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8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rror Analysis i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被引量:1
1
作者 薛俊梅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S1期105-108,共4页
CLCnumber:H319Documentcode:AArticleID:1000-5293(1999)Sup.-0106-04Allanguageteachersandlearnersareawarethatle... CLCnumber:H319Documentcode:AArticleID:1000-5293(1999)Sup.-0106-04Allanguageteachersandlearnersareawarethatlearnersmakemistak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GLISH learn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ERROR aNaLY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atGPT赋能外语教学:场景与策略 被引量:32
2
作者 李佐文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9-118,共10页
ChatGPT代表了目前语言智能技术发展的最高水平,它合信息搜索、机器翻译和对话生成等功能于一体,以强大的生成能力给人类生活带来了颠覆性的影响。外语教学关乎语言能力提升和知识传授,势必会受到语言智能技术发展的直接影响。本文在介... ChatGPT代表了目前语言智能技术发展的最高水平,它合信息搜索、机器翻译和对话生成等功能于一体,以强大的生成能力给人类生活带来了颠覆性的影响。外语教学关乎语言能力提升和知识传授,势必会受到语言智能技术发展的直接影响。本文在介绍ChatGPT功能与特性的基础上,分析了ChatGPT在外语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场景和存在的潜在问题,并提出了针对这些问题的宏观应对策略。在人机共生时代,外语教学工作者应坚守育人初心,改革教学范式,注重创新能力,努力提高智能素养,增强智能伦理意识,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外语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智能 ChatGPT 外语教学 赋能场景 潜在问题 应对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智时代外语专业人才的核心能力培养 被引量:4
3
作者 王欣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3,32,共14页
数智时代,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外语专业人才培养需要进一步加强核心能力培养,主要体现为创新思维能力、深度文学研读能力和高层级写作能力。首先,开展研究性教学,培养学生的好奇心、问题意识、独... 数智时代,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外语专业人才培养需要进一步加强核心能力培养,主要体现为创新思维能力、深度文学研读能力和高层级写作能力。首先,开展研究性教学,培养学生的好奇心、问题意识、独立判断能力和自主学习习惯,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其次,深度研读文学经典,提升批判性思维与增进深层文化理解,可以帮助学生对抗技术发展带来的精神生态危机,并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最后,利用技术工具辅助写作教学与练习,可以加强学生的语言输出能力,提升学生的学术写作和创意写作等高层级写作水平。数智时代外语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平衡好技术与人文的关系,一方面坚守外语学科的人文属性,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另一方面要积极拥抱技术,与时俱进,辩证理性地发挥好人工智能的工具性辅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语专业 研究性教学 创新思维 深度文学研读 写作能力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中文教学通用课程大纲》的应用价值与实践探索——以英国中文教育国际合作项目的应用为例
4
作者 于泓珊 杨薇 钟英华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3-161,206,共10页
《国际中文教学通用课程大纲》(中小学阶段)作为中文教学实践标准,为海外低龄中文教学提供了规范性的指导和参考。《大纲》在“中文培优”项目中的应用,本质上是国际中文教育标准与英国外语教育体系的衔接,具有重要价值,能助力解决“中... 《国际中文教学通用课程大纲》(中小学阶段)作为中文教学实践标准,为海外低龄中文教学提供了规范性的指导和参考。《大纲》在“中文培优”项目中的应用,本质上是国际中文教育标准与英国外语教育体系的衔接,具有重要价值,能助力解决“中文培优”项目面临的三重挑战、达成关键成果目标、推动国际中文教育标准与英国本土实践的深度联结。在英国中文教育国际合作项目中,《大纲》可以从课程整体设计、教学大纲编写、课堂教学实施、教学资源建设、考核评价设计五个方面具体实施,并在“中文培优”项目暑期来华研修项目的实践应用中提供指导和支持。效果评价显示,《大纲》的应用能显著提升低龄学习者的中文学习积极性,为中外教师搭建合作平台。未来,可以通过开展专题培训及构建中外教师专业共同体进行师资赋能,开展国别化修订以适应不同地区中文教学需求,进一步提升《大纲》的海外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中文教学通用课程大纲》 英国外语教育体系 “中文培优”项目 国际中文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文科背景下外语智能教学界面情境植入研究
5
作者 王珏 邵楠希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6-176,共11页
随着人工智能与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认知语法正在经历形式上变革的契机。情境植入理论作为语言学家罗纳德·兰盖克认知语法理论的核心观点,以抽象情境构式识解语义的形式,揭示出具有普遍意义的语言使用特征。本研究试将这一特征应... 随着人工智能与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认知语法正在经历形式上变革的契机。情境植入理论作为语言学家罗纳德·兰盖克认知语法理论的核心观点,以抽象情境构式识解语义的形式,揭示出具有普遍意义的语言使用特征。本研究试将这一特征应用于外语智能化教学界面,从情境植入的识解范畴、模型构建、锁定凸显和依存结构等方面,解析在虚拟现实条件下的情境构式特征与模型构建方法,以期在外语智能教学界面上打开情境植入的应用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境植入 智能界面 模型构建 外语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语教育学视域下师范生教研意识的培养
6
作者 徐锦芬 杨嘉琪 《外语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0-75,F0003,共7页
师范生教研意识的培养是推动外语教育学学科建设与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前提。本研究基于外语教育学的学科定位,聚焦当前师范生教研意识薄弱的问题,深入探讨师范生教研意识的培养路径,明确界定师范生教研意识的内涵,提出角色认识、价值认... 师范生教研意识的培养是推动外语教育学学科建设与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前提。本研究基于外语教育学的学科定位,聚焦当前师范生教研意识薄弱的问题,深入探讨师范生教研意识的培养路径,明确界定师范生教研意识的内涵,提出角色认识、价值认同与教研自觉三个关键维度,并阐述其相互间的逻辑递进关系与内在统一性。此外,本研究提出师范生教研意识的系统培养路径,包括优化课程体系、实施项目教学、构建实习教研共同体和完善教研意识评价体系四个方面。未来的师范教育应强化师范生对自身教研角色的清晰认识,深化其对教研价值的认同,促使其主动持续地参与教研活动,进而推动外语教育学学科的长远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研意识 外语师范生 外语教育学 教研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中文教育学科专业教研室设置构拟
7
作者 汤洪 厉志鹏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2-160,206,共10页
国际中文教育学科应时而生,承载着时代新使命,为中文和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培养优秀专业人才。如何合理划分、设置科学的基层教研室,从而真正实现教学研究的基础功能以及达成人才培养目标,成为当前建设该学科专业所面临的重要现实问... 国际中文教育学科应时而生,承载着时代新使命,为中文和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培养优秀专业人才。如何合理划分、设置科学的基层教研室,从而真正实现教学研究的基础功能以及达成人才培养目标,成为当前建设该学科专业所面临的重要现实问题。依据国际中文教育专业的交叉学科属性,结合人才培养方案与学生职业发展目标,可以构拟语言教研室、文学教研室、跨文化教研室和国际中文教学法教研室等四个教研室,为新时期国际中文教育学科专业教研室设置以及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具备中国文化阐释传播能力的双语、双文化新型人才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中文教育 汉语国际教育 教研室 学科建设 专业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对外汉语教学”到“中文全球发展”:“国际中文教育”观念史的考察 被引量:2
8
作者 胡范铸 郭晔丹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4-140,共17页
“向世界推广汉语”真正成为一个大规模的社会行动是与改革开放“向世界学习”同步发展的,没有真正的改革开放,便没有真正的汉语国际传播。语言的传播与人群的互动直接关联,语言的发展也与社会的发展直接关联。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国际... “向世界推广汉语”真正成为一个大规模的社会行动是与改革开放“向世界学习”同步发展的,没有真正的改革开放,便没有真正的汉语国际传播。语言的传播与人群的互动直接关联,语言的发展也与社会的发展直接关联。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国际中文教育事业发展迅猛,而对之的命名也已经从“对外汉语教学”发展为“汉语国际教育”,继而发展为今天的“国际中文教育”。从对外到国际,从教学到教育,这不仅意味着术语的变化,更意味着理念的发展。只是,国际中文教育究竟意味着什么,学界的认知似乎并不很清楚。对此,我们不仅需要明确国际中文教育就是以中文为媒介、以全球治理为理念、在国际上展开的国际理解教育,而且,还需要更进一步确认“中文全球发展”的概念。即,走出只关注教学、教育的思维定势,在全球语言使用、语言服务、语言知识生产中推进中文发展,在中外协同的全球发展理念下推进中文发展。在进一步改革开放中推进中文的全球发展,在中文的全球发展中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进而以全球发展推进中文发展,以中文发展推进全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文发展 “中文全球发展” 国际中文教育 汉语国际教育 对外汉语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外汉语教学中Seminar模式的运用研究——以面向留学生的文学类教学为例 被引量:10
9
作者 张红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8-93,共6页
面向留学生的文学类教学,既不同于中国大学生的文学类教学,也不同于留学生的语言类教学。传统的"讲授型"教学局限性较大,亟待改进。将当今世界流行的Seminar引入对外汉语教学,建构"双讲—讨论式"教学模式,可以最大... 面向留学生的文学类教学,既不同于中国大学生的文学类教学,也不同于留学生的语言类教学。传统的"讲授型"教学局限性较大,亟待改进。将当今世界流行的Seminar引入对外汉语教学,建构"双讲—讨论式"教学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提高文学感悟力和文化理解力,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MINaR 教学模式 双讲式 对外汉语教学 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文化融入外语教学研究的进展与趋势——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 被引量:25
10
作者 裴希山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3-75,共13页
本文以CNKI核心期刊文献为数据来源,运用CiteSpace文献计量工具,从研究趋势、文献作者、研究机构、研究热点和研究前沿等维度,对1992—2020年期间中华文化融入外语教学研究的文献进行了可视化分析。研究发现:文献数量增长势头强劲,但研... 本文以CNKI核心期刊文献为数据来源,运用CiteSpace文献计量工具,从研究趋势、文献作者、研究机构、研究热点和研究前沿等维度,对1992—2020年期间中华文化融入外语教学研究的文献进行了可视化分析。研究发现:文献数量增长势头强劲,但研究者和研究机构学术共同体尚未形成,研究议题和内容还较局限,研究对象主要局限于大学生。未来需要培育学术共同体并使其发挥引领使命,结合时代背景深化研究议题,扩大样本对象开展历时研究,促进中华文化融入大中小学外语教学一体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语教学 中华文化 可视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外语教育培养目标剖析与启示——以AP汉语与文化课为例 被引量:6
11
作者 隋桂岚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02-106,共5页
美国AP汉语与文化课以5C为指导,以语言沟通三种模式(人际沟通、理解诠释和表达演示)为核心,在汉语学习中注重“交际”,强调“文化”,重视“活动”,对我国的外语教学有着很好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 aP汉语与文化课 美国外语教学 学习目标 教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C分析:外语教学研究的新视域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冲 李筱平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4期160-168,共9页
PAC分析是日本心理学家内藤哲雄提出的一种用来分析个体态度或意识结构的方法,最初主要应用于临床心理学。对运用此方法的355篇论文题目进行文本分析,发现该方法不仅应用于单一案例的分析,还广泛应用于横向比较多个个体、以及纵向比较... PAC分析是日本心理学家内藤哲雄提出的一种用来分析个体态度或意识结构的方法,最初主要应用于临床心理学。对运用此方法的355篇论文题目进行文本分析,发现该方法不仅应用于单一案例的分析,还广泛应用于横向比较多个个体、以及纵向比较同一个体在不同时间点的内在意识结构的变化差异。该研究方法在日语教育领域的应用也日趋增多。通过具体的研究数据,阐述了PAC分析的实施流程及特征。经对案例的考察发现,PAC分析比以往的方法更能深入捕捉到个体的内在意识。进而论证了PAC分析在与个体意识相关的外语教学研究中应用的可行性,及运用该方法应注意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C分析 意识 外语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ALL的外语教学的整合创新 被引量:3
13
作者 詹蓓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51-54,共4页
CALL是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外语教学整合的产物。它借助于计算机强大的信息处理功能,帮助、模拟抑或替代教师执行部分外语教学任务,在改进教学质量和提升整体教学效率的同时,不仅从外在形式和具体手段的运用上改变了传统外语教学,更... CALL是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外语教学整合的产物。它借助于计算机强大的信息处理功能,帮助、模拟抑或替代教师执行部分外语教学任务,在改进教学质量和提升整体教学效率的同时,不仅从外在形式和具体手段的运用上改变了传统外语教学,更是从教学理念、培养目标、课程设计和知识传递的过程等更深层面,赋予传统外语教学以全新的内涵。如何基于CALL层面对教师角色、教育资源、课程设计、教学方法进行整合创新,是广大英语教育工作者必须进行积极探索的新的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LL 整合 创新 外语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理解融入下对外讲好巴蜀故事的外语教学模式探析
14
作者 邓文静 江波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5年第2期154-160,共7页
探讨在国际理解教育融入下,如何构建创新的外语教学模式以助力学生对外讲好巴蜀故事。首先分析巴蜀文化融入外语教学普遍面临的三大困境,即国际理解不足、本土文化失语以及外语教学模式固化,指出传统的外语教学在赋能学生本土文化输出... 探讨在国际理解教育融入下,如何构建创新的外语教学模式以助力学生对外讲好巴蜀故事。首先分析巴蜀文化融入外语教学普遍面临的三大困境,即国际理解不足、本土文化失语以及外语教学模式固化,指出传统的外语教学在赋能学生本土文化输出方面存在局限。为此,提出“国际理解、巴蜀元素与语言技能”三维融合的外语教学理念,并梳理让学生从“能讲”“会讲”到“讲好”巴蜀故事的外语教学底层逻辑。最后,通过打造“数智化+情境化+比较式”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利用数智化技术支持、情境化教学设计和跨文化比较分析,全面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文化理解力,使学生成为优秀的跨文化交流者和本土文化传播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理解 巴蜀文化 外语教学 模式探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技术在国际中文语音教学中的应用
15
作者 葛炳仑 陈昌来 《电化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2-128,共7页
文章旨在探索智能技术在国际中文教育中的应用,以解决国际中文语音教学的实践困境。借助多种智能技术构建游戏化中文语音教学系统,优化学习体验,提高教学效率,推动中文教学向个性化、互动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研究采用实验法,选取不同... 文章旨在探索智能技术在国际中文教育中的应用,以解决国际中文语音教学的实践困境。借助多种智能技术构建游戏化中文语音教学系统,优化学习体验,提高教学效率,推动中文教学向个性化、互动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研究采用实验法,选取不同母语背景的留学生作为测试对象,对学生的声母、韵母和声调发音准确度进行对比测验,并辅以问卷调查评估学生的学习意愿和口语表达意愿。研究表明,基于智能技术的游戏化中文语音教学系统能够有效提升国际中文学习者的语音准确度,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意愿和口语表达意愿,通过即时反馈、游戏化激励机制和真实语境模拟,使学习者在沉浸式体验中实现口语能力的有效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中文教育 语音教学 游戏化学习 生成式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度中小学中文教育发展研究
16
作者 张德江 李晓露 吴应辉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7-152,205,206,共8页
印度对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进行过积极的尝试和实质性的推动,但目前尚未将中文纳入可供中小学学生选修的外语语种。印度中小学外语教学政策对中文教育发展影响巨大:印度中小学中文教育发展潜力巨大,但中文教育政策缺位导致中小学中文... 印度对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进行过积极的尝试和实质性的推动,但目前尚未将中文纳入可供中小学学生选修的外语语种。印度中小学外语教学政策对中文教育发展影响巨大:印度中小学中文教育发展潜力巨大,但中文教育政策缺位导致中小学中文教育发展空间受限;中文教学标准缺失导致中文教学质量良莠不齐;外语教师准入机制阻碍本土中文教师培养;不稳定的中印关系不利于中文教育合作。因此,实现印度中小学中文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持续推动中文教育纳入印度国民教育体系,以私立中小学为主体制定中文教学标准,理顺中文教师培养机制,建立中印长效合作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 中文教育 外语教育政策 国民教育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语词中文译写规范效力实证研究
17
作者 常文斐 《语言战略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4-96,共13页
规范效力指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发布后对社会产生的影响力和约束力,可通过“使用强度”和“规范系数”这两个指标来观测。测算规范效力是检测语言规范执行效果的重要手段。本文选取国家语言监测与研究有声媒体中心动态流通语料库中2012—2... 规范效力指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发布后对社会产生的影响力和约束力,可通过“使用强度”和“规范系数”这两个指标来观测。测算规范效力是检测语言规范执行效果的重要手段。本文选取国家语言监测与研究有声媒体中心动态流通语料库中2012—2019年间的新闻语料,通过测算规范效力,考察外语中文译写规范部际联席会议专家委员会2016年发布的第四批推荐使用外语词中文译名的规范效果,发现:(1)从总体上看,发布后对社会的规范使用起到一定的积极引导作用;(2)对媒体的规范效果有明显提升,但这种向好趋势一般仅能维持两年左右;(3)不同领域推荐译名的规范效果有显著差异,国际组织领域效果最好,其次为经济领域,社会生活与科技领域较差;(4)专有名词相较于普通名词更易于规范。建议加大外语词中文译写研制工作力度,加强外语词中文译写评估机制建设,注重外语词规范策略的区别性,充分调动各方力量推进规范工作的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语词中文译写 语言规范 使用强度 规范系数 效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视域下的高校外语教材编写——挑战与路径
18
作者 王雪梅 周茂杰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6-127,共12页
外语教材是高校培养高质量人才的重要资源支持,相应教材编写研究至关重要。本研究阐述了新质生产力的理念及其赋能外语教材编写的理据,并结合相关数据,指出当前高校外语教材存在内容更新滞后、重知识轻能力以及新形态教材促学助教功能... 外语教材是高校培养高质量人才的重要资源支持,相应教材编写研究至关重要。本研究阐述了新质生产力的理念及其赋能外语教材编写的理据,并结合相关数据,指出当前高校外语教材存在内容更新滞后、重知识轻能力以及新形态教材促学助教功能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研究进一步从编写理念、编写内容、呈现形式、编写团队和编写机制等维度探讨了高校外语教材编写的路径,以期为建设高质量外语教材提供一定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外语教材编写 挑战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项目统摄:语文适配教材单元教学建构
19
作者 赵福楼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8-33,共6页
随着义务教育新课标适配教材的使用,关于“大概念”和“大单元”建构成为教师普遍关注的话题.语文课程的“大概念”是一个多层级的概念,逐级区分包括语文学习任务群、语文实践活动、单元学习主题.新教材与语文教学的衔接点是单元教学设... 随着义务教育新课标适配教材的使用,关于“大概念”和“大单元”建构成为教师普遍关注的话题.语文课程的“大概念”是一个多层级的概念,逐级区分包括语文学习任务群、语文实践活动、单元学习主题.新教材与语文教学的衔接点是单元教学设计.如何落实单元学习的“大概念”是重要问题,过去重视基于课文阅读的课时教学,缺乏单元整体教学观,造成教学中“大概念”缺失.新课程提出了项目学习的方案.以体育课程通过项目设计落实运动技能为例,在多学科视域单元设计研究中发现,项目学习应用已经成为单元建构的重要依据.研究认为,基于项目设计思路可形成三种语文单元教学建构的模式:一是跨学科整合;二是多学科融合;三是教材单元重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适配教材 单元教学 项目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心素养视域下“以一带三”的语文教学:价值、困境与路径
20
作者 姚文晗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9-45,共7页
在语文教学领域,温儒敏老师依据课标提出的“以一带三”教学理念为教学实践提供了新的方向。然而,“以一带三”在实际教学中存在实施偏误及困境,如浅表化解读,导致教学内容深度缺位;机械化设计,导致学习任务群开放性不足;模板化实施,导... 在语文教学领域,温儒敏老师依据课标提出的“以一带三”教学理念为教学实践提供了新的方向。然而,“以一带三”在实际教学中存在实施偏误及困境,如浅表化解读,导致教学内容深度缺位;机械化设计,导致学习任务群开放性不足;模板化实施,导致课堂互动性减弱等。研究认为,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理念的价值,可以从语言学的角度切入,深入理解“以一带三”的内涵,在实践中从教学内容维度关注文本独特性,选取语言切入点;从课程实施维度着眼学习任务群,凸显语言差异性;从学生主体维度聚焦学生年段特征,体现语言层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教学 以一带三 核心素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