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12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hase distortion correction of fringe patterns in spaceborne Doppler asymmetric spatial heterodyne interferometry
1
作者 PEI Hui-yi JIANG Lun +4 位作者 WANG Jin-jiang CUI Yong FANG Yuan-xiang ZHANG Jia-ming CHEN Ci 《中国光学(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82-392,共11页
As an advanced device for observing atmospheric winds,the spaceborne Doppler Asymmetric Spatial Heterodyne(DASH)interferometer also encounters challenges associated with phase distortion,par-ticularly in limb sounding... As an advanced device for observing atmospheric winds,the spaceborne Doppler Asymmetric Spatial Heterodyne(DASH)interferometer also encounters challenges associated with phase distortion,par-ticularly in limb sounding scenarios.This paper discusses interferogram modeling and phase distortion cor-rection techniques for spaceborne DASH interferometers.The modeling of phase distortion interferograms with and without Doppler shift for limb observation was conducted,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analytical expression was verified through numerical simulation.The simulation results indicate that errors propagate layer by layer while using the onion-peeling inversion algorithm to handle phase-distorted interferograms.In contrast,the phase distortion correction algorithm can achieve effective correction.This phase correction method can be successfully applied to correct phase distortions in the interferograms of the spaceborne DASH interferometer,providing a feasible solution to enhance its measurement accurac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ppler asymmetric spatial heterodyne spectroscopy phase distortion phase inversion atmospheric wind measurem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mtosecond laser modulated into Bessel beam by spatial light modulator for Fresnel zone plate processing
2
作者 DUAN Lian ZHOU Fang +3 位作者 KONG De-jian ZHANG Fan SUN Xiao-yan DUAN Ji-a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2025年第2期469-482,共14页
Femtosecond laser processing is an important machining method for micro-optical components such as Fresnel zone plate(FZP).However,the low processing efficiency of the femtosecond laser restricts its application.Here,... Femtosecond laser processing is an important machining method for micro-optical components such as Fresnel zone plate(FZP).However,the low processing efficiency of the femtosecond laser restricts its application.Here,a femtosecond laser Bessel beam is proposed to process micro-FZP,which is modulated from a Gaussian beam to a Bessel annular beam.The processing time for FZP with an outer diameter of 60μm is reduced from 30 min to 1.5 min on an important semiconductor material gallium arsenide(GaAs),which significantly improves the processing efficiency.In the modulation process,a central ablation hole that has an adverse effect on the diffraction performance is produced,and the adverse effect is eliminated by superimposing the blazed grating hologram.Meanwhile,the FZP machined by spatial light modulator(SLM)has good morphology and higher diffraction efficiency,which provides a strong guarantee for the application of micro-FZP in computed tomography and solar photovoltaic cel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mtosend laser Fresnel zone plate spatial light modulator Bessel beam GAA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ricultural Carbon Emissions in Henan Province:Influence Mechanism,Regional Differences and Spatial Effects
3
作者 Hu Jingna He Puming Cui Weiwei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2025年第1期45-58,共14页
Exploring the effective and efficient path of agricultural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in Henan Province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optimizing the strategic layout of China's agricultural emission reduction and car... Exploring the effective and efficient path of agricultural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in Henan Province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optimizing the strategic layout of China's agricultural emission reduction and carbon sequestration.Accordingly,the agricultural carbon emissions of each county were measured scientifically and then the spatial measurement model was utilized to clarify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evolution trend and spatial effect mechanism of agricultural carbon emissions based on the county data of Henan Province from 2010 to 2020.The results showed that:(1)in 2020,the total agricultural carbon emissions were 134.7274 million tons,with the high distribution in the southeast and low distribution in the northwest;(2)the spatial dependence of agricultural carbon emissions showed a four-stage trend of fluctuating down-continuing up-plummeting-fluctuating up again,and the spatial heterogeneity was dominated by low-low agglomeration,followed by high-low agglomeration;(3)there was an inverted U cur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eve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agricultural carbon emissions.The increase in the level of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rate significantly reduced agricultural carbon emissions.The opposite was true for the financial support for agriculture,the income level of rural residents and the structure of the agricultural industry;(4)in terms of spatial spillover effects,the increase in the level of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neighbor counties first increased and then decreased agricultural carbon emissions in Henan Province.The mechanization level and urbanization rate of neighbor counties reduced agricultural carbon emissions in Henan Province,and the opposite was true for the income level of rural residents and the scale utilization of agricultural la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nan Province agricultural carbon emission spatiotemporal evolution spatial spillover effe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pto-mechanical-thermal integration analysis of Doppler asymmetric spatial heterodyne interferometer
4
作者 WANG Jin-jiang JIANG Lun +3 位作者 TONG Shou-feng PEI Hui-yi CUI Yong GUO Ming-hang 《中国光学(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89-1511,共23页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detection accuracy of Doppler asymmetric spatial heterodyne(DASH)interferometer in harsh temperatures,an opto-mechanical-thermal integration analysis is carried out.Firstly,the correlation betw...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detection accuracy of Doppler asymmetric spatial heterodyne(DASH)interferometer in harsh temperatures,an opto-mechanical-thermal integration analysis is carried out.Firstly,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interference phase and temperature is established according to the working principle and the phase algorithm of the interferometer.Secondly,the optical mechanical thermal analysis model and thermal deformation data acquisition model are designed.The deformation data of the interference module and the imaging optical system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are given by temperature load simulation analysis,and the phase error caused by thermal deformation is obtained by fitting.Finally,based on the wind speed error caused by thermal deformation of each component,a reasonable temperature control scheme is propos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terference module occupies the main cause,the temperature must be controlled within(20±0.05)℃,and the temperature control should be carried out for the temperature sensitive parts,and the wind speed error caused by the part is 3.8 m/s.The thermal drift between the magnification of the imaging optical system and the thermal drift of the relative position between the imaging optical system and the detector should occupy the secondary cause,which should be controlled within(20±2)℃,and the wind speed error caused by the part is 3.05 m/s.In summary,the wind measurement error caused by interference module,imaging optical system,and the relative position between the imaging optical system and the detector can be controlled within 6.85 m/s.The analysis and temperature control scheme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can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DASH interferometer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ppler asymmetric spatial heterodyne interferometer interference module imaging optical system opto-mechanical thermal integration analysis phase error temperature contro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uantitative method for calculating spatial release region for laser-guided bomb
5
作者 YANG Ping XIAO Bing +1 位作者 CHEN Xin HAO Yuntao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CSCD 2024年第4期1053-1062,共10页
The laser-guided bomb(LGB)is an air-to-ground pre-cision-guided weapon that offers high hit rates,great power,and ease of use.LGBs are guided by semi-active laser ground-seek-ing technology,which means that atmospheri... The laser-guided bomb(LGB)is an air-to-ground pre-cision-guided weapon that offers high hit rates,great power,and ease of use.LGBs are guided by semi-active laser ground-seek-ing technology,which means that atmospheric conditions can affect their accuracy.The spatial release region(SRR)of LGBs is difficult to calculate precisely,especially when there is a poor field of view.This can result in a lower real hit probability.To increase the hit probability of LGBs in tough atmospheric situa-tions,a novel method for calculating the SRR has been pro-posed.This method is based on the transmittance model of the 1.06μm laser in atmospheric species and the laser diffuse reflection model of the target surface to determine the capture target time of the laser seeker.Then,it calculates the boundary ballistic space starting position by ballistic model and gets the spatial scope of the spatial release region.This method can determine the release region of LGBs based on flight test data such as instantaneous velocity,altitude,off-axis angle,and atmospheric visibility.By more effectively employing aircraft release conditions,atmospheric visibility and other factors,the SRR calculation method can improve LGB hit probabi-lity by 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ser-guided bombs(LGBs) hit probability atmo-spheric transmittance spatial release region(SRR)boundary ballisti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省际碳排放脱钩的动态演变及收敛性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郭文强 于忠萍 +2 位作者 雷明 史瑞雪 韦星羽 《地域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6-172,180,共8页
运用Tapio脱钩指数、空间自相关与空间马尔科夫链模型,探讨2001—2022年我国省际碳排放脱钩的时空动态演化特征,并根据收敛模型进行俱乐部划分分析从而揭示我国省际脱钩关系的演变以寻求低碳发展路径。结果表明:(1) 2001—2022年我国各... 运用Tapio脱钩指数、空间自相关与空间马尔科夫链模型,探讨2001—2022年我国省际碳排放脱钩的时空动态演化特征,并根据收敛模型进行俱乐部划分分析从而揭示我国省际脱钩关系的演变以寻求低碳发展路径。结果表明:(1) 2001—2022年我国各省份的脱钩类型由多样化共存逐步发展到以弱脱钩为主导,整体发展形势向好。(2)碳排放脱钩的全局空间正自相关性显著,局部空间发展以L-L聚集为主,东西空间分异愈发显著,出现极化效应。(3)较少出现跨越性的脱钩转移,且转移概率受邻域脱钩状态影响存在差异。理想脱钩省份可产生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有助于发挥低碳锁定作用,而脱钩不理想省份则会发挥负向溢出效应。(4)我国整体脱钩水平尚未达到同一稳态,局部检验共得到6个收敛俱乐部,内部表现出较显著的趋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钩 Tapio 空间自相关 空间马尔科夫链 俱乐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静力触探试验和变维联合后验分布的土层剖面高效优化识别方法
7
作者 曹子君 胡超 +4 位作者 王亚飞 苗聪 刘涛 洪义 郑硕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46-354,共9页
基于静力触探试验数据的土体力学分类方法(如土体分类指数I_(c))应用广泛。然而,基于土体分类指数划分土层依赖于工程经验,主观不确定性较大,土体力学分层与基于钻孔取样的物性分层未必一致。在贝叶斯学习框架下,提出了一种基于I_(c)数... 基于静力触探试验数据的土体力学分类方法(如土体分类指数I_(c))应用广泛。然而,基于土体分类指数划分土层依赖于工程经验,主观不确定性较大,土体力学分层与基于钻孔取样的物性分层未必一致。在贝叶斯学习框架下,提出了一种基于I_(c)数据和土层力学剖面参数联合概率分布的高效优化识别方法。所提方法基于全高斯概率模型推导土体分类指数(I_(c))数据的似然函数,利用模拟退火算法搜索土层剖面参数联合后验分布的最大值,通过比较不同土层数目对应的联合后验分布最大值识别土层数目和土层厚度(边界)。最后,通过杭州某地铁区间CPT数据和模拟数据说明了所提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并结合土层识别结果说明了所提方法的分层原理和特点。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基于I_(c)数据识别土体力学分层的计算效率显著提高,适用于不同深度CPT数据分析,计算流程较简便,便于工程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力触探试验 土体力学分层 贝叶斯方法 空间变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空间土壤推测与土壤模型构建研究进展
8
作者 解宪丽 夏成业 +3 位作者 殷彪 李安波 李开丽 潘贤章 《土壤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28,共15页
土壤是具有高度异质性的复合体。早期的数字土壤制图研究主要关注水平方向的土壤空间变异和制图,对垂直方向空间变异和土壤三维制图考虑较少。近年来,三维地理信息技术和对地观测与探测技术的快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土壤三维空间数据获... 土壤是具有高度异质性的复合体。早期的数字土壤制图研究主要关注水平方向的土壤空间变异和制图,对垂直方向空间变异和土壤三维制图考虑较少。近年来,三维地理信息技术和对地观测与探测技术的快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土壤三维空间数据获取、三维空间推测、三维数据模型、三维模型构建和可视化方法等方面的研究。本文对三维空间土壤推测与土壤模型构建的已有方法进行梳理和评述,以期为三维数字土壤制图的应用和发展提供建议。以三维土壤制图、三维GIS、三维数据模型、三维地质建模、三维可视化、土壤空间变异、空间推测、克里格插值、土壤-景观分析、深度函数、机器学习、地统计学、随机模拟等为关键词检索Web of Science数据库,基于相关度、引用率和文献来源等因素进一步筛选出重点文献进行分析。归纳整理了土壤空间变异性、三维空间土壤推测、三维空间数据模型和三维模型构建等关键技术的现有研究体系,对各种三维推测和建模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场景作出评价。针对目前研究中存在的垂直方向土壤数据稀少、土壤三维推测精度低、三维模型质量待提高等问题,提出一些可行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空间 土壤空间变异性 土壤空间推测 三维数据模型 三维模型构建 数字土壤制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融合发展: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空间治理的新议题及其推进理路 被引量:4
9
作者 任维德 张乐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0-47,共8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通过撤地设市、地市合并、撤县设市、撤县(市)设区、市辖区调整、乡镇撤并以及地级市代管县(市)等行政区划调整,运用城市与区域空间治理的多种政策工具,以城市空间的增量与重构激发城市化发展动力,推动经济、社会...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通过撤地设市、地市合并、撤县设市、撤县(市)设区、市辖区调整、乡镇撤并以及地级市代管县(市)等行政区划调整,运用城市与区域空间治理的多种政策工具,以城市空间的增量与重构激发城市化发展动力,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与现代化。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途径,已成为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空间治理的新议题。基于此,有必要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多重逻辑、推进理路展开深入探讨,这对于破解城乡发展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意义十分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融合发展 城市化进程 空间治理 空间增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育倦怠的定义和测量及相关因素(综述)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永鑫 张曼婷 王玮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33-238,共6页
养育倦怠是指由于父母角色和长期的育儿压力所导致的一系列负性症状,如与父母角色相关的耗竭感、与子女保持情感距离等。本文对截止到2023年所发表的具有代表性的养育倦怠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围绕养育倦怠定义及测量、前因变量、后果变量... 养育倦怠是指由于父母角色和长期的育儿压力所导致的一系列负性症状,如与父母角色相关的耗竭感、与子女保持情感距离等。本文对截止到2023年所发表的具有代表性的养育倦怠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围绕养育倦怠定义及测量、前因变量、后果变量进行综述。结果表明人口统计学变量、个体及家庭因素均能影响父母的养育倦怠,养育倦怠的后果主要反映在养育者和养育对象上。养育倦怠的发生率受到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且目前对于养育倦怠的干预研究较少。未来的研究应充分关注社会文化因素在养育倦怠研究中的作用和地位,并积极开展养育倦怠的干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育倦怠 前因变量 后果变量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农产品流通效率时空演变、地区差异与收敛性 被引量:4
11
作者 高国生 叶林祥 支海兵 《经济问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0-112,共13页
农产品流通效率事关我国粮食安全和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成。运用熵值法测度了2011—2022年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的农产品流通效率,并使用Moran’s I、Kernel核密度估计、Markov链、Dagum基尼系数和β收敛模型分别分析了我国农产品流通效率... 农产品流通效率事关我国粮食安全和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成。运用熵值法测度了2011—2022年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的农产品流通效率,并使用Moran’s I、Kernel核密度估计、Markov链、Dagum基尼系数和β收敛模型分别分析了我国农产品流通效率的时空演变、地区差异与收敛性情况。结果显示:研究期内我国农产品流通效率存在显著正向空间相关性,“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特征明显;核密度曲线宽度变大呈现右拖尾和高度差明显的双峰形态,表明农产品流通效率逐渐提升,地区内部存在极化趋势;相邻省区市空间滞后水平对本省区市农产品流通效率维持原有状态或向更高水平发展均有较大影响;地区间差异是造成农产品流通效率总体差异显著的主要原因;农产品流通效率存在显著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据此,对如何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和缩小地区间差距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产品流通效率 时空演变 空间分布 地区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城镇化建设对我国农业经济韧性的影响研究——基于空间双重差分模型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周利平 辛婷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07-819,共13页
厘清中国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经济发展间的关系,对实现城乡共荣、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06—2020年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包括中国香港地区、澳门地区和台湾地区)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双重差分模型(SDID),实证... 厘清中国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经济发展间的关系,对实现城乡共荣、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06—2020年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包括中国香港地区、澳门地区和台湾地区)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双重差分模型(SDID),实证分析了新型城镇化战略对农业经济韧性的影响效应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1)空间相关性分析显示,中国农业经济韧性具有显著为正的空间相关性,呈现出“高-高”型和“低-低”型聚集模式;2)基准回归结果显示,新型城镇化战略显著提高了试点省份的农业经济韧性;3)空间双重差分结果表明,新型城镇化战略对农业经济韧性产生空间溢出效应,该结论在更换空间权重矩阵、安慰剂等一系列检验下仍具有稳健性;4)进一步的机制分析表明,新型城镇化战略主要通过技术进步、优化产业结构和提升农村人力资本水平来提高农业经济韧性。研究结论不仅从农业经济韧性的视角丰富了新型城镇化实施效果的研究成果,同时也为农业经济韧性水平的提升提供了来自新型城镇化战略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农业经济韧性 空间溢出 空间双重差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退耕刺槐中龄林密度和空间结构对灌草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宇 王冬梅 +3 位作者 王彦辉 云慧雅 张梦棋 张莹莹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22-836,共15页
为了在理解林分密度和空间结构参数对林下灌草多样性的影响基础上科学指导黄土高原退耕还林工程早期栽植的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中龄林经营,于甘肃省泾川县官山林场选择了生长在残塬顶部退耕梯田相似立地上的林龄18—25 a的4个密... 为了在理解林分密度和空间结构参数对林下灌草多样性的影响基础上科学指导黄土高原退耕还林工程早期栽植的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中龄林经营,于甘肃省泾川县官山林场选择了生长在残塬顶部退耕梯田相似立地上的林龄18—25 a的4个密度梯度的刺槐中龄人工林,建立了样地共12个,调查角尺度、混交度、密集度、开敞度和大小比数等林分空间结构参数,同时调查计算林下灌木、草本层的Simpson指数、Gini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及Patrick指数等林下植物多样性指标,运用Person相关性分析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探究刺槐中龄人工林密度和空间结构参数与林下灌木层和草本层植物多样性的关系,并确定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林下植物物种总数随林分密度增加呈先增后减的变化,在密度1300—1700株/hm^(2)时,林下植物物种总数和草本层多样性指数均达到最大。(2)林分密度主要影响刺槐林的透光性、分布格局和混交程度,密度<1300株/hm^(2)时林分透光性最好;密度1300—1700株/hm^(2)时,57%的刺槐林木呈随机分布,此时分布格局最接近天然状态;密度>2100株/hm^(2)时,林分的混交程度最高。(3)Pe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开敞度和灌木层Simpson指数、物种丰富度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混交度和草本层物种丰富度指数、Gini指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当林分密度<1300、1300—1700、>1700株/hm^(2)时,影响林下灌草多样性的主要因子分别是混交度、开敞度、胸径大小比数。(4)对在研究立地条件上退耕栽植的刺槐中龄林,可将1300—1700株/hm^(2)作为考虑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合理经营密度范围。可以基于研究结果,针对性地优化刺槐人工中龄林的林分密度和空间结构,促进林下灌草层发育,提高林下植物多样性和森林的多功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林分空间结构 林下植被多样性 林分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寒地水稻侧深变量施肥技术探讨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少波 张金成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6-108,共3页
以龙粳31为供试品种,在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七星分公司开展不同施肥技术(常规施肥、侧深定量施肥、侧深变量施肥)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各施肥处理的水稻生育进程基本一致;侧深变量施肥处理水稻分蘖能力最强,分蘖数达13.... 以龙粳31为供试品种,在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七星分公司开展不同施肥技术(常规施肥、侧深定量施肥、侧深变量施肥)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各施肥处理的水稻生育进程基本一致;侧深变量施肥处理水稻分蘖能力最强,分蘖数达13.6个/丛,分别较常规施肥处理和侧深定量施肥处理高0.4和0.3个/丛;侧深变量施肥处理水稻产量最高,达9805.5 kg/hm^(2),较常规施肥处理和侧深定量施肥处理分别增产247.5和54.0 kg/hm^(2),这一增产效果主要通过提高有效穗数来实现;侧深变量施肥处理的效益最高,较常规施肥处理和侧深定量施肥处理分别高298.5和192.3元/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侧深变量施肥 产量 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度型开放与区域协调发展——基于空间双重差分模型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严太华 张凯越 《经济问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22,40,共13页
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自贸区”)作为推进制度型开放的重要举措,其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已经成为兼顾效率与公平的重大议题。基于2006—2022年中国286个地级市面板数据,构建空间双重差分模型,实证分析了自贸区设立对区域内部发展差... 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自贸区”)作为推进制度型开放的重要举措,其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已经成为兼顾效率与公平的重大议题。基于2006—2022年中国286个地级市面板数据,构建空间双重差分模型,实证分析了自贸区设立对区域内部发展差距的影响、空间溢出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自贸区的设立能够同时缩小本城市及周边城市的区域内部发展差距,且主要通过激发创业活力、加速要素流动和推动产业协同集聚三种机制发挥作用。制度创新排名靠前的自贸区和非中心城市自贸区,对于缩小本城市以及地理位置相近城市的区域内部发展差距均具有显著效果,而中心城市自贸区的影响相对较小,制度创新排名靠后的自贸区则不能产生显著影响。此外,自贸区对区域内部发展差距影响的溢出效应主要表现在周边160千米范围内,呈现出空间衰减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型开放 区域协调发展 空间双重差分模型 空间衰减边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土工程协同式风险评估方法
16
作者 肖特 李典庆 周创兵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35-1343,共9页
空间变异性是岩土材料的固有属性,给岩土工程可靠性分析和风险评估带来了巨大挑战。在随机有限元法的框架下,提出了一种结合多模型效率和精度优势的协同式风险评估方法,通过随机模拟样本空间建立简单模型和复杂模型的内在联系,不仅能灵... 空间变异性是岩土材料的固有属性,给岩土工程可靠性分析和风险评估带来了巨大挑战。在随机有限元法的框架下,提出了一种结合多模型效率和精度优势的协同式风险评估方法,通过随机模拟样本空间建立简单模型和复杂模型的内在联系,不仅能灵活地处理复杂的岩土体空间变异性,同时能实现既高效又准确的风险评估。通过基坑、浅基础、边坡等3个典型岩土工程算例验证了协同式风险评估方法的有效性,其计算效率较传统随机模拟方法提高了数个量级,为复杂工程定量风险评估提供切实可行的工具。岩土体三维空间变异性会显著影响岩土工程的失效模式、可靠性和风险,协同式风险评估方法能够合理考虑这些影响,极大促进随机有限元法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多模型协同策略可以推广应用于贝叶斯更新、最优化等诸多目标明确的随机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工程 空间变异性 可靠性分析 风险评估 多模型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TSR-RRT^(*)算法的机械臂路径规划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小松 康磊 +2 位作者 单泽彪 苏成志 刘云清 《仪器仪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5-73,共9页
针对传统RRT^(*)算法在路径扩展中存在随机采样偏置性差、路径搜索效率低和收敛速度慢等问题,提出一种重定义采样区域RRT^(*)(RTSR-RRT^(*))算法。首先,在RRT^(*)算法中引入目标偏置策略,降低采样的随机性,增加采样点的偏向性;其次,将... 针对传统RRT^(*)算法在路径扩展中存在随机采样偏置性差、路径搜索效率低和收敛速度慢等问题,提出一种重定义采样区域RRT^(*)(RTSR-RRT^(*))算法。首先,在RRT^(*)算法中引入目标偏置策略,降低采样的随机性,增加采样点的偏向性;其次,将扩展节点与目标点的偏移角度及周围障碍物分布的密集程度按占空比转换得到的角度叠加,再以扩展节点为顶点,与目标点连线为平分线,平分两角度之和形成的采样区域,实现对采样区域的重定义,缩小采样空间,提高路径搜索效率;再次,在重定义采样区域进行二次采样,通过目标点固定引力与采样点变引力共同作用,优化新节点生长方向,进一步提高路径扩展的偏向性,加快算法的收敛速度,最终生成规划路径。为验证所提算法的优越性,通过与RRT^(*)算法、informed-RRT^(*)算法、GB-RRT^(*)算法和AEC-RRT^(*)算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相较RRT^(*)算法,规划时间节省35%,采样点数量降低58%;相较informed-RRT^(*)算法,规划时间节省40%,采样点数量降低50%;相较GB-RRT^(*)算法,规划时间节省29%,采样点数量降低54%;相较AEC-RRT^(*)算法,规划时间节省31%,采样点数量降低53%。最后,利用机械臂测试平台对所规划路径进行了运动测试实验,进一步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径规划 机械臂 重定义采样区域 变引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区域城镇化格局及演化机制 被引量:1
18
作者 管卫华 吴小妮 +3 位作者 李焕兰 张惠 吴巍 吴连霞 《地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5-277,共13页
本文运用Mann-Kendall方法将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城镇化增长率划分为1978—1994年、1995—2020年2个阶段,并对不同阶段的中国省域城镇化格局进行了分析。利用面板数据从区域内、区域间层面对形成这种格局的动力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 本文运用Mann-Kendall方法将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城镇化增长率划分为1978—1994年、1995—2020年2个阶段,并对不同阶段的中国省域城镇化格局进行了分析。利用面板数据从区域内、区域间层面对形成这种格局的动力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中国省域城镇化的时空动态差异特征显著,1978年城镇化格局整体上呈现出北高南低、东高西低的格局;1994年表现为北方和东南沿海省份城镇化率等级相对较高,西南省份相对等级较低;2020年已形成由东向西逐级递减的格局;(2)空间杜宾模型估计结果显示,劳动力需求作为拉力对区域间城镇化率提升作用强于区域内;城乡收入差距对城镇化率的作用效应表现为先抑制后促进,对区域间的作用强度始终强于区域内;区域经济发展差异作为地区间推力对城镇化的正向效应仅在前一阶段显著;地区间城镇收入差距作为地区间拉力对城镇化率的影响总体表现为先抑制后促进,作用效应由区域间强于区域内转变为区域内强于区域间;(3)地理加权回归结果表明,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劳动力需求和城乡收入差距作为地区内推、拉力对各省城镇化提升具有正向驱动效应;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和地区间城镇收入差距对城镇化的正向推进效应在空间上的波动明显,随时间变化越来越强,表明区域间、城乡间的发展差距作为地区间推、拉力正在不断促进各区域的城镇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城镇化 地理加权回归 空间杜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产业融合、农业产业链韧性:指数测算与效应检验 被引量:6
19
作者 王珊珊 高铭阳 吕杰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16,共6页
提升农业产业链韧性是保障我国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推动我国向农业强国迈进的重要举措,以数字经济促进农业产业链韧性提升逐渐成为关键路径。文章基于2011—202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熵值法分别测度了数字经济、产业... 提升农业产业链韧性是保障我国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推动我国向农业强国迈进的重要举措,以数字经济促进农业产业链韧性提升逐渐成为关键路径。文章基于2011—202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熵值法分别测度了数字经济、产业融合以及农业产业链韧性指数,运用中介效应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揭示了数字经济对农业产业链韧性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能够促进农业产业链韧性提升,且农村产业融合在二者的关系中起到中介作用;数字经济对农业产业链韧性具有空间溢出效应,不但对本地农业产业链韧性的提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且对邻近地区农业产业链韧性的提升具有正向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产业融合 农业产业链韧性 空间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时代基层协商民主的空间运行及活化路径 被引量:1
20
作者 袁芳 《中州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29,共9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将健全协商民主机制和基层民主制度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着力点,体现了党对聚焦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深刻把握。当前基层协商民主呈现为物理空间、制度空间、网络空间以及精神文化空间等多元空间形态的良性运行,...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将健全协商民主机制和基层民主制度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着力点,体现了党对聚焦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深刻把握。当前基层协商民主呈现为物理空间、制度空间、网络空间以及精神文化空间等多元空间形态的良性运行,数字技术为基层协商民主提供全新的空间融合、平等的空间互动和共享的空间秩序,有助于激活政治参与过程,增强民主实践的多样性和包容性,但在数字技术价值、空间权益保障、协商意见表达、协商回应落实等方面还存在一些现实问题。秉持创新思维、开放思维和协同思维,亟待整合空间形态、优化空间关系、创新协商模式、凝聚空间合力,充分释放数字时代基层协商民主的活力和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时代 基层协商民主 空间运行 空间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