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秋水仙素对豆梨的诱变效应及四倍体鉴定
1
作者 李泽根 任威蓁 +4 位作者 于淑漫 冯雯静 徐宁伟 路丙社 路斌 《林业与生态科学》 2024年第4期440-447,共8页
为筛选秋水仙素对豆梨多倍体诱导的适宜条件,以萌动种子为材料,采用浸泡法进行秋水仙素处理,研究不同浓度和处理时间对其种子萌发、成苗和诱变效果的影响。通过表型观察,结合气孔特征和染色体计数对四倍体诱变植株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 为筛选秋水仙素对豆梨多倍体诱导的适宜条件,以萌动种子为材料,采用浸泡法进行秋水仙素处理,研究不同浓度和处理时间对其种子萌发、成苗和诱变效果的影响。通过表型观察,结合气孔特征和染色体计数对四倍体诱变植株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1)秋水仙素抑制豆梨的萌发和成苗;随着处理浓度增加和处理时间延长,种子萌发率、成苗率逐渐降低,诱变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0.8%秋水仙素处理36 h诱导效果最好,四倍体诱导率为35%。(2)根尖染色体计数检测,四倍体染色体数目是二倍体的2倍,为2n=4x=68条,气孔及保卫细胞数有增大与密度减小的多倍化特征。(3)与二倍体植株相比,四倍体呈现植株先矮后高、茎干变粗、叶片变大、叶色变深、叶片加厚等特征,且在生理生化指标上有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梨 秋水仙素 多倍体诱导 诱变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诱变育种新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47
2
作者 韩微波 刘录祥 +2 位作者 郭会君 赵林姝 王成社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25-129,共5页
诱发突变技术在小麦品种改良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简要介绍了小麦诱变育种的一些新技术的研究概况,从诱变机理、诱发的生物学效应、新种质材料的创造和新品种选育等不同的角度介绍了离子束注入、航天诱变和生物因素诱变等小麦诱变育种... 诱发突变技术在小麦品种改良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简要介绍了小麦诱变育种的一些新技术的研究概况,从诱变机理、诱发的生物学效应、新种质材料的创造和新品种选育等不同的角度介绍了离子束注入、航天诱变和生物因素诱变等小麦诱变育种新技术及小麦突变体筛选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小麦诱变新技术的发展前景予以讨论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诱发突变 诱变因素 诱变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牧草诱变育种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3
作者 韩微波 张月学 +5 位作者 唐凤兰 刘杰淋 刘凤歧 陈积山 尚晨 杜优颖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2-66,共5页
本文从诱变机理、诱发的生物学效应、新种质材料的创造和新品种选育等不同角度简要综述了γ射线、离子束注入、航天搭载、诱发突变辅助选择方法等在牧草育种中的研究概况和最近新研究进展,并对牧草诱变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牧草 诱发突变 诱变因素 诱变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天育种——我国农业科技革命的新路 被引量:22
4
作者 王呈祥 白志良 +2 位作者 王良群 杨伟 刘勇 《山西农业科学》 2003年第3期92-96,共5页
介绍了中国航天育种在农业上应用的现状及取得的成就。简述了航天育种的机理,从辐射遗传学、辐射剂量和基因安全等方面说明了航天育种的生物安全性。阐述了航天育种的特点,并对航天育种的发展提出了新的展望。
关键词 中国 航天育种 农业科技革命 现状 作用机理 辐射遗传 辐射剂量 基因安全 生物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诱变结合化学诱变选育纤维素酶高产菌的研究 被引量:39
5
作者 兰时乐 李立恒 +2 位作者 王晶 赵谦 周馥卉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期22-25,共4页
以纤维素酶产生菌TP1202为出发菌株,通过微波诱变和硫酸二乙酯、氯化锂诱变剂进行诱变,选育到1株纤维素酶高产菌株AS5。在适宜条件下,其产生的羧甲基纤维素酶活力(CMC),滤纸酶活力(FPA)和棉花糖酶活力分别是出发菌株的107%、152.4%和140... 以纤维素酶产生菌TP1202为出发菌株,通过微波诱变和硫酸二乙酯、氯化锂诱变剂进行诱变,选育到1株纤维素酶高产菌株AS5。在适宜条件下,其产生的羧甲基纤维素酶活力(CMC),滤纸酶活力(FPA)和棉花糖酶活力分别是出发菌株的107%、152.4%和14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诱变 化学诱变 纤维素酶 绿色木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多倍体诱变研究初报 被引量:10
6
作者 刘静 丁兆堂 +2 位作者 赵进红 孙海伟 孙仲序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75-478,共4页
配制0.2%秋水仙素,对一年生茶树幼苗进行滴液处理诱导多倍体,正交试验结果表明:以苗木遮光黄化处理3天后,药剂连续处理4d,诱导效果最好;镜检其变异叶片的气孔保卫细胞明显增大,从中选出18个单株和对照相比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关键词 茶树 多倍体 诱变 正交试验 秋水仙素 滴液处理 形态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秋水仙素诱导菊花脑多倍体的研究 被引量:69
7
作者 陈发棣 蒋甲福 房伟民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2002年第1期46-50,共5页
利用秋水仙素对菊花脑进行浸种诱导多倍体 ,比较了不同处理浓度和时间的效果。结果表明 ,0 .5 g/L浓度处理 4 8h可以获得较好的效果 ,植株形态变异率为 83.1% ;1.0 g/L、2 .0 g/L浓度处理 12h以上变异率虽然升高 ,但由于生长抑制严重 ,... 利用秋水仙素对菊花脑进行浸种诱导多倍体 ,比较了不同处理浓度和时间的效果。结果表明 ,0 .5 g/L浓度处理 4 8h可以获得较好的效果 ,植株形态变异率为 83.1% ;1.0 g/L、2 .0 g/L浓度处理 12h以上变异率虽然升高 ,但由于生长抑制严重 ,后期死亡率明显升高 ;诱变株结实率和种子发芽率明显低于对照。对 4个形态变异株进行了叶片气孔保卫细胞大小、叶绿粒数测定和根尖细胞染色体观察 ,鉴定出四倍体菊花脑 1株 (2n =36 ) ,嵌合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花脑 秋水仙素 倍体育种 诱变育种 种子直接浸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纤溶酶霉菌的筛选及诱变 被引量:7
8
作者 闵伟红 李佳 +2 位作者 王影 崔学祥 李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26-229,共4页
本研究从我国传统发酵豆制品中筛选具有纤溶酶活性的霉菌三株,用PDA培养后进行分离纯化,并对纯化的菌种进行诱变、复筛和发酵培养。通过菌种特征、形态以及制片镜检对菌种进行初步鉴定,其中两株可以鉴定为根霉或毛霉,一株为枯青霉(Penic... 本研究从我国传统发酵豆制品中筛选具有纤溶酶活性的霉菌三株,用PDA培养后进行分离纯化,并对纯化的菌种进行诱变、复筛和发酵培养。通过菌种特征、形态以及制片镜检对菌种进行初步鉴定,其中两株可以鉴定为根霉或毛霉,一株为枯青霉(Penicillium curinum Thom)。对其鉴定后的菌株进行紫外线诱变和紫外线-氯化锂复合诱变处理,纤溶酶活性由68、56和72U/g分别提高到488、416和660U/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溶酶 筛选 诱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耳的诱变与营养缺陷型菌株的筛选 被引量:4
9
作者 谢宝贵 朱虎 +2 位作者 江玉姬 饶永斌 郑金贵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2期246-249,共4页
实验结果表明,银耳酵母状分生孢子对紫外线的效应为多靶单击类型,而对60Coγ射线的效应为单靶单击。紫外线诱变获得2个营养缺陷型菌株,其中1株T811经鉴定是肌醇缺陷型。突变体T811的生长迟缓期比野生型多3d,生长速度较慢。同时还提出了... 实验结果表明,银耳酵母状分生孢子对紫外线的效应为多靶单击类型,而对60Coγ射线的效应为单靶单击。紫外线诱变获得2个营养缺陷型菌株,其中1株T811经鉴定是肌醇缺陷型。突变体T811的生长迟缓期比野生型多3d,生长速度较慢。同时还提出了该突变体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耳 诱变 营养缺陷型菌株 筛选 紫外线 Γ射线 生物反应器 分生孢子 突变体 基因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空环境诱变苦荬菜的细胞学效应研究 被引量:17
10
作者 张月学 李成权 +5 位作者 申忠宝 韩微波 唐凤兰 蒿若超 刘杰淋 王长山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7年第9期38-41,共4页
对卫星搭载的2种苦荬菜Lactuca indica种子SP1代根尖细胞染色体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太空环境诱变处理后提高了苦荬菜种子的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指数,出现了包括微核、染色体桥、染色体断片等在内的多种类型的染色体变异。早熟苦荬菜... 对卫星搭载的2种苦荬菜Lactuca indica种子SP1代根尖细胞染色体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太空环境诱变处理后提高了苦荬菜种子的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指数,出现了包括微核、染色体桥、染色体断片等在内的多种类型的染色体变异。早熟苦荬菜对太空环境诱变的敏感性大于晚熟苦荬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育种 苦荬菜 诱发突变 细胞学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MS诱导小麦条锈菌毒性突变的研究 被引量:22
11
作者 姚秋燕 王国芬 +3 位作者 徐智斌 王美南 王阳 井金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20-123,共4页
以化学诱变剂EMS处理小麦条锈菌CYl7和CY31的夏孢子诱发其毒性突变,用抗条锈Yr近等基因系筛选毒性突变体,建立了4个CY17和1个CY31的突变菌株,各筛选品种上的病菌突变频率明显不同。突变率在2.14×10^-6~3.68×10^-3。对... 以化学诱变剂EMS处理小麦条锈菌CYl7和CY31的夏孢子诱发其毒性突变,用抗条锈Yr近等基因系筛选毒性突变体,建立了4个CY17和1个CY31的突变菌株,各筛选品种上的病菌突变频率明显不同。突变率在2.14×10^-6~3.68×10^-3。对突变菌株的毒性测定结果表明,CY17的所有突变菌株对Yr12发生了毒性突变,且CY17和CY31的所有突变菌株对Yr5,Yr10,Yr15和Yr24等4个抗病基因表现无毒性。研究证实毒性突变是小麦条锈病菌毒性变异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条锈菌 EMS诱导 毒性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泸定百合多倍体诱导试验 被引量:10
12
作者 罗思宝 黄萍 +2 位作者 张时刚 虞泓 李淡清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07年第1期74-78,共5页
用0.15%秋水仙碱溶液处理泸定百合(2n=2x=24)1.5年生实生苗及其他种百合的生长点后,有些植株顶芽形态呈现明显的变异。经对变异部分的形态和解剖特征作测定,其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变异植株的叶长、节间长、茎粗与未处理的植株相比差异达... 用0.15%秋水仙碱溶液处理泸定百合(2n=2x=24)1.5年生实生苗及其他种百合的生长点后,有些植株顶芽形态呈现明显的变异。经对变异部分的形态和解剖特征作测定,其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变异植株的叶长、节间长、茎粗与未处理的植株相比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但叶宽的变化不明显。在显微镜下观测变异叶片下表皮细胞和气孔,其细胞长度显著变小、宽度却几乎没有变化;气孔数量显著减少,气孔宽度增大明显、长度却略有缩小。将茎上变异部分分化出的珠芽栽植后,取其根尖细胞在显微镜下观察,看到有相当一部分细胞的染色体数已变为2n=4x=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泸定百合 多倍体 诱导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藻藻种选育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3
作者 陈必链 施巧琴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78-81,共4页
介绍了近几年来螺旋藻藻种选育的研究进展。从自然分离、人工诱变、基因工程等3个方面论述它们在螺旋藻育种中的应用。其中以采用物理或化学诱变剂的人工诱变方法最广泛 ,它们对藻丝形态、生长速度、最适生长温度、生化组成、产量等产... 介绍了近几年来螺旋藻藻种选育的研究进展。从自然分离、人工诱变、基因工程等3个方面论述它们在螺旋藻育种中的应用。其中以采用物理或化学诱变剂的人工诱变方法最广泛 ,它们对藻丝形态、生长速度、最适生长温度、生化组成、产量等产生影响 ,具有明显的诱变正效应。基因工程育种有待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藻 人工诱变 藻种选育 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理辐射在农作物育种和生理上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4
作者 朱宗文 查丁石 +2 位作者 李贤 朱龙英 朱为民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0年第6期23-26,共4页
综述了主要的物理辐射诱变源在农作物育种和生理上的应用研究,总结了物理辐射在农作物生理和遗传物质上的诱变效应,并对物理辐射的生物学效应和物理辐射应用现状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辐射 诱变育种 生理 影响 诱变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菜诱变和离体草酸筛选抗菌核病材料 被引量:12
15
作者 刘良宏 石淑稳 +2 位作者 吴江生 陈玉霞 周永明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8,13,共5页
以油菜华双 3号为材料 ,研究辐射诱变和离体草酸处理筛选抗菌核病材料的方法和技术。结果表明 ,用于离体筛选种子的辐照剂量以 40~ 12 0Krad为宜 ;用草酸处理60 Co -γ射线照射种子产生的试管苗 (一轮草酸筛选 ) ,或用草酸处理辐照种... 以油菜华双 3号为材料 ,研究辐射诱变和离体草酸处理筛选抗菌核病材料的方法和技术。结果表明 ,用于离体筛选种子的辐照剂量以 40~ 12 0Krad为宜 ;用草酸处理60 Co -γ射线照射种子产生的试管苗 (一轮草酸筛选 ) ,或用草酸处理辐照种子及种子产生的试管苗 (两轮草酸筛选 ) ,获得 49株抗草酸小苗 ;未经辐射处理的种子均未筛选出抗草酸小苗。将抗草酸小苗离体叶接种核盘菌菌丝体 ,获得 9株抗 (耐 )核盘菌的小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诱变 离体筛选 草酸 菌核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环境诱发粳稻品种对胞质雄性不育保恢突变和亲籼突变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陈芳远 卢升安 +1 位作者 易小平 蒋兴村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S1期83-88,共6页
利用高空气球搭载,使2个对胞质雄性不育育性保持的粳稻品种“中作59”和“海香”干种子处于海拔高度30-35km的高空8h后回收种植,从SP2代群体中,获得一类突变体:一类为粳型亲籼并对胞质雄性不育具恢复能力的突变体.... 利用高空气球搭载,使2个对胞质雄性不育育性保持的粳稻品种“中作59”和“海香”干种子处于海拔高度30-35km的高空8h后回收种植,从SP2代群体中,获得一类突变体:一类为粳型亲籼并对胞质雄性不育具恢复能力的突变体.另一类为宗籼、粳并对胞质雄性不育具恢复能力的突变体.研究结果表明,利用空间诱变创造新恢源和改变粳稻亲和性,对攻克籼粳杂种F1的不孕性和籽粒充实度差的难题,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亲籼突变 广亲和突变 胞质雄性不育保恢突变 空间诱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能混合粒子场辐照冬小麦生物效应研究 被引量:19
17
作者 刘录祥 赵林姝 +4 位作者 郭会君 李家才 王晶 赵世荣 郑企成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5年第21期1642-1645,共4页
利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直线加速器E2束流打靶产生高能混合粒子场,以185 Gy的剂量处理两个冬小麦品种SP8724和D6-3,并与相同剂量的γ射线相比较,研究其生物诱变效应。结果表明,混合粒子场处理小麦具有比γ射线处理更高的相对生物学效应... 利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直线加速器E2束流打靶产生高能混合粒子场,以185 Gy的剂量处理两个冬小麦品种SP8724和D6-3,并与相同剂量的γ射线相比较,研究其生物诱变效应。结果表明,混合粒子场处理小麦具有比γ射线处理更高的相对生物学效应,M2代诱变效果显著,总突变频率以及矮杆、早熟和穗型等有益突变频率明显高于γ射线处理的。高能混合粒子场辐照有可能成为一种新的诱变源在作物改良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混合粒子场 诱发突变 生物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化学诱变研究进展 被引量:31
18
作者 赵永亮 宋同明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24-28,共5页
简述了化学诱变的发展简史。系统介绍了玉米化学诱变的特点,处理方法和效果。
关键词 玉米 化学诱变剂 甲基磺酸乙酯 诱发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生物分子诱变培育小麦突变新类型 被引量:8
19
作者 张宏纪 王广金 +5 位作者 孙岩 黄景华 刁艳玲 郭强 尹静 孙光祖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77-281,共5页
利用花粉管通道法将γ射线照射过的供体宁7840的DNA导入受体91B569,经温室加代和系谱法种植,在后代中获得6种类型的突变系:生育延迟型、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组成改变型、抗病型、矮秆型、丰产型和品质改善型。与供体和受体相比... 利用花粉管通道法将γ射线照射过的供体宁7840的DNA导入受体91B569,经温室加代和系谱法种植,在后代中获得6种类型的突变系:生育延迟型、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组成改变型、抗病型、矮秆型、丰产型和品质改善型。与供体和受体相比,每个突变系可具有2个以上的变异。突变系的醇溶蛋白电泳图谱具有丰富的变异,与受体的电泳图谱差异较小,而与供体的电泳图谱差异较大。表明在导入经γ射线照射外源DNA后,后代显示的分子诱变效应大于基因转移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γ辐照的外源DNA 生物分子诱变 变异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纤维素酶菌株的诱变选育和筛选 被引量:12
20
作者 李西波 刘胜利 +1 位作者 王耀民 王文兵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07-110,共4页
用青霉(Penicillium sp.)HK-003为原始菌,经亚硝基胍(NTG)、羟胺复合诱变,根据变异菌株菌落形态变化与产酶高低的关系,结合酶活力检测理化指标,筛选出一株高产稳定的纤维素酶菌株LX-435,其产酶能力由200 U/mL提高到415 U/mL,较出发菌株... 用青霉(Penicillium sp.)HK-003为原始菌,经亚硝基胍(NTG)、羟胺复合诱变,根据变异菌株菌落形态变化与产酶高低的关系,结合酶活力检测理化指标,筛选出一株高产稳定的纤维素酶菌株LX-435,其产酶能力由200 U/mL提高到415 U/mL,较出发菌株提高2.08倍。对该菌种进行了连续8次继代培养,结果表明其遗传性状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霉 亚硝基胍 羟胺 复合诱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