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栉孔扇贝miR-375_1的靶基因鉴定及在精子发生中的表达特征分析
1
作者 张瑞琦 陈越 +3 位作者 李茜茜 黄晓婷 张志峰 秦贞奎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48-57,146,共11页
为探究微小RNA(microRNA,miRNA)在贝类配子发生过程中的调控作用,本研究以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为研究对象,针对在幼贝性别分化阶段具有显著雌雄差异的微小RNA miR-375_1开展研究,分析了其在成熟性腺发育周期中的表达特征,预测并... 为探究微小RNA(microRNA,miRNA)在贝类配子发生过程中的调控作用,本研究以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为研究对象,针对在幼贝性别分化阶段具有显著雌雄差异的微小RNA miR-375_1开展研究,分析了其在成熟性腺发育周期中的表达特征,预测并验证了其靶向调控的关键基因,揭示了关键基因的表达模式。RT-qPCR定量结果显示,miR-375_1在栉孔扇贝性腺发育周期中具有显著的雌雄表达差异及动态变化;软件预测及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确定,miR-375_1能够调控包括bmi1、cfap45、dmrt1和tssk4-1等与精子发生过程密切相关的潜在靶基因,且与bmi1基因的作用更显著;原位杂交结果表明,bmi1基因信号定位于精细胞和精子。研究结果表明,miR-375_1可能在栉孔扇贝精子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可通过调控bmi1、cfap45、dmrt1和tssk4-1等基因参与精子成熟过程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 miR-375_1 bmi1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GAM5-Drp1轴探讨温肺降浊方对Aβ_(25-35)诱导BV-2细胞线粒体功能的影响
2
作者 张鼎 胡芷涵 +4 位作者 周珂青 陈炜 秦红玲 向军军 胡跃强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558-2565,共8页
目的探讨温肺降浊方对Aβ_(25-35)诱导BV-2细胞线粒体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Aβ_(25-35)诱导BV-2细胞建立阿尔茨海默病(AD)细胞模型,确定Aβ_(25-35)干预的最佳浓度和时间点,设置LFHP-1c组(抑制剂)和温肺降浊方含药血清组。CCK-8法检测... 目的探讨温肺降浊方对Aβ_(25-35)诱导BV-2细胞线粒体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Aβ_(25-35)诱导BV-2细胞建立阿尔茨海默病(AD)细胞模型,确定Aβ_(25-35)干预的最佳浓度和时间点,设置LFHP-1c组(抑制剂)和温肺降浊方含药血清组。CCK-8法检测最佳干预浓度和时间点,Transwell实验观察细胞迁移情况,Hoechst 33342染色观察细胞凋亡情况,免疫荧光法检测PGAM5、Drp1的阳性细胞表达情况,RT-q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PGAM5、Drp1、OPA1、Mfn1/2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以终浓度5μmol/L的Aβ_(25-35)干预48 h为制备AD细胞模型的最佳条件,20%温肺降浊方含药血清干预48 h细胞活性最佳。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细胞迁移数量减少,存在较多亮蓝色阳性凋亡细胞,PGAM5、Drp1阳性细胞数、mRNA和蛋白表达升高(P<0.05),OPA1、Mfn1/2 mRNA和蛋白表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细胞迁移数量增加,亮蓝色阳性凋亡细胞减少,PGAM5、Drp1阳性细胞数、mRNA和蛋白表达降低(P<0.05),OPA1、Mfn1/2 mRNA和蛋白表达升高(P<0.05)。结论温肺降浊方可以调控PGAM5-Drp1轴减轻AD模型细胞损伤,改善线粒体稳态平衡,从而提高认知水平,发挥脑保护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β_(25-35) PGAM-Drp1 线 BV-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记录硬盘用L1_(0)-FePt薄膜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施晨琦 赵琪 +5 位作者 巢云秀 李思勰 沈月 许彦亭 王传军 闻明 《机械工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5-31,共7页
L1_(0)-FePt薄膜因具有高磁晶各向异性、高饱和磁化强度等优良的磁学性能及良好的化学稳定性,成为下一代超高密度磁记录存储介质的最佳候选者之一。介绍了磁控溅射法、分子束处延法和化学合成法等L1_(0)-FePt薄膜制备方法,阐述了薄膜的... L1_(0)-FePt薄膜因具有高磁晶各向异性、高饱和磁化强度等优良的磁学性能及良好的化学稳定性,成为下一代超高密度磁记录存储介质的最佳候选者之一。介绍了磁控溅射法、分子束处延法和化学合成法等L1_(0)-FePt薄膜制备方法,阐述了薄膜的理想结构和性能,综述了特殊热退火处理、添加隔离介质、制备多层膜结构等3种薄膜结构调控方法,总结了真空热压法、热等静压法和放电等离子烧结法等FePt合金靶材制备工艺,指出了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展望了高密度磁记录存储介质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1_(0)-FePt薄膜 FeP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调控转化生长因子β_(1)/信号转导通路干预多囊卵巢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李鹤 张小花 +1 位作者 黄灿灿 蔺文娟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418-1423,共6页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育龄期妇女最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而卵巢纤维化是PCOS的重要病理表现之一。PCOS卵巢纤维化的确切机制尚不清楚,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转化生长因子β_(1)/信号转导分子(TGF-β_(1)/Smad)信号通路在PCOS卵巢...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育龄期妇女最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而卵巢纤维化是PCOS的重要病理表现之一。PCOS卵巢纤维化的确切机制尚不清楚,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转化生长因子β_(1)/信号转导分子(TGF-β_(1)/Smad)信号通路在PCOS卵巢纤维化的过程发挥核心作用。根据PCOS卵巢纤维化临床表现,可归于中医“癥瘕”“不孕”“闭经”等范畴。中医治疗PCOS多以补肾疏肝健脾为主,兼以化痰祛瘀。中药单体柚皮苷、芍药苷、鼠李糖苷、水飞蓟素、桑黄多糖、膳食原花青素及中药复方补肾促排卵汤、津力达颗粒、祛痰化瘀方、疏肝补肾祛痰方可通过调控TGF-β_(1)/Smad信号通路改善PCOS卵巢纤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_(1)/信号转导分子信号通路 转化生长因子β_(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1_(2)-Ni_(3)Al亚晶格第三合金化元素原子占位研究
5
作者 王锟 张静 马文来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5-294,共10页
L1_(2)晶格结构Ni_(3)Al相为航空发动机镍基高温合金最重要的强化相,其亚晶格上合金体系组成元素的原子占位配置对热-力环境下服役性能起决定性作用。针对L1_(2)-Ni_(3)Al内不同亚晶格上原子占位的时-空信息追踪与第三合金化元素的占位... L1_(2)晶格结构Ni_(3)Al相为航空发动机镍基高温合金最重要的强化相,其亚晶格上合金体系组成元素的原子占位配置对热-力环境下服役性能起决定性作用。针对L1_(2)-Ni_(3)Al内不同亚晶格上原子占位的时-空信息追踪与第三合金化元素的占位能力评估,通过求解微观扩散动力学方程,构建三元合金体系相场模型,得到单晶格格点原子密度分布,研究了经FCC→L1_(2)+D022相变路径后的Ni-Al-Cr与Ni-Al-V沉淀相L1_(2)-Ni_(3)Al中的原子占位。结果表明,平衡期占位通过与时间相关的有序化过程消除相变早期的同相/异相竞争生长,以及界面迁移对亚晶格上原子占位带来的随机波动性影响;Ni-Al-Cr与Ni-Al-V中Ni_(3)Al相均为复合金属间化合物相,Ni、Al亚晶格上反位、替位为双溶质比的函数;Cr、V添加对Ni_(3)Al中不同亚晶格的反位、替位的影响具有明显差异性,与晶格类型、缺陷类型以及组元类型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1_(2)结构 Ni_(3)A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a_(3)Y_(1-x)(BO_(3))_(3)∶xTb^(3+)荧光粉的制备及发光性能
6
作者 周海静 孙景卫 +1 位作者 曹玉霞 郭东洁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911-1917,共7页
为了进一步改善发光二极管的性能,三基色荧光粉的研制非常关键。本文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制备了Ba_(3)Y_(1-x)(BO_(3))_(3)∶xTb^(3+)荧光粉,通过X射线衍射(XRD)研究了样品的物相组成。另外,通过激发-发射光谱、CIE1931色度坐标和荧光寿... 为了进一步改善发光二极管的性能,三基色荧光粉的研制非常关键。本文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制备了Ba_(3)Y_(1-x)(BO_(3))_(3)∶xTb^(3+)荧光粉,通过X射线衍射(XRD)研究了样品的物相组成。另外,通过激发-发射光谱、CIE1931色度坐标和荧光寿命研究了样品的发光性能。结果表明,Tb^(3+)的掺杂并未明显改变Ba3Y(BO3)3的晶体结构,说明Tb^(3+)取代Y3+的位置,进入晶格结构中。在波长为283 nm的紫外光激发下,Ba_(3)Y_(1-x)(BO_(3))_(3)∶xTb^(3+)荧光粉在543 nm处具有最强的发射峰。在543 nm处,随Tb^(3+)掺杂浓度的增加,样品发光强度先增大后减少,当Tb^(3+)掺杂浓度为6%(摩尔分数)时,样品发光强度最大,Tb^(3+)之间是以偶极-偶极相互作用的方式进行能量传递的。经计算,Ba_(3)Y_(1-x)(BO_(3))_(3)∶xTb^(3+)(x=0.02、0.04、0.06、0.08和0.10)荧光粉的色纯度均为92%以上,色温在5000~6000 K,表明Ba_(3)Y_(1-x)(BO_(3))_(3)∶xTb^(3+)荧光粉是一种适合紫外光激发的绿色荧光粉,在固态照明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_(3)Y_(1-x)(BO_(3))_(3)∶xTb^(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α_(1)肾上腺素受体分布及其对右美托咪定急性毒性的介导作用
7
作者 史贝贝 王震 +2 位作者 王晓璇 周培岚 苏瑞斌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16-223,共8页
目的探究α_(1)肾上腺素受体(α_(1)-AR)在小鼠组织器官中的分布及其对右美托咪定(DMED)急性毒性的介导作用。方法①取正常C57BL/6J小鼠,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小鼠心、心尖、肺、肺大叶尖部、肝、肾、腹主动脉及脑组织(前额叶皮质、... 目的探究α_(1)肾上腺素受体(α_(1)-AR)在小鼠组织器官中的分布及其对右美托咪定(DMED)急性毒性的介导作用。方法①取正常C57BL/6J小鼠,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小鼠心、心尖、肺、肺大叶尖部、肝、肾、腹主动脉及脑组织(前额叶皮质、海马、纹状体、脑干、丘脑、嗅球和其余脑组织)中α_(1A)-AR、α_(1B)-AR、α_(1D)-AR、α_(2A)-AR、α_(2B)-AR和α_(2C)-AR mRNA相对表达量,分析心、肺组织中基因表达差异。②C57BL/6J小鼠分为α_(2)肾上腺素受体(α_(2)-AR)拮抗剂阿替美唑(ATI 0.005、0.010、0.020、0.025、0.040和0.050 mg·kg^(-1),im)组及α_(1)-AR拮抗剂哌唑嗪(1 mg·kg^(-1),im)组,给药15 min后,两组iv给予DMED 0.2 mg·kg^(-1),观察小鼠翻正反射消失率和诱导时间。③C57BL/6J小鼠iv给予DMED(16.38、20.48、25.60、32.00、40.00和50.00 mg·kg^(-1)),观察24 h内小鼠死亡率,并拟合致死率的剂量-效应曲线和计算半数致死剂量(LD_(50))。将C57BL/6J小鼠分为ATI(1、2、4和8 mg·kg^(-1),im)组和哌唑嗪(1 mg·kg^(-1),im)组,给药15 min后,两组iv给予DMED(25.60 mg·kg^(-1)),记录小鼠24 h内死亡数,HE染色观察小鼠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①α_(1)-AR的3种亚型在小鼠各组织器官中均较高表达,α_(2A)-AR和α_(2C)-AR基因在中枢神经系统表达较高,α_(2B)-AR基因在脑干和外周组织中表达较高。完整心脏组织及心尖、肺大叶尖部组织中α_(1)-AR各亚型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α_(2)-AR各亚型(P<0.05)。②ATI 0.005~0.050 mg·kg^(-1)剂量依赖性拮抗DMED 0.2 mg·kg^(-1)诱导的翻正反射消失,缩短小鼠的制动时间,哌唑嗪1 mg·kg^(-1)不能对抗DMED 0.2 mg·kg^(-1)的翻正反射消失效应。③DMED使小鼠死亡的LD_(50)为26.73 mg·kg^(-1),其95%CI为23.606~30.000 mg·kg^(-1),选择近LD_(50)的25.60 mg·kg^(-1) DMED作为后续毒性对抗的模型剂量。ATI 1、2、4和8 mg·kg^(-1)不能对抗DMED 25.60 mg·kg^(-1)致死作用,且高剂量ATI会使小鼠死亡率升高,死亡速度加快,相反哌唑嗪1 mg·kg^(-1)可显著降低DMED 25.60 mg·kg^(-1)的一日致死率(P<0.01)。小鼠给予DMED 25.60 mg·kg^(-1)后,肺部呈现明显淤血,HE染色显示,肺组织血管淤血明显,肺泡破裂,红细胞溢出,哌唑嗪能有效减轻肺组织损伤,但ATI可加重肺部出血。结论小鼠α_(1)-AR mRNA相对表达水平在心和肺组织中较高,且DMED的急性毒性作用可能与α_(1)-AR过度激活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_(1)肾上腺素受体 α_(2)肾上腺素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黄芩素对Aβ_(1-42)和D-半乳糖诱导的小鼠学习记忆损害的改善作用
8
作者 章琪露 聂睿哲 +2 位作者 魏立彬 郭青龙 唐苏苏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7-215,共9页
研究汉黄芩素对小鼠学习记忆的改善作用。分别采用侧脑室注射Aβ_(1-42)建立小鼠学习记忆损害模型与腹腔注射D-半乳糖建立小鼠急性衰老模型,连续28 d灌胃给予75、150和300 mg/kg汉黄芩素,采用Morris水迷宫、新物体识别、旷场实验检测汉... 研究汉黄芩素对小鼠学习记忆的改善作用。分别采用侧脑室注射Aβ_(1-42)建立小鼠学习记忆损害模型与腹腔注射D-半乳糖建立小鼠急性衰老模型,连续28 d灌胃给予75、150和300 mg/kg汉黄芩素,采用Morris水迷宫、新物体识别、旷场实验检测汉黄芩素对小鼠学习记忆的影响。结果显示,在Aβ_(1-42)诱导的学习记忆损害模型中,与模型组相比,150 mg/kg和300 mg/kg汉黄芩素给药组小鼠在新物体识别实验中对新物体的识别指数显著增加;150 mg/kg汉黄芩素给药组小鼠在Morris水迷宫实验测试期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百分比显著增加,而在旷场实验中各组小鼠的运动总距离无显著变化。在D-半乳糖诱导的急性衰老模型中,与模型组相比,150 mg/kg汉黄芩素组小鼠在Morris水迷宫实验测试期穿越平台次数显著增加,75、150和300mg/kg汉黄芩素组小鼠在Morris水迷宫实验测试期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百分比显著增加;而在旷场实验中各组小鼠的运动总距离无显著变化。研究提示汉黄芩素对Aβ_(1-42)和D-半乳糖诱导的小鼠学习记忆损害均具有改善作用,并对小鼠自发活动无显著影响。此外,采用Western blot实验检测发现,汉黄芩素可显著减少Aβ_(1-42)和D-半乳糖诱导的小鼠海马区神经细胞凋亡。这些结果表明,汉黄芩素可能对阿尔茨海默病和衰老相关的学习记忆损害具有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β_(1-42) 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杉醇联合奥沙利铂和信迪利单抗治疗晚期胃癌的短期疗效及对血清CA724、TGF-β_(1)表达的影响
9
作者 侯静 张欣欣 +2 位作者 孟凡来 陆伟 王云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08-613,共6页
目的研究紫杉醇联合奥沙利铂和信迪利单抗治疗晚期胃癌的短期疗效及对血清糖类抗原724(CA724)、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表达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2月-2023年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宿迁医院收治的158例晚期胃癌患者,以随机... 目的研究紫杉醇联合奥沙利铂和信迪利单抗治疗晚期胃癌的短期疗效及对血清糖类抗原724(CA724)、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表达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2月-2023年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宿迁医院收治的158例晚期胃癌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抗组(n=79)与对照组(n=79)。对照组接受紫杉醇联合奥沙利铂治疗。单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信迪利单抗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血清细胞因子、免疫功能、生活质量、安全性,随访1年,记录两组总生存期(OS)。结果单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73.42%vs 55.70%,P<0.05)。对照组、单抗组中位OS分别为7个月、11个月。两组OS曲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CA724、TGF-β_(1)、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 F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A724、可溶性E钙黏蛋白(s EC)、癌胚抗原(CEA)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单抗组较对照组均更低(P<0.05)。治疗后,单抗组CD4^(+)、CD3^(+)、自然杀伤细胞(NK)、CD4^(+)/CD8^(+)均升高(P<0.05),单抗组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CD4^(+)、CD3^(+)、NK、CD4^(+)/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生活质量量表(QLQ-C30)评分、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均升高(P<0.05),且单抗组更高(P<0.05)。两组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肝功能异常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抗组甲状腺功能减退发生率高于对照组(20.25%vs 6.33%,P<0.05)。结论紫杉醇联合奥沙利铂和信迪利单抗可改善晚期胃癌患者生活质量与免疫功能,可降低血清CA724、TGF-β_(1)表达,短期疗效确切,安全性良好,且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24 转化生长因子-β_(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GF-β_(1)/Smad3信号通路探讨野黄芩苷抑制心脏成纤维细胞活化的机制
10
作者 陈美惠 盛华 +2 位作者 张平 史方超 丁厚伟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08-713,共6页
目的探讨野黄芩苷对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诱导的心脏成纤维细胞活化的抑制作用及对TGF-β_(1)/Smad3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分离并培养原代心脏成纤维细胞,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TGF-β_(1)组、TGF-β_(1)+50μmol/L野黄芩苷组... 目的探讨野黄芩苷对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诱导的心脏成纤维细胞活化的抑制作用及对TGF-β_(1)/Smad3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分离并培养原代心脏成纤维细胞,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TGF-β_(1)组、TGF-β_(1)+50μmol/L野黄芩苷组、TGF-β_(1)+100μmol/L野黄芩苷组。通过TGF-β_(1)造成心肌细胞纤维化模型,野黄芩苷干预后,通过CCK-8实验检测细胞活力。免疫荧光检测心脏成纤维细胞活化状态。ELISA和Western blot检测纤维化相关蛋白表达水平。分子对接研究野黄芩苷与TGF-β_(1)/Smad3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结合作用。结果与TGF-β_(1)组相比,TGF-β_(1)+50μmol/L野黄芩苷组和TGF-β_(1)+100μmol/L野黄芩苷组可以显著抑制TGF-β_(1)诱导的心脏成纤维细胞的增殖(P<0.05),以及抑制心脏成纤维细胞分泌胶原蛋白CollagenⅠ和CollagenⅢ(P<0.05),下调α-SMA、TGF-β_(1)、TGF-β_(1)结合受体、Smad3和pSmad3蛋白表达水平(P<0.05)。结论野黄芩苷可能通过下调TGF-β_(1)/Smad3信号通路抑制TGF-β_(1)诱导的心脏成纤维细胞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GF-β_(1)/Smad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Ba_(0.5)Sr_(0.5)(Co_(0.8)Fe_(0.2))_(1-x)Ni_(x)O_(3-δ)质子导体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阴极材料研究
11
作者 邹鑫朝 翁演鑫 +1 位作者 林世鸿 古月圆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409-1414,1421,共7页
基于B位变价金属阳离子共掺杂而设计了一种新型Ba_(0.5)Sr_(0.5)(Co_(0.8)Fe_(0.2))_(1-x)Ni_(x)O_(3-δ)(x=0,0.05,0.1,0.2)阴极材料,对其物相结构、化学兼容性、电化学性能和抗CO 2毒化性能进行了系统评估。研究发现,与Ba_(0.5)Sr_(0.... 基于B位变价金属阳离子共掺杂而设计了一种新型Ba_(0.5)Sr_(0.5)(Co_(0.8)Fe_(0.2))_(1-x)Ni_(x)O_(3-δ)(x=0,0.05,0.1,0.2)阴极材料,对其物相结构、化学兼容性、电化学性能和抗CO 2毒化性能进行了系统评估。研究发现,与Ba_(0.5)Sr_(0.5)Co_(0.8)Fe_(0.2)O_(3-δ)(BSCF)相比,Ni的掺杂有利于氧空位的形成和氧还原反应活性的提升,然而,其金属氧化物碱度的增加牺牲了部分抗CO 2毒化性能。通过与电解质复合制备了复合阴极,并将其用于质子导体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Proton conducting solid oxide fuel cells,H-SOFCs)。其中,Ba_(0.5)Sr_(0.5)(Co_(0.8)Fe_(0.2))_(0.9) Ni_(0.1) O_(3-δ)(BSCFN0.1)阴极表现出最优异的电化学性能。700℃时,BSCFN0.1阴极单电池的峰值功率密度高达1068 mW/cm^(2),比面积电阻低至0.059Ω·cm^(2)。BSCF衍生的BSCFN阴极材料展现出良好的性能,可能为质子导体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提供新的材料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_(0.5)Sr_(0.5)(Co_(0.8)Fe_(0.2))_(1-x)Ni_(x)O_(3-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褐藻聚合酚下调TGF-β_(1)/Smads信号通路抑制大肠癌细胞增殖与侵袭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红 董玮 +1 位作者 侯杰 贺德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95-501,共7页
目的探讨褐藻聚合酚(PFFE-A)对大肠癌细胞增殖与侵袭的影响,以及其对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及母体抗生物皮肤生长因子同源物2/3(Smad2/3)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细胞分组:依次以50、100、150μmol·L-1的小、中、大剂量的PFF... 目的探讨褐藻聚合酚(PFFE-A)对大肠癌细胞增殖与侵袭的影响,以及其对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及母体抗生物皮肤生长因子同源物2/3(Smad2/3)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细胞分组:依次以50、100、150μmol·L-1的小、中、大剂量的PFFE-A干预细胞,另设立正常对照组细胞。5-乙炔基-2'脱氧尿苷(EdU)染色检测细胞的增殖;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的侵袭能力;异种种植结肠癌裸鼠模型检测细胞的体内生长与转移能力;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细胞中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基因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中TGF-β_(1)、p-Smad2/3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FFE-A小、中、大剂量组细胞的增殖率、侵袭细胞数、肿瘤瘤体质量、病灶转移比例、神经型钙黏附蛋白(N-cadherin)的mRNA的表达、TGF-β_(1)和p-Smad2/3的表达明显下降(P<0.05),E-钙黏蛋白(E-cadherin)的mRNA的表达明显升高(P<0.05),具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P<0.05)。结论PFFE-A能抑制肿瘤细胞的EMT过程,抑制大肠癌细胞HT29的体外增殖与侵袭能力,下调其体内生长与转移的能力,这可能是通过下调TGF-β_(1)/Smads信号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_(1)/母体抗生物皮肤生长因子同源物2/3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ircSLC8A1_005通过编码蛋白抑制心肌成纤维细胞纤维化表型的作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胡雅婷 高原 +5 位作者 伍华燕 梁俣 李晖 徐金东 刘宇鹏 单志新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5-44,共10页
【目的】探究环形RNA circSLC8A1_005调控心肌成纤维细胞纤维化表型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利用腺病毒介导在小鼠心肌成纤维细胞(mCFs)中过表达circSLC8A1_005,并检测mCFs中纤维化相关因I型胶原α1链(Col1a1)、Ⅲ型胶原α1链(Col3a1... 【目的】探究环形RNA circSLC8A1_005调控心肌成纤维细胞纤维化表型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利用腺病毒介导在小鼠心肌成纤维细胞(mCFs)中过表达circSLC8A1_005,并检测mCFs中纤维化相关因I型胶原α1链(Col1a1)、Ⅲ型胶原α1链(Col3a1)和平滑肌肌动蛋白α2(Acta2)基因表达,通过EdU和划痕实验检测不同干预对mCFs的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circSLC8A1_005包含的潜在核糖体进入序列(IRES)的活性。通过Western blot实验检测circSLC8A1_005翻译蛋白SLC8A1-605aa及其在细胞内分布情况。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SLC8A1-605aa对超氧化物歧化酶2(Sod2)的转录激活作用。通过RNA结合蛋白免疫沉淀(RIP)实验检测SLC8A1-605aa与Sod2 mRNA的结合作用。放线菌素D实验检测SLC8A1-605aa对Sod2 mRNA稳定性的影响。【结果】利用腺病毒可在mCFs中有效介导过表达circSLC8A1_005,过表达circSLC8A1_005可显著抑制mCFs中纤维化相关基因表达,抑制mCFs的增殖和迁移能力。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结果提示circ⁃SLC8A1_005包含的2个IRES具有活性。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circSLC8A1_005可翻译预期大小为70 ku的SLC8A1-605aa蛋白,并主要分布于细胞核内。过表达SLC8A1-605aa和circSLC8A1_005可一致地抑制mCFs的纤维化表型。SLC8A1-605aa可特异上调超氧化物歧化酶2(Sod2)表达,但并不能转录激活Sod2表达;RIP实验结果显示SLC8A1-605aa与Sod2 mRNA有特异结合作用,而放线菌素D实验结果显示SLC8A1-605aa能够增强Sod2 mRNA的稳定性。【结论】CircSLC8A1_005通过翻译蛋白SLC8A1-605aa发挥抑制心肌成纤维细胞纤维化表型的作用,SLC8A1-605aa可能是潜在的用于心肌纤维化治疗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 circSLC8A1_00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Cr-Fe-Mn-Ni高熵合金中的L2_(1)相的相稳定性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易慧 吴长军 +3 位作者 周琛 刘亚 陆晓旺 苏旭平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96-204,共9页
为开发兼具良好强度与塑性的BCC基高熵合金,可引入与基体共格的B2或L2_(1)相。L2_(1)相具有更好的抗蠕变性能,有望在高温环境中得到应用。但是,目前对BCC型高熵合金中L2_(1)相的存在规律、相稳定性及其对合金性能的影响还缺乏深入的研... 为开发兼具良好强度与塑性的BCC基高熵合金,可引入与基体共格的B2或L2_(1)相。L2_(1)相具有更好的抗蠕变性能,有望在高温环境中得到应用。但是,目前对BCC型高熵合金中L2_(1)相的存在规律、相稳定性及其对合金性能的影响还缺乏深入的研究。为此,本工作研究了电弧熔炼制备的铸态Al_(0.5)Cr_(2.5-x)FeMn_(x)Ni(x=0.5~1.75)、Al_(0.75)Cr_(2.25-y)FeMn_(y)Ni(y=0.25~1.5)、AlCr_(2-z)FeMn_(z)Ni(z=0.5~1.5)高熵合金的相组成,及800℃或1000℃真空退火120 h对合金组织和相组成的影响。研究表明,这些合金中L2_(1)相的成分特征由40%~50%(原子分数)Ni和15%~20%(原子分数)Al、Mn组成。L2_(1)相只存在于Al含量为10%~15%(原子分数)的合金中,且多以BCC+L2_(1)两相共存,获得的组织为编织网状的调幅分解组织。当Al含量达到20%(原子分数)后,合金则由BCC+B2两相构成。L2_(1)相的存在会使BCC型XRD特征峰出现明显的峰分裂。经过800℃或1000℃退火后,合金中L2_(1)相仍能稳定存在,合金显微组织发生粗化并会形成σ或FCC相。铸态合金的硬度随Mn含量的增加而降低,含L2_(1)相的合金的硬度在463HV~558HV范围内。800℃退火会使含5%~15%(原子分数)Mn的合金硬度降低70HV~100HV,但由于硬质σ相的析出,含20%~30%(原子分数)Mn的合金硬度提高200HV以上;1000℃退火后,由于软质FCC相的形成,合金的硬度略有降低,这些结果将为BCC型高熵合金的设计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Cr-Fe-Mn-Ni L2_(1)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磷酸鞘氨醇受体2通过AKT/mTOR通路调节线粒体功能参与Aβ_(25-35)诱导的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损伤 被引量:1
15
作者 肖志强 杨柳 +3 位作者 黄睿 黄斌 李晓佳 王晓平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453-1461,共9页
阿尔兹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认知功能下降的神经退行性疾病。1-磷酸鞘氨醇受体2(sphingosine-1-phosphate receptor 2,S1PR2)参与多种细胞过程,被证实在神经系统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旨在探究S1PR2对A... 阿尔兹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认知功能下降的神经退行性疾病。1-磷酸鞘氨醇受体2(sphingosine-1-phosphate receptor 2,S1PR2)参与多种细胞过程,被证实在神经系统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旨在探究S1PR2对Aβ_(25-35)诱导的AD细胞模型损伤的作用及可能机制。研究通过Aβ_(25-35)诱导SH-SY5Y细胞构建细胞损伤模型,并且构建靶向S1PR2的干扰序列用于干预细胞中S1PR2的表达。Western印迹及RT-PCR检测S1PR2蛋白及基因表达,发现Aβ_(25-35)诱导的细胞模型中S1PR2蛋白及基因表达均显著增加(P<0.01),S1PR2干预后模型组内S1PR2蛋白及基因表达显著降低(P<0.001)。CCK8检测细胞增殖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显示,S1PR2干预后显著增加Aβ_(25-35)诱导的SH-SY5Y细胞的增殖活性,减少细胞凋亡(P<0.01)。Western印迹检测细胞中APP、Tau、p-Tau和PSD95的表达,结果显示,S1PR2干预后显著降低模型组细胞内APP、Tau和p-Tau的表达,增加突触蛋白PSD95的表达,可显著改善Aβ_(25-35)诱导的细胞损伤(P<0.001)。另外,试剂盒检测细胞中ATP的产生,流式细胞术检测ROS含量及线粒体膜电位以分析细胞的线粒体功能,结果显示,Aβ_(25-35)诱导SH-SY5Y细胞显著降低了细胞中ATP的产生,增加了ROS含量,减少了线粒体膜电位(P<0.001)。S1PR2干预后显著增加Aβ_(25-35)诱导的细胞模型中ATP的产生,降低ROS含量,增加线粒体膜电位(P<0.001)。最后,通过Western印迹检测AKT/mTOR通路蛋白质表达,结果显示,Aβ_(25-35)诱导SH-SY5Y细胞促进了p-AKT/AKT及p-mTOR/mTOR的表达,S1PR2干预后显著抑制AKT/mTOR通路的激活(P<0.001)。总而言之,S1PR2可能通过促进AKT/mTOR通路调节线粒体功能参与Aβ_(25-35)诱导的细胞损伤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磷酸鞘氨醇受体2 β_(25-35) 线 AKT/mTO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Ce_(1-4x)(FeAlCoLa)_(x)O_(2-δ)固溶体微观光谱特征及氧化还原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孙世龙 张国芳 +5 位作者 束俊 郭瑞华 李一鸣 刘卓承 许剑轶 葛启录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883-1888,共6页
采用水热法合成Fe^(3+)、Al^(3+)、Co^(2+)及La^(3+)共掺杂纳米Ce_(1-4x)(FeAlCoLa)_(x)O_(2-δ)(x=0.00~0.05)固溶体,利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紫外吸收光谱(UV)、荧光光谱(PL)、拉曼光谱(Raman... 采用水热法合成Fe^(3+)、Al^(3+)、Co^(2+)及La^(3+)共掺杂纳米Ce_(1-4x)(FeAlCoLa)_(x)O_(2-δ)(x=0.00~0.05)固溶体,利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紫外吸收光谱(UV)、荧光光谱(PL)、拉曼光谱(Raman)以及与H2的程序升温还原反应(TPR)等方法对固溶体的微观结构、形貌、光谱特征和氧化还原活性进行系统表征及分析。XRD结果表明,Ce_(1-4x)(FeAlCoLa)_(x)O_(2-δ)固溶体均呈CeO_(2)立方萤石结构,当掺杂量增加到x=0.04时,在36.6°处出现了微弱的Co_(3)O_(4)杂相,可以确定掺杂离子在CeO_(2)晶格中的固溶度x<0.04。样品的(111)衍射峰位向高角度偏移,表明掺杂离子引起晶格发生畸变。TEM及SEM结果显示样品为球形纳米颗粒,掺杂离子引起晶面间距变小。紫外吸收光谱表明,与纯CeO_(2)相比,掺杂样品的吸收边逐渐红移,在560~780 nm范围观察到掺杂离子的紫外吸收峰。掺杂引起样品能隙降低,从2.84 eV(纯CeO_(2))逐渐降低至2.10 eV(x=0.05)。其原因可归结为掺杂离子在CeO_(2)的价带和导带之间形成新的杂质能级,允许电子从价带跃迁到较低的杂质能级上,继而降低了跃迁能隙。由于掺杂离子引起晶格内部发生畸变以及氧空位比例增大,阻碍了电子的高能跃迁,也可引起能隙减小。荧光光谱证明,掺杂样品的发射峰强度明显降低。Raman光谱表明,掺杂引起F_(2g)峰位发生偏移,峰强减小,峰宽变大。同时,对应于氧空位峰的相对强度逐渐提高。荧光光谱及Raman光谱均证明掺杂离子引起固溶体晶格畸变程度增加,氧空位浓度提高。H_(2)-TPR测试表明,掺杂可以有效降低CeO_(2)的氧化还原反应温度,提高氧化还原活性,当x=0.03的样品表面还原温度最低,还原峰的面积最大,即氧化还原反应活性最佳,表明样品的氧化还原性能与晶粒尺寸、晶格缺陷及氧空位浓度密切相关。通过以上研究证明,四种离子共掺杂CeO_(2)能够有效修饰微观晶体结构,在较低掺杂浓度下即可显著改善样品的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Ce_(1-4x)(FeAlCoLa)_(x)O_(2-δ)固溶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味地黄丸介导RAGE抑制MMP-2/MMP-9对Aβ_(1-40)损伤bEnd.3细胞紧密连接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丁蕊 袁永 +3 位作者 贾亚泉 高爱社 张振强 宋军营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24-430,共7页
目的探讨六味地黄丸对β淀粉样蛋白1-40(Aβ_(1-40))损伤的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End.3)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Aβ_(1-40)和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MSLDP)对细胞活性的影响,筛选合适的作用浓度。将bEnd.3细胞分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六味地黄丸对β淀粉样蛋白1-40(Aβ_(1-40))损伤的小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End.3)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Aβ_(1-40)和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MSLDP)对细胞活性的影响,筛选合适的作用浓度。将bEnd.3细胞分为对照组、Aβ_(1-40)组、MSLDP+Aβ_(1-40)组和MSLDP组,采用Western blot检测低密度脂蛋白相关蛋白1(LRP1)、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MP-9、闭锁小带蛋白-1(ZO-1)、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检测LRP1、RAGE、ZO-1表达;再将bEnd.3细胞分为对照组、Aβ_(1-40)组、FPS-ZM1(RAGE抑制剂)+Aβ_(1-40)组和FPS-ZM1+Aβ_(1-40)+MSLDP组,Western blot检测RAGE、MMP-9、MMP-2、ZO-1蛋白表达。结果Aβ_(1-40)呈剂量依赖性降低bEnd.3细胞活性(P<0.01),MSLDP对Aβ_(1-40)损伤的细胞活性具有保护作用(P<0.05,P<0.01),因此选择10μmol/L Aβ_(1-40)和10%MSLDP进行后续实验。与对照组比较,Aβ_(1-40)组RAGE、MMP-2、MMP-9蛋白表达升高(P<0.01),LRP1、ZO-1、BDNF蛋白表达降低(P<0.05,P<0.01),并且LRP1、ZO-1荧光强度降低(P<0.01),RAGE荧光增强(P<0.01);与Aβ_(1-40)组比较,MSLDP组RAGE、MMP-2、MMP-9蛋白表达和RAGE荧光强度降低(P<0.05,P<0.01),而LRP1、ZO-1、BDNF蛋白表达和LRP1、ZO-1荧光强度升高(P<0.05,P<0.01)。与Aβ_(1-40)组比较,Aβ_(1-40)+FPS-ZM1组MMP-2、MMP9、RAGE蛋白表达降低(P<0.05,P<0.01),ZO-1蛋白表达升高(P<0.05);Aβ_(1-40)+FPS-ZM1+MSLDP组MMP-2、MMP9、RAGE蛋白表达降低(P<0.01),ZO-1蛋白表达升高(P<0.01),FPS-ZM1和MSLDP联合使用的效果更佳。结论六味地黄丸能够保护Aβ_(1-40)损伤的脑微血管内皮的细胞紧密连接,减轻血脑屏障障碍,保护神经血管单元防治阿尔茨海默病,可能通过调节RAGE途径抑制MMP-2/MMP-9途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淀粉样蛋白1-40(Aβ_(1-40)) (RAGE) (MMP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调控TGF-β_(1)/Smads通路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8
作者 史梦迪 王超 +4 位作者 刘璐佳 司秀影 杨阳 谷胜男 王有鹏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3385-3391,3398,共8页
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是支气管哮喘的一种特殊类型,以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TGF-β_(1)/Smads信号通路被证实可以调控气道高反应性、气道重塑与气道纤维化,参与CVA的发生和发展。中医药治疗CVA具有显著优势,其作用机制亦多涉及TGF-β_(1)/... 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是支气管哮喘的一种特殊类型,以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TGF-β_(1)/Smads信号通路被证实可以调控气道高反应性、气道重塑与气道纤维化,参与CVA的发生和发展。中医药治疗CVA具有显著优势,其作用机制亦多涉及TGF-β_(1)/Smads信号通路,但内容分散、缺乏梳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GF-β_(1)/Smads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_(3)(As_(1-x)P_(x))_(2)纳米结构制备及光谱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浩 孙乃坤 +5 位作者 庞超 王志帅 陈上峰 李武 田辉 岱钦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934-1939,共6页
Zn_(3)As_(2)与Zn_(3)P_(2)具有相同的伪立方晶格结构,它们具有较高的电子迁移率、较窄的直接带隙和良好的空气稳定性,在光电器件领域呈现出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关于Zn_(3)As2-Zn_(3)P_(2)固溶体纳米结构的研究相对较少,采用高气压烧... Zn_(3)As_(2)与Zn_(3)P_(2)具有相同的伪立方晶格结构,它们具有较高的电子迁移率、较窄的直接带隙和良好的空气稳定性,在光电器件领域呈现出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关于Zn_(3)As2-Zn_(3)P_(2)固溶体纳米结构的研究相对较少,采用高气压烧结技术得到Zn_(3)(As_(1-x)P_(x))_(2)(x=0、0.05、0.1)母合金,再利用化学气相沉积方法合成出多种形态的Zn_(3)(As_(1-x)P_(x))_(2)纳米结构,包括宏观尺寸的纳米带(长度3~10 mm;宽度1~4 mm;厚度约20μm)、纳米帆、纳米棒及纳米银簪等。系统的研究了P掺杂对相组成、元素含量、微结构以及光谱特性的影响。X射线衍射(XRD)结果表明,Zn_(3)(As_(1-x)P_(x))_(2)宏观纳米带样品的主相为α′相,随着P掺杂含量的增加,(224)衍射峰向右发生偏移,表明晶格常数减小。电子能谱分析显示P理论值(光致发光光谱)掺杂含量值x=0.05和x=0.1的Zn_(3)(As_(1-x)P_(x))_(2)母合金纳米带中P的实际含量分别为x=0.026及x=0.062。微结构分析表明,Zn_(3)As_(2)宏观纳米带的生长模式为沿〈221〉晶面菱形层状生长,P掺杂使纳米带的宏观尺寸减小,生长模式由菱形层状生长转变为纳米颗粒堆积层状生长。纳米带样品的拉曼光谱在79、97、198、320、428和1107 cm^(-1)出现特征峰,P掺杂导致拉曼光谱中1107 cm^(-1)特征峰发生蓝移,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中1101和1599 cm^(-1)特征峰与PL谱中的300、422和635 nm特征峰也发生蓝移。Zn_(3)As_(2)与Zn_(3)(As_(0.974)P_(0.026))_(2)纳米带光电流与电压的线性关系良好,存在较好的欧姆特性,P掺杂后的Zn_(3)(As_(0.974)P_(0.026))2纳米带在900 nm条件下的光响应最为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_(3)(As_(1-x)P_(x))_(2) Zn_(3)As_(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_(1)-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多态性对STEMI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和短期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嘉莹 何利伟 庄英渠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645-1651,共7页
目的:分析β_(1)-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多态性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室性心律失常以及6个月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式,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云浮市人民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2月间收治的STEMI患者为研究对... 目的:分析β_(1)-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多态性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室性心律失常以及6个月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式,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云浮市人民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2月间收治的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患者β_(1)-肾上腺素能受体Arg389Gly基因型多态性,并根据β_(1)-肾上腺素能受体Arg389Gly基因型多态性类别分为CC组(Arg389Arg,87例)、CG组(Arg389Gly,73例)和GG组(Gly389Gly,18例)三组。对比三组患者收集的入院临床资料[包括Killip分级、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径(LVDD),以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和出院后通过门诊或电话对其进行6个月随访的结果(包括心率、NT-proBNP、CK-MB、LVEF、LVDD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差异。结果:研究共纳入178例STEMI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其中CC组有87例(48.9%),CG组有73例(41.0%),GG组有18例(10.1%);三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BMI、吸烟史、饮酒史、合并疾病、收缩压、舒张压、心率、Killip分级(Ⅲ和Ⅳ级)以及血清TNF-α、NT-proBNP、CK-MB、hs-CRP及LVEF和LVDD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随访6个月GG组和CG组心功能各项指标结果均显著优于CC组(P<0.05),而GG组的NT-proBNP和CK-MB结果显著低于CG组(P<0.05);统计三组患者随访期间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显示CC组的总发生数为17例(19.5%),CG组的总发生数为5例(6.9%),GG组的总发生数为1例(5.6%),组间差异显著(χ^(2)=6.887,P<0.05)。结论:β_(1)-肾上腺素能受体Arg389Gly基因多态性与STEMI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无关,但与治疗后心功能改善情况以及短期预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_(1)-肾上腺素能受体 S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