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LSTM算法的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掘进姿态预测 被引量:2
1
作者 曾毅 吴嘉敏 +3 位作者 卞跃威 唐嘉佑 闫涛 沈水龙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139-2148,共10页
为保障盾构施工安全并提升掘进效率,提出基于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LSTM)算法的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掘进姿态预测方法。选取泥水平衡盾构掘进过程中的参数,并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对盾构姿态的关联因素进行分析,获取影响盾构姿态的主要因素... 为保障盾构施工安全并提升掘进效率,提出基于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LSTM)算法的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掘进姿态预测方法。选取泥水平衡盾构掘进过程中的参数,并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对盾构姿态的关联因素进行分析,获取影响盾构姿态的主要因素,以此构建盾构姿态预测数据集;采用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建立盾构姿态预测模型,并利用自适应估计(Adam)算法对其进行优化以获取最优的盾构姿态预测结果。盾构姿态的预测参数主要包括:盾头水平偏差(HDSH)、盾头垂直偏差(VDSH)、盾尾水平偏差(HDST)、盾尾垂直偏差(VDST)、俯仰角(R)、滚动角(P)。影响盾构姿态预测结果的主要因素为盾构参数和地层参数,其中,盾构分组油缸压力和地层平均抗压/抗剪强度对盾构姿态的影响最大。经过优化的Adam-LSTM神经网络模型对盾构角度的预测效果最优,均方差在0.1以下;对盾构姿态各项参数预测的平均误差小于5%的占比超过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直径盾构隧道 泥水平衡盾构 姿态预测 LSTM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锚杆/锚索改善深埋大跨度隧道初支结构受力试验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周阳 来弘鹏 +3 位作者 王兴广 孔军 李志磊 洪秋阳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53-863,共11页
针对深埋大跨度软岩隧道拱脚及拱顶处初支开裂、钢架变形过大问题,提出了局部增设长锚杆或锚索的支护技术,以实现对该类隧道初支结构受力的调节改善。基于课题组自主研发的隧道结构性能测试平台,对比分析了同等围岩荷载作用下系统锚杆... 针对深埋大跨度软岩隧道拱脚及拱顶处初支开裂、钢架变形过大问题,提出了局部增设长锚杆或锚索的支护技术,以实现对该类隧道初支结构受力的调节改善。基于课题组自主研发的隧道结构性能测试平台,对比分析了同等围岩荷载作用下系统锚杆支护与多类长锚杆/锚索支护方案的初期支护结构受力变形特征,研究了不同环向间距与布设范围的长锚杆/锚索支护效果。研究结果表明:(1)常规支护时,大跨度隧道初期支护整体呈压扁趋势,拱顶内侧与拱脚外侧承受结构最大弯矩而最先开裂,仰拱内侧拉裂后模型加速变形进而引起结构整体失稳破坏;(2)4种增设长锚杆或锚索支护方案下,初支拱顶处结构安全系数分别为常规支护体系的4.59,2.12,1.96,1.80倍,拱脚处结构安全系数分别为常规支护的5.23,2.80,2.34,2.37倍;(3)在拱部120°范围以2 m环向间距布设长锚杆对初支结构内力改善效果最佳,支护点轴向强拉力产生的局部负弯矩组合效应抵消了拱顶处较大正弯矩;(4)不同位置长锚杆/锚索支护力整体呈从拱顶处至拱肩侧先减小后增大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大跨度隧道 长锚杆/锚索 模型试验 破坏特征 支护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水卵漂石地层盾构近距离下穿运营地铁隧道施工技术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刘文 姚翔川 +3 位作者 杨志勇 徐波 王强 郑龙威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1-176,共6页
[目的]富水卵漂石地层盾构下穿既有地铁线路施工过程中,易导致既有地铁线路上方土体不规则沉降超出控制范围,进而可能引发地下水喷涌和地面塌陷问题。为此,需要对富水卵漂石地层盾构近距离下穿运营地铁隧道的施工技术进行研究。[方法]... [目的]富水卵漂石地层盾构下穿既有地铁线路施工过程中,易导致既有地铁线路上方土体不规则沉降超出控制范围,进而可能引发地下水喷涌和地面塌陷问题。为此,需要对富水卵漂石地层盾构近距离下穿运营地铁隧道的施工技术进行研究。[方法]以新建成都地铁17号线凤溪大道站盾构下穿既有地铁4号线为案例,在阐述工程概况的基础上,选取了4个地面沉降测点和4个深层土体沉降测点,分析了盾构掘进过程中地层的沉降变化规律。采用MIDAS GTS软件建立了三维有限元模型,对采用38 m超长管棚与斜向注浆相结合的加固施工进行模拟,对4号线隧道预加固效果进行了分析。基于此,明确了地面跟踪注浆的时机,进一步分析了地面跟踪注浆的效果。[结果及结论]该加固措施有效提高了4号线结构底部土体的整体性,改善了4号线结构的受力状况,有效控制了4号线的结构沉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盾构隧道 富水卵漂石地层 盾构下穿 土体加固 长大管棚 地面跟踪注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合深度学习方法的大直径泥水盾构隧道掌子面压力预测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韩东 张明书 +2 位作者 陶赞旭 雷宇 吴贤国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181-2189,共9页
为提高盾构模型预测性能,以武汉长江隧道大直径泥水盾构隧道工程为背景和数据来源,基于图卷积网络(GCN)和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STM)构建掌子面压力预测模型,利用贝叶斯优化算法(BO)对预测模型的关键超参数进行寻优。采用SHAP方法对预测... 为提高盾构模型预测性能,以武汉长江隧道大直径泥水盾构隧道工程为背景和数据来源,基于图卷积网络(GCN)和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STM)构建掌子面压力预测模型,利用贝叶斯优化算法(BO)对预测模型的关键超参数进行寻优。采用SHAP方法对预测模型进行全局解释,计算每个输入参数对预测目标的Shapley值,提高模型的解释度和透明度。研究结果表明:1)所提出的BO-GCN-LSTM方法在各历史时间步长下均具有较高的精度,拟合优度(R 2)平均值为0.943,均方根误差(E RMSE)平均值为0.245,平均绝对误差(E MAE)平均值为0.173,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E MAPE)平均值为1.183%。2)在历史时间步长t-1—t-10中,时间步长t-3的R 2、E RMSE、E MAE、E MAPE分别为0.953、0.233、0.159、1.151%,运行速率为1.7次/s,表现出最佳整体预测性能。3)通过SHAP方法进行全局解释,可以确定对研究目标影响较大的参数为气垫舱压力、进出排浆压力和刀盘挤压力差,为大直径泥水盾构隧道掌子面压力管控提供有价值的决策依据。基于BO-GCN-LSTM深度学习模型可以有效预测隧道掌子面压力,有助于盾构驾驶员做出合理的参数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直径泥水盾构 混合深度学习 隧道掌子面压力 BO-GCN-LSTM SHA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大隧道群环境下动车组司机驾驶疲劳研究与对策
5
作者 李伟 《中国铁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0-135,共6页
高速铁路网的发展带来了线路的复杂性和多样性,长大隧道群中复杂的光线、噪声变换,单调、幽闭的驾驶环境,均成为动车组司机驾驶时的疲劳增项。因此,确保动车组司机在复杂环境中精力集中安全驾驶成为保障动车组运行安全的重中之重。在高... 高速铁路网的发展带来了线路的复杂性和多样性,长大隧道群中复杂的光线、噪声变换,单调、幽闭的驾驶环境,均成为动车组司机驾驶时的疲劳增项。因此,确保动车组司机在复杂环境中精力集中安全驾驶成为保障动车组运行安全的重中之重。在高速铁路长大隧道群环境下,以视觉变化为主,对动车组司机驾驶疲劳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以郑渝高铁万州北—襄阳东区段的地理环境为背景,对其中产生的疲劳增项进行分析说明。从改善线路环境、改善驾驶环境、对司机值乘状态的监测分析3个方面,提出应对驾驶疲劳的对策建议,总结出行之有效的疲劳监测手段,并对未来动车组司机驾驶疲劳的研究方向给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大隧道群 高速铁路 动车组司机 驾驶疲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溶地区长大隧道涌水灾害预测预报技术 被引量:50
6
作者 何发亮 李苍松 陈成宗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5期21-23,共3页
对隧道岩溶灾害研究 ,前人曾做过大量细致的工作 ,但由于问题的复杂性 ,论述多停留在灾害的一般定性描述 ,距解决实际问题尚有较大差距。本文将重点研究长大隧道岩溶涌水等灾害的预测预报技术。文中简要介绍了岩溶地区长大隧道岩溶水的... 对隧道岩溶灾害研究 ,前人曾做过大量细致的工作 ,但由于问题的复杂性 ,论述多停留在灾害的一般定性描述 ,距解决实际问题尚有较大差距。本文将重点研究长大隧道岩溶涌水等灾害的预测预报技术。文中简要介绍了岩溶地区长大隧道岩溶水的特殊性 ,分析了隧道涌水涌泥及地表塌陷等灾害发生的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以环境同位素技术、浅层反射波法、层析成像技术为主的结合化学动力学水文地质学理论的综合预测预报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地区 长大隧道涌水 预测预报技术 地表塌陷 涌泥 浅层反射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大隧道岩爆灾害研究进展 被引量:105
7
作者 徐则民 黄润秋 +1 位作者 范柱国 吴培关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6-24,共9页
岩爆是长大隧道施工中发生频率较高的突发性地质灾害;岩爆研究对于隧道的勘测设计、施工组织及安全生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岩爆机理研究是岩爆预测及控制技术发展的基础;由于现有理论的不完善,以之为基础的预报体系及控制技术还不能... 岩爆是长大隧道施工中发生频率较高的突发性地质灾害;岩爆研究对于隧道的勘测设计、施工组织及安全生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岩爆机理研究是岩爆预测及控制技术发展的基础;由于现有理论的不完善,以之为基础的预报体系及控制技术还不能对岩爆灾害进行准确预报和有效控制。岩石静力学理论在岩爆研究中是重要的,但它还不能阐明岩爆的全部机理。钻爆法开挖过程中,各炮层的顺序起爆、周边眼起爆后开挖轮廓面的瞬时大幅卸载及岩爆事件本身所产生的各类高幅值、陡波前应力波以及它们的叠加效应对于围岩,尤其是处于双向受压、一侧临空、具有发生破坏潜势的既有炮次围岩的扰动作用应该是显著的。围岩也许不会在上述动荷载的一次作用下就发生宏观破坏,但这些应力波的多次扰动,却会在微观-细观尺度上引起围岩累积性损伤的加剧与局部应力环境的恶化,并最终导致裂纹的大规模瞬时动力扩展,伴随晶间、粒间瞬态应变能的高速释放,围岩便会以岩爆的形式失稳。因此,系统进行岩爆灾害的岩石动力学机理研究是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爆 隧道施工 地质灾害 机理 岩石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停航机场跑道下大断面隧道施工技术 被引量:14
8
作者 谭忠盛 马栋 +2 位作者 孙晓静 陈佑新 王武现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378-382,共5页
北京首都机场T2~T3航站楼联络线隧道在不停航条件下进行施工,为保证飞机的正常运行,施工过程中需满足机场跑道沉降小于30mm、平整度小于1‰的控制标准。为此开展了以控制机场跑道沉降为目的特大断面超浅埋隧道施工技术研究:提出了超长... 北京首都机场T2~T3航站楼联络线隧道在不停航条件下进行施工,为保证飞机的正常运行,施工过程中需满足机场跑道沉降小于30mm、平整度小于1‰的控制标准。为此开展了以控制机场跑道沉降为目的特大断面超浅埋隧道施工技术研究:提出了超长大管幕施工技术,通过采用管周保压注浆、微型盾构的自动微调技术,实现了低阻、高精、微沉的管幕顶进,取消了规范要求的中继间,简化了施工工艺,降低了施工风险;研发了远距离沉降非接触监测技术,以及基于数字视频的隧道收敛变形监测系统;提出了隧道周边管幕预支护、多导洞分部开挖支护的施工技术,以及管幕周边注浆填充空隙、管幕上方土体注浆和掌子面前方预注浆加固地层方法,有效解决了道面沉降控制的难题,满足了机场跑道的控制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场跑道 不停航飞行 跑道沉降 隧道施工 长大管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数值模拟的长大隧洞施工通风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何坤 叶敏敏 +1 位作者 李艳玲 郑园媛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06-109,共4页
传统通风设计主要依靠经验,不注重影响通风的实际因素,常常给地下工程施工带来不便。构建长大隧洞三维模型,采用基于流体力学理论的三维数值模拟,对比分析隧洞掘进长度、通风方案、断面尺寸、洞壁粗糙高度等因素对通风流场的影响,为优... 传统通风设计主要依靠经验,不注重影响通风的实际因素,常常给地下工程施工带来不便。构建长大隧洞三维模型,采用基于流体力学理论的三维数值模拟,对比分析隧洞掘进长度、通风方案、断面尺寸、洞壁粗糙高度等因素对通风流场的影响,为优化地下施工通风设计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大隧洞 三维数值模拟 通风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大隧道涌水中水岩相互作用机理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崔芳 高永涛 吴顺川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14,30,共4页
长大隧道涌水的发生与地下水和岩土体的特性有密切的联系。不同围岩土体的地质构造不同,在地下水的作用下表现出不同的破坏机理。结合发生涌水灾害的大华岭长大隧道实例,经过实地考察和地质资料收集,运用地球化学和断裂力学有关理论具... 长大隧道涌水的发生与地下水和岩土体的特性有密切的联系。不同围岩土体的地质构造不同,在地下水的作用下表现出不同的破坏机理。结合发生涌水灾害的大华岭长大隧道实例,经过实地考察和地质资料收集,运用地球化学和断裂力学有关理论具体分析长大隧道涌水的规模、位置、诱发因素以及地质条件,根据涌水发生地段隧道的岩石组成、地质构造状况,对该地区水岩作用机理及其与隧道涌水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研究表明,该地区水岩作用条件成熟,是大华岭长大隧道涌水灾害诱发和形成重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大隧道 隧道涌水 水岩作用 机理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寒高海拔地区长大隧道温度场测试与二衬结构应力场耦合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陈华鑫 黄庆庆 +2 位作者 何锐 薛成 白永厚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42-248,共7页
以西藏某隧道为研究对象,对隧址区温度场变化规律进行监测和分析,选取9个测试断面,分别对隧道内纵深温度、围岩温度、各断面温度及二衬结构接触压力进行测试.基于测试结果,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隧道二衬结构应力场进行模拟分析.结果... 以西藏某隧道为研究对象,对隧址区温度场变化规律进行监测和分析,选取9个测试断面,分别对隧道内纵深温度、围岩温度、各断面温度及二衬结构接触压力进行测试.基于测试结果,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隧道二衬结构应力场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隧道的年气温及日气温随时间呈正弦曲线周期性变化,沿隧道纵深空气温度呈“快速增长—缓慢增长—趋于稳定”的变化规律;越靠近洞口的断面温度变化越明显,随着围岩深度增加,温度趋于稳定;隧道洞口断面温度变化由大至小依次为拱顶、路面和边墙,超过某一深度后温度变化由大至小依次为路面、拱顶和边墙;二衬接触压力分布受水平构造力影响较大,表现出向内挤压的特征;隧道洞口段二衬结构受温差影响最大,当日温差≥15℃时,实际温度应力占二衬结构所受总应力的4.00%,由温差引起的反复作用力约为GB 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所规定设计值的71.3%,此时应及时采取防冻保温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大隧道 高海拔 大温差 温度场 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大隧道软弱围岩施工大变形智能预测方法 被引量:25
12
作者 王树栋 刘开云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82-87,共6页
长大隧道软弱围岩段施工大变形预测是保证长大隧道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的重要措施。结合宜万铁路堡镇隧道工程,运用BP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进行长大隧道软岩段施工大变形预测。采用遗传算法自动搜索使BP神经网络训练效果最优的网络参数,形... 长大隧道软弱围岩段施工大变形预测是保证长大隧道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的重要措施。结合宜万铁路堡镇隧道工程,运用BP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进行长大隧道软岩段施工大变形预测。采用遗传算法自动搜索使BP神经网络训练效果最优的网络参数,形成能够反映变形与时程高度非线性和不确定关系的GA-BP算法,建立预测智能模型。将预测时间点输入此智能模型,由BP神经网络优异的泛化性能获得该时间点的变形预测值。堡镇隧道应用结果表明,GA-BP算法具有很高的预测精确度,对连续5 d隧道变形预测的最大误差仅为6.68%,完全满足长大隧道软岩段施工大变形预测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大隧道 软岩围岩 施工 大变形预测 神经网络 遗传算法 智能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风室接力通风在长斜井隧道施工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13
作者 豆小天 陈庆怀 《隧道建设》 2011年第1期104-109,共6页
为提高隧道施工通风效果,改善隧道施工环境,实现快速施工的目的,以西秦岭特长隧道斜井进双正洞无轨运输施工通风为例,从方案比选、通风设计、效果监测等方面系统阐述了罗家理斜井施工通风技术,并对大风室接力通风在罗家理斜井的成功应... 为提高隧道施工通风效果,改善隧道施工环境,实现快速施工的目的,以西秦岭特长隧道斜井进双正洞无轨运输施工通风为例,从方案比选、通风设计、效果监测等方面系统阐述了罗家理斜井施工通风技术,并对大风室接力通风在罗家理斜井的成功应用进行详细说明。所采用的通风技术工艺简单、可靠、经济、高效,通风效果较好,有效地控制了空气中的尘毒污染,保证了施工的顺利、快速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斜井 隧道施工 大风室 接力通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太行山超长隧道群关键技术 被引量:14
14
作者 马志富 赵建峰 +3 位作者 朱永全 李建华 张俊兴 王洪昌 《隧道建设》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103-1111,共9页
为研究解决石家庄至太原高速铁路隧道断面有效净空面积标准、长段落膏溶角砾岩地层内修建隧道、特大断面隧道修建以及超长隧道(群)防灾救援系统设置等技术难题,通过采用调研分析、数值模拟、模型试验、现场试验段试验等一系列研究手段,... 为研究解决石家庄至太原高速铁路隧道断面有效净空面积标准、长段落膏溶角砾岩地层内修建隧道、特大断面隧道修建以及超长隧道(群)防灾救援系统设置等技术难题,通过采用调研分析、数值模拟、模型试验、现场试验段试验等一系列研究手段,确定了时速250 km高速铁路单线、双线隧道有效净空面积标准,顺利实施了高速铁路特大断面隧道到2条单线隧道的过渡,安全通过了长大段落膏溶角砾岩地层,创建了铁路特长隧道(群)防灾救援成套技术,最终实现了石太客运专线的顺利开通运营,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家庄太原高速铁路 超长隧道群 空气动力学效应 特大断面 膏溶角砾岩 防灾救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炭地下气化在我国的发展前景 被引量:13
15
作者 余力 张维廉 梁洁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39-45,共7页
本文简述了煤炭地下气化技术的发展概况及地下气化原理,指出了传统地下气化工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长通道、大断面、两阶段地下气化新工艺(LongTunnelLargeSectionTwoStageUndergroundCo... 本文简述了煤炭地下气化技术的发展概况及地下气化原理,指出了传统地下气化工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长通道、大断面、两阶段地下气化新工艺(LongTunnelLargeSectionTwoStageUndergroundCoalGasificationProcess),并论述了该工艺的可行性及在我国的发展前景。室内模拟试验表明,新工艺生产的煤气,氢和甲烷含量高、煤气热值高、可控性好、成本低。因此,该工艺必将会成为我国主要推广的工艺之一。该工艺特别适用于报废矿井,或矿井报废水平的资源回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气化 工艺 煤炭 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SN的长大隧道环境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6
16
作者 雷旭 李阳 李思慧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675-2679,共5页
针对长大隧道对环境信息监测的特殊需求,充分利用无线传感器网络自组网布设灵活方便的特性,实现了一种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环境信息监测系统。基于簇的能量高效路由算法构建无线传感器网络,以STM32W108无线微控制器为核心设计了低功耗... 针对长大隧道对环境信息监测的特殊需求,充分利用无线传感器网络自组网布设灵活方便的特性,实现了一种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环境信息监测系统。基于簇的能量高效路由算法构建无线传感器网络,以STM32W108无线微控制器为核心设计了低功耗网络节点,在STM32F107VX网络控制器最小系统基础上设计了网络汇聚节点。基于分层的设计思想,设计了B/S(Browser/Server)模式访问的监控中心软件。经过现场测试,系统运行稳定、可靠,以较低的成本达到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大隧道 无线传感器网络 环境监测 汇聚节点 通信服务 策略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算法的地铁长大区间隧道火灾通风模式 被引量:5
17
作者 伍彬彬 史聪灵 +2 位作者 赵晨 李建车 洪磊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63-166,共4页
建立通风网络模型,通过模拟列车车头火灾下6种典型工况的通风排烟,着重分析不同位置隧道风机的开闭数量对通风排烟效果的影响。讨论了不同模式下的气流组织方向及风速特征值。分析模拟结果发现,开启起火隧道列车车头前车站风井的2台隧... 建立通风网络模型,通过模拟列车车头火灾下6种典型工况的通风排烟,着重分析不同位置隧道风机的开闭数量对通风排烟效果的影响。讨论了不同模式下的气流组织方向及风速特征值。分析模拟结果发现,开启起火隧道列车车头前车站风井的2台隧道风机正转排风、列车车尾后中间风井的2台隧道风机反转送风,同时开启未起火隧道侧2台隧道风机反转辅助送风,则通风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长大区间隧道 火灾通风模拟 网络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炭地下气化工业试验 被引量:7
18
作者 杨兰和 余力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1012-1016,共5页
介绍了唐山刘庄煤矿煤炭地下气化工业性试验的气化条件、气化炉结构、测试系统、基本原理及试验结果 ,采用测氡技术对气化工作面移动速度和长度进行了探测 ,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 .地下气化工业性试验的成功表明我国煤炭地下气化向商... 介绍了唐山刘庄煤矿煤炭地下气化工业性试验的气化条件、气化炉结构、测试系统、基本原理及试验结果 ,采用测氡技术对气化工作面移动速度和长度进行了探测 ,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 .地下气化工业性试验的成功表明我国煤炭地下气化向商业化应用迈出了一大步 ,进一步证明了长通道大断面两阶段地下气化新技术工艺的合理性及可行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 地下气化 工业性试验 气化工艺 结构 测氡技术 气化条件 气化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隧道钻爆法施工技术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33
19
作者 谭忠盛 吴金刚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99-920,I0005-I0026,共44页
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及高新技术的不断应用,我国钻爆法隧道施工技术得到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首先,回顾我国隧道钻爆法施工技术的发展历程,并依次阐述湿式凿眼的采用、多臂凿岩台车的引进、乳化炸药的应用、导爆管... 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及高新技术的不断应用,我国钻爆法隧道施工技术得到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首先,回顾我国隧道钻爆法施工技术的发展历程,并依次阐述湿式凿眼的采用、多臂凿岩台车的引进、乳化炸药的应用、导爆管雷管起爆系统的广泛应用、工业数码电子雷管的应用与推广等5大技术突破;然后,分别介绍钻爆法建造理念与方法(新奥法)、机械化施工配套设备、超长隧道与超长距离通风技术、超大埋深与极端复杂地质隧道施工技术、超长高水压水下隧道施工技术、特大断面隧道与洞群施工技术、隧道超前地质预测预报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最后,对隧道智能化建造技术、绿色低碳建造技术等未来建设和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思考,并提出,钻爆法在复杂地质长大隧道施工中具有显著优势,一定时期内仍将是隧道施工的主要方法,今后应着重发展机械化、智能化及绿色低碳建造技术,进一步提升钻爆法的施工效益和建造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钻爆法施工 新奥法 机械化施工配套 长距离通风 极端复杂地质环境 水下隧道 大断面隧道 超前地质预报 智能化建造 绿色低碳建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深港大断面特长水下盾构隧道的技术难点分析 被引量:51
20
作者 洪开荣 《隧道建设》 2007年第6期1-3,共3页
设计时速达350 km/h的广深港客运专线狮子洋隧道,在我国水下隧道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如何把握该工程的技术难点,适时开展相关科研工作,并采取针对性措施,对提高工程的建设质量至关重要,也为今后高水压、特长水下隧道的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 客运专线 大断面 特长 水下隧道 盾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