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腐烂阿克苏红富士苹果中毒素的检测方法与迁移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吴思雅 姜楠 +2 位作者 韦迪哲 庞学群 朱璇 《农产品加工》 2024年第1期70-75,共6页
为了明确腐烂苹果中的6种真菌毒素的含量及其迁移规律。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技术(UPLC-MS/MS)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HPLC),通过对腐烂的阿克苏红富士苹果中交链孢酚-AOH(Alternariol)、交链孢酚单甲醚-AME(Alternariol monamethyl eth... 为了明确腐烂苹果中的6种真菌毒素的含量及其迁移规律。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技术(UPLC-MS/MS)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HPLC),通过对腐烂的阿克苏红富士苹果中交链孢酚-AOH(Alternariol)、交链孢酚单甲醚-AME(Alternariol monamethyl ether)、细交链格孢酮酸-TEA(Tenuazonic acid)、交链孢烯-ALT(Altenuene)、腾毒素-TEN(Tentoxin)、展青霉素-PAT(Patulin)6种毒素的产毒范围、产毒条件、检测方法及迁移规律等方面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交链孢毒素广泛存在于霉变的苹果中,且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毒素不断累积;扩展青霉产生展青霉素的最适温度为20~25℃,且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产毒量呈现增加的单峰性变化趋势,同时高湿条件有利于展青霉素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毒素 苹果 含量 检测 链格孢霉-AT 展青霉素-PA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宿主植物对AM真菌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陈宁 王幼珊 +4 位作者 杨延杰 林多 仇宏伟 倪小会 张美庆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03-106,共4页
研究了宿主植物对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e,AM)真菌(Glomus mosseae)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室条件下,4种宿主植物都能与丛枝菌根真菌共生,综合比较菌根长度、根外菌丝量及孢子数3项指标,高粱敖杂1号对真菌的生长发育最为... 研究了宿主植物对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e,AM)真菌(Glomus mosseae)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室条件下,4种宿主植物都能与丛枝菌根真菌共生,综合比较菌根长度、根外菌丝量及孢子数3项指标,高粱敖杂1号对真菌的生长发育最为有利。宿主植物菌根长度及根中的可溶性糖质量分数与根外孢子数呈显著正相关,而宿主植物中磷质量分数与菌根真菌的生长发育没有显著的相关性。说明不同宿主植物甚至同种宿主植物不同基因型的品种与丛枝菌根真菌的共生状况不同,宿主植物的菌根长度及根中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对菌根真菌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宿主植物 侵染率 菌丝含量 孢子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矿床区蜡质芽孢杆菌孢子数与金矿化关系 被引量:8
3
作者 汤显春 陈绳亮 +1 位作者 周修高 王红梅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4期17-21,共5页
土壤中蜡质芽孢杆菌(Bacilluscereus)孢子数目是寻找隐伏金矿床的一种较理想的探矿法。利用此法对我国2个金矿床区的土壤样品进行了该菌的分离鉴定。从55份样品中分离到阳性菌对9株,从739林中挑取11株进行了生理生化特性鉴定,结果... 土壤中蜡质芽孢杆菌(Bacilluscereus)孢子数目是寻找隐伏金矿床的一种较理想的探矿法。利用此法对我国2个金矿床区的土壤样品进行了该菌的分离鉴定。从55份样品中分离到阳性菌对9株,从739林中挑取11株进行了生理生化特性鉴定,结果证明,该分离株均为典型的蜡质芽孢杆菌。分析矿区每克土壤中蜡质芽孢杆菌数量最高可达19000余个,与背景矿区比较要高达几百倍至几千倍。同时对55份土壤也进行了金含量的分析;结果发现,该菌孢子异常与金异常有一空间上的分离。依据这些研究,作者认为蜡质芽孢杆菌孢子数是指示金矿床区金含量多少的一项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样品 蜡质芽孢杆菌孢子数 金矿化 金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凯氏定氮法测定灵芝破壁孢子粉中粗蛋白质含量的不确定度评定 被引量:3
4
作者 王红梅 雷萍 +1 位作者 王少鸥 刘海燕 《食用菌学报》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73-76,共4页
对采用凯氏定氮法测定灵芝(Ganoderma lucidum)破壁孢子粉中粗蛋白含量的不确定度进行评定,结果表明合成相对标准不确定度为0.02%,扩展不确定度为0.04%。在本次孢子粉粗蛋白质测定中,引入不确定度的主要因素有盐酸标准溶液的浓度及样品... 对采用凯氏定氮法测定灵芝(Ganoderma lucidum)破壁孢子粉中粗蛋白含量的不确定度进行评定,结果表明合成相对标准不确定度为0.02%,扩展不确定度为0.04%。在本次孢子粉粗蛋白质测定中,引入不确定度的主要因素有盐酸标准溶液的浓度及样品测定中实际消耗的标准溶液体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凯氏定氮法 灵芝破壁孢子粉 粗蛋白质含量 不确定度评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作为前作植物对油菜根肿病发生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张蕾 唐林 +5 位作者 黄小琴 杨潇湘 伍文宪 向运佳 周西全 刘勇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80-485,共6页
为了解前作大豆对后茬油菜根肿病的影响,采用大田轮作试验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法,研究大豆、白菜、油菜分别作为前作,调查后茬油菜根肿病的发生和土壤中休眠孢子含量,比较分析了不同前作的根系分泌物对休眠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前... 为了解前作大豆对后茬油菜根肿病的影响,采用大田轮作试验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法,研究大豆、白菜、油菜分别作为前作,调查后茬油菜根肿病的发生和土壤中休眠孢子含量,比较分析了不同前作的根系分泌物对休眠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前作大豆,后茬油菜根肿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分别为34.00%和19.26、土壤休眠孢子含量为1.45×106个/克土壤,显著低于前作为油菜、白菜和撂荒对照的相应量。大豆、油菜和白菜根系分泌物均可刺激根肿菌休眠孢子萌发。与根肿菌休眠孢子共培6 d后,大豆根系分泌物培养的休眠孢子萌发率为29.82%,显著高于白菜(15.52%)、油菜根系分泌物(14.83%)和营养液(6.48%)培养下的萌发率。据此推测,前作种植大豆,后茬油菜根肿病发生和危害减轻,原因应与大豆根系分泌物刺激根肿菌休眠孢子萌发,产生的游动孢子因缺少寄主植物而死亡,导致诱发病害的初侵染源(土壤中休眠孢子含量)减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根肿病 大豆 轮作 休眠孢子含量 根系分泌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灵芝孢子粉苦味与三萜含量的相关性 被引量:8
6
作者 王金艳 张劲松 +4 位作者 杨志空 李明焱 徐靖 唐庆九 李振皓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1-96,共6页
对不同来源的灵芝(Ganoderma lucidum)孢子粉原料及产品的苦味进行感官评定和三萜含量测定,分析苦味与三萜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灵芝孢子粉原料及产品中三萜的含量存在差异,大部分孢子粉混悬液无法尝到苦味,当孢子粉混悬液中三萜... 对不同来源的灵芝(Ganoderma lucidum)孢子粉原料及产品的苦味进行感官评定和三萜含量测定,分析苦味与三萜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灵芝孢子粉原料及产品中三萜的含量存在差异,大部分孢子粉混悬液无法尝到苦味,当孢子粉混悬液中三萜的质量浓度超过其苦味阈值30μg·mL^-1时,就可以品尝到苦味;灵芝孢子粉的苦味与其所含的三萜含量呈正相关性,三萜含量越高孢子粉的苦味越强,提取浓缩可以提高孢子粉产品中的三萜含量,使其呈现苦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孢子粉 苦味 感官评定 三萜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工刚挤出的新鲜牛奶含菌量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范江平 毛华明 王明珠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8-40,共3页
本文研究了手工挤奶的原料奶中微生物随挤奶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挤奶时间的延长,原料奶中细菌总数和芽孢总数逐渐下降,因此可对挤奶的头三把进行废弃,是生产优质原料奶的措施之一。
关键词 手工挤奶 细菌总数 芽孢总数 原料奶质量 卫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破壁灵芝孢子粉的质量探讨 被引量:4
8
作者 刘艳玲 朱万芹 +1 位作者 李鑫 桓明辉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6期43-46,共4页
研究和探讨破壁灵芝孢子粉的质量标准,利用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和主要成分含量测定的方法,初步掌握破壁孢子粉质量特性。薄层色谱鉴别可见清晰荧光斑点,其醇溶液加入硫酸后可见棕色环。总灰分测定显示:采自岫岩灵芝孢子粉和山... 研究和探讨破壁灵芝孢子粉的质量标准,利用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和主要成分含量测定的方法,初步掌握破壁孢子粉质量特性。薄层色谱鉴别可见清晰荧光斑点,其醇溶液加入硫酸后可见棕色环。总灰分测定显示:采自岫岩灵芝孢子粉和山东一等孢子粉灰分较低,山东三等孢子粉灰分含量较高。不同来源的样品总三萜类含量各不相同,高者达2.24%,低者1.26%。综合各项检测结果,初步确定了破壁灵芝孢子粉质量评价指标,方法稳定,可操作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壁灵芝孢子粉 定性鉴别 含量测定 质量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灵芝菌株G9的筛选试验
9
作者 班立桐 王文治 +1 位作者 王玫 刘连强 《天津农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1期17-19,共3页
通过对14个灵芝菌株的品比筛选试验,从中选出灵芝子实体转化率及孢子粉多糖含量均较高的菌株G9,该菌株子实体转化率达8.09%,孢子粉多糖含量高达13.7%。
关键词 灵芝 子实体 孢子粉 多糖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白僵菌孢子含量的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杰 陈荣 孙惠杰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0-12,共3页
在生产白僵菌的原料中 ,加入一定量的柞蚕蛹蛋白代替豆饼粉或玉米粉 ,采用铁盘三级固体培养 ,可显著提高白僵菌的含孢量、缩短生产周期、降低成本、提高对害虫的杀伤速率和效果。
关键词 白僵菌 含孢量 铁盘三级固体培养 柞蚕蛹蛋白 广谱性真菌杀虫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灵芝孢子粉多糖含量检测方法的优化 被引量:12
11
作者 杨伟君 马诗经 +5 位作者 焦春伟 杨咏善 陈家明 梁慧嘉 李良秋 谢意珍 《中国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67-72,共6页
探讨并优化了测定苯酚-硫酸法灵芝(Ganoderma lucidum)孢子粉多糖含量的检测条件,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方法确定灵芝孢子粉多糖的最佳检测条件,并分析不同检测方法测定灵芝孢子粉多糖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灵芝孢子粉多糖苯酚-硫酸法的... 探讨并优化了测定苯酚-硫酸法灵芝(Ganoderma lucidum)孢子粉多糖含量的检测条件,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方法确定灵芝孢子粉多糖的最佳检测条件,并分析不同检测方法测定灵芝孢子粉多糖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灵芝孢子粉多糖苯酚-硫酸法的最佳测定条件为最大吸收波长489 nm,5%苯酚用量0.5 m L,浓硫酸用量2.5 m L,提取温度90℃,提取时间3.0 h,料液比(g·m L^(-1))为1:40,在此条件下平均回收率为99.54%,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90%。本试验优化后的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及重复性,回收率高,并能有效减少检测试剂苯酚和浓硫酸的使用量,具有实际应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孢子粉多糖 苯酚-硫酸法 含量测定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灵芝孢子粉破壁前后质量对比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王方 麻红太 +2 位作者 胡德 郑淑晶 王淑敏 《特产研究》 2020年第1期47-53,共7页
旨在探究灵芝孢子粉破壁前后水分、总灰分、浸出物、多糖及总三萜含量的变化,为市售灵芝孢子粉产品的质量评价及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参照2015版《中国药典》四部通则方法分别测定灵芝孢子粉的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及... 旨在探究灵芝孢子粉破壁前后水分、总灰分、浸出物、多糖及总三萜含量的变化,为市售灵芝孢子粉产品的质量评价及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参照2015版《中国药典》四部通则方法分别测定灵芝孢子粉的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及重金属含量等;采用显微和薄层色谱法对灵芝孢子粉进行性状鉴别;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灵芝孢子粉中粗多糖、总三萜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显示,在显微镜下,未破壁灵芝孢子粉呈完整卵形,破壁孢子粉呈不规则碎片;10批破壁与未破壁孢子粉水分平均含量分别为8.16%、10.77%;总灰分平均含量分别为0.87%、0.64%;酸不溶性灰分平均含量分别为0.31%、0.16%;浸出物平均含量分别为5.86%、7.48%;多糖平均含量分别为1.54%、0.99%;总三萜平均含量分别为4.22%、2.32%。说明灵芝孢子粉破壁前后化学成分含量有差异,破壁孢子粉主要成分多糖与总三萜含量均高于未破壁孢子粉,因此认为破壁的灵芝孢子粉质量优于未破壁的灵芝孢子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孢子粉 破壁 质量对比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蔗渣生产白僵菌研究
13
作者 冯玉元 何华 《中国森林病虫》 2018年第4期43-45,共3页
在日常生产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的麦麸培养基中,依次加入不同比例用量的甘蔗Saccharum officinarum渣代替麦麸,进行白僵菌生产试验。结果表明:白僵菌产品的含孢量随着甘蔗渣比例增加而逐渐上升;当甘蔗渣生产用量比例为50%时,产品... 在日常生产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的麦麸培养基中,依次加入不同比例用量的甘蔗Saccharum officinarum渣代替麦麸,进行白僵菌生产试验。结果表明:白僵菌产品的含孢量随着甘蔗渣比例增加而逐渐上升;当甘蔗渣生产用量比例为50%时,产品含孢量达到最高;而后随着甘蔗渣用量增加,产品含孢量开始下降。根据原料市场价格筛选出白僵菌最佳生产、最经济生产和优化生产配方,提高产品质量,降低原料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渣 麦麸 白僵菌 含孢量 原料成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年生凤丹根际AM真菌与土壤酶活性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志雅 杨安娜 +2 位作者 汤冬梅 汪建中 杨帆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2-36,共5页
利用碱解离-酸性品红方法测定凤丹根样AM真菌结构定殖情况,同时进行土壤菌丝含量、土壤孢子密度及土壤酶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全部根样均被AM真菌侵染,并形成了典型Arum-type类型的AM结构;AM真菌定殖率、菌丝定殖率、丹皮酚含量及孢子... 利用碱解离-酸性品红方法测定凤丹根样AM真菌结构定殖情况,同时进行土壤菌丝含量、土壤孢子密度及土壤酶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全部根样均被AM真菌侵染,并形成了典型Arum-type类型的AM结构;AM真菌定殖率、菌丝定殖率、丹皮酚含量及孢子密度在不同年生呈现出相同趋势,均表现为3年生凤丹<4年生凤丹<2年生凤丹,而泡囊定殖率与菌丝圈定殖率呈现出相同趋势,表现为3年生凤丹<2年生凤丹<4年生凤丹;酸性磷酸酶、脲酶、蔗糖酶、多酚氧化酶的活性与土壤菌丝含量呈正相关,酸性磷酸酶、脲酶、蔗糖酶、多酚氧化酶的活性与泡囊定殖率呈负相关,孢子密度和菌丝圈定殖率与酸性磷酸酶、蔗糖酶、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呈正相关,与脲酶活性呈负相关;菌丝定殖率、AM真菌定殖率与酸性磷酸酶的活性呈正相关,与脲酶、蔗糖酶、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呈负相关。揭示了在休眠期,不同年生(2、3、4年生)的凤丹根际AM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e fungi,AM真菌)共生状况、根部丹皮酚含量测定及土壤酶活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丹 丛枝菌根真菌 定殖率 土壤酶活性 丹皮酚 孢子密度 土壤菌丝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类破壁灵芝孢子粉三萜的提取工艺优化及其含量测定 被引量:4
15
作者 温艳艳 张静 +3 位作者 朱雅琴 周俊 方玲 彭灿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19期182-185,188,共5页
[目的]优化CO2超临界萃取孢子油后的破壁灵芝孢子粉残渣和破壁灵芝孢子粉中三萜类成分提取工艺以及CO2超临界萃取孢子油前后三萜类成分的含量差异。[方法]通过设计正交试验,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量提取液的吸光度,计算提取率,根据... [目的]优化CO2超临界萃取孢子油后的破壁灵芝孢子粉残渣和破壁灵芝孢子粉中三萜类成分提取工艺以及CO2超临界萃取孢子油前后三萜类成分的含量差异。[方法]通过设计正交试验,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量提取液的吸光度,计算提取率,根据正交数据分析,确定最佳提取方案以及含量差异。[结果]对于CO2超临界萃取灵芝孢子油后的破壁灵芝孢子粉来说,最佳提取工艺为以无水乙醇作为提取溶剂,料液比为1∶30(g∶mL),提取时间为2 h,提取温度为70℃,提取次数为4次时提取率最高;对于破壁灵芝孢子粉来说,最佳提取工艺为以无水乙醇为提取溶剂,料液比为1∶20,提取时间为1.5 h,提取温度为50℃,提取次数2次时提取率最高;且二者三萜类成分含量存在于有明显差异。[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分析破壁灵芝孢子粉在CO2超临界萃取孢子油前后三萜类成分含量差异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壁灵芝孢子粉 提取工艺优化 含量测定 方法学考察 正交试验设计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