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那雄胺联合α受体阻滞剂治疗前列腺增生的临床效果分析
1
作者 张樱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22期50-52,共3页
目的:分析非那雄胺联合α受体阻滞剂治疗前列腺增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8月-2024年3月上海市普陀区真如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前列腺增生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非那雄胺治疗,... 目的:分析非那雄胺联合α受体阻滞剂治疗前列腺增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8月-2024年3月上海市普陀区真如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前列腺增生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非那雄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α受体阻滞剂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症状严重程度、病情恢复情况、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治疗后,两组排尿费力、尿流分叉、尿流变细及尿滴沥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比对照组低(P<0.05)。治疗后,两组残余尿量少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少于对照组,两组前列腺体积比治疗前小,且观察组比对照组小,两组最大尿流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非那雄胺联合α受体阻滞剂治疗前列腺增生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促进前列腺功能恢复,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那雄胺 Α受体阻滞剂 前列腺增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西药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30例 被引量:2
2
作者 孙智锋 曾启全 +1 位作者 蒋文英 周波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1年第11期46-48,共3页
[目的]观察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西药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6例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3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银杏达莫注射液,疗程均为14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西药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6例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3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银杏达莫注射液,疗程均为14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和心电图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疗效、心电图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西药治疗能有效减少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和心肌耗氧量,疗效优于单纯西药常规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性心绞痛 银杏达莫注射液 低分子肝素 阿司匹林 硝酸甘油 血管紧张转换酶抑制剂 α-阻滞剂 疗效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PH患者经服用ɑ-受体阻滞剂后仍需手术治疗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屈颖伟 何文强 郑聪 《罕少疾病杂志》 2023年第4期57-59,共3页
目的回顾性研究服用ɑ-受体阻滞剂治疗后,任然需要接受手术治疗的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病例,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7月于我院住院的良性前列腺增生病例共209例,将其分为服药后仍需手术治疗的病例为手术组(n=95),... 目的回顾性研究服用ɑ-受体阻滞剂治疗后,任然需要接受手术治疗的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病例,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7月于我院住院的良性前列腺增生病例共209例,将其分为服药后仍需手术治疗的病例为手术组(n=95),继续口服药物治疗的为药物组(n=114),对患者年龄、连续服药时间、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吸烟史、尿潴留史、饮酒史、BMI、TPV、IPP、I-PSS、PVR、PSA、DWT、Qamx等先行单因素分析,再对有统计学差异的因素,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经单因素分析发现,BMI、IPP、TPV、I-PSS、PVR、PSA、DWT、Qamx等8项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此8项因素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PP、PVR、PSA是影响BPH患者服用ɑ-受体阻滞剂后仍需手术治疗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对服用ɑ-受体阻滞剂后仍需接受手术治疗的BPH患者的IPP、PVR、PSA均是其主要危险因素,对预测BPH患者口服α-受体阻滞剂疗效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受体阻滞剂 前列腺增生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二酯酶5型抑制剂与α-受体阻滞剂的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陈亮 张素敏 张承绪 《中国药物警戒》 2008年第3期162-165,共4页
通过综述磷酸二酯酶5型抑制剂与α-受体阻滞剂的相互作用以及联合用药治疗前列腺增生合并勃起功能障碍的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为减少磷酸二酯酶5型抑制剂联合应用α-受体阻滞剂的不良反应提供借鉴。
关键词 勃起功能障碍 良性前列腺增生 磷酸二酯酶5型抑制剂 Α-受体阻滞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受体阻滞剂结合电子生物反馈治疗Ⅲ型前列腺炎效果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邱敏捷 徐乐 +1 位作者 蒋杰宏 陈志军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18期49-51,共3页
目的:探讨α受体阻滞剂结合电子生物反馈治疗Ⅲ型前列腺炎的疗效。方法:经门诊确诊的Ⅲ型前列腺炎患者9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和实验组(49例)。对照组仅接受α受体阻滞剂治疗,实验组接受α受体阻滞剂联合电子生物反馈治疗。两组均接... 目的:探讨α受体阻滞剂结合电子生物反馈治疗Ⅲ型前列腺炎的疗效。方法:经门诊确诊的Ⅲ型前列腺炎患者9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和实验组(49例)。对照组仅接受α受体阻滞剂治疗,实验组接受α受体阻滞剂联合电子生物反馈治疗。两组均接受4周疗程治疗,并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NIH-CPSI)评分,同时参考治疗后前列腺按摩液(EPS)常规检查结果作为疗效评价指标。结果:对照组治愈2例(4.17%),显效4例(8.33%),有效13例(27.08%),无效29例(60.42%),总有效19例(39.58%);实验组治愈6例(12.24%),显效8例(16.33%),有效17例(34.69%),无效18例(36.73%),总有效31例(63.2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周疗程后,实验组CPSI各项指标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尤其排尿症状评分及总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对照组、实验组治疗后前列腺液常规正常者分别为12例(25.00%)、27例(55.1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无不良反应发生,无发生肛门外伤的并发症。结论:α受体阻滞剂结合电子生物反馈治疗是治疗Ⅲ型前列腺炎安全、效果良好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受体阻滞剂 电子生物反馈治疗 前列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受体阻滞剂联合M受体阻滞剂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何灼彬 丁强红 黄安余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28期107-109,共3页
目的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治疗中α受体阻滞剂、M受体阻滞剂联合应用取得的疗效进行分析。方法 100例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行暖水坐浴、规律性生活等常规治疗。对... 目的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治疗中α受体阻滞剂、M受体阻滞剂联合应用取得的疗效进行分析。方法 100例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行暖水坐浴、规律性生活等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单一M受体阻滞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α受体阻滞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6.00%(33/50),高于对照组的42.00%(2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1/50),与对照组的6.00%(3/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治疗中,α受体阻滞剂、M受体阻滞剂联合应用取得的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高,应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 Α受体阻滞剂 M受体阻滞剂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多糖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分化中IL-6/STAT3、TNF-α/NF-κB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12
7
作者 张艳辉 骆亚莉 +4 位作者 刘永琦 王磊 许小敏 冯彩琴 李研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10期54-59,共6页
目的观察黄芪多糖(APS)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向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TAFs)分化中对IL-6/STAT3、TNF-α/NF-κB通路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调控机制。方法以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BMSCs,建立向TAFs方向分化... 目的观察黄芪多糖(APS)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向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TAFs)分化中对IL-6/STAT3、TNF-α/NF-κB通路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调控机制。方法以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BMSCs,建立向TAFs方向分化的炎性微环境模型;采用CCK-8法分别检测不同浓度IL-6/STAT3通路阻断剂AG490和TNF-α/NF-κB通路阻断剂BMS345541对BMSCs和诱导后BMSCs增殖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阻断剂所对应的靶向蛋白JAK2和IKKβ的表达。将BMSCs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模型+AG490组、模型+BMS345541组、模型+APS组,检测各组TAFs标记分子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成纤维细胞活化蛋白(FAP)和IL-6/STAT3、TNF-α/NF-κB通路关键蛋白STAT3、p65的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BMSCs增殖水平明显增强(P<0.05);10μmol/L AG490和5μmol/L BMS345541较模型组BMSCs抑制作用明显增强(P<0.05)。10μmol/L AG490对应的靶蛋白JAK2较其他各组表达减弱,5μmol/L BMS345541对应的靶蛋白IKKβ较其他各组表达减弱,故选为最佳作用浓度。通路阻断剂干预结果表明,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TAFs标记分子α-SMA、FAP和通路关键蛋白STAT3、p65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干预组TAFs标记分子α-SMA、FAP和通路蛋白STAT3、p65表达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 APS对IL-6、TNF-α诱导的BMSCs向TAFs方向分化有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控IL-6/STAT3、TNF-α/NF-κB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多糖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 IL-6/STAT3通路 TNF-α/NF-κB通路 通路阻断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