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44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novel transient strategy:transient electronics based on energetic materials
1
作者 Yutao Wang Zhongliang Ma +2 位作者 Wei He Yongli Zhang Peijin Liu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2025年第2期111-130,共20页
Transient electronics is a versatile tool that finds applications in various fields,including medical biology,environmental protection,and data information security.In the context of data protection,the traditional pa... Transient electronics is a versatile tool that finds applications in various fields,including medical biology,environmental protection,and data information security.In the context of data protection,the traditional passive degradation transient mode is being replaced by the active destruction mode,which features a short self-destruction time and provides greater resistance to recovery.This article presents an overview of recent progress in transient electronics,assessing the benefits and suitability of varying transient mechanisms.The article also analyses the influence of transient electronics on military security while emphasizing the advantages of implementing energetic materials.Besides,the article introduces energetic transient devices and evaluates their ability to support the autonomous operation of transient electronic devi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nsient electronics Energetic material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use of shaped charge jet as transient antennas for radiating electromagnetic pulses
2
作者 Jiahui Guo Bin Ma +2 位作者 Zhengxiang Huang Yong Peng Xin Jia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2025年第5期260-274,共15页
In this study,the potential application of shaped charge jets as transient antennas for electromagnetic signal transmission was explored and an electromagnetic pulse radiation system with a shaped charge jet as a tran... In this study,the potential application of shaped charge jets as transient antennas for electromagnetic signal transmission was explored and an electromagnetic pulse radiation system with a shaped charge jet as a transient antenna was proposed.During the research,cruci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ransient antenna formed by a shaped charge with a 30 mm diameter,such as resonant frequency,radiation pattern,and radiation efficiency,were evaluated.The typical shaped charge jet morphology was obtained based on the simulations,in which it could insight the dynamic behavior of the shaped charge jet selected.An equivalent model experiment was employed to test the radiation efficiency,and it showed that a shorting pin loading method could increase the relative bandwidth of the jet antenna to 32.8%,an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correlate with the theoretical predictions for half-wave dipole antennas reasonably well.Additionally,variations in the diameter of the shaped charge jet were found to affect the input impedance and impedance bandwidth,while the length of the jet influenced the resonant frequency of the antenna.This suggests that altering these parameters can achieve reconfigurability of the jet anten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aped charge transient antenna Electromagnetic pulse Radiated power Reconfigurable anten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ulti-circular formation control with reinforced transient profiles for nonholonomic vehicles:A path-following framework
3
作者 Jintao Zhang Xingling Shao +1 位作者 Wendong Zhang Zongyu Zuo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1期278-287,共10页
This article investigates a multi-circular path-following formation control with reinforced transient profiles for nonholonomic vehicles connected by a digraph.A multi-circular formation controller endowed with the fe... This article investigates a multi-circular path-following formation control with reinforced transient profiles for nonholonomic vehicles connected by a digraph.A multi-circular formation controller endowed with the feature of spatial-temporal decoupling is devised for a group of vehicles guided by a virtual leader evolving along an implicit path,which allows for a circumnavigation on multiple circles with an anticipant angular spacing.In addition,notice that it typically imposes a stringent time constraint on time-sensitive enclosing scenarios,hence an improved prescribed performance control(IPPC)using novel tighter behavior boundaries is presented to enhance transient capabilities with an ensured appointed-time convergence free from any overshoots.The significant merits are that coordinated circumnavigation along different circles can be realized via executing geometric and dynamic assignments independently with modified transient profiles.Furthermore,all variables existing in the entire system are analyzed to be convergent.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are provided to validate the utility of suggested solu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lti-circular formation Reinforced transient profiles Nonholonomic vehicles Path follow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me-dependent effects in transient liquid phase bonding of 304L and Cp-Ti using an Ag-Cu interlayer
4
作者 Saeed VAZIRIAN Mohammad MOSHKBAR BAKHSHAYESH Ali FARZADI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7期2237-2255,共19页
One of the challenges for bimetal manufacturing is the joining process.Hence,transient liquid phase(TLP)bonding was performed between 304L stainless steel and Cp-Ti using an Ag-Cu interlayer with a thickness of 75μm ... One of the challenges for bimetal manufacturing is the joining process.Hence,transient liquid phase(TLP)bonding was performed between 304L stainless steel and Cp-Ti using an Ag-Cu interlayer with a thickness of 75μm for bonding time of 20,40,60,and 90 min.The bonding temperature of 860℃ was considered,which is under the β transus temperature of Cp-Ti.During TLP bonding,various intermetallic compounds(IMCs),including Ti_(5)Cr_(7)Fe_(17),(Cr,Fe)_(2)Ti,Ti(Cu,Fe),Ti_(2)(Cu,Ag),and Ti_(2)Cu from 304L toward Cp-Ti formed in the joint.Also,on the one side,with the increase in time,further diffusion of elements decreases the blocky IMCs such as Ti_(5)Cr_(7)Fe_(17),(Cr,Fe)_(2)Ti,Ti(Cu,Fe)in the 304L diffusion-affected zone(DAZ)and reaction zone,and on the other side,Ti_(2)(Cu,Ag)IMC transformed into fine morphology toward Cp-Ti DAZ.The microhardness test also demonstrated that the(Cr,Fe)_(2)Ti+Ti_(5)Cr_(7)Fe_(17) IMCs in the DAZ on the side of 304L have a hardness value of HV 564,making it the hardest phase.The maximum and minimum shear strength values are equal to 78.84 and 29.0 MPa,respectively.The cleavage pattern dominated fracture surfaces due to the formation of brittle phases in dissimilar joi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ffusion brazing transient liquid phase bonding dissimilar material joints microstructural evolution mechanical properties grade 2 titaniu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岩结构瞬变诱冲机理 被引量:2
5
作者 伍永平 罗生虎 +6 位作者 闫壮壮 解盘石 田程阳 王同 高喜才 王红伟 郎丁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3-208,共16页
冲击地压是深部煤矿开采面临的主要灾害之一,揭示冲击地压的发生机理是其灾害评价、预测及防治的前提和基础。采用理论分析、数值计算、模拟实验和现场实测互馈综合研究方法,在综合厘定覆岩空间结构与其力学响应内在联系的基础上,系统... 冲击地压是深部煤矿开采面临的主要灾害之一,揭示冲击地压的发生机理是其灾害评价、预测及防治的前提和基础。采用理论分析、数值计算、模拟实验和现场实测互馈综合研究方法,在综合厘定覆岩空间结构与其力学响应内在联系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结构瞬变激励下采场煤岩的力学响应和冲击地压的发生机理。结果显示:覆岩空间结构的力学性能和力学环境是其范围内的采场煤岩产生不同力学响应的内、外因,坚硬岩层破断等子系统的瞬时失稳,会导致覆岩空间结构大系统的瞬变,进而造成采场煤岩动态力学响应(矿震)的发生和静态力学响应的阶变。结构瞬变后,除了震源处的应变能会发生瞬变外,更大范围的煤岩应力场、位移场、应变能场和重力势能场等力学响应也会发生瞬变。结构瞬变区域上方覆岩瞬时下沉、应力骤减、应变能和重力势能的释放特征明显,结构瞬变区域外侧深部区域煤岩略有下沉、应力骤增、应变能聚集特征明显、重力势能略有释放;采场煤岩的总势能瞬时减小,这其中,总应变能瞬时增大,而总重力势能瞬时减小。同时,受坚硬岩层破断形成的卸载、回弹和下沉影响,矿震发生时,并非所有区域的煤岩都会被瞬时加载,临近结构瞬变区域的煤体会被瞬时卸载。工作面后方坚硬岩层的瞬时破断,会使走向支承压力“瞬时前移”,导致工作面前方煤体的高静载区域出现“高静载+负动载”的应力状态,而回采巷道煤体的高静载区域出现“高静载+正动载”的应力状态,造成回采巷道发生冲击地压的概率远大于工作面。在实际工程中,应基于煤岩结构与其动、静力学响应的内在关联,基于“调结构、控响应”的理念,建立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岩结构 瞬变 力学响应 矿震 冲击地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eq2Seq双向模型的水锤压力预测 被引量:1
6
作者 吴罗长 刘振兴 +4 位作者 雷洁 颜建国 郭鹏程 孙帅辉 马晋阳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9-106,共8页
水锤计算对保障长距离输水工程管网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但传统水锤数值方法存在模型复杂、计算量大的问题。为此,在自主开发的瞬态流试验平台上,通过支路快速关阀产生水锤,获取了不同流量和压力条件下的瞬态水锤压力。试验参... 水锤计算对保障长距离输水工程管网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但传统水锤数值方法存在模型复杂、计算量大的问题。为此,在自主开发的瞬态流试验平台上,通过支路快速关阀产生水锤,获取了不同流量和压力条件下的瞬态水锤压力。试验参数范围为:体积流量15~55 m^(3)/h,压力150~450 kPa。采用集合经验模态分解方法对水锤信号进行滤波,并对水锤压力的变化规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基于双向门控循环单元,建立了用于水锤压力预测的序列到序列(sequence-to-sequence,Seq2Seq)双向预测模型。结果表明,Seq2Seq双向预测模型能有效预测支路水锤,其预测数据决定系数在0.8以上,水锤特征参数预测准确率超过98%。该研究成果为水锤压力预测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锤 瞬变流 Seq2Seq 经验模态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DG的交直流不平衡配电系统暂态电压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徐艳春 王霖 +2 位作者 张涛 王凌云 MI Lu 《电力自动化设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3-41,共9页
分布式电源(DG)以及大量恒功率直流负荷接入交直流配电系统使得母线暂态电压表现出正负极耦合且多波动的特性,现有暂态电压稳定性评估方法准确率低且适用性较差。推导分析了双极交直流配电系统直流侧线路、负荷参数不平衡时影响系统母... 分布式电源(DG)以及大量恒功率直流负荷接入交直流配电系统使得母线暂态电压表现出正负极耦合且多波动的特性,现有暂态电压稳定性评估方法准确率低且适用性较差。推导分析了双极交直流配电系统直流侧线路、负荷参数不平衡时影响系统母线暂态电压稳定的因素。基于二元表判据思想,提出一种改进的自适应母线暂态电压稳定性评估指标。针对参数不平衡时含DG的双极交直流配电系统,引入稳定性保持因子,提出母线与系统的暂态电压稳定裕度计算方法。基于所提方法利用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在改进的IEEE 33节点与IEEE 69节点双极交直流配电系统中量化影响系统暂态电压稳定性的因素,并对比验证了所提指标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暂态电压稳定性 交直流系统 不平衡配电系统 直流故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层气压裂水平井生产动态分析及其渗透率协同演化机制 被引量:1
8
作者 郭建春 张涛 +3 位作者 武玺 赵志红 李宗源 曾杰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16-531,共16页
大规模压裂改变了煤层气低产、低效的开发现状,但煤层气压裂井生产动态不清晰、渗透率演化机制不明确,极大地限制了煤层气藏的高效开发。为此,考虑煤层吸附膨胀、裂缝压缩和非稳态蠕变条件下的总应变演化,结合立方定律建立渗透率模型,... 大规模压裂改变了煤层气低产、低效的开发现状,但煤层气压裂井生产动态不清晰、渗透率演化机制不明确,极大地限制了煤层气藏的高效开发。为此,考虑煤层吸附膨胀、裂缝压缩和非稳态蠕变条件下的总应变演化,结合立方定律建立渗透率模型,利用有限体积法(FVM)结合瞬态嵌入式离散裂缝模型(tEDFM)求解压力和渗透率场。依托嵌入式流量交换原理,建立吸附-游离多重采出计算框架,实现压后生产动态分析和产能计算。研究发现:煤层气压裂井生产动态包括初期高产、解吸上升、中期稳产、后期衰减和末期枯竭5个阶段。兰氏压力越大,吸附气上产越快,兰氏压力为2.6 MPa时,1800 d后吸附气主导生产。兰氏体积增加至15 m^(3)/t,解吸附贡献占比持续上升,吸附态甲烷在560 d后成为主要气源。水力裂缝越密集,泄压面积增大显著提升初期产能且衰减越晚。裂缝间距增大3倍,最高产气量减少48%,裂缝半长增加50 m,初期产量增加近1倍。渗透率演化包括损失、恢复和增强3个阶段,裂缝压缩系数为0.03 MPa-1,800 d内损失率高达76%。尽管裂缝闭合造成渗透率损失,当甲烷解吸并采出,膨胀应变减小,使得渗透率进入恢复阶段。压裂规模增大,渗透率恢复越快且程度更高,促进煤层气长效采出。当解吸附应变大于0.06,渗透率在生产后期可恢复并增强至初期的1.2倍。煤层黏弹性模量越低,蠕变造成的渗透率损伤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多尺度渗流 FVM-tEDFM 嵌入式流量交换 多重采出 渗透率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气管线计划性放空回收数值仿真模拟 被引量:1
9
作者 左丽丽 王珑云佳 +7 位作者 雷宏峰 孙恒 潘彪 田望 郭宇飞 孙晓阳 吴晓飞 郝千千 《天然气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5-186,共12页
天然气中甲烷的温室效应强度远高于二氧化碳,消除或减少输气管线放空作业中的天然气排放对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为此,针对需计划性放空的输气管线,分别对采用下游压气站离心压缩机和移动式往复压缩机的2种天然气回收过程以及传统... 天然气中甲烷的温室效应强度远高于二氧化碳,消除或减少输气管线放空作业中的天然气排放对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为此,针对需计划性放空的输气管线,分别对采用下游压气站离心压缩机和移动式往复压缩机的2种天然气回收过程以及传统冷放空过程建立了瞬态仿真模型,并对放空回收所需总时间、放空气量、回收气量等参数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采用隐式中心差分法求解这些模型,获得的回收时长、排放时长、回收气量、排放气量等参数与相应的TGNET软件仿真结果及放空过程实际数据的偏差均在±8%以内;(2)针对放空气回收过程的仿真模型,离心压缩机和往复压缩机需要考虑进行边界条件的转换;在放空过程的模拟中,需要考虑立管出口处压力和流速边界条件的转换;(3)针对输气管线计划性放空提出了3种天然气回收方案,其中方案1利用下游压气站的离心压缩机,方案2利用移动式往复压缩机,方案3为方案1和方案2的组合,即先用下游压气站的离心压缩机进行回收,当其进口压力降至允许最低值时,再切换至移动式往复式压缩机继续回收过程。结论认为:(1)方案1的回收时长最短但回收率最低,方案2的情况刚好相反,而方案3的回收率与方案2相近但回收时长介于方案1和方案2之间;(2)针对阀室间管线放空气回收方案的选择,离心压缩机与往复式压缩机结合进行回收的方案,可同时兼顾回收时长和回收效率,具有较好的经济性和可行性,因而具有较好的综合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气管线 放空 天然气回收 瞬态仿真 压缩机 方案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散式新能源并网稳定性问题分析与控制方法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勇 常樊睿 +3 位作者 彭衍建 王绍阳 张曦壬 曹一家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43-1559,共17页
发展新能源是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助力中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战略举措。中国中部、东部和南部地区因其地形特征多采用分散式的新能源开发模式。但分散式新能源通常处于网架结构薄弱地区,工业负荷接入周边,加之其自身显著的电力电子... 发展新能源是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助力中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战略举措。中国中部、东部和南部地区因其地形特征多采用分散式的新能源开发模式。但分散式新能源通常处于网架结构薄弱地区,工业负荷接入周边,加之其自身显著的电力电子特性,并网后会给电力系统带来复杂的稳定控制难题。为此,针对分散式新能源并网稳定性问题的机理分析与控制方法进行综述,从多时间尺度的角度归纳了谐波、电压、暂态同步以及频率等方面不同类型的稳定性问题,并总结了中国新能源并网的相关标准;进一步分析了复杂并网稳定性问题的产生原因,阐述并比较了各类稳定性控制方法的原理、优缺点等;最后结合新型储能与人工智能算法的发展趋势,对该领域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散式新能源 谐波 高/低电压穿越 暂态同步失稳 频率越限 电压抬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功角偏差和阻尼效应的构网型双馈风机暂态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颜湘武 蔡光 +3 位作者 李锐博 贾焦心 张书瑞 王耀函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616-2632,I0014,共18页
构网型双馈风机(grid-formingdoublyfedinduction generator,GFM-DFIG)具有与同步发电机(synchronous generator,SG)相近的主动支撑能力的同时,也面临着与SG类似的暂态稳定性问题。但是,风机转子侧控制的电流限幅环节及转子电流和定子... 构网型双馈风机(grid-formingdoublyfedinduction generator,GFM-DFIG)具有与同步发电机(synchronous generator,SG)相近的主动支撑能力的同时,也面临着与SG类似的暂态稳定性问题。但是,风机转子侧控制的电流限幅环节及转子电流和定子电流之间的强耦合关系,使其暂态建模和分析更加困难。该文首先对GFM-DFIG模型进行降阶处理,得到用于暂态分析的二阶模型,考虑虚拟功角与机端功角的偏差,推导二阶模型在转子电流限幅下的虚拟功角特性方程,实现对GFM-DFIG动态特性的刻画;通过对阻尼效应做近似化处理,提出计及阻尼的改进暂态能量函数法,在所提二阶模型基础上,计算得到稳定极限电压、极限切除角、极限切除时间等暂态稳定评价指标;借由以上指标开展定量分析,揭示并网阻抗和控制参数对暂态稳定性的影响规律,为GFM-DFIG参数优化设计提供指导;最后,通过仿真验证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网型双馈风机 电流限幅 功角偏差 阻尼效应 暂态稳定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构网型直驱风机的电力系统暂态功角稳定性分析与控制策略
12
作者 韩平平 熊瑶 +2 位作者 吴红斌 陈鹏飞 董玮 《电力自动化设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70-78,共9页
随着新型电力系统的发展,构网型直驱风机(GFM-PMSG)的应用更加广泛,但也改变了电力系统的功角稳定特性。为此,基于扩展等面积法(EEAC),分析了含GFM-PMSG的电力系统的暂态稳定性机理,并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多机系统的改进GFM-PMSG暂态控制... 随着新型电力系统的发展,构网型直驱风机(GFM-PMSG)的应用更加广泛,但也改变了电力系统的功角稳定特性。为此,基于扩展等面积法(EEAC),分析了含GFM-PMSG的电力系统的暂态稳定性机理,并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多机系统的改进GFM-PMSG暂态控制策略。构建了含风机的双机系统等效转子运动方程,得到风机并网对同步机之间功角特性的影响主要取决于其有功外特性的结论,并考虑多时间尺度特性,分析了GFM-PMSG的有功外特性;基于EEAC分析了考虑阻尼系数时GFM-PMSG接入对系统同步机之间功角稳定性的影响机理、GFM-PMSG和同步机之间的暂态功角稳定机理及控制参数的影响;提出了一种改进的GFMPMSG暂态控制策略,改善了含GFM-PMSG的电力系统的暂态功角稳定性;在PSCAD/EMTDC中搭建扩展双机系统仿真模型进行对比分析,验证所提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暂态功角稳定性 构网型直驱风机 电力系统 EEAC 电网电压跌落 暂态控制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MHSA与Boruta的电力系统暂态功角稳定关键特征筛选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曼 周小雨 +2 位作者 陈凡 赖业宁 朱瑛 《电力工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5-164,共10页
现有暂态稳定特征选择方法中初始特征的选定会限制后续寻找最佳特征组合的能力,同时缺乏客观方法来确定关键特征的数量,为此,文中提出一种融合多头自注意力(multi-head self-attention,MHSA)与Boruta的暂态功角稳定关键特征筛选方法。首... 现有暂态稳定特征选择方法中初始特征的选定会限制后续寻找最佳特征组合的能力,同时缺乏客观方法来确定关键特征的数量,为此,文中提出一种融合多头自注意力(multi-head self-attention,MHSA)与Boruta的暂态功角稳定关键特征筛选方法。首先,构建深度神经网络模型,并在输入侧添加MHSA模块进行暂态稳定评估。MHSA直接面向输入的电网特征,可在模型训练过程中自适应调整注意力权重,聚焦关键特征。其次,利用Boruta算法生成真假特征组合,经过MHSA模型的训练,选择高于最大虚假特征权重的真实特征,由模型本身确定关键特征数量。最后,在IEEE 39和IEEE 118节点系统上进行算例分析。算例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在保证评估精度的同时大幅减少输入特征的数量,相比于传统方法,可选出评估精度更高的关键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头自注意力(MHSA) Boruta算法 暂态稳定 特征选择 关键特征 虚假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轮发电机转子不圆度诱发的定子铁心振动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武玉才 范轩杰 +3 位作者 纪璇 卢伟甫 朱新凯 马明晗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42-351,I0028,共11页
大型水轮发电机的转子不圆度问题使定子铁心受到低频磁吸力作用,磁吸力交变频率与定子铁心固有振动频率接近时,将诱发定子铁心的低频振动。针对转子不圆度所导致的气隙磁场不对称现象,首先推导了定子铁心上特定点受到的周期性磁吸力表达... 大型水轮发电机的转子不圆度问题使定子铁心受到低频磁吸力作用,磁吸力交变频率与定子铁心固有振动频率接近时,将诱发定子铁心的低频振动。针对转子不圆度所导致的气隙磁场不对称现象,首先推导了定子铁心上特定点受到的周期性磁吸力表达式,获得铁心振动频率与转子磁极不圆度之间的关联规律。随后以1台334 MV·A水轮发电机为例仿真了机组正常和单个磁极、连续磁极、间隔磁极以及椭圆磁极等典型不圆度状态下的电磁力分布,进一步利用瞬态结构分析得到了定子铁心的振动特性。最后在MJF-30-6故障模拟机组上模拟了磁极不圆度造成的磁场不对称现象,定子铁心振动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轮发电机 转子不圆度 不平衡电磁力 瞬态结构分析 定子铁心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奈普酶静脉溶栓对内囊预警综合征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15
作者 张腾飞 胡胜洁 +4 位作者 付胜奇 张莹 朱利利 宋良 张思森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56-1060,共5页
目的探讨替奈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内囊预警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前瞻性连续选取2019年3月至2024年3月就诊于郑州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的内囊预警综合征患者13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替奈普酶组67例与对照组69例。采用美国国立... 目的探讨替奈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内囊预警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前瞻性连续选取2019年3月至2024年3月就诊于郑州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的内囊预警综合征患者13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替奈普酶组67例与对照组69例。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估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采用改良的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估治疗后远期预后。结果替奈普酶组脑白质病变比例和基线收缩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替奈普酶组完全恢复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24 h、72 h、7 d/出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及再次发作率、新发急性脑梗死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替奈普酶组mRS评分0~2分比例更高,mRS评分3~6分比例更低(P<0.05)。替奈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是发病后90 d mRS评分0~2分和mRS评分3~6分的影响因素(OR=0.264,95%CI:0.089~0.813;OR=4.144,95%CI:1.184~14.506,P<0.05)。结论替奈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可显著提高内囊预警综合征患者良好预后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囊 替奈普酶 预后 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电机组调相运行与新能源发电协同优化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齐郑 吉苏朋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8-119,共12页
新能源直流外送系统发生直流闭锁后会产生暂态过电压,严重限制了系统内新能源机组的出力。针对这一问题,分析了新能源直流外送系统发生直流闭锁后产生暂态过电压的机理及其对新能源消纳的影响,提出了水电机组调相运行与新能源发电协同... 新能源直流外送系统发生直流闭锁后会产生暂态过电压,严重限制了系统内新能源机组的出力。针对这一问题,分析了新能源直流外送系统发生直流闭锁后产生暂态过电压的机理及其对新能源消纳的影响,提出了水电机组调相运行与新能源发电协同优化技术。以系统运行经济性最优为优化目标,考虑暂态过电压等约束,建立了水电机组调相运行与新能源发电协同优化模型。利用改进粒子群算法进行寻优,得到水电机组和新能源机组的优化运行方案。根据某地区实际电网搭建仿真算例,仿真计算结果表明所提模型及方法不仅能促进新能源的消纳,而且能有效抑制新能源直流外送系统的暂态过电压,使系统运行的经济性、安全性得到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电机组 暂态过电压 新能源直流外送 粒子群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限流切换的构网型变换器并联系统暂态同步稳定分析
17
作者 吴峰 鲍颜红 +4 位作者 郑建勇 徐泰山 任先成 张金龙 杨可昕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26,共13页
电网短路故障下,并联运行的新能源构网型变换器暂态交互作用显著增强,增加了系统暂态同步失稳风险。文中首先建立了构网型变换器并联系统暂态交互模型。其次,借助传统同步发电机稳定理论,分析了暂态交互能量影响变换器稳定性的作用机理... 电网短路故障下,并联运行的新能源构网型变换器暂态交互作用显著增强,增加了系统暂态同步失稳风险。文中首先建立了构网型变换器并联系统暂态交互模型。其次,借助传统同步发电机稳定理论,分析了暂态交互能量影响变换器稳定性的作用机理,进一步揭示了交互能量作用下的功角牵引机制将促使多变换器稳定性趋近一致或致使稳定性较差的变换器加速失稳。由此,提出了计及限流切换的构网型变换器并联系统稳定域构建方法,并通过稳定域分析了变换器运行状态及控制参数对系统暂态稳定性的影响规律。最后,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网型变换器 暂态稳定 并联运行 暂态交互能量 稳定域 限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条件生成对抗网络与迁移学习的暂态电压稳定超前判别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渝红 何其多 +5 位作者 郑宗生 周旭 马欢 程定一 赵康 周辰予 《电力自动化设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9-166,共8页
为解决样本不平衡导致的暂态电压稳定判别准确性不足的问题以及实现暂态电压稳定超前判别,提出一种基于条件生成对抗网络(CGAN)与迁移学习的暂态电压稳定超前判别方法。考虑暂态电压稳定样本类型,利用CGAN定向扩增暂态电压样本集,解决... 为解决样本不平衡导致的暂态电压稳定判别准确性不足的问题以及实现暂态电压稳定超前判别,提出一种基于条件生成对抗网络(CGAN)与迁移学习的暂态电压稳定超前判别方法。考虑暂态电压稳定样本类型,利用CGAN定向扩增暂态电压样本集,解决样本不平衡问题,从而提升暂态电压稳定判别准确性;考虑到CGAN生成器与暂态电压时序预测模型具有相似的学习任务,将CGAN生成器模型迁移至暂态电压时序预测模型,结合工程判据实现暂态电压稳定超前判别,并进一步提升暂态电压稳定判别准确性。在CEPRI-VC暂态电压稳定分析系统中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暂态电压稳定 稳定超前判别 迁移学习 条件生成对抗网络 数据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结构动力学理论的矿震机理分析
19
作者 罗生虎 闫壮壮 +5 位作者 解盘石 伍永平 王红伟 朱广安 王同 田程阳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881-2891,共11页
矿震是地下煤层开采中较常见的动力学现象,揭示矿震的力学原理是其灾害评价、预测及防治的前提和基础,采用理论分析方法,探讨了矿震的力学原理与主控因子,研究了矿震中覆岩的下沉-振动响应特征,及其作用下覆岩应变能、重力势能和动能的... 矿震是地下煤层开采中较常见的动力学现象,揭示矿震的力学原理是其灾害评价、预测及防治的前提和基础,采用理论分析方法,探讨了矿震的力学原理与主控因子,研究了矿震中覆岩的下沉-振动响应特征,及其作用下覆岩应变能、重力势能和动能的演变机理。结果显示:在结构动力学视角下,矿震是一类典型的自由振动,由坚硬岩层破断等采场煤岩结构子系统的瞬时失稳触发,由采场煤岩结构瞬变后的初始状态驱动,不需要外部能量的输入,耗散采场煤岩自身的势能(重力势能+应变能),受控于采场煤岩结构的力学性能与力学环境及其对应的瞬变特征。对于结构瞬变区域上方的覆岩,受坚硬岩层破断影响,覆岩载荷转递路径发生改变,采空区上方关键层上、下表面的承载量瞬时减小,采空区外侧关键层上表面的承载量瞬时增大。受此影响,关键层及其上覆岩层下沉-振动,其任意时刻的速度、位移和弯曲应变能线密度等响应特征均呈现出波动特性,且都以震源为中心迅速衰减。并且,在任意振动周期内,除了有能量的耗散外,亦存在不同能量间的相互转换;在第1个1/4周期内,重力势能向动能和应变能转换;在第2个1/4周期内,重力势能和动能向应变能转换;在第3个1/4周期内,应变能向重力势能和动能转换;在第4个1/4周期内,动能和应变能向重力势能转换。基于上述的理念,可以更直观地理解矿震中采场空间不同区域煤岩力学响应的发生机理及其内在关联等,为煤岩动力灾害的防控提供了新思路和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震 结构动力学 结构瞬变 自由振动 力学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RSE-CNN的电力系统多任务暂态稳定自适应评估
20
作者 吴俊勇 史法顺 +2 位作者 李栌苏 赵鹏杰 张若愚 《电力自动化设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7-175,共9页
为解决暂态功角与暂态电压一体化评估中可靠性不足、在线更新耗时过长的问题,提出多任务暂态稳定自适应评估方法。利用变步长二分法从时间维度上构建暂态功角与暂态电压的稳定边界;提出一种融合多尺度残差挤压激励机制的多任务卷积神经... 为解决暂态功角与暂态电压一体化评估中可靠性不足、在线更新耗时过长的问题,提出多任务暂态稳定自适应评估方法。利用变步长二分法从时间维度上构建暂态功角与暂态电压的稳定边界;提出一种融合多尺度残差挤压激励机制的多任务卷积神经网络,该网络直接面向量测数据,仅需3个采样点即可完成输入特征与稳定边界的映射,在保证快速性的基础上实现了高精度的边界拟合;通过引入自适应动态权重的Huber损失函数进一步增强模型在实际应用中的可靠性;在线应用时,通过迁移学习实现模型在负荷、拓扑、新能源3个维度下的自适应更新。在改进的IEEE 39节点系统中的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方法不仅兼顾快速性、准确性与可靠性,而且在未知场景下具备快速更新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暂态稳定评估 暂态功角稳定 暂态电压稳定 极限切除时间 自适应动态权重 迁移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