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1)H NMR测定姜中姜辣素与姜黄素
1
作者 张皓然 张琴 +5 位作者 文丽琼 零莉 胡俊杰 岑仕宇 王勤志 陈德慰 《中国调味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3-200,共8页
该研究采用核磁共振氢谱(proton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1)H NMR)技术对冻干生姜与烘干生姜中的姜辣素和姜黄素类化合物的变化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发现姜中姜辣素提取物主要包括6-姜酚、8-姜酚、10-姜酚等姜酚类物质以及少量姜烯... 该研究采用核磁共振氢谱(proton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1)H NMR)技术对冻干生姜与烘干生姜中的姜辣素和姜黄素类化合物的变化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发现姜中姜辣素提取物主要包括6-姜酚、8-姜酚、10-姜酚等姜酚类物质以及少量姜烯酚。经过烘干处理后,总姜酚的含量由(1.5±0.3)mg/g降低至(0.89±0.06)mg/g(鲜重),总姜辣素的含量由(2.3±0.4)mg/g降低至(1.4±0.1)mg/g,6-姜烯酚的含量由(4.8×10^(-3)±2.7×10^(-3))mg/g升高至(0.0209±0.0004)mg/g。烘干后姜黄素类化合物的含量由(4.4±0.2)mg/100 g降低至(1.5±0.6)mg/100 g,香草醛的含量由(1.20±0.07)mg/100 g升高至(1.87±0.01)mg/100 g,说明热处理会导致生姜中的姜辣素与姜黄素类化合物降解,姜酚类物质向姜烯酚转化。该试验结果为研究姜中姜辣素与姜黄素类化合物的变化机理以及姜制品的生产与工艺优化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姜 ^核磁共振氢谱(^(1)h nmr) 姜辣素 姜黄素 6-姜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1)H NMR代谢组学研究吲哚-3-甲醇对高脂饮食诱导肥胖小鼠血清代谢物的影响
2
作者 陈佳琪 黄永兴 +2 位作者 谭翔天 古丽若依·帕尔哈提 毛旭文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69-877,共9页
基于^(1)H NMR代谢组学研究吲哚-3-甲醇(indole-3-carbinol,I3C)对肥胖小鼠血清代谢物的影响,将24只雌雄各半C57BL/6N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3组,即普通饲料喂养的空白组(normal chow diet,NCD)、高脂饮食组(high-fat diet,HFD)、吲哚-3-甲... 基于^(1)H NMR代谢组学研究吲哚-3-甲醇(indole-3-carbinol,I3C)对肥胖小鼠血清代谢物的影响,将24只雌雄各半C57BL/6N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3组,即普通饲料喂养的空白组(normal chow diet,NCD)、高脂饮食组(high-fat diet,HFD)、吲哚-3-甲醇干预的高脂饮食组(high-fat diet and oral intervention of I3C,HFD-I3C,40 mg/kg)。12周后收集小鼠血清,使用^(1)H NMR代谢组学技术研究各组小鼠血清代谢物并通过多元统计分析得到内源性差异代谢物及相关代谢通路。结果显示NCD组、HFD组和HFD-I3C组交集的差异代谢物为精氨酸琥珀酸和半乳糖,表明I3C可能通过调节精氨酸琥珀酸和半乳糖的代谢发挥抗肥胖作用。本研究结果为肥胖的发病机制和I3C的抗肥胖作用机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和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吲哚-3-甲醇 肥胖 代谢组学 ^^(1)h nm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桃壳木质素的^1H—NMR分析 被引量:16
3
作者 郑志锋 邹局春 +2 位作者 陈浪 张宏健 凌敏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31-133,共3页
在核桃壳磨木木质素(MW L)提取纯化的基础上,对纯化的核桃壳磨木木质素进行了C、H、O及OCH3含量的测定,并利用1H-NMR对核桃壳木质素基本化学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核桃壳木质素的C、H、O含量分别为67.15%、5.73%和27.12%,甲氧基含... 在核桃壳磨木木质素(MW L)提取纯化的基础上,对纯化的核桃壳磨木木质素进行了C、H、O及OCH3含量的测定,并利用1H-NMR对核桃壳木质素基本化学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核桃壳木质素的C、H、O含量分别为67.15%、5.73%和27.12%,甲氧基含量为18.19%;(2)核桃壳木质素C9经验式为C9H9.22O1.99(OCH3)1.05,其C9单元结构的相对分子量为181.61;(3)核桃壳木质素属GS型木质素,其中G型木质素占多数,为80.68%;(4)核桃壳木质素中酚羟基(OHph)和脂肪族羟基(OHaliph)分别占总羟基数的32.21%和67.79%;(5)核桃壳木质素中存在较多的-βO-4、-β5和β-β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壳 木质素 元素分析 甲氧基 ^^1hnm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秀龙舟运动员尿液^1H NMR代谢组学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韩雨梅 郑晓莉 +2 位作者 李建英 赵剑峰 向欢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43-849,874,共8页
目的:应用1H NMR代谢组学方法对优秀龙舟运动员尿液代谢特征进行分析,结合尿常规进行全面、系统的训练监控。方法:于集训期间及比赛前后连续5次收集运动员晨尿,采用1H NMR的代谢组学方法结合尿常规检测,运用多元统计分析和t检验对实验... 目的:应用1H NMR代谢组学方法对优秀龙舟运动员尿液代谢特征进行分析,结合尿常规进行全面、系统的训练监控。方法:于集训期间及比赛前后连续5次收集运动员晨尿,采用1H NMR的代谢组学方法结合尿常规检测,运用多元统计分析和t检验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与安静时相比,男、女运动员尿液p H值、尿蛋白(PRO)和红细胞(BLD)阳性检出率分别在训练期和比赛后具有显著性变化(P<0.05),特别是集训1周和集训2周时。(2)与安静时相比,男运动员在不同训练期和比赛后尿液中乳酸、谷氨酸、丙氨酸、谷氨酰胺、二甲胺和柠檬酸含量均显著增加,而苯乙酰甘氨酸则明显下降(P<0.05);女运动员尿液中牛磺酸含量显著增加,苯乙酰甘氨酸同样显著下降(P<0.05)。运动员尿液代谢组学指标主要在集训1周、比赛次日和恢复1周时变化明显。不同性别运动员尿液共有7种代谢物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龙舟运动能够引起运动员机体内与糖、氨基酸代谢相关的代谢物发生显著改变,运用1H NMR的代谢组学技术实现对运动员无损伤的训练监控可行。(2)不同性别运动员尿液代谢组学信息存在差异,可能由于训练负荷安排和运动员机能状态不同所致。(3)龙舟运动员尿液代谢组学信息比尿常规信息能更加敏感和全面地反映运动员机能状态,对运动性疲劳和过度训练的监控和早期诊断可能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h nmr 代谢组学 尿液 龙舟运动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烷基多苷中α-吡喃糖苷和β-吡喃糖苷比例的^1H NMR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金欣 张淑芬 +2 位作者 杨锦宗 曲俊蓉 吴华夏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63-665,共3页
报道了一种采用1H NMR快速分析烷基多苷(APGs)中α-吡喃糖苷和β-吡喃糖苷比例的方法。以重水为溶剂,同时加入氘代三氟乙酸,使活泼氢的信号移到低场,消除了干扰,可同时较准确地计算APGs的DP值以及α-和β-吡喃糖苷的比例。该方法可作为... 报道了一种采用1H NMR快速分析烷基多苷(APGs)中α-吡喃糖苷和β-吡喃糖苷比例的方法。以重水为溶剂,同时加入氘代三氟乙酸,使活泼氢的信号移到低场,消除了干扰,可同时较准确地计算APGs的DP值以及α-和β-吡喃糖苷的比例。该方法可作为一种APGs产品质量检测和控制的快速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烷基多苷 α-吡喃糖苷 β-吡喃糖苷 ^^1h nm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H-NMR和^(13)C-NMR在山茱萸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结构鉴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6
作者 韩淑燕 潘扬 +1 位作者 丁岗 蔡宝昌 《中医药学刊》 2004年第1期56-59,共4页
山茱萸 ,别名枣皮、萸肉等 ,原植物为山茱萸科木来木属落叶小乔木CornusofficinalisSibeetZucc ,过去也有将其归为灯台树属植物Microcarpiumofficinalis(SiebetZucc)Nakai。除齐墩果酸、熊果酸等三萜化合物外 ,山茱萸中还含有多种环烯... 山茱萸 ,别名枣皮、萸肉等 ,原植物为山茱萸科木来木属落叶小乔木CornusofficinalisSibeetZucc ,过去也有将其归为灯台树属植物Microcarpiumofficinalis(SiebetZucc)Nakai。除齐墩果酸、熊果酸等三萜化合物外 ,山茱萸中还含有多种环烯醚萜类化合物。迄今为止 ,从山茱萸中提取、分离和鉴定的环烯醚萜类化合物已有 10个 ,分属 3种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茱萸 环烯醚萜类化合物 结构 鉴定 应用 ^^1hnmr ^^13C—nmr 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鳞癌患者血清^1H NMR指纹图谱研究
7
作者 姜玉章 孙晓阳 +2 位作者 史昆波 徐克平 尹起范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560-1563,共4页
目的:借助核磁共振波谱技术研究食管鳞癌患者血清的特征峰,为食管鳞癌的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运用核磁共振波谱技术测试30例正常人血清和60例食管鳞癌患者血清的核磁共振波谱。结果:利用1H NMR分析方法,借用指纹图谱技术,构建了人体... 目的:借助核磁共振波谱技术研究食管鳞癌患者血清的特征峰,为食管鳞癌的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运用核磁共振波谱技术测试30例正常人血清和60例食管鳞癌患者血清的核磁共振波谱。结果:利用1H NMR分析方法,借用指纹图谱技术,构建了人体血清1H NMR指纹图谱。对食管鳞癌患者血清1H NMR与正常人血清1H NMR图谱进行比较,发现食管鳞癌患者与正常人血清样品在1.0~1.1ppm和3.0~3.8ppm存在一定的差异波峰,可能为食管鳞癌的特征峰。结论:借助特征峰,通过测试可疑食管鳞癌患者血清,核磁共振谱波测定技术有助于食管鳞癌的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 ^^1h nmr 指纹图谱 食管鳞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芫花根的~1H NMR指纹图谱解析 被引量:11
8
作者 郑维发 石枫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25-631,共7页
目的:建立芫花根的1HNMR指纹图谱,以揭示其次生代谢产物类别的组成,为芫花根有效成分脱毒提取工艺的研制提供检测手段。方法:以CDCl3/DMSO-d6为溶剂,在25°C测定芫花根石油醚丙酮甲醇提取物1HNMR图谱。各质子共振信号强度以相对积... 目的:建立芫花根的1HNMR指纹图谱,以揭示其次生代谢产物类别的组成,为芫花根有效成分脱毒提取工艺的研制提供检测手段。方法:以CDCl3/DMSO-d6为溶剂,在25°C测定芫花根石油醚丙酮甲醇提取物1HNMR图谱。各质子共振信号强度以相对积分面积表示。用1HNMR图谱考察石油醚→丙酮→甲醇和氯仿→乙醚→乙酸乙酯→甲醇两个分级系统芫花根的各级提取物化学组成的变化。结果:芫花根1HNMR指纹图谱出现了长链烃或二萜原酸酯的质子、芳环质子、吡喃糖基质子以及多个羟基共振信号,提示芫花根中存在二萜原酸酯或长链烃类、黄酮和香豆素等芳香族化合物。不同分级溶剂提取物的1HNMR有显著差异。随着分级提取溶剂的极性增加,高场区质子信号强度迅速减弱,低场区羟基信号、糖基质子信号强度迅速增加。结论:芫花根1HNMR指纹图谱具有特征性和专属性,可作为芫花根有效成分脱毒提取工艺研究提供简便可靠的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芫花根 ^^1h nmr指纹图谱 分级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5-双取代烷基苯磺酸钠胶束微结构的~1H NMR研究(英文) 被引量:2
9
作者 袁汉珍 王琳 +4 位作者 程功臻 赵濉 毛诗珍 俞稼镛 杜有如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435-1440,共6页
利用核磁共振化学位移变化,自旋-自旋弛豫和2D NOESY(two-dimensional nuclear Overhauser enhancementspectroscopy)研究了一系列新合成的双取代烷基苯磺酸盐的胶束化.结果表明,邻位取代的是正烷烃链,间位取代的是支烷烃链.而且,邻位... 利用核磁共振化学位移变化,自旋-自旋弛豫和2D NOESY(two-dimensional nuclear Overhauser enhancementspectroscopy)研究了一系列新合成的双取代烷基苯磺酸盐的胶束化.结果表明,邻位取代的是正烷烃链,间位取代的是支烷烃链.而且,邻位取代的烷烃链越长,参与形成胶束疏水核表面层的亚甲基个数越多.因此,每个分子在饱和吸附的油水界面上的面积越大.间位取代的分支链在胶束疏水核中堆积得没有邻位取代的正烷烃链紧密.分支链越短,堆积得越不紧密.描述了胶束中分子的相对排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取代烷基苯磺酸盐 胶束结构 ^^1h nmr 弛豫 2D NOES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FHB理论模型关联和预测醇+惰性溶剂的~1HNMR化学位移(英文) 被引量:3
10
作者 蓝蓉 李浩然 韩世钧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295-1298,共4页
运用含氢键缔合的格子流体状态方程(LFHB),仅用一个参数关联了一元醇-惰性溶剂共17个体系29套1HNMR化学位移数据.并且用关联参数成功预测了不同温度下丁醇+环己烷的化学位移.所得结果与化学缔合理论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对于某些体系在稀... 运用含氢键缔合的格子流体状态方程(LFHB),仅用一个参数关联了一元醇-惰性溶剂共17个体系29套1HNMR化学位移数据.并且用关联参数成功预测了不同温度下丁醇+环己烷的化学位移.所得结果与化学缔合理论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对于某些体系在稀浓度范围LFHB的计算氢键缔合度要低于化学缔合理论的结果.并且分析了LFHB理论中的物理参数和化学参数对于缔合度计算的不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h nmr化学位移 氢键 格子流体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瓜环与咪唑[4,5,f]-1,10-菲咯啉衍生物相互作用模式的测试 被引量:7
11
作者 王秋丽 薛赛凤 +3 位作者 牟兰 祝黔江 陶朱 张建新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99-504,共6页
以合成的三种的咪唑[4,5,f]-1,10-菲咯啉衍生物为客体,以瓜环(cucurbit[n]uril n=6~8)为主体,利用^1H NMR技术,荧光光谱和紫外吸收光谱方法,测试了主客体相互作用形式、形成包结物的结构特征及其光学性质,三种方法得到的结... 以合成的三种的咪唑[4,5,f]-1,10-菲咯啉衍生物为客体,以瓜环(cucurbit[n]uril n=6~8)为主体,利用^1H NMR技术,荧光光谱和紫外吸收光谱方法,测试了主客体相互作用形式、形成包结物的结构特征及其光学性质,三种方法得到的结果相同。研究表明,六元瓜环(Q[6])仅能与2-(4-甲基苯基)-咪唑-[4,5,f]菲咯啉(W1)盐酸盐相互作用(包结比为1:1);七元瓜环(Q[7])与三种客体2-(4-甲基苯基)-咪唑-[4,5,f]菲咯啉,2-(2-甲基苯基)-咪唑-[4,5,f]菲咯啉(W2)以及2-(3-甲氧基苯基)-咪唑-[4,5,f]菲咯啉(W3)的盐酸盐均以1:1的物质的量比发生相互作用;而八元瓜环(Q[8])除与W1形成的是1:2的包结物外,与另外两种客体W2,W3也是形成1:1的包结配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瓜环 咪唑[4 5 f]-1 10-菲咯啉衍生物 ^^1h nmr技术 荧光光谱法 紫外吸收光谱分析 包结配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配位聚合物{[Zn(CF_3COO)_2(C_5H_5ON)·]H_2O}_n的合成、晶体结构及表征 被引量:8
12
作者 马卫兴 高健 +5 位作者 钱保华 许兴友 陆路德 杨绪杰 汪信 宋海斌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49-752,共4页
new coordination polymer {[Zn(CF3COO)2(C5H5ON)]·H2O}n was synthesized based on the reaction of zinc(Ⅱ) trifluoroacetate and 3-hydroxypyridine(C5H5ON) in methanol medium for the first time. The structure of the c... new coordination polymer {[Zn(CF3COO)2(C5H5ON)]·H2O}n was synthesized based on the reaction of zinc(Ⅱ) trifluoroacetate and 3-hydroxypyridine(C5H5ON) in methanol medium for the first time. The structure of the coordination polymer was confirmed by IR, 1H NMR, elemental analysis and thermal analysis. The crystal structure of the coordination polymer was also determined by X-ray single crystal diffraction. The crystal belongs to monoclinic system with space group P21/m, and crystallographic data of the coordination polymer are: a= 0.863 1(4) nm, b=0.717 7(3) nm, c=1.116 4(5) nm, α=γ=90°, β=107.542(6)°, V=0.659 4(5) nm3; Dc=2.037 g·cm-3; Z=2; F(000)=400; μ=1.969 mm-1. Zinc(Ⅱ) atom lies at the center of an octahedron formed by the coordination of zinc atom and six O atoms which come from four different trifluoroacetate ions and two different 3-hydroxypyridine molecules where each trifluoroacetate ion and 3-hydroxypyridine are coordinated to two different zinc ions to form coordination polymer. CCDC: 25390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位聚合物 晶体结构 crystal analysis 合成 表征 ZINC system center ATOM the and first space group WhERE was The with data ZINC form poly are new ^^1h nmr ion I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元瓜环与N,N′-二烷基-1,3-(4,4′-二吡啶基)丙烷衍生物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9
13
作者 姜平月 薛赛凤 +3 位作者 吴明强 肖昕 祝黔江 陶朱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573-1577,共5页
以1,3-(4,4′-二吡啶基)丙烷为母体,合成了N,N′-二乙基、二丁基、二己基以及二辛基1,3-(4,4′-二吡啶基)丙烷衍生物.利用1H NMR技术和紫外吸收光谱法,考察了Q[7]与上述链状吡啶衍生物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Q[7]与客体PC0,PC2作用,... 以1,3-(4,4′-二吡啶基)丙烷为母体,合成了N,N′-二乙基、二丁基、二己基以及二辛基1,3-(4,4′-二吡啶基)丙烷衍生物.利用1H NMR技术和紫外吸收光谱法,考察了Q[7]与上述链状吡啶衍生物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Q[7]与客体PC0,PC2作用,瓜环包结客体的二吡啶基丙烷部分形成1∶1的包结配合物;对于取代烷基碳链数大于4的N,N′-二烷基-1,3-(4,4′-二吡啶基)丙烷衍生物,随着主体与客体摩尔比值的增加,体系中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主导模式是Q[7]逐渐包结了客体二吡啶基丙烷部分,进而形成Q[7]包结客体两端取代烷基,甚至形成一个客体分子上"挂满"3个主体瓜环的包结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元瓜环 1 3-(4 4’二吡啶基)丙烷衍生物 作用模式 ^^1h nmr技术 紫外吸收光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缩醛药物载体的合成表征及其降解动力学的NMR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舒婕 彭敏 +3 位作者 余家会 罗淑芳 俞磊 陈群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398-1402,共5页
在对甲苯磺酸催化下,将聚乙二醇2000(PEG2000)和氨基保护的丝胺醇与三甘醇二乙烯基醚三元共聚,再脱去丝胺醇的氨基保护基团,合成了4种氨基含量不同的聚缩醛PA1,PA2,PA3和PA4,用1HNMR表征了其结构.同时,利用1HNMR监测了聚缩醛PA3在pH值为... 在对甲苯磺酸催化下,将聚乙二醇2000(PEG2000)和氨基保护的丝胺醇与三甘醇二乙烯基醚三元共聚,再脱去丝胺醇的氨基保护基团,合成了4种氨基含量不同的聚缩醛PA1,PA2,PA3和PA4,用1HNMR表征了其结构.同时,利用1HNMR监测了聚缩醛PA3在pH值为7·4,6·5和5·7的磷酸缓冲液及pH值为4·7,4·1和3·8的醋酸缓冲液中的降解行为.结果表明,PA3在酸性缓冲液介质中的降解反应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且随着介质pH值的减小降解速率常数增大,降解半衰期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缩醛合成 降解动力学 一级动力学 ^^1h nm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金属洗涤剂的NMR分析
15
作者 朱黎明 潘文龙 +1 位作者 王永其 陈泳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5-58,共4页
提出利用NMR及其它实验手段对一种金属洗涤剂进行配方剖析的方法。该金属洗涤剂是由多种表面活性剂复配的产品,文中主要利用1H NMR和13C NMR对金属洗涤剂中的各组分尤其是各表面活性剂组分进行定性分析,并利用1H NMR特征峰对各组分进行... 提出利用NMR及其它实验手段对一种金属洗涤剂进行配方剖析的方法。该金属洗涤剂是由多种表面活性剂复配的产品,文中主要利用1H NMR和13C NMR对金属洗涤剂中的各组分尤其是各表面活性剂组分进行定性分析,并利用1H NMR特征峰对各组分进行定量分析。本法相对简便、准确。此方法同样适用于由非表面活性剂组成的其它精细化工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洗涤剂 表面活性剂 ^^1h nmr ^^13C nmr 定性分析 特征峰 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谱法研究体系pH对七、八元瓜环与萘胺异构体相互作用的影响
16
作者 曾启华 陶朱 +2 位作者 薛赛凤 祝黔江 牟兰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826-1829,共4页
利用紫外吸收光谱方法和^1HNMR技术考察了体系pH对七、八元瓜环(Q[7],Q[8])与萘胺异构体的相互作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Q[7]与萘胺异构体在-0.3〈pH〈8范围内均是以主客体物质的量之比为1:1的方式相互作用,在8〈pH〈14的范围... 利用紫外吸收光谱方法和^1HNMR技术考察了体系pH对七、八元瓜环(Q[7],Q[8])与萘胺异构体的相互作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Q[7]与萘胺异构体在-0.3〈pH〈8范围内均是以主客体物质的量之比为1:1的方式相互作用,在8〈pH〈14的范围内,观察不到相互作用;Q[8]与萘胺异构体相互作用体系在pH为-0.3~14的范围内,呈现了5个作用阶段:在“较高”的pH范围,瓜环与萘胺异构体发生相互作用,形成1:1的包结配合物;在“较低”的pH范围,主客体存在1:1和1:2两种作用模式的竞争;而在介于“较高”与“较低”之间的pH范围,Q[8]与这些客体发生相互作用,形成1:2的包结配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吸收光谱 ^^1hnmr技术 主客体包结作用 ph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酮与硝基苯甲醛反应生成的aldol产物的NMR表征方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江荣珍 张秋兰 +1 位作者 丁秋平 彭以元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41-144,160,共5页
通过柱层析分离,分段收集了丁酮与硝基苯甲醛在水相反应的aldol产物,用核磁共振进行了系统表征研究;对产物的NMR谱进行了归属解释,并用NMR法测定了产物中各组份的含量;在此基础上,将该方法推广应用,为该类反应研究提供了分析表征依据和... 通过柱层析分离,分段收集了丁酮与硝基苯甲醛在水相反应的aldol产物,用核磁共振进行了系统表征研究;对产物的NMR谱进行了归属解释,并用NMR法测定了产物中各组份的含量;在此基础上,将该方法推广应用,为该类反应研究提供了分析表征依据和含量测定的通用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dol反应产物 ^^1h nmr 绿色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华煤直接液化循环油的分析表征 被引量:31
18
作者 蔺华林 张德祥 +3 位作者 彭俊 羊丽君 潘铁英 高晋生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4-108,共5页
The recycled oil from coal liquefaction was separated into three fractions(saturates,aromatics and polar fraction) by liquid chromatograph according to group composition.Each fraction was analyzed qualitatively by 1H-... The recycled oil from coal liquefaction was separated into three fractions(saturates,aromatics and polar fraction) by liquid chromatograph according to group composition.Each fraction was analyzed qualitatively by 1H-NMR spectra,then the aromatic fraction was characterized using gas chromatograph/mass spectrometer(GC-MS).It shows that liquid chromatograph is well used to separate coal liquefaction oil with high repeatability and high recovery yield.Aromatic fraction with carbon number from C10 to C21 mainly includes dicyclic-,tricyclic-and tetracyclic-hydrogenation aromatic compounds such as tetrahydronaphthalene,hydrophenanthrene,hydropyrene and their alkyl substitution compounds and so 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油 族组分 芳烃 ^^1hnm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瓜环与喹啉衍生物包结配合行为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牟兰 薛赛凤 +2 位作者 祝黔江 陶朱 曾晞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835-1839,共5页
利用1H NMR以及荧光技术研究了六、七、八元瓜环与2-苯基喹啉、N-正丙基溴化异喹啉、3-氨基喹啉及7,8-苯并喹啉的相互作用.两种方法的考察结果均表明,2-苯基喹啉能与这3种瓜环发生相互作用,其中六、七元瓜环与2-苯基喹啉形成1∶1的稳定... 利用1H NMR以及荧光技术研究了六、七、八元瓜环与2-苯基喹啉、N-正丙基溴化异喹啉、3-氨基喹啉及7,8-苯并喹啉的相互作用.两种方法的考察结果均表明,2-苯基喹啉能与这3种瓜环发生相互作用,其中六、七元瓜环与2-苯基喹啉形成1∶1的稳定包结配合物,包结常数分别为1.6×104和3.2×103L/mol.八元瓜环能与2-苯基喹啉形成1∶2包结物.1H NMR结果还表明,3种瓜环均能与N-正丙基溴化异喹啉相互作用,其化学计量比均为1∶2;七元瓜环与7,8-苯并喹啉相互作用,化学计量比约为1∶1.荧光法也表明八元瓜环能与N-正丙基溴化异喹啉、3-氨基喹啉及7,8-苯并喹啉发生相互作用,并且荧光强度随瓜环浓度增加而下降,其化学计量比为1∶2.同时,讨论了上述主客体包结配合物的作用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瓜环 喹啉衍生物 包结配合 ^^1h nmr技术 荧光光谱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季铵盐型魔芋葡甘聚糖衍生物的合成、表征及生物学活性 被引量:10
20
作者 雷万学 徐霞 +3 位作者 林芳 杨秦欢 李正军 张廷有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030-1034,共5页
以魔芋葡甘聚糖为载体,以硝酸铈铵作引发剂,用甲基丙烯酰氧乙基-十四烷基-二甲基溴化铵为活性单体进行接枝共聚反应制备季铵盐型魔芋葡甘聚糖衍生物。用核磁共振,红外光谱,DSC和激光粒度Zeta电位仪对接枝产物进行了表征和测定,用悬菌定... 以魔芋葡甘聚糖为载体,以硝酸铈铵作引发剂,用甲基丙烯酰氧乙基-十四烷基-二甲基溴化铵为活性单体进行接枝共聚反应制备季铵盐型魔芋葡甘聚糖衍生物。用核磁共振,红外光谱,DSC和激光粒度Zeta电位仪对接枝产物进行了表征和测定,用悬菌定量实验研究了其抗菌性能。结果表明:(1)甲基丙烯酰氧乙基-十四烷基-二甲基溴化铵通过其双键接枝到魔芋葡甘聚糖表面,接枝率随着季铵盐单体的用量增加而提高;(2)魔芋葡甘聚糖的零电位在pH 4.5,魔芋葡甘聚糖季铵盐衍生物的零电位在pH 9.9,季铵基的引入使其零电位发生了较大的位移;(3)所制备的魔芋葡甘聚糖季铵盐衍生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白色念珠菌在振荡作用15 min后,平均杀菌率分别为99.99%,99.99%和98.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魔芋葡甘聚糖 季铵盐 ^^1h nmr FTIR DSC 抗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