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豆植物体中铝形态的^(27)AlNMR分析
1
作者 郑人卫 刘鹏 +2 位作者 陆霞梅 徐根娣 蔡妙珍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12-116,共5页
铝毒是酸性土壤中影响植物生长的最重要的因素,对生物样品中铝的研究有助于了解铝在植物中的形态与运输.文中以华春18大豆(Glycine max)为研究材料,首次利用无破坏性、精密度高的27AlNMR对大豆根、茎、叶部铝的形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铝毒是酸性土壤中影响植物生长的最重要的因素,对生物样品中铝的研究有助于了解铝在植物中的形态与运输.文中以华春18大豆(Glycine max)为研究材料,首次利用无破坏性、精密度高的27AlNMR对大豆根、茎、叶部铝的形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铝在大豆根部以铝-苹果酸(1∶3)复合物和铝-柠檬酸(1∶1)复合物两种形态存在,其化学位移分别在11.16和-0.38左右;在茎和叶中没有检测到铝-有机酸复合物;大豆根茎叶中的可溶性铝主要以[AlO4Al12(OH)24(H2O)12]的形态存在,其化学位移在63.2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27Al核磁共振 形态 有机酸复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交换法探究铝硅复合絮凝剂的凝聚机理 被引量:2
2
作者 赵奎霞 朱书全 +2 位作者 于妍 赵华章 栾兆坤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1-13,共3页
采用正硅酸(TEOS)与聚合氯化铝(PAC)复合制备新型铝硅复合絮凝剂(TEOS-PAC),以复合成分之间的作用特性作为研究复合絮凝剂凝聚絮凝作用机理的基础,采用离子交换法完全置换复合成分中与Al复合的Si,通过测Si形态,计算Si-Al复合率;同时,考... 采用正硅酸(TEOS)与聚合氯化铝(PAC)复合制备新型铝硅复合絮凝剂(TEOS-PAC),以复合成分之间的作用特性作为研究复合絮凝剂凝聚絮凝作用机理的基础,采用离子交换法完全置换复合成分中与Al复合的Si,通过测Si形态,计算Si-Al复合率;同时,考查碱化度和硅铝摩尔比对复合率的影响以及复合率对混凝除浊效果的影响,并由此探究絮凝剂的凝聚絮凝机理;最后与传统的27AlNMR研究结果进行对照验证。结果表明,与传统聚铝硅相比,以正硅酸为硅源的铝硅复合絮凝剂含有更多的硅氧铝键,其硅铝间作用特性更强,絮凝效果更好;复合絮凝剂中聚硅与聚铝相互反应生成的新产物在絮凝剂凝聚絮凝作用中贡献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硅复合絮凝剂 离子交换法 复合率 ^^27alnm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