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事故吸入^(241)Am后RBE加权吸收剂量系数计算
1
作者 陈倩兰 陈宝维 +2 位作者 夏益华 骆志平 刘森林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7-32,共6页
当已经发生或即将发生放射性核素急性大量摄入时,对于确定效应(或组织反应)剂量范围,需要一个能够快速估计敏感靶器官或组织在短时间内吸收辐射能量的技术手段或工具,从而能够基于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安全导则GSG-2进行核与辐射应急响... 当已经发生或即将发生放射性核素急性大量摄入时,对于确定效应(或组织反应)剂量范围,需要一个能够快速估计敏感靶器官或组织在短时间内吸收辐射能量的技术手段或工具,从而能够基于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安全导则GSG-2进行核与辐射应急响应和其他响应行动决策,尽可能地减少受照射人员的急性大剂量照射、保护人员的生命健康。本文在系统研究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ICRP)呼吸道模型、系统模型、消化道模型设计原理和参数建立依据基础上,编写^(241)Am为代表的超铀核素吸入后的滞留排泄份额m(t)计算程序,计算事故吸入^(241)Am后敏感靶器官的短期相对生物效应(RBE)加权吸收剂量AD(30)_(T)系数,并经验证确保计算结果正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动力学模型 RBE加权 吸收剂量系数 滞留排泄份额 验证 确定效应 ^^(241)A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37)Np、^(238)Pu和^(241)Am在包气带黄土中迁移的模拟实验 被引量:9
2
作者 李书绅 倪世伟 +5 位作者 郭择德 程萍 王志明 韩新生 姚来根 蔡匀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47-355,共9页
本文介绍了2 37Np、2 38Pu和2 4 1Am在包气带黄土中迁移的模拟实验方法和结果。实验土柱尺寸为2 80mm× 1 2 0 0mm ,示踪源层由示踪核素的硝酸盐溶液与石英砂 ( 4 0~ 80目 )混合后风干形成 ,尺寸2 80mm× 5mm ,核素迁移实... 本文介绍了2 37Np、2 38Pu和2 4 1Am在包气带黄土中迁移的模拟实验方法和结果。实验土柱尺寸为2 80mm× 1 2 0 0mm ,示踪源层由示踪核素的硝酸盐溶液与石英砂 ( 4 0~ 80目 )混合后风干形成 ,尺寸2 80mm× 5mm ,核素迁移实验在喷淋 ( 5 .5~ 5 .6mm/d)条件下进行。对于2 37Np在土柱内垂向分布和迁移速度 ,实验期间用γ谱仪进行柱外直接测量。同时在实验进行 1 0 73d和 665d后分别对 1 #和 2 #土柱中的2 37Np、2 38Pu和2 4 1Am进行解体取样测量。经 1 0 73d ,2 37Np、2 38Pu和2 4 1Am在 1 #柱内比活度峰位分别向下迁移 3 .2 5、0 .2 5和 0 .2 5cm ,其平均迁移速度分别为 3 .0 3× 1 0 - 3、2 .3 3× 1 0 - 4和 2 .3 3× 1 0 - 4cm/d。经 665d后 2 #柱内三种核素比活度峰位分别向下迁移 1 .2 5、0 .2 5和 0 .2 5cm ,其平均迁移速度分别为 1 .88×1 0 - 3、3 .76× 1 0 - 4和 3 .76× 1 0 - 4cm/d。2 37Np、2 38Pu和2 4 1Am三种核素的比活度分布质心在 1 #和 2 #柱内分别向下迁移 2 .79、0 .73、-0 .0 9cm和 1 .48、0 .41、-0 .2 7cm ;在 1 #( 1 0 73d)和 2 #( 665d)柱内2 37Np、2 38Pu和2 4 1Am垂向扩散参数σx(t)分别为 1 .2 9× 1 0 - 3、9.86× 1 0 - 4、5 .0 3× 1 0 - 4和 2 .0 0× 1 0 - 3、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41AM ^^237NP 延迟系数 核素迁移 迁移速度 核素比活度 包气带 土柱 扩散参数 黄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37)Np,^(238)Pu,^(241)Am和^(90)Sr在中国和日本膨润土中迁移的野外试验 被引量:10
3
作者 李书绅 范智文 +3 位作者 孙庆红 张勇 王志明 冯声涛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15,共5页
从1997年6月25日到2000年7月11日在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试验场,在天然降雨和人工喷淋(15 mm/d)两种条件下,在包气带黄土中进行了237Np,238Pu,241Am和90Sr在中国膨润土和日本膨润土中迁移的野外试验。试块由膨润土和砂子以质量比为15∶85... 从1997年6月25日到2000年7月11日在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试验场,在天然降雨和人工喷淋(15 mm/d)两种条件下,在包气带黄土中进行了237Np,238Pu,241Am和90Sr在中国膨润土和日本膨润土中迁移的野外试验。试块由膨润土和砂子以质量比为15∶85组成,试块大小为150 mm×150 mm。试验结果表明,在两种条件下,核素在两种膨润土试块中分布状态和变化趋势相似,238Pu和241Am在3 a内没有明显移动,237Np和90Sr在天然降雨条件下,分布曲线有所展宽;在人工喷淋条件下经1 106 d后,237Np和90Sr在试块内分别向下迁移1.5 mm和2.0 mm,呈现出扩散为主的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37NP ^^238PU ^^241AM ^^90SR 膨润土 野外迁移试验 包气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210)Pb、^(137)Cs和^(241)Am计年法测算云南抚仙湖现代沉积速率 被引量:24
4
作者 王小雷 杨浩 +1 位作者 赵其国 魏荣菲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36-142,共7页
通过对云南抚仙湖沉积物柱芯样品的^(210)Pb、^(137)Cs和^(241)Am测试表明,柱芯剖面上有明显的1963年和1986年^(137)Cs蓄积峰,验证了1975年次级蓄积峰存在的可能性,这些峰形完好的蓄积峰对抚仙湖的现代沉积环境有明显的时标意义。利用^(... 通过对云南抚仙湖沉积物柱芯样品的^(210)Pb、^(137)Cs和^(241)Am测试表明,柱芯剖面上有明显的1963年和1986年^(137)Cs蓄积峰,验证了1975年次级蓄积峰存在的可能性,这些峰形完好的蓄积峰对抚仙湖的现代沉积环境有明显的时标意义。利用^(137)Cs计年法得到抚仙湖沉积物自1963年、1975年及1986年以来到2007年的平均沉积速率分别为0.063g/(cm^2·a)、0.052g/(cm^2·a)和0.039g/(cm^2·a),说明了过去近五十年抚仙湖沉积速率整体上经历了一个由快到慢的过程。借助于^(241)Am的1963年蓄积峰可以提高^(137)Cs计年的准确性。根据^(210)Pb CRS计年模式,计算出每个样品深度所对应的年代,与^(137)Cs计年法比较存在一定的偏差,分析了两种计年方法存在差异性的原因。通过质量深度和年代分析,抚仙湖的沉积速率变化幅度比较大,表明抚仙湖近129年来的沉积环境不稳定,可能与相应历史时期的人类活动有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放射性核素(~210Pb ~137Cs ~241Am) 抚仙湖 沉积速率 人类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0)Sr、^(237)Np、^(238)Pu和^(241)Am在含水层中迁移的模拟实验 被引量:12
5
作者 郭择德 李书绅 +3 位作者 邓安 杨端节 程金茹 刘力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9-25,共7页
在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野外试验场的地下研究设施内进行了 90 Sr、2 3 7Np、2 3 8Pu和 2 41Am在含水层介质中迁移的模拟实验。实验用的非扰动原状土柱取自地下研究设施内的含水层 ,实验用水为地下水。实验结果表明 ,试验场含水层介质对 2... 在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野外试验场的地下研究设施内进行了 90 Sr、2 3 7Np、2 3 8Pu和 2 41Am在含水层介质中迁移的模拟实验。实验用的非扰动原状土柱取自地下研究设施内的含水层 ,实验用水为地下水。实验结果表明 ,试验场含水层介质对 2 3 8Pu和 2 41Am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 ,对 2 3 7Np的吸附能力相对次之 ,对 90 Sr的吸附能力相对较弱。在实际水流速为 6 .13cm/ d条件下 ,经过 5 2 7.5天 ,各核素的活度浓度峰分别迁移了 16 cm(90 Sr)、3.9cm(2 3 7Np)、小于 0 .2 cm(2 3 8Pu和 2 41Am)。采用核素二维迁移方程和本文提出的核素从源层释放的洗脱模型对浓度分布进行了拟合 ,得到了核素迁移参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锶90 镎237 钚238 241 核素迁移 模拟实验 含水层 安全评价 放射性废物 近地表处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7)Cs和^(241)Am在滇池、剑湖沉积孔柱中的蓄积分布及时标意义 被引量:22
6
作者 项亮 吴瑞金 吉磊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1996年第1期27-34,共8页
自70年代以来,对湖泊沉积物中核试验散落核素的研究已成为研究现代湖泊沉积过程和沉积年代及沉积速率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通过对分别采自云南省滇池、剑湖的两个沉积孔柱中^(137)Cs和^(241)Am蓄积分布的研究,测定了它们60、70年代以来... 自70年代以来,对湖泊沉积物中核试验散落核素的研究已成为研究现代湖泊沉积过程和沉积年代及沉积速率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通过对分别采自云南省滇池、剑湖的两个沉积孔柱中^(137)Cs和^(241)Am蓄积分布的研究,测定了它们60、70年代以来的沉积速率分别是42.1和28.7mg/(cm^2·a)。研究发现,虽然^(241)Am的含量远低于^(137)Cs,但^(241)Am具有沉积后迁移能力较小,半衰期长等特点,因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未来湖泊现代沉积作用的研究中将会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沉积 滇池 剑湖 沉积孔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黄土对^(241)Am吸附特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安永锋 李书绅 +1 位作者 李伟娟 李祯堂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72-377,共6页
本文简要介绍超铀核素2 4 1Am(Ⅲ )在中国黄土样品中吸附特性的初步研究结果。以2 4 1Am (Ⅲ )溶液为示踪溶液 ,以黄土为实验介质 ,测定了2 4 1Am (Ⅲ )在未处理黄土、去除CaCO3黄土、去除有机质黄土、以及去除CaCO3和有机质黄土等四种... 本文简要介绍超铀核素2 4 1Am(Ⅲ )在中国黄土样品中吸附特性的初步研究结果。以2 4 1Am (Ⅲ )溶液为示踪溶液 ,以黄土为实验介质 ,测定了2 4 1Am (Ⅲ )在未处理黄土、去除CaCO3黄土、去除有机质黄土、以及去除CaCO3和有机质黄土等四种组分不同的黄土介质中的吸附 解吸等温线、平均吸附分配系数和平均解吸分配系数 ,分析讨论了2 4 1Am(Ⅲ )在实验介质中的吸附 解吸机理。实验结果表明 :在实验条件下 ,2 4 1Am (Ⅲ )在四种黄土样品中的吸附 解吸等温线均近似为直线 ;固相成份CaCO3和有机质在黄土吸附2 4 1Am (Ⅲ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黄土 吸附特性 ^^241AM 超铀核素 放射性废物处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F+HNO_3浸泡法去除金属部件表面^(241)Am污染 被引量:5
8
作者 谭昭怡 李烨 +3 位作者 陈大华 张东 田军华 张子骞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88-292,共5页
Adopting NaF+HNO3 as the reagent to immerse and decontaminate metal parts contaminated by241Am.The decontamintion technology are verified,an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F of this technology for leadwork,aluminium and ... Adopting NaF+HNO3 as the reagent to immerse and decontaminate metal parts contaminated by241Am.The decontamintion technology are verified,an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F of this technology for leadwork,aluminium and tool steels are more than 90% when decontamination time is 300-450 min,and the concenrtation of HNO3 and NaF are respectively 3%-5% and 0.1%-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设施退役 浸泡去污 金属表面 ^^24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少根根霉吸附^(241)Am的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杨远友 刘宁 +5 位作者 张太明 罗顺忠 金建南 曹养书 廖家莉 华新峰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91-94,104,共5页
研究了各种实验条件对少根根霉吸附2 41Am的影响。结果表明 :常温下 ,当2 41Am起始浓度为 5 .6~ 111MBq/L ,pH =1~ 3,干少根根霉与水相体积比为 1.3g/L时 ,吸附量为 4 .2~ 79.4MBq/g ,吸附率达 99%左右 ,吸附在 1h左右达到平衡。反... 研究了各种实验条件对少根根霉吸附2 41Am的影响。结果表明 :常温下 ,当2 41Am起始浓度为 5 .6~ 111MBq/L ,pH =1~ 3,干少根根霉与水相体积比为 1.3g/L时 ,吸附量为 4 .2~ 79.4MBq/g ,吸附率达 99%左右 ,吸附在 1h左右达到平衡。反应温度在 10~ 4 5℃之间变化对吸附影响不大。pH =1~ 3时 ,吸附率最大。干少根根霉与水相体积比为 0 .2~ 2 .5 g/L时 ,对吸附率影响不大。2 41Am液相浓度与吸附量符合Freundlich经验公式。 2 0 0 0多倍的金、银存在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根根霉 生物吸附 放射性废液 处理 微生物 24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能谱法测定^(241)Am(n,γ)^(242)Am^(g,m)的反应分支比 被引量:3
10
作者 倪建忠 代义华 +3 位作者 张海涛 鲁檑 施艳梅 常永福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71-673,共3页
研究建立了1种利用α能谱测定241Am(n,γ)242Amg,m的反应分支比K1和K2的方法。利用242Amm与242Amg半衰期差别很大的特点,分两次测量241Am辐照样品中的242Cm含量,分别推算242Amg与242Amm的生成量,从而得到K1和K2。实际分析了某反应堆辐... 研究建立了1种利用α能谱测定241Am(n,γ)242Amg,m的反应分支比K1和K2的方法。利用242Amm与242Amg半衰期差别很大的特点,分两次测量241Am辐照样品中的242Cm含量,分别推算242Amg与242Amm的生成量,从而得到K1和K2。实际分析了某反应堆辐照的样品,测得了该反应堆中子能谱对应的K1和K2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41AM 中子俘获反应 分支比 α能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37)Np、^(238)Pu、^(241)Am和^(90)Sr在包气带黄土、含水层和工程屏障材料中迁移行为的野外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书绅 王志明 +5 位作者 赵英杰 范智文 刘春立 安永锋 杨月娥 武清华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57-273,共17页
本文介绍了2 37Np、2 38Pu、2 4 1Am和90 Sr在包气带黄土、含水层和工程屏障材料 (膨润土、水泥、变质水泥、水泥砂浆粉 )中迁移行为的野外试验的方法和结果。在包气带黄土和工程屏障材料中的迁移试验是在天然和喷淋 ( 1 5mm/d)两种条... 本文介绍了2 37Np、2 38Pu、2 4 1Am和90 Sr在包气带黄土、含水层和工程屏障材料 (膨润土、水泥、变质水泥、水泥砂浆粉 )中迁移行为的野外试验的方法和结果。在包气带黄土和工程屏障材料中的迁移试验是在天然和喷淋 ( 1 5mm/d)两种条件下进行的 ,含水层迁移试验包括核素在用未扰动含水介质填装的组件试验与核素在未扰动含水介质中的示踪试验。经过 3年试验 ,核素在天然条件下的包气带黄土中以及无论在天然还是喷淋条件下的工程屏障材料中 ,示踪剂未见明显迁移 (即未迁移出示踪源层外 ) ;在喷淋条件下 ,在包气带黄土中通过石英砂示踪源层90 Sr(质心 )向下迁移 2 .7cm ,通过示踪源层外边缘上的黄土向下迁移 1 3cm(峰位 ) ;2 37Np、2 38Pu、2 4 1Am未见明显迁移。发现石英砂做示踪剂载体对黄土非饱和水有屏流作用 ,影响核素迁移 ,以石英砂和黄土做载体的对比实验证实了这一点。90 Sr、2 37Np、2 38Pu和2 4 1Am在未扰动含水层介质示踪试验中经 1 0 2 3d未见明显迁移 ,仍在示踪源点。含水层组件试验中2 38Pu和2 4 1Am未见明显迁移 ,在组件 8(面源 )中 ,2 37Np向后迁移 0 .95cm ,90 Sr(质心 )迁移 4.7cm。试验结果还表明 ,核素在变质水泥和普通水泥中迁移 ( 3年 )规律未见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气带黄土 含水层 工程屏障材料 迁移 核素 石英砂 放射性废物 废物处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137)Cs、^(241)Am和^(210)Pb计年的上级湖沉积速率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丁兆运 杨浩 +2 位作者 王小雷 张明礼 杨本俊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0-94,共5页
利用放射性核素210Pb、137Cs及241 Am测年方法,确定上级湖表层沉积物的年龄、沉积速率及其变化,分析湖泊沉积速率变化与自然环境演化、人类活动(尤其是修筑堤坝等水利工程)之间的关系,为合理开发利用湖泊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理论依据... 利用放射性核素210Pb、137Cs及241 Am测年方法,确定上级湖表层沉积物的年龄、沉积速率及其变化,分析湖泊沉积速率变化与自然环境演化、人类活动(尤其是修筑堤坝等水利工程)之间的关系,为合理开发利用湖泊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理论依据。137Cs测年结果表明,沉积柱芯中137 Cs 1964年时标不明显,不存在1975年、1986年时标;利用241 Am及210Pbex辅助计年,确定质量深度6.37g.cm-2处为1964年,至表层的平均沉积速率为0.135g.cm-2.a-1。利用210PbexCRS模式计算出每个样品深度所对应的年代,与历史资料较吻合。210PbexCRS计年结果显示,自1859年以来上级湖的沉积速率不稳定,以二级坝建成使用的1960年为界,划分为建坝前平均沉积速率低及建坝后沉积速率上升两个大的时段。上级湖沉积速率的变化与流域旱、涝变化及人类活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7Cs、241Am、210Pb计年 沉积速率 上级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地区土壤中^(241)Am和^(239)Pu的化学形态 被引量:2
13
作者 施燕梅 王旭辉 +3 位作者 张海涛 李冬梅 周国庆 李小侠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48-252,共5页
用连续提取法研究了某地区放射性污染土壤中^(241)Am和^(239)Pu的化学形态。结果表明,供试土壤样品中各级态^(241)Am和^(239)Pu都以一种优势形态即残渣态存在,其中^(241)Am的残渣态含量达到总量的84%~91%,^(239)Pu达到98%左右,其它各... 用连续提取法研究了某地区放射性污染土壤中^(241)Am和^(239)Pu的化学形态。结果表明,供试土壤样品中各级态^(241)Am和^(239)Pu都以一种优势形态即残渣态存在,其中^(241)Am的残渣态含量达到总量的84%~91%,^(239)Pu达到98%左右,其它各级态含量较少,这说明实验土壤中的^(241)Am和^(239)Pu主要赋存于土壤的原生和次生稳定矿物中,属于稳定的化学形态,在环境中的迁移活性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提取 ^^241AM ^^239Pu 化学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GA树脂萃取色层法分析土壤样品中的^(241)Am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积桥 杨金玲 +3 位作者 丁有钱 张生栋 马鹏 宋志君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03-307,共5页
为了对核设施及周边环境的放射性污染水平进行有效监测,需要对大量土壤样品中的^(241)Am进行分析。本工作首先考察了接触时间、介质酸度、温度对^(241)Am在DGA树脂柱上的吸附影响,确定了最佳吸附条件,为动态柱实验提供了输入条件;然后... 为了对核设施及周边环境的放射性污染水平进行有效监测,需要对大量土壤样品中的^(241)Am进行分析。本工作首先考察了接触时间、介质酸度、温度对^(241)Am在DGA树脂柱上的吸附影响,确定了最佳吸附条件,为动态柱实验提供了输入条件;然后进行了动态柱实验的验证:以萃取色层法为分离纯化手段,采用高酸上柱,EDTA络合解吸,以低本底液闪谱仪为放射性测量手段,建立了一个快速分析土壤中^(241)Am的方法。当土壤样品量为10g,使用8mol/L HNO_3浸取灰化后的模拟污染土壤样品,该方法对^(241)Am的化学回收率约为95%,最低可探测比活度为3.1Bq/kg,全流程分析时间小于3h。对其它核素^(137)Cs、^(90)Sr-^(90)Y、^(239)Pu、^(99)Tc有很好地去污能力。因此该方法可广泛应用于环境土壤样品的^(241)Am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241Am DGA树脂 液闪谱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有机酸对铀和^(241)Am污染土壤植物修复影响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萍 杜良 +4 位作者 苏容波 谭昭怡 李涛文 郭洪波 张东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87-291,共5页
为了实现放射性核素污染土壤植物修复的工程化应用,在前期植物筛选的基础上,选取对铀富集能力较强的芥菜和对^(241)Am富集能力较强的大麦进行盆栽试验,研究不同含量的柠檬酸和苹果酸对铀、^(241)Am污染土壤植物修复效果的影响。从转移系... 为了实现放射性核素污染土壤植物修复的工程化应用,在前期植物筛选的基础上,选取对铀富集能力较强的芥菜和对^(241)Am富集能力较强的大麦进行盆栽试验,研究不同含量的柠檬酸和苹果酸对铀、^(241)Am污染土壤植物修复效果的影响。从转移系数(TFs)、富集系数(BFs)、盆栽植物生物量及提取效率等方面对有机酸作用下两种核素的去除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柠檬酸相比,苹果酸也能促进植物对土壤中铀和^(241)Am的吸收,并能促进铀和^(241)Am在植物体内的运输,但其促进能力较弱。在相同的土壤条件下,芥菜地上部的铀富集系数高于大麦地上部的^(241)Am富集系数,铀在植物体内的转移系数也远高于^(241)Am,表明在试验给定的条件下,铀比^(241)Am更容易在植物体内运输迁移。当有机酸含量在20 mmol/kg及以上时,盆栽植物的生物量大大降低,降低幅度在20%以上,表明土壤中有机酸含量太高会严重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在环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盆栽芥菜的铀提取率远高于盆栽大麦的^(241)Am提取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植物修复 241Am 有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放射性示踪剂^(237)Np和^(241)Am土壤测量的质量控制 被引量:1
16
作者 沙连茂 张彩虹 +4 位作者 宋海龙 任晓娜 韩玉虎 张艾明 褚太伟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49-354,共6页
本文报道了超铀核素迁移试验中含放射性示踪剂2 37Np和2 4 1Am土壤样品分析测量的质量控制工作。整个质量控制工作由独立于分析测量工作的质量保证人员具体组织实施 ,它的主要内容有 :抽取送检样品总数的 5 %~ 1 0 %的样品进行复测检... 本文报道了超铀核素迁移试验中含放射性示踪剂2 37Np和2 4 1Am土壤样品分析测量的质量控制工作。整个质量控制工作由独立于分析测量工作的质量保证人员具体组织实施 ,它的主要内容有 :抽取送检样品总数的 5 %~ 1 0 %的样品进行复测检查 ;制备空白样品、平行样品和掺标样品作为质控样品 ,检查分析结果的质量。本文报道了这些工作的实施情况及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示踪剂 ^^237NP ^^241AM 土壤测量 质量控制 超铀核素 辐射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絮凝沉淀处理含^(241)Am废水时絮凝体粒径分布的影响因素初探 被引量:1
17
作者 陶丽霞 王成端 +2 位作者 向迎洪 李全伟 康军利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77-180,共4页
实验研究了利用FeSO4絮凝沉淀处理含241Am废水时,在各种絮凝条件下絮凝体的粒径分布情况。结果显示,在絮凝剂中Fe3+浓度为40 mg/L,废水的pH值为8.5~10,曝气速率在0.10 L/min^0.14L/min之间时,絮凝体颗粒粒径较大而且分布比较集中,优势... 实验研究了利用FeSO4絮凝沉淀处理含241Am废水时,在各种絮凝条件下絮凝体的粒径分布情况。结果显示,在絮凝剂中Fe3+浓度为40 mg/L,废水的pH值为8.5~10,曝气速率在0.10 L/min^0.14L/min之间时,絮凝体颗粒粒径较大而且分布比较集中,优势粒径范围为7 500~20 000 nm,该粒径范围的絮凝颗粒占总体份额大于82%。在此条件下,经絮凝沉淀结合中空纤维膜微滤工艺处理含241Am废水的去污效率达到99.9%,对废水浓缩系数可达1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41AM 废水 絮凝沉淀 粒径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37)Np,^(239)Pu,^(241)Am在膨润土和矿物上的吸附 被引量:13
18
作者 曾继述 夏德迎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49-52,共4页
一、引言 在高放废物地质处置中,膨润土因其具有低渗透率、高吸附容量和塑性被公认为最有希望的候选回填材料。按照多层屏障概念,用膨润土作为工程屏障需要满足多种性能要求。化学屏障性能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要求它对废物处置中普... 一、引言 在高放废物地质处置中,膨润土因其具有低渗透率、高吸附容量和塑性被公认为最有希望的候选回填材料。按照多层屏障概念,用膨润土作为工程屏障需要满足多种性能要求。化学屏障性能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要求它对废物处置中普遍关心的核素(长寿命的锕系核素及裂变产物)有高的阻滞能力。很明显这主要取决于膨润土本身的矿物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 镎237 钚239 241 膨润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某火警源生产线退役中^(241)Am污染金属部件去污
19
作者 谭昭怡 孙宇 +2 位作者 李烨 曾俊辉 张东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70-174,194,共6页
依据241Am火警源生产线污染金属特点和验证实验结果选择了针对金属部件表面去污方案。实施过程中按照初步去污、化学去污、机械去污的顺序对火警源生产线中金属污染物实施分类去污处理,去污面积共计2584.3m2,解控效率达86.6%,较好地达... 依据241Am火警源生产线污染金属特点和验证实验结果选择了针对金属部件表面去污方案。实施过程中按照初步去污、化学去污、机械去污的顺序对火警源生产线中金属污染物实施分类去污处理,去污面积共计2584.3m2,解控效率达86.6%,较好地达到了退役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役 金属部件 ^^241AM 去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附剂吸附^(241)Am影响因子的探讨
20
作者 徐从安 李偏 +1 位作者 杨浩 张明礼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223-2225,共3页
介绍了241Am在土壤中随水迁移的状况,并讨论了常用吸附剂吸附241Am的影响因子,以及吸附剂对241Am吸附的一般规律,提出了大规模处理241Am的建议。
关键词 吸附剂 241Am 影响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