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喀斯特峡谷石漠化区6种常见植物叶片解剖结构与δ13C值的相关性 被引量:10
1
作者 容丽 王世杰 +1 位作者 杜雪莲 俞国松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29-34,共6页
测定6种喀斯特峡谷石漠化区常见植物的δ13C值并对相关植物叶片的解剖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植物叶片解剖结构的各个特征在种间变化不同步,同化组织越厚,气孔密度越高,下角质层越厚,δ13C值越正。不同植物种对植物δ13C值影响的结构... 测定6种喀斯特峡谷石漠化区常见植物的δ13C值并对相关植物叶片的解剖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植物叶片解剖结构的各个特征在种间变化不同步,同化组织越厚,气孔密度越高,下角质层越厚,δ13C值越正。不同植物种对植物δ13C值影响的结构主导因子不同:构树为下角质层厚度,清香木为栅栏与海绵组织厚度比,石岩枫和野桐为栅栏组织厚度,八角枫和红背山麻杆没表现出主导因子。石漠化发生后,叶片结构表现出抗旱性增强、光合速率增加的趋势,同时叶片也表现出随石漠化强度增大δ13C增大的趋势,显示植物的WUE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δ13c 叶片解剖结构 石漠化 喀斯特峡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相色谱-同位素质谱法测定蜂蜜中糖组分δ13C值 被引量:16
2
作者 李学民 曹彦忠 +3 位作者 贾光群 张进杰 钱小清 王贺琴 《中国蜂业》 2012年第Z1期79-82,87,共5页
建立了液相色谱分离、在线同时测定蜂蜜中果糖、葡萄糖、二糖、三糖δ13C的方法。通过优化,确定最佳的样品预处理与仪器测定条件,对质控蜂蜜样品在三个月内测定65次的实验数据统计分析,果糖、葡萄糖、二糖、三糖的δ13C值标准偏差为0.1... 建立了液相色谱分离、在线同时测定蜂蜜中果糖、葡萄糖、二糖、三糖δ13C的方法。通过优化,确定最佳的样品预处理与仪器测定条件,对质控蜂蜜样品在三个月内测定65次的实验数据统计分析,果糖、葡萄糖、二糖、三糖的δ13C值标准偏差为0.1~0.5‰,完全满足蜂蜜中各糖组分δ13C值的检测要求。对我国26个省及地区、20个不同蜜种385个纯正蜂蜜样品测定蜂蜜、蛋白质、果糖、葡萄糖、二糖、三糖的δ13C值,得到纯正蜂蜜各组分Δδ13C分布区间:果糖和葡萄糖δ13C的差值(Δδ13Cfru-glu)=±1.0‰、蛋白质和蜂蜜δ13C的差值(Δδ13Cp-h)≥-1.0‰、各组分δ13C的最大差值(Δδ13Cmax.)=±2.1‰。该方法样品预处理简单、结果准确、重现性好,适合高通量蜂蜜样品糖组分δ13C值的快速测定,为提高我国蜂产品质量,鉴别蜂蜜掺假提供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色谱-同位素质谱 蜂蜜 δ13c 糖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过气相色谱-燃烧-同位素质谱技术测定乙酸的δ13C用于酿造食醋产地溯源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邱皓璞 李洁莉 《中国食品工业》 2016年第2期66-68,共3页
本实验通过有机溶剂稀释与气相色谱一燃烧一同位素质谱(GC-C-IRMS)联用方法来测定不同产地来源的食醋中的δ13C值范围。研究发现GC-C-IRMS技术对于醋酸的产地或者原材料的溯源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 食醋 乙酸(醋酸)j Gc-c-IRMS δ13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相色谱-同位素比质谱法同时测定葡萄酒中甘油和乙醇的δ^(13)C值 被引量:21
4
作者 李学民 贾光群 +3 位作者 曹彦忠 张进杰 王蕾 孙会媛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201-1205,共5页
采用液相色谱-同位素比质谱(LC-IRMS)技术建立了同时测定葡萄酒中甘油和乙醇δ13C值的分析方法。优化了葡萄酒中影响甘油和乙醇色谱分离的条件。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分别为0.15‰~0.26‰和0.11‰~0.28‰。对40个葡萄酒样品进行了测定,... 采用液相色谱-同位素比质谱(LC-IRMS)技术建立了同时测定葡萄酒中甘油和乙醇δ13C值的分析方法。优化了葡萄酒中影响甘油和乙醇色谱分离的条件。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分别为0.15‰~0.26‰和0.11‰~0.28‰。对40个葡萄酒样品进行了测定,甘油和乙醇的δ13 C值分别为-26.87‰^-32.96‰、-24.06‰^-28.29‰,两者具有较强的相关性(R=0.82)。该方法不需要复杂的样品预处理,在相同条件下同时测定甘油和乙醇的δ13C值,较传统方法简单、快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色谱-同位素比质谱 δ13c 甘油 乙醇 葡萄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洲黑杨及其杂种F1不同生长势无性系叶片δ^13C和氮素利用效率 被引量:10
5
作者 高暝 黄秦军 +1 位作者 丁昌俊 苏晓华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51-57,共7页
以美洲黑杨不同生长势的杂种F1及其亲本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不同冠层叶片的稳定碳同位素组成和碳、氮含量,分析不同生长势美洲黑杨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和氮素利用效率之间的差异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生长势杂种F1的δ13C值及碳、氮... 以美洲黑杨不同生长势的杂种F1及其亲本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不同冠层叶片的稳定碳同位素组成和碳、氮含量,分析不同生长势美洲黑杨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和氮素利用效率之间的差异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生长势杂种F1的δ13C值及碳、氮含量均差异显著,超亲杂种F1在每个冠层的叶片δ13C值和碳、氮含量均显著大于低亲杂种F1;美洲黑杨叶片δ13C值与氮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2=0.941);叶片δ13C和碳、氮含量存在空间分布差异,树冠上层显著大于中层,下层最小;超亲杂种F1的水分利用效率(WUE)高于低亲杂种F1,但低亲杂种F1的氮素利用效率(NUE)极显著大于超亲杂种F1,WUE和NUE之间呈现显著负相关(R2=-0.652),说明美洲黑杨叶片的水分利用效率和氮素利用效率存在一定的制约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黑杨 δ13c 水分利用效率 氮素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刺叶片形态变化对叶片δ^(13)C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李永华 吴波 +3 位作者 卢琦 靳占虎 刘殿军 张金鑫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5-30,共6页
选取磴口、民勤唐古特白刺,敦煌东湖附近洪积扇中部、底部生长的泡泡刺为研究对象,通过叶片扫描与Image-Pro Plus6.0图像处理软件分析获得叶片形态参数(长、宽、周长和面积),应用同位素分析获得叶片δ13C值。结果表明:随着水分有效性的... 选取磴口、民勤唐古特白刺,敦煌东湖附近洪积扇中部、底部生长的泡泡刺为研究对象,通过叶片扫描与Image-Pro Plus6.0图像处理软件分析获得叶片形态参数(长、宽、周长和面积),应用同位素分析获得叶片δ13C值。结果表明:随着水分有效性的增加,白刺叶片面积具有增加趋势,叶片面积在增加过程中,叶片长、宽增幅具有非同步性;相同叶片宽度,生长于水分条件较好地区的唐古特白刺和泡泡刺叶片更长。虽然磴口、民勤及敦煌东湖附近洪积扇中部、底部水分环境存在较大的差异,但生长于这些区域的唐古特白刺及泡泡刺叶片δ13C值的差异不显著(P>0.05)。叶片周长/面积比是连接叶片形态变化与植物水分生理的重要因子;白刺叶面积增加过程中,叶片长度的优先增加有利于减缓周长/面积比的下降速率,从而使白刺保持较高的水分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古特白剌 泡泡刺 叶片形态 水分有效性 叶片δ13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同位素质谱(GC-C-IRMS)测定饮料酒中乙醇^(13)C/^(12)C比值方法研究 被引量:19
7
作者 陈文斌 钟其顶 +4 位作者 王道兵 陶宏兵 武竹英 熊正河 蒙健宗 《酿酒科技》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0-93,共4页
建立了以有机溶剂稀释法为前处理方法测定饮料酒中乙醇碳稳定同位素比率的气相色谱-燃烧-稳定同位素比值质谱法(GC-C-IRMS)。通过条件优化,在将乙醇稀释至8 g/L并采用Wax色谱柱进行有效分离后,可实现对乙醇中碳同位素比值的有效测定。... 建立了以有机溶剂稀释法为前处理方法测定饮料酒中乙醇碳稳定同位素比率的气相色谱-燃烧-稳定同位素比值质谱法(GC-C-IRMS)。通过条件优化,在将乙醇稀释至8 g/L并采用Wax色谱柱进行有效分离后,可实现对乙醇中碳同位素比值的有效测定。结果表明,该法操作简便,稳定性好,准确度高,可为通过乙醇同位素比值差异实现饮料酒的真实性鉴别提供技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料酒 乙醇 碳同位素 δ13c IR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酵乙醇中^(13)C/^(12)C分布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王道兵 钟其顶 +5 位作者 李国辉 程涛 武竹英 戴祁 黄占斌 陈文斌 《酿酒科技》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6-9,共4页
乙醇的碳稳定同位素组成(13C/13C,δ13C)对饮料酒的真实性鉴别具有重要意义。实验研究发现,乙醇δ13C比发酵原料偏负,且偏负程度随δ13C的变小而增大,但二者呈现显著正相关(R2=0.997);正交试验结果显示,对于乙醇δ13C变化影响较大的发... 乙醇的碳稳定同位素组成(13C/13C,δ13C)对饮料酒的真实性鉴别具有重要意义。实验研究发现,乙醇δ13C比发酵原料偏负,且偏负程度随δ13C的变小而增大,但二者呈现显著正相关(R2=0.997);正交试验结果显示,对于乙醇δ13C变化影响较大的发酵条件依次为发酵温度(20~30℃),糖浓度(60~200 g/L)和酵母种类,而初始p H值(4.0~5.0)的影响最小,但F检验表明,4种因素对乙醇δ13C的影响均不显著。本研究为今后应用δ13C识别乙醇的原料来源奠定了应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碳同位素组成(δ13c) 乙醇 发酵原料 酒精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稻草还田对胡敏酸化学结构的影响--高级^(13)C NMR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徐基胜 赵炳梓 张佳宝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6-123,共8页
为了从分析技术上对胡敏酸的结构分异进行定量化研究,以湖南桃源地区的长期(1990—2011年)田间试验为平台,采用元素分析、稳定碳同位素分析和高速多重倾斜幅度交叉极化/魔角自旋(Multiple cross-polarization/magic angle spinning,mult... 为了从分析技术上对胡敏酸的结构分异进行定量化研究,以湖南桃源地区的长期(1990—2011年)田间试验为平台,采用元素分析、稳定碳同位素分析和高速多重倾斜幅度交叉极化/魔角自旋(Multiple cross-polarization/magic angle spinning,multi CP/MAS)定量测定技术结合选择性官能团测定的固态13C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方法,旨在利用系列技术阐明连续22年稻草还田对土壤胡敏酸化学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草还田后胡敏酸含量增加了78%,但元素组成没有发生显著变化,其分子饱和程度、氧化度和极性都与不施肥对照很接近。稻草还田土壤胡敏酸的δ^(13)C值低于对照,表明长期稻草还田提高了非极性物质来源的碳。定量multi CP/MAS NMR方法则证实稻草还田后主要提高了土壤胡敏酸的脂类、芳香族物质和木质素比例,而蛋白质、多肽和糖类物质的比例则有所降低,从而导致烷基/烷氧基比值及疏水性指数增大,表明其分解程度增加,疏水性特征更加明显。高级NMR技术进一步发现胡敏酸中有大量的质子化碳,稻草还田后质子化芳香碳比例增加,但质子化异头碳和烷氧基比例降低,而它们的非质子化碳相对稳定;δ113~93化学位移内除异头碳外还含有芳香碳,且稻草还田的芳香碳在此化学位移内的比例更高。可见稻草还田后土壤胡敏酸的量和结构均有所变化,高级测定技术对结构的刻画有助于了解长期稻草还田肥力的提升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敏酸 水稻土 multicP/MAS δ13c 元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δ^(13)C值对艾比湖湿地自然保护区主要植被的科属性质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何书林 吕光辉 +3 位作者 杨晓东 王银山 刘晓星 杨军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421-1426,共6页
【目的】为了正确认识稳定性同位素对艾比湖自然保护区主要植被的科属性质,为艾比湖自然保护区植被的经营管理、植被恢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依据。【方法】通过野外采样,室内试验,测定了植物叶片含水量及稳定碳同位素比值。【结果】... 【目的】为了正确认识稳定性同位素对艾比湖自然保护区主要植被的科属性质,为艾比湖自然保护区植被的经营管理、植被恢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依据。【方法】通过野外采样,室内试验,测定了植物叶片含水量及稳定碳同位素比值。【结果】艾比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的植物多以藜科、豆科、柽柳科和夹竹桃科为主,物种较为贫乏;测得有31种C3植物和4种C4植物,C4植物的比例较高,分布集中于藜科;湿地内植物具有较大长期水分利用效率。【结论】C3植物比C4植物有更高的水分利用效率,以木本植物为主的柽柳科、杨柳科、豆科和榆科等相对于以草本为主的车前科、菊科、萝摩艹科等,有更高的水分利用效率,也有较强抗逆干旱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碳同位素 叶片含水量 艾比湖湿地自然保护区 δ13c 科属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樟子松树轮δ^(13)C对气候因子响应的方位差异
11
作者 商志远 王建 +3 位作者 赵兴云 张茂恒 崔明星 陈振举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9,共9页
对大兴安岭北部3株樟子松树轮进行δ13C测定,分析树轮δ13C对气候因子响应的方位差异以及不同采样方位数和方位组合方式对整轮代表性的差异。结果表明:樟子松树轮不同方位δ13C的均值序列对大区域气候环境因子的响应是一致的;树轮不同... 对大兴安岭北部3株樟子松树轮进行δ13C测定,分析树轮δ13C对气候因子响应的方位差异以及不同采样方位数和方位组合方式对整轮代表性的差异。结果表明:樟子松树轮不同方位δ13C的均值序列对大区域气候环境因子的响应是一致的;树轮不同方位的δ13C序列多数呈正相关,少量呈负相关,其中相关系数达到显著性水平的序列多数呈对称分布;树轮不同方位δ13C序列提取气候因子的能力和程度存在较大差异;当无法整轮周向取样时,选取3~4个方位采样既经济高效又能较完整地提取样本的δ13C变化信息;在方位组合上,应尽量避免各孔向间呈180°夹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轮 δ13c 方位差异 气候要素 响应 樟子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δ^(13)C与土壤盐分的关系研究综述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文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9期5515-5520,共6页
稳定碳同位素组成(δ13C)综合反映了植物的生理生态特征,可用于研究植物生理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大多数研究认为植物δ13C值随盐度增加而变重。盐分主要通过影响C3植物叶片气孔传导、光合作用等生理活动,使植物δ13C值发生变化。而... 稳定碳同位素组成(δ13C)综合反映了植物的生理生态特征,可用于研究植物生理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大多数研究认为植物δ13C值随盐度增加而变重。盐分主要通过影响C3植物叶片气孔传导、光合作用等生理活动,使植物δ13C值发生变化。而有些植物为适应盐分胁迫可能发生光合途径的转换,使C3代谢转换成C4或CAM代谢,导致植物某些器官的δ13C值发生变化,而植株整体δ13C值变化较小。由于植物δ13C与土壤盐分的关系还受其他环境因素的影响以及室内试验的有限性,因此进一步扩大盐度梯度范围,延长盐处理时间以及开展大田试验显得很有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δ13c 盐度 气孔导度 光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δ^(13)C方法研究玉米秸秆分解期间土壤有机质数量动态变化 被引量:64
13
作者 窦森 张晋京 +1 位作者 Lichtfouse E. 曹亚澄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28-334,共7页
通过室内培养实验 ,应用δ1 3C方法研究了玉米秸秆分解期间 ,土壤中胡敏酸 (HA)和富里酸 (FA)数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 :培养期间 ,新加入的玉米秸秆以及原土有机C都减少 ,但后者分解速度较慢。培养初期 ,FA的形成速度大于HA ;随培养... 通过室内培养实验 ,应用δ1 3C方法研究了玉米秸秆分解期间 ,土壤中胡敏酸 (HA)和富里酸 (FA)数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 :培养期间 ,新加入的玉米秸秆以及原土有机C都减少 ,但后者分解速度较慢。培养初期 ,FA的形成速度大于HA ;随培养时间延长 ,FA转化为HA或相互转化。原土有机质中 ,HA、FA也发生了相互转化 ,但与新形成的HA、FA相比转化速度较慢。用δ1 3 C方法研究短期培养 (几个月~几年 )条件下新加入有机质在土壤中的分解动力学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 分解 土壤 有机质 数量 动态变化 胡敏酸 富里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水埋深对塔里木河下游建群种植物叶片δ^(13)C值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任志国 陈亚鹏 +1 位作者 李卫红 刘树宝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76-82,共7页
通过对塔里木河下游不同地下水埋深梯度下胡杨和柽柳叶片δ13 C值的测定,分析了地下水埋深变化对胡杨和柽柳的长期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为塔里木河下游退化生态系统植被保育和恢复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地下水埋深从2.4m增加到... 通过对塔里木河下游不同地下水埋深梯度下胡杨和柽柳叶片δ13 C值的测定,分析了地下水埋深变化对胡杨和柽柳的长期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为塔里木河下游退化生态系统植被保育和恢复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地下水埋深从2.4m增加到9.1m,胡杨叶片δ13 C值呈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且在9.1m处胡杨很可能是通过减少地上生物量的方式来适应加剧的干旱;而柽柳叶片δ13 C值则随着地下水埋深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其水分利用效率不断增加,且对地下水埋深变化的适应宽度也较大。对比同一地下水埋深下胡杨和柽柳叶片的δ13 C值发现,随着地下水埋深不断增加,胡杨的抗旱性比柽柳的弱;对比不同地下水埋深的植物叶片的δ13 C值发现,胡杨在不同的地下水埋深采取不同的策略适应干旱环境,而柽柳在不同的地下水埋深则通过增加水分利用效率来抵御加剧的干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河下游 地下水埋深 叶片δ13 c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素分析-稳定同位素质谱同时测定δ^(13)C/δ^(15)N在原料乳粉检验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15
作者 李鑫 陈小珍 +2 位作者 张东雷 张越 章舒祺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56-360,共5页
建立了元素分析-稳定同位素质谱(EA-IRMS)同时测定原料奶粉中δ13 C/δ15 N的检测方法。该方法稳定性(标准偏差):参考气体δ13 C<0.02‰/δ15 N<0.04‰、实际样品δ13C<0.18‰/δ15 N<0.06‰;线性(斜率):参考气体δ13 C<... 建立了元素分析-稳定同位素质谱(EA-IRMS)同时测定原料奶粉中δ13 C/δ15 N的检测方法。该方法稳定性(标准偏差):参考气体δ13 C<0.02‰/δ15 N<0.04‰、实际样品δ13C<0.18‰/δ15 N<0.06‰;线性(斜率):参考气体δ13 C<0.04/δ15 N<0.01,实际样品δ13C<0.04/δ15 N<0.01,长期稳定性能满足以上指标。对来源各异的原料乳粉(含半成品原料、牛初乳粉)持续性的检测结果表明,多种原料乳粉均有各自稳定且差异性显著的δ13 C区间:新西兰(-26‰~-29‰)、澳大利亚(-26‰~-27‰)、美国(-16‰)、丹麦(-22‰~-24‰)、内蒙古(-25‰)、新疆/宁夏(-17‰~-22‰)。同时在半成品原料乳粉中,δ13C值在1段到3段呈现规律性变大的趋势,而δ15 N无明显变化,多集中在6‰~8‰这一区间。对部分原料乳粉中可能非法加入的,用以提高乳粉中氮含量的外源物质进行测定发现,常见化工类高氮化合物如尿素、三聚氰胺δ15 N为负值,与原料奶粉及其他蛋白类高氮物有显著差异。将三聚氰胺作为添加物,按提高蛋白含量10%的比例加入某一原料乳粉中,经过此方法检测,发现其δ15 N从6.344‰降至5.660‰。EA-IRMS技术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重现性,降低了操作难度和成本,可以应用到企业中作为监控原料乳粉来源和质量品质稳定性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素分析 质谱 δ13c δ15N同时测定 原料乳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山北坡土壤有机碳δ^13C组成随海拔梯度的变化 被引量:3
16
作者 许文强 罗格平 +2 位作者 陈曦 冯异星 李超凡 《同位素》 CAS 2016年第3期140-145,共6页
本文选择天山北坡三工河流域作为研究区,基于碳稳定同位素技术,分析土壤有机碳(SOC)δ^(13)C值随降雨量的变化,研究不同海拔梯度土壤剖面δ^(13)C值随采样深度的变化。结果显示,三工河流域降雨量在300mm以下的采样点,SOCδ^(13)C值随降... 本文选择天山北坡三工河流域作为研究区,基于碳稳定同位素技术,分析土壤有机碳(SOC)δ^(13)C值随降雨量的变化,研究不同海拔梯度土壤剖面δ^(13)C值随采样深度的变化。结果显示,三工河流域降雨量在300mm以下的采样点,SOCδ^(13)C值随降雨量的增加呈递减趋势(R2=0.97),而降雨量在300mm^500mm的采样点,δ^(13)C值随降雨量变化不明显(R2=0.04);三工河流域纯C3植物采样点土壤剖面δ^(13)C值随采样深度呈现明显的富集效应,即土壤剖面下层δ^(13)C值大于上层,其平均差值为1.01‰,与其他相关区域研究结果一致;而沙质荒漠和土质荒漠采样点剖面下层与上层SOCδ^(13)C平均差值为4.33‰,其变化趋势与纯C3植物采样点相反,且其表层δ^(13)C值接近C4植物来源,底层接近C3植物来源,推断其地上历史植被可能经历了由C3到C4的演替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同位素 δ^13c c3和c4植物 δ^13c富集效应 三工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定同位素比质谱法测定苹果和浓缩苹果汁的δ^(13)C值 被引量:10
17
作者 张遴 蔡砚 +1 位作者 李高华 王昌钊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10,14,共4页
用从国际原子能机构溯源得到的橄榄油标准物质[Cat No.B 2172-Batch 3130,其δ13CPDB为(-28.51±0.16)‰]作标准,应用稳定同位素比质谱法测定了苹果和苹果汁的δ13 C值,并以此确定国产苹果的δ13 C值的范围和鉴定制成的果汁的质量... 用从国际原子能机构溯源得到的橄榄油标准物质[Cat No.B 2172-Batch 3130,其δ13CPDB为(-28.51±0.16)‰]作标准,应用稳定同位素比质谱法测定了苹果和苹果汁的δ13 C值,并以此确定国产苹果的δ13 C值的范围和鉴定制成的果汁的质量。苹果样品去皮后切碎,打成糊状,离心后取其上清液,在75℃加热2~3h至呈黏稠状液体,冷却至室温。此时其糖度约为70Brix。浓缩苹果汁样品是黏稠液体,其糖度一般也在70Brix左右。取2μL上述样品置于锡杯中,按方法处理后供质谱分析。标准物质的进样量为2μL。按所测得碳的稳定同位素13C与12C的比值代入所给公式计算δ13 C值。结果表明:方法的精密度较好,其相对标准偏差(n=11)均小于0.021%。根据测定结果发现,我国苹果的δ13C值在-29.1‰~-23.33‰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同位素比质谱法 δ13c 苹果 浓缩苹果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素含量和δ^(13)C值对食醋标签标识真实性的初步探索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鑫 陈小珍 +1 位作者 章舒祺 张东雷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25-129,共5页
研究建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直接进样测定食醋中Cd,Cr,Cu,Mn,Zn,Sr,K,Na,Ca,Mg,Fe 11种元素含量的方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直接进样测定I元素含量的测定方法,并验证了直接进样方式下测定结果的准确性。采用IC... 研究建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直接进样测定食醋中Cd,Cr,Cu,Mn,Zn,Sr,K,Na,Ca,Mg,Fe 11种元素含量的方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直接进样测定I元素含量的测定方法,并验证了直接进样方式下测定结果的准确性。采用ICP-OES、ICP-MS、稳定同位素比率质谱(IRMS)对食醋及原料中K,Na,Ca,Mg,Fe,Al,As,Cd,Cr,Cu,Mn,Zn,Sr,Ni,Pb,I 16种元素和δ13C值进行测定,通过系统的统计学方法对测定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原料大米中不同元素含量的差别无法传递给相应的食醋;原料焦糖色中元素的含量差异很大。针对于食醋成品:Mn和生产原料中的红曲、麸皮相关;Na的主要来源是外源添加的食用盐或含钠添加剂;K,Mg受原料大米和生产工艺的双重影响;Sr和Zn两元素或可成为产地溯源的辅助依据;δ13C值的变化与葡萄糖及焦糖色有关,但均在C3植物的δ13C值区间内。以上研究结果尚不能对食醋的真实性进行判别,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素分析 δ13c 原料 直接进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中C_3植物含量对牛组织中稳定同位素碳、氮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孙丰梅 王慧文 +1 位作者 石光雨 杨曙明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33-137,共5页
研究了饲料中C3植物含量不同时对牛不同组织中稳定性同位素碳、氮组成的影响。18头12~14月龄的青年牛随机分为6组,分别饲喂C3植物含量为50.0%、60.0%、70.0%、80.0%、90.0%、100.0%的饲料,132 d后屠宰。利用同位素比值质谱仪测定了牛尾... 研究了饲料中C3植物含量不同时对牛不同组织中稳定性同位素碳、氮组成的影响。18头12~14月龄的青年牛随机分为6组,分别饲喂C3植物含量为50.0%、60.0%、70.0%、80.0%、90.0%、100.0%的饲料,132 d后屠宰。利用同位素比值质谱仪测定了牛尾毛、脱脂牛肉、粗脂肪、各种饲料的δ13C和δ15N值。结果表明,牛组织中碳同位素主要受饲料的影响,牛尾毛、脱脂肌肉、粗脂肪中的δ13C值随着C3植物含量在牛饲料中的比例增大而降低,并且均与C3植物含量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用牛组织中的δ13C值可以预测饲料中C3植物所占的比例。牛组织中的氮同位素一定程度上受饲料因素的影响,但未随C3植物含量呈现规律性变化。牛不同组织中δ13C和δ15N与饲料之间的富集或贫化比例与其他报道并不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同位素 饲料 δ13c δ15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GC-C-IRMS技术追溯食醋的来源与制作工艺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洁莉 梁明祥 金丽巾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99-101,116,共4页
利用同位素技术测定食品中的δ13C值已经成为食品质量检验的一种重要手段。该实验中,通过有机溶剂稀释与气相色谱-燃烧-同位素比值质谱联用(GC-C-IRMS)方法来测定3种工业用冰醋酸、2种食用醋酸以及14种商品化食醋中的醋酸的δ13C值,发... 利用同位素技术测定食品中的δ13C值已经成为食品质量检验的一种重要手段。该实验中,通过有机溶剂稀释与气相色谱-燃烧-同位素比值质谱联用(GC-C-IRMS)方法来测定3种工业用冰醋酸、2种食用醋酸以及14种商品化食醋中的醋酸的δ13C值,发现食用醋酸的δ13C值在-11.57‰^-20.66‰之间,而工业冰醋酸的δ13C值在-24.45‰^-29.14‰之间;镇江香醋中的醋酸δ13C值在-22‰^-25‰之间,山西陈醋的δ13C值在-13‰~20‰之间,白醋的δ13C值在-14‰^-25‰之间。因此GC-C-IRMS技术不但可以区分工业冰醋酸和食用醋酸,而且可以区别部分不同来源和不同酿造工艺的食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醋 醋酸(乙酸) 气相色谱-燃烧-稳定同位素比值质谱 δ13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