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NSSAE的批次发酵过程质量相关与质量无关故障检测与诊断
1
作者 刘忠 章政 +1 位作者 楼旭阳 朱金林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0,共10页
为了解决批次发酵过程中质量无关故障所可能引起的不必要停机,本文提出了噪声半监督堆叠自编码器(Noised semi-supervised stacked auto-encoder,NSSAE)算法以区分质量相关与质量无关故障。首先,基于互信息计算过程变量与质量变量间互信... 为了解决批次发酵过程中质量无关故障所可能引起的不必要停机,本文提出了噪声半监督堆叠自编码器(Noised semi-supervised stacked auto-encoder,NSSAE)算法以区分质量相关与质量无关故障。首先,基于互信息计算过程变量与质量变量间互信息,并对数据加入噪声以提高算法对质量相关信息挖掘能力。其次,构建NSSAE的过程监测模型,在模型的首层自编码器和最后一层自编码器中构建故障检测和质量相关检测指标,并利用核密度估计计算对应的控制极限。最后,利用深度重构贡献图(Deep reconstruction-based contribution,DRBC)定位故障根源。从数值仿真和乳酸菌批次发酵实验结果可知,本文提出的NSSAE算法能够准确区分质量相关与无关故障,首层的残差空间的检测指标的故障检测率接近100%,最后一层隐空间的检测指标能够准确识别质量相关故障和质量无关故障。基于DRBC诊断方法能在故障发生后准确识别发生故障的变量,该研究结果为批次发酵过程质量相关与质量无关故障监测问题提出了一种切实可行的过程监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次发酵过程 质量相关故障 噪声半监督堆叠自编码器 故障检测与诊断 深度重构贡献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尾菜批式中温发酵和高温发酵过程对比试验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李金平 汪雅茹 +1 位作者 Vojislav Novakovic 朱俊杰 《中国沼气》 CAS 2024年第5期23-29,共7页
尾菜的快速无害化处理已成为高原夏菜产业发展的“瓶颈”。针对目前尾菜规模化处理厂普遍存在厌氧发酵过程不稳定,而国内外缺少尾菜恒温发酵过程研究的现状,在0.56 m^(3)的恒温发酵罐中开展了尾菜批式中温发酵和高温发酵过程的对比试验... 尾菜的快速无害化处理已成为高原夏菜产业发展的“瓶颈”。针对目前尾菜规模化处理厂普遍存在厌氧发酵过程不稳定,而国内外缺少尾菜恒温发酵过程研究的现状,在0.56 m^(3)的恒温发酵罐中开展了尾菜批式中温发酵和高温发酵过程的对比试验,对比了两个过程中沼气产气量、氨氮量、pH值和溶解性总固体的变化过程,并用修正的Gompertz方程分析了恒温厌氧发酵产甲烷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在接种量30%、总固体含量(Total Solid,TS)2.2%的30天批式发酵过程中,中温发酵过程和高温发酵过程均可稳定进行,与修正的Gompertz方程拟合结果吻合度R^(2)均大于0.99。高温组累积产气量、产甲烷量分别为3939 L、2034.2 L,比中温组分别高出11.3%和15.5%,同时高温组甲烷体积分数达到50%的时间较中温组提前了3 d;中高温两试验组对应的最低pH值分别为6.66和6.52,后期均逐渐升高并稳定在7.30左右;两试验组氨氮浓度呈前期快速上升后持续上下浮动趋势,整体高温组大于中温组。试验研究为使用恒温厌氧发酵稳定快速无害化、规模化处理尾菜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菜处理 批式发酵 中温厌氧发酵过程 高温厌氧发酵过程 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荻纤维素分批补料同步糖化发酵产乙醇工艺优化及其结构表征
3
作者 齐慧 彭志利 +5 位作者 陈亮 刘安 邓明 王克勤 苏小军 武小芬 《可再生能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578-1586,共9页
文章以南荻纤维素为原料,采用分批补料同步糖化发酵工艺生产生物乙醇,分析了底物初始质量分数、底物最终质量分数、补料次数对乙醇产量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进行工艺优化,获得最佳工艺参数:底物初始质量分数为17.5%,分批补料... 文章以南荻纤维素为原料,采用分批补料同步糖化发酵工艺生产生物乙醇,分析了底物初始质量分数、底物最终质量分数、补料次数对乙醇产量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进行工艺优化,获得最佳工艺参数:底物初始质量分数为17.5%,分批补料2次至底物最终质量分数为32.5%。在此条件下,乙醇含量最高可达70.15 g/L,较未补料同步糖化发酵过程获得的最大乙醇含量提高23.36%。在分批补料同步糖化发酵最佳工艺的基础上,做了物料平衡分析,并采用扫描电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衍射对发酵前、后的南荻纤维素结构进行表征,结果显示,酶解糖化及发酵过程会改变南荻纤维素的内部结构,使氢键或共价键断裂,底物结晶度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荻纤维素 分批补料 同步糖化发酵产乙醇 工艺优化 物料平衡 结构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啤酒废酵母间歇发酵合成谷胱甘肽的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林建平 游建锋 +2 位作者 盛晓霞 张琴 岑沛霖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89-694,共6页
研究利用啤酒废酵母生产谷胱甘肽的目的是降低谷胱甘肽生产成本、提高啤酒废酵母附加值.研究考察了在2升通气搅拌罐中通气量、搅拌速度、初始葡萄糖浓度以及废酵母加入量对谷胱甘肽合成的影响.实验表明,好氧活化可以显著提高酵母细胞内... 研究利用啤酒废酵母生产谷胱甘肽的目的是降低谷胱甘肽生产成本、提高啤酒废酵母附加值.研究考察了在2升通气搅拌罐中通气量、搅拌速度、初始葡萄糖浓度以及废酵母加入量对谷胱甘肽合成的影响.实验表明,好氧活化可以显著提高酵母细胞内的谷胱甘肽含量.由于啤酒废酵母的添加量较大,使得反应液中菌体浓度较高,发酵过程中保持较大的通气量和搅拌速率有利于提高细胞活性和促进谷胱甘肽的积累.通过实验确定了2L发酵罐中较佳的操作参数为搅拌速度500r@min-1,通气量6 L@L-1@min-1.过高的初始葡萄糖浓度对谷胱甘肽的合成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比较合适的初始葡萄糖用量为加入的废酵母湿重的10%.废酵母加入量增大会导致胞内谷胱甘肽含量下降,但由于细胞干重的大幅度增加,在实验范围内,最终单位反应器体积的谷胱甘肽产量则随废酵母加入量增大而增大.实验表明,废酵母加入量在湿酵母为100~300g@L-1之间是合适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胱甘肽 啤酒酵母 间歇发酵 过程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步进MPCA及其在间歇过程监控中的应用 被引量:8
5
作者 谢磊 何宁 王树青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43-647,共5页
针对多向主元分析法(MPCA)在间歇过程监控过程中需要预测过程未来输出的困难,提出了一种新的步进多向主元分析方法。该方法通过建立一系列的PCA模型,避免了对预估过程变量未来输出的需要,通过引入遗忘因子能够自然地处理多阶段间歇过程... 针对多向主元分析法(MPCA)在间歇过程监控过程中需要预测过程未来输出的困难,提出了一种新的步进多向主元分析方法。该方法通过建立一系列的PCA模型,避免了对预估过程变量未来输出的需要,通过引入遗忘因子能够自然地处理多阶段间歇过程的情况。对于多阶段链霉素发酵过程的监控表明,相对于普通MPCA,步进MPCA能够更精确地对过程故障行为进行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向主元分析(MPCA) 步进多向主元分析 间歇过程监控 链霉素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CA-MPCA的间歇过程监测方法 被引量:18
6
作者 肖应旺 徐保国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90-996,共7页
针对基于多向主元分析(multi-way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MPCA)的间歇过程监测方法需要事先假定变量呈高斯分布的缺陷,提出了一种新的ICA(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ICA)-MPCA多变量间歇过程统计监测方法。该方法先用ICA... 针对基于多向主元分析(multi-way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MPCA)的间歇过程监测方法需要事先假定变量呈高斯分布的缺陷,提出了一种新的ICA(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ICA)-MPCA多变量间歇过程统计监测方法。该方法先用ICA法从过程信息中抽取非正态分布的特征信号,并确定联合分布的统计置信限;然后对提取非正态特征信号后残余的服从多元正态分布的过程信息进行MPCA分析,从而避免了基于MPCA间歇过程监测方法需假设过程特征信号全部服从正态分布的前提。将该法应用于β-甘露聚糖酶间歇发酵过程监测,结果表明该法不仅能有效地监测出故障,尤其是对过程变量不满足正态分布的情况下,能够准确地对过程进行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过程 MPCA ICA ICA-MPCA β-甘露聚糖酶间歇发酵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诺西肽分批发酵的过程建模 被引量:4
7
作者 张大鹏 王福利 +3 位作者 何建勇 何大阔 林志玲 常玉清 《系统仿真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2311-2313,2330,共4页
诺西肽是一种含硫多肽类抗生素,该抗生素能明显促进动物生长,而且在动物体内无残留,是一种优良的非吸收型饲料添加剂。以分批发酵工艺过程为对象,研究了基质浓度、抑制物及菌体自身浓度对菌体生长的影响,建立了诺西肽的菌体生长模型、... 诺西肽是一种含硫多肽类抗生素,该抗生素能明显促进动物生长,而且在动物体内无残留,是一种优良的非吸收型饲料添加剂。以分批发酵工艺过程为对象,研究了基质浓度、抑制物及菌体自身浓度对菌体生长的影响,建立了诺西肽的菌体生长模型、基质消耗模型、产物生成模型,以及溶解氧与操作变量(搅拌转速和通气量)的关联模型。在所建模型基础上,对诺西肽的分批发酵过程进行了仿真研究,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化工程 建模 分批发酵 诺西肽 溶解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回归在线建模方法及其在间歇过程的应用 被引量:19
8
作者 刘毅 王海清 李平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2846-2851,共6页
当间歇生产切换于不同的工艺条件时,由于新工况下的样本一般很少,且批次间存在着不确定性(由于原材料波动或过程动态特性波动等),基于全局学习的建模方法(如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回归,LSSVR)建立的模型泛化性能不强。将局部学习融入LSSVR... 当间歇生产切换于不同的工艺条件时,由于新工况下的样本一般很少,且批次间存在着不确定性(由于原材料波动或过程动态特性波动等),基于全局学习的建模方法(如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回归,LSSVR)建立的模型泛化性能不强。将局部学习融入LSSVR中,提出一种局部LSSVR(local LSSVR,LLSSVR)的间歇过程在线建模方法。结合前一批次离线优化后的LSSVR参数,针对待预测新样本在线选择与之相关的近邻样本集并基于此进行建模。以建立青霉素发酵过程的菌体浓度为例,验证了LLSSVR算法能够从过程的第2个生产批次开始在线建立较准确的预报模型,较LSSVR有着更好的推广能力、适应性和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回归 在线建模 间歇过程 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键核网络及其在发酵过程在线建模中的应用 被引量:4
9
作者 刘毅 王海清 李平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194-1199,共6页
发酵过程通常采用流加补料操作,无稳态工作点、非线性强,且重要生物量往往无法在线测量。本文提出了一种适用于非线性多输入多输出的发酵过程在线建模方法:关键核网络(key kernelnetwork,KKN)。结合过程的先验知识给出控制模型关键节点... 发酵过程通常采用流加补料操作,无稳态工作点、非线性强,且重要生物量往往无法在线测量。本文提出了一种适用于非线性多输入多输出的发酵过程在线建模方法:关键核网络(key kernelnetwork,KKN)。结合过程的先验知识给出控制模型关键节点加入的准则,使其能自适应调整模型的复杂度,以提高建模的精度和速度,并给出了关键节点增加时KKN模型的在线递推形式。将KKN应用于青霉素发酵过程的在线建模,研究表明,KKN能同时快速、准确地预报菌体和产物浓度,且随着批次的增加,过程信息不断得到积累,模型精度逐渐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学习 在线建模 流加补料 青霉素发酵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统计监控建模数据预处理离群点检测算法 被引量:5
10
作者 肖应旺 杨军 +2 位作者 张承忠 姚美银 杜瑛 《控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56-761,共6页
针对基于多向主元分析(Multi-way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MPCA)(包括主元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的统计监控模型易受建模数据中离群点影响的不足,通过对各种不同尺度的中心化和标准化方法及鲁棒离群点检测算法... 针对基于多向主元分析(Multi-way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MPCA)(包括主元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的统计监控模型易受建模数据中离群点影响的不足,通过对各种不同尺度的中心化和标准化方法及鲁棒离群点检测算法的对比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尺度的中心最短距离/椭球多变量整理(Closest Distance to Center/ellipsoidal Multivariate Trimming,CDC/MVT)的建模数据离群点去除算法。该算法首先利用改进尺度得到离线建模正常数据的均值和标准差,并对数据进行中心化和标准化处理;然后利用CDC算法找出建模历史数据中最一致的一半正常点;最后用这最一致的一半正常点初始化MVT的马氏距离的均值和协方差,并通过迭代计算得到其他的正常点。将该算法应用于β-甘露聚糖酶发酵间歇过程离群点的去除,与其他鲁棒离群点检测算法相比,应用结果表明该算法能有效地去除建模数据中的离群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棒离群点检测算法 多元统计监控建模 数据预处理 β-甘露聚糖酶发酵间歇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格尔德霉素发酵工艺的优化 被引量:2
11
作者 林惠敏 尹培军 +1 位作者 李继安 陈代杰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12-115,144,共5页
目的研究格尔德霉素产生菌吸水链霉菌SIPI.A.2039的发酵工艺,以提高产生菌生物合成格尔德霉素的能力。方法以本实验室保藏的吸水链霉菌SIPI.A.2039为出发菌株,从摇床转速、摇瓶装量、碳源、50L发酵罐参数等方面进行发酵工艺的优化研究... 目的研究格尔德霉素产生菌吸水链霉菌SIPI.A.2039的发酵工艺,以提高产生菌生物合成格尔德霉素的能力。方法以本实验室保藏的吸水链霉菌SIPI.A.2039为出发菌株,从摇床转速、摇瓶装量、碳源、50L发酵罐参数等方面进行发酵工艺的优化研究。结果采用经过优化获得的发酵培养基和培养条件,发酵周期为144h时,格尔德霉素的摇瓶发酵效价可由原来的230μg/mL提高至2500μg/mL。在50L发酵罐中采用优化的溶解氧和补料工艺能够使格尔德霉素的发酵效价达到3700μg/mL,并使发酵周期比摇瓶缩短了48h。结论本实验得到的结果比国内外报道的格尔德霉素的发酵效价提高了两倍以上,该发酵工艺已经达到了产业化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尔德霉素 发酵工艺 溶解氧 补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杀菌素补料发酵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邹球龙 郭伟群 +3 位作者 王超 胡翔 韩伟 张晓琳 《粮油食品科技》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86-88,共3页
利用30 L及50 L发酵罐,通过控制pH和补料优化多杀菌素发酵工艺,提高多杀菌素的产量。采用优化后的补料发酵工艺,多杀菌素的发酵产量可达1 050μg/mL,较对照575μg/mL提高82%。为多杀菌素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刺糖多孢菌 多杀菌素 补料发酵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KMMT-PLS的间歇过程在线监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丽 尹进田 周沛峰 《控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877-1884,共8页
针对间歇过程不同批次原材料属性不同,不同反应阶段过程变量设定值不同的问题,提出基于核矩阵的多方向多阶段全潜结构投影法(Kernel based Multi-way Multi-stage Total Projection to Latent Structure,KMMT-PLS)用于其质量相关故障的... 针对间歇过程不同批次原材料属性不同,不同反应阶段过程变量设定值不同的问题,提出基于核矩阵的多方向多阶段全潜结构投影法(Kernel based Multi-way Multi-stage Total Projection to Latent Structure,KMMT-PLS)用于其质量相关故障的在线监测。该方法首先将间歇过程的三维立体数据集平面化处理;然后将原始空间中呈强非线性关系的历史数据映射至高维特征空间,实现非线性问题的线性化;最后在特征空间建立核矩阵与输出的线性T-PLS模型,实现间歇过程质量相关故障的在线监测。基于Pensim V 2.0的青霉素发酵过程仿真实验表明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过程 青霉素发酵过程 Pensim V2.0 KMMT-PLS KMT-PL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型Elman神经网络发酵过程建模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尧猛 马永军 杨美艳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2期240-243,共4页
依据发酵过程的机理和改进的Elman神经网络动态建模原理,提出了一个新的发酵过程建模分批训练算法。通过发酵过程仿真实验,与传统的BP建模算法比较,改进的Elman神经网络建模算法具有收敛速度快、泛化能力强等特点。此外,利用该算法编制... 依据发酵过程的机理和改进的Elman神经网络动态建模原理,提出了一个新的发酵过程建模分批训练算法。通过发酵过程仿真实验,与传统的BP建模算法比较,改进的Elman神经网络建模算法具有收敛速度快、泛化能力强等特点。此外,利用该算法编制的软件可以内嵌到发酵过程监控系统中,实现发酵过程在线建模与状态参量的在线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MAN 神经网络 分批训练 发酵过程 在线建模 在线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明质酸产生菌分批发酵工艺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邓开野 谭梅唇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21-223,407,共4页
采用10L小型发酵罐,对变异菌株的分批发酵生产HA的培养条件进行了研究。分别考察了初糖浓度、pH、培养温度、氧的传递、HA合成前体UMP的添加对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高的初糖浓度对菌体的生长和HA的合成产生抑制作用,发现5%的初糖浓度... 采用10L小型发酵罐,对变异菌株的分批发酵生产HA的培养条件进行了研究。分别考察了初糖浓度、pH、培养温度、氧的传递、HA合成前体UMP的添加对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高的初糖浓度对菌体的生长和HA的合成产生抑制作用,发现5%的初糖浓度比较合适。比较理想的小罐分批发酵条件为:搅拌转速为200r/min、pH7.0、培养温度37℃、通气量2L/min。HA合成前体UMP的添加可以促进菌体的繁殖和大幅度地提高HA的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质酸 分批发酵 工艺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类微生物间歇发酵过程的参数辨识 被引量:2
16
作者 徐恭贤 谭雯心 王佳星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2016年第10期76-80,共5页
针对甘油间歇发酵过程的参数辨识问题,首先建立了以各代谢物的浓度误差与斜率误差之和为目标函数的参数辨识动态优化模型,然后将其近似转化为静态非线性规划问题,最后应用遗传算法求解上述得到的非线性优化问题,并与已有文献进行了结果... 针对甘油间歇发酵过程的参数辨识问题,首先建立了以各代谢物的浓度误差与斜率误差之和为目标函数的参数辨识动态优化模型,然后将其近似转化为静态非线性规划问题,最后应用遗传算法求解上述得到的非线性优化问题,并与已有文献进行了结果比较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数辨识 间歇发酵过程 优化模型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油酸对Lipstatin发酵生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永青 张小琴 +1 位作者 王宇池 韩力挥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3年第7期61-63,共3页
亚油酸作为一种前体物质,对Lipstatin的生物合成有重要的影响。通过研究发酵培养基中亚油酸浓度对毒三素链霉菌发酵的影响,表明合适的亚油酸浓度能显著促进Lipstatin的生物合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不同补料时间和补料速率对毒三... 亚油酸作为一种前体物质,对Lipstatin的生物合成有重要的影响。通过研究发酵培养基中亚油酸浓度对毒三素链霉菌发酵的影响,表明合适的亚油酸浓度能显著促进Lipstatin的生物合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不同补料时间和补料速率对毒三素链霉菌发酵生产Lipstatin的影响,最终确定了最佳的补料时间和补料速率。在亚油酸浓度为20g·L-1的发酵培养基中,接种后发酵36h时开始补料、补料速率为0.35g·L-1.h-1时,Lipstatin的发酵效价最高,为6.8g·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油酸 分批补料 Lipstatin发酵生产 毒三素链霉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罐并行发酵过程的弹性停罐调度策略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卓 袁景淇 李运锋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1548-1551,共4页
针对多罐并行发酵过程,基于早先提出的分类函数和调度函数提出了弹性停罐的优化调度策略.利用工业生产过程的实际数据,对现行的固定时间间隔停罐策略和弹性停罐策略两种方案进行了分析比较,证实了弹性停罐策略的有效性.
关键词 生物发酵 批过程 经济效益 弹性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批发酵及补料分批发酵工艺生产马杜霉素的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沈雪亮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04-1009,共6页
以马杜霉拉放线菌(Actinomadura yumanense ZU-M3)为生产菌株,在3.7L发酵罐中对分批发酵和补料分批发酵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良好的溶氧度是提高马杜霉素发酵水平的重要因素,在分批发酵工艺中,适宜的通气量和搅拌速度分别为0.15m3&... 以马杜霉拉放线菌(Actinomadura yumanense ZU-M3)为生产菌株,在3.7L发酵罐中对分批发酵和补料分批发酵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良好的溶氧度是提高马杜霉素发酵水平的重要因素,在分批发酵工艺中,适宜的通气量和搅拌速度分别为0.15m3·h-1和500r·min-1,192h后马杜霉素发酵单位达7984μg·mL-1。采用分段控制搅拌速度的发酵工艺(0~60h为300r·min-1,60~120h为500r·min-1,120~192h为600r·min-1),更有利于菌体生长和产物生成,马杜霉素发酵单位比固定转速时提高了7.9%。在间歇补料分批发酵工艺中,分10次补加培养基,使碳、氮源的总浓度与分批发酵相同,马杜霉素发酵单位提高到9645μg·mL-1,比分批发酵提高了15.7%;在连续补料分批发酵工艺中,马杜霉素发酵单位可达10328μg·mL-1,比间歇补料分批发酵提高了6.0%,比分批发酵提高了29.4%。该研究结果对于抗球虫药物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杜霉素 发酵 分批发酵工艺 补料分批发酵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尺度的CDC/MVT离群点去除算法 被引量:2
20
作者 肖应旺 姚美银 《系统仿真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3期6432-6437,共6页
针对基于多向主元分析(MPCA)(包括PCA)的统计监控模型易受建模数据中离群点影响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尺度的CDC/MVT建模数据离群点去除算法。该算法将改进尺度的CDC与MVT相结合,首先利用改进尺度得到离线建模正常数据的均值和标准... 针对基于多向主元分析(MPCA)(包括PCA)的统计监控模型易受建模数据中离群点影响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尺度的CDC/MVT建模数据离群点去除算法。该算法将改进尺度的CDC与MVT相结合,首先利用改进尺度得到离线建模正常数据的均值和标准差,并对数据进行中心化和标准化处理;然后利用CDC算法找出建模历史数据中最一致的一半正常点;最后用这最一致的一半正常点初始化MVT的马氏距离的均值和协方差,并通过迭代计算得到其它的正常点。将该算法应用于β-甘露聚糖酶发酵批过程离群点的去除,与其它鲁棒离群点检测算法相比,应用结果表明该算法能有效地去除建模数据中的离群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计监控模型 离群点去除 改进尺度的CDC/MVT算法 β-甘露聚糖酶发酵批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