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40 K双波段长波探测器冷箱封装技术研究
1
作者 王小坤 陈俊林 +2 位作者 罗少博 曾智江 李雪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1-51,共11页
冷光学技术是弱目标及多光谱红外探测的重要支撑技术。为了实现低温光学系统温度精确控制和防污染,一般多将低温光学与探测器集成在冷箱内。某高光谱相机需要1个320×64量子阱探测器和1个320×64 II类超晶格探测器共面拼接,集... 冷光学技术是弱目标及多光谱红外探测的重要支撑技术。为了实现低温光学系统温度精确控制和防污染,一般多将低温光学与探测器集成在冷箱内。某高光谱相机需要1个320×64量子阱探测器和1个320×64 II类超晶格探测器共面拼接,集成双波段微型滤光片,形成长波双波段探测杜瓦组件,探测器工作所需的40 K低温环境由脉管制冷机提供。杜瓦采用无窗口设计,并通过柔性波纹管将杜瓦外壳与冷箱外壳集成,以实现气密性集成和光校调节。针对40 K温区双波段探测器封装的三维拼接、探测器及滤光片的低应力封装、制冷机与探测器的高效热传输等难点,对探测器的三维拼接、40 K温区高效热传输、探测器低应力集成的热层结构、低应力滤光片支撑、杜瓦与制冷机耦合等进行研究,创新性提出了三点Z向调节拼接方法、探测器Al2O3载体复合钼基板和钼冷平台的热层结构、双波段滤光片集成的钼支撑结构、带应力隔离的冷平台与制冷机过盈装配的耦合方法,最终实现了40 K温区下双波段探测器平面度优于±2.06μm(RMS)、探测器的低温应力小于22.06 MPa、双波段滤光片低温形变小于8.55μm、探测器与制冷机温度梯度为2.6 K。40 K长波双波段红外探测器冷箱杜瓦组件经过2000 h通电老练和300次开关机试验验证,试验前后组件性能未发生明显变化,满足工程化应用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瓦 冷光学 量子阱 二类超晶格 40 k温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样品中^(40)K的测定 被引量:3
2
作者 郭一飞 冯玉英 +1 位作者 刘秀琴 焦荣洲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73-178,共6页
研究了用HNO3 浸取环境样品灰样及水渣样中的K和用简易酸碱法浸取土壤中K的方法。用KB(C6H5) 4 容量法和重量法测定K含量 ,考察了一些无机离子及酸根对测定的影响。容量法的相对标准偏差为 2 % ,重加回收率为 98%~ 10 2 %。用γ能谱法... 研究了用HNO3 浸取环境样品灰样及水渣样中的K和用简易酸碱法浸取土壤中K的方法。用KB(C6H5) 4 容量法和重量法测定K含量 ,考察了一些无机离子及酸根对测定的影响。容量法的相对标准偏差为 2 % ,重加回收率为 98%~ 10 2 %。用γ能谱法对照分析 ,结果吻合良好。测定了土壤标准物质 (IAEA 32 6 )中的40 K ,结果与推荐值吻合。对环境样品中的40 K与总 β放射性活度进行了比较 ,未污染的环境样品中40 K占总 β放射性活度 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样品 测定 40 土壤 放射性活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的K-Ar和^(40)Ar-^(39)Ar等时线——^(40)Ar/^(40)K-^(36)Ar/^(40)K和^(40)Ar/^(39)Ar-^(36)Ar/^(39)Ar等时线 被引量:4
3
作者 李大明 李齐 王瑜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79-85,共7页
通过理论推导 ,提出了一种新的K -Ar、4 0 Ar - 39Ar等时线 :4 0 Ar/ 40 K - 36Ar/ 40 K、4 0 Ar/ 39Ar - 36Ar/ 39Ar等时线。通过实例证明它与其它等时线方法可以进行相互检验。在一些不能利用其它等时线方法的情况下 ,新的4 0 Ar/ 40 ... 通过理论推导 ,提出了一种新的K -Ar、4 0 Ar - 39Ar等时线 :4 0 Ar/ 40 K - 36Ar/ 40 K、4 0 Ar/ 39Ar - 36Ar/ 39Ar等时线。通过实例证明它与其它等时线方法可以进行相互检验。在一些不能利用其它等时线方法的情况下 ,新的4 0 Ar/ 40 K - 36Ar/ 40 K和4 0 Ar/ 39Ar- 36Ar/ 39Ar等时线方法可以充分显示它的使用价值和存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钾-氩等时线 氩同位素 最小二乘法 线性回归 年代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西义县组火山岩^(40)Ar/^(39)Ar、K-Ar法年龄测定 被引量:69
4
作者 彭艳东 张立东 +6 位作者 陈文 张长捷 郭胜哲 邢德和 贾斌 陈树旺 丁秋红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27-435,共9页
义县组为辽西地区广泛分布的陆相火山-沉积地层,义县火山旋回分为4个亚旋回。含珍稀化石的湖相沉积层与第二亚旋回火山岩伴生。运用激光微区40Ar/39Ar法、常规40Ar/39Ar阶段升温测年法和K-Ar法,对义县旋回火山岩进行了系统的年龄测定,... 义县组为辽西地区广泛分布的陆相火山-沉积地层,义县火山旋回分为4个亚旋回。含珍稀化石的湖相沉积层与第二亚旋回火山岩伴生。运用激光微区40Ar/39Ar法、常规40Ar/39Ar阶段升温测年法和K-Ar法,对义县旋回火山岩进行了系统的年龄测定,结果表明,直接覆盖义县组底砾岩的义县旋回第一亚旋回第一小旋回玄武岩的K-Ar年龄为(133.3±2.6)Ma、(133.6±2.6)Ma,激光微区40Ar/39Ar法给出的相关性很好的Ar-Ar等时线年龄为(132.9±4.5)Ma,第三、第四小旋回玄武岩样品40Ar/39Ar阶段升温获得平坦的年龄谱线,坪年龄分别为(130.6±0.5)Ma、(127.7±0.2)Ma;第二亚旋回玄武岩和流纹质凝灰岩样品Ar-Ar等时线年龄为(126.1±1.7)Ma、(127.4±1.3)Ma,第三亚旋回火山岩全岩K-Ar年龄为(124.4±2.4)~(124.9±2.4)Ma。义县火山旋回发生的时间大致介于120~135Ma之间,义县组的时代应为早白垩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县组 火山岩 早白垩世 辽宁 k-AR法 ^40Ar/^39Ar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阿拉套山花岗岩类的K-Ar和^(40)Ar-^(39)Ar同位素定年 被引量:12
5
作者 陈江峰 陈道公 +1 位作者 李学明 周泰禧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84-192,共9页
新疆西北部阿拉套山南坡的花岗岩体的40Ar-39Ar和K-Ar定年结果表明它们都是海西期侵入体。侵入活动可分为三个阶段:最早的是东部的岩基,岩性为花岗间长岩和钾长花岗岩,年龄约305Ma,而后是西部的二长花岗岩和钾长... 新疆西北部阿拉套山南坡的花岗岩体的40Ar-39Ar和K-Ar定年结果表明它们都是海西期侵入体。侵入活动可分为三个阶段:最早的是东部的岩基,岩性为花岗间长岩和钾长花岗岩,年龄约305Ma,而后是西部的二长花岗岩和钾长花岗岩,与钨锡成矿有关,年龄约290Ma;最晚的是最西部的二长花岗岩,年龄约280~270Ma。岩浆活动中心有自东或北东向西或南西迁移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k-Ar定年 同位素定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冈底斯中段尼木斑岩铜矿田的K-Ar、^(40)Ar/^(39)Ar年龄:对岩浆-热液系统演化和成矿构造背景的制约 被引量:47
6
作者 李金祥 秦克章 +1 位作者 李光明 杨列坤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53-966,共14页
青藏高原冈底斯斑岩成矿带不同于经典的产于岛弧和大陆边缘的斑岩铜矿,而形成于后碰撞挤压向伸展转变期,显示了极好的成矿前景。本文对冈底斯中段尼木矿田白容、厅宫和冲江斑岩铜矿区斑岩体进行了系统研究,确定出斑岩体演化和侵入序列为... 青藏高原冈底斯斑岩成矿带不同于经典的产于岛弧和大陆边缘的斑岩铜矿,而形成于后碰撞挤压向伸展转变期,显示了极好的成矿前景。本文对冈底斯中段尼木矿田白容、厅宫和冲江斑岩铜矿区斑岩体进行了系统研究,确定出斑岩体演化和侵入序列为:似斑状二长花岗岩→成矿二长花岗斑岩→石英闪长玢岩→花岗闪长斑岩。K-Ar和^(40)Ar/^(39)Ar年代学研究获得白容矿区似斑状二长花岗岩中角闪石的K-Ar年龄为16.9±2.4Ma;石英闪长玢岩中黑云母的K-Ar年龄为12.3±0.2Ma、^(40)Ar/^(39)Ar坪年龄为12.5±0.2Ma;花岗闪长斑岩中黑云母的K-Ar年龄为11.5±0.2Ma、^(40)Ar/^(39)Ar坪年龄为12.4±0.2Ma;厅宫矿区石英闪长玢岩中黑云母的K-Ar年龄为13.8±0.2Ma、^(40)Ar/^(39)Ar坪年龄为14.9±0.2Ma;花岗闪长斑岩中黑云母的K-Ar年龄为13.5±0.3Ma、^(40)Ar/^(39)Ar坪年龄为14.2±0.2Ma,这些年龄表明:石英闪长玢岩晚于似斑状二长花岗岩,略早于花岗闪长斑岩。成矿与二长花岗斑岩有关,其侵位时间晚于似斑状二长花岗岩,早于石英闪长玢岩和花岗闪长斑岩。尼木斑岩铜矿田这种复式杂岩体较充分的分异演化有利于含矿热液的集中与逐渐富集成矿。白容斑岩铜矿蚀变矿化二长花岗斑岩的蚀变绢云母的K-Ar年龄为11.8±0.2Ma,^(40)Ar/^(39)Ar坪年龄为12.0±0.1Ma,代表了中低温蚀变和矿化末期的年龄。白容矿区绢云母化带的蚀变年龄与石英闪长玢岩和花岗闪长斑岩的黑云母^(40)Ar/^(39)Ar年龄基本一致,与厅宫矿区辉钼矿Re-Os年龄及石英闪长玢岩和花岗闪长斑岩的黑云母^(40)Ar/^(39)Ar年龄同样基本一致,暗示两个矿区石英闪长玢岩和花岗闪长斑岩的岩浆结晶冷却与成矿二长花岗斑岩后期热液成矿时间上有重叠。结合前人年龄数据大致确定出白容矿区岩浆-热液活动时限为0.5~5Ma,厅宫为4Ma,冲江为4.5Ma。尼木矿田成矿斑岩^(40)Ar/^(39)Ar年龄晚于冈底斯碰撞后第一次快速隆升时间≈21Ma,15Ma冈底斯中段NS向正断层开始活动,表明含矿斑岩体可能侵位于地壳加厚、冈底斯山大规模隆升到一定程度后出现弱伸展环境的构造背景下,即斑岩铜矿形成于从南北向挤压隆升到东西向伸展初始发育的过渡构造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冈底斯斑岩成矿带 尼木矿田 ^^40 ^Ar/^39 AR年龄 k-AR年龄 斑岩序列 岩浆-热液演化 构造背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极乔治王岛北海岸火山岩的^(40)Ar/^(39)Ar和K-Ar年龄测定 被引量:3
7
作者 胡世玲 郑祥身 +1 位作者 鄂莫岚 K.Birkenmajer 《南极研究》 CSCD 1995年第4期23-24,共2页
本文采用40Ar/39Ar、K-Ar和激光微区等时线方法,对乔治王岛北海岸的火山岩进行了系统的年龄测定。实验结果表明,该区的火山活动从晚白垩世延续到始新世末期,主要喷发时代为始新世。岩石的年龄由南西向北东依次变新,表... 本文采用40Ar/39Ar、K-Ar和激光微区等时线方法,对乔治王岛北海岸的火山岩进行了系统的年龄测定。实验结果表明,该区的火山活动从晚白垩世延续到始新世末期,主要喷发时代为始新世。岩石的年龄由南西向北东依次变新,表明乔治王岛的火山活动中心在不断迁移,与整个南设得兰群岛火山岩的时、空分布规律相符。侵入岩比火山岩生成晚而岩石化学成分更偏酸性,说明侵入岩可能是火山岩同源岩浆分异演化的产物。这批高质量数据的获得,将为区域火山岩地层时代的厘定和构造岩浆演化过程的研究提供有力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极 火山岩 40-氩39 钾-氩 年龄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Ar稀释法中^(40)Ar含量测量过程中实验参数的确定 被引量:4
8
作者 张佳 刘汉彬 +4 位作者 李军杰 金贵善 韩娟 张建锋 石晓 《岩矿测试》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51-459,共9页
K-Ar稀释法中^(40)Ar含量的测量需经过样品熔融释气、气体纯化富集、质谱测量等步骤,随着新型设计的双真空加热炉和气体纯化系统的应用,实验流程逐渐由人工操作向自动化程序控制转变。为建立完整的K-Ar稀释法中^(40)Ar含量测量方法,相... K-Ar稀释法中^(40)Ar含量的测量需经过样品熔融释气、气体纯化富集、质谱测量等步骤,随着新型设计的双真空加热炉和气体纯化系统的应用,实验流程逐渐由人工操作向自动化程序控制转变。为建立完整的K-Ar稀释法中^(40)Ar含量测量方法,相关参数还需多次条件实验得以确定。本文以空气标准为对象,通过活性炭冷指释放和吸附空气标准,确定活性炭冷指最佳加热释气时间为500s,液氮条件下最佳吸附时间为200s,在此条件下,加热炉熔融产生的^(40)Ar气体可以完全转移和释放,避免发生同位素分馏;根据不同熔融温度下相同质量样品释放^(40)Ar强度,确定黏土矿物、黑云母、白云母等类型样品加热炉熔融温度设置为1400℃,角闪石熔融温度为1500℃,基性岩熔融温度为1550℃,钾长石熔融温度为1600℃,不同类型样品采用对应熔融温度,保证样品完全熔融释气。对10组SK01透长石标准进行测量,得到K-Ar年龄结果与^(40)Ar-39 Ar定年标准值相一致,结果表明所得条件参数可满足K-Ar稀释法中^(40)Ar含量的准确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r稀释法 ^^(40)Ar含量 加热释气时间 吸附时间 熔融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生钾锰矿物^(40)Ar/^(39)Ar年代学及其古气候意义 被引量:6
9
作者 李建威 颜代蓉 +3 位作者 P.M.VASCONCELOS N.S.DUZGORENAYDIN 胡明安 陈木宏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4年第2期589-598,共10页
红土型风化壳和次生锰矿床形成于温暖和潮湿的古气候条件 ,其中含有丰富的表生钾锰矿物。因此 ,对表生钾锰矿物进行精确的40 Ar/ 3 9Ar年龄测定 ,不仅能查明大陆化学风化和矿床次生富集的时间和过程 ,而且可以为区域古气候的反演提供重... 红土型风化壳和次生锰矿床形成于温暖和潮湿的古气候条件 ,其中含有丰富的表生钾锰矿物。因此 ,对表生钾锰矿物进行精确的40 Ar/ 3 9Ar年龄测定 ,不仅能查明大陆化学风化和矿床次生富集的时间和过程 ,而且可以为区域古气候的反演提供重要的年代学资料。透射电子显微镜、热重分析、离子交换实验和40 Ar/ 3 9Ar同位素分析表明 ,层状结构的黑锌锰矿、锂锰矿和钠水锰矿以及具有 1× 1隧道结构的软锰矿不适合于40 Ar/ 3 9Ar年龄测定 ;而隐钾锰矿、锰钡矿和锰铅矿因具有致密和稳定的 2× 2隧道结构及很强的保存K Ar体系的能力 ,是40 Ar/ 3 9Ar同位素定年的理想对象。硬锰矿和钙锰矿分别具有 2× 3和 3× 3隧道结构 ,由于隧道孔径过大 ,晶体结构的稳定性较差 ,其作为40Ar/ 3 9Ar测年的适用性有待于进一步证实。采用精细的激光阶段加热技术 ,可以有效克服表生钾锰矿物40 Ar/ 3 9Ar测年过程中3 9ArK 的反冲损失、多世代表生钾锰矿物的共生 ,以及表生钾锰矿物中原生矿物的污染和过量大气氩的存在等问题 ,并获得有意义的风化年龄。已有数据表明 ,表生钾锰矿物的形成主要集中在白垩纪末期、始新世末期—渐新世早期、中新世和上新世中期等 4个时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生钾锰矿物 ^^40AR/^39AR年代学 古气候 大陆化学风化 矿床次生富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绿石K-Ar、 ̄(40)Ar/ ̄(39)Ar年代学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明荣 王松山 裘冀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1994年第Z1期218-225,共8页
海绿石是与沉积岩同时形成的高钾层状硅酸盐自生矿物,其K-Ar、 ̄(40)Ar/ ̄(39)Ar年龄存在失真现象。笔者认为,引起年龄失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该矿物结构中含有可膨胀层。通过测量可膨胀层含量及中子活化过程中 ̄(3... 海绿石是与沉积岩同时形成的高钾层状硅酸盐自生矿物,其K-Ar、 ̄(40)Ar/ ̄(39)Ar年龄存在失真现象。笔者认为,引起年龄失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该矿物结构中含有可膨胀层。通过测量可膨胀层含量及中子活化过程中 ̄(39)Ar的丢失率,便可对海绿石常规K-Al、 ̄(40)Ar/ ̄(39)Ar年龄进行校正,得到其年龄校正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绿石 可膨胀层 k-AR法  ̄(40)Ar/ ̄(39)Ar法 校正公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闪锌矿^(40)Ar/^(39)Ar真空击碎与阶段加热定年技术 被引量:12
11
作者 蒋映德 邱华宁 +1 位作者 云建兵 王强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48-456,共9页
凡口铅锌矿闪锌矿样品40Ar/39Ar真空击碎实验释出较高的39ArK,电子探针分析证实了闪锌矿中含有丰富的钾矿物微晶,因此对该闪锌矿真空击碎分析后的固体粉末继续进行40Ar/39Ar阶段加热分析。真空击碎分析获得了两条明显分开的等时线,对应... 凡口铅锌矿闪锌矿样品40Ar/39Ar真空击碎实验释出较高的39ArK,电子探针分析证实了闪锌矿中含有丰富的钾矿物微晶,因此对该闪锌矿真空击碎分析后的固体粉末继续进行40Ar/39Ar阶段加热分析。真空击碎分析获得了两条明显分开的等时线,对应的等时线年龄~235Ma和~270Ma分别代表了次生、原生流体包裹体的形成年龄。固体粉末阶段加热分析获得了闪锌矿中钾矿物微晶的年龄为~271Ma,与该闪锌矿原生包裹体年龄一致,代表了闪锌矿的成矿年龄。真空击碎和阶段加热实验得到截然不同的K/Ca比值,表明真空击碎法提取的气体主要来自流体包裹体,而加热法释出的气体则主要来自钾矿物微晶。闪锌矿40Ar/39Ar真空击碎与阶段加热分析技术将为探索铅锌矿床直接定年提供新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0 ^Ar/^39 Ar法 真空击碎 阶段加热 k/Ca比值 凡口铅锌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对^(40)Ar-^(39)Ar定年的制约及数据处理 被引量:41
12
作者 王松山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369-378,共10页
核反应^(35)Cl(n,γ)^(36)Cl和^(37)Cl(n,γ)^(38)Cl的最终产物^(36)Ar和^(38)Ar,对^(40)Ar-^(39)Ar定年影响不可忽视,尤其是在测定某些含K量低的沉积成因矿物时更为重要。本文介绍含Cl样品的^(40)Ar-^(39)Ar定年技术及全部数据处理步骤... 核反应^(35)Cl(n,γ)^(36)Cl和^(37)Cl(n,γ)^(38)Cl的最终产物^(36)Ar和^(38)Ar,对^(40)Ar-^(39)Ar定年影响不可忽视,尤其是在测定某些含K量低的沉积成因矿物时更为重要。本文介绍含Cl样品的^(40)Ar-^(39)Ar定年技术及全部数据处理步骤,以及ppm级K、Ca、Cl含量的测定及计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年 制约 数据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 W@40 K单级斯特林制冷机性能优化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寇翠翠 姜昆 +3 位作者 方露露 罗高乔 王波 吴维薇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6-30,共5页
为了解决未来空间高精度成像任务中迫切需要更加高效、功耗低、寿命长、振动低、重量轻及体积小的制冷机的问题,提出一款2 W@40 K单级斯特林制冷机,并对该机型进行理论设计和试验研究。通过优化气浮轴承单级斯特林制冷机充气压力、网片... 为了解决未来空间高精度成像任务中迫切需要更加高效、功耗低、寿命长、振动低、重量轻及体积小的制冷机的问题,提出一款2 W@40 K单级斯特林制冷机,并对该机型进行理论设计和试验研究。通过优化气浮轴承单级斯特林制冷机充气压力、网片填充孔隙率和回热器长度等关键参数,实现了单级斯特林制冷机在充气压力为2.2 MPa、网片填充孔隙率为0.875、回热器长度为62 mm时达到最佳性能,性能为2.15 W@40 K,输入功率179.6 W,制冷系数COP为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浮轴承单级斯特林制冷机 2 W@40 k CO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鲁克塔格基性岩墙群K-Ar等时年龄测定及其有关问题讨论 被引量:29
14
作者 刘玉琳 张志诚 +2 位作者 郭召杰 黄宝玲 穆志国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1期54-58,共5页
新疆库鲁克塔格基性岩墙群的四个样品的KAr表观年龄为455673Ma,等时年龄为287±13Ma。这一年龄与近几年报道的沿天山构造带的早二叠世火山岩年龄一致。氩初始值为508,在P型岩浆范围内,结合稀土、微量... 新疆库鲁克塔格基性岩墙群的四个样品的KAr表观年龄为455673Ma,等时年龄为287±13Ma。这一年龄与近几年报道的沿天山构造带的早二叠世火山岩年龄一致。氩初始值为508,在P型岩浆范围内,结合稀土、微量元素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鲁克塔格 基性岩墙群 等时年龄 钾-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贵高原红土性风化壳定年对象——锰结核的基础研究 被引量:16
15
作者 冯金良 崔之久 +2 位作者 张威 刘耕年 朱立平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5-54,共10页
以野外剖面调查为基础,结合物理学、地球化学、矿物学和同位素年代学手段和方法,对云贵高原红土性风化壳中可资定年的对象———锰结核的产出状态、内部构造、地球化学特征、矿物组成及锰结核全岩的40K/40Ar定年进行了探索性研究,为解... 以野外剖面调查为基础,结合物理学、地球化学、矿物学和同位素年代学手段和方法,对云贵高原红土性风化壳中可资定年的对象———锰结核的产出状态、内部构造、地球化学特征、矿物组成及锰结核全岩的40K/40Ar定年进行了探索性研究,为解决我国风化壳的发育年龄奠定基础。研究结果表明:锰结核的形成晚于其赋存介质(风化壳)的生成;在风化壳中,锰结核的内部构造以(准)同心圆状构造为主;结核形成过程中发生了MnO和Fe2O3的富集,其中以MnO的富集较为显著;并且Fe、Mn分布具有较明显的负相关关系;锰结核中K2O含量明显高于CaO、MgO及Na2O,但K和Mn不存在明确的相关关系;结核中次生锰氧化物的主要存在形式为锰钡矿;锰结核的全岩40K/40Ar定年结果是一混合年龄,其不具有明确的地质意义;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在于锰结核是由不同时期、多种矿物构成的复杂集合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锰结核 碳酸盐岩 红土性风化壳 ^^40k/^40Ar定年 云贵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化钴共沉淀法分析核电厂周边海水中去钾总β活度 被引量:3
16
作者 吴连生 贺毅 +7 位作者 孙雪峰 黄彦君 李远 刘涛 曾帆 陈超峰 上官志洪 杨子谦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5-21,共7页
为简单、快速、高效评估核电厂运行对周边海洋环境的影响,本文建立了硫化钴共沉淀法快速分析海水中去钾总β活度。通过研究恒温温度、溶液初始pH值和恒温时间对Ag、Fe、Co和Sb富集率的影响,确定了冷却后上清液pH值是影响核素富集率的关... 为简单、快速、高效评估核电厂运行对周边海洋环境的影响,本文建立了硫化钴共沉淀法快速分析海水中去钾总β活度。通过研究恒温温度、溶液初始pH值和恒温时间对Ag、Fe、Co和Sb富集率的影响,确定了冷却后上清液pH值是影响核素富集率的关键因素。通过研究正比计数器对^(60)Co和^(137)Cs的探测效率,确定采用^(60)Co作为去钾总β方法的效率刻度校准源。采用本文所建立方法分析3.0 L海水样品,结果显示,方法的探测限为0.0057 Bq/L。实际海水中去钾总β活度浓度的分析结果显示,其范围为0.083~0.113 Bq/L。加标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测量值与加标值的最大相对偏差为-8.33%,证实了本方法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电厂 海水 去钾总β 硫化钴共沉淀 探测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台低本底反符合γ谱仪本底主要来源的确定 被引量:2
17
作者 刁立军 王远大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01-305,共5页
放射性核素40K是我们已经研制成的HPGe低本底反符合γ谱仪本底的主要来源。本文介绍确定40K来源的方法及其结果。结果表明,40K本底主要来自由北京核仪器厂生产的ST105型NaI(Tl)环探测器所使用的6个光导玻璃... 放射性核素40K是我们已经研制成的HPGe低本底反符合γ谱仪本底的主要来源。本文介绍确定40K来源的方法及其结果。结果表明,40K本底主要来自由北京核仪器厂生产的ST105型NaI(Tl)环探测器所使用的6个光导玻璃窗,其钾含量为15.8%,所含40K总的放射性活度约为910Bq。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本底 反符合 Γ谱仪 40 HPGE 探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鲁超高压变质地块的回返历史——苏鲁超高压带北界的构造变形与时限 被引量:7
18
作者 杨天南 陈文 +3 位作者 李锦轶 许志琴 殷秀兰 徐文华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176-182,302,共8页
苏鲁超高压变质地块回返过程中,在其北缘形成伸展型正滑构造带。详细的野外考察发现两期伸展型变形:早期为高温下的强烈塑性变形,形成宽达2km的糜棱岩带,长石、石英等矿物被压扁、拉长成长条带状。糜棱岩的递进变形形成收缩褶皱,沿这类... 苏鲁超高压变质地块回返过程中,在其北缘形成伸展型正滑构造带。详细的野外考察发现两期伸展型变形:早期为高温下的强烈塑性变形,形成宽达2km的糜棱岩带,长石、石英等矿物被压扁、拉长成长条带状。糜棱岩的递进变形形成收缩褶皱,沿这类褶皱的轴面劈理形成白云母。晚期伸展变形表现为张性破裂,大量的伟晶岩脉沿破裂面灌入,形成位于超高压变质地块北缘的伟晶岩富集带。糜棱岩内、伟晶岩脉富集带内的白云母、钾长石矿物的K-Ar及Ar-Ar测年分析显示,早期伸展变形发生在150Ma之前,而晚期伸展变形发生在100~120Ma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压带回返 早期塑性伸展 晚期脆性伸展 k-AR测年 Ar-Ar测年 江苏 山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地区居民骨中钾含量
19
作者 林莲卿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50-54,共5页
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了北京地区65例居民骨灰中钾(下用K表示)含量。结果表明,骨灰中K含量呈对数正态分布,范围为0.75-8.44g/kg(骨灰),算术平均值和单次标准差分别为2.40和1.52g/kg(骨灰).中位... 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了北京地区65例居民骨灰中钾(下用K表示)含量。结果表明,骨灰中K含量呈对数正态分布,范围为0.75-8.44g/kg(骨灰),算术平均值和单次标准差分别为2.40和1.52g/kg(骨灰).中位数为2.06g/kg(骨灰);其中乳儿期(<1岁)最高为4.88g/kg(骨灰),幼儿期(2-5岁)最低为1.59g/kg(骨灰),青春期(11-20岁)次低为1.88g/kg(骨灰)。湿骨中K含量的重量百分比为0.07%。由此导出骨中 ̄40K的比活度为22mBq/g(湿骨),全骨中 ̄(40)K的总活度为220Bq。骨中 ̄(40)K所致骨组织的年吸收剂量为95μ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 性别 4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东部中生代斑岩及其矿床同位素年代研究
20
作者 朱铭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190-200,共11页
中国东部中生代斑岩及其矿床同位素年龄研究表明,它们在时空分布上是与岩浆活动及构造运动的时空特征相呼应的。例如华南及长江中下游一带其时空分布与岩浆活动同步,由西向东逐渐变新。在东秦岭,斑岩的空间分布受东西构造控制,而时间演... 中国东部中生代斑岩及其矿床同位素年龄研究表明,它们在时空分布上是与岩浆活动及构造运动的时空特征相呼应的。例如华南及长江中下游一带其时空分布与岩浆活动同步,由西向东逐渐变新。在东秦岭,斑岩的空间分布受东西构造控制,而时间演化上受北东向构造控制。本文还根据不同衰变系统封闭温度,讨论了成矿温度的上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生代 斑岩 同位素年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