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交替缺氧/好氧CAST处理低ρ_(COD)/ρ_(TN)生活污水的脱氮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彭永臻 王丽 +3 位作者 马娟 王少坡 刘洋 马宁平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43-449,共7页
以低ρCOD/ρTN生活污水为处理对象,在连续和分段2种进水方式下分析了交替缺氧/好氧循环式活性污泥法工艺的脱氮性能及曝气需求量,并研究了分段进水方式下pH、ρDO和氧化还原电位(oxidation reduction potential,ORP)的变化规律.结果表... 以低ρCOD/ρTN生活污水为处理对象,在连续和分段2种进水方式下分析了交替缺氧/好氧循环式活性污泥法工艺的脱氮性能及曝气需求量,并研究了分段进水方式下pH、ρDO和氧化还原电位(oxidation reduction potential,ORP)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连续进水方式下,系统TN平均去除率75.1%,系统因长期低负荷运行而发生污泥膨胀,污泥容积指数(sludge volume index,SVI)平均值为229 mL/g,同时,曝气量升至0.56 m3/h时,才能使NH4+-N去除率大于99%;采用分段进水方式时,系统TN平均去除率可提高至81.5%,污泥沉降性能良好,并且曝气量降至0.24 m3/h时,系统NH 4+-N去除率仍大于99%,节省了运行费用.此外,当采用分段进水时,反应区内的pH值、ρDO和ORP值曲线有较明显的变化规律,并与反应区内污染物浓度的变化有着较好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替运行 低ρcodtn 生物脱氮 循环式活性污泥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因子对底泥释放COD、TN和TP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66
2
作者 朱健 李捍东 王平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44-49,共6页
通过室内静态模拟试验研究了环境因子溶解氧、温度、pH和扰动对底泥释放COD、TP、TN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溶解氧水平下,COD、TN、TP的释放量均随着溶解氧水平的降低而增加;不同温度条件下,随着温度的升高,TN、TP的释放量不断增加,... 通过室内静态模拟试验研究了环境因子溶解氧、温度、pH和扰动对底泥释放COD、TP、TN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溶解氧水平下,COD、TN、TP的释放量均随着溶解氧水平的降低而增加;不同温度条件下,随着温度的升高,TN、TP的释放量不断增加,但COD在20℃释放量最大,在5℃释放量最小;不同pH条件下,COD、TN、TP的释放量呈现"U"字形曲线,即中性条件下释放量最小,酸性和碱性条件下释放量都较大,碱性条件下的释放量略高于酸性条件;不同扰动状态下,COD、TN、TP的释放量均随着扰动程度的加强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泥 环境因子 释放量 cod tn T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花湖底泥TN、TP和COD的释放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雷建森 洪梅 +2 位作者 刘海龙 郑海涛 王香凝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45-48,52,共5页
采用室内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在不同温度、溶解氧(DO)、扰动条件下松花湖底泥总氮(TN)、总磷(TP)、化学需氧量(COD)的释放规律和不同有机质条件下,底泥TN和TP的释放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升高和溶解氧较低时,底泥TN,TP和COD的最大释放... 采用室内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在不同温度、溶解氧(DO)、扰动条件下松花湖底泥总氮(TN)、总磷(TP)、化学需氧量(COD)的释放规律和不同有机质条件下,底泥TN和TP的释放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升高和溶解氧较低时,底泥TN,TP和COD的最大释放量均增加,温度和DO对微生物的活性和硝化作用有重要的影响;扰动增大了底泥与上覆水的接触面积,加速了底泥氮、磷和有机质的扩散;有机质影响着微生物的活性和对磷的吸附作用,进而影响底泥对TN和TP的释放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花湖底泥 tn TP cod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D/ρ(TN)对DNBF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含量和组分的影响
4
作者 舒艳 石先阳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23-127,共5页
探讨了不同COD/ρ(TN)对反硝化生物滤池(DNBF)脱氮效果及SMP含量和组分的影响,并采用三维荧光结合平行因子分析法(EEM-PARAFAC)追踪DNBF出水SMP组分变化。结果表明,TN去除率和SMP含量均随COD/ρ(TN)的增加而提高。SMP含量占出水COD比例... 探讨了不同COD/ρ(TN)对反硝化生物滤池(DNBF)脱氮效果及SMP含量和组分的影响,并采用三维荧光结合平行因子分析法(EEM-PARAFAC)追踪DNBF出水SMP组分变化。结果表明,TN去除率和SMP含量均随COD/ρ(TN)的增加而提高。SMP含量占出水COD比例随COD/ρ(TN)降低逐渐增加,由23.9%增至37.2%。平行因子分析显示出水SMP含3个组分为酪氨酸类蛋白C1;色氨酸类蛋白C2;腐殖质类物质C3。它们在SMP中的相对丰度取决于不同COD/ρ(TN),且运行期间SMP中蛋白样组分始终较腐殖酸样占优势。此外,C2组分与SMP含量呈线性相关(R^(2)=0.795 4)。EEM-PARAFAC可作为不同COD/ρ(TN)下DNBF出水SMP组分变化定量分析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氮比 反硝化生物滤池 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 平行因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水库小江回水区不同TN/TP水平下氮素形态分布和循环特点 被引量:84
5
作者 李哲 郭劲松 +3 位作者 方芳 张超 盛金萍 周红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09-517,共9页
TN/TP的变化是水中浮游植物营养结构特点的重要反映.对2007年3月至2008年3月三峡水库小江回水区的TN、TP和TN/TP的跟踪观测结果进行总结,发现小江回水区TN平均浓度为1553±43μg/L,TP平均浓度为61.7±2.7μg/L.二者季节变化过... TN/TP的变化是水中浮游植物营养结构特点的重要反映.对2007年3月至2008年3月三峡水库小江回水区的TN、TP和TN/TP的跟踪观测结果进行总结,发现小江回水区TN平均浓度为1553±43μg/L,TP平均浓度为61.7±2.7μg/L.二者季节变化过程相似,但季节差异明显:2007年春季保持较低水平,在春末夏初出现较大幅度的增加,并在夏季达到全年的较高水平,入秋后TN、TP浓度逐渐下降,但入冬后继续缓慢上升.研究期间TN/TP平均值为30.6±1.4,总体表现为磷素限制,且季节变化不显著.TN与TP显著正相关,说明氮、磷输入和输出的途径大体相同.TP的波动是调控该水域TN/TP的主要因素.对不同TN/TP水平下各形态氮素和TP、TN/TP的相关性分析发现,当TN/TP≤22时,TN是调控水体营养结构特点的主要因素,生物固氮作用有可能发生以调节TN/TP、消纳水中相对丰足的TP.当22<TN/TP<32时,通过对NO3--N的利用、摄取以实现对氮素有机合成的生态过程较为明显.而当TN/TP≥32时,较低的TP含量水平可能使氮素的有机合成过程受到抑制,NH4+-N有可能是影响该状态下氮素循环的关键因子.研究认为,强降雨和强径流过程往往使回水区段营养物输入强度加大但同期水动力条件却不适宜浮游植物的生长,使得在TN/TP≤22水平下,虽TP大量输入但不适宜的水动力条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氮素的有机合成,NH4+-N/NO3--N则下降,而在较高的TN/TP水平下,水动力条件改善为浮游植物生长创造了相对稳定的物理环境,并加速了对无机氮素的生物利用,使TON含量及其在TN中所占比重均有所提高而NO3--N含量及其比重则明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水库 小江回水区 tn/TP 氮素形态组成 循环特点 水动力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D/TP比及NO_2^--N/TP对短程反硝化聚磷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张小玲 刘茜湘 赵剑强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8-31,55,共5页
污水中COD/TP比和NO2--N/TP比对A/A/OSBR反硝化聚磷工艺运行有重要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COD/TP比值的增加,厌氧释磷增加、厌氧释磷速率提高。但当COD/TP比值为28.5时,过剩的碳源进入缺氧段,反硝化菌利用外碳源消耗,抑制了缺氧吸磷... 污水中COD/TP比和NO2--N/TP比对A/A/OSBR反硝化聚磷工艺运行有重要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COD/TP比值的增加,厌氧释磷增加、厌氧释磷速率提高。但当COD/TP比值为28.5时,过剩的碳源进入缺氧段,反硝化菌利用外碳源消耗,抑制了缺氧吸磷过程;当COD/TP比值为21时,合成的PHB不足,缺氧吸磷效率下降,而且长期在较低COD/TP比条件下运行,激发了聚糖菌与聚磷菌的竞争,聚磷菌处于竞争的劣势,反硝化聚磷能力最终消失;当COD/PO43--P为25时,短程反硝化聚磷效果最佳。NO2--N/TP比与COD/TP的比值相关联,在COD/TP=25的条件下,合适的NO2--N/TP比为3。当NO2--N/PO43--P为5时,SBR上一周期剩余的NO2-会影响厌氧释磷过程。当NO2--N/TP为1.8时,NO2-不足,会使反硝化聚磷过程不完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d/PO43--P比 NO2--N/PO43--P比 短程反硝化聚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与植物协同去除生活污水中总氮、总磷、COD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王兴华 王云 《山东农业科学》 2015年第3期45-48 51,51,共5页
试验设3个污水处理组,第Ⅰ组为微生物处理组、第Ⅱ组为植物处理组、第Ⅲ组为植物微生物协同处理组,分别在处理4、8、12、16 d时取样测量样品中总氮(TN)、总磷(TP)、化学需氧量(COD)浓度;采用SPSS进行数据处理。结果显示,3个处理组都使... 试验设3个污水处理组,第Ⅰ组为微生物处理组、第Ⅱ组为植物处理组、第Ⅲ组为植物微生物协同处理组,分别在处理4、8、12、16 d时取样测量样品中总氮(TN)、总磷(TP)、化学需氧量(COD)浓度;采用SPSS进行数据处理。结果显示,3个处理组都使污水中TN、TP、COD浓度显著降低,表明3种处理方法都具有很好的污水处理效果。其中第Ⅲ组处理效果最好,处理16 d,使污水中TN浓度从21.5607mg/L降低到5.2704mg/L,TP浓度从6.1695mg/L降低到0.8279mg/L,COD浓度从215.3mg/L降低到52.8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 植物 总氮(tn) 总磷(TP) 化学需氧量(c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D/SO_3^(2-)值对烟道气含硫废碱液厌氧消化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敦球 闫井玲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28-130,共3页
通过利用UASB反应器,考察了COD和亚硫酸盐浓度的比值对烟道气含硫废碱液厌氧消化的影响。实验表明,在HRT为36h,SO32-负荷为0.48~0.56kg/(m·3d),SO32-浓度为800mg/L条件下:COD/SO32-比值决定了SO32-的去除率。当比值为1时,SO32-的... 通过利用UASB反应器,考察了COD和亚硫酸盐浓度的比值对烟道气含硫废碱液厌氧消化的影响。实验表明,在HRT为36h,SO32-负荷为0.48~0.56kg/(m·3d),SO32-浓度为800mg/L条件下:COD/SO32-比值决定了SO32-的去除率。当比值为1时,SO32-的还原率为53%;当比值为1.5时,SO32-还原率为68%;比值为2时,SO32-的还原率在80%以上;当比值为3时,SO32-还原率先上升至87%再下降到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d/SO32-值 亚硫酸盐 厌氧消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酸脱硫反应器中COD/SO_4^(2-)比对硫酸盐去除率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张奎 刘海成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7年第6期1119-1122,共4页
采用两相厌氧生物处理工艺的产酸相作为硫酸盐还原单元,以食用红糖为碳源,通过连续流实验,重点研究了产酸相中COD/SO42-值(C/S)对SO42-去除率的影响。在(34±1)℃、进水碱度(ALK)(300~500)mg/L、pH(6.0~6.2)、氧化还原电位(ORP)(-25... 采用两相厌氧生物处理工艺的产酸相作为硫酸盐还原单元,以食用红糖为碳源,通过连续流实验,重点研究了产酸相中COD/SO42-值(C/S)对SO42-去除率的影响。在(34±1)℃、进水碱度(ALK)(300~500)mg/L、pH(6.0~6.2)、氧化还原电位(ORP)(-250^-350)mV等条件下,当进水C/S<2.0时,SO24-去除率小于81%;当进水C/S值为2.5~2.0时,SO42-去除率为(90~81)%;当进水C/S值为大于2.5时,SO24-去除率为90%以上。随着C/S值的降低,SO24-的去除效果会将有所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酸脱硫反应器 cod/SO4^2-比 SO4^2-去除率 硫酸盐还原菌(SR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源性质和COD/NO_3^--N对硝酸盐还原途径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尹志轩 谢丽 +1 位作者 周琪 毕学军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8-61,共4页
通过批次试验考察了实际工业有机废水的碳源性质和COD/NO_3^--N对硝酸盐还原途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木薯酒糟中含有大量的大分子易发酵有机物(如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等),更易发生异化硝酸盐还原为铵(DNRA)过程;而葡萄糖合成废水和木... 通过批次试验考察了实际工业有机废水的碳源性质和COD/NO_3^--N对硝酸盐还原途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木薯酒糟中含有大量的大分子易发酵有机物(如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等),更易发生异化硝酸盐还原为铵(DNRA)过程;而葡萄糖合成废水和木薯酒精废水厌氧出水中,硝酸盐还原途径主要是通过反硝化进行的。虽然基质不同,但COD/NO_3^--N对硝酸盐还原途径的影响却呈现出相同的规律,即随着COD/NO_3^--N增大,反硝化所占的比例逐渐减小,DNRA占的比重逐渐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源 cod/NO3^--N 反硝化 异化硝酸盐还原为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D/SO_4^(2-)对硫酸盐有机废水厌氧处理颗粒污泥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罗娜 朱仲广 +6 位作者 秦永丽 刘成良 张安安 任亚鸽 董金鹏 卢丽雪 蒋永荣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3-30,共8页
为了考察COD/SO_4^(2-)值对硫酸盐有机废水厌氧处理颗粒污泥活性的影响,文章采用五隔室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通过逐步降低COD/SO_4^(2-)值,研究了运行过程中各隔室COD和SO_4^(2-)的去除、挥发性脂肪酸(VFA)和硫化物的分布规律以及颗... 为了考察COD/SO_4^(2-)值对硫酸盐有机废水厌氧处理颗粒污泥活性的影响,文章采用五隔室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通过逐步降低COD/SO_4^(2-)值,研究了运行过程中各隔室COD和SO_4^(2-)的去除、挥发性脂肪酸(VFA)和硫化物的分布规律以及颗粒污泥活性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在COD/SO_4^(2-)值由12.5降至4.0的过程中,COD的去除主要由第3隔室承担,SO_4^(2-)的去除由第1隔室后移并波及到第1、2、3隔室,COD和SO_4^(2-)总去除率在90%左右;VFA主要在第1、2隔室产生,在第3隔室急剧下降,而硫化物的产生由第1隔室后移至第2隔室;第3隔室颗粒污泥保持较高的比产甲烷活性(SMA)和辅酶F_(420)含量,其平均值分别为55.23 mL CH4/(gVSS·d)和10.45μmol/L,第3、4隔室的颗粒污泥的脱氢酶活性(DHA)随COD/SO_4^(2-)值变化波动较大,同时出现胞外聚合物(EPS)的积累。(2)当COD/SO_4^(2-)值降至3.0,COD的去除主要由第4隔室承担,总去除率降低至40%,SO_4^(2-)的去除则后移并波及到第1、2、3、4隔室,总去除率最终稳定在90%左右;第3隔室VFA去除不明显,出现VFA积累,硫化物的产生后移至第3隔室;第3隔室颗粒污泥的DHA、SMA、辅酶F_(420)含量均急剧下降,其数值分别为0.278μmol TTC/(g·min)、6.84 mL CH_4/(gVSS·d)和5.71μmol/L,第4、5隔室颗粒污泥的DHA和SMA总体升高,但辅酶F_(420)含量和EPS浓度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盐有机废水 cod/SO42-值 厌氧折流板反应器 颗粒污泥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草废水溶氧-好氧池出水COD浓度模型研究
12
作者 戴泽军 黄明 +6 位作者 毛文煜 刘良才 胡智泉 王静 唐天明 郑军 章盛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162-167,共6页
该文采用BioWin模拟软件对烟草废水生化反应阶段进行仿真模拟,探究DO、混合液回流比、污泥回流量等条件对出水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烟草废水生化反应阶段最佳溶解氧浓度为2 mg/L,最佳混合液回流比为150%,最佳污泥回流量为90 mg/L。在... 该文采用BioWin模拟软件对烟草废水生化反应阶段进行仿真模拟,探究DO、混合液回流比、污泥回流量等条件对出水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烟草废水生化反应阶段最佳溶解氧浓度为2 mg/L,最佳混合液回流比为150%,最佳污泥回流量为90 mg/L。在上述工艺优化参数条件下,通过模拟废水实验验证,反应器出水COD基本稳定在260 mg/L左右,出水TN基本稳定在20 mg/L左右,出水TP基本稳定在10 mg/L左右,均满足工序的达标出水浓度。该文基于模型研究提出了烟草废水处理的最佳运行工艺参数条件,有助于提高烟草废水处理系统的污染物去除效率和运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废水 溶解氧 混合液回流比 污泥回流量 c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水碳氮比对UCT-MBR工艺运行效能及膜污染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朝朝 李军 +3 位作者 高金华 常江 任金柱 刘彬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19-626,共8页
采用UCT型浸没式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合成市政污水,考查了ρ(COD)/ρ(TN)对该工艺在营养物去除效能及膜污染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UCT-MBR工艺抗冲击负荷能力强,ρ(COD)/ρ(TN)对COD去除效能几乎无影响,平均去除率保持在89.9%;在ρ(COD)/ρ(... 采用UCT型浸没式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合成市政污水,考查了ρ(COD)/ρ(TN)对该工艺在营养物去除效能及膜污染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UCT-MBR工艺抗冲击负荷能力强,ρ(COD)/ρ(TN)对COD去除效能几乎无影响,平均去除率保持在89.9%;在ρ(COD)/ρ(TN)为7.3时,TN和TP的去除率达到最高,分别为90.27%和92.4%.同时发现,ρ(COD)/ρ(TN)由3.2增加到7.3时通过同步硝化反硝化的脱氮率、缺氧除磷率分别由1.6%、7.94%提高到27.9%、44.91%.ρ(COD)/ρ(TN)的增加改变了脱氮途径,加速了膜污染速率.有机容积负荷的增加和溶解氧的降低是引起膜池通过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的主要原因,同时也影响着污泥的理化性质与代谢产物.由于胞外聚合物比污泥质量浓度和溶解性微生物产物的质量浓度在同步硝化反硝化的条件下增加,导致了污泥成分中颗粒与溶解性成分修正污染指数值均有所增加,从而使得污泥的可滤性恶化.在相同气水剪切力的背景下污泥粒径尺寸由于溶解氧的降低而略有下降.此外对附着在膜表面的生物膜的反硝化脱氮量与膜污染速率的相关性也进行了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生物反应器 碳氮比 营养物去除 同步硝化反硝化 膜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荧光光谱解析城市污水有机物的去除特征 被引量:14
14
作者 李海波 孙晨 +4 位作者 刘晓玲 田智勇 向连城 王思宇 周北海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371-2379,共9页
利用荧光区域积分结合物料平衡计算及多元直接梯度分析,考察强化除磷-硫自养系统对低COD/TN比市政污水中有机物、氮和磷污染物的去除特性.结果表明,在进水COD/TN比为4.5~6.0的条件下,强化除磷-硫自养系统出水中的TN、NH4+-N和TP浓度分... 利用荧光区域积分结合物料平衡计算及多元直接梯度分析,考察强化除磷-硫自养系统对低COD/TN比市政污水中有机物、氮和磷污染物的去除特性.结果表明,在进水COD/TN比为4.5~6.0的条件下,强化除磷-硫自养系统出水中的TN、NH4+-N和TP浓度分别降至1.31、1.11和0.23mg/L,其去除率分别达到了96.3%、96.0%和86.9%.强化除磷-硫自养系统对荧光区域Ⅰ~Ⅴ标准积分体积的去除率分别为73.7%、64.3%、50.6%、61.3%和28.1%.物料平衡计算表明,非曝气区对荧光区域Ⅰ、Ⅱ和Ⅳ的物质有明显的去除效果;好氧区对荧光区域Ⅰ、Ⅱ和Ⅲ的物质有明显的去除效果.多元直接梯度分析表明,磷的释放过程可能与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荧光区中的有机物相关,而自养的硝化反应、吸磷过程和有机物的去除可在好氧区达到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d/tn比市政污水 溶解性有机物 荧光区域积分 物料平衡 多元直接梯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北方草本植物对污水的净化效果 被引量:3
15
作者 杨波 汤洁 +2 位作者 李海毅 侯克怡 胡佳欣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17-220,共4页
为辽河流域河岸缓冲带生态建设和面源污染治理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盆栽模拟法,以蛭石为基质,研究了紫花苜蓿、白三叶、黑麦草、高羊茅和早熟禾等草本植物对污水中TN、TP和COD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不同草本植物对TN、TP和COD等污染物均表... 为辽河流域河岸缓冲带生态建设和面源污染治理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盆栽模拟法,以蛭石为基质,研究了紫花苜蓿、白三叶、黑麦草、高羊茅和早熟禾等草本植物对污水中TN、TP和COD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不同草本植物对TN、TP和COD等污染物均表现出较好的净化效果,随着生长时间的延长,对其净化率呈下降趋势。不同草本植物,对TN的净化效果依次为紫花苜蓿>白三叶>高羊茅>黑麦草>早熟禾,对TP的净化效果依次为白三叶>高羊茅>黑麦草>紫花苜蓿>早熟禾,对COD的净化效果依次为高羊茅>白三叶>黑麦草>紫花苜蓿>早熟禾。第35天时,紫花苜蓿和白三叶对TN的净化效果较好,净化率分别为26.80%和24.99%;白三叶和高羊茅对TP的净化效果较好,净化率分别为66.28%和65.48%;高羊茅和白三叶对COD的净化效果较好,净化率分别为36.85%和34.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生草本植物 tn TP cod 净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_2N连续流双泥系统反硝化除磷脱氮试验研究 被引量:26
16
作者 王亚宜 彭永臻 +2 位作者 李探微 王淑莹 李勇智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1046-1049,共4页
研究了基于缺氧吸磷理论开发出的A2N反硝化除磷脱氮新工艺对生活污水氮、磷的去除,重点考察了不同COD/TN、投碳方式及碳源对DNPAOS反硝化吸磷和脱氮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进水COD/TN在3 94~7变化时,反硝化除磷较好,除磷率稳定在87 03%... 研究了基于缺氧吸磷理论开发出的A2N反硝化除磷脱氮新工艺对生活污水氮、磷的去除,重点考察了不同COD/TN、投碳方式及碳源对DNPAOS反硝化吸磷和脱氮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进水COD/TN在3 94~7变化时,反硝化除磷较好,除磷率稳定在87 03%~92 95%,脱氮率从80 99%提高到了92 70%;而当COD/TN达到9 6以后,系统脱氮效果稳定在92%以上,除磷率却降至74%以下,TP去除量中反硝化吸磷比率下降,好氧吸磷比率升高;将外碳源投加在缺氧段,只能优先支持反硝化脱氮反应,而对缺氧吸磷有抑制作用.因此,理想的反硝化除磷环境为外碳源(电子供体)和NO3-(电子受体)不能同时存在于一个体系中.A2N双泥系统的建立有利于除磷、脱氮的稳定和高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硝化聚磷菌 反硝化 除磷 脱氮 A2N双泥系统 cod/tn 缺氧吸磷理论 污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污染足迹的太湖流域稻作农业污染评估——以常州市和宜兴市为例 被引量:10
17
作者 李静 闵庆文 +2 位作者 李文华 焦雯珺 袁正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2014年第4期372-380,共9页
稻作农业在保障粮食安全方面贡献巨大,但因经济利益驱动,化肥农药被过量施用,造成了氮、磷等营养物质流失,对水环境产生严重影响。本文基于全国第一次污染普查数据,结合各类污染物的产排污系数计算了稻作农业COD、TN和TP入河量,通过污... 稻作农业在保障粮食安全方面贡献巨大,但因经济利益驱动,化肥农药被过量施用,造成了氮、磷等营养物质流失,对水环境产生严重影响。本文基于全国第一次污染普查数据,结合各类污染物的产排污系数计算了稻作农业COD、TN和TP入河量,通过污染足迹模型计算了稻作农业COD、TN和TP的污染足迹,通过污染压力模型计算了稻作农业COD、TN和TP的污染压力指数,并对其进行评估。结果表明:(1)常州市、宜兴市稻作农业生产过程中向水环境排放的污染物中以COD和TN为主,其入河量分别为792.96 t·a-1和605.28 t·a-1,TP入河量为27.16 t·a-1;(2)常州市、宜兴市稻作农业TN污染足迹最大(3 944.50 hm2),其次为TP污染足迹(2 578.95 hm2),最小的是COD污染足迹(523.52 hm2);(3)常州市、宜兴市稻作农业对水环境的污染压力指数为2.10,处于中度污染压力状况,表明常州市、宜兴市稻作农业生产活动超出了当地水域的承载能力,对当地水环境产生了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作农业 污染足迹 污染压力 太湖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生态集成技术去除村镇生活污水中总氮及化学需氧量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李金中 李学菊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238-1243,共6页
农村生活污水具有排放分散,以有机耗氧污染和氮、磷污染为主,生化降解性好,氮、磷含量高等特点,其处理要求低投资、低能耗、低运行费、维护简单,因而现有技术难以适应。为此,采用物理沉降、固定化微生物、太阳能增氧和人工湿地等多项技... 农村生活污水具有排放分散,以有机耗氧污染和氮、磷污染为主,生化降解性好,氮、磷含量高等特点,其处理要求低投资、低能耗、低运行费、维护简单,因而现有技术难以适应。为此,采用物理沉降、固定化微生物、太阳能增氧和人工湿地等多项技术优化集成,构建出一个高效低耗的链式生物生态净化系统,并在天津市蓟县刘相营村建成了日处理能力为4000m3·d-1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示范工程。通过近一年的监测结果表明,该集成工艺具有非常高的耐冲击负荷能力和净化效果:出水TN浓度稳定在0.82~1.4mg·L-1之间,去除率达到90.08%~98.68%;出水CODCr浓度稳定在30mg·L-1以下,去除率达到84.53%~96.74%。该示范工程截污减排效果明显,而且管理维护方便、能耗小、运行费用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污水处理 固定化微生物 人工湿地 生物生态集成技术 tn去除率 cod去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体化曝气生物滤池处理奶牛场废水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周倜 梅翔 +3 位作者 姜敏 张寅丞 张朋 蒋临正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2-28,共7页
采用具有曝气段和非曝气段的一体化曝气生物滤池(BAF)处理干清粪条件下的奶牛场废水,考察其运行性能并探讨工艺条件。试验结果表明,进水氨氮浓度、回流比、水力停留时间(HRT)和气水比对处理系统运行性能有明显影响。当一体化BAF曝气段... 采用具有曝气段和非曝气段的一体化曝气生物滤池(BAF)处理干清粪条件下的奶牛场废水,考察其运行性能并探讨工艺条件。试验结果表明,进水氨氮浓度、回流比、水力停留时间(HRT)和气水比对处理系统运行性能有明显影响。当一体化BAF曝气段和非曝气段的体积比为2∶1时,在HRT为12h、回流比为2∶1(体积比)和气水比为20∶1(体积比)的条件下,进水氨氮、TN和COD分别平均为94.20、94.99、459.5mg/L时,出水氨氮、TN和COD分别平均为2.76、20.42、82.0mg/L。研究表明,一体化BAF可以有效地处理干清粪条件下的奶牛场废水,出水氨氮、TN和COD可满足最新的《畜禽养殖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征求意见稿)中新建养殖场废水直接排放的限值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曝气生物滤池 奶牛场废水 氨氮 tn cod 工艺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型植物人工浮岛处理生活污水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李希 铁柏清 +2 位作者 彭陵文 李高明 李杰峰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2009年第2期48-51,共4页
采用浮岛无土栽培的方法,以人工水桶为模拟场所,通过在桶内的生活污水水体表面混合种植各种植物,研究植物的吸收和吸附作用、微生物的协同作用以及水体中TN、TP、COD的降解等,结果表明混合型植物人工浮岛对TN、TP的去除效果比单一植物要... 采用浮岛无土栽培的方法,以人工水桶为模拟场所,通过在桶内的生活污水水体表面混合种植各种植物,研究植物的吸收和吸附作用、微生物的协同作用以及水体中TN、TP、COD的降解等,结果表明混合型植物人工浮岛对TN、TP的去除效果比单一植物要好,COD的去除率也达到80%,对于生活污水的处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浮岛 总氮 总磷 c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