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2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比表面积N_(2)吸脱附法在牛粪颗粒及其高效燃烧产物表征中的特性
1
作者 赵萌 侯卜瑛 +4 位作者 梁渊超 刘晓英 武林杰 焦小龙 兰兴博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271-2283,共13页
能源绿色低碳发展的大背景下,生物质能源的清洁高效利用技术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为生物质能源可以逐渐替代煤炭资源做技术支撑。影响燃烧效率的物理条件主要有燃料颗粒的粒径大小、不同的燃烧工况、燃料颗粒表面特征等。为此用透射电子... 能源绿色低碳发展的大背景下,生物质能源的清洁高效利用技术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为生物质能源可以逐渐替代煤炭资源做技术支撑。影响燃烧效率的物理条件主要有燃料颗粒的粒径大小、不同的燃烧工况、燃料颗粒表面特征等。为此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直观观察不同粒径牛粪颗粒及它们在不同工况下燃烧所得产物的微观结构,用比表面积检测方法对比出不同粒径原牛粪及其不同工况燃烧所得灰样的各颗粒孔径及比表面积的特征,并用元素分析得出各组牛粪燃烧的效果。通过对各颗粒特征参数的提取和计算,讨论各样品的燃烧效果。结果表明:在3种粒径中200μm的更适合燃烧,且随着牛粪粒径越接近合理数值,工况对燃烧效果的影响差距在不断缩小;经6组试验效果对比,牛粪粒径在200μm,且给料量为115 kg/h,风量为101 m^(3)/h时,燃烧效果最好;对于灰样颗粒吸附作用,低压吸附时,使用灰样颗粒粒径较大的吸附效果较好;高压工况时,灰样颗粒粒径较小的吸附效果较好;通过高分辨率透射电镜技术观察发现,灰样的晶格条纹尺寸较牛粪颗粒的晶格条纹尺寸大一些。上述结果说明风量大小、燃烧温度和颗粒粒径等因素都对牛粪燃烧过程产生影响,且影响效果不单调;牛粪颗粒粒径过小,风量过大都不适合燃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粪燃烧 比表面积N_(2)吸脱附法 生物质燃烧 TEM测试 牛粪灰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低阶煤孔隙结构差异性及其对甲烷吸附特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高彩霞 禹艺娜 +3 位作者 李志军 吴健平 金涛 宋御冕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3-119,共7页
采集沁水盆地高阶煤、二连盆地低阶煤,采用氮气、二氧化碳吸附法对煤基质纳米级吸附孔隙进行测试,分析高低阶煤的储气特征,从而确定影响高、低阶煤煤层气开发的关键因素。研究结果发现,高、低阶煤的比表面积相似,高阶煤的比表面积均值为... 采集沁水盆地高阶煤、二连盆地低阶煤,采用氮气、二氧化碳吸附法对煤基质纳米级吸附孔隙进行测试,分析高低阶煤的储气特征,从而确定影响高、低阶煤煤层气开发的关键因素。研究结果发现,高、低阶煤的比表面积相似,高阶煤的比表面积均值为215.33 m~2/g,可吸附甲烷49.53 cm~3/g;低阶煤的比表面积均值为212.17 m~2/g,可吸附甲烷48.96 cm~3/g。高、低阶煤储气主要为吸附气,占总储气量的99%以上,高阶煤储气主要是微孔吸附气,占总储气量的99.71%;低阶煤不同孔隙均有贡献,微孔最多,占比47.33%,其次是中孔,占比32.644%,大孔最少,占比19.69%。地层水侵入对低阶煤储气量影响大于高阶煤,平衡水条件下,高阶煤可储气量43.46 cm~3/g,低阶煤可储气量33.89 cm~3/g;受微孔特性影响,高阶煤储层储气量较高,但易储难逸,因此煤层气开采的关键问题是疏导微孔吸附气;受中、大孔及亲水性强影响,低阶煤储气量较低,且易储易散,勘察储气聚集区是低阶煤煤层气开发的首要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阶煤 低阶煤 孔隙结构 气体吸附法 比表面积 储气量 煤层气开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气化渣制备碳硅介孔材料及甲基橙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胡崟 莫立焕 +4 位作者 李军 熊勤钢 浦丽伟 杨宸懿 陈永发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09-1014,共6页
开发了一种煤气化渣低成本制备碳硅介孔材料的方法,探究了影响孔结构的因素和在甲基橙中的吸附性能。采用酸浸法制备碳硅介孔材料,通过材料的孔隙结构和金属氧化物浸出率对制备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温度和时间影响较小,原料粒径和酸... 开发了一种煤气化渣低成本制备碳硅介孔材料的方法,探究了影响孔结构的因素和在甲基橙中的吸附性能。采用酸浸法制备碳硅介孔材料,通过材料的孔隙结构和金属氧化物浸出率对制备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温度和时间影响较小,原料粒径和酸浓度影响较大。粒径较小的原料酸浸之后比表面积更大,酸浓度对于碳硅介孔材料的影响比较明显,最佳的酸浓度为16%(质量分数),金属氧化物浸出率和残余碳含量综合影响着比表面积和孔容的大小。煤气化渣基碳硅介孔材料的吸附过程与伪二阶吸附模型最为接近,吸附平衡符合Langmuir模型,对甲基橙最大的吸附量为89.13 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气化渣 碳硅介孔材料 吸附性能 比表面积 金属氧化物浸出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向斜构造中煤体孔隙结构发育规律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奥 刘健 孙安祥 《矿业安全与环保》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3-58,共6页
为探究向斜构造中煤体孔隙结构发育规律,以长城三矿1311S工作面向斜构造为研究对象,从向斜构造区域不同位置选取煤样,通过低温氮气吸附实验,对煤体孔隙结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向斜构造区域内煤体孔隙结构呈现规律性分布,比表面积... 为探究向斜构造中煤体孔隙结构发育规律,以长城三矿1311S工作面向斜构造为研究对象,从向斜构造区域不同位置选取煤样,通过低温氮气吸附实验,对煤体孔隙结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向斜构造区域内煤体孔隙结构呈现规律性分布,比表面积与总孔体积从轴部向两翼逐渐减小,平均孔直径则逐渐增大;最可几孔径均分布在2 nm左右,向斜轴部最可几孔径小于两翼;通过对比分析分形维数得出,随着两翼距离向斜轴部越近,分形维数数值呈现线性增大趋势。通过对同一向斜不同位置煤体的孔隙结构特征进行分析,总结出向斜构造中煤体孔隙结构发育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煤 孔隙结构 低温氮气吸附 比表面积 分形维数 吸附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气时间对中煤级煤低温氮吸附实验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颜志丰 张旭峰 +5 位作者 唐书恒 张松航 丁占成 张振国 高莲凤 侯海海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9-69,共11页
低温氮吸附法是目前用于评估直径在0.35 nm~300 nm之间煤的孔隙结构广泛使用的实验方法,通过实验得到的数据可以表征出煤的孔隙结构特征。在低温氮吸附实验中,样品的粒径、脱气温度和脱气时间等因素对实验结果影响较大。为研究脱气时间... 低温氮吸附法是目前用于评估直径在0.35 nm~300 nm之间煤的孔隙结构广泛使用的实验方法,通过实验得到的数据可以表征出煤的孔隙结构特征。在低温氮吸附实验中,样品的粒径、脱气温度和脱气时间等因素对实验结果影响较大。为研究脱气时间对低温氮吸附实验结果的影响,进行了一系列其他条件不变,只改变脱气时间的实验,选择的脱气时间分别为2 h,3 h,4 h,5 h,6 h,9 h,12 h,24 h。选取三种中煤级煤岩样品为实验材料,分别为济宁三号井气煤、张北矿气煤以及临涣矿焦煤。研究不同脱气时间下中煤级煤样在低温氮吸附实验中孔隙结构的变化,以确定最佳的脱气时间。通过分析煤样的吸附曲线、吸附-脱附曲线“滞后环”、阶段孔容曲线、平均孔径等参数,发现煤样在脱气时间发生变化时,煤样孔隙结构也发生相应的变化。研究发现,煤样在脱气时间为2 h和3 h时吸附-脱附曲线的类型以H3为主,其孔隙结构简单。煤样测定的平均孔径在脱气时间为3 h达到最大值,平均孔径在脱气时间为5 h达到最小值。在脱气3 h时,水分对煤样孔隙结构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挥发分对煤样孔隙结构的影响较低,此时煤样的孔隙结构更佳。三种中煤级煤样最佳脱气时间为3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氮吸附 脱气时间 中煤级煤 孔隙结构 比表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蔗渣纤维乳化沥青吸附机制 被引量:2
6
作者 禤炜安 彭佳慧 +3 位作者 张茂霖 杨宗昊 阳恩慧 邱延峻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19-1227,共9页
为了探索蔗渣纤维与沥青吸附机制的问题,通过BET(Brunauer-Emmet-Teller, BET)比表面积检测法、挂篮吸附实验以及棒状薄层色谱-氢火焰离子探测实验(thin-layer chromatography with flame ionization detection, TLC-FID),研究改性前后... 为了探索蔗渣纤维与沥青吸附机制的问题,通过BET(Brunauer-Emmet-Teller, BET)比表面积检测法、挂篮吸附实验以及棒状薄层色谱-氢火焰离子探测实验(thin-layer chromatography with flame ionization detection, TLC-FID),研究改性前后蔗渣纤维的孔隙结构特性、改性蔗渣纤维对沥青组分的吸附性能的影响,以及不同改性蔗渣纤维掺量对吸附过程的影响,并结合吸附动力学模型进行理论验证分析吸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蔗渣纤维具有大孔与狭缝孔结构,改性后蔗渣纤维的表面积略有增加,总孔体积、微孔面积与体积增加幅度较大,分别达到241%、170%和276%;达到吸附平衡后,饱和分质量分数降低5.77%、芳香分质量分数增加20.75%、胶质质量分数降低29.37%,以及沥青质质量分数降低5.66%,说明改性蔗渣纤维最易吸附的沥青组分为胶质;随着改性蔗渣纤维掺量的增加,吸附率从15.25%增加至34.16%,而单位平衡吸附量从4.827减小至2.162;实验采用准一级、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其中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拟合效果更好,模型预测单位平衡吸附量q_e(3.247)更接近实验测得的q_e(3.098);胶质的吸附过程是由外向内的,驱动力不足以及吸附点位的数量影响使得吸附达到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蔗渣纤维 纤维改性 BET比表面积检测法 棒状薄层色谱 沥青四组分 吸附动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胺改性树脂基球形活性炭对二氧化碳的吸附行为 被引量:2
7
作者 胡经纬 苏静雯 +3 位作者 刘思彤 李诗琪 陈纪莹 詹亮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2-198,共7页
以球形结构的固废离子交换树脂为原料,经CO_(2)活化、酸洗处理制得具有较高比表面积和较大中孔孔容的树脂基球形活性炭(HRSAC),然后在其表面负载聚乙烯亚胺(PEI)制得吸附材料PEI-HRSAC。系统考察了PEI负载量和吸附温度对CO_(2)吸附性能... 以球形结构的固废离子交换树脂为原料,经CO_(2)活化、酸洗处理制得具有较高比表面积和较大中孔孔容的树脂基球形活性炭(HRSAC),然后在其表面负载聚乙烯亚胺(PEI)制得吸附材料PEI-HRSAC。系统考察了PEI负载量和吸附温度对CO_(2)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活化温度为950℃、活化时间为1 h的最佳活化工艺条件下,所制得的树脂基球形活性炭经酸洗处理后其比表面积为1365 m^(2)/g,中孔孔容为2.04 cm^(3)/g,中孔孔径主要分布在10~40 nm;PEI-HRSAC吸附材料对CO_(2)的吸附性能随吸附温度和PEI负载量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当PEI负载量为65%、吸附温度为75℃时,PEI-HRSAC吸附材料对CO_(2)的吸附量最高,约为4.09 mmol/g,在经过4次循环吸/脱附后吸附量仍保持在较高水平(3.66 mmol/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吸附 离子交换树脂 球形活性炭 聚乙烯亚胺 比表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比表面多孔碳酸钙用于高效吸附结晶紫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陈燕萌 龙紫祺 +3 位作者 杨鹏飞 玉澜 陆丽金 兰兴先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24-1332,共9页
以石灰石为原料,采用碳化法+模板法制备石灰石基多孔碳酸钙,所得碳酸钙颗粒表面粗糙,呈孔状结构,比表面积高达60.17m^(2)·g^(-1)。该多孔碳酸钙对结晶紫的吸附实验结果显示,多孔碳酸钙对结晶紫的吸附去除率达到93.36%、吸附量816.8... 以石灰石为原料,采用碳化法+模板法制备石灰石基多孔碳酸钙,所得碳酸钙颗粒表面粗糙,呈孔状结构,比表面积高达60.17m^(2)·g^(-1)。该多孔碳酸钙对结晶紫的吸附实验结果显示,多孔碳酸钙对结晶紫的吸附去除率达到93.36%、吸附量816.89mg·g^(-1)。多孔碳酸钙吸附结晶紫前后的红外光谱图表明结晶紫成功被吸附在多孔碳酸钙上。采用等温吸附模型拟合发现,多孔碳酸钙吸附结晶紫过程遵循Langmuir模型,属于非均匀的单分子层吸附。同时,动力学拟合与准二级吸附模型吻合,表明吸附过程以化学吸附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晶紫 吸附 多孔碳酸钙 高比表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椰壳纤维基高比表面积中孔活性炭的制备 被引量:29
9
作者 陈永 周柳江 +3 位作者 洪玉珍 曹峰 李玲 李建保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51-155,共5页
以椰壳纤维为原料,制备高比表面积中孔活性炭。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实验方案,研究KOH和NaOH复合活化法制备活性炭的实验方案与工艺条件。考察了活化剂配比、炭化温度、活化温度、时间和升温速率对所制活性炭吸附性能的影响。在最佳工艺条件... 以椰壳纤维为原料,制备高比表面积中孔活性炭。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实验方案,研究KOH和NaOH复合活化法制备活性炭的实验方案与工艺条件。考察了活化剂配比、炭化温度、活化温度、时间和升温速率对所制活性炭吸附性能的影响。在最佳工艺条件下,所制活性炭的比表面积达到2032m2/g,中孔发达,特别是2nm~4nm的,中孔比例达到28%。活性炭对的碘吸附值为1435mg/g,亚甲基蓝吸附值为495mg/g,产率为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椰纤维 活性炭 吸附值 比表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变质程度煤的孔径分布及其对吸附常数的影响 被引量:87
10
作者 陈向军 刘军 +1 位作者 王林 戚灵灵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94-300,共7页
为研究煤的纳米级(<100 nm)孔径对吸附常数的影响,对9种不同煤样的孔径分布和吸附常数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煤的变质程度越高,吸附常数a值越大,吸附常数a值随着煤变质程度的降低呈现出线性减小的趋势。煤的变质程度对大孔(>1 00... 为研究煤的纳米级(<100 nm)孔径对吸附常数的影响,对9种不同煤样的孔径分布和吸附常数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煤的变质程度越高,吸附常数a值越大,吸附常数a值随着煤变质程度的降低呈现出线性减小的趋势。煤的变质程度对大孔(>1 000 nm)孔容的影响较大,对微孔(<10 nm)比表面积的影响较大。采用曲线相似度法分析吸附常数a和b的主导因素,结果表明:纳米级孔比表面积决定煤的吸附能力,吸附常数a随着纳米级孔比表面积增加呈线性增加;纳米级孔的容积决定煤的吸附速率,吸附常数b随着纳米级孔容积的增加亦呈线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径分布 吸附常数 孔容 比表面积 变质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炼油厂石油焦活性炭的制备 被引量:12
11
作者 陈秋燕 袁文辉 +1 位作者 关建郁 叶振华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1999年第4期63-67,共5页
用炼油厂石油焦为原料,以KOH为活性剂进行活化制备活性炭,考察了活化温度、活化时间以及活化剂用量对BET比表面积和亚甲基蓝吸附的影响,优化出最佳工艺过程:活化温度为800 ℃,活化时间为1 h,活化剂与石油的用量比为5... 用炼油厂石油焦为原料,以KOH为活性剂进行活化制备活性炭,考察了活化温度、活化时间以及活化剂用量对BET比表面积和亚甲基蓝吸附的影响,优化出最佳工艺过程:活化温度为800 ℃,活化时间为1 h,活化剂与石油的用量比为5:1。用双柱定容容量法测定了实验制备活性炭对甲烷的吸附量,与常用活性炭比较,是其吸附量的5 倍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焦 比表面积 吸附量 炼油厂 活性炭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低温氮吸附法和压汞法的煤样孔隙研究 被引量:82
12
作者 戚灵灵 王兆丰 +1 位作者 杨宏民 陈向军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36-39,87,共5页
为了研究无烟煤的孔隙结构特征,采用压汞法和低温氮吸附法对寺河矿煤样进行孔隙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该煤样的低温氮吸附等温线接近Ⅰ型,煤中的微孔尤其是小于2 nm的孔构成煤层瓦斯的吸附空间;压汞曲线没有滞后环,多分布圆柱形孔和Ⅴ形孔,... 为了研究无烟煤的孔隙结构特征,采用压汞法和低温氮吸附法对寺河矿煤样进行孔隙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该煤样的低温氮吸附等温线接近Ⅰ型,煤中的微孔尤其是小于2 nm的孔构成煤层瓦斯的吸附空间;压汞曲线没有滞后环,多分布圆柱形孔和Ⅴ形孔,大孔、可见孔和裂隙比较发育,构成煤的渗透容积,有利于瓦斯流动,从而有利于瓦斯抽采。低温氮吸附法测试煤的比表面积比较优越,而压汞法测试煤的孔体积分布比较准确,因此将2种方法结合使用,可以更全面地分析无烟煤的孔隙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烟煤 低温氮吸附 压汞 孔隙结构 比表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弃辣椒秸秆高比表面积活性炭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17
13
作者 毛宇 马承愚 +2 位作者 范艺苑 刘旭 宋新山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2年第5期766-770,共5页
以废弃的辣椒秸秆为原料,KOH为活化剂,制备高比表面积活性炭,研究了碱炭比、活化温度、炭化温度及活化时间对活性炭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活性炭制备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碱炭比为3∶1,活化温度为700℃,炭化温度为450℃,活化时间为40 ... 以废弃的辣椒秸秆为原料,KOH为活化剂,制备高比表面积活性炭,研究了碱炭比、活化温度、炭化温度及活化时间对活性炭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活性炭制备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碱炭比为3∶1,活化温度为700℃,炭化温度为450℃,活化时间为40 min。在此条件下,制得的活性炭碘吸附值2 356.40 mg/g,亚甲基蓝吸附值41.3 mL/0.1 g,BET比表面积为2 432.135 m2/g,Langmuir比表面积高达3 270.478 m2/g,吸附总孔容为2.064 cm3/g,平均孔径为3.246 nm。SEM和XRD观察发现,辣椒秆活性炭呈不定形态,具有丰富和发达的蜂窝状孔隙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 辣椒秸秆 KOH活化 比表面积 吸附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OH微波活化法处理竹炭的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高龙兰 刘玉环 +2 位作者 罗爱香 罗洁 阮榕生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1-94,共4页
研究了以自制的快速裂解产物竹炭为原料,采用KOH-微波辐射活化法制备竹质活性炭。利用正交试验探讨了不同因素对竹质活性炭性质的影响。最佳工艺条件为KOH质量分数25%,浸渍时间24h,微波功率800W,活化时间7min,所制备的活性炭产品的碘吸... 研究了以自制的快速裂解产物竹炭为原料,采用KOH-微波辐射活化法制备竹质活性炭。利用正交试验探讨了不同因素对竹质活性炭性质的影响。最佳工艺条件为KOH质量分数25%,浸渍时间24h,微波功率800W,活化时间7min,所制备的活性炭产品的碘吸附值为1239.08mg/g,亚甲基蓝吸附值为274.95mg/g,比表面积为1394.16m2/g,亚甲基蓝吸附值为国家一级品标准(GB/T13803.2-1999)的2.04倍,同时测定了活化前后竹炭的红外光谱。结果表明,活化后竹炭表面结构有了较大的修饰,增加了较多的表面化学官能团,从而提高了竹炭的比表面积和吸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炭 微波辐射 吸附性能 比表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煤灰的改性及其吸附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8
15
作者 张宝平 陈云琳 +1 位作者 魏琳 祖志楠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75-678,共4页
本文对所选取的粉煤灰先后进行了酸改性和不同浓度的碱改性,对改性后所得样品的外部形态、矿质组分、化学组分、粒径分布和比表面积进行了检测,同时对检测结果进行了系统的分析。通过苯气吸附实验对改性后粉煤灰的吸附能力进行了测试,... 本文对所选取的粉煤灰先后进行了酸改性和不同浓度的碱改性,对改性后所得样品的外部形态、矿质组分、化学组分、粒径分布和比表面积进行了检测,同时对检测结果进行了系统的分析。通过苯气吸附实验对改性后粉煤灰的吸附能力进行了测试,发现其吸附性能有很大改善,另外,对其吸附能力变化的机理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样品比表面积增大和新物质的形成是粉煤灰吸附能力提高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 改性 吸附 比表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坡滑坡滑带土氮气与水蒸气吸附试验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陈琼 项伟 +2 位作者 崔德山 刘清秉 张茜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91-696,共6页
研究滑坡滑带土吸附特性对滑坡稳定性评价和滑坡防治设计具有重要意义。为了研究黄土坡滑坡滑带土在水蒸气和氮气吸附质环境下的吸附特性,采用全自动比表面积和孔径分析仪,对105℃烘干和真空冷冻干燥后的滑带土在293 K条件下进行水蒸气... 研究滑坡滑带土吸附特性对滑坡稳定性评价和滑坡防治设计具有重要意义。为了研究黄土坡滑坡滑带土在水蒸气和氮气吸附质环境下的吸附特性,采用全自动比表面积和孔径分析仪,对105℃烘干和真空冷冻干燥后的滑带土在293 K条件下进行水蒸气等温吸附试验,在77 K条件下进行氮气等温吸附试验。分别采用BET理论和Frenkel-Halsey-Hill(FHH)理论计算了滑带土水蒸气吸附和氮气吸附的比表面积和孔隙分形维数。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水蒸气吸附法测得的滑带土比表面积比采用氮气吸附法测得的比表面积大,且单位质量的滑带土对水蒸气的吸附量比氮气的吸附量多。说明水蒸气分子较小,可以进入微孔隙,由于水蒸气具有极性,可吸附在黏土矿物表面和晶层间,使黏土矿物表面阳离子水化,使吸附结合水表面更平滑。氮气分子较大,不能进入所有水蒸气可以进入的孔隙,与黏土颗粒作用力非常弱,且氮气分子可以进入的孔隙的表面似乎更不均匀。烘干样中黏土形成氢键的能力减小,导致其吸附水蒸气的能力弱于冻干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带土 氮气吸附 水蒸气吸附 比表面积 表面分形维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相页岩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及对甲烷吸附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17
作者 陈磊 姜振学 +5 位作者 纪文明 陈委涛 王朋飞 胡涛 高凤琳 刘庆新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35-343,共9页
页岩的微观孔隙结构对其甲烷吸附性能及页岩油气潜力具有重要影响,前人研究主要集中在海相页岩。该文以四川盆地川西坳陷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五段为例,开展了陆相页岩的探索研究。首先通过低温氮气吸附实验对页岩样品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 页岩的微观孔隙结构对其甲烷吸附性能及页岩油气潜力具有重要影响,前人研究主要集中在海相页岩。该文以四川盆地川西坳陷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五段为例,开展了陆相页岩的探索研究。首先通过低温氮气吸附实验对页岩样品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计算了页岩的比表面积、孔径分布、孔体积和平均孔径等孔隙结构参数;然后通过高压甲烷等温吸附实验,研究了页岩样品的甲烷吸附特征;最后探讨了页岩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对甲烷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须五段页岩平均孔径为7.81~9.49 nm,主体孔隙为中孔,也含有一定量的微孔和大孔,孔隙形状以平行板状孔为主,含有少量墨水瓶形孔。页岩比表面积高出常规储层岩石许多,有利于气体在页岩表面吸附存储,孔径在2~50 nm的中孔提供了主要的孔体积,构成了页岩中气体赋存的主要空间。在85℃条件下,页岩甲烷吸附的兰氏体积为1.21~4.99 m3/t,不同页岩样品之间的吸附性能差异明显。页岩的兰氏体积与比表面积之间呈现良好的正相关关系,比表面积与黏土矿物含量呈正相关,而与总有机碳含量关系不明显。页岩的兰氏体积与微孔和中孔体积之间都具有良好的正相关关系,微孔体积和中孔体积与总有机碳含量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但是正相关性的程度没有微孔体积和中孔体积与黏土矿物含量之间的关系强烈。陆相页岩有机质热演化程度相对较低,因此有机孔发育有限:但另一方面同时黏土矿物含量较高,所以其内部发育大量微孔和中孔,从而构成可观的比表面,影响甲烷吸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陆相页岩 孔隙结构 氮气吸附 比表面积 孔体积 甲烷吸附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比表面积煤基活性炭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20
18
作者 邢宝林 张传祥 +2 位作者 潘兰英 陈明超 刘浩然 《洁净煤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5-88,共4页
以太西无烟煤为原料,KOH为活化剂,采用化学活化法制备高比表面积煤基活性炭,着重考察了碱炭比、活化温度、活化时间对活性炭吸附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碱炭比为4、活化温度为800℃、活化时间为1h时,可以制得比表面积达3215m2/g,... 以太西无烟煤为原料,KOH为活化剂,采用化学活化法制备高比表面积煤基活性炭,着重考察了碱炭比、活化温度、活化时间对活性炭吸附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碱炭比为4、活化温度为800℃、活化时间为1h时,可以制得比表面积达3215m2/g,碘吸附值达2884mg/g,亚甲蓝吸附值达548mg/g的高比表面积煤基活性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比表面积 煤基活性炭 吸附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淤底泥制作陶粒的方法及其性能分析 被引量:11
19
作者 高红杰 彭剑峰 +2 位作者 宋永会 王鲁萍 刘桂萍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11年第4期328-333,共6页
以沈阳细河底泥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成分和矿物组成分析,考察了其制作底泥陶粒的可行性;以陶粒的比表面积和松散容重为考核指标,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陶粒的最佳制作工艺参数。结果表明,细河底泥的主要成分基本满足一般陶粒化学成分的要... 以沈阳细河底泥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成分和矿物组成分析,考察了其制作底泥陶粒的可行性;以陶粒的比表面积和松散容重为考核指标,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陶粒的最佳制作工艺参数。结果表明,细河底泥的主要成分基本满足一般陶粒化学成分的要求,可以用来制作陶粒,其最佳制作条件是细河底泥、碳酸钙、硅酸钠及氧化铝的混合比例为500∶10∶20∶1。在该最佳条件下制作的陶粒比表面积较大,对磷酸盐的吸附量可以达到1 743.75mg/kg,远高于商品陶粒对磷酸盐的吸附量(675.00 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泥 陶粒 比表面积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岩体吸附膨胀变形与吸附热力学的参数关系 被引量:33
20
作者 吴世跃 赵文 郭勇义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683-686,共4页
采用吸附容量法测试了不同煤样对CO2,CH4,N2的吸附性能参数,基于所提出的孔隙介质截面吸附润湿长度概念和孔隙结构模型、表面物理化学及弹性力学原理,导出了吸附膨胀应力和应变理论计算公式,并讨论了吸附常数、温度、气体压力、煤岩体... 采用吸附容量法测试了不同煤样对CO2,CH4,N2的吸附性能参数,基于所提出的孔隙介质截面吸附润湿长度概念和孔隙结构模型、表面物理化学及弹性力学原理,导出了吸附膨胀应力和应变理论计算公式,并讨论了吸附常数、温度、气体压力、煤岩体比表面积、气体分子吸附截面积等参数对它们的影响·这些公式比现有的公式应用范围广,能方便计算不同约束条件下的吸附膨胀应变和应力·研究还表明煤岩体比表面积和气体吸附分子截面积越大,气体吸附量、煤岩体的吸附膨胀应力及应变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 比表面积 吸附润湿长度 表面(膜)压力 膨胀变形 气固耦合分析 有效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