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宇宙成因核素^(10)Be和^(26)Al估算剥蚀面的暴露时间及剥蚀速率和剥蚀厚度 被引量:16
1
作者 李储华 纪友亮 +1 位作者 张世奇 赵俊青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4,共4页
宇宙成因核素10 Be和2 6Al的浓度记录着岩层剥蚀面的暴露时间和岩石剥蚀速率等信息。利用数学换算法分析影响10 Be和2 6Al浓度的因素 ,并利用10 Be和2 6Al的半衰期的近似倍数关系建立联立方程组 ,从理论上得到了年轻地质体中遭受快速埋... 宇宙成因核素10 Be和2 6Al的浓度记录着岩层剥蚀面的暴露时间和岩石剥蚀速率等信息。利用数学换算法分析影响10 Be和2 6Al浓度的因素 ,并利用10 Be和2 6Al的半衰期的近似倍数关系建立联立方程组 ,从理论上得到了年轻地质体中遭受快速埋藏的剥蚀面的暴露时间和剥蚀速率的估算公式。在此基础上 ,对整个剥蚀区不同位置剥蚀速率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可以更准确地估算出整个剥蚀区不同位置的剥蚀厚度 ,从而可恢复剥蚀面的古地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宇宙成因核素 ^^10BE ^^26al 剥蚀面 暴露时间 剥蚀速率 剥蚀厚度 半衰期 放射性核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陨石中宇宙成因核素^(10)Be和^(26)Al的化学分离纯化 被引量:4
2
作者 卢仁 林杨挺 +2 位作者 欧阳自远 李春来 周卫健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49-156,共8页
陨石离开其小行星母体直至降到地球表面期间,受到宇宙射线的照射,产生一系列包括10Be和26Al等的放射性核素。10Be和26Al的含量及其比值记录了宇宙射线辐照历史,而陨石降落到地球表面后,它们的衰变又提供了测定其降落时间,即居地年龄的... 陨石离开其小行星母体直至降到地球表面期间,受到宇宙射线的照射,产生一系列包括10Be和26Al等的放射性核素。10Be和26Al的含量及其比值记录了宇宙射线辐照历史,而陨石降落到地球表面后,它们的衰变又提供了测定其降落时间,即居地年龄的方法。10Be和26Al由加速器质谱测定,样品需分离纯化。为此,开展了陨石样品Be和Al的分离纯化实验。通过模拟样品的条件实验,建立了Be和Al分离纯化的化学流程,其回收率分别达到89%和70%。在此基础上,分离并测定了一个降落型普通球粒陨石(吉林陨石)非磁性部分的10Be和26Al的含量。结果显示,吉林陨石26Al/10Be的比值为5.005,远大于两者的饱和比值(2.72),说明吉林陨石经历了短期的暴露辐射,这一结果与吉林陨石第二阶段的暴露年龄0.4Ma一致。整个化学流程的10Be/9Be和26Al/27Al空白分别为(4.33±0.46)×10-14和(6.59±4.66)×10-15,其中前者接近于该仪器的空白测量值,而后者则接近于仪器的检测限2.3×10-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陨石 宇宙成因放射性核素 10↑Be和26al 化学分离纯化 居地年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洋沉积物中^(10)Be和^(26)Al的浓度变化与定年 被引量:2
3
作者 马配学 穆治国 郭之虞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7-25,共9页
10Be和26Al都是长寿命宇宙成因放射性核素(半衰期分别为1.51和0.7Ma)。在深海沉积物剖面上10Be浓度随深度的增加并不是成简单的指数衰减,而往往表现出较大幅度的起伏和跳跃,沉积物中10Be的初始浓度不仅仅... 10Be和26Al都是长寿命宇宙成因放射性核素(半衰期分别为1.51和0.7Ma)。在深海沉积物剖面上10Be浓度随深度的增加并不是成简单的指数衰减,而往往表现出较大幅度的起伏和跳跃,沉积物中10Be的初始浓度不仅仅取决于10Be的海底通量,而且还与沉积物的成分以及沉积速率密切相关,10Be在广海海水中的滞留时间可以达到500~3000年,这意味着在沉积到海底之前10Be与9Be可能已混合均匀,虽然不同海域海底沉积物表面可交换离子相和自生相10Be/9Be比值变化很大,但在一个洋盆之内却相对一致并且与洋底海水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铍10 26 测年法 大洋 沉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通道转角挤压Al-26%Si合金的组织和冲击性能 被引量:2
4
作者 施军 马爱斌 +1 位作者 江静华 杨东辉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4-48,共5页
采用等通道转角挤压工艺(ECAP)细化了Al-26%Si合金中的组织,研究了该合金在不同温度下的冲击性能及断口形貌。结果表明:ECAP能有效细化该合金的晶粒,块状初晶硅尺寸明显减小且棱角钝化,针状共晶硅呈颗粒状弥散分布于基体中,300℃下挤压1... 采用等通道转角挤压工艺(ECAP)细化了Al-26%Si合金中的组织,研究了该合金在不同温度下的冲击性能及断口形貌。结果表明:ECAP能有效细化该合金的晶粒,块状初晶硅尺寸明显减小且棱角钝化,针状共晶硅呈颗粒状弥散分布于基体中,300℃下挤压16道次后合金的室温(11℃)冲击功约为铸态的5倍;低温下,挤压16道次后合金的冲击性能随温度下降变化不大;当冲击温度由室温升高至100℃时,合金的冲击性能有所下降;铸态试样的断裂机制以脆性断裂为主,挤压后试样的断裂机制以韧性断裂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26%Si合金 等通道转角挤压 冲击性能 冲击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安典型丹霞地貌景观特征及发育演化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彭小华 吴昊 +2 位作者 张俊良 王扬 祝捷 《地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2-264,共13页
本文是在延安典型丹霞地貌景观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宇宙成因核素^(10)Be和^(26)Al技术获得暴露年龄和侵蚀速率,研究“黄土覆盖型沟谷丹霞”地貌景观的演化历史。研究结果显示:延安典型丹霞地貌的类型有狭缝式、石蘑菇式、天生桥式,其... 本文是在延安典型丹霞地貌景观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宇宙成因核素^(10)Be和^(26)Al技术获得暴露年龄和侵蚀速率,研究“黄土覆盖型沟谷丹霞”地貌景观的演化历史。研究结果显示:延安典型丹霞地貌的类型有狭缝式、石蘑菇式、天生桥式,其中狭缝式丹霞的景观特征为“窄狭、多弯、韵律、多彩”,同时也是典型的“黄土覆盖型沟谷丹霞”,石蘑菇式丹霞造型奇特,天生桥式丹霞地貌整体规模宏大,这两者发育都严格受控于垂直节理和外力作用的侵蚀;运用宇宙成因核素^(10)Be和^(26)Al技术,计算获得志丹猫巷狭缝式丹霞地貌的暴露年代有两期,分别为(0.75±18)~(0.83±0.14)ka和(1.14±13)~(1.29±0.30)ka,安塞王家湾石蘑菇式丹霞地貌暴露年代为(1.76±0.45)~(1.77±0.15)ka,这两处丹霞地貌暴露地表的年代都在全新世(Qh),前者晚于后者,地貌较年青;运用宇宙成因核素^(10)Be-^(26)Al计算获得两处典型丹霞地貌侵蚀速率为(39±3.3)~(104±24.4)cm·ka~(-1),与目前国内外学者研究地表和基岩得到的侵蚀速率对比,这两处典型丹霞地貌的侵蚀速率较大,结果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延安典型丹霞地貌景观发育的演化始于白垩纪红层的堆积,大致都经历了四个演化阶段,初步揭示了地质构造、上覆黄土盖层以及流水等多种因素共同控制和影响延安典型丹霞地貌的形成,演化阶段总体都处于青年晚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 典型丹霞地貌景观特征 ^宇宙成因核素^(10)Be和^(26)al 暴露年龄 侵蚀速率 发育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地宇宙成因核素暴露测年方法中石英的提取 被引量:2
6
作者 张丽 武振坤 +2 位作者 宋少华 常宏 赵国庆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80-787,共8页
原地宇宙成因核素10Be和26Al的暴露年龄测定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测年技术,已在地学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该方法需要选用经一系列前处理过程获得的纯净石英作为待测样品,制备成BeO和Al2O3以供加速器质谱仪测量。因此获得高纯度的石英样品... 原地宇宙成因核素10Be和26Al的暴露年龄测定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测年技术,已在地学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该方法需要选用经一系列前处理过程获得的纯净石英作为待测样品,制备成BeO和Al2O3以供加速器质谱仪测量。因此获得高纯度的石英样品,是该测年方法的关键环节之一。本研究在已有报道的石英提纯化学流程的基础上,尝试对流程进行部分优化,通过实验对比不同粒径组分、不同固液比水浴振荡器和滚筒HF-HNO3蚀刻效果,确定使用HF-HNO3(1%或2%,固液比15.0 g/L)滚筒加热法刻蚀样品以去除铝硅酸盐,多钨酸钠重液分离样品中的石英和其他组分。优化的分离纯化流程应用于处理采自祁连山北缘河流阶地含石英的岩石样品,经纯化的石英纯度可达98%以上,Al的含量小于200μg/g,表明采用优化的提取流程获得了高纯度的石英样品,可以满足10Be和26Al暴露测年所需样品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地宇宙成因核素 10Be 26al 石英 提取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八面体Si生长基元的形成及堆垛
7
作者 李慧 周杰 张林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5-17,共3页
锶变质过共晶Al-26%Si合金的初生硅呈长短不一的鱼骨状,采用化学溶剂萃取法对合金中的硅进行分离。结果表明,Sr变质后初生硅是八面体堆垛形成的长条状聚集体,存在明显的取向连生现象;该初生硅的生长是熔体中存在的八面体Si生长基元以顶... 锶变质过共晶Al-26%Si合金的初生硅呈长短不一的鱼骨状,采用化学溶剂萃取法对合金中的硅进行分离。结果表明,Sr变质后初生硅是八面体堆垛形成的长条状聚集体,存在明显的取向连生现象;该初生硅的生长是熔体中存在的八面体Si生长基元以顶角联结方式进行堆垛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26%Si合金 锶变质 八面体Si 生长基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