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应用快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策略进行术中麻醉管理对腹腔镜直肠癌手术患者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研究陕西省人民医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进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手术的患者90例,男51例,女3...目的探讨应用快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策略进行术中麻醉管理对腹腔镜直肠癌手术患者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研究陕西省人民医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进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手术的患者90例,男51例,女39例,年龄48~70岁,ASA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ERAS组(A组)和常规对照组(B组),每组45例。A组应用硬膜外麻醉联合全身麻醉,加强术中保温,限制术中液体的输入,术中和术后尽量采用短效麻醉药等一系列快速康复外科策略进行麻醉管理。B组采用常规麻醉管理。记录术前1d、术后1、3d的CRP、IL-6浓度以及CD3^+、CD4^+、CD8^+和CD4^+/CD8^+。结果与术前1d比较,术后3d两组患者CRP及IL-6浓度均明显升高(P<0.05),术后3d两组患者CD3^+、CD4^+、CD8^+以及CD4^+/CD8^+明显下降(P<0.05);术后3dA组CRP及IL-6浓度明显低于B组(P<0.05),CD3^+、CD4^+、CD8^+以及CD4^+/CD8^+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直肠癌手术术中麻醉管理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策略可以减轻手术对患者的应激反应,起到免疫保护作用。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辅助治疗对食管癌患者术后吻合口瘘的预防效果及对患者免疫功能、愈合进程及营养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行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其术后营养辅助治疗方式分为A(n=34)、B(n=30)、C(n=26)三组。A...目的:探讨肠内营养辅助治疗对食管癌患者术后吻合口瘘的预防效果及对患者免疫功能、愈合进程及营养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行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其术后营养辅助治疗方式分为A(n=34)、B(n=30)、C(n=26)三组。A组接受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瑞能)辅助治疗方案,B组采用常规肠内营养(能全力)辅助治疗方案,两组均于术后第1天、第2天及第3~7天给予全量的25%、50%和100%后,逐日减少剂量直至过渡到正常饮食;C组接受肠外营养辅助治疗方案,术后第1天起静脉输注葡萄糖、维生素、氨基酸等混合液,以125.52 k J/kg计算,应用8~10 d后逐渐过渡至正常饮食。观察对比三组受试者术后吻合口瘘、肺部感染、切口感染发生率及创口愈合时间、总住院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差异,记录其术前及术后第1、8天时免疫指标[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CD3^+、CD4^+、CD8^+)]、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IL-6]、营养指标[血清总蛋白(TP)、清蛋白(ALB)]变化情况。结果:(1)三组术后吻合口瘘及肺部感染发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组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2)三组创口愈合时间、总住院时间及首次排气时间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组均长于其他两组(P<0.05)。(3)术后第1天,三组患者CD3^+、CD4^+、CD4^+/CD8^+等免疫指标水平及TP、ALB等营养指标水平均较术前显著降低,CD8^+水平及CRP、IL-6等炎症因子水平则较术前显著提升(P<0.05),但组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8天,三组各营养指标仍明显低于术前,但A、B组显著高于C组(P<0.05);各炎症因子指标仍显著高于术前(P<0.05),但A、B组显著低于C组(P<0.05)。三组中A组术后第8天各免疫指标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两组患者CD3^+、CD4^+、CD4^+/CD8^+水平均较术前降低,CD8^+水平则明显提升(P<0.05)。结论:食管癌患者术后予以肠内营养辅助治疗方案,能有效改善其预后质量,对缩短愈合进程、提升机体免疫功能、改善营养状态等具有积极影响。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评价瑞马唑仑用于全身麻醉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及术后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60例,男36例,女24例,年龄18~80岁,BMI 185~280 kg/m^(2),ASAⅠ或Ⅱ级。按照随机数字将患者分为两组:瑞马唑仑组(R组)和丙泊酚组(P组),每组30例。麻醉诱导:R组静脉注射瑞马唑仑0.2~0.3 mg/kg,推注时间大于1 min,P组静脉注射丙泊酚10~20 mg/kg,待患者意识消失即MOAA/S评分为1~2分后,两组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3~0.5μg/kg和顺式阿曲库铵0.15~0.2 mg/kg完成气管插管。麻醉维持:R组静脉泵注瑞马唑仑10~20 mg·kg^(-1)·h^(-1),P组静脉泵注丙泊酚40~120 mg·kg^(-1)·h^(-1),两组协同静脉泵注瑞芬太尼0.1~0.2μg·kg^(-1)·min^(-1),间断静脉注射顺式阿曲库铵,术中维持BIS 40~60。记录麻醉诱导前、术毕即刻、术后24、72 h T细胞亚群CD3^(+)、CD4^(+)、CD8^(+)和NK细胞,并计算CD4^(+)/CD8^(+),记录麻醉诱导前、插管即刻、切皮即刻、术毕即刻、拔管即刻的HR、MAP、SpO_(2)、BIS,术中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和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记录麻醉诱导前、术后24、72 h 15项恢复质量(QoR-15)量表评分,苏醒时Riker评分和Ramsay评分,苏醒时间、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24 h内恶心呕吐、嗜睡的发生率。结果与P组比较,R组术毕即刻、术后24 h NK、CD3^(+)、CD4^(+)细胞明显升高(P<0.05),术毕即刻HR明显增快、MAP明显升高(P<0.05),术中低血压、心动过缓发生率和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明显降低(P<0.05),术后24、72 h QoR-15评分明显升高(P<0.05)。两组苏醒时Riker评分和Ramsay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丙泊酚比较,瑞马唑仑全身麻醉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免疫功能影响更小,术中低血压、心动过缓发生率更低,术后恢复质量更高。
文摘目的探讨应用快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策略进行术中麻醉管理对腹腔镜直肠癌手术患者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研究陕西省人民医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进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手术的患者90例,男51例,女39例,年龄48~70岁,ASA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ERAS组(A组)和常规对照组(B组),每组45例。A组应用硬膜外麻醉联合全身麻醉,加强术中保温,限制术中液体的输入,术中和术后尽量采用短效麻醉药等一系列快速康复外科策略进行麻醉管理。B组采用常规麻醉管理。记录术前1d、术后1、3d的CRP、IL-6浓度以及CD3^+、CD4^+、CD8^+和CD4^+/CD8^+。结果与术前1d比较,术后3d两组患者CRP及IL-6浓度均明显升高(P<0.05),术后3d两组患者CD3^+、CD4^+、CD8^+以及CD4^+/CD8^+明显下降(P<0.05);术后3dA组CRP及IL-6浓度明显低于B组(P<0.05),CD3^+、CD4^+、CD8^+以及CD4^+/CD8^+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直肠癌手术术中麻醉管理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策略可以减轻手术对患者的应激反应,起到免疫保护作用。
文摘目的:探讨肠内营养辅助治疗对食管癌患者术后吻合口瘘的预防效果及对患者免疫功能、愈合进程及营养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行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其术后营养辅助治疗方式分为A(n=34)、B(n=30)、C(n=26)三组。A组接受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瑞能)辅助治疗方案,B组采用常规肠内营养(能全力)辅助治疗方案,两组均于术后第1天、第2天及第3~7天给予全量的25%、50%和100%后,逐日减少剂量直至过渡到正常饮食;C组接受肠外营养辅助治疗方案,术后第1天起静脉输注葡萄糖、维生素、氨基酸等混合液,以125.52 k J/kg计算,应用8~10 d后逐渐过渡至正常饮食。观察对比三组受试者术后吻合口瘘、肺部感染、切口感染发生率及创口愈合时间、总住院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差异,记录其术前及术后第1、8天时免疫指标[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CD3^+、CD4^+、CD8^+)]、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IL-6]、营养指标[血清总蛋白(TP)、清蛋白(ALB)]变化情况。结果:(1)三组术后吻合口瘘及肺部感染发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组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2)三组创口愈合时间、总住院时间及首次排气时间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组均长于其他两组(P<0.05)。(3)术后第1天,三组患者CD3^+、CD4^+、CD4^+/CD8^+等免疫指标水平及TP、ALB等营养指标水平均较术前显著降低,CD8^+水平及CRP、IL-6等炎症因子水平则较术前显著提升(P<0.05),但组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8天,三组各营养指标仍明显低于术前,但A、B组显著高于C组(P<0.05);各炎症因子指标仍显著高于术前(P<0.05),但A、B组显著低于C组(P<0.05)。三组中A组术后第8天各免疫指标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两组患者CD3^+、CD4^+、CD4^+/CD8^+水平均较术前降低,CD8^+水平则明显提升(P<0.05)。结论:食管癌患者术后予以肠内营养辅助治疗方案,能有效改善其预后质量,对缩短愈合进程、提升机体免疫功能、改善营养状态等具有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