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9篇文章
< 1 2 4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low-temperature deposition of a zincophilic carbon layer on the Zn foil for long-life zinc metal batteries
1
作者 LI Chun-yu ZHANG Ming-hui +2 位作者 LANG Xin-yue CHEN Ye DONG Yan-feng 《新型炭材料(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8-187,共10页
Aqueous zinc metal batteries(ZMBs)which are environmentally benign and cheap can be used for grid-scale energy storage,but have a short cycling life mainly due to the poor reversibility of zinc metal anodes in mild aq... Aqueous zinc metal batteries(ZMBs)which are environmentally benign and cheap can be used for grid-scale energy storage,but have a short cycling life mainly due to the poor reversibility of zinc metal anodes in mild aqueous electrolytes.A zincophilic carbon(ZC)layer was deposited on a Zn metal foil at 450°C by the up-stream pyrolysis of a hydrogen-bonded supramolecular substance framework,as-sembled from melamine(ME)and cyanuric acid(CA).The zincophilic groups(C=O and C=N)in the ZC layer guide uniform zinc plating/stripping and eliminate dendrites and side reactions.so that assembled symmetrical batteries(ZC@Zn//ZC@Zn)have a long-term service life of 2500 h at 1 mA cm^(−2) and 1 mAh cm^(−2),which is much longer than that of bare Zn anodes(180 h).In addition,ZC@Zn//V2O5 full batteries have a higher capacity of 174 mAh g^(−1) after 1200 cycles at 2 A g^(−1) than a Zn//V_(2)O_(5) counterpart(100 mAh g^(−1)).The strategy developed for the low-temperat-ure deposition of the ZC layer is a new way to construct advanced zinc metal anodes for ZMB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queous zinc metal batteries zinc metal anodes Low-temperature deposition zincophilic carbon layer High performan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terfacial optimization enabling reversible and stable aqueous zinc metal batteries under harsh conditions
2
作者 SONG Ye-xin ZHONG Zi-yang +5 位作者 CHEN Man-jing DING Yi-qing ZHOU Miao LIU Zhe-xuan LIANG Shu-quan FANG Guo-zhao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SCD 2024年第12期4536-4548,共13页
Aqueous zinc metal batteries(AZMBs)have garnered widespread attention due to their low cost and high safety.However,current researches are still primarily focused on reversible cycling at low areal capacity,which is f... Aqueous zinc metal batteries(AZMBs)have garnered widespread attention due to their low cost and high safety.However,current researches are still primarily focused on reversible cycling at low areal capacity,which is far from practical application.Addressing interfacial stability issues encountered during cycling and employing interfacial optimization strategies can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afe and eco-friendly AZMBs.By introducingγ-valerolactone(GVL),which disrupts the original hydrogen bonding network of water,the electrochemical window of electrolyte is expanded,and the reactivity of water is significantly reduced.Additionally,the incorporation of GVL in Zn ion solvation alters the deposition pattern on the Zn anode surface,resulting in improved cyclic performance.The cells demonstrated excellent performance,maintaining stable over 400 h at 5 mA/cm^(2)-5 mA·h/cm^(2),and nearly 300 h in Zn||Zn symmetric cell at 80%depth of discharge(DOD).The full cells matched with NH_(4)V_(4)O_(10) could cycle over 200 cycles under the condition of high areal capacity(7 mA·h/cm^(2)),an N/P ratio of 1.99 and an E/C ratio of 9.3μL/(mA·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olyte additive Zn anode N/P ratio E/C ratio aqueous zinc metal batteri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termination of the density of zinc powders for alkaline battery
3
作者 Beatriz Ares Tejero David Guede Carnero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6-37,共2页
The density of zinc powder for alkaline battery was determined using a pyknometer.The results showed that powders made before the end of 2003 could reach relative densities above 99% of the theoretical density.Investi... The density of zinc powder for alkaline battery was determined using a pyknometer.The results showed that powders made before the end of 2003 could reach relative densities above 99% of the theoretical density.Investigating the relative volume swelling of electrolysed gels of zinc powders,no evident relation between swelling and pyknometer density was fou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电池 锌粉 密度 测定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ead-Zinc-Silver Metallogenic Prediction Based on Weights of Evidence Approach:A case Study in Tuotuohe Region,Qinghai,China
4
作者 Yan Sun~(1,2,3),Xunlian Wang~3,Jianping Chen~(1,2,3),Qian Wang~(1,2,3) 1.Institute of High and New Techniques Applied to Land Resources,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Beijing),Beijing 100083, China. 2.Beijing Key Laboratory of Development and Research for Land Resources Information,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Beijing),Beijing 100083,China 3.School of Earth Sciences and Resources,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Beijing) Beijing 100083,China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177-178,共2页
Tuotuo River region(E91°-E93°,N33°-N 35°) is located in southwest Qinghai Province,P.R.China.It lies in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metallogenic belts in China—Northwest Sanjiang Metallogenic Belt,d... Tuotuo River region(E91°-E93°,N33°-N 35°) is located in southwest Qinghai Province,P.R.China.It lies in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metallogenic belts in China—Northwest Sanjiang Metallogenic Belt,due to which Tuotuo River region can be of very high metal mineral potential not only in Qinghai Province but also nationwide.In this research,multisource data sets including geological,geochemical,geophysical, and remotely sensed images were integrated for mineral potential analysis with GIS technology.Under the guidance of regional metallogenic features and deposit-forming geologic anomaly theories,evidential layers were obtained from these sets,whi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njiang METALLOGENIC BELT Tuotuo River lead-zinc-silver GIS WEIGHTS of Evidence minerogenic predic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rbitol-Electrolyte-Additive Based Reversible Zinc Electrochemistry
5
作者 Qiong Sun Hai-Hui Du +5 位作者 Tian-Jjiang Sun Dian-Tao Li Min Cheng Jing Liang Hai-Xia Li Zhan-Liang Tao 《电化学(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8-37,共10页
The unstable zinc(Zn)/electrolyte interfaces formed by undesired dendrites and parasitic side reactions greatly hinder the development of aqueous zinc ion batteries.Herein,the hydroxy-rich sorbitol was used as an addi... The unstable zinc(Zn)/electrolyte interfaces formed by undesired dendrites and parasitic side reactions greatly hinder the development of aqueous zinc ion batteries.Herein,the hydroxy-rich sorbitol was used as an additive to reshape the solvation structure and modulate the interface chemistry.The strong interactions among sorbitol and both water molecules and Zn electrode can reduce the free water activity,optimize the solvation shell of water and Zn^(2+)ions,and regulate the formation of local water(H_(2)O)-poor environment on the surface of Zn electrode,which effectively inhibit the decomposition of water molecules,and thus,achieve the thermodynamically stable and highly reversible Zn electrochemistry.As a result,the assembled Zn/Zn symmetric cells with the sorbitol additive realized an excellent cycling life of 2000 h at 1 mA·cm^(-2)and 1 mAh·cm^(-2),and over 250 h at 5 mA.cm^(-2)and 5 mAh.cm^(-2).Moreover,the Zn/Cu asymmetric cells with the sorbitol additive achieved a high Coulombic efficiency of 99.6%,obtaining a better performance than that with a pure 2 mol-L^(-1)ZnSO_(4)electrolyte.And the constructed Zn/poly1,5-naphthalenediamine(PNDA)batteries could be stably discharged for 2300 cycles at 1 A g^(-1)with an excellent capacity retention rate.This result indicates that the addition of 1 mol-L^(-1)non-toxic sorbitol into a conventional ZnSO_(4)electrolyte can successfully protect the Zn anode interface by improving the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of Zn reversible deposition/decomposition,which greatly promotes its cycle performance,providing a new approach in future development of high performance aqueous Zn ion batter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queous zinc ion batteries DENDRITE Sorbitol additive Solvation regulation Interface modul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水热工艺对钨酸钴涂层锌负极保护的影响
6
作者 柳勇 高雨萌 +3 位作者 邢艺博 贺明亮 张万红 熊毅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24,M0003,共10页
水系锌离子电池在循环过程中,锌负极表面会发生枝晶生长以及析氢、钝化等副反应,极大地降低了电池的循环可逆性和使用寿命。为解决上述问题,采用水热法制备钨酸钴,并将其涂覆在锌负极上作为保护层,从而抑制锌负极上存在的问题,提高水系... 水系锌离子电池在循环过程中,锌负极表面会发生枝晶生长以及析氢、钝化等副反应,极大地降低了电池的循环可逆性和使用寿命。为解决上述问题,采用水热法制备钨酸钴,并将其涂覆在锌负极上作为保护层,从而抑制锌负极上存在的问题,提高水系锌离子电池的电化学性能。研究了采用不同的水热工艺制备的钨酸钴对锌负极性能的改善效果,对循环前、后的样品进行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以及电化学性能的分析。结果表明:当水热温度为180℃,水热时间为8 h,制备出的钨酸钴作为锌负极涂层材料效果最好,可以有效抑制锌负极的副反应。在0.5 mA·cm^(-2)的电流密度下,采用CoWO4@Zn负极组装的半电池可以稳定循环200圈,且平均库仑效率保持在98.78%。组装的CoWO4@Zn||NH4V4O10全电池在5 A·g^(-1)的条件下循环100圈后,比容量仍保持在160 mAh·g^(-1)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离子电池 钨酸钴涂层 负极保护 锌枝晶 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4年中国电池行业运行情况 被引量:10
7
作者 王海波 张春强 +5 位作者 林虹 黄倩 宋文龙 蔡军全 马小利 曹国庆 《电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8,共8页
讨论我国电池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2024年我国电池产销量、出口量与进口量情况,讨论废旧电池产生量与再生处理情况、电池产品碳足迹管理工作进展。2024年我国化学电源总产量约716.23亿只,其中:锂离子电池产量约1175 GW·h,同比增... 讨论我国电池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2024年我国电池产销量、出口量与进口量情况,讨论废旧电池产生量与再生处理情况、电池产品碳足迹管理工作进展。2024年我国化学电源总产量约716.23亿只,其中:锂离子电池产量约1175 GW·h,同比增加32.6%;碱性锌锰电池产量约205.8亿只;普通锌锰电池产量约178.77亿只;燃料电池配套电动汽车销量5088辆。2024年铅蓄电池产量约283 GW·h;太阳能电池产量684.95 GW,同比增长15.7%。半固态电解质锂电池、全固态锂电池、锂硫电池、钠离子电池形成批量产销。2024年电池出口总量约456.61亿只,电池进口总量约25.45亿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钠离子电池 铅蓄电池 锌锰电池 太阳能电池 燃料电池 电池回收 碳足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HY5捕收剂浮选锌浸出渣中微细粒银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余娟 章晓林 +4 位作者 刘鑫鑫 许兴隆 陈星予 杨娟 刘殿文 《有色金属(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1-287,共7页
云南滇西地区冶炼厂锌浸出渣工艺矿物学研究表明,浸出渣中含有Ag、Pb、Zn、Cu等多种有价元素,其中含银110.70 g/t,具有较高的回收价值。银在浸出渣中主要以硫化银的形式存在,主要以微细粒嵌布于矿物中。采用新型、高效捕收剂HY5作捕收剂... 云南滇西地区冶炼厂锌浸出渣工艺矿物学研究表明,浸出渣中含有Ag、Pb、Zn、Cu等多种有价元素,其中含银110.70 g/t,具有较高的回收价值。银在浸出渣中主要以硫化银的形式存在,主要以微细粒嵌布于矿物中。采用新型、高效捕收剂HY5作捕收剂,水玻璃为抑制剂,松醇油为起泡剂,采用“快速浮选+两粗两精两扫”的浮选工艺流程,辅以强化载体浮选技术获得了银品位1531.25 g/t、回收率68.38%的银精矿,对性质类似含银锌浸出渣的高效回收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浸出渣 浮选 HY5 载体浮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系锌离子电池锌负极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高旭 侯朝霞 +3 位作者 王旭丹 王颢然 姜占洋 杨儒松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2-46,共5页
在化石燃料日益枯竭,环境问题日趋严峻的背景下,环境和能源问题已成为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重要聚焦点,储能问题成为了战略性问题。水系锌离子电池(ZIBs)具有比容量高、成本低、安全性高、环境友好等优点,但存在枝晶生长、腐蚀钝化、析氢... 在化石燃料日益枯竭,环境问题日趋严峻的背景下,环境和能源问题已成为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重要聚焦点,储能问题成为了战略性问题。水系锌离子电池(ZIBs)具有比容量高、成本低、安全性高、环境友好等优点,但存在枝晶生长、腐蚀钝化、析氢反应等问题,因而限制了ZIBs的实际应用与大规模商业化发展。简要介绍了ZIBs的发展历程和储能机理,总结归纳了锌负极存在的问题与形成原因,综述了锌负极的改性方法并展望了其未来研究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系锌离子电池 锌负极 析氢反应 改性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银坑矿田钨钼与铅锌银成因关系研究:来自流体包裹体和同位素的证据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晓夏 赵正 陈振宇 《矿床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3-202,共20页
银坑矿田位于南岭成矿带东段赣南地区,矿田内发育石英脉-云英岩型钨钼矿化和热液脉型铅锌银多金属矿化,两者空间上紧密共生,且成岩成矿时间上基本一致(160~150Ma),是研究岩浆热液型钨钼与铅锌银多金属共生成矿机制的理想地区。文章在矿... 银坑矿田位于南岭成矿带东段赣南地区,矿田内发育石英脉-云英岩型钨钼矿化和热液脉型铅锌银多金属矿化,两者空间上紧密共生,且成岩成矿时间上基本一致(160~150Ma),是研究岩浆热液型钨钼与铅锌银多金属共生成矿机制的理想地区。文章在矿床地质工作的基础上,重点对银坑矿田钨钼矿和铅锌银矿的成矿流体来源、流体包裹体矿相学、流体包裹体的温度-压力-密度条件进行了系统对比分析。银坑钨钼(张家地)成矿主要经历了早期黑钨矿-长石-石英阶段、辉钼矿-黄铁矿阶段、晚期硫化物-碳酸盐阶段,发育富含气液两相包裹体和含CO_(2)的三相水溶液包裹体,成矿流体主要来自岩浆水,后期有少量大气降水参与,总体为中低温、中低盐度、中等密度和中低压的CO_(2)-NaCl-H_(2)O流体体系。银坑铅锌银(牛形坝)成矿主要经历了早期石英-黄铁矿阶段、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晚期硫化物-碳酸盐阶段,发育气液两相包裹体和纯气相包裹体以及少量含CO_(2)的三相水溶液包裹体,成矿流体主要来自岩浆水,后期有变质水和大气水的参与,总体为中低温、中低盐度、中等密度和中高压的NaCl-H_(2)O流体体系。综合分析显示,钨钼在中低温和中低压的条件下沉淀,铅锌银在中低温和中高压的条件下沉淀,银坑矿田钨钼和铅锌银成矿流体具有一定继承演化关系,推断为与花岗质侵入岩相关的同一成矿系统产物,以此提出了银坑矿田深部找矿方向,为南岭东段矿产勘查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流体 钨钼矿床 铅锌银多金属矿床 找矿预测 银坑矿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锌基液流电池电解液的体积性质 被引量:1
11
作者 秦野 王晶 +3 位作者 赵海东 刘畅 张开悦 刘建国 《电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7-43,共7页
体积性质作为电解液重要热力学性质之一,是研究溶液中离子间相互作用关系的重要指标。当温度为283.15~318.15 K时,测量质量摩尔浓度为0.3~2.4 mol/kg硫酸锌(ZnSO4)溶液的密度,进而计算得到ZnSO4溶液的热膨胀系数(α)、表观摩尔体积(φV_... 体积性质作为电解液重要热力学性质之一,是研究溶液中离子间相互作用关系的重要指标。当温度为283.15~318.15 K时,测量质量摩尔浓度为0.3~2.4 mol/kg硫酸锌(ZnSO4)溶液的密度,进而计算得到ZnSO4溶液的热膨胀系数(α)、表观摩尔体积(φV_(B))、表观摩尔膨胀率(φ_(E))和偏摩尔体积(VB)等热力学参数,并讨论离子间的相互作用关系。通过实验值,对Pitzer电解质溶液体积模型进行修正,得到ZnSO4溶液的Pitzer体积参数β_(MX)^((0)V)、β_(MX)^((1)V)和C_(MX)^(V),建立高精度的体积预测方程。该方程的预测值和实验值的相关系数高达0.99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液 体积性质 PITZER模型 硫酸锌(ZnSO_(4)) 离子作用 锌基液流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系锌金属负极生物质炭功能涂层的制备及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彤 钟庆森 +4 位作者 郭辉 甄淑冰 徐敬渝 曹柏忠 金标 《电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16-423,共8页
通过构建具有超高比表面积和丰富活性位点的高导电疏水生物质炭功能涂层对水系锌离子电池锌负极进行改性,有效提升了锌负极的稳定性。保护层不仅为锌离子的均匀沉积提供了丰富的活性位点,增强了锌沉积动力学,还通过强疏水性有效抑制了... 通过构建具有超高比表面积和丰富活性位点的高导电疏水生物质炭功能涂层对水系锌离子电池锌负极进行改性,有效提升了锌负极的稳定性。保护层不仅为锌离子的均匀沉积提供了丰富的活性位点,增强了锌沉积动力学,还通过强疏水性有效抑制了析氢等副反应的发生。因此,改性后的锌负极表现出极其持久的亲锌特性和不断下降的界面阻抗。结果表明,由改性锌负极组成的对称电池在1 mA/cm^(2)电流密度和1 mAh/cm^(2)容量密度的条件下可稳定循环1100 h以上,远高于未改性的锌离子电池。此外,Zn/MnO_(2)全电池的循环寿命和容量保持率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炭 水系锌离子电池 负极 界面修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不同储能机制水系锌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改性与展望 被引量:1
13
作者 燕静璇 张宁霜 +2 位作者 李世友 王梦雅 李小华 《精细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8-61,共14页
目前,水系锌离子电池(AZIBs)的正极材料已取得了许多引人瞩目的突破,但普遍存在结构稳定性差、易溶解、材料骨架间存在严重的静电相互作用和导电性差等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地研究和取得关键性技术的支持。MnO_(2)作为AZIBs正极材... 目前,水系锌离子电池(AZIBs)的正极材料已取得了许多引人瞩目的突破,但普遍存在结构稳定性差、易溶解、材料骨架间存在严重的静电相互作用和导电性差等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地研究和取得关键性技术的支持。MnO_(2)作为AZIBs正极材料的储能机制较其他材料复杂且一直存在争议,是限制Zn//MnO_(2)电池应用的主要因素。该文总结了最新MnO_(2)基正极材料的特征和储能机制,回顾了MnO_(2)基正极材料的基本问题和对应原因,探讨了最近研究中的优化策略。最后,基于MnO_(2)在不同储能机制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最新研究进展,提出了一系列推动Zn//MnO_(2)电池商业化的关键性挑战,对AZIBs未来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系锌离子电池 二氧化锰 正极材料 储能机制 优化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Bi_(2)O_(3)涂层的制备及其在锌金属负极保护中的应用
14
作者 哈斯呼 邢艺博 +2 位作者 柳勇 张万红 熊毅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6-34,共9页
水系锌离子电池在电池循环过程中负极所发生的枝晶生长以及副反应等一系列问题,导致电池表现出较低的库仑效率以及较短的循环寿命。为解决上述问题,采用刮刀法在锌箔上涂覆Bi/Bi_(2)O_(3)材料,制备了一种高循环稳定性、低成本的Bi/Bi_(2... 水系锌离子电池在电池循环过程中负极所发生的枝晶生长以及副反应等一系列问题,导致电池表现出较低的库仑效率以及较短的循环寿命。为解决上述问题,采用刮刀法在锌箔上涂覆Bi/Bi_(2)O_(3)材料,制备了一种高循环稳定性、低成本的Bi/Bi_(2)O_(3)@Zn锌金属负极。在半电池测试中,Bi/Bi_(2)O_(3)@Zn负极在0.5 mA·cm^(-2)的电流密度下能够稳定循环340圈,平均库仑效率可达98.28%。组装的对称电池在电流密度为1 mA·cm^(-2)、沉积量为1 mAh·cm^(-2)的测试条件下可稳定循环740 h。此外,以钒酸铵为正极组装的全电池也表现出比纯锌负极更优异的循环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离子电池 Bi/Bi_(2)O_(3)涂层 负极保护 锌枝晶 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法回收废旧碱性锌锰电池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程志伟 郭孟伟 +6 位作者 王朝武 高明远 华一新 徐存英 汝娟坚 李艳 张启波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44-858,共15页
本文综述了湿法冶金技术在废旧碱性锌锰电池回收中的应用进展,重点分析了锌和锰的浸出与选择性分离工艺,比较了不同溶剂体系下的回收效果,并探讨了各工艺的技术优势和环境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湿法冶金技术在回收过程中能够得到较高的金... 本文综述了湿法冶金技术在废旧碱性锌锰电池回收中的应用进展,重点分析了锌和锰的浸出与选择性分离工艺,比较了不同溶剂体系下的回收效果,并探讨了各工艺的技术优势和环境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湿法冶金技术在回收过程中能够得到较高的金属回收率;相较于火法回收,湿法回收环境影响小、能耗低。同时,湿法回收废旧碱性锌锰电池工艺存在共性问题与技术难点,例如溶剂选择性差、资源利用效率低等。为了满足大规模应用的需求,未来研究应聚焦于推动湿法回收废旧碱性锌锰电池工艺朝着绿色化和可持续化方向发展。建议开发新型环保型溶剂体系,探索新型浸出剂和还原剂,使用辅助手段提高浸出效率;提升工艺自动化与智能化水平,并加强对废旧电池的收集和处理环节的管理;优化回收工艺,改进废液处理技术,实现资源的全面回收;提升回收产品的附加值,满足新型储能材料的需求,推动电池回收的绿色发展。湿法冶金技术在废旧碱性锌锰电池回收中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随着技术不断创新和优化,有望为资源回收和环境保护做出更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旧碱性锌锰电池 绿色回收 湿法冶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纤隔膜氨基化对水性锌离子电池性能的影响
16
作者 林建 灏陈兴菽 +4 位作者 刘宝斌 张美慧 欧赛男 李燃 张欣向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62-668,共7页
水性锌离子电池(AZIBs)具有高安全性、成本低和能量密度高等优点,在下一代储能系统中的应用潜力巨大。但是,不受控的锌枝晶生长和析氢反应显著降低了AZIBs的循环性能。本文以氨乙基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NAPTES)为改性剂,于常温常压条件... 水性锌离子电池(AZIBs)具有高安全性、成本低和能量密度高等优点,在下一代储能系统中的应用潜力巨大。但是,不受控的锌枝晶生长和析氢反应显著降低了AZIBs的循环性能。本文以氨乙基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NAPTES)为改性剂,于常温常压条件下实现玻璃纤维(GF)隔膜的氨基化改性,以抑制锌枝晶的生长和析氢反应,提升AZIBs的循环性能。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对改性前后GF隔膜和循环电极的化学结构和微观结构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GF表面接枝的氨基能够有效地调控负极表面锌晶体的生长方向,表现为在(002)晶面优先生长,有利于电池的循环稳定。Zn/GF@NAPTES/Cu半电池在循环200圈后仍能够保持99.03%的库伦效率,表现出良好锌沉积/溶解可逆性。Zn/GF@NAPTES/α-MnO_(2)全电池在循环400圈后保持着99.38%的库伦效率和113.03 mAh·g^(-1)充放电比容量,表现出良好的循环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性锌离子电池 氨基化 锌枝晶 玻璃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Ni-氮掺杂碳双功能电催化剂的制备及锌-空气电池应用研究
17
作者 周鑫鹏 金虹 +4 位作者 安欣 周来宏 查国君 李云明 刘绍欢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261-2267,共7页
对于可充电锌空气电池而言,寻找氧化还原反应(OHRR)和氧析出反应(OER)双功能电催化剂替代贵金属铂碳(P/C)和二氧化钌(RuO_(2))催化剂,将大大降低材料成本。本研究利用溶胶凝胶法,在间苯二酚、甲醛聚合过程中均匀掺入富氮有机物和过渡金... 对于可充电锌空气电池而言,寻找氧化还原反应(OHRR)和氧析出反应(OER)双功能电催化剂替代贵金属铂碳(P/C)和二氧化钌(RuO_(2))催化剂,将大大降低材料成本。本研究利用溶胶凝胶法,在间苯二酚、甲醛聚合过程中均匀掺入富氮有机物和过渡金属离子(Fe^(3+)、Ni^(2+)),经过简单的干燥、陈化和高温碳化,制得FeNi-氮掺杂碳(FeNi-NC)双功能电催化材料。通过物理表征和电化学分析,研究材料ORR和OER电催化性能,并与商用Pt/C和RuO_(2)催化剂的性能进行对比。结果表明,FeNi-NC材料具有很好的电化学活性,其OER性能媲美商用RuO_(2)催化剂,10000 s计时电流保持率为96.4%,是RuO_(2)催化剂(64.2%)的1.5倍。此外,由FeNiNC组装锌-空气电池的功率密度约为90.2 mW·cm^(-2),可达商用催化剂组装电池性能(108.4 mW·cm^(-2))的83.3%。可见,作为一种低成本、易制取的双功能非贵金属催化材料,FeNi-NC电催化剂在可充电新型电池领域具有极高的潜在开发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空气电池 双功能催化剂 金属离子掺杂 溶胶凝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酸掺杂对聚苯胺的结构与电化学储锌行为的影响
18
作者 马航 白慧 +3 位作者 万邦隆 刘文彪 季家友 黄华波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173-179,183,共8页
聚苯胺(PANI)是具有发展潜力的锌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为了克服其容量与循环稳定性不理想的挑战,采用植酸(肌醇六磷酸,PA)作为掺杂剂,通过简单的化学氧化聚合法制备了植酸掺杂聚苯胺(PANI-PA),并深入研究了PA掺杂对PANI结构与电化学储锌行... 聚苯胺(PANI)是具有发展潜力的锌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为了克服其容量与循环稳定性不理想的挑战,采用植酸(肌醇六磷酸,PA)作为掺杂剂,通过简单的化学氧化聚合法制备了植酸掺杂聚苯胺(PANI-PA),并深入研究了PA掺杂对PANI结构与电化学储锌行为的影响。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扫描电镜的分析结果表明:与传统的盐酸掺杂聚苯胺(PANI-HCl)相比,PANI-PA的掺杂结构更稳定,且微观形貌由无规颗粒变为纳米纤维多孔结构。这是由于PA上有6个磷酸基团,可与PANI形成多点强相互作用,从而诱导聚苯胺分子链的紧密生长与排列。交流阻抗、循环伏安和恒流充放电的测试结果表明:PA掺杂赋予了电极材料更好的电子/离子传导性、比容量和循环稳定性。在0.2A/g电流密度下,PANI-PA的比容量可达128mAh/g,循环500次后比容量的保持率为84.6%,均明显优于PANI-HCl。可为应用于锌离子电池的聚苯胺正极材料的性能优化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酸 聚苯胺 掺杂 锌离子电池 正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锌电解体系中锰离子含量对阳极泥成核及生长机理研究
19
作者 李回汉 田炳阳 +1 位作者 高文成 温建康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8-26,共9页
湿法炼锌行业电解锌的生产过程中,适宜的锰离子浓度有利于锌电解的生产,而过高的锰离子浓度则会促使阳极泥的产生,因此研究锰离子对锌电解中阳极泥成核及生长机理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铅银阳极板在160 g/L的Zn^(2+)电解液中加入不同浓度... 湿法炼锌行业电解锌的生产过程中,适宜的锰离子浓度有利于锌电解的生产,而过高的锰离子浓度则会促使阳极泥的产生,因此研究锰离子对锌电解中阳极泥成核及生长机理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铅银阳极板在160 g/L的Zn^(2+)电解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Mn^(2+)进行电化学测试。对阳极板表面的阳极泥沉积形貌分析。结果表明,0~4 g/L的Mn^(2+)能够促进铅银阳极板在锌电解中的铅腐蚀,腐蚀电流密度变大,电解反应的阻抗减弱,电解体系的导电性增强;Mn^(2+)浓度提高到8 g/L,阳极板的铅腐蚀被抑制。4 g/L的Mn^(2+)浓度的电流效率最优,阳极泥量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银阳极板 锌电解 锰离子 阳极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氧空位V掺杂MnO_(2)高性能水系锌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的性能
20
作者 戴勤进 樊姗 +4 位作者 樊鹏阳 郑晓英 董伟 王梦雪 张永 《无机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53-460,共8页
通过较为简单的水热法制备了V掺杂MnO_(2)(VMO),并研究了其作为水系锌离子电池(ZIB)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材料表征和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V被均匀地掺杂到MnO_(2)中。V掺杂不仅扩大了MnO_(2)的层间距,增加了比表面积,还提高了其内部离... 通过较为简单的水热法制备了V掺杂MnO_(2)(VMO),并研究了其作为水系锌离子电池(ZIB)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材料表征和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V被均匀地掺杂到MnO_(2)中。V掺杂不仅扩大了MnO_(2)的层间距,增加了比表面积,还提高了其内部离子电导率。组装成的ZIB在电流密度为0.1 A·g^(-1)的条件下,初始放电容量可达362 mAh·g^(-1)。V的掺杂使MnO_(2)的晶格结构更加稳定,Jahn-Teller畸变效应减弱,电极材料的结构稳定性提高。当电流密度为1 A·g^(-1)时,经过300圈的充放电循环后,其放电容量仍然能够达到初始容量的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离子电池 MnO_(2) V掺杂 高比电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