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5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升温速率对β-CD/1-MCP热分解反应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何翊 孙挺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69-472,共4页
用程序升温热重法对-βCD与1-MCP包结物的热分解动力学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升温速率对TG/DTG谱图的影响,并用单一升温速率法和多个升温速率组合法分别作了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动力学参数(Tm和(dα/dT)m)均随着升温速率的升高而增大,两种... 用程序升温热重法对-βCD与1-MCP包结物的热分解动力学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升温速率对TG/DTG谱图的影响,并用单一升温速率法和多个升温速率组合法分别作了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动力学参数(Tm和(dα/dT)m)均随着升温速率的升高而增大,两种计算方法得到的动力学参数是不同的,单一升温速率法计算出的E和A值遵循关系式:lnA=0.1059E+1.013,即存在动力学补偿效应;多个升温速率组合法对E的计算,则依赖于升温速率的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环糊精 1-甲基环丙烯 升温速率 热分解动力学 程序升温热重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CdS复合膜制备及其对吡啶的传感特性 被引量:13
2
作者 王姗 房喻 +3 位作者 张颖 王明珍 胡道道 廖奕坤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14-518,共5页
利用壳聚糖(CS)易于成膜的特点,模拟生物矿化,在有机物调制下通过异相成核生长制备了CS/CdS纳米颗粒复合膜.研究了成膜条件对膜的水热稳定性和发光性能的影响,以及CS/CdS纳米颗粒复合膜对水体中吡啶的响应特性.扫描电镜分析表明CS/CdS... 利用壳聚糖(CS)易于成膜的特点,模拟生物矿化,在有机物调制下通过异相成核生长制备了CS/CdS纳米颗粒复合膜.研究了成膜条件对膜的水热稳定性和发光性能的影响,以及CS/CdS纳米颗粒复合膜对水体中吡啶的响应特性.扫描电镜分析表明CS/CdS纳米颗粒复合膜均匀性好,CdS以物理掺杂方式均匀分布于CS薄膜中,CdS颗粒尺寸在70nm左右.但薄膜荧光光谱位置和形状表明实际发光的CdS簇集体直径小于20nm.由此推测电镜观察到的CdS颗粒可能是由许多CdS小颗粒聚集而成,小颗粒之间因有机物的存在而相互隔离.CS/CdS纳米颗粒复合膜的荧光发射对水体中吡啶的存在十分敏感,微量吡啶的存在会引起薄膜荧光发射急剧增强.除铜和碘离子外,水体系中其他常见离子对薄膜荧光发射没有显著影响,预期CS/CdS纳米颗粒复合薄膜有可能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水体系吡啶测定专用传感薄膜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铜 壳聚糖 荧光 纳米复合材料 薄膜 壳聚糖-cdS复合膜 制备 吡啶 传感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DTA、β-CD对唐古特白刺果实红色素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张勇 李彩霞 +3 位作者 李鹏 曹洋 裴生美 陈年来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1-55,共5页
研究了EDTA和β-CD对唐古特白刺果实红色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Fe3+对唐古特白刺果实红色素有明显的不良影响;加入EDTA、β-CD不仅可减缓唐古特白刺果实红色素的褪色速度,还可有效地抑制色素因Fe3+而对其产生的影响。实验结果还表明... 研究了EDTA和β-CD对唐古特白刺果实红色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Fe3+对唐古特白刺果实红色素有明显的不良影响;加入EDTA、β-CD不仅可减缓唐古特白刺果实红色素的褪色速度,还可有效地抑制色素因Fe3+而对其产生的影响。实验结果还表明:EDTA对含Fe3+色素的护色作用均优于β-CD,增强了色素的稳定性,使之扩大了应用范围,提高使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古特白刺果实 红色素 Fe^(3+) 稳定性 EDTA β-c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电纺PMMA/β-CD纳米纤维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3
4
作者 徐秀珍 凤权 +2 位作者 侯大寅 解文斌 鲍乐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17-119,共3页
通过静电纺丝技术成功的制备PMMA/β-CD纳米纤维。得到均匀的、重现性好的纳米纤维的最佳纺丝参数是:纺丝液流量0.2mL/h,所施加的电压18kV,接收距离15cm。我们发现β-CD能促使PMMA纺丝液在较低浓度的情况下制备出无串珠、形态均匀的纳... 通过静电纺丝技术成功的制备PMMA/β-CD纳米纤维。得到均匀的、重现性好的纳米纤维的最佳纺丝参数是:纺丝液流量0.2mL/h,所施加的电压18kV,接收距离15cm。我们发现β-CD能促使PMMA纺丝液在较低浓度的情况下制备出无串珠、形态均匀的纳米纤维,这归结于β-CD的加入提高了纺丝液的导电性和黏度。通过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的研究,一些β-CD分子位于纳米纤维的表面。这也表明这样的纳米纤维膜有望用作分子滤膜或作为废水处理中捕获重金属离子和有机小分子污染物的纳米过滤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MA β-cd 静电纺丝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CdS复合纳米粒子对甲基橙的光催化降解作用 被引量:15
5
作者 侯进 陈国华 孟显丽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4-57,共4页
用反相微乳液法制备了壳聚糖-CdS复合纳米粒子,并考察了复合纳米粒子用量、光照条件和溶液pH值等因素对光催化降解甲基橙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00 mL质量浓度为20 mg/L的甲基橙溶液中加入0.30 g复合纳米粒子,可以达到较好的光催化降解效果... 用反相微乳液法制备了壳聚糖-CdS复合纳米粒子,并考察了复合纳米粒子用量、光照条件和溶液pH值等因素对光催化降解甲基橙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00 mL质量浓度为20 mg/L的甲基橙溶液中加入0.30 g复合纳米粒子,可以达到较好的光催化降解效果;甲基橙在光催化降解过程中最大吸收波长464 nm处的吸收峰迅速减弱,并最终消失,且在258 nm和455 nm处出现了新的吸收峰,说明甲基橙发生了降解;溶液pH值对光催化降解甲基橙有一定的影响,在弱酸性条件下降解效率较高;复合纳米粒子比普通CdS降解效率高,2 min时高出50%,400 min时高出21.3%.初步提出了复合纳米粒子光催化降解机理,复合纳米粒子的吸附作用是光催化降解作用的前置步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相微乳液 壳聚糖-cdS复合纳米粒子 甲基橙 光催化降解 降解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CGTase突变体制备及其产γ-CD条件优化 被引量:3
6
作者 王金鹏 王萍 +3 位作者 苑征 李林林 范浩然 金征宇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015-1020,共6页
采用定点突变法将来自Bacillussp.G-825-6的γ-CGTase的211位的酪氨酸突变为亮氨酸,并利用突变体Y211L催化淀粉制备γ-CD,分别研究了底物种类、底物质量分数、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加酶量对γ-CD产率的影响,并在单因素的基础上进行了正... 采用定点突变法将来自Bacillussp.G-825-6的γ-CGTase的211位的酪氨酸突变为亮氨酸,并利用突变体Y211L催化淀粉制备γ-CD,分别研究了底物种类、底物质量分数、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加酶量对γ-CD产率的影响,并在单因素的基础上进行了正交优化,优化后的反应条件为:木薯淀粉质量分数为6%,加酶量为4 U/g,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为24 h,在此条件下催化产生γ-CD的产率可达到14%,以总环糊精质量分数为100%计,催化产γ-CD的比率为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GTASE γ-cd 定点突变 产物专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CD存在下MMA细乳液体系的RAFT聚合 被引量:9
7
作者 邵亚军 倪沛红 +1 位作者 纪晓丽 余樟清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2176-2178,共3页
The methyl methacrylate(MMA) reversible addition-fragmentation chain transfer(RAFT) miniemulsion polymerization in the presence of β-cyclodextrin(β-CD) was investigated. β-CD is found to act both as an efficient so... The methyl methacrylate(MMA) reversible addition-fragmentation chain transfer(RAFT) miniemulsion polymerization in the presence of β-cyclodextrin(β-CD) was investigated. β-CD is found to act both as an efficient solubilizer for RAFT agent(2-cyanopro-2-yl dithiobenzoate) and as a stabilizer for heterogeneous polymerization. The RAFT miniemulsion polymerizations with or without β-CD were compared in terms of kinetics and the molecular weight distribution. The problem of poor latex stability was observed in this system. A good result of the control over RAFT miniemulsion polymerization of MMA was obtained with β-CD. The increase of the molecular weight of poly(methyl methacrylate) shows a linear relationship with the monomer conversion. The polydispersity index of the polymer with β-CD(PDI=1.18—1.21) is smaller than that without β-CD. TEM photographs showed that the PMMA particles produced with β-CD had smooth surfaces and uniform particle size. Higher amount of sodium dodecyl sulfate and hexadecane was found in favor of improving the controllability of the system. Oil soluble initiator is beneficial to the controllability of the polymeriz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cd RAFT聚合 细乳液聚合 甲基丙烯酸甲酯(MM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CD在绿茶饮料加工中的保香作用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梁靖 须海荣 陈利燕 《中国茶叶》 2003年第4期18-19,共2页
关键词 绿茶饮料 加工 β-cd 保香作用 香气指数 作用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β-CD协同提取橘叶黄酮 被引量:2
9
作者 李志英 何云飞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8-31,共4页
研究超声辅助β-CD介质中提取橘叶中的黄酮,测定橘叶中黄酮提取率。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正交试验优化结果为:提取时间4 min,超声功率50%,料液比1∶30(g/mL),超声温度60℃,m(β-CD的用量)∶m(橘叶)为0.2∶1。在最佳提取... 研究超声辅助β-CD介质中提取橘叶中的黄酮,测定橘叶中黄酮提取率。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正交试验优化结果为:提取时间4 min,超声功率50%,料液比1∶30(g/mL),超声温度60℃,m(β-CD的用量)∶m(橘叶)为0.2∶1。在最佳提取条件下,橘叶中黄酮的提取率为6.67%。与溶剂浸取法相比,缩短了提取时间,橘叶黄酮的提取率提高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橘叶 黄酮 β-cd 超声 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丁香精油/β-CD包合物的PVA活性包装膜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邓靖 李文 +1 位作者 郝喜海 薛琼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58-60,共3页
以丁香精油/β-CD包合物为活性成分,以PVA(聚乙烯醇)为成膜基材采用流延法制备活性包装膜,研究包合物添加对PVA膜抗菌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包合物的添加可赋予PVA膜抗霉菌性能,当包合物添加量大于10%时,PVA活性包装膜可达... 以丁香精油/β-CD包合物为活性成分,以PVA(聚乙烯醇)为成膜基材采用流延法制备活性包装膜,研究包合物添加对PVA膜抗菌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包合物的添加可赋予PVA膜抗霉菌性能,当包合物添加量大于10%时,PVA活性包装膜可达到0级抗霉菌标准。包合物的添加量<20%时膜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变化不显著;添加量为10%~15%时膜撕裂度相对于纯PVA膜显著增大。在PVA中添加10%的包合物可制备抗菌性能和力学性能均较佳的活性包装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香精油/β-cd包合物 聚乙烯醇 活性包装膜 抗菌性能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浓度环糊精强化Fenton试剂降解液相中茚并(1,2,3-cd)芘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杜勇超 豆俊峰 +2 位作者 丁爱中 范福强 陈海英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99-1204,共6页
为了研究Fenton试剂对液相中茚并(1,2,3-cd)芘的降解效果,采用实验室内试验方法,考察并确定了H2O2浓度、FeSO4浓度、反应时间、pH值以及低浓度环糊精等因素对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Fenton试剂可以有效降解液相中的茚并(1,2,3-cd)芘... 为了研究Fenton试剂对液相中茚并(1,2,3-cd)芘的降解效果,采用实验室内试验方法,考察并确定了H2O2浓度、FeSO4浓度、反应时间、pH值以及低浓度环糊精等因素对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Fenton试剂可以有效降解液相中的茚并(1,2,3-cd)芘。在降解过程中,对初始浓度为2.5mg·L-1的茚并(1,2,3-cd)芘,当H2O2浓度为20.0mmol·L-1,FeSO4浓度为3.0mmol·L-1时降解较为有效,去除率可达到62.88%,浓度过高或者过低都不利于反应的发生。Fenton氧化降解茚并(1,2,3-cd)芘的反应在60min内可以完成,并且pH值控制在3时更加有利于降解。反应体系中加入低浓度环糊精可以增加茚并(1,2,3-cd)芘在水相中的溶解度,当加入HPCD的浓度为3mg·L-1时,Fenton试剂对茚并(1,2,3-cd)芘的氧化去除率可由62.88%提高至71.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NTON试剂 茚并(1 2 3-cd)芘 环糊精 降解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刺激分子B7-CD_(28)在肿瘤免疫研究中的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露 孙宏伟 +1 位作者 柳星 秦宝丽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11期247-248,共2页
抗肿瘤免疫以细胞免疫为主,共刺激分子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B7-CD28是激发机体抗肿瘤免疫应答的共刺激信号,由于肿瘤细胞缺乏B7分子的表达,机体抗肿瘤作用显著降低。转基因治疗后,可以使机体重新获得对肿瘤的主动免疫应答能力。
关键词 共刺激分子 B7-cd28 肿瘤免疫 基因治疗 B7-cd2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离子β-CD磁性微球吸附铜离子的工艺优化 被引量:1
13
作者 石启英 王书民 +3 位作者 刘彦峰 李凯斌 陈助国 李仲谨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86-188,191,共4页
采用Na3P3O9和Fe3O4对β-环糊精(β-CD)微球进行改性,制备出阴离子β-CD磁性微球吸附剂,并用来吸附铜离子。采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其形貌进行观察,并进行粒度测定,结果表明,吸附剂呈较好的球形,粒径较改性前有所增大。通过L9(34)... 采用Na3P3O9和Fe3O4对β-环糊精(β-CD)微球进行改性,制备出阴离子β-CD磁性微球吸附剂,并用来吸附铜离子。采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其形貌进行观察,并进行粒度测定,结果表明,吸附剂呈较好的球形,粒径较改性前有所增大。通过L9(34)正交实验得到吸附工艺优方案为:吸附温度35℃,吸附时间1.5h,超声功率100%,m(阴离子β-CD磁性微球)∶V(Cu2+)=1∶40,此条件下吸附量和Cu2+除去率平均值可分别达到2.691mmol/g、96.26%,各因素对反应影响的大小顺序依次为温度、投料比、超声功率、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cd磁性微球 阴离子 吸附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患者B7-CD28共刺激通路的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迟小伟 刘杰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6-107,共2页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外周血中CD28+T细胞数量和患者胃癌原代细胞表面B7的表达水平,以探讨胃癌患者共刺激通路是否异常。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胃癌患者外周血中CD28+T细胞与胃癌患者原代细胞B7分子的表达,并与胃良性疾病作比较。结果...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外周血中CD28+T细胞数量和患者胃癌原代细胞表面B7的表达水平,以探讨胃癌患者共刺激通路是否异常。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胃癌患者外周血中CD28+T细胞与胃癌患者原代细胞B7分子的表达,并与胃良性疾病作比较。结果 胃癌患者CD28+T细胞数低于对照组(P<0. 01)。胃癌患者原代细胞表面B7 -1(CD80)、B7- 2(CD86)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 01)。结论 胃癌患者外周血T细胞低表达CD28分子,胃癌细胞低表达B7分子,从而影响B7- CD28共刺激通路,使T细胞不能有效地清除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患者 共刺激通路 B7-cd28 T细胞 原代细胞 低表达 B7分子 结论 目的 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三种不同方法研究TPPS_4与DM-β-CD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红芬 潘景浩 +2 位作者 常海波 芦飞 郭玉晶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64-166,共3页
本文以极谱法、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可见光谱法研究了水溶性卟啉四-(4-磺基苯)卟啉(TPPS4)与2,6-二-氧-甲基--βCD(DM--βCD)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二者可发生反应,形成了TPPS4-DM--βCD的超分子体系。此外,本文还用极谱法和紫外-可见光谱... 本文以极谱法、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可见光谱法研究了水溶性卟啉四-(4-磺基苯)卟啉(TPPS4)与2,6-二-氧-甲基--βCD(DM--βCD)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二者可发生反应,形成了TPPS4-DM--βCD的超分子体系。此外,本文还用极谱法和紫外-可见光谱法对TPPS4-DM--βCD超分子体系的包结比和包结常数进行测定,证明二者形成了1∶2的包结物;计算所得的包结常数为1.44×108L2.mol-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溶性卟啉 2 6-二-氧-甲基-β-cd 超分子体系 包结常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胡萝卜素与β-CD包结物的制备及其稳定性 被引量:10
16
作者 冯光炷 李喜红 赵俊庭 《食品与机械》 CSCD 2004年第2期12-15,共4页
用紫外 -可见光谱法研究了 β 胡萝卜素与 β 环糊精的生成和包结常数。结果表明 ,1分子 β 胡萝卜素与 3.2 5分子β 环糊精分子依据范德华作用力和疏水作用力发生包结作用 ,生成稳定的包结物。包结物适宜的制备条件为 :β 环糊精与 β... 用紫外 -可见光谱法研究了 β 胡萝卜素与 β 环糊精的生成和包结常数。结果表明 ,1分子 β 胡萝卜素与 3.2 5分子β 环糊精分子依据范德华作用力和疏水作用力发生包结作用 ,生成稳定的包结物。包结物适宜的制备条件为 :β 环糊精与 β 胡萝卜素的摩尔比为 3.2 5∶1 ,主客体溶液的浓度比为1 2∶1 ;包结温度 30℃ ;反应时间 2h。包结物的生成常数为9.4 6× 1 0 1 1 L/mol,包结物稳定。包结物中的 β 胡萝卜素在光氧存在条件下不易降解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胡萝卜素 β-cd包结物 制备 稳定性 Β-环糊精 包结常数 紫外-可见光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咯并[2,1,5-cd]中氮茚酰腙衍生物的合成及Cu^(2+)荧光探针行为 被引量:6
17
作者 杨安博 王炳祥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92-495,共4页
设计合成了吡咯并[2,1,5-cd]中氮茚酰腙衍生物6.测试了其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了其对铜离子的选择性识别作用.结果表明,化合物6作为铜离子荧光探针,受常见离子干扰较小,对于铜离子有着较高的选择性和较低的检出限.
关键词 吡咯并[2 1 5-cd]中氮茚酰腙衍生物 铜离子 荧光探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P-HP-β-CD包合物在体外释药和鸡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小华 陈圆 +2 位作者 陈晓兰 王妲妲 陶冠红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6期14457-14459,14467,共4页
[目的]研究甲砜霉素-羟丙基-β-环糊精(TAP-HP-β-CD)包合物的体外释药和鸡体内的吸收动力学特性。[方法]以甲砜霉素(TAP)原料药为对照药,采用小杯法测定TAP-HP-β-CD包合物的累积体外溶出度;将10只三黄鸡分成2组,即试验组和对照组,分... [目的]研究甲砜霉素-羟丙基-β-环糊精(TAP-HP-β-CD)包合物的体外释药和鸡体内的吸收动力学特性。[方法]以甲砜霉素(TAP)原料药为对照药,采用小杯法测定TAP-HP-β-CD包合物的累积体外溶出度;将10只三黄鸡分成2组,即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灌服TAP-HP-β-CD包合物和甲砜霉素粉后,分别在给药前、给药后0.08、0.25、0.50、1.00、1.50、2.00、3.00、4.00、6.00、8.00、10.00和12.00h鸡翅静脉采血2ml,取其血浆加入内标氟甲砜霉素,以乙腈提取溶剂,用RP-HPLC内标法检测其不同时间的血药浓度,采用3p87程序计算药物吸收动力学参数。[结果]TAP-HP-β-CD包合物的体外释药速度快,TAP包合物血药浓度达峰时间短、相对生物利用度高。[结论]该研究为TAP新剂型开发与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P-HP-β-cd包合物 溶出度 药物动力学 相对生物利用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IPBC/β-环糊精复合防霉剂的研制
19
作者 马耀辉 徐国祺 黄鑫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6-134,共9页
【目的】碘丙炔醇丁基氨甲酸酯(IPBC)作为一种广谱有机杀菌剂,较差的水溶性和光稳定性限制了其应用。为提高IPBC的水溶性和光稳定性,拓宽在木竹材防霉领域的应用,研制一种新型IPBC/β-环糊精复合防霉剂。【方法】以β-环糊精(β-CD)为主... 【目的】碘丙炔醇丁基氨甲酸酯(IPBC)作为一种广谱有机杀菌剂,较差的水溶性和光稳定性限制了其应用。为提高IPBC的水溶性和光稳定性,拓宽在木竹材防霉领域的应用,研制一种新型IPBC/β-环糊精复合防霉剂。【方法】以β-环糊精(β-CD)为主体,IPBC为客体,采用共沉淀法制备IPBC/β-CD复合防霉剂。选取主客体摩尔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3个影响因素,通过单因素实验探究不同因素对包合反应的影响并优化制备工艺。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热重分析(TGA)、耐光老化分析等方法对防霉剂进行表征分析。用相溶解度法测试IPBC/β-CD复合防霉剂的增溶特性。以可可球二孢、黑曲霉、桔青霉、绿色木霉4种真菌为研究对象,对不同质量分数的IPBC/β-CD复合防霉剂的抑菌效力进行评价,获得综合防霉性能指标。【结果】(1)IPBC/β-CD复合防霉剂的晶体结构和物理特性发生变化;复合防霉剂具有均匀分布、四边规整的微观形貌特征;以包合率为参考指标,复合防霉剂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β-CD与IPBC的摩尔比4∶1,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4 h,该条件下制备的防霉剂中IPBC的包合率可达52.02%。(2)复合防霉剂中有效成分IPBC热降解温度由120℃提高到220℃,且在紫外光照射60 min后,表面仅发生轻微黄变;β-CD对IPBC有明显的增溶效果,当β-CD浓度为0.01 mol/L时,IPBC的水溶性可提高1.65倍。(3)随着防霉剂质量分数的增加,其对4种真菌的抑菌效力逐渐提高;质量分数1.00%的复合防霉剂抑菌性能最佳;7天培养后,可可球二孢、黑曲霉、桔青霉和绿色木霉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5.47、49.12、52.45和39.93 mm。【结论】本研究制备的IPBC/β-CD复合防霉剂改善了IPBC的水溶性和光热稳定性,并且对4种常见的木竹材真菌表现出较好的防治效力。本研究可以提升IPBC的水溶性和应用稳定性,进而扩展IPBC在木竹材防霉领域的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霉剂 包合 稳定性 水溶性 抑菌性 碘丙炔醇丁基氨甲酸酯(IPBC) β-环糊精(β-c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40-CD40L系统对主动脉粥样硬化兔血浆黏附分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薛凌 高夏青 +1 位作者 张扬 李华伟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23期134-135,共2页
目的探讨CD40-CD40配体系统(CD40-CD40L)对不同因素致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血浆黏附分子影响。方法 40只实验兔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A组(正常对照组):普通颗粒饲料喂饲;B组(高脂模型组):高脂饲料喂饲;C组(高脂模型CD40阻断组):高脂饲料... 目的探讨CD40-CD40配体系统(CD40-CD40L)对不同因素致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血浆黏附分子影响。方法 40只实验兔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A组(正常对照组):普通颗粒饲料喂饲;B组(高脂模型组):高脂饲料喂饲;C组(高脂模型CD40阻断组):高脂饲料喂饲同时给予抗CD40配体抗体0.5ml(250μg),腹腔注射,每周两次;D组(免疫刺激组):应用肺炎衣原体感染制备动脉硬化模型;E组(免疫刺激CD40阻断组):制备模型的同时给予抗CD40配体抗体0.5ml(250μg),腹腔注射,每周两次;实验共16周。实验结束后,检查如下指标:①ELISA法检测sCD40L、sVCAM-1、sICAM-1。斑块/内膜面积比。16周末获取标本检测分析。结果 B、C、D、E组与A组比较sCD40LsVCAM-1、sICAM-1水平升高(P<0.01)。C、E组与B、D组比较sCD40L、sVCAM-1、sICAM-1水平降低(P<0.01)。结论通过高脂饮食、免疫刺激可引起实验兔sCD40L、sVCAM-1、sICAM-1水平升高,阻断CD40-CD40L,可降低实验兔sCD40L、sVCAM-1、sICAM-1水平,从而抑制炎症反应、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CD40-cd40配体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 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