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L-1β和TNF-α对软骨细胞基质降解的影响及相关机制研究 被引量:44
1
作者 黄金刚 童海骏 +1 位作者 刘宏强 张晓玲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084-1089,共6页
目的研究白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关节软骨细胞外基质降解的作用及相关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大鼠原代关节软骨细胞,单独或联合使用IL-1β和(或)TNF-α刺激软骨细胞,分别设为IL-1β刺激组、TNF-α刺激组、IL-1β... 目的研究白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关节软骨细胞外基质降解的作用及相关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大鼠原代关节软骨细胞,单独或联合使用IL-1β和(或)TNF-α刺激软骨细胞,分别设为IL-1β刺激组、TNF-α刺激组、IL-1β和TNF-α联合刺激组;另设无任何刺激的对照组。在细胞培养24、48、72h时点,采用倒置显微镜观察软骨细胞外基质的变化;采用Real-TimePCR法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蛋白聚糖降解酶-1(Adamts-4)和蛋白聚糖降解酶-2(Adamts-5)mRNA的表达。结果细胞在培养48、72h时点,显微镜观察显示对照组与TNF-α刺激组的软骨细胞外基质降解情况无明显差异;IL-1β刺激组、IL-1β和TNF-α联合刺激组细胞外基质失染、降解,细胞形态缩小,细胞间隙增宽。与对照组比较,细胞培养24h时点,IL-1β刺激组MMP-13、Adamts-4和Adamts-5mRNA的表达显著上调(P<0.01);而在培养48、72h时点有所下调。IL-1β和TNF-α联合刺激组与IL-1β刺激组比较,在培养各时点,MMP-13、Adamts-4和Adamts-5mRNA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1β诱导软骨细胞产生大量的MMP-13、Adamts-4和Adamts-5而直接降解软骨细胞外基质;TNF-α可能不直接引起软骨细胞外基质的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基质金属蛋白酶 蛋白聚糖酶 白介素-1Β 肿瘤坏死因子-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因子活性与小儿肺炎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7
2
作者 吴丽娜 王艳玲 +1 位作者 王彦峰 王丽杰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73-374,共2页
目的 :探讨小儿肺炎的发病及病情变化与细胞因子活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法检测 47例肺炎患儿 (其中单纯性肺炎 40例 ,重症肺炎 7例 )及 40例正常健康儿童血清白细胞介素 1β(interleukin 1β ,IL 1β)、白细胞介素 8(... 目的 :探讨小儿肺炎的发病及病情变化与细胞因子活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法检测 47例肺炎患儿 (其中单纯性肺炎 40例 ,重症肺炎 7例 )及 40例正常健康儿童血清白细胞介素 1β(interleukin 1β ,IL 1β)、白细胞介素 8(interleukin 8,IL 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 α ,TNFα)的水平。 结果 :入院第 1天肺炎患儿血清IL 8、TNFα含量高于正常健康儿童 (P <0 .0 1) ,重症肺炎组血清IL 8含量高于单纯性肺炎组 (P<0 .0 1)。治疗过程中 ,单纯性肺炎患儿随病情的减轻IL 8、TNFα含量逐渐下降 (P <0 .0 1) ;而重症肺炎患儿则随病情的加重IL 1β、IL 8和TNFα含量明显升高 ,与治疗前比差异显著 (P <0 .0 1)。结论 :血清IL 1β、IL 8和TNFα水平的变化与肺炎患儿病情的严重程度有关 ;连续检测血清IL 1β、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 白细胞介素1Β 白细胞介素8 肿瘤坏死因子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冲击波对兔膝骨关节炎软骨白细胞介素-1β及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8
3
作者 侯晓东 刘洪柏 刘克敏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21-124,共4页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ESW)对兔膝骨性关节炎软骨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将3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各10只。模型组和治疗组采用改良伸直位固定6周,制备兔膝骨关...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ESW)对兔膝骨性关节炎软骨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将3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各10只。模型组和治疗组采用改良伸直位固定6周,制备兔膝骨关节炎模型。治疗组造模后立即给予ESW治疗1次,能流密度0.1 mJ/mm2,冲击次数1000次。各组分别于治疗后4周处死,观察大体标本形态学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关节软骨中IL-1β和TNF-α的水平。结果治疗组IL-1β和TNF-α的表达较模型组明显下调(P<0.01)。结论 ESW能下调兔膝骨关节炎软骨细胞IL-1β、TNF-α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体外冲击波 关节软骨 白细胞介素-1Β 肿瘤坏死因子-Α INTERLEUKIN-1Β tumour necrosis factor-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藜芦醇甙对大鼠内毒素休克的影响 被引量:23
4
作者 张曼 金丽娟 金春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45-248,共4页
用经煮沸灭活及反复冻融的大肠杆菌O_(111)B_4混悬液8×10^(10)/ml,静注复制大鼠内毒素休克模型,观察比较给白藜芦醇甙予先处理后再形成的内毒素休克大鼠与休克对照组。结果表明:白藜芦醇甙改善了内毒素休克大鼠的血压下降和血中白... 用经煮沸灭活及反复冻融的大肠杆菌O_(111)B_4混悬液8×10^(10)/ml,静注复制大鼠内毒素休克模型,观察比较给白藜芦醇甙予先处理后再形成的内毒素休克大鼠与休克对照组。结果表明:白藜芦醇甙改善了内毒素休克大鼠的血压下降和血中白细胞,血小板的减少;各时点脉压差的降低明显大于休克对照组,表明心血管功能的代偿能力有所改善。对用白藜芦醇甙后如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改变,血浆中溶酶体和肿瘤坏死因子的释放减少和血细胞比积不升高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毒素休克 白藜芦醇甙 虎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藜芦醇甙对内毒素刺激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产生TNF_α和NAG的影响 被引量:15
5
作者 张曼 乐毅 金丽娟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42-245,共4页
收集小鼠腹腔巨噬细胞,调整细胞浓度为5×10 ̄5/ml,加入24孔培养板每孔1ml,内毒素刺激前后不同时间加入白藜芦醇甙培养,检测上清中肿瘤坏死因子,溶酶体酶(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的变化,结果说... 收集小鼠腹腔巨噬细胞,调整细胞浓度为5×10 ̄5/ml,加入24孔培养板每孔1ml,内毒素刺激前后不同时间加入白藜芦醇甙培养,检测上清中肿瘤坏死因子,溶酶体酶(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的变化,结果说明:白藜芦醇甙可减少上清中TNF_α和NAG的量,通过此可减少内毒素刺激产生的由TNF_α和NAG介导的组织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毒素 巨噬细胞 肿瘤坏死因子 白藜芦醇甙 虎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坏死因子α和雷公藤内酯醇调节Raji细胞内VEGF的表达及基质胶中ECV304细胞血管形成作用的研究(英文) 被引量:11
6
作者 崔国惠 陈卫华 +2 位作者 薛克营 刘芳 陈燕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5期1008-1012,共5页
为了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雷公藤内酯醇作用Raji细胞VEGF(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及VEGF与ECV血管形成的关系,采用MTT法检测雷公藤内酯醇抑制Raji细胞增殖的影响;用ELISA法对Raji细胞上清的VEGF定量;用基质胶上的内皮细胞网... 为了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雷公藤内酯醇作用Raji细胞VEGF(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及VEGF与ECV血管形成的关系,采用MTT法检测雷公藤内酯醇抑制Raji细胞增殖的影响;用ELISA法对Raji细胞上清的VEGF定量;用基质胶上的内皮细胞网络形成检测ECV304(人类脐静脉内皮细胞起源的细胞系)血管生成;用RT-PCR检测VEGFmRNA含量。结果表明:雷公藤内酯醇对Raji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方式,最适合作用时间为24小时,24小时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25nmol/L;Raji细胞上清VEGF的含量在TNF-α组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雷公藤内酯醇处理组则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两者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Raji细胞内VEGFmRNA主要为VEGF165和VEGF121,其含量在TNF-α处理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增加,而雷公藤内酯醇抑制VEGFmRNA表达,并呈剂量依赖方式;Raji细胞上清、VEGF(10ng/ml)和TNF-α(10ng/ml)处理的Raji细胞上清在基质胶中作用ECV304细胞后可促进血管形成,而雷公藤内酯醇(25nmol/L)处理的Raji细胞上清和1640培养基作为的对照组加入基质胶中ECV304细胞未见血管形成。结论:在TNF-α、雷公藤内酯醇作用Raji细胞过程中,TNF-α促进VEGF的表达而雷公藤内酯醇则抑制其表达;TNF-α处理的Raji细胞上清在基质胶中促进血管形成,而雷公藤内酯醇则抑制血管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α 雷公藤内酯醇 VEGF RAJI细胞 ECV304细胞 血管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囊血管成形术对血浆TNF-α、ET水平及局部血管组织ET-IR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杜荣增 吴宗贵 +2 位作者 黄佐 黄高忠 张国元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30-132,共3页
目的 :通过建立兔髂动脉粥样硬化 (AS)模型 ,观察球囊血管成形术 (BA )对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内皮素(ET)水平及局部血管组织 ET免疫反应性 (ET- IR)的影响。 方法 :2 0只新西兰雄性大白兔经高脂饲料喂养至少 8周造成AS,然后进... 目的 :通过建立兔髂动脉粥样硬化 (AS)模型 ,观察球囊血管成形术 (BA )对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内皮素(ET)水平及局部血管组织 ET免疫反应性 (ET- IR)的影响。 方法 :2 0只新西兰雄性大白兔经高脂饲料喂养至少 8周造成AS,然后进行髂动脉 BA ,18只兔获得成功。检测了 BA前、即刻及 2 4h后血浆 ET和 TNF-α水平 ,ET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 ,TNF-α采用生物活性法测定。同时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评价血管组织 ET- IR。 结果 :BA前后即刻 :血浆 ET水平 (pg/ml)分别为 76 .4± 13.5 8和 92 .6 7± 11.38(P<0 .0 5 ) ;2 4h后恢复至扩张前水平 77.13± 12 .87(P>0 .0 5 ) ;而血浆 TNF-α水平 (U /m l)分别为 31.35± 6 .2 3和 5 6 .2 6± 7.37(P<0 .0 5 )。 2 4h后血浆 TNF-α水平 (33.41± 6 .79)与扩张前相比无明显差异(P>0 .0 5 )。BA后局部髂动脉血管壁 ET- IR较未经 BA的髂动脉明显增加。结论 :BA后血浆 ET、TNF-α水平升高及局部血管壁 ET- IR增加可能与局部血管内膜损伤有关 ,提示 ET、TNF-α可能参与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缩血管肽类 肿瘤坏死因子 球囊血管成形术 ET-IR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大鼠梗阻性黄疸形成中TNF-α和IL-6对肝脏的影响 被引量:8
8
作者 李端阳 吴金生 +2 位作者 马庆久 褚延魁 李金茂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2期126-128,共3页
目的:探讨梗阻性黄疸形成过程中,血清及肝组织TNFα和IL6 的水平及其与肝损害的关系。方法:以结扎胆总管(ligating co m m on bile duct , LCD) 的大鼠为模型, 采用放射免疫法, 测定LCD... 目的:探讨梗阻性黄疸形成过程中,血清及肝组织TNFα和IL6 的水平及其与肝损害的关系。方法:以结扎胆总管(ligating co m m on bile duct , LCD) 的大鼠为模型, 采用放射免疫法, 测定LCD 后不同时间血清和肝组织中TNF- α和IL- 6 的含量。结果:LCD 组血清TNFα和IL6 的水平[ 分别为(1285 .00 ±72 .23) μg/ L 和(301 .25 ±44 .86) μg/ L] 明显高于假手术对照组[ 分别为(791 .00 ±164) μg/ L 和(235 .00 ±47) μg/ L] ,( P < 0 .01 和P <0 .05) ,肝组织中TNFα和IL6 的含量[ 分别为(2353 .75 ±695 .45)μg/100g 和(972 .75 ±154 .62)μg/100g] 也明显高于对照组( 均为< 300 μg/100g ,P < 0 .01) ;于LCD 后1 d ~3 d 变化最为明显,第7 天~14 天维持在一较高水平。二者与谷丙转氨酶( ALT) 的变化均呈显著的正相关( 相关系数r 分别为0 .631 和0 .782) 。结论:TNFα和IL6 均参与了肝脏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阻性黄疸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坏死因子致伤无菌大鼠对脑组织β受体及磷脂酶A_2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颜光涛 徐世豪 +3 位作者 盛志勇 孙世荣 田惠民 施治国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334-336,共3页
用放射配基结合分析法测定了经腹腔注射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α型(TNFα)致伤的无菌大鼠脑细胞膜肾上腺素能β受体,同时用ELISA法测定了血中TNFα水平,用生化法测定脑细胞组织膜磷脂酶A_2(PLA_2)活性。结果表明,外原性重组人的TNFα在整... 用放射配基结合分析法测定了经腹腔注射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α型(TNFα)致伤的无菌大鼠脑细胞膜肾上腺素能β受体,同时用ELISA法测定了血中TNFα水平,用生化法测定脑细胞组织膜磷脂酶A_2(PLA_2)活性。结果表明,外原性重组人的TNFα在整体状况下能增加脑组织β受体数量,激活膜PLA_2,同时血中TNFα水平亦高于对照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 Β受体 磷脂酶A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抗肿瘤坏死因子-α人鼠嵌合单克隆抗体治疗中重度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评价 被引量:8
10
作者 高国华 李娟 +1 位作者 谢红伟 吕卓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24-726,730,共4页
目的评价重组抗肿瘤坏死因子-α人鼠嵌合单克隆抗体(IFX)治疗中重度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RA)的疗效及对其影像学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Ⅱ/Ⅲ期临床试验研究,南方医院试验中心确诊的RA受试者30例按3∶1∶1比例入组A、B... 目的评价重组抗肿瘤坏死因子-α人鼠嵌合单克隆抗体(IFX)治疗中重度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RA)的疗效及对其影像学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Ⅱ/Ⅲ期临床试验研究,南方医院试验中心确诊的RA受试者30例按3∶1∶1比例入组A、B、C3组,A组、C组在0、2、6、14周接受IFX或安慰剂对照治疗,B组除第14周接受安慰剂对照治疗外余均同A组,基线用药均为甲氨蝶呤(MTX),疗程为18周,并进行临床评价。主要评价指标是ACR20;次要评价指标是ACR50/70、DAS28;评价IFX治疗中度活动和重度活动RA疾病活动度改善;并对治疗前后双手近端指间及掌指关节进行影像学Sharp评分。结果结束18周临床试验的受试者29例(A组18例,B组5例,C组6例)。14周时3组ACR20依次为83.33%、60%、33.33%(P<0.05);18周时3组ACR20为100%、100%、33.33%(P<0.05);次要疗效指标也反映出相似的改善程度及趋势(P=0.000);中度活动和重度活动RA14周时达DAS28<3.2及DAS28<2.6的受试者比例分别为100%、36.36%和66.67%、0(P<0.05);A组18周时关节侵蚀及狭窄评分均较基线期无显著变化(P>0.930),C组较基线期发生了影像学进展(P<0.044)。结论IFX对中、重度活动性RA患者均有较好的短期疗效,能迅速改善RA患者的病情,并有可能阻止或修复其影像学进展,尤其对于中度RA患者疗效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中重度活动性 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 临床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合成组织因子和TNF-α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吴旭斌 汤圣兴 +2 位作者 伍广伟 林英忠 胡昌兴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9年第1期98-102,共5页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表达TNFα-、组织因子水平及组织因子活性的影响。方法:分离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分别以不同浓度的阿托伐他汀(0,0.1,1,10μmol/L)干预,共同孵育24 h后,用夹心酶联...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表达TNFα-、组织因子水平及组织因子活性的影响。方法:分离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分别以不同浓度的阿托伐他汀(0,0.1,1,10μmol/L)干预,共同孵育24 h后,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TNFα-及细胞膜组织因子水平,用逆转录聚合酶联链反应测定它们mRNA的表达,同时用底物发光法检测组织因子的活性。结果:不同浓度的阿托伐他汀(0,0.1,1,10μmol/L)干预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合成TNFα-分别为(306±40)、(264±54)、(229±24)、(189±44)ng/L,合成组织因子分别为(5.8±1.3)、(4.6±0.8)、(3.7±0.9)、(2.7±0.5)ng/L及组织因子的活性分别为(16.2±3.2)、(7.7±2.8)、(4.3±0.8)、(3.8±0.8)pmol/L(均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呈药物浓度依赖性地减少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合成TNF-α、组织因子及组织因子活性。阿托伐他汀通过抗炎、抗血栓形成而在急性冠脉综合征防治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肿瘤坏死因子Α 组织因子 阿托伐他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38蛋白激酶对大鼠肺泡巨噬细胞活化机制的调控 被引量:16
12
作者 黄翠萍 张珍祥 徐永健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61-663,共3页
目的 :探讨p38蛋白激酶对LPS诱导大鼠肺泡巨噬细胞激活机制的作用。方法 :提取细胞核蛋白 ,采用Western印迹分析p38蛋白激酶水平。用放射免疫法检测细胞上清TNF -α、IL - 8的含量。结果 :LPS显著增加肺泡巨噬细胞TNF -α、IL - 8的合... 目的 :探讨p38蛋白激酶对LPS诱导大鼠肺泡巨噬细胞激活机制的作用。方法 :提取细胞核蛋白 ,采用Western印迹分析p38蛋白激酶水平。用放射免疫法检测细胞上清TNF -α、IL - 8的含量。结果 :LPS显著增加肺泡巨噬细胞TNF -α、IL - 8的合成 ,呈剂量依赖性诱导p38的活化。特异性p38蛋白激酶抑制剂SB2 0 35 80能显著降低LPS诱导的肺泡巨噬细胞核蛋白p38的含量及细胞上清TNF -α、IL - 8水平。结论 :LPS刺激肺泡巨噬细胞释放炎性细胞因子TNF -α、IL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38 蛋白激酶 大鼠 肺泡巨噬细胞 活化机制 调控 肺部炎症 放射免疫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一种新型的PCR方法快速制备人TNF-α缺失突变体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巍 沈倍奋 +2 位作者 黎燕 郭宁 冯健男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600-604,共5页
人肿瘤坏死因子 α(hTNF α)的 2个Loop区 2 9~ 36、141~ 146是受体的主要结合部位 .应用一种新型的PCR方法 ,快速制备了这 2个Loop区的缺失突变体 ,并对其活性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这种新型的PCR方法在制备缺失突变体中具有快速... 人肿瘤坏死因子 α(hTNF α)的 2个Loop区 2 9~ 36、141~ 146是受体的主要结合部位 .应用一种新型的PCR方法 ,快速制备了这 2个Loop区的缺失突变体 ,并对其活性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这种新型的PCR方法在制备缺失突变体中具有快速、简便、经济等优点 ,值得推广 ;缺失蛋白对L92 9细胞的毒性作用明显降低 ,表明这 2个区域为hTN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R方法 快速制备 人TNF-α缺失突变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参碱抑制SNL大鼠背根神经节TNF-α的表达 被引量:6
14
作者 陶熔 王静 +2 位作者 夏令杰 魏绪红 李海芹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414-419,共6页
目的:观察苦参碱对脊神经损伤所致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第1组实验将大鼠随机分为25 mg/kg、50 mg/kg、100 mg/kg和200 mg/kg剂量组,每组又分别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不同剂量苦参碱,对照... 目的:观察苦参碱对脊神经损伤所致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第1组实验将大鼠随机分为25 mg/kg、50 mg/kg、100 mg/kg和200 mg/kg剂量组,每组又分别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不同剂量苦参碱,对照组给予相应体积溶剂,各组大鼠于术后第8 d利用行为学测试的方法,检测苦参碱对大鼠50%机械刺激撤足阈值及热刺激撤足潜伏期的影响。第2组实验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25 mg/kg给药剂量组、50 mg/kg给药剂量组、100 mg/kg给药剂量组、200 mg/kg给药剂量组,实验组给予不同剂量溶剂,余组给予相同体积的溶剂。各组大鼠于第8 d给药后3 h,利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大鼠背根神经节TNF-α的表达。结果:50 mg/kg以上剂量苦参碱可显著提高模型大鼠50%机械刺激撤足阈值及热刺激撤足潜伏期,低于此剂量无效。50 mg/kg、100 mg/kg和200 mg/kg苦参碱对模型鼠50%机械刺激撤足阈值及热刺激撤足潜伏期提高作用可达6 h以上。通过免疫组化结果可以看出,50 mg/kg、100 mg/kg和200 mg/kg苦参碱能够抑制背根神经节神经元内TNF-α的表达。结论:苦参碱可缓解腰5脊神经切断引起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其作用可能与抑制背根神经节内TNF-α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碱 神经病理性疼痛 TNF-Α 背根神经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他汀类药物对腹主动脉瘤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9
15
作者 刘端 李方达 +11 位作者 廖鹏志 王婧 邵江 陈宇 刘昌伟 刘暴 叶炜 陈跃鑫 宋小军 曾嵘 刘志丽 郑月宏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8-82,共5页
目的评估他汀类药物治疗对腹主动脉瘤(AAA)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7年9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住院治疗的126例AAA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应用他汀类药物将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血... 目的评估他汀类药物治疗对腹主动脉瘤(AAA)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7年9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住院治疗的126例AAA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应用他汀类药物将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血脂和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吸烟比例和AAA直径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TC(t=2.868,P=0.009)、TG(t=3.472,P=0.006)和LDL-C水平(t=3.924,P=0.005)明显低于对照组,HD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3.322,P=0.007)。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白细胞介素(IL)-1β、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血清IL-1β和IL-6浓度分别为(224.32±78.54)和(116.49±19.64)ng/L,与对照组的(254.68±96.77)(t=1.765,P=0.058)和(126.71±23.59)ng/L(t=1.692,P=0.06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hs-CRP和TNF-α水平分别为(6.46±1.24)mg/L和(0.77±0.21)μg/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93±4.18)mg/L(t=2.007,P=0.012)和(1.28±0.49)μg/L(t=2.144,P=0.016)。结论他汀类药物治疗可降低AAA患者体内的hs-CRP和TNF-α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汀类药物 腹主动脉瘤 肿瘤坏死因子Α 超敏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异黄酮对胰岛素抵抗大鼠低度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7
16
作者 陈世伟 张立实 +1 位作者 张红敏 冯晓凡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484-1486,共3页
目的探讨大豆异黄酮(SIF)对膳食诱导的胰岛素抵抗大鼠低度炎症介质水平的影响,以初步阐明大豆异黄酮改善肥胖性胰岛素抵抗状态的可能机制。方法选用高脂饲料诱导的IR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和3个SIF组(50、150及450mg/kg·b.... 目的探讨大豆异黄酮(SIF)对膳食诱导的胰岛素抵抗大鼠低度炎症介质水平的影响,以初步阐明大豆异黄酮改善肥胖性胰岛素抵抗状态的可能机制。方法选用高脂饲料诱导的IR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和3个SIF组(50、150及450mg/kg·b.w.)。各组给予相应受试物1月,禁食过夜后股动脉采血处死各大鼠,分离肾周及睾周白色脂肪。酶法检测各组动物空腹血糖,放免法检测空腹血胰岛素IL-6及TNF-α,酶免法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抵抗素与脂联素含量。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150mg/kg·b.w.与450mg/kg·b.w.组的内脏脂肪/体质量比、血清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TNF-α及抵抗素含量明显降低;450mg/kg·b.w.组能明显降低血清IL-6及提高脂联素的含量;3个SIF组的C-反应蛋白水平与模型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SIF具有提高胰岛素抵抗大鼠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可能是通过减少大鼠体内脂肪沉积、调整脂肪源低度炎症介质的分泌而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异黄酮 低度炎症 肿瘤坏死因子-Α C-反应蛋白 抵抗素 脂联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麻醉药对脂多糖诱导的神经胶质细胞产生TNF-α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锷 郭曲练 +1 位作者 胡硕 王云姣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13-416,共4页
目的:神经胶质细胞介导的炎性反应与中枢神经系统多种病理过程有关,本研究旨在探讨静脉麻醉药对神经系统炎性损伤可能的保护作用。方法:本研究采用体外原代培养神经胶质细胞,以细菌脂多糖(LPS)诱导神经胶质细胞的炎性反应,实验分为8组:... 目的:神经胶质细胞介导的炎性反应与中枢神经系统多种病理过程有关,本研究旨在探讨静脉麻醉药对神经系统炎性损伤可能的保护作用。方法:本研究采用体外原代培养神经胶质细胞,以细菌脂多糖(LPS)诱导神经胶质细胞的炎性反应,实验分为8组:空白对照组(C组)、LPS对照组(L组)、100μmol/L氯胺酮加LPS组(K1组)、1000μmol/L氯胺酮加LPS组(K2组)、30μmol/L丙泊酚加LPS组(P1组)、300μmol/L丙泊酚加LPS组(P2组)、3μmol/L咪唑安定加LPS组(M1组)和30μmol/L咪唑安定加LPS组(M2组),放射免疫法检测神经胶质细胞的炎性介质TNF-α的产生。结果:L组、K1组、K2组、P1组、P2组、M1组和M2组TNF-α较C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1组和K2组较L组TNF-α的生成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1组、P2组、M1组和M2组与L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胺酮可抑制神经胶质细胞的炎性反应中的TNF-α的释放,由此产生一定的抗炎作用。而丙泊酚和咪唑安定对LPS诱导的神经胶质细胞的TNF-α的产生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麻醉药 脂多糖 神经胶质细胞 TNF-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戊四氮致痫大鼠脑和脑脊液IL-1β、TNF-α含量的变化及大脑皮质和海马内GFAP和cyclin D1表达 被引量:10
18
作者 王珍 刘庆莹 +1 位作者 朱长庚 王伟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9-133,137,共6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癫痫发病及其与胶质细胞的关系.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2组:1.生理盐水对照组,腹腔注射与致痫剂等容量的生理盐水;2.戊四氮(PTZ)组,PTZ 60 mg/kg腹腔注射后2、4、8、12 h取脑,...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癫痫发病及其与胶质细胞的关系.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2组:1.生理盐水对照组,腹腔注射与致痫剂等容量的生理盐水;2.戊四氮(PTZ)组,PTZ 60 mg/kg腹腔注射后2、4、8、12 h取脑,每个时间点、每项检测各8只.①采用行为学观察方法观察大鼠的行为表现;②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ABC法)显示大鼠大脑皮质和海马星形胶质细胞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含量的变化;③用Western blot方法测定大鼠大脑皮质和海马匀浆后细胞周期素D1(cyclin D1)表达的变化;④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测定大鼠大脑皮质和海马组织匀浆及脑脊液中IL-1β、TNF-α含量的变化.结果 PTZ组大鼠在注射PTZ 1~2 min后出现癫痫发作,而对照组无癫痫发作;注射PTZ 4 h后GFAP含量升高,与对照组比较GFAP表达明显增强(P<0.05);注射PTZ 2 h后cyclin D1表达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IL-1β、TNF-α在大鼠大脑皮质和海马组织匀浆及脑脊液中的含量在注射PTZ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大鼠癫痫发作时星形胶质细胞被激活,胶质细胞增殖并合成和分泌IL-1β、TNF-α等细胞因子,从而促进癫痫的发生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白细胞介素-1 肿瘤坏死因子 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 细胞周期素D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巴胆碱对脓毒症大鼠小肠组织含水率和促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胡森 白慧颖 +1 位作者 张立俭 盛志勇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198-1200,共3页
目的研究卡巴胆碱对脓毒症大鼠小肠组织含水率和促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32只,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制备大鼠脓毒症模型。随机分为CLP组和卡巴胆碱干预组(CAR组),每组16只。CAR组CLP后立即静脉注射CAR10μg/kg;CLP组则... 目的研究卡巴胆碱对脓毒症大鼠小肠组织含水率和促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32只,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制备大鼠脓毒症模型。随机分为CLP组和卡巴胆碱干预组(CAR组),每组16只。CAR组CLP后立即静脉注射CAR10μg/kg;CLP组则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于CLP后6h和12h分批处死动物,测定空肠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一氧化氮(NO)含量和髓过氧化物(MPO)活性;同时测定空肠组织二胺氧化酶(DAO)活性及组织含水率。结果CLP后6h和12h,CAR组空肠组织TNF-α含量分别为348±86pg/gprot和401±143pg/gprot,显著低于CLP组(512±100pg/gprot和701±135pg/gprot,P<0.05);NO和MPO水平也显著低于CLP组(P<0.05)。CLP后6h和12h,CAR组空肠DAO活性分别为(0.22±0.07)U/gprot和(0.22±0.08)U/gprot,显著高于CLP组[(0.12±0.04)U/gprot和(0.11±0.04)U/gprot];而组织含水率分别为66.3%±4.5%、66.8%±3.4%,显著低于CLP组(分别为71.6%±3.2%、72.1%±2.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巴胆碱对大鼠腹腔脓毒症引起的小肠功能损害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TNF-α和NO水平、减轻小肠组织炎症和水肿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巴胆碱 脓毒症 肿瘤坏死因子Α 小肠 炎症 水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应用骨化三醇和钙剂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清IL-6、TNF-α的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王经韬 韵向东 蔡成成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4期278-280,共3页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骨化三醇和钙剂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清IL-6和TNF-α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70例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两组:治疗组35例服用骨化三醇(0.5μg.d-1)和钙剂(1000mg·d-1);钙剂组35例服用...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骨化三醇和钙剂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清IL-6和TNF-α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70例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两组:治疗组35例服用骨化三醇(0.5μg.d-1)和钙剂(1000mg·d-1);钙剂组35例服用钙剂(1000mg·d-1),用药前与用药6个月后,用ABC-ELISA法分别检测血清IL-6和TNF-α的含量。结果治疗后骨化三醇治疗组血清IL-6、TNF-α的浓度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钙剂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应用骨化三醇和钙剂组与单独应用钙剂组相比,患者血清IL-6、TNF-α的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化三醇可通过降低患者血清IL-6和TNF-α水平发挥抗骨丢失作用,而且联合应用钙剂较单独应用钙剂治疗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化三醇 骨质疏松症 IL-6 TNF-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