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42篇文章
< 1 2 1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培养条件对Streptococcus equisimilis合成透明质酸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刘金龙 赵国群 +1 位作者 李志敏 高敏杰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09-214,共6页
作者比较了不同培养条件对Streptococcus equisimilis合成透明质酸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高质量浓度葡萄糖有利于长链透明质酸的合成,当发酵体系葡萄糖初始质量浓度从20g/L上升至80g/L,相对分子质量从1.24×10^6增大到2.02... 作者比较了不同培养条件对Streptococcus equisimilis合成透明质酸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高质量浓度葡萄糖有利于长链透明质酸的合成,当发酵体系葡萄糖初始质量浓度从20g/L上升至80g/L,相对分子质量从1.24×10^6增大到2.02×10^6,提高了62.9%。葡萄糖补料培养不利于高相对分子质量透明质酸的合成,利用葡萄糖间歇和连续补料培养的方式得到透明质酸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1.53×10^6和1.42×10^6,比分批培养下降了19.9%和25.7%。在33-39℃范围内,较低温度有利于高相对分子质量透明质酸的合成,在33℃培养条件下透明质酸相对分子质量最高可达2.54×10^6。发酵液p H显著影响透明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在p H8时,达到了最高的2.38×10^6。较高溶氧水平有利于高相对分子质量透明质酸的合成,在0-45%溶氧浓度范围内,相对分子质量随溶氧水平的增加从1.16×10^6提升至2.43×10^6,增长了109.4%。本研究结果为后续高相对分子质量透明质酸的生产提供有用的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质酸 相对分子质量 streptococcus equisimilis 培养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组分析揭示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 ND-07富产胞外多糖分子机制 被引量:5
2
作者 钟智 孙天松 陈永福 《中国乳品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11,21,共4页
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 ND-07分离自青海地区自然发酵酸牦牛奶样品,通过与商业发酵剂菌株进行发酵特性的比较,发现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 ND-07具有优良的发酵特性,特别是具有富产胞外多糖的能力。为了深入分析Streptococcus ... 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 ND-07分离自青海地区自然发酵酸牦牛奶样品,通过与商业发酵剂菌株进行发酵特性的比较,发现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 ND-07具有优良的发酵特性,特别是具有富产胞外多糖的能力。为了深入分析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 ND-07富产胞外多糖的分子机制,本研究利用Pac Bio RS II三代测序平台完成了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 ND-07全基因组测序。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 ND-07基因组全长为1,869,510-bp,编码2,095个基因。比较基因组分析发现,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 ND-07基因组含有一个20.5-kb的胞外多糖基因簇,其中包括两对决定胞外多糖链长度的eps C-epsD基因,表明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 ND-07可以产生两种胞外多糖:荚膜多糖和黏液多糖。本研究在分子水平上揭示了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 ND-07富产胞外多糖的机制,为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 ND-07的工业化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 酵特性 基因组 胞外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ctobacillus delbrueckii subsp. bulgaricus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接种比例对Bifidobacterium lactis益生菌发酵乳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慧 白梅 +4 位作者 王记成 魏爱彬 孔亚楠 张和平 孙天松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7-10,17,共5页
将Lactobacillus delbrueckii subsp.bulgaricus ND02(LB-ND02)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 ND03(ST-ND03)按1∶1、1∶10、1∶100、1∶1000接种于脱脂乳中,同时接入益生菌Bifidobacterium lactis V9(B.lactis V9,接种量为2.0×107... 将Lactobacillus delbrueckii subsp.bulgaricus ND02(LB-ND02)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 ND03(ST-ND03)按1∶1、1∶10、1∶100、1∶1000接种于脱脂乳中,同时接入益生菌Bifidobacterium lactis V9(B.lactis V9,接种量为2.0×107g-1),于42℃进行发酵。通过对发酵及贮藏过程中发酵乳指标的测定,评价LB-ND02和ST-ND03的接种比例对发酵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LB-ND02接种比例减小,凝乳时间显著延长,B.lactis V9活菌数显著提高。4℃贮藏28 d后,随LB-ND02接种比例减小,B.lactis V9存活率差异显著,后酸化也显著减弱。研究发现,LB-ND02和ST-ND03的接种比例,显著影响发酵乳的发酵时间、B.lactis V9活菌数、后酸化及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ctobacillus delbrueckii subsp.bulgaricus ND02 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 ND03 BIFIDOBACTERIUM LACTIS V9 益生菌发酵乳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三重PCR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11
4
作者 黄锦炉 汪开毓 +5 位作者 肖丹 刘贝贝 王均 黄凌远 付希 王浩丞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54-261,共8页
参照GenBank发表的无乳链球菌sip、cpsE这两个高度保守基因设计两组特异性引物,应用已报道的无乳链球菌cpsL基因高度保守序列的引物作为阳性对照引物,经反应条件和反应体系参数优化,建立一种检测无乳链球菌的三重PCR方法,并应用本三重PC... 参照GenBank发表的无乳链球菌sip、cpsE这两个高度保守基因设计两组特异性引物,应用已报道的无乳链球菌cpsL基因高度保守序列的引物作为阳性对照引物,经反应条件和反应体系参数优化,建立一种检测无乳链球菌的三重PCR方法,并应用本三重PCR方法检测40尾人工感染罗非鱼样本和22尾临床上收集的疑似无乳链球菌感染鱼样本。结果表明,所建立的三重PCR方法具有良好特异性,检测无乳链球菌DNA样本时出现三条扩增条带,检测其他7种供试菌株DNA则不出现出任何扩增条带,对无乳链球菌DNA样本的最低检测浓度为0.32ng/μl,最适Mg2+浓度为37.5mmol/L,整个检测过程耗时100min左右。40尾人工感染罗非鱼的肝脏、肾脏组织DNA样本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00%,22尾疑似无乳链球菌感染鱼的肝脏、肾脏组织DNA样本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2.7%,以上两批样本检测结果与常规细菌鉴定方法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乳链球菌 三重PCR 检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噬菌体嗜热链球菌突变菌株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21UD的选育 被引量:5
5
作者 李亚蕾 杨波 +1 位作者 李文霞 范艳丽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18-121,共4页
以高密度噬菌体培养处理嗜热链球菌菌株,筛选出1株噬菌体抗性菌株S-18,但其产酸、产黏、产香能力不如原菌株。通过照射距离20cm,照射时间60s的紫外线诱变和DES振荡70min的复合诱变,得到SUD-21菌株,其产酸力较敏感菌株提高了0.5%,产黏性... 以高密度噬菌体培养处理嗜热链球菌菌株,筛选出1株噬菌体抗性菌株S-18,但其产酸、产黏、产香能力不如原菌株。通过照射距离20cm,照射时间60s的紫外线诱变和DES振荡70min的复合诱变,得到SUD-21菌株,其产酸力较敏感菌株提高了0.5%,产黏性提高了0.8%,产乙醛能力提高了0.2%,产丁二酮能力提高了0.1%,且具有遗传稳定性和抗109pfu/mL噬菌体浓度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噬菌体 嗜热链球菌 菌株 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非鱼源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Sip基因的克隆、鉴定及分子特性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黄锦炉 汪开毓 +4 位作者 肖丹 王均 付希 王浩丞 连海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54-560,共7页
利用设计的特异性引物,扩增出了分离自患病罗非鱼无乳链球菌强毒株Sip基因,并将其克隆到pMD19-T载体上,之后对重组质粒进行了PCR和双酶切(BamHⅠ+HindⅢ)鉴定,并利用多种生物信息学软件对Sip基因进行分子特性分析。结果显示,罗非鱼源无... 利用设计的特异性引物,扩增出了分离自患病罗非鱼无乳链球菌强毒株Sip基因,并将其克隆到pMD19-T载体上,之后对重组质粒进行了PCR和双酶切(BamHⅠ+HindⅢ)鉴定,并利用多种生物信息学软件对Sip基因进行分子特性分析。结果显示,罗非鱼源无乳链球菌Sip编码氨基酸序列具有极高保守性,与人源、哺乳动物源无乳链球菌亲缘性达100%,存在1个由25个氨基酸组成的信号肽,具有1个与免疫调节功能相关的LysM结构域,具有与蛋白翻译后修饰功能相关的磷酸化位点33个和N-糖基化位点2个,编码多肽链中疏水区大于亲水区,是一种膜外蛋白。密码子偏爱性分析表明,罗非鱼源无乳链球菌Sip基因密码子使用频率差异较大,密码子偏爱性与真核生物较为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乳链球菌 Sip基因 克隆 分子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豚链球菌(Streptococcus iniae)胞外产物对斑点叉尾(Ictalurus punctatus)的致病性 被引量:3
7
作者 陈德芳 汪开毓 +4 位作者 王均 耿毅 黄凌远 胡迪 景简飞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26-331,共6页
采用硫酸铵盐析法提取海豚链球菌DGX07菌株的胞外产物(ECPs),通过平板扩散法对其主要酶成分进行初步研究,对酶热稳定和溶血活性进行测定;并对腹腔注射接种海豚链球菌(S.iniae)胞外产物的斑点叉尾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显示,菌株胞... 采用硫酸铵盐析法提取海豚链球菌DGX07菌株的胞外产物(ECPs),通过平板扩散法对其主要酶成分进行初步研究,对酶热稳定和溶血活性进行测定;并对腹腔注射接种海豚链球菌(S.iniae)胞外产物的斑点叉尾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显示,菌株胞外产物具有蛋白酶、DNA酶和溶血活性;DNA酶表现出一定的热稳定性,而蛋白酶和溶血活性在80℃或100℃作用10min均丧失;胞外产物对人(O型)、兔、斑点叉尾、草鱼、鲤鱼、鲫鱼、黄颡鱼和长吻的红细胞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溶血活性;人工感染试验显示,0.222mg/ml的S.iniaeECPs对斑点叉尾具有明显的致病性,死亡率达100%;临床特点表现为:游动缓慢、体表褪色、鳍条边缘褪色,内脏器官肿胀并伴有腹水;组织学病变主要表现为全身性多组织、器官炎性水肿,伴有组织内出血,实质细胞变性和坏死,尤以肝胰脏、脾脏、肾脏、肠道和心脏的损伤最为严重。试验结果表明海豚链球菌胞外产物含有多种毒力因子,与该菌的致病性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叉尾鮰 海豚链球菌 胞外产物 酶活性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reptococcus zooepidemicus H23生产透明质酸营养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2
8
作者 刘立明 堵国成 +1 位作者 李寅 陈坚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1-34,共4页
在发酵罐水平上研究了酵母粉用量、初糖浓度和碳氮比以及补加葡萄糖对Strepto coccuszoopeidemicusH2 3发酵生产透明质酸的影响。利用上述条件在 5L罐上进行发酵实验 ,16h时发酵液中透明质酸质量浓度为 4 83g/L。
关键词 发酵生产 透明质酸 streptococcus-zooepidemicus-H23 酵母粉用量 初糖浓度 链球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荚膜多糖合成基因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汪开毓 黄锦炉 +2 位作者 肖丹 王均 黄凌远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89-197,共9页
无乳链球菌是一种人畜鱼共患的重要病原菌,菌体表面的荚膜多糖是公认的毒力因子,其合成过程受荚膜多糖合成基因的调控。荚膜多糖合成基因存在于荚膜多糖操纵子中,参与无乳链球菌荚膜多糖的合成启动、寡糖和多糖的聚合以及外输并锚定于... 无乳链球菌是一种人畜鱼共患的重要病原菌,菌体表面的荚膜多糖是公认的毒力因子,其合成过程受荚膜多糖合成基因的调控。荚膜多糖合成基因存在于荚膜多糖操纵子中,参与无乳链球菌荚膜多糖的合成启动、寡糖和多糖的聚合以及外输并锚定于菌体表面,在新型诊断技术和减毒突变株的构建方面取得良好的应用。本文首次就cps基因的基本属性、转录调节、编码蛋白及其生物功能、对荚膜多糖合成的调控机理、在血清分型和突变株构建的应用这六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以期为GBScps基因的新功能研究和创新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乳链球菌 荚膜多糖合成基因 作用机制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 S10复合Lactobacillus plantarum P-8在发酵豆乳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郭帅 韩之皓 +6 位作者 黄天 郑岩 王月娇 白梅 王记成 孙天松 张和平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13,共7页
以商业豆乳发酵剂A和B为对照组,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 S10和Lactobacillus plantarum P-8(S10+P-8)复合发酵豆乳为实验组,对42℃发酵过程及4℃贮藏期间活菌数、酸度、黏度、持水性、活性大豆异黄酮含量、基本味觉特征和质构特性... 以商业豆乳发酵剂A和B为对照组,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 S10和Lactobacillus plantarum P-8(S10+P-8)复合发酵豆乳为实验组,对42℃发酵过程及4℃贮藏期间活菌数、酸度、黏度、持水性、活性大豆异黄酮含量、基本味觉特征和质构特性进行测定,对感官进行品鉴。结果表明:3种样品到达发酵终点的时间、酸度、黏度和持水性差异不显著;发酵结束后,实验组和发酵剂A组样品中活性大豆异黄酮含量变化显著(P <0. 05);发酵完成到贮藏结束实验组样品益生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 P-8活菌数高于1. 0×109CFU/g;贮藏结束时,样品pH在4. 30左右,滴定酸度均低于74. 00°T; 6种基本滋味和3种回味的相对强度及差异性分析表明:3种样品的苦味、涩味、咸味和甜味差异显著(P <0. 05);贮藏过程中,实验组感官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28 d时为93. 7分。豆乳发酵剂S10+P-8在发酵豆乳制品开发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 S10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P-8 发酵豆乳 大豆异黄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非鱼源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新型AI-2信号分子受体RbsB蛋白结晶生长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樊博琳 潘丽霞 +3 位作者 王忠良 黎源 简纪常 王蓓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32-140,共9页
为了开展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核糖结合蛋白(Ribose binding protein B,RbsB)结构功能的研究,本实验根据已知无乳链球菌ZQ0910全基因组序列设计相关引物。采用PCR方法扩增其RbsB基因,随后将该基因定向克隆到原核表达载... 为了开展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核糖结合蛋白(Ribose binding protein B,RbsB)结构功能的研究,本实验根据已知无乳链球菌ZQ0910全基因组序列设计相关引物。采用PCR方法扩增其RbsB基因,随后将该基因定向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GEX-6p-1中,在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中进行IPTG诱导表达;采用HRV 3C蛋白酶切除GST标签,分子筛分离获得RbsB蛋白;运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RbsB基因序列进行分析,并对RbsB蛋白二级和三级结构进行预测;采用NeXtal Tubes JCSG Core Suite结晶试剂盒筛选蛋白结晶条件。研究结果表明,该基因全长为969碱基,编码322个氨基酸,RbsB蛋白理论分子量33.9ku,等电点为9.41,二级结构中α螺旋结构所占比重最高,建立RbsB蛋白三维结构模式图;经IPTG诱导后表达的融合蛋白分子量为59ku,筛选RbsB蛋白的初始结晶条件为(0.2mol/L di-Potassium hydrogen phosphate,20%(W/V)PEG3350;1.5mol/L ammonium sulfate,25%(V/V)Glycerol),获得RbsB蛋白结晶体。本研究结果可为无乳链球菌核糖结合蛋白(RbsB)的功能解析提供实验及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乳链球菌 RbsB蛋白 蛋白纯化 结晶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 IMAU20551胞外多糖基因簇及其表达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乔少婷 代安娜尔 +3 位作者 解敏 孙思霖 聂佳莹 丹彤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2期136-144,共9页
以1株产胞外多糖(exopolysaccharide,EPS)的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IMAU20551为研究对象,提取其DNA后采用Illumina HiSeq技术对DNA进行二代基因组重测序,并利用SOAPdenovo软件对其进行组装,通过与RAST、直系同源集、基... 以1株产胞外多糖(exopolysaccharide,EPS)的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IMAU20551为研究对象,提取其DNA后采用Illumina HiSeq技术对DNA进行二代基因组重测序,并利用SOAPdenovo软件对其进行组装,通过与RAST、直系同源集、基因本体论、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等数据库进行比对,注释基因组中功能基因。发现S.thermophilus IMAU20551基因组全长1725107 bp,共注释出1884个功能基因,其中包含一个长度为19376 bp的完整eps基因簇,该基因簇中与EPS合成相关的基因共有18个,主要包括epsA、epsB、epsC、epsD、epsE、eps1F、eps2F、epsJ、wzx、epsP和epsX等,这些基因分别对EPS的合成、组装以及转运输出进行调控。另一方面,利用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对S.thermophilus IMAU20551 eps基因簇表达进行验证,发现所有基因均可表达,且除个别糖基转移酶基因外,其他被测基因均在6 h达到最大表达量。本研究介绍了S.thermophilus IMAU20551的基因组特征、eps基因簇及其表达能力,为今后深入研究S.thermophilus EPS基因簇及其表征结构的互作关系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胞外多糖 嗜热链球菌 eps基因簇 基因组信息 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奶牛源反刍动物链球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研究
13
作者 李富祥 高华峰 赵文华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22,38,共7页
为了鉴定云南省某养殖场患呼吸道疾病奶牛的细菌性病原,本研究将2份奶牛鼻腔拭子样品接种含5%牛血清的营养琼脂,并观察分离菌的菌落形态和经革兰氏染色特性,结果显示分离到2株革兰氏阳性链状球菌YN240515和YN240516。采用Rapid ID32 STR... 为了鉴定云南省某养殖场患呼吸道疾病奶牛的细菌性病原,本研究将2份奶牛鼻腔拭子样品接种含5%牛血清的营养琼脂,并观察分离菌的菌落形态和经革兰氏染色特性,结果显示分离到2株革兰氏阳性链状球菌YN240515和YN240516。采用Rapid ID32 STREP kit对2株分离菌进行生化鉴定,采用PCR扩增分离菌16S rDNA基因序列并测序,采用MegAlign软件分析16S rDNA基因序列的同源性,采用MEGA软件构建16S rDNA基因序列的遗传进化树并分析2株分离菌的遗传进化特征,采用小鼠腹腔接种方法分析2株分离菌的致病性,采用纸片琼脂扩散法测定2株分离菌对8大类14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细菌的生化、16S rDNA基因序列同源性和遗传进化鉴定结果显示,2株分离菌生化特征与反刍动物链球菌(Streptococcus ruminantium)模式菌株DSM104980T以及其他链球菌参考株基本一致。分离菌YN240515和YN240516与S.ruminantium DSM104980T 16S rDNA基因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100%和99.9%,与其他S.ruminantium参考株16S rDNA基因序列的同源性为98.8%~100%。2株分离菌在16S rDNA基因序列遗传进化树中与全部S.ruminantium参考株形成同一进化分支。基于上述特征,将2株分离菌鉴定为S.ruminantium。致病性实验结果显示,2株分离菌以4.0×107 cfu经腹腔接种小鼠均能导致小鼠100%死亡率,对小鼠的致病性均较强。药敏试验结果显示,2株分离菌均对青霉素类的青霉素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以及头孢菌素类的头孢噻吩和头孢曲松等7种抗菌药物敏感,对氨基糖苷类的链霉素和卡那霉素等5种抗菌药物耐药。本研究是国内首次从患呼吸道综合征的奶牛中分离到S.ruminantium,证实我国奶牛存在S.ruminantium的感染,为我国奶牛S.ruminantium感染的防治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刍动物链球菌 分离 致病性 奶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病例报告的儿童解没食子酸链球菌感染系统评价
14
作者 王瑞丽 陶兴茹 邢亚兵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3-200,共8页
目的 系统评价儿童解没食子酸链球菌(SG)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 系统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4年3月15日。纳入儿童SG感染的病例报告或病例系列报告文献,排除综述、仅有... 目的 系统评价儿童解没食子酸链球菌(SG)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 系统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4年3月15日。纳入儿童SG感染的病例报告或病例系列报告文献,排除综述、仅有摘要不能获取全文的文献和中、英文以外的文献。2位研究人员独立采用病例报告质量评价工具表(JBI)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提取文献信息,总结SG感染的临床特点。结果 纳入35篇文献,65例患儿,其中,男性40例,女性22例,3例未报告性别;发病年龄20 h~3.5岁;菌血症53例,细菌性脑膜炎38例,感染性心内膜炎4例,尿路感染2例,肝脓肿1例;SG菌株对青霉素敏感率较高(96.1%);菌血症和脑膜炎多采用青霉素G、氨苄西林或头孢噻肟单药治疗,少数联用2种抗菌药物,4例心内膜炎均联用2种抗菌药物,1例肝脓肿联用3种抗菌药物;60例存活,4例死亡,1例未报告临床结局;7例脑膜炎患儿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1例心内膜炎患儿并发肾小球肾炎。结论 儿童SG感染人群以低龄儿童为主,尤其是新生儿,导致的疾病以菌血症和脑膜炎最为常见,大部分患儿临床转归较好,少数菌血症患儿可因脓毒性休克致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没食子酸链球菌 新生儿 婴幼儿 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2016-2023年A族链球菌耐药特征和全基因组多态性分析
15
作者 洪捷 黄昊頔 +4 位作者 许可 谈忠鸣 钱慧敏 彭杰夫 孔筱筱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0-46,共7页
目的研究2016-2023年江苏省A族链球菌耐药表型及全基因组特征。方法收集了2016-2023年江苏省149株A族链球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13种抗生素的最低抑菌波度值,采用emm分型和全基因组测序技术,获得GAS耐药基因的携带情况和进化关系。... 目的研究2016-2023年江苏省A族链球菌耐药表型及全基因组特征。方法收集了2016-2023年江苏省149株A族链球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13种抗生素的最低抑菌波度值,采用emm分型和全基因组测序技术,获得GAS耐药基因的携带情况和进化关系。结果149株GAS对红霉素、四环素和克林霉素耐药率超过90%,对青霉素等8种抗生素敏感。且红霉素、四环素和克林霉素的耐药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所有菌株共分为9个emm型别,emm 12型占比最高(77/149,51.68%),不同emm型别在耐药率、耐药种数、耐药基因携带率等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通过SNP进化树分析发现,GAS菌株根据emm分型被分为3个簇,分别是emm12型、emm1型和其他emm型。结论江苏省的GAS以emm12型和emm1型为主,对红霉素、四环素和克林霉素表现出较高的耐药率,且不同emm型别的菌株在表型和全基因组特征等方面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族链球菌 耐药性 emm分型 全基因组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羊源马肠链球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分析
16
作者 王海丽 尹秀升 +5 位作者 贾琪 张峰源 莫玲 李林 董婧 王金良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41-647,共7页
目的对山东东营某育肥羊场发病绵羊的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和提供治疗方案。方法采集病死羊肝脏组织,通过细菌分离、革兰氏染色、药敏试验、小鼠敏感性试验、细菌生化试验以及全基因组测序对分离的菌株进行鉴定和分析。结果分离的菌株(命... 目的对山东东营某育肥羊场发病绵羊的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和提供治疗方案。方法采集病死羊肝脏组织,通过细菌分离、革兰氏染色、药敏试验、小鼠敏感性试验、细菌生化试验以及全基因组测序对分离的菌株进行鉴定和分析。结果分离的菌株(命名为SdDy)为革兰氏阳性链球菌,经全基因组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确定为马肠链球菌。该菌株主要参与到代谢过程,对昆明白小鼠具有一定的致病性,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头孢噻呋钠、头孢曲松钠等4种抗生素敏感,对链霉素、阿莫西林、四环素、庆大霉素等4种抗生素耐药,经头孢噻呋钠对发病羊群进行针对性治疗,病情在2 d后得到有效控制。结论本研究成功分离了一株羊源马肠链球菌,并利用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对其基因组特征进行分析,为羊源马肠链球菌生物学特性、公共卫生及疾病防治与流行病学调查提供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羊 马肠链球菌 分离鉴定 药敏试验 基因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1—2022年重庆地区儿童患者临床分离肺炎链球菌的耐药性变迁
17
作者 赵洁 余小燕 景春梅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29,共6页
目的 了解重庆地区儿童患者临床分离肺炎链球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变迁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和预防医院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2011—2022年从临床感染患者标本中检出肺炎链球菌的临床特征,用商品化药敏测试自动化仪... 目的 了解重庆地区儿童患者临床分离肺炎链球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变迁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和预防医院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2011—2022年从临床感染患者标本中检出肺炎链球菌的临床特征,用商品化药敏测试自动化仪器和E试验进行药敏测定,按CLSI 2022年折点标准判读药敏结果。结果 12年共分离肺炎链球菌26 668株,在临床分离病原菌中占16.0%,在革兰阳性菌中占46.4%;主要分离自呼吸道标本(97.1%),其次是血液标本(1.5%)。肺炎链球菌在婴儿组的分离率最高(38.2%),其次是幼儿组(32.4%)、学龄前期(22.9%)、学龄期(5.6%)、青春期(0.6%)、新生儿期(0.4%)。临床分离肺炎链球菌中自脑脊液分离38株,约占0.1%,对青霉素全耐药,对头孢噻肟、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35.7%、32.4%。临床非脑脊液分离26 630株,占总数的99.9%,青霉素敏感株(PSSP)、中介株(PISP)、耐药株(PRSP)的检出率分别为71.9%(16 083株)、25.1%(5 610株)、3.0%(674株);在PRSP中,婴幼儿和学龄前期时段检出率高于其他年龄段。非脑脊液肺炎链球菌对红霉素、克林霉素、四环素耐药率均在95%以上,对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利福平的耐药率较低,分别为0.2%、0.2%、0.1%;未检出耐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的肺炎链球菌。结论 不同标本类型和不同年龄组儿童中肺炎链球菌的分离率和耐药情况有差异,青霉素耐药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可为重庆地区儿童肺炎链球菌感染经验性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链球菌 耐药性 变迁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链球菌脑膜炎伴视力和听力障碍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18
作者 孙威 郎悦 崔俐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2-207,共6页
猪链球菌脑膜炎患者可并发视力和听力障碍,严重影响患者恢复后的生活质量。本科室收治1例59岁男性患者,以头痛伴发热起病,随后出现双眼视力下降、右耳听力减退。神清语明,双眼视力下降,仅有光感,双耳听力下降(以右侧为著),颈强3横指,Ker... 猪链球菌脑膜炎患者可并发视力和听力障碍,严重影响患者恢复后的生活质量。本科室收治1例59岁男性患者,以头痛伴发热起病,随后出现双眼视力下降、右耳听力减退。神清语明,双眼视力下降,仅有光感,双耳听力下降(以右侧为著),颈强3横指,Kernig征阳性。磁共振成像(MRI)头部平扫示右侧额叶白质区片状异常信号,进一步完善MRI头部增强扫描,未见异常信号;脑脊液外观呈头滴带血后微黄浑浊,白细胞总数明显升高、蛋白水平升高;葡萄糖和氯水平降低,多核细胞百分率79%,脑脊液中免疫球蛋白(IgG)82.25 mg·L^(-1);血培养提示猪链球菌;脑脊液病原微生物宏基因组测序(mNGS)提示革兰阳性菌,猪链球菌序列数为7001条。诊断为猪链球菌脑膜炎,给予抗感染、激素及对症治疗。分别于出院后6和18个月随访,视力恢复尚可,听力较出院时无明显好转。对于有过病(死)猪接触史的患者,如出现脑膜炎,并有眼和耳等其他脏器同时受累表现时,应考虑猪链球菌脑膜炎,应及早给与经验性抗感染治疗,并行血培养及mNGS明确诊断。联合应用猪链球菌敏感抗生素和地塞米松有助于改善患者听力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链球菌 脑膜炎 听力障碍 视力障碍 脑脊液 宏基因组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猪链球菌的分离鉴定与毒力和耐药基因分析
19
作者 张振 陈鑫 +5 位作者 刘淑华 梁樊鑫 马佰贺 侯梦哲 郭美亮 李莲瑞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48-53,共6页
【目的】为确定新疆阿克苏地区某规模化猪场产房仔猪出现运动失调、抽搐、昏迷、关节肿胀、疼痛和淋巴结化脓的发病原因,从疑似链球菌感染的病死仔猪的脑组织中进行猪链球菌的分离和鉴定。【方法】对该猪场病死仔猪脑组织进行无菌采样... 【目的】为确定新疆阿克苏地区某规模化猪场产房仔猪出现运动失调、抽搐、昏迷、关节肿胀、疼痛和淋巴结化脓的发病原因,从疑似链球菌感染的病死仔猪的脑组织中进行猪链球菌的分离和鉴定。【方法】对该猪场病死仔猪脑组织进行无菌采样及细菌分离鉴定,使用16S rRNA基因的细菌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及测序分析,并进行药敏试验、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检测。【结果】从疑似患病仔猪猪脑组织中分离出1株猪链球菌。该菌株在BHI固体培养基上显现出了针尖般大小、呈现灰白色且略带透明的菌落,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观察到菌体成双或呈长短不一的链状排列。通过PCR方法扩增出16S rRNA 1 500 bp的条带;16S rRNA测序结果与猪链球菌参考菌株相似性位于99.64%~100%之间;药敏结果显示,该菌株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大观霉素等抗生素敏感,对链霉素等抗生素中介,对红霉素、庆大霉素、新霉素等抗生素耐药,毒力基因结果显示该菌株携带了purD、mrp,2种毒力基因;耐药基因结果显示该菌株携带了氨基糖苷类aph(3')Ia基因和大环内酯类ermb、mefA基因。【结论】从疑似患病猪猪脑组织中分离出1株猪链球菌,通过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的检测分析其致病力和耐药性。以期为该猪场提供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临床建议减少选用氨基糖苷类和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为阿克苏及周边地区猪链球菌的防控和耐药机理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链球菌 PCR 毒力基因 耐药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热链球菌JM108发酵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2
20
作者 孙文 李宝磊 +7 位作者 侯保朝 洪维鍊 何剑 梁超 张宇 满朝新 姜毓君 郭鸰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9-165,共7页
本研究以嗜热链球菌JM108的生长和代谢为研究对象,以建立随时间变化模型,模拟细菌的生长、产物合成以及底物消耗的动力学变化。在M17培养基中接种嗜热链球菌JM108,每隔2 h对发酵体系内的嗜热链球菌JM108活菌数、乳酸含量以及葡萄糖含量... 本研究以嗜热链球菌JM108的生长和代谢为研究对象,以建立随时间变化模型,模拟细菌的生长、产物合成以及底物消耗的动力学变化。在M17培养基中接种嗜热链球菌JM108,每隔2 h对发酵体系内的嗜热链球菌JM108活菌数、乳酸含量以及葡萄糖含量进行测定,采用3种经典模型Logistic模型、Boltzmann模型和SGompertz模型对实验值进行非线性拟合。非线性拟合结果表明,Logistic模型最适合用于描述细菌生长动力学、乳酸生成动力学和葡萄糖消耗动力学,其R2值分别为0.9974、0.9947和0.9964,均大于0.99,拟合值与实验值的误差均小于15%,拟合良好,表明所建立的动力学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发酵过程的动态变化。嗜热链球菌JM108生长量动力学方程为:y=8.59+-2:39/1+(x/2.32)^(0.02);乳酸生成量动力学方程为:y=1.05+-1:061+(x/3.67)^(3.23);葡萄糖消耗量动力学方程为:y=0.02+0.151+(x/3.47)^(3.90)。建立嗜热链球菌JM108的发酵动力学模型,为描述发酵的动力学特征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热链球菌JM108 发酵 发酵过程 非线性拟合 发酵动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