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06篇文章
< 1 2 8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imilarity Criterion and Scale Effect for Ship Distortion Model Under Combined Loads
1
作者 ZHANG Yi-long WEI Peng-yu +3 位作者 DAI Ze-yu WANG Lian ZENG Qing-bo TANG Qin 《船舶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880-1890,共11页
For the ultimate strength model test evaluation of large ship structures, the distortion model with non-uniform ratio between the main size and the plate thickness size is usually adopted. It is the key to carry out s... For the ultimate strength model test evaluation of large ship structures, the distortion model with non-uniform ratio between the main size and the plate thickness size is usually adopted. It is the key to carry out scale model test to establish a distortion model similar to the real ship structure under combined load. A similarity criterion for ship distortion model under the combined action of bending moment and surface pressure was proposed, and the scale effect for the criterion was verified by a se ries of numerical analysis and model tes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imilarity criterion for ship distor tion model under combined loads has a certain scale effect. For the model tests of ship cabin struc tures,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scale range between the plate thickness scale and the main dimension scale should be controlled within 2:1, which can be used as a reference for distortion model design and ultimate strength test of large-scale ship structu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stortion model combined load similarity criteria scale effect ultimate strength tes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cale effect removal and range migration correction for hypersonic target coherent detection
2
作者 WU Shang SUN Zhi +4 位作者 JIANG Xingtao ZHANG Haonan DENG Jiangyun LI Xiaolong CUI Guolong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24年第1期14-23,共10页
The detection of hypersonic targets usually confronts range migration(RM)issue before coherent integration(CI).The traditional methods aiming at correcting RM to obtain CI mainly considers the narrow-band radar condit... The detection of hypersonic targets usually confronts range migration(RM)issue before coherent integration(CI).The traditional methods aiming at correcting RM to obtain CI mainly considers the narrow-band radar condition.However,with the increasing requirement of far-range detection,the time bandwidth product,which is corresponding to radar’s mean power,should be promoted in actual application.Thus,the echo signal generates the scale effect(SE)at large time bandwidth product situation,influencing the intra and inter pulse integration performance.To eliminate SE and correct RM,this paper proposes an effective algorithm,i.e.,scaled location rotation transform(ScLRT).The ScLRT can remove SE to obtain the matching pulse compression(PC)as well as correct RM to complete CI via the location rotation transform,being implemented by seeking the actual rotation angle.Compared to the traditional coherent detection algorithms,Sc LRT can address the SE problem to achieve better detection/estimation capabilities.At last,this paper gives several simulations to assess the viability of ScLR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personic target detection coherent integration(CI) scale effect(SE)removal range migration(RM)correction scaled location rotation transform(ScLR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azard degree identification of goafs based on scale effect of structure by RS-TOPSIS method 被引量:6
3
作者 胡建华 尚俊龙 +4 位作者 周科平 陈宜楷 甯榆林 刘浪 Mohammed M.Aliyu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2期684-692,共9页
In order to precisely predict the hazard degree of goaf(HDG), the RS-TOPSIS model was built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expert investigation. To evaluate the HDG in the underground mine, five structure size factors, i.e. ... In order to precisely predict the hazard degree of goaf(HDG), the RS-TOPSIS model was built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expert investigation. To evaluate the HDG in the underground mine, five structure size factors, i.e. goaf span, exposed area, goaf height, goaf depth, and pillar width, were selected as the evaluation indexes. And based on rough dependability in rough set(RS)theory, the weights of evaluation indexes were identified by calculating rough dependability between evaluation indexes and evaluation results. Fourty goafs in some mines of western China, whose indexes parameters were measured by cavity monitoring system(CMS), were taken as evaluation objects. In addition, the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s of five grades' typical goafs were built according to the interval limits value of single index evaluation. Then, using the 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TOPSIS), five-category classification of HDG was realized based on closeness degree, and the HDG was also identified.Results show that the five-category identification of mine goafs could be realized by RS-TOPSIS method, based on the structure-scale-effect. The classification results are consistent with those of numerical simulation based on stress and displacement,while the coincidence rate is up to 92.5%. Furthermore, the results are more conservative to safety evaluation than numerical simulation, thus demonstrating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is more easier, reasonable and more definite for HDG identifi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OAF RS-TOPSIS method hazard degree scale effe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南黄土区中庄小流域土壤密度坡面变化及尺度效应
4
作者 韩新生 许浩 +5 位作者 刘广全 安钰 董立国 王月玲 万海霞 郭永忠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2-82,共11页
[目的]分析土壤密度在坡面上的变化特征及尺度效应,探讨土壤密度坡面尺度转换路径,为精准监测土壤密度、科学评价土壤功能、指导土壤资源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宁夏南部半干旱黄土丘陵区中庄小流域,选择3个退耕还林还草后的典型坡... [目的]分析土壤密度在坡面上的变化特征及尺度效应,探讨土壤密度坡面尺度转换路径,为精准监测土壤密度、科学评价土壤功能、指导土壤资源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宁夏南部半干旱黄土丘陵区中庄小流域,选择3个退耕还林还草后的典型坡面,按坡位从上至下设置了5个样地,调查各样地的植被类型、土地利用、立地条件等,采用环刀法分层测定了200 cm深度的土壤密度。[结果]在东坡、西坡、南坡,土壤密度随土层加深基本表现为线性增加,土层每加深10 cm土壤密度平均增加0.0062,0.0036,0.0075 g/cm^(3),其原因为植被根系、土壤有机质、压实作用的土层差异。在0—200 cm土层,东坡和南坡土壤密度坡面均值均为1.22 g/cm^(3),低于西坡(1.26 g/cm^(3))。3个坡面土壤密度的坡面变化存在差异,东坡、西坡、南坡沿坡变化表现为逐渐增加或先增后减、先升后降、先降后升,整体上为坡面下部大于上部,主要原因包括植被类型、土地利用、人类活动、恢复年限等坡面差异。以离坡顶水平距离增加100 m土壤密度坡面滑动平均值的变化量评价坡面尺度效应,0—200 cm土层的平均土壤密度坡面尺度效应在东坡为0.032(g/cm^(3))/100 m,在西坡为0.024(g/cm^(3))/100 m(离坡顶0—250 m)和-0.007(g/cm^(3))/100 m(离坡顶250—329 m),在南部为-0.011(g/cm^(3))/100 m(离坡顶0—140 m)和0.018(g/cm^(3))/100 m(离坡顶140—368 m)。构建3个坡面不同坡位样地各土层的土壤密度与坡面均值的比值随离坡顶水平距离增加而变化的关系式(R2>0.80,p<0.0001),且基于拟合关系式预测的土壤密度坡面均值的相对误差均小于2.5%,藉此可由任一坡位样地土壤密度测定值准确便捷地估算坡面均值。[结论]半干旱黄土区土壤密度坡面变化和坡位差异明显,且植被类型、人为干扰、土地利用等对土壤密度坡面分布格局影响较大,未来应加强主要作用因子对土壤密度坡面变化及尺度效应的贡献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密度 坡面变化 尺度效应 植被类型 半干旱黄土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土非均质性对RC梁冲击响应尺度效应的影响机制
5
作者 金浏 吴少雄 +2 位作者 张仁波 李健 杜修力 《含能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51-765,共15页
钢筋混凝土(reinforced concrete,RC)结构在服役过程中常遭受冲击荷载作用,导致其动力响应十分复杂,往往难以预测。为了系统分析混凝土非均质性这一特征对几何相似RC梁冲击响应及尺度效应的影响,基于对照分析的方法,建立了均质RC梁(Homo... 钢筋混凝土(reinforced concrete,RC)结构在服役过程中常遭受冲击荷载作用,导致其动力响应十分复杂,往往难以预测。为了系统分析混凝土非均质性这一特征对几何相似RC梁冲击响应及尺度效应的影响,基于对照分析的方法,建立了均质RC梁(Homogeneity,HMG)与两种非均质RC梁(Heterogeneity⁃Ⅰ,HTG⁃Ⅰ和Heterogeneity⁃Ⅱ,HTG⁃Ⅱ)模型。在冲击荷载作用下分别对比分析位移、冲击力及支反力响应,并进一步从损伤模式、挠度曲线及能量吸收角度探讨其尺度效应的内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混凝土非均质性这一特征是导致几何相似RC梁位移响应产生尺度效应的原因之一,但其对冲击力和支反力响应的影响较小。造成上述现象的内在机理可能是非均质性会引起不同的损伤路径,结合挠度曲线和能量吸收角度分析,进而发现非均质性增强了RC梁的局部响应。同时,冲击速度在3.6~7.4 m·s^(-1)内,冲击速度越大,位移响应的尺度效应会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梁 非均质性 尺度效应 冲击荷载 损伤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机械化与农民收入——以经营规模与劳动力转移为调节变量 被引量:2
6
作者 刘桂英 谢文军 +3 位作者 陈跃灵 杨梦琦 张梦梅 周利平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71-279,共9页
厘清农业机械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机理,对实现共同富裕和乡村振兴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利用2003—2020年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统计数据,构建加入工具变量的两阶段最小二乘模型(IV—2SLS),深入探究农业机械化对我国农民收... 厘清农业机械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机理,对实现共同富裕和乡村振兴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利用2003—2020年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统计数据,构建加入工具变量的两阶段最小二乘模型(IV—2SLS),深入探究农业机械化对我国农民收入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农业机械化对农民收入产生显著的影响,两者呈倒“U”型关系,即农民收入先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发生增长,后随着农户对农机需求趋于饱和发生下降。经营规模与劳动力转移在农业机械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中都产生增强性的调节作用。异质性分析发现,粮食主产区农业机械化对农民收入产生显著影响,非粮食主产区影响不显著。提出有关部门应积极优化城乡就业环境,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非农就业,推进农业适度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实现农民增收,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同时对不同农业生产条件的粮食生产功能区,因地制宜地制定农业机械化发展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化 农民收入 经营规模 劳动力转移 调节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铁开通对企业进口规模及进口稳定性的影响研究
7
作者 辛大楞 邱悦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34,共19页
随着当前中国交通基础设施网络的不断完善,如何依托高铁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推动企业有效利用全球要素和市场资源,成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将高铁开通视为准自然实验,考察交通可达性如何影响企业进口扩张。研究认为,高铁开通... 随着当前中国交通基础设施网络的不断完善,如何依托高铁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推动企业有效利用全球要素和市场资源,成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将高铁开通视为准自然实验,考察交通可达性如何影响企业进口扩张。研究认为,高铁开通有助于扩张企业进口规模。机制检验发现,高铁开通的融资效应、降成本效应以及市场规模效应能够促进企业进口扩张。异质性分析表明,高铁开通对于距离高铁站30KM以内城市、强市场竞争、小型规模、高技术行业以及高对外开放城市企业进口扩张的带动作用更为显著。此外,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构建高铁网络,发现高铁在城市之间构筑起复杂的网络“经济走廊”,实现了多路畅通、高效联通,即高铁网络度数中心度与接近中心度的提升助推了企业进口扩张。基于生存分析法考察交通可达性的提高与进口稳定性之间的关系,发现高铁具有“保供稳链”的作用,能够有效延长企业进口持续时间、稳定进口供应链。研究结论为探究影响企业进口因素提供了实证支持,也为政府通过完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助推外贸高质量发展、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供了重要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开通 企业进口 融资效应 降成本效应 市场规模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倾角效应的“支架-围岩”数字孪生模拟试验平台研制与测试 被引量:1
8
作者 解盘石 张颖异 +7 位作者 伍永平 杜玉乾 杨航 黄宝发 林伟典 易磊磊 徐辉 冯春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837-2852,共16页
液压支架与围岩两者间的稳定性关系是长壁工作面开采及其智能化研究的重难点内容之一。大倾角、急倾斜煤层赋存条件复杂,“支架-围岩”稳定性控制难度大,严重制约了该类复杂难采煤层矿井的安全智能开采。为此,在实验室环境下研制了三维... 液压支架与围岩两者间的稳定性关系是长壁工作面开采及其智能化研究的重难点内容之一。大倾角、急倾斜煤层赋存条件复杂,“支架-围岩”稳定性控制难度大,严重制约了该类复杂难采煤层矿井的安全智能开采。为此,在实验室环境下研制了三维大比例模拟试验平台与配套试验液压支架,可最大程度模拟复杂难采煤层工作面的开采环境,工作面“支架-围岩”系统耦合控制、顶板周期来压及冲击来压效果。基于数字孪生技术,构建了“支架-围岩”试验平台孪生系统,可实现对物理空间模拟试验工作面“支架-围岩”系统的精确感知与高效仿真。开展了试验平台性能、异型液压支架研发支撑、“支架-围岩”试验平台孪生系统优化等一系列测试试验,确定了试验平台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和性能的可靠性、孪生系统的实用性和准确性,体现了试验平台的多功能性。基于测试试验,发现工作面顶板来压期间,支架在倾角效应下易发生侧向偏转失稳,支架间侧向挤压加剧;工作面顶板、支架、煤壁及底板组成的“支架-围岩”系统是协同承载体,四者任何环节变化都会影响整体的稳定性,也会加剧另外环节的破坏。针对性提出采取液压支架防倒滑装置、加强围岩控制和实时监测预警3项改进措施,来提升复杂煤层工作面“支架-围岩”系统的整体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孪生 支架-围岩 倾角效应 大比例模拟试验平台 智能化 大倾角煤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地区河成湖与火山湖土地利用对水质的多时空尺度影响差异 被引量:2
9
作者 刘捷 刘睿 +1 位作者 左书林 张静 《湖泊科学》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2-148,I0011-I0014,共21页
为探究不同时空尺度下不同湖泊类型土地利用对水质的影响差异,以四川省自贡市富顺西湖(河成湖)和云南省腾冲市青海湖(火山湖)为研究对象,提取6个空间尺度(50、60、70、80、90、100 m湖岸带缓冲区)的景观格局指数,结合雨季(2022年7月)和... 为探究不同时空尺度下不同湖泊类型土地利用对水质的影响差异,以四川省自贡市富顺西湖(河成湖)和云南省腾冲市青海湖(火山湖)为研究对象,提取6个空间尺度(50、60、70、80、90、100 m湖岸带缓冲区)的景观格局指数,结合雨季(2022年7月)和旱季(2023年4月)湖泊水质参数,采用冗余分析法定量探究不同时空尺度下土地利用对两类湖泊水质影响的差异性。结果表明:(1)富顺西湖与腾冲青海湖水质参数季节性差异显著,雨季水质优于旱季,两个湖泊水环境质量存在显著差异,腾冲青海湖水环境质量优于富顺西湖,腾冲青海湖符合地表水环境Ⅱ类、Ⅲ类水质标准,富顺西湖达到Ⅳ类、Ⅴ类水质标准。(2)富顺西湖在旱季和50~60 m湖岸带缓冲区尺度下土地利用参数对水质变量的解释率最大,腾冲青海湖在雨季和60 m湖岸带缓冲区尺度下土地利用参数对水质变量的解释率最大。(3)土地利用指数对两类湖泊水质的影响各不相同。富顺西湖流域内斑块密度、景观形状指数和聚合度指数与多数水质指标呈正相关,“源”景观聚集程度和破碎化程度高会加剧对水质的威胁。腾冲青海湖流域内林地面积占比和聚合度指数对水质具有正效应,能够改善水环境质量;斑块指数和景观形状指数值的增加会加剧斑块破碎化,导致水质恶化。本研究基于不同时空尺度对土地利用与两类湖泊水质关系的差异性进行深入探讨,指导不同类型湖泊的区域规划与管理,为湖泊环境质量评价及保护和制定针对性的湖泊缓冲带设置、生态修复等策略提供科学依据,进而促进湖泊水质安全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水质 多尺度效应 冗余分析 西南地区湖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截面UHPC加固盾构隧道衬砌结构受力性能研究
10
作者 柳献 甘海杰 +2 位作者 洪剑宇 张帆 王金龙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441-1450,共10页
在使用UHPC加固盾构隧道时,不同位置UHPC层厚度不同可形成变截面加固,从而提高UHPC利用率。为研究采用变截面形式UHPC加固后衬砌结构的力学性能,开展变截面UHPC加固盾构隧道衬砌整环足尺试验,试验结构中变截面UHPC层厚度在隧道顶部和腰... 在使用UHPC加固盾构隧道时,不同位置UHPC层厚度不同可形成变截面加固,从而提高UHPC利用率。为研究采用变截面形式UHPC加固后衬砌结构的力学性能,开展变截面UHPC加固盾构隧道衬砌整环足尺试验,试验结构中变截面UHPC层厚度在隧道顶部和腰部为70 mm,肩部为40 mm,节省肩部UHPC用量的同时扩大了列车与结构间隙。此外基于曲梁理论建立UHPC加固盾构隧道衬砌结构计算方法,分析变截面UHPC加固盾构隧道衬砌结构的内力分配机制。结果表明:1)变截面UHPC加固结构的破坏模式表现为UHPC开裂、粘结界面破坏,破坏过程包含弹性阶段、弹塑性阶段和塑性阶段3个阶段,呈现良好的延性特征。2)相比等截面UHPC加固方法,变截面UHPC加固结构承载力提升25.0%,可额外多承担4.1 m上覆土荷载。3)等截面UHPC加固结构表现为明显的“超筋”破坏,管片先破坏、后加固体破坏,而变截面UHPC加固结构UHPC和界面先发生破坏,后管片破坏,对于UHPC的利用率提高。4)基于曲梁理论建立的UHPC加固结构计算方法经试验结果验证正确有效,且推导得出加固界面的破坏由剪切破坏主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变截面UHPC加固 二次受力 优化设计 足尺试验 加固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nSAR优化的DEM空间分辨率对坡度、坡长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荣康 张静 +4 位作者 高驭洋 梁明月 王晨沣 王小平 刘梦云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8-195,205,共9页
[目的]优化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精度,探究不同尺度效应下的DEM数据对地形因子(LS)计算及修正土壤流失方程(RUSLE模型)的影响,为黄土高原的生态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黄土高原地区的皇甫川流域作为研究区,利用合成孔径雷达(Synt... [目的]优化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精度,探究不同尺度效应下的DEM数据对地形因子(LS)计算及修正土壤流失方程(RUSLE模型)的影响,为黄土高原的生态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黄土高原地区的皇甫川流域作为研究区,利用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获取的皇甫川流域2018—2022年逐年15 m空间分辨率DEM数据,以15 m正方形栅格作为DEM基准,设置梯度下降的栅格尺寸探究LS因子的不同尺度效应。[结果](1)随着DEM的空间分辨率从15 m下降至90 m,坡度因子(S因子)的效应量增加,坡长因子(L因子)的效应量则减小;(2)LS因子的归一化结果表明:RUSLE模型的整体平均绝对误差在DEM空间分辨率为50 m时达到计算阈值,此分辨率下LS两因子效应量接近,所计算的地形因子参与的土壤侵蚀模数评估具有优势;(3)皇甫川流域土壤侵蚀模数在水系周围出现高值,且南部土壤侵蚀模数高于北部。[结论]DEM数据的精度在一定范围内会出现阈值,在阈值处计算LS因子可显著提高其精度,将高精度的LS因子代入RUSLE模型中,能够进一步提升土壤侵蚀模数的计算精度,这对黄土高原的生态治理具有重要的支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高程模型 尺度效应 LS因子 RUSLE 土壤侵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勘查大数据的控矿作用空间非平稳性定量研究:以三山岛金矿床为例
12
作者 黄继先 李苇琪 +3 位作者 邓浩 万世军 李晓 毛先成 《地学前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17-328,共12页
隐伏矿体三维预测正在逐渐成为地球深部矿产资源勘查的关键技术和方法,准确把握控矿因素与矿化的关联关系对模型预测性能至关重要。矿化的形成是一个典型的空间非平稳过程,利用大数据技术,从勘查数据出发,定量探索控矿因素与矿化的空间... 隐伏矿体三维预测正在逐渐成为地球深部矿产资源勘查的关键技术和方法,准确把握控矿因素与矿化的关联关系对模型预测性能至关重要。矿化的形成是一个典型的空间非平稳过程,利用大数据技术,从勘查数据出发,定量探索控矿因素与矿化的空间非平稳关系及其特征,可为三维成矿预测建模提供更精准的关键参数,有助于从定量的角度厘清控矿作用规律及其背后的成因。本文以三山岛金矿床为研究实例,对控矿作用的空间非平稳性及其特征展开研究,首先利用三维地理加权回归(geographical weighted regression,GWR)模型探测控矿因素对矿化影响的空间非平稳性;随后通过方向加权改进三维GWR的权函数,以此为基础分析控矿作用的各向异性;然后将多尺度GWR模型扩展到三维空间,针对不同控矿因素研究其对矿化影响的多尺度特征;接下来通过计算不同控矿因素对矿化影响的平稳性指数,比较分析其平稳性程度;最后对不同控矿因素对矿化的影响强度与变异程度进行对比分析,结合成矿规律进一步挖掘了各控矿因素对矿化影响的方向、尺度及强度特征的相互关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非平稳性 地理加权回归 各向异性 多尺度GWR 三维成矿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A纤维增强砖骨料再生混凝土数值模拟及尺寸效应研究
13
作者 纪泳丞 王大洋 贾艳敏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7-147,共11页
与刚性纤维相比,聚乙烯醇(PVA)纤维具有更细的直径和在混凝土中更加复杂的分布。采用两种建模方法分别建立了PVA纤维增强再生混凝土(FFF-BAC)的细观模型。其中,细观模型1(M1):水泥砂浆基质和PVA纤维结合视为一种特殊的工程水泥基复合材... 与刚性纤维相比,聚乙烯醇(PVA)纤维具有更细的直径和在混凝土中更加复杂的分布。采用两种建模方法分别建立了PVA纤维增强再生混凝土(FFF-BAC)的细观模型。其中,细观模型1(M1):水泥砂浆基质和PVA纤维结合视为一种特殊的工程水泥基复合材料(S-ECC),并与砖粗骨料(BA)、界面过渡区(ITZ)组合成FFF-BAC。细观模型2(M2):FFF-BAC为水泥砂浆、PVA、BA、ITZ组合成的四相材料。结合文献中S-ECC的试验结果,计算S-ECC的应力-应变关系。分别建立M1、M2,并与FFF-BAC单轴压缩试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M1与测试结果更加一致,各项参数的最大误差为11.0%。基于M1研究了FFF-BAC截面的损伤破坏过程,预测了BA掺量对抗压强度的影响,探究了不同尺寸的FFF-BAC的破坏模式,建立了可预测不同BA掺量的FFF-BAC抗压强度的尺寸效应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混凝土 砖骨料 细观模拟 抗压强度 尺寸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理分区的陕北黄土高原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协同的尺度效应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温昕 王继军 韩晓佳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05-315,共11页
[目的]明晰生态系统服务的权衡/协同关系,保证生态系统服务长期有效供应,实现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方法]以典型退耕区陕北黄土高原为例,利用1990-2020年土地利用变化数据,基于InVEST模型量化4种关键生态系统服务即碳储量、产水... [目的]明晰生态系统服务的权衡/协同关系,保证生态系统服务长期有效供应,实现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方法]以典型退耕区陕北黄土高原为例,利用1990-2020年土地利用变化数据,基于InVEST模型量化4种关键生态系统服务即碳储量、产水量、土壤保持量和生境质量的时空分布特征,通过相关性分析探讨了各类生态系统服务间的权衡/协同关系和呈现的尺度特征。[结果](1)1990-2020年碳储量和生境质量处于不断增加的趋势,产水量和土壤保持量呈现先降低后增加总体增加的趋势,空间上呈东南略低西北略高的分布。(2)陕北黄土高原生态系统服务以协同作用为主,且在1990-2020年协同效应不断增强,权衡作用主要发生在产水量与其他生态系统服务之间,权衡作用的区域主要分布在研究区西部和东北部地区。(3)生态系统服务间的权衡/协同作用存在着空间尺度效应,随着空间尺度的增加,相关性逐渐增强而显著性有所下降,且作用关系的方向性会发生改变。[结论]陕北黄土高原生态系统服务以协同为主,生态系统服务间的权衡/协同作用存在着空间尺度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权衡/协同作用 尺度效应 地理分区 陕北黄土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成环境对公交接驳地铁客流的异质性影响
15
作者 许奇 秦贝宁 +2 位作者 任澎 陈越 赖瑾璇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52-363,共12页
地铁和公交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明晰两者接驳影响因素的机理,对公共交通一体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北京市一卡通刷卡数据,识别早晚高峰时段下区分接驳模式的4类客流,基于5D原则构建建成环境指标体系刻画地铁车站特征... 地铁和公交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明晰两者接驳影响因素的机理,对公共交通一体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北京市一卡通刷卡数据,识别早晚高峰时段下区分接驳模式的4类客流,基于5D原则构建建成环境指标体系刻画地铁车站特征,基于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Multiscale 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MGWR)模型对比分析建成环境的影响效果差异。研究表明:MGWR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建成环境对不同接驳情况的影响。车站区位对接驳量的总体影响程度最大;居住POI密度和土地利用混合熵对时间敏感,晚高峰时段两者的影响效果更为显著;公交站点数量对公交接驳模式敏感;公共交通可达性和接近中心性对时间和接驳模式均敏感,且两者对所敏感的接驳情况在城市中心区域多呈现出抑制作用,在城市外围区域多呈现出促进作用。因此,在考虑优化公交与地铁系统接驳目标时,需要充分考虑建成环境在空间、时间以及对不同接驳模式三个层面的异质性影响,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制定策略,促进公共交通一体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异质性影响 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公交接驳地铁 空间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GWR模型的天津市轨道交通可达性对租赁住房可支付性的空间分异影响
16
作者 张纯 王文洁 崔娜娜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6-73,共8页
在我国“青年友好型城市”建设背景下,“安居”与“出行”成为城市轨道交通最重要的支持功能。现有研究主要关注经济视角下临近轨道交通对租房价格的影响,而公平与发展视角下轨道交通对沿线租赁住房价格更加精细化的直接和间接异质性影... 在我国“青年友好型城市”建设背景下,“安居”与“出行”成为城市轨道交通最重要的支持功能。现有研究主要关注经济视角下临近轨道交通对租房价格的影响,而公平与发展视角下轨道交通对沿线租赁住房价格更加精细化的直接和间接异质性影响作用仍不清晰。以天津市为例,利用贝壳网租房价格数据与高德兴趣点数据(POI),基于普通最小二乘法(OLS)与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MGWR)模型,研究轨道交通可达性对住房可支付性的空间分异。研究结果显示,到轨道交通站点的距离对租房价格的影响存在差异,在0~400 m范围内呈现单向递减规律,在400~800 m范围内呈现倒U形规律,200~400 m范围内溢价最低;从轨道站点出发,不同方向的公共服务设施溢价效果不同,对轨道交通可达性的敏感度不同;轨道交通沿线住房可支付性,受到城市区位与邻里因素的可达性影响而逐渐降低。本研究通过建立基于轨道交通的住房可达性与可支付性之间的两维度地理空间研究框架,为面向青年友好的住房政策制定和高品质轨道交通生活圈布局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空间分异 可达性 住房可支付性 溢价效应 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性能混凝土铺装层对正交异性钢桥面疲劳应力消减效应实测与量化研究
17
作者 叶华文 叶杨帆 +3 位作者 黄澳 蒋成川 徐勋 段智超 《铁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3-160,共8页
铺设高性能混凝土层能够显著降低正交异性钢桥面疲劳应力,从而提升其疲劳性能。依托宜宾临港公铁平层长江大桥工程,采用足尺模型疲劳试验和有限元模拟进行钢纤维混凝土层对钢桥面疲劳应力消减效应的定量分析。通过钢-混组合桥面足尺模... 铺设高性能混凝土层能够显著降低正交异性钢桥面疲劳应力,从而提升其疲劳性能。依托宜宾临港公铁平层长江大桥工程,采用足尺模型疲劳试验和有限元模拟进行钢纤维混凝土层对钢桥面疲劳应力消减效应的定量分析。通过钢-混组合桥面足尺模型静力和疲劳试验,观测钢桥面易损细节的疲劳应力和混凝土层开裂情况。根据足尺模型建立有限元模型并验证其合理性,基于有限元模型进行参数分析,探明影响钢桥面疲劳应力消减作用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混凝土层对钢桥面的疲劳应力消减作用主要受混凝土层和钢桥顶面刚度影响,深度不超过混凝土保护层的裂缝的不利影响可忽略。提出的疲劳应力消减作用量化公式可为正交异性钢-混组合桥面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异性钢-混组合桥面板 高性能纤维混凝土 足尺模型 疲劳应力消减作用 量化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面耀光反射计算与利用研究进展
18
作者 汪明秀 王利锋 +2 位作者 宋庆君 杨晟 陆应诚 《航天返回与遥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3-145,共13页
海面耀光反射是海洋光学遥感的独特信息源和数据校正挑战。文章揭示了多尺度耀光反射的遥感图像特征差异,粗空间分辨率影像中海面耀光反射具有统计性分布特征,而高空间分辨率影像中又有不同的离散图像特征、统计性特征和菲涅尔反射差异... 海面耀光反射是海洋光学遥感的独特信息源和数据校正挑战。文章揭示了多尺度耀光反射的遥感图像特征差异,粗空间分辨率影像中海面耀光反射具有统计性分布特征,而高空间分辨率影像中又有不同的离散图像特征、统计性特征和菲涅尔反射差异特征。文章总结了当前海洋光学影像的耀光校正方法并在多源遥感数据上进行了应用,分析了不同耀光校正方法应用特点,讨论了耀光反射差异在探测诸多海面目标、海洋环境动力现象以及海洋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效果。最后,对海洋耀光遥感的未来发展做出展望,为后续研究工作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耀光 光学遥感 耀光校正 尺度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基质渗透性的裂隙岩体REV变化机制研究
19
作者 王扬扬 钱家忠 +1 位作者 马雷 骆乾坤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26-931,共6页
表征单元体(representative elementary volume,REV)的存在是使用等效连续方法的前提。文章基于三峡工程收集的裂隙几何参数,利用蒙特卡洛方法对裂隙岩体进行20次随机模拟,基于COMSOL Multiphysics的数值模型对裂隙岩体进行数值建模,从... 表征单元体(representative elementary volume,REV)的存在是使用等效连续方法的前提。文章基于三峡工程收集的裂隙几何参数,利用蒙特卡洛方法对裂隙岩体进行20次随机模拟,基于COMSOL Multiphysics的数值模型对裂隙岩体进行数值建模,从生成的裂隙岩体几何模型中提取不同尺寸的计算域(边长为6~70 m,每次间隔4 m),在不考虑基质渗透性和考虑基质渗透性情况下,计算不同尺寸的裂隙岩体渗透率大小,探究渗透率REV随裂隙隙宽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不考虑基质渗透性时,REV与裂隙隙宽无关;考虑基质渗透性时,REV随裂隙隙宽的增大呈现增大趋势;考虑基质渗透性且裂隙隙宽很小时,裂隙网络更倾向为均质介质,REV很小,裂隙隙宽越大,流场非均质性越强,REV也随裂隙隙宽增大而增大。该研究拓展了裂隙岩体的等效性范围,为考虑基质渗透性时的裂隙岩体渗流研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隙网络 裂隙基质系统 尺度效应 表征单元体(REV) 渗透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就业效应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石玉堂 王晓丹 周十同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6-55,共20页
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基于微观视角采用中国企业专利信息测度企业数实产业技术融合行为,将专利信息与上市公司数据相匹配,系统考察数实融合对于企... 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基于微观视角采用中国企业专利信息测度企业数实产业技术融合行为,将专利信息与上市公司数据相匹配,系统考察数实融合对于企业劳动力就业的影响及内在机理。研究发现,数实融合显著提升了就业规模,并推动就业结构优化升级。机制研究表明,生产率效应与成本效应是数实融合提升就业规模的内在机制,质量提升效应与创新驱动效应是促进就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内在机制。从内部特征与外部环境两方面进行异质性分析发现,在非国有企业、高新技术行业、高知识产权保护及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地区,数实融合的“稳就业”效应更为明显。拓展性分析表明,数字产品服务业、数字技术应用业及数据要素驱动业均有助于发挥稳就业效应,但数字产品制造业没有显著影响。通过揭示数实融合促进劳动力就业的微观经济效应及其内在机制,为促进劳动力就业新路径探索提供了全新视角,也为加快数实融合深度发展提供了经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实融合 就业效应 就业规模 就业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