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六六六(α-HCH)在水、冰和雪中的光化学反应 被引量:2
1
作者 薛洪海 唐晓剑 +3 位作者 康春莉 陈柏言 刘婷婷 武家玉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342-1346,共5页
研究了紫外光作用下六六六(α-HCH)在水、冰和雪3种介质中的光化学反应,考察了α-HCH的光化学反应动力学、产物和机理.结果表明,在水、冰和雪中,α-HCH均可以发生光化学反应,且反应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光化学反应速率大小顺序为雪>... 研究了紫外光作用下六六六(α-HCH)在水、冰和雪3种介质中的光化学反应,考察了α-HCH的光化学反应动力学、产物和机理.结果表明,在水、冰和雪中,α-HCH均可以发生光化学反应,且反应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光化学反应速率大小顺序为雪>水>冰.在水和冰中,α-HCH均生成了异构化产物β-HCH和γ-HCH,异构化机理是α-HCH分子中的氯原子改变原来的构像;由于雪中α-HCH的光化学反应较快,因此在雪中未检测到异构化产物.在3种介质中,α-HCH的光解产物均为二氯苯和五氯环己烯,其机理为氯化氢或氯原子的脱除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六六六 光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东亚夏季风对中国东部地区大气中α-六六六(α-HCH)时空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田崇国 马万里 +2 位作者 徐殿斗 马建民 李一凡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09-913,共5页
以中国为研究区域,利用CanMETOP模型模拟了2005年大气中α-六六六(α-HCH)浓度的变化,并分析了东亚夏季风对我国东部地区大气中α-HCH浓度时空分布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6月15日—8月15日期间,东北、华北和东南地区的α-HCH平均大气浓度... 以中国为研究区域,利用CanMETOP模型模拟了2005年大气中α-六六六(α-HCH)浓度的变化,并分析了东亚夏季风对我国东部地区大气中α-HCH浓度时空分布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6月15日—8月15日期间,东北、华北和东南地区的α-HCH平均大气浓度分别为260pg.m-3,74pg.m-3和41pg.m-3.大气浓度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布特征,从6月15日在我国东南地区开始出现了较高的大气浓度堆集,6月24日达到最大值(259pg.m-3).在向我国北部传输过程中,7月1日在东北形成的气旋区域出现最大值(1947pg.m-3).此后,东南地区的大气浓度均处于较低的水平(<50pg.m-3),而东北地区的大气浓度一直处于100—350pg.m-3之间的较高水平.分析结果表明,东亚夏季风可以将东南地区大气中的α-HCH传输至东北地区,并在东北区域堆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hch 东亚夏季风 大气传输 气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包头段环境中α-HCH的迁移与残留的动态模拟 被引量:2
3
作者 任智辉 裴国霞 +2 位作者 修海峰 卢俊平 张岩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77-81,共5页
以黄河包头段作为研究区域,α-HCH作为研究对象,利用稳态假设的逸度方法,建立符合包头段污染特征的微分方程组,利用MATLAB 6.5求出该方程的稳态解和随时间变化的微分解,模拟出环境各相中稳态时各种迁移过程的年迁移量,得出年迁移量大小... 以黄河包头段作为研究区域,α-HCH作为研究对象,利用稳态假设的逸度方法,建立符合包头段污染特征的微分方程组,利用MATLAB 6.5求出该方程的稳态解和随时间变化的微分解,模拟出环境各相中稳态时各种迁移过程的年迁移量,得出年迁移量大小顺序:水体>悬浮颗粒物>沉积物>大气;该段的α-HCH主要迁移来源为水体迁移和悬浮物迁移,迁移量分别为1.68t/a和1.34t/a;稳态时α-HCH在河流环境中的残留以沉积物为最多,其残留量达38.56kg,与实测结果数量级相吻合,且在沉积物中达到稳态的时间也是最长的,约为53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包头段 α-hch 模型 迁移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水质中α-六六六含量的不确定度评定 被引量:3
4
作者 胡婷 王珂 王淑贤 《绿色科技》 2017年第18期96-98,共3页
依据HJ 699-2014气相色谱-质谱法建立了水质中的α-六六六含量的不确定度数学模型,系统分析计算各不确定度分量,求得扩展不确定度。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法 α-六六六含量 不确定度评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泉州湾有机氯农药的多介质迁移与归趋 被引量:9
5
作者 张晓涛 陆愈实 杨丹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2146-2153,共8页
以α-HCH与p,p′-DDT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泉州湾及其重要汇水流域——晋江流域为研究区域,构建了LevelⅢ多介质非平衡稳态逸度模型,对该区域α-HCH与p,p′-DDT在各环境相中浓度、容纳能力、储量分布及各相间的迁移通量进行了计算分析,并... 以α-HCH与p,p′-DDT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泉州湾及其重要汇水流域——晋江流域为研究区域,构建了LevelⅢ多介质非平衡稳态逸度模型,对该区域α-HCH与p,p′-DDT在各环境相中浓度、容纳能力、储量分布及各相间的迁移通量进行了计算分析,并对模型关键输入参数的灵敏度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α-HCH与p,p′-DDT在土壤相,水相以及沉积物相中的模拟计算浓度与野外样品实测平均浓度吻合度较高,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当研究系统达到平衡时,环境各相对α-HCH与p,p′-DDT容纳能力由大到小分别为沉积物,土壤,水及空气;α-HCH在土壤与沉积物中的储量之和为总储量的97.42%,p,p′-DDT则为99.89%,是其主要的汇区;α-HCH与p,p′-DDT从研究区域迁移消逝的主要途径为水的平流输出,在环境相间迁移过程中,α-HCH的主要迁移途径为水体向大气的迁移,而p,p′-DDT的主要迁移途径为水体向沉积物的迁移;灵敏度分析指出辛醇-水分配系数对数值log Kow是影响污染物在环境相中浓度分布的最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泉州湾 晋江流域 多介质逸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