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梗死心肌血运重建术后心肌血流、脂肪酸代谢的变化及与心室壁运动的关系
1
作者 王丽娟 齐国先 +2 位作者 曾定尹 秋岗要 越智宏畅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8-10,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运重建术后心肌血流、脂肪酸代谢的变化及与心室壁运动的关系。方法:急性心肌梗死后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者20例,于发病的急性期(2周内)及慢性期(3个月)进行201铊(201T1)、123碘-...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运重建术后心肌血流、脂肪酸代谢的变化及与心室壁运动的关系。方法:急性心肌梗死后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者20例,于发病的急性期(2周内)及慢性期(3个月)进行201铊(201T1)、123碘-β-甲基碘苯脂十五烷酸(123I-BMIPP)双核素的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术(SPECT)及X线左心室造影。将左心室分成9个节段,采用4级的视觉评分方法,进行201T1、123I-BMIPP分布的评价,同时对局部心室壁运动进行5级评价。结果:从急性期至慢性期,201T1、123I-BMIPP的总核素分布异常程度积分及201TI及123I-BMIPP不匹配明显降低(P<0.01),急性期123I-BMIPP的核素分布异常程度积分与局部心室壁运动呈明显正相关(r=0.710),急性期201T1及123I-BMIPP不匹配与心室壁运动的改善程度呈良好的正相关(r=0.756)。结论:PTCA的施行使心肌血流、脂肪酸代谢及201T1及123I-BMIPP不匹配在慢性期明显恢复,且急性期201T1及123I-BMIPP不匹配对预测左心室功能的改善是有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AMI 血运重建术 心肌血流 脂肪酸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