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82篇文章
< 1 2 10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eparation and Phase Transformation Behavior of Boehmite via Heat Treatment in Water Vapor
1
作者 CHEN Bo XU Xisheng +1 位作者 CHEN Xiaoming LU Xiancai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11-11,共1页
Boehmite was prepared under heat treatment in water vapour, and the phase transformation of gibbsite heat-treated at various temperatures was investigated. The sample was characteriz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Boehmite was prepared under heat treatment in water vapour, and the phase transformation of gibbsite heat-treated at various temperatures was investigated. The sample was characteriz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 X-ray diffraction (XRD), thermogravimetry and differential thermalanalysis (TG-DTA),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FTIR),and BET surface area.Effect of temperature on preparation was studied in the range of 155°–195°.With the increase in temperature, transformation of gibbsite into crystalline boehmites took place as indicated by the X-ray diffraction (XRD). The shape of the grains in the prepared sample was cube-like morphology.In water vapour gibbsite transform into boehmite by a dissolution - precipitation mechani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BBSITE BOEHMITE water VAPOUR phase TRANSFORM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水致密砂岩气藏气井全生命周期动态规律与差异化管理技术对策 被引量:2
2
作者 程敏华 范继武 +5 位作者 杨富 郑腊年 石晓敏 王鑫 江乾锋 刘鹏程 《天然气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7-128,共12页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是典型的致密砂岩气田,经过20余年的勘探开发,2024年天然气产气量已超300×10^(8) m^(3)。但该气田西区投产气井大多存在不同程度产水现象,且水气比变化范围大,严重制约了该区天然气的长期稳产和高效开发。为...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是典型的致密砂岩气田,经过20余年的勘探开发,2024年天然气产气量已超300×10^(8) m^(3)。但该气田西区投产气井大多存在不同程度产水现象,且水气比变化范围大,严重制约了该区天然气的长期稳产和高效开发。为此,从动、静态结合角度出发,开展了该区生产井气水两相渗流特征、变水气比两相产能方程、产水气井特征与生产规律、积液时机判别、生产制度优化等气井全生命周期动态规律和差异化管理技术对策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基于考虑水气比变化、非达西渗流及应力敏感性特征,建立的两相产能新方程能够准确描述致密气藏产水气井全生命周期产能变化规律;(2)气井产出地层水类型分为构造低部位水、层间滞留水、透镜体水等3类,前两者是气井产水主要来源,结合生产动态和水气比变化规律,可将气井产水类型分为高产水型(水气比大于1.0 m^(3)/10^(4)m^(3),主要为构造低部位水)、中产水型(水气比0.5~1.0 m^(3)/10^(4) m^(3),主要为层间滞留水)、低产水型(水气比小于0.5 m^(3)/10^(4) m^(3),主要为层间滞留水);(3)建立了不同类型的产水气井配产图版,提出了含水致密砂岩气藏气井配产优化流程;(4)基于不同类型产水气井临界携液流量评价模型,准确辨识了气井发生积液的时机,优选了排水采气措施,制订产水气井差异化管理技术对策,有效提高了产水气井的产能发挥率。结论认为,形成的含水致密砂岩气藏全生命周期差异化管理技术对策可提高产水气井累计产量,能够解决苏里格气田西区当前开发效果差和采收率低的问题,为气田持续稳产提供了技术支撑,且对同类型气藏开发具有重要参考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苏里格气田西区 含水致密砂岩 气水两相渗流 临界携液流量 排水采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umerical Study of Thermal Performance of Phase Change Material Energy Storage Floor in Solar Water Heating System
3
作者 ZENG Ruo-lang,WANG Xin,ZHANG Yin-ping,DI Hong-fa,ZHANG Qun-li(Department of Building Science,Tsinghua University,Beijing 100084,China)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141-145,共5页
The conventional solar heating floor system contains a big water tank to store energy in the day time for heating at night,which takes much building space and is very heavy.In order to reduce the water tank volume eve... The conventional solar heating floor system contains a big water tank to store energy in the day time for heating at night,which takes much building space and is very heavy.In order to reduce the water tank volume even to cancel the tank,a novel structure of integrated water pipe floor heating system using shape-stabilized phase change materials(SSPCM)for thermal energy storage was developed.A numerical model was developed to analyze the performance of SSPCM floor heating system under the intermittent heating condition,which was verified by our experimental data.The thermal performance of the heating system and the effects of various factors on it were analyzed numerically.The factors including phase transition temperature,heat of fusion,thermal conductivity of SSPCM and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the decoration material were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m and kd are the most import influencing factors on the thermal performance of SSPCM floor heating system,since they determine the heat source temperature and thermal resistance between SSPCM plates and indoor air,respectively.Hm should be large to store enough thermal energy in the day time for nighttimes heating.The effects of kp can be ignored in this system.The SSPCM floor heating system has potential of making use of the daytime solar energy for heating at night efficiently in various climates when its structure is properly design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ase CHANGE material energy STORAGE SOLAR water HEAT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盐冻融条件下莫高窟砂砾岩晶相蚀变特征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钱玲 吴玉琪 +1 位作者 吕功煊 陈港泉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0-121,共12页
盐害引起的硅酸盐质文化遗产劣化是文物保护工作面临的难题,尤其水盐侵蚀作用导致的砂砾岩蚀变行为与岩石微观结构变化之间的关系研究更是难点。通过对采集于莫高窟崖体的砂砾岩块进行矿物自动定量分析(TIMA)、X射线衍射(XRD)、X射线荧... 盐害引起的硅酸盐质文化遗产劣化是文物保护工作面临的难题,尤其水盐侵蚀作用导致的砂砾岩蚀变行为与岩石微观结构变化之间的关系研究更是难点。通过对采集于莫高窟崖体的砂砾岩块进行矿物自动定量分析(TIMA)、X射线衍射(XRD)、X射线荧光(XRF)等表征,发现试验岩块在含盐水溶液中进行冻融循环后,岩块中的钠、钾长石类组分发生了向高岭石类物相蚀变的行为,同时伴随着岩块本身碎裂。离子盐溶和水环境引发的交代作用是水盐冻融循环过程中砂砾岩矿物组分发生蚀变的主要原因。方解石、白云石和绿泥石等矿物的蚀变表现为晶相溶蚀和重构,石英发生部分晶格畸变。这种砂砾岩矿物组分受外界环境变化引发自身晶相转变、重构的行为使岩体微观结构发生变化,导致崖体在力学性能上产生劣化,引发崖体裂隙扩大、失稳等,也是遗址基体底部掏蚀,坍塌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砾岩 晶相蚀变 水盐运移 盐害 石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层致密砂岩微观孔喉结构对气水相渗的控制机理
5
作者 周露 卓勤功 +5 位作者 罗翔 公言杰 成友友 胡旭 王锦洲 章国威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8-136,共9页
深层致密砂岩储层的孔隙结构复杂、非均质性强,孔隙微观参数对气水相渗特征的影响因素难以确定。以分形几何理论为基础,结合岩心压汞法、核磁共振T2谱测试及微米CT扫描结果获取了储层微观孔喉参数及各尺度分形维数,通过可动气体孔隙度... 深层致密砂岩储层的孔隙结构复杂、非均质性强,孔隙微观参数对气水相渗特征的影响因素难以确定。以分形几何理论为基础,结合岩心压汞法、核磁共振T2谱测试及微米CT扫描结果获取了储层微观孔喉参数及各尺度分形维数,通过可动气体孔隙度和最大气相相对渗透率,讨论了分形维数、微观孔喉结构参数对气水相渗特征的控制机理。结果表明,压汞和核磁共振分形曲线具有明显的“三段式”特征,且储层总分形维数描述气水共存时渗流及可动流体分布状况更精细;最大进汞饱和度、平均孔喉半径、储层总分形维数及排驱压力对气体渗流时的可动气体孔隙度影响较为显著;平均孔喉半径对气体渗流时的最大有效气相相对渗透率影响较为显著。在明确微观孔喉结构对气水相渗的控制机理后,可以为产水气藏高效开发提供有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致密砂岩 分形维数 微观孔喉 影响因素 气水相渗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低渗油藏高倍数水驱过程中水相渗透率变化特征
6
作者 马晓丽 毕永斌 +2 位作者 蒋明洁 李丹 顾潇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3-109,共7页
冀东油田G76断块在注水开发过程中出现注水井注入压力升高,注水难度增加等问题。为了分析注水过程中储层物性的变化规律,开展了基于二维核磁共振技术的岩心高倍数水驱实验。对目标油藏岩心进行激光粒度测试分析,获得岩心的粒度分布;进行... 冀东油田G76断块在注水开发过程中出现注水井注入压力升高,注水难度增加等问题。为了分析注水过程中储层物性的变化规律,开展了基于二维核磁共振技术的岩心高倍数水驱实验。对目标油藏岩心进行激光粒度测试分析,获得岩心的粒度分布;进行X射线衍射矿物含量分析,获得不同矿物含量占比;开展基于核磁共振技术的高倍数水驱油实验,分析储层物性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岩心5-1和岩心6-1分别为含中砂粉砂质细砂岩和含粉砂中砂质细砂岩,其细砂、细粉砂和黏土矿物含量较多。水相相对渗透率及核磁孔隙度随着注水倍数的增加上升到某一高值后呈下降趋势,核磁T_2谱中随着注水倍数的增加,右侧端点值及中、大孔隙对应的曲线左移,二维图谱中自由水信号强度随着注水倍数的不断增加而增加。注入水由束缚水状态至累计注水倍数为500PV时,束缚水信号不断增加;累计注水倍数为>500~1 000 PV时,岩心5-1的束缚水信号持续增强而岩心6-1的束缚水信号发生减弱。研究认为:注水前期由于黏土矿物发生微弱的水化作用,注水后期因受到水的冲刷,细粉砂粒以及胶结物中的黏土矿物容易脱落运移至喉道处发生堵塞,对孔隙喉道产生一定损害,导致水相渗透率降低。研究成果揭示了中低渗油藏注水井出现注水困难和注水压力增大等问题的原因,对有效降低污染、进一步提升注水开发油藏开发效果提供一定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渗油藏 水相渗透率 高倍水驱 在线核磁 黏土矿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气层水相圈闭损害评价——界限压力法
7
作者 游利军 张皓阳 +2 位作者 王茜 康毅力 王艺钧 《断块油气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57-862,共6页
致密砂岩气层岩心具有低渗致密、孔隙结构复杂、高毛细管力、高束缚水饱和度等特征,岩心气体滑脱效应和含水饱和度变化会影响气相渗透率的测量,导致水相圈闭损害评价实验结果失准。为准确评价致密气层水相圈闭损害,文中提出了界限压力法... 致密砂岩气层岩心具有低渗致密、孔隙结构复杂、高毛细管力、高束缚水饱和度等特征,岩心气体滑脱效应和含水饱和度变化会影响气相渗透率的测量,导致水相圈闭损害评价实验结果失准。为准确评价致密气层水相圈闭损害,文中提出了界限压力法,该方法是在测试气测渗透率时,在岩心出口端施加大于或等于界限压力的回压,以提高平均孔隙压力,消除气体滑脱效应对数据测量准确性的不良影响,提升实验效率。文中明确了界限压力法评价流程,评价了鄂尔多斯盆地某区致密砂岩气层水相圈闭损害程度,以渗透率恢复率评价水相圈闭损害对致密砂岩气层气测渗透率的影响,证实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测量准确性。研究结果对于评价低渗-致密气层工作液综合损害及优选入井工作液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 滑脱效应 水相圈闭 界限压力 气相渗透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流耦合作用下渡槽冬季水温变化及结冰规律
8
作者 刘德仁 任玉刚 +2 位作者 窦顺 牛亚强 徐鹏举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4-153,共10页
寒区引水渡槽在冬季低温环境中极易发生结冰堵塞等灾害,其输水效率受到严重影响,而目前对渡槽冬季运行特性的研究尚缺乏对多因素耦合作用的水温时空变化规律及结冰特性的深入探讨。针对该问题,研究建立了封闭式渡槽非等温流动传热三维... 寒区引水渡槽在冬季低温环境中极易发生结冰堵塞等灾害,其输水效率受到严重影响,而目前对渡槽冬季运行特性的研究尚缺乏对多因素耦合作用的水温时空变化规律及结冰特性的深入探讨。针对该问题,研究建立了封闭式渡槽非等温流动传热三维耦合数值模型。考虑气温、水流流速、进口水温、太阳辐射及风速的影响,以渡槽水流温降值(ΔT)和温降速率(Δf_(u))为表征参数,探究封闭式渡槽冬季水温时空变化规律,并构建了渡槽水温变化及冰点预测模型。此外,考虑冰水相变对水流流动传热的影响,建立了渡槽水流结冰瞬态计算模型,研究渡槽水流结冰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冬季低温环境中,沿渡槽长度方向的水温降幅整体呈现出先高后低的变化趋势。渡槽截面水流温降值随着流速的减小或初始水温的升高而增大,而水流流速对水温变化的影响最为明显,且在0~1 m/s区间内温降速率最大。同一工况下,渡槽固壁附近的水流温降值约为截面中心的2~4倍,太阳辐射作用导致壁面周侧的夜间水流温降值高于白昼日照期间。根据对渡槽水流结冰规律的研究可知,凝结潜热对水流温度起到一定的补偿作用,以岸冰宽度为结冰量化指标,凝冰量随时间的推移而沿程增加,渡槽背阴侧壁面附近水流比其他区域到达冰点的临界长度更短,且阴侧水体凝冰量约为阳侧的3倍。研究可为渡槽在冬季低温环境中的安全运行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热流耦合 渡槽 冰水相变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驱水与水驱气流体微观分布特征研究
9
作者 汪周华 张鸿宇 +2 位作者 张娟 廖浩奇 黄仕林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3-169,共7页
气水相渗测试是描述有水气藏储层渗流过程的常用方法,但不同测试方法和不同类型岩心的相渗测试结果均存在较大差异。为了加深对气水渗流过程中的流体微观分布特征及渗流机理的认识,以四川盆地YB气田为研究对象,利用核磁共振技术定量描... 气水相渗测试是描述有水气藏储层渗流过程的常用方法,但不同测试方法和不同类型岩心的相渗测试结果均存在较大差异。为了加深对气水渗流过程中的流体微观分布特征及渗流机理的认识,以四川盆地YB气田为研究对象,利用核磁共振技术定量描述气水两相在相渗测试前后的微观分布,并结合前人利用可视化模型得到的气水两相渗流机理对分布结果进行解释。结果表明:2种测试方法相比,水驱气与气驱水过程中微米级(>1μm)孔隙驱替程度基本一致,但水驱气过程中亚微米级(0.1~1μm)与纳米级(<0.1μm)孔隙驱替程度相对较高,而气驱水过程中亚微米级与纳米级孔隙内水相大部分未被动用。裂缝型与孔隙型岩心相比,裂缝型岩心微米级孔隙驱替程度相对较低,而亚微米级与纳米级孔隙驱替程度则相对较高。2种测试方法下流体微观分布的差异主要是由于孔隙内部毛管力的作用形式不同,而2类岩心存在差异的原因是其主要渗流通道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水两相渗流 核磁共振 微观分布特征 渗流机理 相渗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相渗滞后效应的水驱裂缝性气藏注N_(2)提高天然气采收率机理
10
作者 王军磊 位云生 +2 位作者 曹正林 陈东 唐海发 《天然气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6-111,共16页
裂缝与基质的渗透率级差导致水驱裂缝性气藏非均匀水侵严重,水淹区内以水封气和水锁气等形式存在的剩余天然气难以动用,严重影响了气藏天然气采收率的提高。为此,基于Killough、Carlson和Larsen经典相渗滞后理论,建立了先渗吸后驱替的... 裂缝与基质的渗透率级差导致水驱裂缝性气藏非均匀水侵严重,水淹区内以水封气和水锁气等形式存在的剩余天然气难以动用,严重影响了气藏天然气采收率的提高。为此,基于Killough、Carlson和Larsen经典相渗滞后理论,建立了先渗吸后驱替的气水相渗滞后模型,然后应用数值模拟方法,根据典型数据建立了一维长岩心模型和二维岩板模型,模拟了水锁气和水封气形成及解封过程并分析滞后作用对水侵和注气开发效果的影响,最后结合嵌入式离散裂缝技术建立了水驱裂缝性气藏注采概念模型,系统论证了注N_(2)气提高天然气采收率的多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气藏水侵后水淹区内的剩余天然气主要以2种形式存在,即气水两相中的水锁气以及被连续水相封隔的水封气;(2)在相渗滞后作用下,水锁气饱和度为渗吸残余气饱和度,高于驱替实验中的相渗端点饱和度值,导致水淹区内形成更多的水锁气;(3)裂缝与基质渗透率级差越高、缝网越发育、压力差越小的区域越易形成水封气,水锁气是形成水封气的直接原因;(4)注气以补能、挡水、驱替和置换4种方式重构了气藏压力场和饱和度场,通过重新动用未水淹区内剩余天然气提高了压力衰竭效率,通过重新驱替水淹区内水锁气和水封气提高了波及系数,进而提高了天然气采收率。结论认为,该研究成果为认识水侵过程中水封气和水锁气的形成机理、确定注气解封锁的最优技术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有助于含水裂缝性气藏的规模效益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性气藏 水侵 水封 水锁 相渗滞后 注N_(2) 天然气采收率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CE-SPH的海上溢油扩散模拟方法
11
作者 连远锋 高浛钊 +2 位作者 魏昊天 纪连恩 董绍华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16-1127,共12页
针对现有的海面原油泄漏模拟方法无法呈现符合物理过程的溢油风化扩散效果及模拟速度过慢问题,首先给出一种不混溶Cahn-Hilliard两相流乳化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扩散模拟方法FCE-SPH,结合脉动风场描述海上溢油的混合和乳化分解过程;然后... 针对现有的海面原油泄漏模拟方法无法呈现符合物理过程的溢油风化扩散效果及模拟速度过慢问题,首先给出一种不混溶Cahn-Hilliard两相流乳化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扩散模拟方法FCE-SPH,结合脉动风场描述海上溢油的混合和乳化分解过程;然后设计一个两相流物理感知深度强化学习偏置图注意力网络OTF-DRL,以加速流体模拟仿真,通过异构偏置图注意力模块,增强网络获取粒子特征的表达能力.在不同的工况条件下,分别对原油在海上泄漏扩散物理过程和油品风化过程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以真实反映海上溢油扩散现象,OTF-DRL模拟计算时间缩短49.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水两相流 深度强化学习 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 原油泄漏模拟 偏置注意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疏水表面多尺寸液滴撞击冻结特性的模拟研究
12
作者 张丹 郑海坤 +3 位作者 陈孝松 张培成 盛伟 郝晓茹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73-181,239,共10页
目的 研究不同直径过冷液滴撞击超疏水表面的动力学特性和传热特性。方法 以宏观结冰/结霜过程中过冷水滴的撞击结冰为背景,运用CLSVOF方法,结合凝固-融化模型,对直径为3 000、2 375、1 750、1125μm的水滴撞击结冰行为进行了模拟研究,... 目的 研究不同直径过冷液滴撞击超疏水表面的动力学特性和传热特性。方法 以宏观结冰/结霜过程中过冷水滴的撞击结冰为背景,运用CLSVOF方法,结合凝固-融化模型,对直径为3 000、2 375、1 750、1125μm的水滴撞击结冰行为进行了模拟研究,从动力学和传热学角度定量分析了水滴撞击结冰过程,获得了水滴撞击结冰动态图。结果 不同直径的液滴撞击超疏水壁面所经历的动态过程类似,但随着液滴直径的增大,液滴撞击壁面不同阶段所需的时间、液滴最大铺展面积以及液滴与壁面的接触时间均会增加,依次递增了3.691、4.444和5.867 ms;液滴撞击壁面的传热量随着液滴的铺展过程逐渐增大,在达到最大传热量后随着液滴回缩而下降,最终趋近于0 W,且直径较大的液滴达到最大铺展时其传热量的波动较明显。液滴与壁面的传热速率在铺展阶段和回缩阶段都有所增加,随着液滴逐渐弹离而趋近于0 W/s,较大直径水滴会导致更高的传热量。结论 液滴直径对撞击过程的动力学和热力学特性具有显著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超疏水表面多尺寸液滴的有效去除和防冰提供新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冷水滴 表面 相变 动力学特性 传热分析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扰流管道内过饱和度分布的模拟研究
13
作者 张军 李安进 代安稳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95-902,共8页
为探究扰流管道中过饱和度的分布特征,使用Fluent流体仿真软件对管内传热传质模型进行模拟计算。首先,分析了扰流管内的流动特征;其次,分析了扰流管内不同径向位置的过饱和度分布特征,并考察了入口气流温度、入口气流速度、入口气流相... 为探究扰流管道中过饱和度的分布特征,使用Fluent流体仿真软件对管内传热传质模型进行模拟计算。首先,分析了扰流管内的流动特征;其次,分析了扰流管内不同径向位置的过饱和度分布特征,并考察了入口气流温度、入口气流速度、入口气流相对湿度等因素对过饱和度的影响;最后,对比研究了扰流管与直圆管过饱和度分布特征。计算结果表明,气流在挡板后会形成回流漩涡,在涡的影响下,管中心气流的湍流热扩散系数明显提高。不同径向位置在挡板处的过饱和度分布特点不同,管中心的过饱和度在挡板作用下提高,而管壁处的过饱和度在挡板作用下降低。增大进口气体与壁面的温差能有效提高过饱和度,当进口气体与壁面的温差保持不变,保持较低的进口气体温度可以使管内具有更高的平均过饱和度。降低入口气流速度能提高管内平均过饱和度。挡板能有效提高管中心过饱和度水平,改善过饱和度均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颗粒物 水汽相变 过饱和度 Fluent流体仿真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水基两相流对SLMCoCrMo燃油喷嘴微细复杂流道的光整研究
14
作者 边娟鸽 王百川 +3 位作者 王超 张超 米天健 郝娟 《电镀与精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0-127,共8页
随着SLM CoCrMo燃油喷嘴在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应用需求不断提升,化学、电化学、磨粒流、磨料水射流等目前常见抛光方法对消除燃油喷嘴内流道表面缺陷均存在较大局限性,因此改善SLM CoCrMo燃油喷嘴微细复杂内流道的表面质量是目前亟待解决... 随着SLM CoCrMo燃油喷嘴在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应用需求不断提升,化学、电化学、磨粒流、磨料水射流等目前常见抛光方法对消除燃油喷嘴内流道表面缺陷均存在较大局限性,因此改善SLM CoCrMo燃油喷嘴微细复杂内流道的表面质量是目前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基于高速水基磨粒两相流抛光方法,选用碳化硅作为磨粒材料制备低黏水基抛光介质,在不同的抛光压力条件下对SLM燃油喷嘴二维试样内流道进行光整处理。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流体动力特性检测平台、洛氏硬度计等检测手段对比分析抛光前后内流道表面微观形貌、表面粗糙度、尺寸精度、流量及洛氏硬度。结果表明,高速水基磨粒两相流可显著去除SLM燃油喷嘴内流道表面的黏粉、台阶等缺陷,口径尺寸精度均在合理范围内。随着抛光压力由2 MPa增大至3.5 MPa,流道壁面由部分去除到基本完全去除,最终转变为明显子弹流状的过磨痕迹,流道表面粗糙度、洛氏硬度均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趋势。当抛光压力为2.5 MPa时,抛光后的流道表面粗糙度达到最小值1.415μm(原始9.090μm),流道口径扩大尺寸控制精度较好,去除速率由0.0127 mm/min增大至0.0143 mm/min,喷嘴流量由原始12.47 kg/h增加至21.47 kg/h,流道表面洛氏硬度由原始27.4 HRC提升至32.6 HRC,内流道表面光整效果达到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水基磨粒两相流 抛光压力 表面粗糙度 去除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C-N@SiO_(2)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及其催化松香歧化反应性能 被引量:1
15
作者 黄振中 解从霞 +1 位作者 于凤丽 袁冰 《林产化学与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7-114,共8页
通过典型的溶胶-凝胶聚合方法合成了具有空心结构的N掺杂两亲性中空纳米材料C-N@SiO_(2),并选择Pd为活性组分,通过浸渍法负载在两亲性中空纳米材料上得到Pd/C-N@SiO_(2)催化剂,并用于催化松香歧化反应。采用SEM、TEM、N2脱附-吸附、XPS... 通过典型的溶胶-凝胶聚合方法合成了具有空心结构的N掺杂两亲性中空纳米材料C-N@SiO_(2),并选择Pd为活性组分,通过浸渍法负载在两亲性中空纳米材料上得到Pd/C-N@SiO_(2)催化剂,并用于催化松香歧化反应。采用SEM、TEM、N2脱附-吸附、XPS、XRD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一系列的分析与表征,结果表明:C-N@SiO_(2)催化剂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226 m^(2)/g)和孔径(3.85 nm),具有明显的中空结构,有利于松香分子的进入和歧化反应的进行。掺杂的N有利于金属Pd的锚定,分析表明Pd被成功负载到了C-N@SiO_(2)材料上,材料的两亲性提高了催化剂的稳定性和分散性。催化剂Pd/C-N@SiO_(2)对松香歧化反应表现出良好的催化活性,其催化活性超过市售的Pd/C催化剂。1 g松香原料,在250℃、氮气气氛、水/油体积比为3∶12(总量15 mL)、反应时间3.5 h、催化剂用量20 mg的条件下,脱氢枞酸的GC含量达到53.3%,枞酸的GC含量为0.7%。Pd/C-N@SiO_(2)催化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重复使用性能,重复使用5次时脱氢枞酸的GC含量仍达到47.1%,催化活性没有明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亲性 水相歧化 歧化松香 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生活饮用水中17种新烟碱及其代谢物
16
作者 朱盼 邓靖 +9 位作者 钟秀华 苏广宁 鲁琳 何昌云 陈秋霞 连晓文 郭凌川 龙朝阳 李敬光 余胜兵 《环境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079-2091,共13页
建立了同时测定生活饮用水中17种新烟碱类杀虫剂及其代谢物(NEOs)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测定方法.生活饮用水经Oasis HLB固相萃取柱净化,甲醇洗脱后富集浓缩,使用Waters ACQ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100 mm×2.1 mm,... 建立了同时测定生活饮用水中17种新烟碱类杀虫剂及其代谢物(NEOs)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测定方法.生活饮用水经Oasis HLB固相萃取柱净化,甲醇洗脱后富集浓缩,使用Waters ACQ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100 mm×2.1 mm,1.7 m)进行分离,电喷雾多反应监测模式检测,内标法定量.结果表明,17种NEOs在相应线性范围内线性良好(r均大于0.9986),方法检出限(MDL)为0.01—0.03 ng·L^(−1),方法定量限为0.03—0.10 ng·L^(−1).在0.1、1.0、5.0、10.0 ng·L^(−1)的加标浓度下,回收率为60.3%—120.8%,精密度为0.7%—13.0%,将本方法应用于广东省西江流域水源水、出厂水和末梢水的测定.结果显示,西江流域噻虫胺(CLO)、噻虫嗪(THM)、呋虫胺(DIN)、吡虫啉(IMI)、啶虫脒(ACE)等均有检出,几何平均含量分别为27.90、16.26、12.13、4.64、2.21 ng·L^(−1),均呈现水源水>出厂水>末梢水的特点.其他化合物检出浓度相对较低.NEOs的代谢物也应引起关注.该方法实现了NEOs在水中的快速富集和净化,具有快速、准确、灵敏度高等优势,可用于生活饮用水中痕量NEOs的快速检测,为饮用水水质安全监控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烟碱类农药及其代谢物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固相萃取 生活饮用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砂土渗透破坏过程试验分析
17
作者 樊赟赟 吴秀杰 张放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89-397,共9页
【目的】渗透破坏严重威胁工程安全,研究多层砂土渗透破坏过程对于灾害预测与优化防治工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由于目前对多层砂土渗透破坏过程的研究仍不够深入,拟采用试验方法对多层砂土渗透破坏过程开展研究,旨在得到砂土层排布顺... 【目的】渗透破坏严重威胁工程安全,研究多层砂土渗透破坏过程对于灾害预测与优化防治工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由于目前对多层砂土渗透破坏过程的研究仍不够深入,拟采用试验方法对多层砂土渗透破坏过程开展研究,旨在得到砂土层排布顺序对渗透破坏形成条件、破坏形式及水砂运移过程的影响规律,并进一步分析多层砂土渗透破坏的形成机理以及水砂两相的运移特征。【方法】采用自主研发的水砂两相高速渗流试验设备对多层砂土渗透破坏过程进行室内试验研究,并提出了水砂分离的渗透破坏试验方法。通过对不同砂层排列下的试样进行渗透破坏试验,测定了多层砂土渗透破坏的发生条件和破坏形式,并在水砂两相流过程中揭示水砂运移特征。【结果】多层砂土的砂层分布会对渗透破坏的形式和条件产生影响。粒径较小的砂层承受较大的局部水力梯度,当其与下游砂层粒径差别较大时,临界水力梯度较小。当各砂层按粒径由细到粗顺序排列时,试样具有反滤特性,此时临界水力梯度较大。多层砂土的砂层分布会对渗透破坏的水砂运移流量产生影响。缺乏下游砂层保护的细砂层可能会发生流土破坏,在渗流发展过程中迅速形成较大的涌砂量。在细砂层下游设有保护砂层时,涌砂量则会明显减少。多层砂土的砂层分布会对水砂运移流量过程产生影响。在多层砂土管涌过程中,砂土结构逐渐被破坏,流量随之增加。水砂流量过程曲线因砂层的压缩和膨胀交替而呈现规律性的波动变化。【结论】在合理反滤设置下的多层砂土能承受较大水力梯度。细砂层相比其他砂层承担更大的水力梯度,在缺乏下游砂层保护时易发生流土破坏,在下游保护砂层粒径较大时易发生管涌破坏。流土发生时会迅速产生较大的涌砂量,管涌发生时水砂两相流过程呈现规律性波动变化,所得到的渗透破坏临界条件及水砂运移过程数据可作为进一步试验研究及数值模拟正确性验证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砂土 渗透破坏 水砂两相流 水力梯度 流土破坏 管涌破坏 水砂运移特征 涌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自动在线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生活饮用水中4种氯酚 被引量:3
18
作者 江阳 李九龙 +5 位作者 袁悦 曹凤梅 李虹霖 雍莉 冯子男 李永新 《环境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1-139,共9页
建立了全自动在线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分析法同时测定生活饮用水中2-氯酚、2,4-二氯酚、2,4,6-三氯酚和五氯酚.通过单因素实验设计考察了萃取纤维、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加盐量、加酸量、消毒剂余量等对萃... 建立了全自动在线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分析法同时测定生活饮用水中2-氯酚、2,4-二氯酚、2,4,6-三氯酚和五氯酚.通过单因素实验设计考察了萃取纤维、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加盐量、加酸量、消毒剂余量等对萃取效果的影响.优化后的顶空固相微萃取条件为:取10 mL水样于20 mL顶空瓶中,加入3.6 g NaCl、0.1 mL 1 mol·L^(−1)盐酸溶液,使用65μm DVB/PDMS纤维头,萃取温度60℃,萃取时间60 min,振摇速率450 r·min^(−1),解吸时间5 min,解吸温度280℃.4种氯酚浓度-响应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94,方法检出限为0.015—0.060μg·L^(−1),方法定量限为0.050—0.20μg·L^(−1),平均回收率为90.4%—115%,相对标准偏差为0.47%—6.91%.该方法具有准确、便捷、灵敏度高等优点,适用于生活饮用水中多种氯酚的同时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氯酚 生活饮用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性矿山废水形成过程:来自反应运移模拟与同位素的启示 被引量:2
19
作者 邱文杰 杜卓然 +3 位作者 尹子悦 孙媛媛 祝晓彬 吴剑锋 《高校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3,共13页
采矿活动形成的酸性矿山废水(AMD)是世界范围内的环境问题,研究AMD的产酸机制及影响重金属和硫酸盐的释放、迁移和转化等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能够为定量预测AMD的形成过程与修复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文章基于TOUGHREACT/EOS3程序构建水—... 采矿活动形成的酸性矿山废水(AMD)是世界范围内的环境问题,研究AMD的产酸机制及影响重金属和硫酸盐的释放、迁移和转化等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能够为定量预测AMD的形成过程与修复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文章基于TOUGHREACT/EOS3程序构建水—气二相流的多组分反应运移模型,模拟尾矿堆中硫化物矿物(如黄铁矿)在大气降水和氧气作用下的氧化溶解产酸过程。同时,进一步考虑相关组分在含水介质中迁移转化的物理和地球化学反应过程,反应网络包括硫化物矿物氧化溶解释放的H+、铁离子以及硫酸根迁移转化过程,主要矿物的溶解和沉淀反应引起pH缓冲过程。最后,将硫稳定同位素考虑到反应运移模型中,以识别AMD形成过程中发生的细菌硫酸盐还原过程及相应的硫同位素分馏。模型首先定量得出黄铁矿在不同氧化途径下的产酸贡献,结果表明同时考虑O_(2)(aq)和Fe^(3+)的平行氧化过程会增加产酸、铁离子和硫酸根浓度,pH受黄铁矿氧化释放的H⁺以及矿物溶解—沉淀对应的中和反应控制。稳定同位素反应运移模型结果表明,在不同分馏动力学富集系数下,δ^(34)S值变化差异较大,在开放系统中采用瑞利分馏模型则很大程度上会高估富集系数。该研究有利于理解并预测矿山环境中酸性水的形成与迁移过程,对于防治采矿活动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矿山废水 水—气二相流 反应运移模拟 硫稳定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及软水环境对铝酸盐水泥基材料的影响
20
作者 张宇 左晓宝 刘婧涵 《建筑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91-498,共8页
研究了铝酸盐水泥(CAC)基材料在软水环境中的力学性能变化及温度对其影响的机理。监测CAC砂浆抗压强度的同时,通过X射线衍射、热重分析、乙二胺四乙酸(EDTA)滴定和扫描电镜等分析了CAC净浆的物相组成和微观结构。结果表明:在20℃软水环... 研究了铝酸盐水泥(CAC)基材料在软水环境中的力学性能变化及温度对其影响的机理。监测CAC砂浆抗压强度的同时,通过X射线衍射、热重分析、乙二胺四乙酸(EDTA)滴定和扫描电镜等分析了CAC净浆的物相组成和微观结构。结果表明:在20℃软水环境中,CAC水化产物的组成并未发生明显改变,且三水铝石凝胶的形成保证了材料长期性能的稳定;在60℃软水环境中,温度升高导致CAC水化产物的物相发生转变,软水的存在进一步增强了这一效应;在温度和软水的共同影响下,水化产物的相变及部分水化产物的溶解均破坏了CAC净浆的微观结构,降低了材料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酸盐水泥 产物相变 高温 软水环境 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