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7篇文章
< 1 2 4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麦PYL、PP2CA和SnRK2家族基因鉴定及盐胁迫下的表达分析
1
作者 孙成群 张萌娜 +4 位作者 洪益 张宇航 李璐飞 许如根 朱娟 《麦类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35-748,共14页
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在植物生长、发育、衰老及胁迫响应等方面均发挥重要作用,其核心信号转导通路由PYL-PP2CA-SnRK2组成。为探究大麦PYL、PP2CA和SnRK2蛋白功能特征、表达模式及进化关系,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大麦PYL、PP... 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在植物生长、发育、衰老及胁迫响应等方面均发挥重要作用,其核心信号转导通路由PYL-PP2CA-SnRK2组成。为探究大麦PYL、PP2CA和SnRK2蛋白功能特征、表达模式及进化关系,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大麦PYL、PP2CA和SnRK2家族成员进行了全基因组鉴定,并分析其成员的基因结构、染色体定位、蛋白理化性质、启动子区顺式作用元件、组织表达以及逆境胁迫下的转录组表达量等。结果在大麦中共鉴定到10个HvPYL、13个HvPP2CA及9个HvSnRK2基因。HvPYLs和HvPP2CAs分布在1H~5H和7H,HvSnRK2s分布在1H~5H;HvPYLs和HvPP2CAs主要定位叶绿体,HvSnRK2s主要定位在细胞质中。三个家族成员的motif均具有高度的保守性,氨基酸数均小于500,启动子上含有大量响应激素元件。三个家族的基因在根、茎、花序和种子中表达量存在显著差异,HvPYL2在根部表达量最高,HvPYL9在种皮表达量最高;HvPP2C-A1~10在花序表达量较高;HvSnRK2.5、HvSnRK2.7、HvSnRK2.8在种皮表达量较高。对一对耐盐性差异显著的近等基因系在盐胁迫下48 h和60 h的转录组数据分析,结果显示,HvPP2C-A2、HvPP2C-A4、HvPP2C-A6、HvPP2C-A9、HvPP2C-A10和HvSnRK2.4受盐胁迫诱导显著上调表达,而HvPYL6和HvPYL7显著下调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结果与转录组数据一致。综合来看,PYL,PP2CA和SnRK2家族基因在大麦响应盐胁迫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PYL PP2ca SnRK2 生物信息学 盐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Ca(IO_(3))_(2 )/PVDF基高能杀菌“三明治”结构薄膜的构建及其燃烧性能机理
2
作者 陈苏杭 唐魁 +5 位作者 谢晓 唐振华 柯香 秦钊 徐抗震 赵凤起 《火炸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8-87,I0006,共11页
为了提高杀菌高能薄膜的燃烧性能和碘含量,使用Al/Ca(IO_(3))_(2)/30%PVDF膜(30PVDF)封装39%Al/Ca(IO_(3))/(5%或10%)PVDF铝热剂(5PVDF或10PVDF)得到“三明治”结构的3、5、7和9层薄膜,并通过燃速和火焰温度测试以及DSC-TG热分析研究了... 为了提高杀菌高能薄膜的燃烧性能和碘含量,使用Al/Ca(IO_(3))_(2)/30%PVDF膜(30PVDF)封装39%Al/Ca(IO_(3))/(5%或10%)PVDF铝热剂(5PVDF或10PVDF)得到“三明治”结构的3、5、7和9层薄膜,并通过燃速和火焰温度测试以及DSC-TG热分析研究了铝热剂层活性及其分布结构(层数和厚度)对“三明治”结构薄膜燃烧性能和释能效应的影响规律,同时探究了薄膜各组分间的反应温度和反应机理。结果表明,封装39%5PVDF铝热剂“三明治”结构薄膜比封装10PVDF的燃速高18%~35%,表现出更好的燃烧性能,其中5层薄膜具有最大燃速,二者分别为10.2 cm/s和8.6 cm/s,综合了30PVDF膜层的厚度、低燃速和膜-铝热剂层在界面的传质传热效率的影响;并且多层薄膜的平均火焰温度随着铝热剂厚度的减小而增加。DSC-TG结果表明,Al/Ca(IO_(3))_(2)/PVDF基多层薄膜主要在330~410℃发生Al-Ca(IO_(3))_(2)-PVDF释碘放热反应,Ca(IO_(3))_(2)/PVDF(质量为1.55∶1)在320~350℃的剧烈放热反应和燃烧产物中的AlF 3、CaF 2、CaO等进一步证实了该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化学 杀菌多层薄膜 静电喷雾沉积 燃烧性能调控 Al/ca(IO_(3))_(2)/PVDF “三明治”结构 铝热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第一性原理计算Ca掺杂MoS_(2)对焊接气体的吸附性能 被引量:2
3
作者 吴浩伟 李海侠 +3 位作者 刘钧 张巍钟 张善祥 于镇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32,共7页
工业焊接的过程中会产生焊接废气例如CO、NO_(2)和CH_(4),这些气体会对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造成威胁,为解决这种废气吸附的需求,此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搭建了Ca掺杂MoS_(2)的模型,用Dmol3模块研究掺杂后的电子结构,并... 工业焊接的过程中会产生焊接废气例如CO、NO_(2)和CH_(4),这些气体会对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造成威胁,为解决这种废气吸附的需求,此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搭建了Ca掺杂MoS_(2)的模型,用Dmol3模块研究掺杂后的电子结构,并计算了Ca-MoS_(2)吸附CO、CH_(4)和NO_(2)三种气体的态密度、电荷转移、吸附能、电子密度差等参数.结果表明Ca-MoS_(2)对于CH_(4)是一种物理吸附,主要是范德华力作用,而Ca-MoS_(2)吸附CO和NO_(2)是一种化学吸附,存在较强的吸附能力.此类掺杂有望制成新的气敏传感器等有益结果,该工作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性原理 焊接废气 ca掺杂MoS_(2) 吸附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诱导技术结合Ca(OH)_(2)-PMMA治疗节段性骨缺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郑继远 梁劭行 +1 位作者 梁泽隆 彭磊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868-872,共5页
节段性骨缺损是一种负担较大、治疗具有挑战性的疾病,其病因包括创伤、感染、肿瘤等。目前骨缺损的重建方法主要有血管化骨移植、骨搬运以及膜诱导技术(Masquelet技术)等。而血管化自体骨移植虽然被认为是重建大尺寸骨缺损的金标准,但... 节段性骨缺损是一种负担较大、治疗具有挑战性的疾病,其病因包括创伤、感染、肿瘤等。目前骨缺损的重建方法主要有血管化骨移植、骨搬运以及膜诱导技术(Masquelet技术)等。而血管化自体骨移植虽然被认为是重建大尺寸骨缺损的金标准,但其具有专业性要求高、治疗周期长、过程复杂等局限性,而膜诱导技术因简单、高效及可靠等特性被广泛应用于骨缺损的治疗。膜诱导技术通过两次手术获取具有生物效应的诱导膜,促进缺损部位新骨的生长和愈合,是目前国内外公认的治疗节段性骨缺损的有效方法。本文将概述骨缺损的现状,介绍临界尺寸骨缺损的概念,探讨及思考在膜诱导技术中结合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氢氧化钙混合物[Ca(OH)_(2)-PMMA]新型材料应用于节段性骨缺损治疗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缺损 临界尺寸 膜诱导技术 ca(OH)_(2)-PMM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异黄酮通过抑制Wnt/Ca2+信号通路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引起的钙超载 被引量:3
5
作者 李丽 汪梦哲 +9 位作者 刘赛赛 张小楠 陈洁 陶伟婷 李晒 秦志文 陶泉坊 刘奕 黄丽 赵士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48-1058,共11页
目的 探讨大豆异黄酮(SI)减轻脑缺血再灌注(I/R)引起钙超载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48只SD大鼠采用随机数法分为4组:假手术组(Sham组)、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I/R组)、病毒空载组(NC组)、Frizzled-2敲低组(Knock down组),12只/组。采用线栓法... 目的 探讨大豆异黄酮(SI)减轻脑缺血再灌注(I/R)引起钙超载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48只SD大鼠采用随机数法分为4组:假手术组(Sham组)、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I/R组)、病毒空载组(NC组)、Frizzled-2敲低组(Knock down组),12只/组。采用线栓法堵塞大脑中动脉2 h,再灌注24 h构建I/R模型。采用Western blot验证病毒敲低效率并检测Wnt/Ca2+信号通路相关蛋白Wnt5a、Frizzled-2和P-CaMKⅡ的变化。采用钙含量显色法检测各组缺血半暗带(IP)区钙离子浓度变化,HE检测各组IP区组织结构变化。另将72只SD大鼠采用随机数法分为3组:Sham组、I/R组、大豆异黄酮预处理组(SI组),24只/组。采用多普勒血流仪检测局部脑血流变化,TTC染色检测脑梗死体积,HE和尼氏染色检测IP区组织变化、免疫荧光检测ROS、Ca2+和细胞凋亡水平、流式检测细胞钙离子浓度,试剂盒检测血清MDA和SOD水平,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组化检测IP区Wnt5a、Frizzled-2和P-CaMKⅡ蛋白表达。结果 与I/R组比较,Knock down组钙离子浓度(P<0.001)、Wnt5a(P<0.05)、Frizzled-2(P<0.05)和P-CaMKⅡ(P<0.001)表达水平均降低;与I/R组比较,SI组钙离子浓度(P<0.05)、ROS和MDA水平(P<0.001)、细胞凋亡程度(P<0.001)、脑梗死体积(P<0.001)、Wnt5a、Frizzled-2和P-CaMKⅡ表达水平(P<0.05)均降低,SOD水平升高(P<0.001)。结论大豆异黄酮可能通过抑制Wnt/Ca2+信号通路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引起的钙超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异黄酮 脑缺血再灌注 钙超载 Wnt/ca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腐酸对Ca(NO_(3))_(2)胁迫下菜薹幼苗生长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6
作者 徐垒 张莹 +4 位作者 罗媛 高富成 吴雪 曹凯 叶林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71-1378,共8页
土壤次生盐渍化会严重影响菜薹的产量及品质,黄腐酸作为一种全水溶性的有机物质,对缓解植物盐胁迫具有积极作用。本研究以金秋红二号红菜薹为试验材料,探究在Ca(NO_(3))_(2)胁迫下外源施用黄腐酸对菜薹幼苗生长发育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 土壤次生盐渍化会严重影响菜薹的产量及品质,黄腐酸作为一种全水溶性的有机物质,对缓解植物盐胁迫具有积极作用。本研究以金秋红二号红菜薹为试验材料,探究在Ca(NO_(3))_(2)胁迫下外源施用黄腐酸对菜薹幼苗生长发育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15 mmol/L Ca(NO_(3))_(2)(CK)相比,80 mmol/L Ca(NO_(3))_(2)处理显著抑制了菜薹的生长,而与80 mmol/L Ca(NO_(3))_(2)处理相比,80 mmol/L Ca(NO_(3))_(2)+100μmol/L黄腐酸处理可以显著缓解Ca(NO_(3))_(2)对菜薹的抑制作用,促进菜薹幼苗的生长,增加菜薹幼苗的净光合速率及气孔导度。同时与80 mmol/L Ca(NO_(3))_(2)处理相比,80 mmol/L Ca(NO_(3))_(2)+100μmol/L黄腐酸处理可以显著降低菜薹幼苗叶片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减少O_(2)·^(-)、H_(2)O_(2)的积累,增强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抗坏血酸酶)活性。上述结果表明,外源施用黄腐酸可以通过提高菜薹的光合和抗氧化能力来缓解Ca(NO_(3))_(2)胁迫,本研究结果可为黄腐酸在缓解蔬菜盐胁迫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薹 黄腐酸 ca(NO_(3))_(2)胁迫 光合特性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人结直肠癌中蛋白磷酸酶2A催化亚基α(PPP2CA)表达与患者预后及免疫浸润的关系
7
作者 梁小洁 程照翔 +2 位作者 尚维伟 陈信浩 李俊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91-604,共14页
目的通过分析蛋白磷酸酶2A催化亚基α(PPP2CA)在结直肠癌(CRC)中表达水平与患者预后及免疫浸润的关系,进一步了解CRC发生和进展中的相关机制。方法基于基因芯片数据库Oncomine和肿瘤免疫评估资源(TIMER)数据库分析在CRC组织和正常组织中... 目的通过分析蛋白磷酸酶2A催化亚基α(PPP2CA)在结直肠癌(CRC)中表达水平与患者预后及免疫浸润的关系,进一步了解CRC发生和进展中的相关机制。方法基于基因芯片数据库Oncomine和肿瘤免疫评估资源(TIMER)数据库分析在CRC组织和正常组织中PPP2CA表达水平的差异性;基于阿拉巴马大学伯明翰分校癌症数据分析门户(UALCAN)和基因表达谱交互分析(GEPIA)数据库分析PPP2CA的表达水平对CRC患者预后的影响;基于LinkedOmics平台构建PPP2CA的共表达网络并进行基因本体论(GO)富集分析和京东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分析;基于TIMER和GEPIA数据库分析PPP2CA与免疫浸润之间的相关性。基于c-BioPortal平台分析结肠腺癌(COAD)中PPP2CA的基因突变情况。结果与正常结直肠组织相比,在CRC组织中PPP2CA表达下调。高表达水平的PPP2CA预示着更好的总生存期(OS)和无进展生存期(PFS)。在COAD中,PPP2CA的表达水平与包括CD8^(+)T细胞、中性粒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在内的免疫浸润细胞呈正相关。而某些免疫细胞标志物,包括B细胞的CD19和CD38、M1巨噬细胞的一氧化氮合酶2(NOS2)、M2巨噬细胞的精氨酸酶1(Arg1)和甘露糖受体C1(MRC1)、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的人类白细胞抗原G(HLA-G)和CD80、单核细胞的CD14和IgG Fc段受体Ⅲa(FCGR3A),却显示出不同的PPP2CA相关免疫浸润模式:即PPP2CA表达水平与COAD和直肠腺癌(READ)中的B细胞、巨噬细胞、单核细胞、TAM、1型辅助T(Th1)细胞、Th2细胞、调节性T细胞、衰竭T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均显著相关。结论PPP2CA在CRC组织表达水平下调,并且与免疫浸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磷酸酶2A催化亚基α基因(PPP2ca) 结直肠癌(CRC) 免疫浸润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钙镁渣液离子膜碳化电解制备CaCO_(3)
8
作者 李广涛 刘燕 +1 位作者 张廷安 林胜男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34,共10页
镁渣是皮江法炼镁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检测发现镁渣中存在大量CaO和Ca_(2)SiO_(4)物相,是良好的钙源。加入盐酸浸出镁渣得到的净化液为比较纯净的CaCl_(2)溶液,CaCl_(2)含量约为250 g/L,再经过电解转化为Ca(OH)_(2)溶液,在电解槽阴极通入C... 镁渣是皮江法炼镁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检测发现镁渣中存在大量CaO和Ca_(2)SiO_(4)物相,是良好的钙源。加入盐酸浸出镁渣得到的净化液为比较纯净的CaCl_(2)溶液,CaCl_(2)含量约为250 g/L,再经过电解转化为Ca(OH)_(2)溶液,在电解槽阴极通入CO_(2)可以制备出轻质CaCO_(3)产品。因此,本文以配置CaCl_(2)浓度为250 g/L的溶液为阳极液,通过阳离子交换膜电解技术并在阴极通入CO_(2),得到CaCO_(3)产物。通过改变阴极NaCl浓度、CO_(2)流量、电流密度和电解时间,考查各因素对电解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实验条件为阴极NaCl浓度为50 g/L、CO_(2)流量为50 mL/min、电流密度为0.05 A/cm^(2)和电解时间2 h时,电解效果最好。此时得到CaCO_(3)产物质量为4.41 g,电解过程能耗为2.79 kW·h/kg。对比直接电解得到的Ca(OH)2,发现直接电解有明显质量损失,且能耗增大,所以电解过程中在阴极通入CO_(2)是很有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渣 阳离子交换膜 电解 ca(OH)_(2) caCO_(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2+)对过量Fe^(2+)胁迫下水稻保护酶活性及膜脂过氧化的影响 被引量:51
9
作者 蔡妙珍 罗安程 +1 位作者 林咸永 章永松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47-451,共5页
采用水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 Ca2 +在过量 Fe2 +胁迫下对水稻生长、保护酶 (SOD、POD、CAT)活性及脂质过氧化的影响。结果表明 ,Fe2 +供应正常时 ,10 0~ 30 0 m g kg- 1 Ca2 +的水培液能不同程度地促进水稻生长 ,提高 SOD、POD活性 ,而对... 采用水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 Ca2 +在过量 Fe2 +胁迫下对水稻生长、保护酶 (SOD、POD、CAT)活性及脂质过氧化的影响。结果表明 ,Fe2 +供应正常时 ,10 0~ 30 0 m g kg- 1 Ca2 +的水培液能不同程度地促进水稻生长 ,提高 SOD、POD活性 ,而对 CAT的影响不大 ,高钙 (4 0 0 mg kg- 1 )供应则会加剧脂质过氧化。在过量 Fe2 +胁迫下 ,10 0~ 30 0 m g kg- 1 Ca2 +能较好地促进 Azucena的地上部及根系的干物质积累量 ,对 IR6 4的干物质积累量则以 30 0 mg kg- 1 Ca2 + 供应为最佳。适量的 Ca2 + 供应能提高植物体内 SOD、POD和 CAT的活性或使之保持在较高水平上 ,并使 MDA含量维持在较低水平。Ca2 +能较好地提高粳稻 Azucena对过量 Fe2 +胁迫的耐性。表明适合浓度 Ca2 +供应提高水稻耐铁毒能力的原因之一 ,在于增强了植株活性氧清除能力和对生物膜结构的稳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2+ Fe2+胁迫 水稻 保护酶 活性 膜脂过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Ca^(2+),SA,NO对盐胁迫下决明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2
10
作者 谢英赞 何平 +3 位作者 王朝英 段才绪 刘海英 韦品祥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6-43,共8页
为提高决明幼苗在盐胁迫条件下的抗逆能力,该研究采用外施Ca2+,SA及NO对盐胁迫下决明幼苗的光合及生理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盐胁迫条件下决明幼苗生理受到严重影响,3种外源物质均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盐胁迫对决明幼苗造成的伤害.其... 为提高决明幼苗在盐胁迫条件下的抗逆能力,该研究采用外施Ca2+,SA及NO对盐胁迫下决明幼苗的光合及生理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盐胁迫条件下决明幼苗生理受到严重影响,3种外源物质均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盐胁迫对决明幼苗造成的伤害.其中在外施20mmol/L的Ca2+,0.25mmol/L的NO及100mg/L的SA处理下,幼苗叶片各项指标均与盐胁迫组差异显著,接近空白对照.3种外源物质中,0.25mmol/L的外源NO处理可以较好地缓解盐胁迫对决明幼苗的伤害.在此处理下,幼苗叶片可溶性蛋白、总叶绿素质量分数分别达25.68mg/g,3.52 mg/g;MDA,O2-.降低至774.03μg/g,33.60μg/g;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均显著升高,分别达到了65.12 U/g.min,152.61U/g.min,161.33U/g.min和104.12U/g.min;其净光合速率达到了6.95μmol/m2.s,超过了空白对照组(6.92μmol/m2.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决明 ca2+ SA NO 盐胁迫 生理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参皂苷Rg_2对培养心肌细胞内游离Ca^(2+)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1
11
作者 田建明 郑淑秋 +3 位作者 叶金梅 郭伟芳 李浩 李龙云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320-1320,共1页
关键词 Rg2 培养心肌细胞 游离 ca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来源小球藻对岩溶水Ca^2+、HCO3^-利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8
12
作者 王培 曹建华 +2 位作者 李亮 杨慧 李光超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26-631,共6页
以外源小球藻和岩溶区筛选出的土著小球藻为研究对象,在封闭体系中比较研究了两种不同来源小球藻对典型岩溶水中Ca2+、HCO3-的利用、藻细胞数量与其对Ca2+、HCO3-的利用率的关系和体系pH的变化。结果表明,土著小球藻利用Ca2+、HCO3-的... 以外源小球藻和岩溶区筛选出的土著小球藻为研究对象,在封闭体系中比较研究了两种不同来源小球藻对典型岩溶水中Ca2+、HCO3-的利用、藻细胞数量与其对Ca2+、HCO3-的利用率的关系和体系pH的变化。结果表明,土著小球藻利用Ca2+、HCO3-的能力强于外源小球藻,但外源小球藻对Ca2+的利用量高于土著小球藻,而二者对HCO3-的利用量相同,并且外源小球藻能够以胞外CaCO3-形式产生沉淀,而土著藻则不能形成沉淀。其次两体系中pH的变化显示,两种小球藻光合作用都是先以水体中CO2为光合作用碳源,然后利用HCO3-。外源小球藻能将岩溶水中29.648%的HCO3-吸收,而土著藻能将40.625%的HCO3-通过其在食物链中的初级生产地位将岩溶碳汇转化进入到生态系统,表现为净碳汇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球藻 ca2+ HCO3- 岩溶生态系统 净碳汇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环境下丙氨酸Ca^2+配合物的手性转变机理及水分子的催化作用 被引量:17
13
作者 徐锐英 刘芳 +4 位作者 马宏源 张雪娇 潘宇 杨晓翠 王佐成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30-641,共12页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M06方法,研究了气相环境下2种稳定构型的丙氨酸(Ala)与Ca^2+配合物的手性转变及水分子的催化。研究发现,Ala_1·Ca^2+的手性转变有a和b 2个通道,a通道是α-氢只以羰基氧为桥迁移;b通道是α-氢迁移到羰基氧后...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M06方法,研究了气相环境下2种稳定构型的丙氨酸(Ala)与Ca^2+配合物的手性转变及水分子的催化。研究发现,Ala_1·Ca^2+的手性转变有a和b 2个通道,a通道是α-氢只以羰基氧为桥迁移;b通道是α-氢迁移到羰基氧后,氨基上的质子在纸面内侧向α-碳迁移。Ala_2·Ca^2+的手性转变有a、b、c、d 4个通道,a和b通道分别是羧基内质子迁移后,α-氢只以羰基氧为桥迁移和α-氢迁移到羰基氧接质子从氨基氮向α-碳迁移;c通道是钙与氮的配位键断裂后,α-氢向氨基氮迁移;d通道是钙与氮的配位键断裂后,Ala_2·Ca^2+向Ala_1·Ca^2+异构,再接Ala_1·Ca^2+的手性转变。势能面计算表明,Ala_1·Ca^2+手性转变的a通道具有优势,总包能垒为134.8 kJ·mol^-1,Ala_2·Ca^2+手性转变的d通道具有优势,总包能垒为235.3 kJ·mol^-1;水分子的催化使能垒分别降至40.8和141.3 kJ·mol^-1。结果表明,Ca^2+对Ala的手性转变具有催化作用,水分子对丙氨酸Ca^2+配合物的手性转变具有极好的催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氨酸 钙离子(ca2+) 手性转变 密度泛函理论 过渡态 能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灵武长枣正常果及裂果中Ca^(2+)的细胞化学定位研究 被引量:28
14
作者 杨淑娟 郑国琦 +1 位作者 章英才 张颖殷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4-88,共5页
采用焦锑酸钾沉淀法,对灵武长枣正常果发育过程中的Ca2+及不同开裂度果实中的Ca2+进行细胞化学定位,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并比较Ca2+的分布特征和积累规律.结果表明:(1)正常长枣青果期的外果皮细胞及胞间隙中检测到大量的钙沉淀颗粒,而果肉... 采用焦锑酸钾沉淀法,对灵武长枣正常果发育过程中的Ca2+及不同开裂度果实中的Ca2+进行细胞化学定位,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并比较Ca2+的分布特征和积累规律.结果表明:(1)正常长枣青果期的外果皮细胞及胞间隙中检测到大量的钙沉淀颗粒,而果肉细胞以及叶绿体中很少有钙沉淀颗粒.红果期很多外果皮细胞中钙沉淀颗粒特异性地沿细胞壁呈一圈分布,且越靠近内方的细胞中钙沉淀颗粒越少、越小.果肉细胞中仍无钙沉淀颗粒分布.(2)具轻微开裂的长枣很多外果皮细胞中无钙沉淀颗粒,只有少数细胞中有且集中分布于大液泡中;细胞质沿细胞壁分布,也无钙沉淀颗粒;在果肉细胞中几乎看不到钙沉淀颗粒分布.(3)完全开裂的长枣中钙沉淀颗粒只分布在少数体积较小的外果皮细胞中,而果肉细胞的细胞壁边缘或细胞壁以及胞间隙中分布有大量的钙沉淀颗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2+ 灵武长枣 裂果 细胞化学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味芳香开窍药的挥发性成分对缺血缺氧PC12细胞及细胞内Ca^(2+)的影响 被引量:19
15
作者 王丹丹 王建 +5 位作者 彭颖 王茜 马骁 唐丹霞 夏厚林 曾南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70-373,共4页
目的研究四味芳香开窍药的挥发性成分对连二亚硫酸钠(Na2S2O4)致PC12细胞缺血缺氧损伤及细胞内Ca2+的影响。方法体外实验采用5mmol/L的Na2S2O4导致PC12细胞缺血缺氧性损伤,然后观测细胞形态;用二甲基噻唑二苯基四唑溴盐(MTT)比色法,考... 目的研究四味芳香开窍药的挥发性成分对连二亚硫酸钠(Na2S2O4)致PC12细胞缺血缺氧损伤及细胞内Ca2+的影响。方法体外实验采用5mmol/L的Na2S2O4导致PC12细胞缺血缺氧性损伤,然后观测细胞形态;用二甲基噻唑二苯基四唑溴盐(MTT)比色法,考察水蒸汽蒸馏法提取的麝香、苏合香、安息香挥发性成分及冰片对缺血缺氧PC12细胞活性的影响;并按照试剂盒要求测定模型细胞内Ca2+的含量。结果麝香4、8、16μg/mL,冰片8、16μg/mL,苏合香20、40μg/mL及安息香16μg/mL组均能显著升高模型细胞的吸光度(A)值(P<0.05,P<0.01),显著抑制Na2S2O4对PC12细胞的损伤;苏合香40、80μg/mL,安息香4、8、16μg/mL组均能显著降低模型细胞内Ca2+含量(P<0.05,P<0.01);麝香、冰片有降低模型细胞内Ca2+含量的趋势。结论麝香、苏合香、安息香的挥发性成分及冰片均有保护缺血缺氧PC12细胞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细胞内Ca2+的含量,防止钙超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味芳香开窍药 挥发性成分 连二亚硫酸钠 PC12细胞 ca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_3^-胁迫下K^+、Ca^(2+)对黄瓜幼苗膜质过氧化及活性氧清除酶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13
16
作者 杨凤娟 王秀峰 +1 位作者 魏珉 闫童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z2期155-158,共4页
通过水培试验探讨了NO3-胁迫下K+、C a2+对黄瓜幼苗膜质过氧化及活性氧清除酶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NO3-浓度胁迫7d后,C a2+浓度越大,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 DA)含量越高,而K+浓度越大,电解质相对渗透率越高,由此说明K+、C a2+... 通过水培试验探讨了NO3-胁迫下K+、C a2+对黄瓜幼苗膜质过氧化及活性氧清除酶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NO3-浓度胁迫7d后,C a2+浓度越大,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 DA)含量越高,而K+浓度越大,电解质相对渗透率越高,由此说明K+、C a2+对细胞膜造成伤害的机理不同。黄瓜幼苗活性氧清除酶系统对K+、C a2+的响应亦不同,在一定程度上,K+和C a2+可提高SOD、POD和CAT活性,保护植物免受自由基伤害,继而可增强植物对逆境的适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3胁迫 K+ ca2+ 黄瓜 膜质过氧化 活性氧 酶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Ca2+及钙离子信号抑制剂对茶树抗寒性的影响 被引量:15
17
作者 黄玉婷 钱文俊 +5 位作者 王博 曹红利 王璐 郝心愿 王新超 杨亚军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20-526,共7页
钙离子信号通路在植物抗寒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为了解钙离子信号通路与茶树抗寒性之间的关系,采用人工气候室模拟低温胁迫和外源施用钙调素(CaM)抑制剂W-7[N-(6-Aminohexyl)-5-chloro-1-naphthalenesulfonamide]、钙信号通道抑制剂LaC... 钙离子信号通路在植物抗寒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为了解钙离子信号通路与茶树抗寒性之间的关系,采用人工气候室模拟低温胁迫和外源施用钙调素(CaM)抑制剂W-7[N-(6-Aminohexyl)-5-chloro-1-naphthalenesulfonamide]、钙信号通道抑制剂LaCl_3及CaCl_2溶液的方法,测定了低温胁迫下茶树叶片各种与抗寒相关的生理指标的变化情况。检测结果表明,钙离子信号抑制剂W-7、LaCl_3处理均能提高茶树叶片相对电导率,提高茶树叶片中丙二醛(MDA)、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脯氨酸的含量,抑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而CaCl_2溶液处理茶树叶片相对电导率及叶片中MDA、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脯氨酸的含量降低,SOD活性提高。表明钙离子信号系统在茶树抗寒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抗寒 钙离子信号通路抑制剂 ca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滑坡水土作用体系中Ca^(2+)的地球化学行为的反向模拟 被引量:18
18
作者 刘媛 梁和成 +2 位作者 唐朝晖 蔡鹤生 刘佳伟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06-110,共5页
定量准确地描述滑坡水土作用体系中复杂的地球化学反应对于水化反应微观尺度的研究尤为重要。本文针对三峡库区石榴树包滑坡水土作用体系,选取Ca2+为特征作用离子,设计去离子水及pH=4,7,10的钙离子水溶液在土水质体比为1∶5,水流速度20m... 定量准确地描述滑坡水土作用体系中复杂的地球化学反应对于水化反应微观尺度的研究尤为重要。本文针对三峡库区石榴树包滑坡水土作用体系,选取Ca2+为特征作用离子,设计去离子水及pH=4,7,10的钙离子水溶液在土水质体比为1∶5,水流速度20mL/min,室内温度17±2℃的条件下对滑坡土体进行30d室内循环饱水土柱试验。通过对实验测试数据的分析,利用PHREEQCE对试验中的水土化学作用进行反向地球化学模拟,探讨在Ca2+影响下发生的主要地球化学反应特征。结果表明溶液中Ca2+的存在抑制了对水土作用体系反应进程起着控制性作用的钙质胶结物的溶解及粘土矿物的生成,增强了土体表面的离子交换作用,胶结物的生成和胶结作用及离子交换作用使得土体孔隙变小,颗粒间变紧密,使得滑坡体更加趋于稳定。研究成果对研究三峡库区滑坡这一典型而特殊的水土作用体系的水土化学作用机理及过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榴树包滑坡 水土化学作用 ca2+ PHREEQCE 反向地球化学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对荇菜叶片保护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Ca^(2+)定位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7
19
作者 徐勤松 施国新 +2 位作者 计汪栋 杜开和 许晔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13-619,共7页
本文以不同浓度Zn(0、5、10、15、20mg/L)处理荇菜(Nymphoides peltatum(Gmel.)O.Kuntze)9d,分析了Zn对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渗透调节物质(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并用焦锑酸钙沉淀的细胞化学方法观察... 本文以不同浓度Zn(0、5、10、15、20mg/L)处理荇菜(Nymphoides peltatum(Gmel.)O.Kuntze)9d,分析了Zn对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渗透调节物质(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并用焦锑酸钙沉淀的细胞化学方法观察了Zn胁迫条件下叶肉细胞内Ca2+水平和分布的动态变化,以揭示水生植物对Zn胁迫的应答机制。研究结果表明,Zn明显抑制了SOD活性和刺激POD活性上升;脯氨酸和可溶性糖积累显著。电镜观察发现,正常条件下叶细胞中的Ca2+主要定位在胞间隙和液泡中,细胞基质和细胞核中较少。添加Zn后,胞间隙和液泡中的Ca2+逐渐进入细胞质,使细胞质中Ca2+浓度明显升高,特别是在质膜内侧和细胞核中出现大量较大的呈圆环状的钙沉淀颗粒。作者认为与保护酶活性紊乱相比,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在荇菜对Zn胁迫的适应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细胞内Ca2+水平的增加,可能与许多生理生化过程的改变有关,其在质膜和细胞核等局部区域的大量分布,将会引发对植物的伤害,直至最终死亡。由此可见,荇菜体内多种防御系统同时对Zn胁迫做出反应,包括诱导胁迫相关酶(POD)活性,增加渗透调节物质(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合成或含量以及改变疏松结合钙的亚细胞分布和含量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 荇菜 SOD POD 脯氨酸 可溶性糖 ca2+ 应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2Si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的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杨创华 谢泉 +2 位作者 赵凤娟 陈茜 肖清泉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A10期4124-4128,共5页
采用第一性原理赝势平面波方法系统的计算了Ca2Si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其中包括能带、态密度、介电函数、复折射率、吸收系数、光电导率和能量损失函数。计算结果显示Ca2Si是典型的半导体,正交相结构有一个直接的带隙,并且光学性质显... 采用第一性原理赝势平面波方法系统的计算了Ca2Si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其中包括能带、态密度、介电函数、复折射率、吸收系数、光电导率和能量损失函数。计算结果显示Ca2Si是典型的半导体,正交相结构有一个直接的带隙,并且光学性质显示出各向异性。Ca2Si立方相的计算结果也显示是直接带隙半导体,并且有很高的振子强度。从能带和态密度的计算结果判断出它们的光学性质主要由Si的3p态电子向Ca的3d态的带间跃迁所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2Si 第一性原理计算 电子结构 光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