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1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机器学习的长株潭城市群生态敏感性及其驱动因子研究
1
作者 陈艳君 谢炳庚 +1 位作者 李俊翰 黄军林 《生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8-39,共12页
为探究生态敏感性驱动因子的区域差异,以长株潭城市群为研究对象,从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要素两个方面共选取12个因子,采用自组织神经网络模型进行生态敏感性聚类,结合随机森林算法与SHAP(Shapley additive explanations)方法,量化因子总... 为探究生态敏感性驱动因子的区域差异,以长株潭城市群为研究对象,从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要素两个方面共选取12个因子,采用自组织神经网络模型进行生态敏感性聚类,结合随机森林算法与SHAP(Shapley additive explanations)方法,量化因子总体重要性程度,并探究每个生态敏感性类的主要驱动因子及驱动因子间的交互作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长株潭城市群可分为环境质量敏感类、远离水源敏感类、土壤–林地敏感类、土壤–农田敏感类和人类活动敏感类共5个生态敏感性类型区;PM_(2.5)含量、土壤容重、距河流距离、GDP以及生态环境质量为最重要的5个影响因子。(2)各生态敏感性类的主要驱动因子具有一定差异且存在复杂的交互作用,整体上自然要素对社会经济要素有增强贡献的效果,环境质量敏感类的主要驱动因子为生态环境质量和PM_(2.5)含量;远离水源敏感类主要受制于距河流距离的影响;土壤–林地敏感类与土壤–农田敏感类均受土壤容重和PM_(2.5)含量的影响较大,但土壤–林地敏感类还受距河流距离的影响,土壤–农田敏感类对土壤酸碱度更为敏感;人类活动敏感类主要受社会经济要素影响,驱动因子为PM_(2.5)含量和GDP。研究可为生态敏感性评价与精细化国土空间规划及治理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组织神经网络 随机森林 SHAP 生态敏感性 驱动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随机游走和特殊拥挤距离更新的多模态多目标狼群算法
2
作者 赵嘉 钟劲文 +2 位作者 肖人彬 王晖 潘正祥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93-106,共14页
针对多模态多目标优化中种群多样性较差和搜索能力不足的问题,提出随机游走和特殊拥挤距离更新的多模态多目标狼群算法(MMOWPA-RSCD)。在游走行为中融入莱维飞行,提出随机游走策略,生成多个随机突变的游走位置,使种群快速跳出局部最优,... 针对多模态多目标优化中种群多样性较差和搜索能力不足的问题,提出随机游走和特殊拥挤距离更新的多模态多目标狼群算法(MMOWPA-RSCD)。在游走行为中融入莱维飞行,提出随机游走策略,生成多个随机突变的游走位置,使种群快速跳出局部最优,增强算法的全局搜索能力;设计基于特殊拥挤距离的种群更新机制,利用k-means算法将待更新种群划分为多个子种群以降低整体搜索难度,通过计算各个子种群个体的特殊拥挤距离,保留决策空间和目标空间综合拥挤度较好的解,维持种群的多样性;引入环境选择策略,通过特殊拥挤距离非支配排序筛选优良种群,进一步提升算法的多样性。将MMOWPA-RSCD算法和8种经典以及新近多模态多目标优化算法在13个多模态多目标测试函数进行实验对比及秩均值检验,实验结果表明:MMOWPA-RSCD的总体性能优于对比算法。将算法用于栅格地图路径规划问题,进一步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多目标优化 多目标狼群算法 随机游走 特殊拥挤距离更新 环境选择 栅格地图路径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CSSA-RF算法的室内可见光定位算法
3
作者 陈耀 张烈平 +1 位作者 高小淋 张翠 《光通信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共5页
针对随机森林(RF)算法用于室内可见光定位时定位精度低,存在过拟合风险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正弦人口映射(SPM)与柯西分布的麻雀搜索算法(SSA)优化RF算法的室内可见光定位算法(简称SCSSA-RF算法)。首先,该算法使用采集到的接收信号强... 针对随机森林(RF)算法用于室内可见光定位时定位精度低,存在过拟合风险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正弦人口映射(SPM)与柯西分布的麻雀搜索算法(SSA)优化RF算法的室内可见光定位算法(简称SCSSA-RF算法)。首先,该算法使用采集到的接收信号强度值与位置坐标建立指纹数据库。然后,使用SCSSA的全局搜索能力对RF算法的关键参数进行优化,将数据输入最佳模型中进行训练。最后,将决策树的预测结果取平均值,得到待定位点的预测值。实验结果表明:SCSSA-RF算法比未改进的SSA-RF算法收敛速度更快;SCSSA-RF算法的平均定位误差为0.08 m,且误差主要集中在0.05~0.1 m内;在定位误差为0.2 m时,SCSSA-RF算法的预测准确率达到了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见光定位 正弦人口映射 柯西分布 麻雀搜索算法 随机森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K图的函数RM展开式在固定极性下的最小化 被引量:10
4
作者 刘观生 陈偕雄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2003年第4期405-408,共4页
分析了K图的性质,发现在K图中过某格的所有聚合圈相应的各乘积项所含变量与该格对应的最小项均有相同的极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得到基于K图函数RM展开式在固定极性下的最小化的图形方法.该方法可以从K图直接得到函数的最小化的RM展开式,... 分析了K图的性质,发现在K图中过某格的所有聚合圈相应的各乘积项所含变量与该格对应的最小项均有相同的极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得到基于K图函数RM展开式在固定极性下的最小化的图形方法.该方法可以从K图直接得到函数的最小化的RM展开式,从而省略了传统的把K图转变为bj图再求最小化的步骤.它具有直观、简单、易于掌握等特点.此外,文中还提出了该方法的改进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逻辑电路 逻辑函数 K图 rm展开式 固定极性 最小化 BJ图 聚合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HAP的可解释机器学习的滑坡易发性评价模型 被引量:3
5
作者 崔婷婷 安雪莲 +2 位作者 孙德亮 陈东升 朱有晨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3-172,共20页
机器学习在构建滑坡易发性评价模型中因其训练复杂且预测结果难以解释而发展受限。通过SHAP(SHapley Additive exPlanations)结合机器学习模型揭示各影响因子对滑坡发育的影响,增强模型可信度与可解释性。以三峡库区忠县为研究区,通过... 机器学习在构建滑坡易发性评价模型中因其训练复杂且预测结果难以解释而发展受限。通过SHAP(SHapley Additive exPlanations)结合机器学习模型揭示各影响因子对滑坡发育的影响,增强模型可信度与可解释性。以三峡库区忠县为研究区,通过随机森林、XGBoost(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以及深度随机森林机器学习算法结合贝叶斯优化算法分别构建滑坡易发性评价模型;利用混淆矩阵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开展评价精度验证;基于4种分级方法得到滑坡易发性区划图;通过SHAP分析影响滑坡发育的主导因子。结果表明,优化后的XGBoost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值(0.817)高于随机森林的AUC值(0.803)和深度随机森林的AUC值(0.806);不同分级方式下的易发性区划图分布差异很大,其中基于相等间隔法和XGBoost模型的分级效果相对更好,极高-高易发区主要集中在研究区的东南部和东北部,特别是长江及其支流两岸。SHAP图揭示各主导因子不同特征值对滑坡发育有明显差异,高程和距河流距离是研究区滑坡发育的主要影响因子,对滑坡发育贡献显著。本研究的XGBoost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模型可解释性强,为滑坡灾害的精准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GBoost 深度随机森林 SHAP 三峡库区 滑坡易发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M分解图及其应用 被引量:4
6
作者 王林 周期 陈偕雄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2003年第6期636-641,共6页
针对与-异或逻辑代数系统中电路设计与化简的要求,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图形表示方法——RM分解图,讨论了利用RM分解图将任意开关函数变为RM对称函数等方面的应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基于RM分解图的图形方法,用来指导超大规模集成电... 针对与-异或逻辑代数系统中电路设计与化简的要求,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图形表示方法——RM分解图,讨论了利用RM分解图将任意开关函数变为RM对称函数等方面的应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基于RM分解图的图形方法,用来指导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中基于通用逻辑门的单元电路的设计与化简,设计出的电路具有易于检测、连线数少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m分解图 异或逻辑 时称函数 通用逻辑门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扰动界面形态对RM不稳定性影响的数值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蒋华 董刚 陈霄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44-552,共9页
采用Navier–Stokes方程对入射激波及其反射激波连续诱导小振幅扰动界面的Richtmyer–Meshkov不稳定性增长过程进行了二维数值模拟,分析了单模和随机多模两种不同初始形态的界面上钉结构和泡结构在反射激波作用前后的发展特性.研究结果... 采用Navier–Stokes方程对入射激波及其反射激波连续诱导小振幅扰动界面的Richtmyer–Meshkov不稳定性增长过程进行了二维数值模拟,分析了单模和随机多模两种不同初始形态的界面上钉结构和泡结构在反射激波作用前后的发展特性.研究结果发现:单模扰动的初始界面形态对反射激波前、后界面的扰动增长都有影响,反射激波前的界面形态信息可以通过钉和泡结构之间的反转传递到反射激波过后.扰动界面上钉结构的发展速度控制了界面混合区总体的发展速度,反射激波前界面上发展成具有完整冠部形态的钉,在反射激波后会反转成复杂的泡结构,此泡结构对反射激波后钉的发展不利.随机多模界面显示了与单模界面类似的发展规律,但随机多模界面上的复杂泡结构分布的不对称性使得其对钉结构增长的拖曳效应相对要弱,这导致了相似扰动波长下多模随机界面的扰动发展相对单模界面扰动发展要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m不稳定性 激波 单模扰动 随机多模扰动 钉和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黑土区农场尺度土壤属性数字制图方法对比研究
8
作者 王奇 王世航 +4 位作者 陶勤 刘峰 宋效东 赵明松 徐胜祥 《土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30-444,共15页
以东北典型黑土区友谊农场核心示范区为研究区,选取土壤因子、地形因子和遥感指数等环境变量,运用普通克里格(OK)、地理加权回归(GWR)、随机森林(RF)和随机森林–普通克里格(RF-OK)4种代表性数字土壤制图模型,对示范区表层土壤p H、土... 以东北典型黑土区友谊农场核心示范区为研究区,选取土壤因子、地形因子和遥感指数等环境变量,运用普通克里格(OK)、地理加权回归(GWR)、随机森林(RF)和随机森林–普通克里格(RF-OK)4种代表性数字土壤制图模型,对示范区表层土壤p H、土壤有机质(SOM)和土壤全氮(TN)进行空间预测制图,并根据模型精度选择最优模型绘制出空间分布不确定性图。结果表明:(1)示范区表层土壤p H、SOM和TN含量平均值分别为6.63、42.26 g/kg和1.94 g/kg,变异系数分别为13.67%、29.50%和31.98%,均属于中等程度空间变异;(2)对比4种模型精度指标,RF-OK模型对示范区p H和SOM的预测性能表现最佳(R^(2)=0.83,CCC=0.84,RMSE=0.41和R^(2)=0.72,CCC=0.68,RMSE=7.36 g/kg);RF模型对TN的预测性能最佳(R^(2)=0.59,CCC=0.68,RMSE=0.36 g/kg);(3)示范区3种土壤属性的空间分布表现出较强的空间异质性,4种模型预测的土壤p H、SOM和TN空间分布的整体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表现出东北部高、西南部低的空间格局。本研究将不仅为示范区精准农业管理提供数据支持,也为数字土壤制图在实际应用中预测方法的选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质 土壤全氮 数字土壤制图 随机森林 地理加权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表光谱端元空间的林地精细分类及林龄制图
9
作者 王世清 冀正欣 +4 位作者 李育坤 宋佳璇 高翔 许月卿 孙丹峰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219-228,共10页
林地作为重要的生态用地和自然资源,其数量、类型、空间布局和林龄结构均对其功能的发挥具有重要影响。光谱混合分解技术可避免混合像元对光谱信息造成的影响,为准确、快捷地获取区域林地信息提供了技术支撑。该研究以河北省张家口市为... 林地作为重要的生态用地和自然资源,其数量、类型、空间布局和林龄结构均对其功能的发挥具有重要影响。光谱混合分解技术可避免混合像元对光谱信息造成的影响,为准确、快捷地获取区域林地信息提供了技术支撑。该研究以河北省张家口市为例,基于光谱混合分解技术,结合随机森林分类算法和Logistic模型,采用Landsat系列遥感影像,进行林地精细分类和林龄制图工作。结果表明:1)2020年张家口市林地类型分类精度为90.58%,Kappa系数为0.89,分类精度较高。林地类型空间差异显著,落叶灌木林覆盖面积最广,占林地总面积的31.25%,落叶针叶林面积最小,仅为480.32 km^(2)。2)张家口市林龄制图的平均绝对误差在2 a以内,偏差均在3 a以内,林龄制图效果较好。林龄>20~30 a的林地分布面积最广,面积高达3843.85 km^(2),而林龄>30 a的林地面积最少,仅为124.84 km^(2)。3)张家口市各林地类型面积随海拔升高和坡度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在>1000~1500 m高程带和>15°~25°坡度带其面积达到峰值。5种林地类型在500~2000 m高程带分布面积较多,在高程<500 m及高程>2000 m处分布面积均较少。林龄为5~10 a和>10~20 a的林地在>15°~25°坡度带分布面积最大,林龄为>20~30 a的林地在6°~15°坡度带所占面积最大;在坡度<2°的平地各龄组所占面积均较小。该研究为区域林地空间分布、林龄结构提供可视化依据,对优化林地资源配置,促进生态可持续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混合分解 随机森林 LOGISTIC模型 林地分类 林龄制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F和EBKRP算法的新安江流域有效土壤厚度反演
10
作者 王尚晓 张晓东 +6 位作者 张明 牛晓楠 周墨 唐志敏 张洁 宗乐丽 徐帅 《水土保持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8-177,共10页
[目的]快速、准确地获取区域有效土壤厚度,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为植被生长、土壤保持和粮食安全工作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以新安江流域为研究区,将野外调查数据、地形、岩性和气候等成土因素结合起来,采用经验贝叶斯克里金回... [目的]快速、准确地获取区域有效土壤厚度,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为植被生长、土壤保持和粮食安全工作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以新安江流域为研究区,将野外调查数据、地形、岩性和气候等成土因素结合起来,采用经验贝叶斯克里金回归预测(EBKRP)和随机森林(RF)算法,得到有效土壤厚度反演结果,并分析其与环境变量之间的关系。[结果](1)区域平均有效土壤厚度为0.2~0.3 m,城镇建设集中和人类活动密集的盆地和平原区土壤厚度较高,丘陵山地区则较低。(2)从MAE(平均绝对误差)、R^(2)(判定系数)和RMSE(均方根误差)3项精度评价指标来看,RF算法的预测结果明显优于EBKRP算法,而且更能显示出土壤厚度空间异质性分布特征,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土壤厚度数字制图的效果。(3)有效土壤厚度的估算受地形和气候变量的影响较大,它们分别占变量重要性的46.77%和18.78%。[结论] RF算法能够有效实现对区域有效土壤厚度的反演,克服了土壤厚度空间异质性的特点,相较于有限采样的模型更精确,分辨率也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土壤厚度 随机森林(RF) 土壤数字制图 经验贝叶斯克里金回归预测(EBKRP) 新安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级联映射ZC序列的大容量GFRA前导设计方法
11
作者 甄立 马明珂 +3 位作者 裴晨晨 董萍 王文静 秦浩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00-808,共9页
在面向卫星物联网的免授权随机接入(Grant-free Random Access,GFRA)系统中,受大规模连接和设备随机激活的影响,前导碰撞成为用户接入性能提升的主要制约因素。鉴于此,借助正交与非正交序列在前导检测和冲突抑制方面的各自优势,提出一... 在面向卫星物联网的免授权随机接入(Grant-free Random Access,GFRA)系统中,受大规模连接和设备随机激活的影响,前导碰撞成为用户接入性能提升的主要制约因素。鉴于此,借助正交与非正交序列在前导检测和冲突抑制方面的各自优势,提出一种基于混合ZC(Zadoff-Chu)序列的大容量前导设计和检测方法。该方法利用正交ZC序列与其循环移位映射的不同根ZC序列级联来构建前导序列,并采用一种基于假设检验的两阶段干扰消除活跃用户检测算法,以确保大规模接入场景下的高精度用户识别。此外,对所提前导结构进行扩展,将相位旋转因子与多段非正交序列相结合,在不增加峰均比的前提下进一步扩大前导集容量。所提方法较现有复合和正交前导方法具有显著改善的多用户识别性能,在相同活跃用户下,成功检测概率最大提升约3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物联网 免授权随机接入(GFRA) 活跃用户检测 级联映射前导 ZC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Huff:基于ReRAM的Huffman编码硬件结构设计
12
作者 郑道文 周一开 +2 位作者 唐忆滨 刘博生 武继刚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88-997,共10页
随着数据量在深度学习等各种应用场景中的迅速增大,通信和存储的硬件开销显著增加。在此背景下,压缩方法的重要性日益提升。哈夫曼编码是目前具备代表性且广泛应用的压缩方法之一,其特点是在不损害数据完整性的前提下,有效压缩数据并节... 随着数据量在深度学习等各种应用场景中的迅速增大,通信和存储的硬件开销显著增加。在此背景下,压缩方法的重要性日益提升。哈夫曼编码是目前具备代表性且广泛应用的压缩方法之一,其特点是在不损害数据完整性的前提下,有效压缩数据并节省存储空间。然而,由于分层内存存储的限制,哈夫曼编码在传统硬件中的解决方案面临着高延迟和高能耗的挑战。提出了一种名为ReHuff的硬件架构,利用阻变随机存储器(ReRAM)实现在内存中直接进行哈夫曼编码。设计了基于ReRAM的哈夫曼编码映射方法,以提取有效数据。针对映射过程中存在的变长编码数据与定长ReRAM块之间的匹配问题,提出了适应架构设计的双阶段变长数据选择与分割方法,整合变长输出以节省能耗并提升ReRAM的利用效率。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设计方案的性能与能耗表现均优于代表性基准,在性能方面提高了18.6倍,在能耗方面降低了8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夫曼编码 数据压缩 阻变随机存储器 加速器设计 数据映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多特征优选与物候特征匹配的跨域水稻识别方法
13
作者 魏嘉兵 侯东阳 +1 位作者 邢华桥 李灿松 《航天返回与遥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2-146,共15页
水稻识别可为粮食安全保障和田间耕作管理提供技术支撑。然而,当前水稻识别仍面临样本制作自动化程度低、特征优选繁琐、模型迁移能力不足等挑战。鉴于此,文章提出一种融合多特征优选与物候特征匹配的跨域水稻识别方法(Cross-Domain Ric... 水稻识别可为粮食安全保障和田间耕作管理提供技术支撑。然而,当前水稻识别仍面临样本制作自动化程度低、特征优选繁琐、模型迁移能力不足等挑战。鉴于此,文章提出一种融合多特征优选与物候特征匹配的跨域水稻识别方法(Cross-Domain Rice Recognition,CDRR)。该方法首先以长时序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利用比值模型计算水稻6个生长关键期的物候参数,并结合多个地表覆盖专题产品自动生成识别样本。随后,计算时序影像的物候统计、光谱指数、空间纹理、地形参数等5类共计80个特征指标,组成基本特征向量,并按月构建12个并行的随机森林分类器进行特征优选。接着,基于优选特征和12个分类器的预测概率逐月计算可分离指数,并将其规范化后的值作为物候权重矩阵。继而,以上述物候权重矩阵为时间权重改进传统加权动态时间规整方法,从而得到与参考样本的TWDTW距离,并结合K近邻算法识别水稻。最后,在缅甸四个不同种植制度的研究区开展跨域实验。结果表明:1)在同域实验中,CDRR的平均总体精度达到95.1%。相较于其他典型水稻识别方法,提高了8.8~19.1百分点。2)在跨域实验中,CDRR总体精度较其他方法提高了12.0~32.4百分点,且与同区域相比,CDRR总体精度仅平均下降了1百分点。上述结果证明了该方法可以提升复杂区域的水稻识别精度,同时提高识别模型的迁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遥感 水稻识别 多特征优选 物候特征匹配 随机森林 动态时间规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策略自适应蜣螂优化算法求解FJSP问题
14
作者 余莹 谭代伦 +1 位作者 冯世强 王彬溶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25-232,共8页
针对以最大完工时间最小化为目标的柔性作业车间调度问题(flexible job-shop scheduling problem, FJSP),提出一种多策略自适应蜣螂优化算法(multi-strategy and adaptive dung beetle optimizer, MSA-DBO)。首先,利用Logistic-tent混... 针对以最大完工时间最小化为目标的柔性作业车间调度问题(flexible job-shop scheduling problem, FJSP),提出一种多策略自适应蜣螂优化算法(multi-strategy and adaptive dung beetle optimizer, MSA-DBO)。首先,利用Logistic-tent混沌映射和G-L-R策略改进种群初始化,使种群分布更均匀,提高初始解质量;其次,在计算蜣螂个体适应度后采用锦标赛策略选择个体构成优选种群,以加快收敛速度;再次,采用黄金正弦策略改进推球蜣螂遇到障碍时的位置更新公式,以避免陷入局部最优;最后,在蜣螂位置更新后增加精英随机反向学习策略和基于关键路径的自适应重调度策略,以增强种群中蜣螂个体之间的交流和全局寻优能力。选取Brandimarte算例和实际案例进行仿真实验和对比,结果表明MSA-DBO算法的改进策略有效,求解精度和算法性能得到明显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作业车间调度问题 蜣螂优化算法 Logistic-tent混沌映射 G-L-R策略 黄金正弦策略 精英随机反向学习 自适应重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县域随机森林数字土壤属性制图预处理优化方法
15
作者 王凤仪 赵东保 +1 位作者 刘湃 肖炼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5期41-45,共5页
随机森林是数字土壤属性制图的重要方法,该文考虑数据不平衡性和环境变量多重共线性问题,对随机森林制图方法预处理阶段开展优化处理研究。该研究以河南省邓州市2007年表层土壤样点的pH推测制图为例,针对pH数据分布的不平衡性,采用SMOG... 随机森林是数字土壤属性制图的重要方法,该文考虑数据不平衡性和环境变量多重共线性问题,对随机森林制图方法预处理阶段开展优化处理研究。该研究以河南省邓州市2007年表层土壤样点的pH推测制图为例,针对pH数据分布的不平衡性,采用SMOGN算法确保pH推测范围符合实际分布情况。针对环境变量的多重共线性问题,对比分析膨胀因子,主成分分析和逐步回归等方法的制图精度,并给出消除多重共线性的方法。当顾及数据不平衡性和消除多重共线性后,全部样点的平均绝对误差和均方根误差精度指标均获得提升。土壤pH范围更广,对pH的极端值也能够进行推测。该文方法可有效保障pH推测值的分布范围更符合实际情况,并提升随机森林方法的pH推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土壤属性制图 土壤PH 随机森林 数据不平衡性 多重共线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物候信息的华北平原农田土壤有机碳密度空间分布预测
16
作者 夏迎新 肖二龙 +1 位作者 李道诚 宁立新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8,共8页
华北平原为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精准预测华北平原土壤有机碳密度(Soil organic carbondensity, SOCD)的空间分布变化,对于维护区域粮食安全及推动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数字土壤制图(Digital Soil Mapping, DSM)作为一种有效的手... 华北平原为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精准预测华北平原土壤有机碳密度(Soil organic carbondensity, SOCD)的空间分布变化,对于维护区域粮食安全及推动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数字土壤制图(Digital Soil Mapping, DSM)作为一种有效的手段,通过选择合适的协变量能够有效地模拟土壤有机碳密度的空间分布。以华北平原为研究区域,采用支持向量机模型(SVM)、XGBoost模型和随机森林模型(RF)分别进行建模,综合多源环境变量作为输入因子,探明SOCD的空间分布特征,同时引入物候变量补充损失的气候信息以及气候特征,探究物候变量对SOCD空间分布预测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地表温度类变量是影响该地区SOCD空间分布的关键因素。引入物候变量后,SVM、XGBoost和RF模型预测精度均呈现上升趋势,其中RF模型精度提升约12%,XGBoost提升约16.4%,SVM提升约12.2%。引入物候变量改进的RF模型的预测精度最高,R2为0.475。从SOCD的空间分布特征来看,呈现南部、北部较高,中、东部较低的趋势,南部的SOCD含量最为集中。该研究突出了物候变量对土壤有机碳密度含量空间分布的显著影响,并为未来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密度 数字土壤制图 随机森林 物候信息 华北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Clifford混沌系统下的激光数字图像分块加密方法
17
作者 王晓惠 刘彦甲 《激光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8-153,共6页
针对激光数字图像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频繁遭受攻击,导致敏感信息泄露的严重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Clifford混沌系统的激光数字图像分块加密方法。首先利用参数优化后的Clifford混沌系统对激光数字图像进行分块置乱,通过打乱图像像素... 针对激光数字图像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频繁遭受攻击,导致敏感信息泄露的严重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Clifford混沌系统的激光数字图像分块加密方法。首先利用参数优化后的Clifford混沌系统对激光数字图像进行分块置乱,通过打乱图像像素的排列顺序,有效增加了图像信息的复杂性和抗攻击能力。其次,采用Logistic混沌映射算法对置乱后的图像子块进行加密处理,确保每个子块内的信息得到充分的混淆和扩散。最后,通过双随机相位编码技术对加密后的子块进行重组和二次加密,进一步提升了图像的整体安全性。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保护激光数字图像信息方面表现出色,加密后的图像信息安全性高,能够有效抵御各种攻击手段。同时,该方法的加密效果良好,加密过程高效且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ifford混沌系统 激光数字图像 图像分块加密 LOGISTIC映射 双随机相位编码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随机数种子置乱的二维Logistic图像加密算法
18
作者 张庆 方永锋 晏永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89-93,共5页
图像以信息传递、情感表达、认知等方面的优势,广泛应用在金融、医疗、教育等行业,成为互联网用户之间传递信息的一种重要媒介。如何保护图像内容信息,特别是涉及隐私、机密等敏感信息时,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图像加密通过置乱像素位置... 图像以信息传递、情感表达、认知等方面的优势,广泛应用在金融、医疗、教育等行业,成为互联网用户之间传递信息的一种重要媒介。如何保护图像内容信息,特别是涉及隐私、机密等敏感信息时,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图像加密通过置乱像素位置和改变像素值来保护图像内容。针对二维Logistic映射算法在图像加密中存在的密钥设置复杂等问题,设计一种基于二维Logistic映射和随机数种子的图像加密算法。该算法通过Arnold矩阵变换置乱随机数,并结合二维Logistic映射生成混沌序列实现图像加密。通过对实验结果的直方图和信息熵分析表明,加密图像像素分布均匀,难以提取有用信息,相关性分析证明加密算法降低了相邻像素的相关性。综合实验结果,所提出的算法能有效保护图像信息,操作简单、密钥易设置且敏感,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加密 随机数种子 二维LOGISTIC映射 Arnold矩阵变换 混沌序列 信息安全 密钥敏感性 灰度直方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修正PRM算法的智能车辆路径规划研究 被引量:23
19
作者 李琼琼 徐溢琪 +2 位作者 布升强 杨家富 陈勇 《森林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79-186,共8页
针对概率地图算法(Probabilistic Road Map, PRM)存在选取采样点缺乏导向性、路标图复用率低和算法搜索效率低等问题,设计一种以空间主轴线为参照轴的伪随机采样策略,优化采样点的生成方式,去除冗余采样点;设置路点之间距离阈值,采用双... 针对概率地图算法(Probabilistic Road Map, PRM)存在选取采样点缺乏导向性、路标图复用率低和算法搜索效率低等问题,设计一种以空间主轴线为参照轴的伪随机采样策略,优化采样点的生成方式,去除冗余采样点;设置路点之间距离阈值,采用双向递增方法进行碰撞检测,优化碰撞检测调用次数,提取规划路径的关键路点作为贝塞尔曲线的离散控制点,对路径进行平滑处理,使生成的路径更加符合车辆的行驶工况,利用Matlab、ROS搭建试验平台对修正PRM算法的正确性进行验证分析;对比基本PRM算法,修正PRM算法在路标图的构建速度、路径规划速率和路径长度3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车辆 修正概率地图算法 伪随机采样 碰撞检测 路径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的SSA-BP神经网络的矿井突水水源识别模型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刘伟韬 李蓓蓓 +2 位作者 杜衍辉 韩梦珂 赵吉园 《工矿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8-105,115,共9页
机器学习与寻优算法的结合在矿井突水水源识别上得到广泛应用,但突水水样数据具有随机性且寻优算法易陷入局部最优,提高模型泛化能力和跳出局部最优需进一步研究。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麻雀搜索算法(SSA)优化BP神经网络模型,... 机器学习与寻优算法的结合在矿井突水水源识别上得到广泛应用,但突水水样数据具有随机性且寻优算法易陷入局部最优,提高模型泛化能力和跳出局部最优需进一步研究。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麻雀搜索算法(SSA)优化BP神经网络模型,用于对矿井突水水源进行定量辨识。以鲁能煤电股份有限公司阳城煤矿为研究对象,通过常规离子浓度分析、Piper三线图对该煤矿水样的水化学特征进行分析,初步判断矿井水来源于奥灰含水层和三灰含水层,并确定Na^(+)+K^(+)浓度、Ca^(2+)浓度、Mg^(2+)浓度、HCO_(3)^(-)浓度、SO_(4)^(2-)浓度、Cl^(-)浓度、矿化度、总硬度、pH值作为突水水源识别指标;建立基于改进SSA-BP神经网络的矿井突水水源识别模型:首先进行SSA参数设置,引入Sine混沌映射使麻雀种群均匀分布,然后通过计算适应度值进行麻雀种群的更新,引入随机游走策略扰动当前最优个体,如果满足终止条件,则获得最优BP神经网络权重和阈值,最后基于构建的BP神经网络,输出识别结果。研究结果表明:①改进的SSA-BP模型在训练集上的识别准确率达95.6%,在测试集上的识别准确率达100%。②改进的SSA-BP神经网络模型与BP神经网络模型、SSA-BP神经网络模型对比结果:BP神经网络模型误判率为5/18,SSA-BP神经网络模型的误判率为2/18,改进的SSA-BP神经网络模型误判率为0,迭代10次后趋于稳定,且与设定的目标误差相差最小,初始适应度值最优,识别结果可信度高。③将阳城煤矿5组矿井水水样数据作为输入层数据输入到训练好的模型中,矿井水水样的主要来源为奥灰含水层、三灰含水层和山西组含水层,模型识别结果与水化学特征分析的结论相互印证,实现了精准区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突水水源识别 水化学特征 麻雀搜索算法 BP神经网络 混沌映射 随机游走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