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69篇文章
< 1 2 14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etformin attenuates angiotensin II induced cardiac fibrosis and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 production through the inhibition of hepatocyte nuclear factor4
1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B11期184-185,共2页
Aim In diabetic patients, metformin appears to provide cardiovascular protection that cannot be attribu- ted only to its antihyperglycemic effects. Metformin is also known as the 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AMPK) ... Aim In diabetic patients, metformin appears to provide cardiovascular protection that cannot be attribu- ted only to its antihyperglycemic effects. Metformin is also known as the 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AMPK) ac- tivator. Our previous study suggested that metformin inhibits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 (TGF-β1) production in a mouse heart failure model of pressure overload. TGF-β1 is a key factor in cardiac fibrosis and is usually induced by Angiotensin Ⅱ (Ang Ⅱ ) in the pressure overload mouse models.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effect of metformin on cardiac fibrosis and TGF-β production induced by AngII and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s. Methods C57/BL6 wild-type and AMPKα2 knockout mice were used. AngII (3 mg · kg-1 · d-1) was infused subcutaneously into mice for 7 days. Adult mouse cardiac fibroblasts were isolated and treated with AngII ( 1 μmol · L-1) and/or met- formin (1 mmol · L-l). Results In C57/BL6 mice, metformin inhibits AngII-induced cardiac fibrosis. In cardi-ac fibroblasts, metformin inhibits TGF-β1 expression and production induced by AngII. AMPK inhibitor, com- pound C, reversed the effects of metformin. In vivo, AMPKα2 deficiency further increases AngII-induced TGF-β1 production. In cardiac fibroblasts, metformin inhibited AngII induced hepatocyte nuclear factor4 (HNF4ot protein level increase and HNF4α binding with TGF-β1 promoter using chromatin immunoprecipitation assay. In vivo, AMPKα2 deficiency further increased AngII-induced HNF4α protein level. Using HNF4α adenovirus, overexpress- ing HNF4α led to a 1.5-fold increase in TGF-β1 mRNA expression. HNF4a siRNA blocked AngII induced TGF- β1 production. Luciferase reporter with deleted HNF4a binding sites showed decreased TGFbl transcriptional activ- ity induced by AngII. In AMPK or2-/- heart, the inhibition of metformin on HNF4a protein was attenuated. Con- clusion Metformin inhibits AngII induced cardiac fibrosis and TGF-β1 production through AMPK activation.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 is that AMPK activation inhibits AngII induced HNF4α and then decreases TGF-β1 expres- 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FORMIN fibrosis ANGIOTENSIN II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1 HEPATOCYTE nuclear factor 4 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vWF、MCP-1、GDF-15联合检测对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产后出血的预测价值
2
作者 刘慧强 魏琰平 +3 位作者 孟斐 张雯 刘喜翠 丁妮娜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46-350,358,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联合检测对凶险性前置胎盘(PPP)患者产后出血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月至2024年1月收治的PPP患者112例(研究组),将其分为产后出血组... 目的探讨血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联合检测对凶险性前置胎盘(PPP)患者产后出血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月至2024年1月收治的PPP患者112例(研究组),将其分为产后出血组和非产后出血组,并选取同期胎盘位置正常孕妇112例(对照组),用ELISA检测血清vWF、MCP-1、GDF-15水平。结果研究组血清vWF、MCP-1、GDF-15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产后出血组PPP患者血清vWF、MCP-1、GDF-15水平显著高于非产后出血组PPP患者(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vWF、MCP-1、GDF-15为PPP产后出血的影响因素(P<0.05)。血清vWF、MCP-1、GDF-15三者联合检测预测PPP产后出血优于单独检测(P<0.05)。结论血清vWF、MCP-1、GDF-15联合检测对PPP产后出血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生长分化因子-15 凶险性前置胎盘 产后出血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RG1对人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纤维化的促进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1
3
作者 文艳杰 魏超群 +6 位作者 陈杨 孙莉尧 高轶 贺洁 罗佳林 白宇婧 葛红岩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15-322,共8页
目的探讨亮氨酸α-2糖蛋白1(LRG1)在人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HPFs)纤维化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收集2022年1月至2023年3月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鼻侧原发性翼状胬肉切除手术的翼状胬肉组织和行斜视矫正手术切除的鼻侧正常结膜组织... 目的探讨亮氨酸α-2糖蛋白1(LRG1)在人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HPFs)纤维化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收集2022年1月至2023年3月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鼻侧原发性翼状胬肉切除手术的翼状胬肉组织和行斜视矫正手术切除的鼻侧正常结膜组织各30例,分别作为翼状胬肉组和正常对照组。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2个组LRG1蛋白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法检测2个组LRG1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采用组织块贴壁法从翼状胬肉组织中培养原代HPFs,观察其形态,并进行波形蛋白和角蛋白免疫荧光法鉴定。将HPFs分为rhLRG1组和空白对照组,分别用含或不含10μg/ml的rhLRG1培养24 h,采用细胞划痕实验测定细胞的迁移能力。另将HPFs分为空白对照组、LRG1过表达组和LRG1敲减组,LRG1过表达组和LRG1敲减组分别使用LRG1过表达质粒和小干扰RNA转染HPFs 24 h,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TGF-β1 mRNA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检测TGF-β1和纤维化标志物纤维连接蛋白(FN)、Ⅲ型胶原(COL3)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水平。结果提取细胞呈梭形、旋涡状排列,波形蛋白鉴定呈阳性,角蛋白免疫荧光染色呈阴性,证实为HPFs。rhLRG1组HPFs细胞迁移率为(83.01±2.56)%,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的(50.32±4.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59,P<0.001)。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相比于正常结膜组织,翼状胬肉组织中LRG1蛋白显著高表达,广泛分布于纤维结缔组织和上皮层中。翼状胬肉组LRG1和TGF-β1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mRNA:t=10.18、6.15,均P<0.05;蛋白:t=6.83、8.79,均P<0.05)。LRG1过表达组HPFs细胞中TGF-β1 mRNA相对表达量和FN、COL3、α-SMA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和LRG1敲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LRG1可促进HPFs的纤维化并增强其迁移能力,其机制可能与上调TGF-β1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状胬肉 纤维化 富亮氨酸α-2糖蛋白1 转化生长因子Β1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7A协同转化生长因子-β1调节犬气管损伤后良性气管狭窄
4
作者 赵纯 邓云凤 +7 位作者 苏伟 代洪妍 梁路生 蔡学光 徐松 王俊 杨信 曾俊仁 《介入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87-492,共6页
目的 探究白细胞介素-17A(IL-17A)协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犬气管损伤后良性狭窄形成的影响。方法 支气管镜导引下用电圈套器灼伤健康比格犬气管中段,构建犬气管损伤后狭窄模型。将21只犬分为正常组3只,正常饲养;疾病组12只,造... 目的 探究白细胞介素-17A(IL-17A)协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犬气管损伤后良性狭窄形成的影响。方法 支气管镜导引下用电圈套器灼伤健康比格犬气管中段,构建犬气管损伤后狭窄模型。将21只犬分为正常组3只,正常饲养;疾病组12只,造模后每周处死3只,共4周;IL-17A抑制组3只,造模后给予IL-17A中和性抗体;IL-17A+TGF-β1抑制组3只,造模后给予IL-17A中和性抗体和TGF-β1受体Ⅰ抑制剂。每周行支气管镜、CT检查。计算狭窄度。气管组织进行RT-qPCR、免疫组化、HE染色等。结果 造模后1~4周,疾病组犬损伤气管狭窄程度逐渐加重,细胞外基质相关蛋白、TGF-β1及IL-17A表达均上调。IL-17A抑制剂治疗后可减轻炎症浸润和肉芽组织增生,缓解早期气管狭窄(P<0.05)。IL-17A抑制剂和TGF-β1抑制剂联合使用具有更好的缓解效果(P<0.05)。结论 IL-17A和TGF-β1可能协同影响了气管狭窄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狭窄 白细胞介素-17A 转化生长因子-Β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K1调控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炎症因子和趋化因子的机制
5
作者 陈平 王斐 +2 位作者 谢建鹏 张鉴 何振富 《中国兽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24,共7页
为了探索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激酶1(TAK1)调控奶牛乳腺上皮细胞(CMECs)炎症因子和趋化因子的机制,本试验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正常和乳腺炎CMECs信号通路;CMECs经细胞角蛋白18(CK-18)免疫荧光染色鉴定后分为对照组、过表达组和抑制组,对照... 为了探索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激酶1(TAK1)调控奶牛乳腺上皮细胞(CMECs)炎症因子和趋化因子的机制,本试验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正常和乳腺炎CMECs信号通路;CMECs经细胞角蛋白18(CK-18)免疫荧光染色鉴定后分为对照组、过表达组和抑制组,对照组正常培养CMECs,过表达组CMECs转染2μg TAK1过表达质粒,抑制组CMECs转染2μg TAK1过表达质粒后加入TAK1抑制剂5Z-7-oxozeaenol,蛋白质免疫印迹(WB)检测CMECs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核转录因子κB(NF-κB)、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IP-1α)和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β(MIP-1β)含量,流式细胞仪检测CMECs干细胞标志物乙醛脱氢酶(ALDH)含量。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CMECs发生炎症时,细胞免疫应答和细胞表面受体信号通路被激活,参与正向调控炎症反应的相关基因呈高水平表达;TNF-α与IL-1β、MIP-1α、MIP-1β、MCP-1、上游蛋白分化簇3(CD3)、分化簇8(CD8)和趋化因子配体5(CCL5)之间存在相互作用。WB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过表达组TAK1,炎症因子IL-1β、TNF-α和NF-κB,趋化因子MIP-1α、MIP-1β和MCP-1蛋白表达极显著增强(P<0.01或P<0.001);与过表达组相比,抑制组TAK1,炎症因子IL-1β、TNF-α和NF-κB,趋化因子MIP-1α、MIP-1β和MCP-1蛋白表达极显著受到抑制(P<0.001)。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培养48 h之后,对照组ALDH阳性细胞率为6.7%,过表达组ALDH阳性细胞率为10.21%,抑制组ALDH阳性细胞率降为4.23%。本试验探究了TAK1与CMECs炎症因子和趋化因子之间的调控关系,为进一步治疗奶牛乳腺炎提供一定的试验支撑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乳腺上皮细胞(CMECs) 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激酶1(TAK1) 炎症因子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CC1激活HGF/c-MET通路促进结直肠癌侵袭迁移的机制研究
6
作者 熊漫 谭益冰 +3 位作者 杨明 孙晓宁 刘思德 宋阳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6-93,共8页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转移相关基因-1(metastasis-associated in colon cancer-1,MACC1)对结直肠癌增殖、侵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分析TCGA数据库中结直肠癌样本和癌旁样本中MACC1的表达及MACC1高低表达组患者的生存差异;将HCT116细胞分...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转移相关基因-1(metastasis-associated in colon cancer-1,MACC1)对结直肠癌增殖、侵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分析TCGA数据库中结直肠癌样本和癌旁样本中MACC1的表达及MACC1高低表达组患者的生存差异;将HCT116细胞分为Vector(不做任何处理组)、MACC1 OE组(转染pcDNA3.1-MACC1过表达质粒),si-NC组(转染siRNA阴性对照)、si-MACC1组(转染MACC1 siRNA);MTT实验检测细胞活力;EDU和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划痕及侵袭实验分别检测细胞的迁移和侵袭情况;RT-qPCR检测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cellular-mesenchymal to epithelial transition factor, c-MET)的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MACC1、c-MET的蛋白表达情况。将转染MACC1 OE的结直肠癌细胞HCT116接种至裸鼠皮下建立肿瘤模型,测量肿瘤体积及质量。结果 结直肠癌组织及结直肠细胞株中MACC1表达升高(P<0.05)。MACC1高表达组的患者总生存期低于MACC1低表达组(P=0.003)。MACC1过表达可提高HCT116细胞活力(F=86.070,P<0.001)。与si-NC组相比,si-MACC1组的HCT116细胞增殖能力、迁移、侵袭及克隆形成能力降低(P<0.01)。MACC1与c-MET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0.802,P=0.002)。过表达MACC1可提高c-MET的表达(t=13.532,P<0.001),而干扰MACC1可降低c-MET的表达(t=14.626,P<0.001);荧光素酶报告实验表明,MACC1可激活c-MET转录。MACC1过表达可提高裸鼠肿瘤体积及质量(P<0.01)。结论 MACC1可通过激活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 HGF)/c-MET通路促进结直肠癌的侵袭和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结直肠癌转移相关基因-1(MACC1) 肝细胞生长因子(HGF) 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c-MET) 侵袭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小RNA-195-5p靶向SMAD同源物7调控转化生长因子β_(1)影响心房颤动大鼠心肌纤维化
7
作者 杨爱玲 林玲 +4 位作者 申明月 后梅 苏蓉 张浒 李云飞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7-32,共6页
目的探究微小RNA-195-5p(microRNA-195-5p,miR-195-5p)对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大鼠心肌纤维化的影响与机制。方法选择雄性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AF组、阴性对照组、miR-195-5p组(miR-195-5p抑制剂)、9型重组腺相关病... 目的探究微小RNA-195-5p(microRNA-195-5p,miR-195-5p)对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大鼠心肌纤维化的影响与机制。方法选择雄性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AF组、阴性对照组、miR-195-5p组(miR-195-5p抑制剂)、9型重组腺相关病毒(recombinant adeno-associated virus serotype 9,rAAV9)组(miR-195-5p抑制剂+rAAV9-阴性对照)、联合组[miR-195-5p抑制剂+rAAV9-小干扰RNA-SMAD同源物(SMAD homolog,Smad)]7,每组12只。除对照组外,其他组大鼠构建AF模型。给予对应干预措施后,进行心电图测试,记录AF发生率和持续时间;HE染色检测心肌组织病理变化;Masson染色检测心肌组织纤维化程度;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心肌组织miR-195-5p、Smad7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_(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_(1),TGF-β_(1))、Smad2、磷酸化Smad2、Smad3、磷酸化Smad3、Smad7、Ⅰ型胶原蛋白(Collagen-Ⅰ)、Ⅲ型胶原蛋白(Collagen-Ⅲ)表达;双荧光素酶实验验证miR-195-5p对Smad7的调控作用。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F组AF发生率(75.0%vs 0)和持续时间[(27.02±2.65)s vs 0s]、胶原容积分数[(14.47±0.89)%vs(2.12±0.35)%]、心肌组织miR-195-5p(3.27±0.21 vs 1.00±0.10)、TGF-β_(1)(0.76±0.08 vs 0.23±0.04)、Collagen-Ⅰ(0.58±0.07 vs 0.20±0.04)、Collagen-Ⅲ(0.46±0.05 vs 0.11±0.02)、磷酸化Smad2/Smad2(0.92±0.10 vs 0.37±0.05)、磷酸化Smad3/Smad3(0.65±0.06 vs 0.14±0.03)表达明显升高,Smad7mRNA(0.32±0.06 vs 1.02±0.09)和Smad7(0.19±0.03 vs 0.58±0.07)表达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F组和阴性对照组比较,miR-195-5p组AF发生率和持续时间、胶原容积分数、心肌组织miR-195-5p、TGF-β_(1)、Collagen-Ⅰ、Collagen-Ⅲ、磷酸化Smad2/Smad2和磷酸化Smad3/Smad3表达明显降低,Smad7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miR-195-5p组和rAAV9组比较,联合组AF发生率和持续时间、胶原容积分数、心肌组织TGF-β_(1)、Collagen-Ⅰ、Collagen-Ⅲ、磷酸化Smad2/Smad2和磷酸化Smad3/Smad3表达明显升高,Smad7mRNA和Smad7表达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调miR-195-5p可能靶向Smad7抑制TGF-β_(1)信号传导,从而减轻AF心肌纤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大鼠 循环微RNA 转化生长因子Β SMAD蛋白质类 心肌纤维化 微小RNA-195-5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和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在胆囊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8
作者 杨阳 张文华 王万祥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03-712,共10页
目的分析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和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在胆囊癌中的表达情况,探究3种标志物对于患者预后的临床意义,为后续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方法收集2017年12月—2019年9月于内蒙古医... 目的分析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和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在胆囊癌中的表达情况,探究3种标志物对于患者预后的临床意义,为后续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方法收集2017年12月—2019年9月于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胆囊癌根治术,且术后病理证实为胆囊癌的55例患者术后标本及临床资料。利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HER-2、VEGF-A、PD-L1的表达情况,分析3种标志物表达情况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以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取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Cox回归模型对患者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使用Kaplan-Meier曲线分析患者的预后情况,并通过Log-rank检验比较差异。结果55例患者的癌组织中HER-2高表达15例(27.2%)、VEGF-A高表达23例(41.8%)、PD-L1高表达18例(32.7%),与癌旁组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不同HER-2表达组在肿瘤位置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VEGF-A表达组在肿瘤最大直径、肿瘤分化度、肿瘤位置、N分期、周围器官侵犯、脉管侵犯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不同PD-L1表达组在周围器官侵犯、脉管侵犯、疾病分期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CA19-9水平、HER-2表达为影响患者总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均<0.05),术前CA19-9水平、肿瘤最大直径、N分期、VEGF-A、PD-L1表达为患者无进展生存期的独立影响因素(P值均<0.05)。Kaplan-Meier分析结果显示,HER-2高表达患者的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相比于HER-2低表达患者均有显著差异(P值均<0.05)。结论HER-2、VEGF-A、PD-L1对于胆囊癌患者的临床意义重大,是潜在的靶向治疗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肿瘤 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纤毛蛋白-1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9
作者 张心仪 蔡宏文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7-103,共7页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冠心病的主要病理基础,对其进程的干预对于冠心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神经纤毛蛋白-1(neuropilin-1,NRP1)属于neuropilin受体家族,与包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冠心病的主要病理基础,对其进程的干预对于冠心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神经纤毛蛋白-1(neuropilin-1,NRP1)属于neuropilin受体家族,与包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在内的多种生长因子关系密切。NRP1通过其在血管生成、炎症反应和血管内皮壁面剪切应力感受等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影响AS进程。因此,深入探索NRP1在AS中的作用机制,开发针对NRP1的靶向治疗策略,将为AS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神经纤毛蛋白-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转化生长因子Β 壁面剪切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2-TAMs源性TGF-β1抑制CD8^(+)T细胞免疫功能并促进食管癌进展
10
作者 陈素芳 任祎琳 +7 位作者 杨凯歌 井玉莹 陈凯 段余钡 罗成华 王良海 杨兰 胡建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51-860,共10页
目的:探讨食管癌肿瘤微环境中M2样肿瘤相关巨噬细胞(M2-like 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M2-TAMs)介导CD8^(+)T细胞的免疫抑制作用。方法:多重荧光免疫组化分析食管癌组织免疫细胞分布情况;建立体外共培养体系,流式细胞术及活死细胞... 目的:探讨食管癌肿瘤微环境中M2样肿瘤相关巨噬细胞(M2-like 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M2-TAMs)介导CD8^(+)T细胞的免疫抑制作用。方法:多重荧光免疫组化分析食管癌组织免疫细胞分布情况;建立体外共培养体系,流式细胞术及活死细胞染色检测M2-TAMs对CD8^(+)T细胞功能的影响;GEPIA数据库分析PDCD1表达在食管癌患者预后中的价值以及编码基因的表达相关性;免疫组化检测食管癌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的表达情况;流式细胞术和酶联免疫法检测加入TGF-β1抑制剂后CD8^(+)T细胞的PD-1、IFN-γ和TNF-α的表达。结果:与早期(I期)食管癌患者相比,中晚期(II~IV期)患者肿瘤组织中CD4^(+)T细胞、CD8^(+)T细胞、Tregs及M2-TAMs浸润数量存在动态变化且相互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M2-TAMs与Tregs的分布与患者不良预后正相关(P<0.05);CD8^(+)T细胞分布与患者不良预后负相关(P<0.05);而CD4^(+)T细胞分布与患者临床预后无显著相关性(P>0.05)。CD8^(+)T细胞与M2-TAMs共培养后CD107a、颗粒酶B、IFN-γ和TNF-α表达水平显著下降(均P<0.01);且M2-TAMs处理后CD8^(+)T细胞与食管癌细胞共培养后,食管癌细胞凋亡减少。PDCD1的高表达与患者的预后不良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CD8A与PDCD1、TGF-β1与CD274基因表达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P<0.01)。TGF-β1与CD163+细胞的免疫浸润及食管癌的发生发展具有相关性;M2-TAMs与CD8^(+)T细胞共培养体系中加入TGF-β1抑制剂后,CD8^(+)T细胞的PD-1表达显著下调,IFN-γ和TNF-α分泌显著增多(P<0.01)。结论:食管癌肿瘤微环境中M2-TAMs源性TGF-β1抑制CD8^(+)T细胞的抗肿瘤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肿瘤微环境 M2样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CD8^(+)T细胞 转化生长因子β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阻汤联合降压治疗对轻中度妊娠期高血压血浆ADMA、sFlt-1/PIGF及母婴预后的影响
11
作者 荣赟 胡哲霞 +3 位作者 陈晓 蒋静雯 卜云涛 张雪玲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1-65,共5页
目的分析降阻汤联合降压治疗对轻中度妊娠期高血压病血浆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Flt-1)/胎盘生长因子(PIGF)及母婴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2020年9月—2023年10月石家庄市第四医院就诊的108例轻中度妊... 目的分析降阻汤联合降压治疗对轻中度妊娠期高血压病血浆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Flt-1)/胎盘生长因子(PIGF)及母婴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2020年9月—2023年10月石家庄市第四医院就诊的108例轻中度妊娠期高血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5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降压治疗,54例观察组采用降阻汤联合降压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差异、血压水平、症状评分、血浆ADMA、sFlt/PIGF水平、胎盘超声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30%,远高于对照组的79.63%(P<0.05);治疗后观察组头晕目眩、腰膝酸软、五心烦热症状评分及血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Pl、RI、S/D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ADMA、sFlt-1、sFlt-1/PIGF水平低于对照组,PIG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为3.70%,远低于对照组的14.81%(P<0.05)。结论降阻汤滋阴潜阳、益气补肾、安神固胎,联合降压治疗轻中度妊娠期高血压病能有效控制其血压水平,缓解患者症状,调节微循环,改善胎盘血流动力学指标,降低ADMA、sFlt-1、sFlt-1/PIGF水平,改善妊娠结局,保障母婴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阻汤 降压治疗 妊娠期高血压病 血浆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 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 胎盘生长因子 母婴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调控转化生长因子β_(1)/信号转导通路干预多囊卵巢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李鹤 张小花 +1 位作者 黄灿灿 蔺文娟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418-1423,共6页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育龄期妇女最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而卵巢纤维化是PCOS的重要病理表现之一。PCOS卵巢纤维化的确切机制尚不清楚,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转化生长因子β_(1)/信号转导分子(TGF-β_(1)/Smad)信号通路在PCOS卵巢...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育龄期妇女最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而卵巢纤维化是PCOS的重要病理表现之一。PCOS卵巢纤维化的确切机制尚不清楚,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转化生长因子β_(1)/信号转导分子(TGF-β_(1)/Smad)信号通路在PCOS卵巢纤维化的过程发挥核心作用。根据PCOS卵巢纤维化临床表现,可归于中医“癥瘕”“不孕”“闭经”等范畴。中医治疗PCOS多以补肾疏肝健脾为主,兼以化痰祛瘀。中药单体柚皮苷、芍药苷、鼠李糖苷、水飞蓟素、桑黄多糖、膳食原花青素及中药复方补肾促排卵汤、津力达颗粒、祛痰化瘀方、疏肝补肾祛痰方可通过调控TGF-β_(1)/Smad信号通路改善PCOS卵巢纤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 卵巢纤维化 转化生长因子β_(1)/信号转导分子信号通路 转化生长因子β_(1) 信号转导分子 中医药 中药单体 中药复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GFR1通过调控PI3K/AKT通路抑制结直肠癌对奥沙利铂的药物敏感性
13
作者 曹璐阳 左浩健 +3 位作者 陈函 彭小梅 师鑫鹏 罗晓勇 《中国肿瘤临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79-385,共7页
目的:研究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 1,FGFR1)对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细胞奥沙利铂(oxaliplatin,OXA)耐药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利用体外长期低剂量法建立OXA耐药株HCT8/OXA。CCK-8评估OX... 目的:研究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 1,FGFR1)对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细胞奥沙利铂(oxaliplatin,OXA)耐药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利用体外长期低剂量法建立OXA耐药株HCT8/OXA。CCK-8评估OXA处理后的HCT8和HCT8/OXA的活力;第2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亲本株和耐药株进行差异基因分析,寻找差异基因;采用Western blot检测FGFR1在HCT8和HCT8/OXA中的表达;CCK8检测CRC细胞OXA化疗耐药的影响;克隆形成和流式细胞术检测CRC细胞增殖和凋亡的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检测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与HCT8相比,HCT8/OXA中FGFR1的表达显著升高(P<0.01)。过表达FGFR1可增加HCT8对OXA的耐药性(P<0.01)和增殖能力(NC+OXA:236.67±6.24;FGFR1+OXA:568.33±6.24),降低OXA暴露下HCT8细胞的凋亡率(NC+OXA:27.83±0.85;FGFR1+OXA:17.47±1.25);敲低FGFR1可降低HCT8/OXA细胞对OXA的耐药性(P<0.01)和增殖能力(Si-NC+OXA:411±8.29;Si-FGFR1+OXA:233.33±20.55),提高凋亡率(Si-NC+OXA:2.85±0.17;Si-FGFR1+OXA:14.42±0.77)。FGFR1可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的活性,提高CRC细胞耐药性,促进细胞增殖,降低细胞凋亡,给予激活剂后能够阻断FGFR1对PI3K/AKT通路的抑制和耐药性的提高。结论:FGFR1能够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降低CRC细胞对OXA的药物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 PI3K/AKT 信号通路 奥沙利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binding protein-3 inhibits IGF-1-induced proliferation of huma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cells
14
作者 Yang MA Chen-chen HAN +2 位作者 Yi-fan LI Yang WANG Wei WEI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966-966,共1页
OBJECTIVE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 FGF)and 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produced b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cells are responsible for the cell growth.Accumulating evidence shows that insulin-like g... OBJECTIVE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 FGF)and 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produced b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cells are responsible for the cell growth.Accumulating evidence shows that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binding protein-3(IGFBP-3)suppresses HCC cell proliferation in both IGF-dependent and independent manners.The present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whether treatment with exogenous IGFBP-3 inhibits bF GF and PDGF production and the cell proliferation of HCC cells.METHODS Cell Counting Kit 8 assay were designed to detect HCC cell proliferation,transcription factor early growth response-1(EGR1)involving in IGFBP-3 regulation of b FGF and PDGF were detected by RT-PCR and Western blot assays.Western blot assay was adopted to detect the IGFBP-3 regulating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 receptor(IGF-1R)signaling pathway.RESULTS The present study demonstrates that IGFBP-3 suppressed IGF-1-induced b FGF and PDGF expression while it does not affect their expression in the absence of IGF-1.To delineate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Western-blot and RT-PCR assays confirmed that the transcription factor early growth response protein 1(EGR1)is involved in IGFBP-3 regulation of b FGF and PDGF.IGFBP-3 inhibition of type 1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receptor(IGF1R),ERK and AKT activation is IGF-1-dependent.Furthermore,transient transfection with constitutively activated AKT or MEK partially blocks the IGFBP-3 inhibition of EGR1,b FGF and PDGF expression.CONCLUSION In conclusion,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IGFBP-3suppresses transcription of EGR1 and its target genes b FGF and PDGF through inhibiting IGF-1-dependent ERK and AKT activation.It demonstrates the importance of IGFBP-3 in the regulation of HCC cell proliferation,suggesting that IGFBP-3 could be a target for the treatment of HC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binding protein-3 early growth response-1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 receptor cell prolifer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GF-β通过miR-23a-3p/IRF1轴下调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类表达促进肝癌免疫逃逸
15
作者 于滢 涂丽 +3 位作者 刘洋 宋雪翼 邵倩倩 唐小龙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97-1408,共12页
目的 探讨肝癌细胞中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调控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类(MHC-I)分子的机制及其在肿瘤免疫逃逸中的作用。方法 设置对照组、TGF-β处理组及TGF-β联合TGF-βⅠ型受体抑制剂SB-431542干预组,通过Western blotting和RT-... 目的 探讨肝癌细胞中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调控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类(MHC-I)分子的机制及其在肿瘤免疫逃逸中的作用。方法 设置对照组、TGF-β处理组及TGF-β联合TGF-βⅠ型受体抑制剂SB-431542干预组,通过Western blotting和RT-qPCR评估TGF-β对肝癌细胞MHC-I表达水平的影响;通过RNA转染及其干扰技术、RT-qPCR和Western blotting实验探究TGF-β调控肝癌细胞MHC-I表达水平的分子机制。将各组肝癌细胞与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共培养,采用CCK-8、克隆形成实验检测肿瘤增殖能力;通过乳酸脱氢酶(LDH)释放实验、线粒体膜电位检测量化T细胞杀伤效率,并利用流式细胞术及ELISA分析T细胞活化水平。结果 TGF-β抑制肝癌细胞MHC-I表达(P<0.01),且T细胞活化水平降低,导致共培养体系中肿瘤增殖率上升且死亡率下降;TGF-β通过特异性上调miR-23a-3p(P<0.001,P<0.01),负向调控其靶基因IRF1(P<0.05),进而抑制MHC-I转录(P<0.01);过表达miR-23a-3p可重现IRF1/MHC-I表达抑制效应(P<0.05)。结论 TGF-β通过miR-23a-3p/IRF1信号轴下调MHC-I表达,削弱T细胞介导的抗肿瘤免疫应答,揭示了肝癌免疫逃逸的新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细胞 转化生长因子-Β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I类 肿瘤免疫逃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纤维内源特异性TGF-β信号通过LRP1减轻小鼠急性骨骼肌炎
16
作者 蔡祺晖 蓝海强 +7 位作者 冼柏俊 王楠 黄晓蕾 牛晓璐 胡欣雨 李辰 谢俊毅 廖钊宏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65-1374,共10页
目的:探究骨骼肌纤维内源特异性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信号对心脏毒素(cardiotoxin,CTX)诱导的小鼠急性骨骼肌炎后肌再生修复的影响。方法:选择186只野生C57BL/6小鼠和138只肌纤维TGF-β受体2(TGF-βrec... 目的:探究骨骼肌纤维内源特异性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信号对心脏毒素(cardiotoxin,CTX)诱导的小鼠急性骨骼肌炎后肌再生修复的影响。方法:选择186只野生C57BL/6小鼠和138只肌纤维TGF-β受体2(TGF-βreceptor 2,TGF-βr2)条件性敲除(SM TGF-βr2^(-/-))小鼠。胫骨前肌注射CTX诱导小鼠急性骨骼肌损伤,对部分SM TGF-βr2^(-/-)小鼠给予Smad信号激动剂SRI-011381(SRI)肌注,主要分为对照(control)组、SM TGF-βr2^(-/-)组和SM TGF-βr2^(-/-)+SRI组,每组24只。采用RT-qPCR和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损伤肌内炎症因子、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1(low-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related protein 1,LRP1)的mRNA和蛋白表达。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损伤肌内肌纤维肌球蛋白重链3(myosin heavy chain 3,MHY3)和胚胎肌球蛋白重链(embryonic myosin heavy chain,eMHC)蛋白的表达。提取乳鼠四肢肌肉组织,体外分化培养肌源性前体细胞(myogenic precursor cells,MPCs),加入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培养,且给予SRI和重组小鼠细胞外基质蛋白1(recombinant mouse extracellular matrix protein 1,rmECM1)等试剂单独或联用处理,主要分为以下7组(每组6只):control-MPCs组、control-MPCs+LPS组、TGF-βr2^(-/-)-MPCs组、TGF-βr2^(-/-)-MPCs+LPS组、TGF-βr2^(-/-)-MPCs+LPS+SRI组、TGF-βr2^(-/-)-MPCs+LPS+rmECM1组及TGF-βr2^(-/-)-MPCs+LPS+SRI+rmECM1组。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各组肌管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类分子(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class I molecules,MHC-I/H-2Kb)、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类分子(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class II molecules,MHC-II/H2-Eα)、Τοll样受体3(Toll-like receptor 3,TLR3)和LRP1的mRNA和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肌管内生肌决定因子(myogenic determining factor,MoyD)和肌细胞生成素(myogenin)分子的蛋白表达。结果:在体内,较之于control组,SM TGF-βr2^(-/-)组损伤肌内促炎因子显著上调(P<0.05)、抗炎因子与LRP1、MHY3和eMHC等显著下调(P<0.05),肌纤维再生修复延迟。体外炎症环境中,较之于control-MPCs+LPS组,TGF-βr2^(-/-)-MPCs+LPS组中LRP1、MoyD和myogenin等显著下调(P<0.05),给予SRI处理后,下调趋势得以逆转(P<0.05)。此外,与TGF-βr2^(-/-)-MPCs+LPS组比较,联用rmECM1与SRI能显著上调MyoD和myogenin的蛋白表达(P<0.05)。结论:在小鼠急性骨骼肌炎中,肌纤维内源特异性TGF-β信号通过Smad2/3信号调控损伤肌局部免疫特性,促进LRP1分子的表达,后者能与ECM1充分结合后促进肌再生修复,从而改善急性骨骼肌炎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 急性骨骼肌炎 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1 再生 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杉醇联合奥沙利铂和信迪利单抗治疗晚期胃癌的短期疗效及对血清CA724、TGF-β_(1)表达的影响
17
作者 侯静 张欣欣 +2 位作者 孟凡来 陆伟 王云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08-613,共6页
目的研究紫杉醇联合奥沙利铂和信迪利单抗治疗晚期胃癌的短期疗效及对血清糖类抗原724(CA724)、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表达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2月-2023年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宿迁医院收治的158例晚期胃癌患者,以随机... 目的研究紫杉醇联合奥沙利铂和信迪利单抗治疗晚期胃癌的短期疗效及对血清糖类抗原724(CA724)、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表达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2月-2023年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宿迁医院收治的158例晚期胃癌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抗组(n=79)与对照组(n=79)。对照组接受紫杉醇联合奥沙利铂治疗。单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信迪利单抗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血清细胞因子、免疫功能、生活质量、安全性,随访1年,记录两组总生存期(OS)。结果单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73.42%vs 55.70%,P<0.05)。对照组、单抗组中位OS分别为7个月、11个月。两组OS曲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CA724、TGF-β_(1)、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 F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A724、可溶性E钙黏蛋白(s EC)、癌胚抗原(CEA)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单抗组较对照组均更低(P<0.05)。治疗后,单抗组CD4^(+)、CD3^(+)、自然杀伤细胞(NK)、CD4^(+)/CD8^(+)均升高(P<0.05),单抗组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CD4^(+)、CD3^(+)、NK、CD4^(+)/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生活质量量表(QLQ-C30)评分、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均升高(P<0.05),且单抗组更高(P<0.05)。两组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肝功能异常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抗组甲状腺功能减退发生率高于对照组(20.25%vs 6.33%,P<0.05)。结论紫杉醇联合奥沙利铂和信迪利单抗可改善晚期胃癌患者生活质量与免疫功能,可降低血清CA724、TGF-β_(1)表达,短期疗效确切,安全性良好,且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杉醇 奥沙利铂 信迪利单抗 晚期胃癌 短期疗效 糖类抗原724 转化生长因子-β_(1) 预后生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调节复发性流产辅助性T细胞17/调节性T细胞平衡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石梦雨 贾志诚 +3 位作者 杨鑫鑫 李永谦 王培璇 郭颖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12-1219,共8页
复发性流产(RSA)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率逐年升高,其发病原因和机制复杂,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妊娠免疫失衡是导致RSA的重要原因。在Th17/Treg平衡中,Th17及其相关细胞因子比例增加,Th17/Treg平衡偏向Th17会诱发... 复发性流产(RSA)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率逐年升高,其发病原因和机制复杂,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妊娠免疫失衡是导致RSA的重要原因。在Th17/Treg平衡中,Th17及其相关细胞因子比例增加,Th17/Treg平衡偏向Th17会诱发母体免疫耐受障碍引起免疫炎症,导致移植排斥、妊娠障碍等不良妊娠结局。RSA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早期诊疗困难,西医目前采用多种治疗策略进行经验性治疗,其临床疗效欠佳。RSA在中医学中属于“滑胎”范畴,强调预培其损,补肾健脾,益气养血。动物实验中,中医药通过调节Th17/Treg平衡改善孕鼠蜕膜组织形态和血流供应,增加子宫净重治疗RAS,诸多临床试验也证明了中医药以其多靶点、多途径、低毒性的优势调节Th17/Treg平衡改善RSA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和激素水平,来降低复发性流产率。中医药可提高RSA患者的Treg水平,降低Th17水平,调控Th17/Treg平衡,提高临床妊娠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流产 中医药 辅助性T细胞17 调节性T细胞 辅助性T细胞17/调节性T细胞平衡 CD4^(+)T细胞 转化生长因子-β 维甲酸相关核孤儿受体γ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SDC1、FGFR3水平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期的关系
19
作者 李林根 《眼科新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50-654,共5页
目的 探讨血清多配体蛋白聚糖1(SDC1)、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FGFR3)水平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分期的关系。方法 将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本院收治的168例DR患者纳入本研究,根据168例患者DR分期设非增生型DR(NPDR)组121例,增生型DR... 目的 探讨血清多配体蛋白聚糖1(SDC1)、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FGFR3)水平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分期的关系。方法 将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本院收治的168例DR患者纳入本研究,根据168例患者DR分期设非增生型DR(NPDR)组121例,增生型DR(PDR)组47例。另外选取50例本院收治的无DR眼底相关病变的糖尿病患者作为NDR组,以及同期到院体检的5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比所有患者血清SDC1、FGFR3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血清SDC1、FGFR3对DR患者PDR分期的评估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ic回归分析探讨DR患者病变分期的影响因素。结果 PDR组患者血清SDC1、FGFR3水平均高于其他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NPDR组患者血清SDC1及FGFR3水平均高于NDR组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NDR组患者血清SDC1及FGFR3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血清SDC1、FGFR3评估DR患者PDR分期的AUC(95%CI)分别为0.741(0.696~0.791)、0.839(0.794~0.889),两者联合评估的AUC(95%CI)为0.917(0.872~0.965),血清SDC1、FGFR3两者联合评估DR患者PDR分期的AUC均高于两者单独预测的AUC(均为P<0.05)。PDR组患者高血压史、高脂血症史、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高于NPDR组(均为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史(OR=0.363,95%CI:1.357~4.115)、高脂血症史(OR=0.807,95%CI:1.427~5.519)、血清SDC1≥51.14μg·L^(-1)(OR=0.582,95%CI:1.818~7.058)、血清FGFR3≥4.27μg·L^(-1)(OR=4.870,95%CI:0.606~9.100)是DR患者病变分期的危险因素(均为P<0.05)。结论 血清SDC1、FGFR3水平变化与DR分期密切相关,有望成为评估DR进展的新型血清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疾病分期 多配体蛋白聚糖1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度近视并发POAG机制及早期预测:基于HIF-1α、TGF-β2交互的研究
20
作者 刘家敏 王大萍 刘建华 《眼科新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5-130,共6页
目的研究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转化生长因子-β2(TGF-β2)交互影响高度近视(HM)并发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的作用及早期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2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265例(421眼)HM患者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均行全面眼科... 目的研究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转化生长因子-β2(TGF-β2)交互影响高度近视(HM)并发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的作用及早期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2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265例(421眼)HM患者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均行全面眼科检查,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测量总Bruch膜开口-盘沿最小宽度(BMO)参数,Humphrey视野仪测量视野指数(VFI)、视野平均缺损(MD)值。随访1年(失访2例),根据是否发生POAG分为发生组(51例82眼)、未发生组(212例337眼)。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中央角膜厚度(CCT)、眼轴长度(AL)、屈光度、VFI、视野MD、视盘水平径、视盘垂直径、椭圆指数、视盘面积、视杯面积、盘沿面积、杯盘面积比、总BMO]及泪液HIF-1α、TGF-β2,绘制泪液HIF-1α、TGF-β2预测HM并发POAG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获取最佳截断值,采用交互作用分析泪液HIF-1α、TGF-β2及交互影响HM并发POAG的作用,采用Pearson法分析泪液HIF-1α、TGF-β2与HM患者视盘结构相关性,并采用ROC分析HIF-1α、TGF-β2联合预测POAG的价值。结果发生组患者的VFI、总BMO均低于未发生组,视野MD、视杯面积、杯盘面积比及泪液HIF-1α、TGF-β2均高于未发生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交互作用分析显示,泪液HIF-1α、TGF-β2两者交互为超相乘模型,对HM并发POAG的影响具有正向交互作用(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泪液HIF-1α、TGF-β2与HM患者VFI、总BMO均呈负相关,与视野MD、视杯面积、杯盘面积比均呈正相关(均为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泪液HIF-1α联合TGF-β2预测HM并发POAG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25(95%CI:0.896~0.949),优于两指标单独预测价值。结论HIF-1α、TGF-β2在HM并发POAG患者泪液中表达上调,且在POAG发生过程中呈正向交互作用,联合检测对POAG具有一定预测价值,可作为临床预测POAG的辅助预测因子,并可指导临床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诱导因子1Α 转化生长因子-Β2 交互作用 高度近视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