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西走廊张掖产区蛇龙珠葡萄果实最佳采收期的确定 被引量:3
1
作者 张敏 梁国平 +6 位作者 王欣宇 李欣宇 李彦彪 卢世雄 马维峰 陈佰鸿 毛娟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0-97,共8页
【目的】为了确定河西走廊张掖产区蛇龙珠葡萄果实的最佳采收期。【方法】以甘肃河西走廊张掖产区蛇龙珠葡萄为材料,共设置6个不同采收时期,测定葡萄果实的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总酚、单宁、糖组分和有机酸组分等指标,并... 【目的】为了确定河西走廊张掖产区蛇龙珠葡萄果实的最佳采收期。【方法】以甘肃河西走廊张掖产区蛇龙珠葡萄为材料,共设置6个不同采收时期,测定葡萄果实的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总酚、单宁、糖组分和有机酸组分等指标,并结合主成分分析,确定河西走廊张掖产区蛇龙珠葡萄最佳采收期。【结果】随着采收时间的延迟,蛇龙珠葡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糖均表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在花后第106天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4.53%和24.03%;可滴定酸、酒石酸和苹果酸含量均表现为逐渐降低的趋势,三者含量在花后第106天时均达到最小值,分别为0.63 mg/g、2.55 mg/g、2.15 mg/g;总酚和单宁含量呈前升后降的趋势,在花后第103天时均达最大值,分别为23.13 mg/g和6.45 mg/g,随后逐渐降低。通过对16个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综合得出在花后第100天,103天和106天采收的蛇龙珠葡萄的综合品质排名在前三。【结论】蛇龙珠葡萄的最佳采收期范围为花后第100~106天,其中花后第103天时采收的果实综合品质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龙珠 采收期 主成分分析 糖组分 有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蛇龙珠葡萄酵母菌种群多样性和生态分布特征 被引量:6
2
作者 李双石 苏宁 +2 位作者 梁恒宇 陈晶瑜 韩北忠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0-23,共4页
利用WL培养基、5.8S-ITS rDNA PCR-RFLP和5.8S-ITS rDNA序列分析法对从蛇龙珠葡萄果粒上的代表性酵母菌株进行分类鉴定,结果表明,所分离的蛇龙珠葡萄相关酵母菌分属于4个属的5个酵母菌种,分别为Hanseniaspora uvarum、Cryptococcus fla-... 利用WL培养基、5.8S-ITS rDNA PCR-RFLP和5.8S-ITS rDNA序列分析法对从蛇龙珠葡萄果粒上的代表性酵母菌株进行分类鉴定,结果表明,所分离的蛇龙珠葡萄相关酵母菌分属于4个属的5个酵母菌种,分别为Hanseniaspora uvarum、Cryptococcus fla-vescens、Pichia norvegensis、Pichia fermentans和Candida zemplinina。不同产区蛇龙珠相关酵母菌群的组成与分布略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龙珠 酵母菌 鉴定 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杨酸对感染卷叶病毒‘蛇龙珠’葡萄光合作用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单守明 李映龙 +1 位作者 刘成敏 平吉成 《中国果树》 2017年第5期28-31,共4页
为了提高感染卷叶病毒的酿酒葡萄品质,试验以感染卷叶病毒的‘蛇龙珠’葡萄为试材,研究叶面喷施不同浓度水杨酸对葡萄叶片光合作用、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杨酸处理不能显著抑制葡萄叶片中卷叶病毒的侵染,但可以提高叶片叶绿素含... 为了提高感染卷叶病毒的酿酒葡萄品质,试验以感染卷叶病毒的‘蛇龙珠’葡萄为试材,研究叶面喷施不同浓度水杨酸对葡萄叶片光合作用、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杨酸处理不能显著抑制葡萄叶片中卷叶病毒的侵染,但可以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提高果实中转化酶活性,促进糖分积累;葡萄谢花后20 mg/L水杨酸处理显著提高了叶片叶绿素含量和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加氧酶(Rbuisco)活性,叶片净光合速率显著升高,同时也显著提高了果实中转化酶活性,提升果实品质。因此,葡萄谢花后适宜浓度的水杨酸处理可以通过提高叶片光合能力和果实中糖分积累相关酶活性来提高感染卷叶病毒葡萄的果实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蛇龙珠 水杨酸 葡萄卷叶病毒 光合作用 果实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酿酒葡萄“赤霞珠”叶片和叶柄离体再生系统建立的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王华 崔福君 张继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49-52,共4页
 以赤霞珠叶片、叶柄为材料,研究了细胞分裂素(TDZ)、不同基本培养基、叶柄砧有无对其不定芽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TDZ对赤霞珠离体叶片、叶柄不定芽再生有诱导作用,对叶片、叶柄的最高诱导率分别为18.06%和28.57%;叶片再生的最佳培养...  以赤霞珠叶片、叶柄为材料,研究了细胞分裂素(TDZ)、不同基本培养基、叶柄砧有无对其不定芽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TDZ对赤霞珠离体叶片、叶柄不定芽再生有诱导作用,对叶片、叶柄的最高诱导率分别为18.06%和28.57%;叶片再生的最佳培养基为MS+TDZ4.0mg/L,叶柄再生的最佳培养基为MS+TDZ4.0mg/L+NAA0.01mg/L,叶片不定芽生根培养基为1/2MS+IBA1.0mg/L+20g/L蔗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霞珠 TDZ 叶片 叶柄 不定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产量水平对酿酒葡萄蛇龙珠果实品质及病害的影响 被引量:16
5
作者 闫妮妮 张振文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78-182,共5页
以欧洲葡萄(V.vinifera L.)蛇龙珠(Cabernet Gernischet)为材料,通过设置18 750 kg/hm2(T1)、13 875 kg/hm2(T2)、9 000 kg/hm2(T3)和4 125 kg/hm2(CK)4个产量水平,研究不同产量水平对蛇龙珠葡萄果实成熟度、果实品质及葡萄病害的相关... 以欧洲葡萄(V.vinifera L.)蛇龙珠(Cabernet Gernischet)为材料,通过设置18 750 kg/hm2(T1)、13 875 kg/hm2(T2)、9 000 kg/hm2(T3)和4 125 kg/hm2(CK)4个产量水平,研究不同产量水平对蛇龙珠葡萄果实成熟度、果实品质及葡萄病害的相关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蛇龙珠葡萄产量的递减,果实还原糖含量呈上升趋势,总酸含量呈下降趋势,T1、T2、T3及CK采收期还原糖含量分别为189.81、194.01、197.37和205.77 g/L,总酸含量分别为6.69、6.30、6.11和5.89 g/L;果实糖酸比亦呈上升趋势,T1、T2、T3和CK分别为28.66、31.20、32.87和35.53;单宁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分别为1.48、1.82、1.74和1.36 mg/g;总酚含量呈下降趋势,分别为1.53、1.38、1.29和1.26 mg/g。不同产量水平对蛇龙珠葡萄果实病害影响差异显著,但对叶片病害影响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龙珠 产量 果实品质 葡萄病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朊蛋白对蛇龙珠干红葡萄酒的澄清效应因子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屈慧鸽 冯志彬 +2 位作者 张玉香 刘勇强 邓军哲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7-103,共7页
以蛇龙珠干红葡萄原酒为试材,对谷朊蛋白添加到葡萄酒中其澄清效应进行分析,以常用澄清剂皂土作为对照,确定其最佳使用量。测定澄清后蛇龙珠干红葡萄酒的外观、理化性质及稳定性等14项指标,并组织有经验的品酒员及消费者进行品评。... 以蛇龙珠干红葡萄原酒为试材,对谷朊蛋白添加到葡萄酒中其澄清效应进行分析,以常用澄清剂皂土作为对照,确定其最佳使用量。测定澄清后蛇龙珠干红葡萄酒的外观、理化性质及稳定性等14项指标,并组织有经验的品酒员及消费者进行品评。结果表明:谷朊蛋白的添加量与其中9项指标有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而且这9项指标之间大部分存在相关性。因此,通过因子分析提取3个公因子作为新的综合指标来代替原来的9项指标,能够共同解释原来指标87.827%的信息,其中E因子贡献率最高,综合了干浸出物、色价、钾、蛋白质和总酚这5项指标。综合得分排名在前2位的是谷朊蛋白添加量为300mg/L和450mg/L的干红葡萄酒,远大于皂土的综合因子得分。为进一步验证分析结果,对澄清后的葡萄酒进行品评,它们的品评成绩也排在前面。结论:谷朊蛋白对蛇龙珠干红葡萄酒具有澄清效应,但大量添加会导致葡萄酒品质下降,其最佳使用量为300-450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朊蛋白 蛇龙珠 干红葡萄酒 澄清效应 因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酵母对蛇龙珠干红葡萄酒发酵过程中主要理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冒秋丹 韩舜愈 +3 位作者 祝霞 王婧 张波 丁晨阳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1-134,共4页
试验选用3种酵母菌株BM45、RA17和VintageRed进行蛇龙珠干红葡萄酒发酵,分析蛇龙珠干红葡萄酒酿造过程中主要理化指标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不同酵母菌株发酵条件下,葡萄酒中总酸含量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发酵结束后,经BM45发酵的葡萄酒中... 试验选用3种酵母菌株BM45、RA17和VintageRed进行蛇龙珠干红葡萄酒发酵,分析蛇龙珠干红葡萄酒酿造过程中主要理化指标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不同酵母菌株发酵条件下,葡萄酒中总酸含量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发酵结束后,经BM45发酵的葡萄酒中酒精度达12.3%,干浸出物为25.38g/L,明显高于采用RA17和Vin-tage Red酿制的葡萄酒;与其它2种酵母菌株相比,采用BM45发酵的蛇龙珠干红葡萄酒具有更好的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 蛇龙珠干红葡萄酒 理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蛇龙珠新品系葡萄酒香气成分分析及评价 被引量:7
8
作者 李红娟 孔维府 +1 位作者 周新明 张卫强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64-170,共7页
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检测技术比较分析了烟台地区8个蛇龙珠新品系(编号为E-01~E-08)的香气差异。结果表明,8个蛇龙珠新品系共检测出70种挥发性物质,其中,酯类19种,醇类10种,酸类10种,醛酮类6种,萜烯类5种... 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检测技术比较分析了烟台地区8个蛇龙珠新品系(编号为E-01~E-08)的香气差异。结果表明,8个蛇龙珠新品系共检测出70种挥发性物质,其中,酯类19种,醇类10种,酸类10种,醛酮类6种,萜烯类5种,芳香族7种,硫化物1种,C13-降异戊二烯类2种,内酯类1种,酚类9种。经气味活性值(OAV)鉴定出16种对葡萄酒香气有积极作用的活性香气成分(OAV>1)。隶属函数值分析比较表明,蛇龙珠新品系当中,品种E-04香气表现最好,其次是品种E-01、E-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龙珠 葡萄品系 葡萄酒 挥发性香气成分 气味活性值 隶属函数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酿酒葡萄蛇龙珠无病毒优系初选 被引量:1
9
作者 钟晓敏 姚玉新 翟衡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2012年第2期19-21,24,共4页
于葡萄成熟季节从蓬莱蛇龙珠葡萄园筛选表观无卷叶病毒症状、结实性状及糖酸品质良好的蛇龙珠群体6个,冬季收集57个单株,统一定植观察,通过两年次病毒检测,获得无病毒株系12个;通过成熟期测定果实糖酸含量、果皮色素等指标和葡萄酒基本... 于葡萄成熟季节从蓬莱蛇龙珠葡萄园筛选表观无卷叶病毒症状、结实性状及糖酸品质良好的蛇龙珠群体6个,冬季收集57个单株,统一定植观察,通过两年次病毒检测,获得无病毒株系12个;通过成熟期测定果实糖酸含量、果皮色素等指标和葡萄酒基本理化指标,确定了1个丰产、葡萄酒色泽深的蛇龙珠优系CG5-6,3个糖、总酚、单宁含量高,产量相对较低的优系CG1-2,CG2-6,CG2-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酒葡萄 蛇龙珠 无病毒 优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浸渍酶及酵母对蛇龙珠葡萄酒中非花色苷酚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斯屿 金赞敏 +1 位作者 石英 潘秋红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2012年第6期24-28,共5页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HPLC-MS)技术分析了Vinozym G、FCE两种浸渍酶以及BDX、XR两种酵母对于蛇龙珠干红葡萄酒发酵过程中一些非花色苷酚类物质的影响。结果显示:经XR酵母和两种不同酶处理的T3、T4组样品中主要的非花色苷酚类物质...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HPLC-MS)技术分析了Vinozym G、FCE两种浸渍酶以及BDX、XR两种酵母对于蛇龙珠干红葡萄酒发酵过程中一些非花色苷酚类物质的影响。结果显示:经XR酵母和两种不同酶处理的T3、T4组样品中主要的非花色苷酚类物质黄烷-3-醇在变化趋势以及最终含量上的差别很小,多数黄酮醇类物质含量上无显著差异。而经BDX酵母和两种不同酶处理的T1、T2组样品中总非花色苷酚类物质的含量在酿酒结束后较高。经FCE酶和BDX酵母处理的T2组酒样总糖苷、类黄酮、醇类物质含量在4种处理中最高,最有利于葡萄酒颜色的稳定,黄烷-3-醇类物质在酿酒结束后表现出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龙珠干红葡萄酒 非花色苷酚类物质 浸渍酶 酵母 HPL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酿酒葡萄“蛇龙珠”优良脱毒母株的筛选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玉霞 王振平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2006年第1期20-22,共3页
根据植株染病情况、长势、单株果穗数、单果穗重、单果粒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总酸含量等多项指标来对优良酿酒葡萄品种‘蛇龙珠’的染病植株进行调查。筛选出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8%,总酸含量≥6g/L的优良染病植株共5株。
关键词 蛇龙珠 染病情况 可溶性固形物 总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霞珠、蛇龙珠和玫瑰香葡萄酒芳香性成分的差异性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吴帅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2012年第2期28-31,共4页
芳香类物质种类及含量的差异是决定葡萄酒风味的重要因素。本文对赤霞珠、蛇龙珠和玫瑰香葡萄酒的芳香性成分进行探讨分析。结果表明,3种葡萄酒中3-甲基-1-丁醇的含量最高,相对含量分别为20.61%、21.00%和15.54%;次之为丁二酸单乙酯,含... 芳香类物质种类及含量的差异是决定葡萄酒风味的重要因素。本文对赤霞珠、蛇龙珠和玫瑰香葡萄酒的芳香性成分进行探讨分析。结果表明,3种葡萄酒中3-甲基-1-丁醇的含量最高,相对含量分别为20.61%、21.00%和15.54%;次之为丁二酸单乙酯,含量分别为17.90%、8.94%和16.55%;再次为乳酸乙酯,含量分别为12.36%、17.01%和12.06%。赤霞珠干红葡萄酒中特有的检出成分为乙酸异戊酯和丙酸;玫瑰香葡萄酒中特有的检出成分为3-乙氧基丙醇。蛇龙珠葡萄酒中没有检出1-丁醇、4-酮基-戊酸乙酯和癸酸乙酯,赤霞珠和玫瑰香葡萄酒中均有上述成分;玫瑰香葡萄酒中未检测到(顺)3-己烯-1-醇和糠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酒 芳香成分 赤霞珠 蛇龙珠 玫瑰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蛇龙珠卷叶病毒病原鉴定和对果实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万好 于素珍 +5 位作者 肖慧琳 郑秋玲 宋建强 宋志忠 宫磊 唐美玲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87-191,共5页
以烟台蓬莱的蛇龙珠为试验材料,研究叶片反卷变红对果实品质的影响,同时利用小核糖核酸(sRNA)测序鉴定卷叶病毒病原种类。结果表明,叶片反卷变红症状的蛇龙珠成熟果实中还原糖、总酚和花色苷含量显著减少,含酸量增加。通过sRNA测序鉴定... 以烟台蓬莱的蛇龙珠为试验材料,研究叶片反卷变红对果实品质的影响,同时利用小核糖核酸(sRNA)测序鉴定卷叶病毒病原种类。结果表明,叶片反卷变红症状的蛇龙珠成熟果实中还原糖、总酚和花色苷含量显著减少,含酸量增加。通过sRNA测序鉴定出叶片反卷的蛇龙珠携带有7种已知病毒和4种类病毒,比起常规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其检测结果更精确,不仅确定了病毒种类,还确定了类病毒种类,以及未知的病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龙珠 葡萄卷叶病 病毒 果实品质 小核糖核酸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技术对葡萄酒中酚类和有机酸类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赖钰婷 原江锋 +1 位作者 陈卓瑶 龚明贵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77-83,91,M0007,共9页
以蛇龙珠干红葡萄酒为研究对象,在不同的微波处理条件(功率、温度、时间和方式)下,对葡萄酒中总酚、主要酚类化合物、总酸和主要有机酸化合物含量变化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微波对葡萄酒风味变化的具体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微波处理... 以蛇龙珠干红葡萄酒为研究对象,在不同的微波处理条件(功率、温度、时间和方式)下,对葡萄酒中总酚、主要酚类化合物、总酸和主要有机酸化合物含量变化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微波对葡萄酒风味变化的具体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微波处理条件对酚类、有机酸类等化合物影响程度不同,增加了咖啡酸、没食子酸、Mv-3-glu的含量,降低了总酚、儿茶素、总酸、乙酸、柠檬酸和苹果酸的含量,对Cy-3-glu、丁香酸、酒石酸、乳酸、草酸含量的影响不大。葡萄酒经100 W、6 min、40℃和间歇方式微波处理后,葡萄酒中酚类、有机酸类等化合物含量与自然陈酿过程中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技术 蛇龙珠葡萄酒 酚类 有机酸类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浸渍酶对蛇龙珠葡萄酒香气影响的比较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霞 吴玉文 +2 位作者 卢江 段长青 潘秋红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2009年第3期14-18,共5页
香气是葡萄酒的重要感官成分,它来自于葡萄浆果、酿造和陈酿各阶段。葡萄酒酿造过程中添加浸渍酶有助于葡萄中香气前体物的浸出,增加葡萄酒的芳香潜能。本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技术提取香气物质,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GC-MS)... 香气是葡萄酒的重要感官成分,它来自于葡萄浆果、酿造和陈酿各阶段。葡萄酒酿造过程中添加浸渍酶有助于葡萄中香气前体物的浸出,增加葡萄酒的芳香潜能。本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技术提取香气物质,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GC-MS)技术定性定量分析香气物质,比较了FCE、Vinozym G和Ex-colour3种浸渍酶对蛇龙珠葡萄酒香气物质的影响。结果显示,3种浸渍酶处理的蛇龙珠葡萄酒中主要香气成分相似,但含量有所差异。添加Vinozym G浸渍酶处理的酒中酯类、酸类、醇类、萜烯类、酮类、苯环衍生物类等各类香气物质总量均达到最高,对萜烯类香气物质的浸促作用尤为显著;表明Vinozym G浸渍酶更有利于增强蛇龙珠葡萄酒的芳香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S—SPME技术 GC—MS技术 香气 浸渍酶 蛇龙珠葡萄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贺兰山东麓‘蛇龙珠’葡萄病毒病种类鉴定及对采收期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强强 顾沛雯 张继丰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4-163,共10页
为摸清宁夏贺兰山东麓‘蛇龙珠’葡萄感染病毒种类,探究葡萄病毒病对果实品质及其采收期的影响。以‘蛇龙珠’葡萄为材料,通过RT-PCR方法鉴定‘蛇龙珠’葡萄感染病毒种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对葡萄果实各理化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确定... 为摸清宁夏贺兰山东麓‘蛇龙珠’葡萄感染病毒种类,探究葡萄病毒病对果实品质及其采收期的影响。以‘蛇龙珠’葡萄为材料,通过RT-PCR方法鉴定‘蛇龙珠’葡萄感染病毒种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对葡萄果实各理化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确定罹病和无症状对照组葡萄的最佳采收期。结果表明:‘蛇龙珠’葡萄感染8种葡萄病毒,分别为GLRaV-1、GLRaV-2、GLRaV-3、GFLV、GRSPaV、GVA、GPGV和GINV,复合侵染严重;与对照组相比,罹病葡萄的SPAD值降低14.89%,净光合速率降低17.21%,叶片气孔导度降低37.77%,可溶性固形物降低19.36%,还原糖含量降低18.09%,糖酸比降低25.24%,滴定酸含量增加15.94%;通过主成分分析得到2020年度对照组葡萄的最佳采收期为9月20日,罹病葡萄的最佳采收期为9月27日。综上,‘蛇龙珠’葡萄感染8种葡萄病毒,病毒感染导致植株叶片光合作用下降,果实可溶性固形物、还原糖、单宁等物质积累降低,造成酿酒葡萄采收期推迟1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龙珠’葡萄 病毒病 葡萄采收期 RT-PCR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爬地龙架形在宁夏蛇龙珠上的应用效果初报 被引量:1
17
作者 郭惠萍 王珊 +3 位作者 温建军 周定山 周慧琴 赵淑红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2015年第3期18-20,23,共4页
以酿酒葡萄蛇龙珠为试材,改造龙干形为爬地龙架形,连续3年对比分析爬地龙架形对蛇龙珠果实品质、产量及树体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改良后的爬地龙架形在宁夏蛇龙珠葡萄上应用可以实现"优质、稳产、健康、美观"的葡萄可持... 以酿酒葡萄蛇龙珠为试材,改造龙干形为爬地龙架形,连续3年对比分析爬地龙架形对蛇龙珠果实品质、产量及树体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改良后的爬地龙架形在宁夏蛇龙珠葡萄上应用可以实现"优质、稳产、健康、美观"的葡萄可持续生产目标。建议在贺兰山东麓酒庄葡萄园推广爬地龙架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爬地龙 蛇龙珠葡萄 宁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树龄对蛇龙珠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4
18
作者 姜文广 李记明 +3 位作者 于英 梁冬梅 梁海忠 李兰晓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2013年第1期20-23,共4页
为了研究不同树龄对成熟期蛇龙珠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分别以烟台地区3年生、5年生、6年生蛇龙珠为试材,跟踪测定了成熟期葡萄果实单果质量、糖酸和果皮色度、单宁、总酚以及总花色苷。结果表明,在成熟过程中葡萄树龄对蛇龙珠葡萄果实品... 为了研究不同树龄对成熟期蛇龙珠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分别以烟台地区3年生、5年生、6年生蛇龙珠为试材,跟踪测定了成熟期葡萄果实单果质量、糖酸和果皮色度、单宁、总酚以及总花色苷。结果表明,在成熟过程中葡萄树龄对蛇龙珠葡萄果实品质有影响:5年生和6年生的果实糖度和糖酸比系数要高于3年生的葡萄树;而3年生的蛇龙珠葡萄果粒小,果皮色度和酚类物质含量均较高;6年生的蛇龙珠葡萄果实总酸较低,pH值较高。综合比较,6年生的蛇龙珠葡萄品质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龙珠 树龄 成熟度 果实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霞珠迟采霜红葡萄酒的酿造工艺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杨少海 刘爱国 +3 位作者 焦红茹 康登昭 邹春霞 朱华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2011年第2期17-19,共3页
本文阐述了赤霞珠迟采霜红葡萄酒的生产工艺及关键性技术参数。当果实含糖量达270g/L以上时开始采收,然后进行压榨加工。其工艺条件为:采用茂瑞796酵母菌,发酵温度控制在15~20℃,酒精度达11%(Vol),残糖保持在70g/L以上。终止发酵采用... 本文阐述了赤霞珠迟采霜红葡萄酒的生产工艺及关键性技术参数。当果实含糖量达270g/L以上时开始采收,然后进行压榨加工。其工艺条件为:采用茂瑞796酵母菌,发酵温度控制在15~20℃,酒精度达11%(Vol),残糖保持在70g/L以上。终止发酵采用添加游离SO2200mg/L,同时将葡萄醪液迅速降温至0~5℃,皮渣分离后,5℃以下贮存陈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霞珠 迟采霜红葡萄酒 酿酒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含糖量对蛇龙珠葡萄酒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9
20
作者 冯韶辉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2012年第3期22-24,共3页
选取蛇龙珠葡萄为研究对象,对葡萄初始含糖量与蛇龙珠葡萄酒品质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初始含糖量的增加,葡萄酒中的总酚含量呈上升趋势,这有利于增加红葡萄酒的色泽及感官质量。初始含糖量增加,多数醇类和酯类成分的检出量也... 选取蛇龙珠葡萄为研究对象,对葡萄初始含糖量与蛇龙珠葡萄酒品质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初始含糖量的增加,葡萄酒中的总酚含量呈上升趋势,这有利于增加红葡萄酒的色泽及感官质量。初始含糖量增加,多数醇类和酯类成分的检出量也有所增加,主要包括2-甲基-1-丙醇、3-甲基-1-丁醇、2-甲基-1-丁醇、2,3-丁二醇、乙酸乙酯和丁二酸单乙酯。上述醇类和酯类均具有各自独特的感官特征,其含量的适量增加有利于提升葡萄酒的口感质量。葡萄原料糖分含量高时,葡萄酒口感圆润、醇厚,酒体丰满,结构感也比较强。综上所述,葡萄初始含糖量对葡萄酒品质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酿造优质蛇龙珠干红葡萄酒时,应选择初始含糖量高的葡萄原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含糖量 蛇龙珠葡萄酒 葡萄酒感官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