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activation of Streptococcus mutans Biofilms on a Tooth Surface Using He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 at Atmospheric Pressure 被引量:1
1
作者 Imola MOLNAR Judit PAPP +1 位作者 Alpar SIMON Sorin Dan ANGHEL 《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13年第6期535-541,共7页
This paper presents a study of the effect of the low temperature atmospheric helium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DBD) on the Streptococcus mutans biofilms formed on tooth surface. Pig jaws were also treated by plasm... This paper presents a study of the effect of the low temperature atmospheric helium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DBD) on the Streptococcus mutans biofilms formed on tooth surface. Pig jaws were also treated by plasma to detect if there is any harmful effect on the gingiva.The plasma was characterized by using optical emission spectroscopy.Experimental data indicated that the discharge is very effective in deactivating Streptococcus mutans biofilms.It can destroy them with an average decimal reduction time(D-time) of 19 s and about 98%of thein were killed after a treatment time of 30 s.According to the survival curve kinetic an overall 32 s treatment time would be necessary to perform a complete sterilization.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presented in this study indicated that the helium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in plan-parallel electrode configuration,could be a very effective tool for deactivation of oral bacteria and might be a promising technique in various dental clinical ap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eptococcus mutans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 plasma treatment biofilm deactivation STERILIZ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solation of egg yolk IgY from hens immunized with S.mutans B29-33 and S.sobrinus 6715 被引量:6
2
作者 FAN Ming-wen, JIANG Qian-zhou, BIAN Zhuan, ZHANG Ping, LIU Ning-hui, LIU Jian.College of Stomatology, Wuhan University, Wuhan 430079 《口腔医学纵横》 CSCD 2000年第3期193-194,共2页
目的 :从鸡蛋中提取特异性抗体 ,鉴定抗体性质并分析其蛋白质含量 ,以探索一种制备被动免疫防龋抗体的制备方法。方法 :变形链球菌GTF高表达株S .mutansB2 9- 33及茸毛链球菌S .sobrinus 6 715免疫母鸡 ,采用硫酸铵沉淀法提取鸡蛋黄抗体... 目的 :从鸡蛋中提取特异性抗体 ,鉴定抗体性质并分析其蛋白质含量 ,以探索一种制备被动免疫防龋抗体的制备方法。方法 :变形链球菌GTF高表达株S .mutansB2 9- 33及茸毛链球菌S .sobrinus 6 715免疫母鸡 ,采用硫酸铵沉淀法提取鸡蛋黄抗体 ,SDS -PAGE凝胶扫描鉴定抗体性质 ,分析其纯度并用分光光度法测蛋白质含量。结果 :用硫酸铵沉淀法可提取出鸡蛋黄抗体 ,其性质为IgG ,蛋白质含量约为 7.0 0mg/ml。结论 :鸡蛋黄抗体含量高 ,作为被动免疫抗体的载体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蛋黄 抗体 变形链球菌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翘苷对变异链球菌生物膜的抑制作用研究
3
作者 宋祥晨 齐刘英 +1 位作者 李轶 伍丽静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938-942,共5页
目的探讨连翘苷对变异链球菌生物膜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液体二倍稀释法确定连翘苷对变异链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采用结晶紫(CV)染色法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LSM)测定连翘苷对变异链球菌生物膜形成的抑制作用,并计算最低生物膜抑制浓... 目的探讨连翘苷对变异链球菌生物膜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液体二倍稀释法确定连翘苷对变异链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采用结晶紫(CV)染色法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LSM)测定连翘苷对变异链球菌生物膜形成的抑制作用,并计算最低生物膜抑制浓度(MBIC50);采用CLSM测定连翘苷对变异链球菌胞外多糖生成的抑制作用和对变异链球菌成熟生物膜的消解作用。结果连翘苷对变异链球菌的MIC为2 g/L;连翘苷明显抑制变异链球菌生物膜的形成且生物膜中死菌比例增加(P<0.05),MBIC50为1 g/L;1、2、4 g/L连翘苷组变异链球菌胞外多糖生成量低于阴性对照组(P<0.05);2、4 g/L连翘苷组对变异链球菌成熟生物膜具有消解作用。结论连翘苷显著抑制变异链球菌的生长、生物膜的形成及产胞外多糖能力,并且对成熟生物膜也有一定的消解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龋病 连翘苷 生物膜 变异链球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籽和苹果原花青素对变形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5
4
作者 单静敏 曹雁平 +2 位作者 肖俊松 陈瑶佳 于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7期123-127,共5页
研究苹果原花青素和葡萄籽原花青素对变形链球菌(Streptococcus mutans)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aureus)的抑制作用,采用试管液体稀释法和琼脂稀释法抑菌实验测定其最低抑菌质量浓度(MIC)和质量最低杀菌质量浓度(MBC),并通过测... 研究苹果原花青素和葡萄籽原花青素对变形链球菌(Streptococcus mutans)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aureus)的抑制作用,采用试管液体稀释法和琼脂稀释法抑菌实验测定其最低抑菌质量浓度(MIC)和质量最低杀菌质量浓度(MBC),并通过测定培养基pH值的变化,研究葡萄籽原花青素对变形链球菌产酸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苹果原花青素、葡萄籽原花青素对变形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都有抑制作用;苹果原花青素对变形链球菌的MIC和MBC分别为1.25、4.00mg/mL,葡萄籽原花青素对变形链球菌的MIC和MBC分别为1.75、2.00mg/mL;苹果原花青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和MBC分别为4.00、9.00mg/mL,葡萄籽原花青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和MBC分别为2.00、6.50mg/mL。葡萄籽原花青素质量浓度大于1.00mg/mL对变形链球菌的产酸能力有显著抑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花青素 变形链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抑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漂白方法对离体牙牙釉质表面粗糙度及菌斑粘附能力的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马净植 魏望萍 +1 位作者 王岩 吴丽娟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6年第6期622-624,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牙齿漂白方法后釉质表面粗糙度及其与变形链球菌粘附能力的改变。方法:将140颗因正畸需要拔除的前磨牙,随机分为实验组(各55颗)或空白对照组(30颗)。两实验组分别采用BEYOND冷光美白系统冷光美白和涂Opalescence漂白剂,粗... 目的:观察不同牙齿漂白方法后釉质表面粗糙度及其与变形链球菌粘附能力的改变。方法:将140颗因正畸需要拔除的前磨牙,随机分为实验组(各55颗)或空白对照组(30颗)。两实验组分别采用BEYOND冷光美白系统冷光美白和涂Opalescence漂白剂,粗糙度轮廓仪测定其釉质表面粗糙度,并用扫描电镜观察各样本表面形态,然后将变形链球菌培养72 h后加入样本,计数生长的每毫升菌落形成单位CFU/mL。结果:空白对照组与BE-YOND冷光美白组及Opalescence漂白剂组之间在粗糙度和菌落形成计数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并且BE-YOND冷光美白组和Opalescence漂白剂组在平均粗糙度和菌落形成计数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两种漂白方法都会增加釉质表面的粗糙度,使变形链球菌在釉质表面的粘附增加,但BEYOND冷光美白组较Opal-escence漂白组对釉质影响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漂白 表面粗糙度 变形链球菌 细菌粘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R同时检测变形链球菌和远缘链球菌 被引量:6
6
作者 谭海平 边专 +2 位作者 樊明文 杜民权 范兵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6年第6期598-600,共3页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简便地同时检测变形链球菌和远缘链球菌的方法。方法:以变形链球菌Dextranase基因设计引物,用PCR检测变形链球菌群细菌。结果:变形链球菌(血清型c、e、f)的PCR扩增产物为720 bp;远缘链球菌(血清型d、g)的PCR扩增产物...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简便地同时检测变形链球菌和远缘链球菌的方法。方法:以变形链球菌Dextranase基因设计引物,用PCR检测变形链球菌群细菌。结果:变形链球菌(血清型c、e、f)的PCR扩增产物为720 bp;远缘链球菌(血清型d、g)的PCR扩增产物为460 bp;道勒链球菌(血清型h)910 bp;仓鼠链球菌(血清型a),鼠链球菌(血清型b)均为1 270 bp。其它异种菌均不能扩增出产物,因此该PCR检测具有高度的特异性。从细菌纯培养物中PCR检测的敏感性为105菌落形成单位(colony-form ing un its,CFU)。结论:PCR能同时检测变形链球菌和远缘链球菌。该检测方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有望运用于临床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酶链反应 检测 变形链球菌 远缘链球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龋敏感人群牙菌斑中变形链球菌的检测 被引量:6
7
作者 陈舟 刘天佳 +3 位作者 刘建国 黄晓晶 庄 杨锦波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3年第4期241-243,共3页
目的 :探讨不同龋敏感人群牙菌斑中变形链球菌的检出情况和血清分型与龋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经典生化和血清学鉴定方法 ,对不同龋敏感人群菌斑中的变形链球菌进行分离、鉴定。结果 :血清c型变形链球菌在牙菌斑中检出率最高 ,在高龋组... 目的 :探讨不同龋敏感人群牙菌斑中变形链球菌的检出情况和血清分型与龋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经典生化和血清学鉴定方法 ,对不同龋敏感人群菌斑中的变形链球菌进行分离、鉴定。结果 :血清c型变形链球菌在牙菌斑中检出率最高 ,在高龋组中变形链球菌群细菌和变形链球菌培养阳性率明显高于无龋组 (P <0 .0 0 5 )。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菌斑 龋病 变形链球菌 血清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达嵌合体蛋白PAcA/CTB的转基因番茄口服免疫大白兔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田源 刘建国 +6 位作者 白国辉 陈筑 韩琪 白朋元 顾瑜 管晓燕 钱昱霏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3期201-204,共4页
目的:观察表达嵌合体蛋白PAcA/CTB转基因番茄防龋疫苗的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方法: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实验组、阴性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3组,分别喂食3个剂量(目的蛋白量相差1.5倍)的转基因番茄汁、非转基因番茄汁和变异链球菌灭活全... 目的:观察表达嵌合体蛋白PAcA/CTB转基因番茄防龋疫苗的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方法: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实验组、阴性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3组,分别喂食3个剂量(目的蛋白量相差1.5倍)的转基因番茄汁、非转基因番茄汁和变异链球菌灭活全菌疫苗。每周免疫1次,连续免疫4周,ELISA法检测免疫前和免疫后不同时期血液、唾液样品中抗变异链球菌PAc的IgG、IgA抗体效价。结果:口服免疫后实验组与阳性对照组大白兔血液和唾液中均出现特异性的抗PAc抗体,抗体水平可维持数周,而阴性对照组抗体水平变化不明显。结论:表达嵌合体蛋白PAcA/CTB的转基因番茄能够诱导动物机体产生有效的系统免疫应答和黏膜免疫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番茄 防龋疫苗 龋病 变异链球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龋患者与无龋健康人口内变形链球菌蛋白表达差异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赵兴福 黄晓晶 +3 位作者 蔡志宇 闫福华 钟声 邱明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27-130,共4页
目的:利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技术,对来自高龋患者和无龋健康人口内变形链球菌临床株的蛋白组进行初步比较,分析二者蛋白表达的差异,以期进一步明确该菌菌株间致龋性存在差异的原因。方法:采用SDS-PAGE技术,... 目的:利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技术,对来自高龋患者和无龋健康人口内变形链球菌临床株的蛋白组进行初步比较,分析二者蛋白表达的差异,以期进一步明确该菌菌株间致龋性存在差异的原因。方法:采用SDS-PAGE技术,比较分离自高龋患者的变形链球菌593号菌株和无龋健康人的变形链球菌18号菌株的菌体和菌外可溶性蛋白表达的差异。结果:菌体可溶性蛋白电泳图中见593号菌株在75 KDa左右存在特异表达的蛋白条带,且二者在85、60、50、40 KDa左右蛋白表达量上存在差异;菌外可溶性蛋白电泳图中见593号菌株在75、40 KDa左右有特异表达的蛋白条带,而18号菌株在50 KDa左右有特异表达的蛋白条带,二者在60 KDa左右蛋白表达量上存在差异。结论:两菌株的菌体和菌外可溶性蛋白电泳图谱中均可见各自特异表达的蛋白条带,且部分相同位置的蛋白条带在蛋白表达量上也存在差异,表明两菌株的蛋白组存在明显差异,该差异可能是导致其致龋力差异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形链球菌 蛋白组 临床分离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参皂苷Rh2抑制致龋菌生物膜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曹茜茜 叶倩琳 +2 位作者 周立波 樊明文 刘畅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302-1306,共5页
目的:通过体内外实验探究人参皂苷Rh2对致龋生物膜的作用。方法:运用结晶紫染色法和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Rh2对体外生物膜的影响。建立大鼠龋齿模型,取颌骨进行显微断层扫描,Keyes龋齿计分,评价Rh2的抗龋作用。结果:体外实验结果表... 目的:通过体内外实验探究人参皂苷Rh2对致龋生物膜的作用。方法:运用结晶紫染色法和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Rh2对体外生物膜的影响。建立大鼠龋齿模型,取颌骨进行显微断层扫描,Keyes龋齿计分,评价Rh2的抗龋作用。结果:体外实验结果表明Rh2能明显抑制生物膜上致龋菌生长,减少胞外基质。动物实验中,Rh2组磨牙体积和窝沟区域矿物密度大于对照组(P<0.05)。Rh2组磨牙龋齿计分都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Rh2能在体外抑制致龋生物膜形成,体内有一定的抗龋保护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苷 生物膜 变形链球菌 茸毛链球菌 血链球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MME—PDT对致龋模型中变形链球菌的杀伤作用及组织病理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张蕾 邹朝晖 +1 位作者 马莹莹 李敏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8,共4页
目的:探讨光动力疗法(PDT)对大鼠口腔变形链球菌的杀伤作用。方法:以Wistar大鼠构建致龋模型,随机分成7组:照射60、90、120 s的PDT组、单纯光敏剂、单纯激光、0.2%NaF阳性组、0.9%生理盐水阴性组。选择半导体激光为光源,血卟啉单甲醚(HM... 目的:探讨光动力疗法(PDT)对大鼠口腔变形链球菌的杀伤作用。方法:以Wistar大鼠构建致龋模型,随机分成7组:照射60、90、120 s的PDT组、单纯光敏剂、单纯激光、0.2%NaF阳性组、0.9%生理盐水阴性组。选择半导体激光为光源,血卟啉单甲醚(HMME)为光敏剂。通过平板菌落计数法观察各组对变形链球菌的杀伤作用,组织病理观察大鼠口腔软组织变化。结果:平板菌落计数显示,与对照组比较,PDT防龋处理可使大鼠口腔中变形链球菌数量显著减少(P<0.05),光照时间为90s时对大鼠口腔软组织的损伤较小。结论:HMME-PDT可有效杀灭大鼠口腔中的变形链球菌,选择合适照射时间,不仅可以提高灭菌率还可减少对口腔其他组织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动力疗法 变形链球菌 光敏剂 组织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厚朴酚抑制变形链球菌及釉质碳酸脱矿的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孔晶晶 梁向阳 +2 位作者 李春年 代鑫鹏 马向涛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788-792,共5页
目的:观察变形链球菌对碳酸饮料导致的脱矿牙釉质的脱矿加速情况,通过加入厚朴酚液,抑制变形链球菌进而减慢釉质块的脱矿情况,为临床中碳酸饮料所致牙釉质脱矿的患者,减缓牙釉质继续脱矿致龋选择疗效较好的药物治疗提供实验依据和参考... 目的:观察变形链球菌对碳酸饮料导致的脱矿牙釉质的脱矿加速情况,通过加入厚朴酚液,抑制变形链球菌进而减慢釉质块的脱矿情况,为临床中碳酸饮料所致牙釉质脱矿的患者,减缓牙釉质继续脱矿致龋选择疗效较好的药物治疗提供实验依据和参考。方法:将因正畸拔除的前磨牙截根,将牙冠制备成5mm×5mm×2mm的近远中釉质块,每日置于碳酸饮料雪碧中30min×4次,每次间隔2h,连续3周,制备人工脱矿模型。将脱矿后的釉质块置于人工唾液中37℃恒温水浴,使之形成获得性膜。所有釉质块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A组),变形链球菌混悬液组(B组),菌液A值=1,变形链球菌混悬液+厚朴酚组(C组),厚朴酚浓度为6.3mg/L,每组20个,于37℃厌氧箱培养3周后,显微硬度仪检测牙釉质表面硬度,扫描电镜观察牙釉质表面,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牙釉质的荧光图像。结果:A、B、C三组釉质块脱矿后较脱矿前显微硬度值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处理后,A组和C组釉质块显微硬度值无显著差异,且两组数值明显高于B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扫描电镜观察B组釉质表面粗糙,大量釉柱断裂形成大小不等的孔隙,大量细菌附着,A组釉质表面部分孔隙变浅甚至消失,C组釉质表面孔隙明显减少,少量细菌附着。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B组荧光染料沉积多,荧光面积和荧光强度大,A组和C组荧光染料沉积较B组少,荧光面积和荧光强度小。结论:变形链球菌能够加速碳酸性脱矿牙釉质的脱矿速度;厚朴酚能够通过抑制变形链球菌,减慢碳酸性脱矿牙釉质的脱矿速度,进而减缓龋病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朴酚 变形链球菌 牙釉质碳酸脱矿 抑制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形链球菌表面蛋白可变区与葡聚糖合成的关系 被引量:6
13
作者 何奎芳 刘建国 +3 位作者 刘天佳 杨德琴 庄姮 李颂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6年第1期5-7,共3页
目的:探讨变形链球菌表面蛋白可变区与葡聚糖合成的关系。方法:取本课题组前期工作所获得的变链c型临床株,分成水溶性葡聚糖(WSG)组和水不溶性葡聚糖(WIG)组;每组又按葡聚糖合成能力分为合成量高(ABS〉0.5)与合成量低(ABS〈... 目的:探讨变形链球菌表面蛋白可变区与葡聚糖合成的关系。方法:取本课题组前期工作所获得的变链c型临床株,分成水溶性葡聚糖(WSG)组和水不溶性葡聚糖(WIG)组;每组又按葡聚糖合成能力分为合成量高(ABS〉0.5)与合成量低(ABS〈0.15)组。以所选细菌DNA为模板,PCR扩增表面蛋白V区编码基因SrV+,经DdeI酶切分型,比较各基因型在两组细菌中的分布情况。结果:1)两组均有4种基因型(A、B、C、D)并且在构成比上都以A、B型占多数,C、D型所占比例较少且存在明显差异;2)在WSG组主要基因型的分布出现差异:合成量高的以A型为主占50%,B型占33.33%,C型占11.11%;合成量低的以B型为主占50%,A型占30.77%,C型19.15%。5)在WIG组A、B型的分配基本相似,均在40~48%之间。结论:变形链球菌表面蛋白可变区的基因型分布与水溶性葡聚糖的合成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而与水不溶性葡聚糖的合成未见明显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形链球菌 表面蛋白可变区(V^+) 葡聚糖 基因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和流式细胞仪在菌斑中致龋性变形链球菌定量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14
作者 姜云涛 梁景平 +1 位作者 李超伦 叶冬霞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6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建立快速定量检测菌斑中主要致龋菌变形链球菌的方法,为龋齿活跃性评估提供参考数据。方法:收集无龋(caries free,CF)和高龋(caries susceptible,CS)儿童牙菌斑各15例,将不同荧光素标记的寡核苷酸探针:细菌通用探针和... 目的:建立快速定量检测菌斑中主要致龋菌变形链球菌的方法,为龋齿活跃性评估提供参考数据。方法:收集无龋(caries free,CF)和高龋(caries susceptible,CS)儿童牙菌斑各15例,将不同荧光素标记的寡核苷酸探针:细菌通用探针和变形链球菌特异性探针进行荧光原位杂交,结合流式细胞仪检测菌斑中变形链球菌所占的比例。结果:在无龋儿童菌斑中,变形链球菌在总菌中所占比例数是1.24%~3.4%(2.25±0.71),而在高龋儿童菌斑中比例为5.04%-9.7%(7.37±1.34),两组比较有着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流式细胞仪结合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可作为一种细菌定量检测方法应用于致龋性变形链球菌的定量分析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原位杂交 流式细胞仪 寡核苷酸探针 变形链球菌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异链球菌葡萄糖基转移酶转录调控因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5
作者 仇元新 方绍伟 秦宗长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92-794,共3页
葡萄糖基转移酶是变异链球菌自身合成的一种重要的固有酶,是变异链球菌重要的致龋因子,它以蔗糖作为代谢底物,合成生物膜重要的胞外多糖葡聚糖,葡聚糖一方面介导细菌蔗糖依赖的生物膜形成,另一方面当外源性糖源缺乏时,被降解供细菌继续... 葡萄糖基转移酶是变异链球菌自身合成的一种重要的固有酶,是变异链球菌重要的致龋因子,它以蔗糖作为代谢底物,合成生物膜重要的胞外多糖葡聚糖,葡聚糖一方面介导细菌蔗糖依赖的生物膜形成,另一方面当外源性糖源缺乏时,被降解供细菌继续代谢。因此可以通过控制葡萄糖基转移酶而控制龋病的发生发展。本文就变异链球菌葡萄糖基转移酶基因转录的调控因子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异链球菌 葡萄糖基转移酶 基因转录 调控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乳杆菌FB-T9抑制变异链球菌及其生物膜形成的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张秋香 黄银 +2 位作者 姚沛琳 张灏 陈卫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7-26,共10页
为筛选得到对变异链球菌及其生物膜形成具有抑制作用的益生菌,从健康及龋病病人口腔、健康人粪便以及新鲜菜叶等样品中分离出乳酸菌,从中挑选出12株对变异链球菌具有良好抑菌作用的菌株进行抑制变异链球菌生物膜形成实验,并对这些菌株... 为筛选得到对变异链球菌及其生物膜形成具有抑制作用的益生菌,从健康及龋病病人口腔、健康人粪便以及新鲜菜叶等样品中分离出乳酸菌,从中挑选出12株对变异链球菌具有良好抑菌作用的菌株进行抑制变异链球菌生物膜形成实验,并对这些菌株的共聚和自聚能力、自身生物膜形成能力、表面疏水性、酸碱电荷等性质进行测定。通过PCA综合分析得到一株性能优良的植物乳杆菌FB-T9,并探究了FB-T9在不同时期介导对变异链球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为考察FB-T9在口腔环境中的生存适应性,对该菌粘附唾液包裹的羟磷灰石的能力和溶菌酶的耐受能力进行了体外分析。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FB-T9具有良好的抑制变异链球菌及其生物膜形成的能力,同时表现出较理想的自聚和共聚能力、表面疏水性质。菌体表面酸电荷较低、碱电荷较高,自身生物膜形成能力低。对唾液包裹的羟磷灰石的粘附率为32.93%,溶菌酶最高耐受质量浓度为1.2mg/mL,说明植物乳杆菌FB-T9具有作为预防龋病的口腔益生菌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变异链球菌 龋病 抑菌性 生物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屈菜红碱对变形链球菌细胞形态学影响的透射电镜观察 被引量:8
17
作者 徐冬雪 陈旭 程睿波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870-872,共3页
目的:通过透射电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观察白屈菜红碱(chelerythrine,CHE)对变形链球菌(streptococcus mutans,S.mutans)作用后的形态学影响,探讨其抑菌机制。方法:选择变形链球菌ATCC25175作为实验菌株,实验分白... 目的:通过透射电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观察白屈菜红碱(chelerythrine,CHE)对变形链球菌(streptococcus mutans,S.mutans)作用后的形态学影响,探讨其抑菌机制。方法:选择变形链球菌ATCC25175作为实验菌株,实验分白屈菜红碱溶液处理组(实验组)及对照组,将2组细菌在37℃厌氧环境(80%N2、20%CO2)下培养24h,透射电镜观察细菌细胞结构的变化。结果:白屈菜红碱通过抑制变形链球菌的细胞分裂而抑制其生长,并对荚膜、细胞壁、细胞膜等结构产生显著影响,使其完整性受到破坏。结论:白屈菜红碱可以改变变形链球菌超微结构,这可能是其抑制细菌生长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龋病 白屈菜红碱 变形链球菌 透射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防龋齿的口腔益生菌的分离及其特性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姚沛琳 刘思思 +2 位作者 张宁 张秋香 陈卫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347-351,共5页
本文旨在研究具有潜在益生特性的乳酸菌在龋齿预防中的应用。利用体外生物膜模型筛选对变异链球菌生物膜形成具有抑制作用的乳酸菌,同时考察分离得到的乳酸菌是否具有在口腔中安全应用的特性。本研究从浸泡苋菜梗的卤水中分离得到一株... 本文旨在研究具有潜在益生特性的乳酸菌在龋齿预防中的应用。利用体外生物膜模型筛选对变异链球菌生物膜形成具有抑制作用的乳酸菌,同时考察分离得到的乳酸菌是否具有在口腔中安全应用的特性。本研究从浸泡苋菜梗的卤水中分离得到一株韩国魏斯氏菌RS4。该菌能够显著地破坏变异链球菌生物膜结构的完整性,使得生物膜中菌体总面积的减少率可高达88.72%。此外,该菌与浮游状变异链球菌具有良好的共聚能力,对唾液包被的羟基磷灰石的粘附能力以及蔗糖依赖性粘附能力均较低,并可耐受0.8 mg/m L溶菌酶,有望作为口腔益生菌来预防龋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变异链球菌 生物膜 预防龋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异链球菌表面蛋白A区与霍乱毒素B亚单位嵌合基因转基因黄瓜植株的获得及鉴定 被引量:5
19
作者 吴家媛 刘建国 +4 位作者 马欣荣 洪献忠 吴志刚 张剑 梁文红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902-906,共5页
目的:经农杆菌介导将变异链球菌表面蛋白A区与霍乱毒素B亚单位嵌合基因导入黄瓜,获得转基因黄瓜植株,为转基因可食防龋疫苗的研究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利用双元载体pCAMBIA2301构建变异链球菌表面蛋白A区与霍乱毒素B亚单位嵌合质粒(PAcA-... 目的:经农杆菌介导将变异链球菌表面蛋白A区与霍乱毒素B亚单位嵌合基因导入黄瓜,获得转基因黄瓜植株,为转基因可食防龋疫苗的研究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利用双元载体pCAMBIA2301构建变异链球菌表面蛋白A区与霍乱毒素B亚单位嵌合质粒(PAcA-ctxB)的植物表达载体p2355-PAcA-CTB;电转化法导入农杆菌EHA105;采用叶盘转化法转化黄瓜,转基因植物经过卡那霉素抗性筛选、GUS基因染色、PCR及Southern blot杂交分析检测目的基因鉴定。结果:成功得到转基因黄瓜植株,卡那霉素抗性筛选、GUS基因染色、PCR及Southern blot杂交分析检测证实目的基因PAcA-ctxB已整合至黄瓜基因组中。结论:获得了含有变异链球菌表面蛋白A区与霍乱毒素B亚单位嵌合基因的转基因黄瓜植株,为转基因可食防龋疫苗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异链球菌 霍乱毒素 B亚单位 转基因黄瓜 农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形链球菌对牙科合金耐蚀性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褚凤清 王国平 +1 位作者 夏露 王培志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859-861,共3页
目的:探讨变形链球菌对镍铬合金、钴铬合金和金合金腐蚀性能的影响。方法:将3种牙科合金与变形链球菌在液体培养基中共同培养,以单纯培养基和空白组作为对照,8周后,进行电化学实验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电化学实验结果显示,镍铬、钴铬... 目的:探讨变形链球菌对镍铬合金、钴铬合金和金合金腐蚀性能的影响。方法:将3种牙科合金与变形链球菌在液体培养基中共同培养,以单纯培养基和空白组作为对照,8周后,进行电化学实验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电化学实验结果显示,镍铬、钴铬合金的自腐蚀电位绝对值及自腐蚀电流密度值均为培养基对照组低于变形链球菌组及空白对照组,且在变形链球菌组的合金表面不规则破裂孔明显增多。金合金各组自腐蚀电位和电流密度无统计学差异,金合金表面形貌无明显变化。结论:变形链球菌能增加口腔镍铬、钴铬合金的腐蚀倾向与腐蚀速率,但对金合金的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形链球菌 腐蚀性能 牙科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