朝庙讳”的,从避讳角度难衡五臣李善二家注之高低。李济翁此说所以能广为误导后人,乃因后人忽乎“验”而是之所致。学养深厚而精于《文选》文献之范志新先生乃最先细“验”之者,然其与未“验”之诸名家一样,从某种程度上说,均潜在认为此说具“先验”之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臣李善二家注 不避国朝庙讳 贵有异同 李济翁 《非五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周秦两汉的官吏功赏及其流变
4
作者 蒋波 《河北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5-122,共8页
给予有功官吏奖赏是古代一大“治吏”手段。金文资料显示,至迟商朝晚期已存在功赏行为,西周逐渐多见,形式包括军功奖励、功勋追赏等,它与其他礼仪性赏赐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宗法色彩浓厚,“治吏”意味还不明显。春秋以降,功赏成为最引人... 给予有功官吏奖赏是古代一大“治吏”手段。金文资料显示,至迟商朝晚期已存在功赏行为,西周逐渐多见,形式包括军功奖励、功勋追赏等,它与其他礼仪性赏赐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宗法色彩浓厚,“治吏”意味还不明显。春秋以降,功赏成为最引人注目的奖励方式,也是诸子论议的主题。法家按功论赏、无功不赏、功赏相当的思想为秦国采用,是其崛起并完成华夏一统的重要因素。秦朝未能及时调整刑赏政策,仍然赏功不赏贤,重吏治不重教化,加速了王朝的崩溃。汉代改变了单一的功赏模式,赏功之外也赏贤;功赏中不仅有实物性奖赏,亦有赐嘉号、特殊礼遇、“图画形象”等荣誉性、精神性奖赏。汉代的官吏功赏开始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治吏”措施,标志着官吏功赏制度趋于成熟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秦两汉 官吏功赏 治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厨、职田与空饷:中晚唐官员的俸禄制度
5
作者 张国刚 《史学集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21,共18页
俸禄制度是官僚行政动力机制的一个重要环节。中晚唐俸禄制度的变化以顺宗朝的官员俸禄制改革为起点,它的政策内容完全为宪宗元和改革所继承,其中心议题是置本收利和职田问题。这些问题规定和影响了唐后期百年间(805—907)官员俸禄与官... 俸禄制度是官僚行政动力机制的一个重要环节。中晚唐俸禄制度的变化以顺宗朝的官员俸禄制改革为起点,它的政策内容完全为宪宗元和改革所继承,其中心议题是置本收利和职田问题。这些问题规定和影响了唐后期百年间(805—907)官员俸禄与官署经费的变革。只是在武宗尤其是宣宗时代,边疆官员的待遇以及官员俸禄靠吃官健空饷的问题才被提上议事日程。改革似乎涉及一些深层次问题。但是,随着这些改革的消失以及其效果的空泛化,唐朝的历史也走到了尽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晚唐 俸禄 公厨 职分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邮驿活动所见滥发官文书研究
6
作者 赵彦昌 王艺潭 《北京档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5-69,共5页
清代邮驿系统规模庞大,在传达政令、资源调配、文化交流等层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也引发了人员管理不善、驿递资源浪费、滥发官文书等行为。论文从与清代邮驿活动相关的文书事务出发,探究清代邮驿活动中滥发官文书所涉及的文种类... 清代邮驿系统规模庞大,在传达政令、资源调配、文化交流等层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也引发了人员管理不善、驿递资源浪费、滥发官文书等行为。论文从与清代邮驿活动相关的文书事务出发,探究清代邮驿活动中滥发官文书所涉及的文种类型、原因、危害及治理措施,以期推动清代文书制度、邮驿制度等相关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滥发官文书官文书 邮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历史观视野下的乌瓦罗夫思想探析
7
作者 许金秋 顾佳琪 《史学集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3-123,共11页
谢尔盖·谢苗诺维奇·乌瓦罗夫是19世纪俄国杰出的国务活动家、历史学家和思想家。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俄国的社会变革,为乌瓦罗夫思想的形成提供了时代背景,同时也塑造了其思想体系的独特性:既非传统保守主义的复刻,亦非自由主... 谢尔盖·谢苗诺维奇·乌瓦罗夫是19世纪俄国杰出的国务活动家、历史学家和思想家。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俄国的社会变革,为乌瓦罗夫思想的形成提供了时代背景,同时也塑造了其思想体系的独特性:既非传统保守主义的复刻,亦非自由主义理念的移植,而是在俄国传统专制体制与欧洲新兴思想之间寻求一条中间道路。乌瓦罗夫的思想主张涵盖了诸多方面,主要包括基于地缘政治思想的东方学阐释、以历史宿命论与历史进程论为核心的对俄国历史发展的诠释、旨在加强历史教学与凝聚民族精神的教育理念,以及为应对俄国专制制度危机而提出的“官方民族性”理论。从大历史观来看,乌瓦罗夫的思想体系对俄国教育制度革新与国家意识形态建构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瓦罗夫 保守主义 “官方民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政府安全保障能力强化支援”机制的生成历程、逻辑与效应
8
作者 乔林生 宋洋 《太平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58-72,共15页
2023年4月,日本首次创设“政府安全保障能力强化支援”机制,旨在通过向“志同道合”国家提供军事装备、物资以及军事基础设施建设援助来增强受援国军队的能力。该机制的生成经历了酝酿探索期、战略转向期和政策重构期三个阶段,其制度化... 2023年4月,日本首次创设“政府安全保障能力强化支援”机制,旨在通过向“志同道合”国家提供军事装备、物资以及军事基础设施建设援助来增强受援国军队的能力。该机制的生成经历了酝酿探索期、战略转向期和政策重构期三个阶段,其制度化进程标志着日本对外援助体系正式突破军事领域的限制,凸显了日本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转向。“政府安全保障能力强化支援”机制的生成逻辑呈现三重因素协同驱动的特征,在体系层面应对亚太权力转移与同盟承诺困境,在认知层面强化主动威慑以缓解安全焦虑,在利益层面通过军事战略布局与经济安全议程融合重塑国际战略地位。“政府安全保障能力强化支援”机制的军事化属性,可能引发地缘政治外溢效应,催化印太地区军备竞赛与安全困境升级,削弱区域多边合作的基础,挤压区域内中小国家的战略自主空间,加剧国际社会对日本安全战略意图的疑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安全保障能力强化支援 政府开发援助 安全援助 国家安全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乾隆朝新疆边缺考论
9
作者 张剑虹 《青海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3-200,共8页
新疆边缺是清代边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创制于乾隆朝,属于清代边缺体系中的陕甘沿边缺,具备清代边缺的一般特点,同时又有自己的特色,不仅有实缺,还有虚缺,更加强调冲繁疲难,诞生了专任满缺,没有边疆久任现象等。这些特点反映出新疆边... 新疆边缺是清代边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创制于乾隆朝,属于清代边缺体系中的陕甘沿边缺,具备清代边缺的一般特点,同时又有自己的特色,不仅有实缺,还有虚缺,更加强调冲繁疲难,诞生了专任满缺,没有边疆久任现象等。这些特点反映出新疆边缺的产生处于清代边缺制度发展的后期,朝廷对边缺的态度从宽泛到逐步收紧。对于虚缺官员的管理,督抚等地方大员自行决定,吏部一般不干预,然而对于实缺官员的任命,虽说由督抚题补,但是要报吏部审核,吏部对于不符合定例的题补,予以驳回。这体现了吏部和督抚的权力博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乾隆朝 新疆 边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宋代的臣权
10
作者 程民生 《河北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1-132,共12页
臣权,即官员相对于君权的职权。宋代的臣权大致由以下四项组成:法定权力,包括常规职责权力、封驳诏令权力、劝谏弹劾权力;临时权力,包括便宜行事权力、先行后奏权力;抵制君权的权力,包括不奉诏令权力、将帅不奉君令与不遵阵图权力;坚持... 臣权,即官员相对于君权的职权。宋代的臣权大致由以下四项组成:法定权力,包括常规职责权力、封驳诏令权力、劝谏弹劾权力;临时权力,包括便宜行事权力、先行后奏权力;抵制君权的权力,包括不奉诏令权力、将帅不奉君令与不遵阵图权力;坚持异见的权力,包括坚决要求皇帝更改决定的权力、批评皇帝的权力等。其中,既有顺从性权力,也有逆向性权力。臣权的基础是士大夫集团。大臣的自尊自重维护着臣权,比较宽容开明的君权退让促进了臣权。其中最具特色的是臣权中占比重较大的限制君权的权力,可谓中国古代政治文明之光;将与皇帝争辩视为士大夫之使命,堪称现代知识分子批判使命之先声,其先进性与超前性不言而喻。宋代不是君主独裁,依然是君主专制,臣权之光再明亮,仍是君权的反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臣权 君权 士大夫 宋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部抽调缘何出现多重偏差?——基于自主性与激励有效性的一个解释框架
11
作者 赵聚军 刘丹琳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4-31,F0002,共9页
干部抽调是实现人力资源跨部门、跨层级灵活流动,以集中力量应对重大、非常规任务的一项中国特色治理机制,但实践中却存在汲取失衡、供给失灵、动员失效等多重偏差。论文首先基于行动自主性、激励收益比、激励模糊性三个变量构建策略性... 干部抽调是实现人力资源跨部门、跨层级灵活流动,以集中力量应对重大、非常规任务的一项中国特色治理机制,但实践中却存在汲取失衡、供给失灵、动员失效等多重偏差。论文首先基于行动自主性、激励收益比、激励模糊性三个变量构建策略性变通的分析框架,从抽调的流入端、流出端和流动者三个角度,探究不同条件组合驱动下的非理想型变通策略,并结合经验证据对抽调的多重偏差进行了解释。研究发现,抽调方的过度汲取是强自主性、高激励收益比和低激励模糊性组合下的运动型与错位型变通策略的实践样态。被抽调方的供给失灵是强自主性和低激励收益比组合下抵制型与象征型变通策略的现实体现。抽调对象“逃避”和被动应付的背后,则是强自主性与低激励收益比或强自主性与高激励收益比、高激励模糊性组合下抵制型与象征型变通策略的逻辑使然。通过上述工作,论文不仅对既有策略性变通分析框架的变量缺失和变量冗余进行了优化,也厘清了抽调偏差的现实驱动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部抽调 工作专班 策略性变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地方官学生员的量化研究——以入学年龄和考试竞争力为中心
12
作者 刘希伟 《复旦教育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1-128,共8页
基于清代后期浙江、江西两省科试和岁试录取的3038名新生员、考入一等的1274名生员数据,以及全国四科乡试录取的6078名举人、六科会试录取的1460名贡士数据,探讨生员入学年龄特征以及廪生、增生、附生的考试竞争力差异。研究结果表明:... 基于清代后期浙江、江西两省科试和岁试录取的3038名新生员、考入一等的1274名生员数据,以及全国四科乡试录取的6078名举人、六科会试录取的1460名贡士数据,探讨生员入学年龄特征以及廪生、增生、附生的考试竞争力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浙江生员平均入学年龄为22.47岁,主要集中在15~24岁之间;江西生员平均入学年龄为25.90岁,主要集中在20~29岁之间,这表明生员入学年龄存在一定省际差异。在岁试、科试、优贡和拔贡考试中,廪生的竞争力优于增生,增生优于附生。同时,在竞争举人、贡士科名方面,同样为廪生的竞争力优于增生,增生优于附生。在不同层级科举考试中,廪生、增生、附生的竞争力差异表现出高度一致性与稳定性,反映出科举考试具有较好的效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地方官学 生员 科举考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公据”“券牒”文书看畲瑶盘瓠家族文书形成的历史契机
13
作者 刘婷玉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3-71,154,共10页
畲、瑶共同持有的关于盘瓠传说的祖先文书是畲瑶在历史上曾有过深刻接触关系的一种有力证据,通过比较畲、瑶这种文书的文本结构与词语特征,可以发现畲的《盘王开山公据》和瑶的《评皇券牒》主要形成于宋代,带有显著的宋代文书特征,可能... 畲、瑶共同持有的关于盘瓠传说的祖先文书是畲瑶在历史上曾有过深刻接触关系的一种有力证据,通过比较畲、瑶这种文书的文本结构与词语特征,可以发现畲的《盘王开山公据》和瑶的《评皇券牒》主要形成于宋代,带有显著的宋代文书特征,可能是通过宋朝政府在招抚畲瑶先民时所张贴的“榜文”中传抄而来。而畲与瑶的分离也开始于这一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券牒 公据 宋代文书 畲瑶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莫言”微信公众号的莫言媒介形象建构
14
作者 黄勇军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1-159,共9页
我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开通微信公众号,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文学事件。莫言充分利用新媒体赋权,由被动“他塑”实现主动“自塑”,娴熟运用文字、表情包、音频、视频等多维文本符号,在微信公众号的书写中建构自我展示的公共空间... 我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开通微信公众号,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文学事件。莫言充分利用新媒体赋权,由被动“他塑”实现主动“自塑”,娴熟运用文字、表情包、音频、视频等多维文本符号,在微信公众号的书写中建构自我展示的公共空间,建构多元立体、有别于以往传统媒介形塑、广受网民尤其是年轻人喜爱的全新公共媒介形象。这不仅有助于破除传统媒介的刻板塑造,维护与读者的交往黏性,同时能够突破文学传播场域,实现象征资本的置换,推动流量经济变现。莫言媒介形象自我建构实践表明,作家可以顺应新媒体时代需要,在保持个体特色的同时彰显自己独特的优势和社会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言 媒介形象 严肃作家 微信公众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早期官吏管理制度的流变及特征
15
作者 蒋波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7-132,共6页
官吏管理是古代官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西周已有官吏任命、监察和迁转的明确记录,它们在世卿世禄制下展开,多依赖血缘宗法、礼仪盟誓维持,是一种松散的管理模式。春秋战国官僚制度萌芽,官吏管理表现出鲜明的功利实用色彩。秦延续功利至上... 官吏管理是古代官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西周已有官吏任命、监察和迁转的明确记录,它们在世卿世禄制下展开,多依赖血缘宗法、礼仪盟誓维持,是一种松散的管理模式。春秋战国官僚制度萌芽,官吏管理表现出鲜明的功利实用色彩。秦延续功利至上的传统,完成了兼并天下的大业,但只重功利不重道德教化的选人用吏做法影响到国家的长治久安。汉承秦制,又矫正了秦朝弊端,提倡能德并重。汉代官吏管理各环节基本形成,并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汉代的官吏管理具有能德并重、分类分层、制度性与灵活性结合、极其追求效率等特点。汉代的官吏管理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秦汉 官吏管理 制度 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政府-人大官员流动与预算监督绩效
16
作者 李一花 丁文文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8-104,共17页
笔者首次基于地方政府-人大官员流动的视角,系统考察我国地方人大预算的“合作型监督”模式能否以及如何提升预算监督绩效。研究发现:地方人大官员的政府部门工作经历,尤其是在财政、审计部门的工作经历能够显著提升预算监督绩效,且随... 笔者首次基于地方政府-人大官员流动的视角,系统考察我国地方人大预算的“合作型监督”模式能否以及如何提升预算监督绩效。研究发现:地方人大官员的政府部门工作经历,尤其是在财政、审计部门的工作经历能够显著提升预算监督绩效,且随政府部门任职工作年限呈倒U型关系。该结论在多种稳健性检验后保持不变。异质性分析发现,官员流动对预算监督绩效的影响在经济发展水平低、财政压力大、省级人大常委会主任由省委书记兼任的地区更加显著;同时,在时间维度上,2015年《预算法》实施以及预算联网监督后更加明显。本文的研究对进一步优化政府官员流动和提升人大预算监督绩效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官员流动 人大预算监督 预算监督绩效 合作型监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中汲取领导干部社会交往监督智慧
17
作者 李萌 《思想战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27,共9页
从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中汲取领导干部社会交往监督智慧,具有完善领导干部社会交往监督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凝聚领导干部接受社会交往监督共识、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重大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中的... 从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中汲取领导干部社会交往监督智慧,具有完善领导干部社会交往监督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凝聚领导干部接受社会交往监督共识、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重大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中的官员社会交往监督呈现为三重智慧,即以礼法结合思想为内核的监督文化智慧、以职制法规范为依托的监督制度表达智慧、以情理法考量为表征的司法实践智慧。为此,应当通过加强领导干部思想政治教育、促进领导干部德法兼修,优化领导干部社会交往监督制度表达、制定全面覆盖社会生活的负面清单,加强监督执纪工作等方式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古为今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 领导干部 社会交往监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唐代“为郎领郡诗”的生成机制及独特风貌
18
作者 李德辉 《中州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5-153,共9页
“为郎领郡诗”是基于唐代郎官与刺史互相迁转的用人制度而形成的一种诗歌。随着刺史、郎官中外迁转的常态化,这一职官制度与文学的关系也日益密切。这类诗歌多为唐人自尚书省郎官出为刺史或自刺史入为郎官授职赴任期间的叙事抒情之诗,... “为郎领郡诗”是基于唐代郎官与刺史互相迁转的用人制度而形成的一种诗歌。随着刺史、郎官中外迁转的常态化,这一职官制度与文学的关系也日益密切。这类诗歌多为唐人自尚书省郎官出为刺史或自刺史入为郎官授职赴任期间的叙事抒情之诗,具有事例的典型性,能够深层次反映唐人内外官调遣的心态变化及文学效应。随着诗人的出入中外,“为郎诗”“领郡诗”交替产生,前后相接,时空相对,互相依存。诗人在赴任路上回溯过往,前瞻未来,立足当下,其运动轨迹与诗歌的叙述空间都介于江湖和廊庙之间,既带有山林皋壤风味,也不乏宫廷台阁体气,由此形成“为郎领郡诗”独特的艺术风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郎官 刺史 唐代职官制度 “为郎领郡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科举经济、“考市”到高考经济
19
作者 刘海峰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8,共8页
科举经济是指因科举考试而产生的经济活动和花费。明清闱场供给体系体现了科举制度设计的精细与严密,科举考官尤其是乡试主考官的供给十分丰盛。士子应举花费不菲,但无论家庭贫富与否,多数士子还是希望能够应举。赴考经费是举子花费的大... 科举经济是指因科举考试而产生的经济活动和花费。明清闱场供给体系体现了科举制度设计的精细与严密,科举考官尤其是乡试主考官的供给十分丰盛。士子应举花费不菲,但无论家庭贫富与否,多数士子还是希望能够应举。赴考经费是举子花费的大项,公车送考和各种助考组织或基金的运作体现了科举制度下官民协作的独特机制。科举时代每逢科举考试前后都会形成一种特别的科举集市——“考市”,这是一种专门服务科举考生而形成的市场,周期性的考市使京城和省会、州县经济得到了周期性的繁荣。废科举后考市也随之衰废,但只要存在大规模考试,就会出现不同形式的考市。当今社会考试经济依然兴旺发达,一方面,反映了中国社会对教育及考试的重视;另一方面,它的过度膨胀和异化也值得警惕。高考经济利弊并存,要在适当满足社会合理需求的同时,不忘教育育人为本的初心,使高考回归其作为选拔人才活动的本质,而非制造商业狂欢的契机。从科举经济、“考市”到高考经济都是考试社会中必然存在的现象,对此应当理性看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举经济 闱场供给 公车送考 考市 高考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国家水利风景区微信公众号平台现状及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优化路径
20
作者 赵敏 程佳佳 《水利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2-48,共7页
根据江苏省国家水利风景区微信公众号的相关数据,对微信公众号平台建设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江苏省国家水利风景区微信公众号存在菜单功能缺失、内容质量参差不齐、微信公众号影响力有限等问题。提出了完善功能设置、提升服... 根据江苏省国家水利风景区微信公众号的相关数据,对微信公众号平台建设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江苏省国家水利风景区微信公众号存在菜单功能缺失、内容质量参差不齐、微信公众号影响力有限等问题。提出了完善功能设置、提升服务水平、提高内容质量、强化运营效果、加强品牌宣传、拓宽影响力边界等优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水利风景区 微信公众号平台 高质量发展 江苏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