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9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Structural Engineering Challenges Following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1
作者 GRUNDY Paul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23-230,共8页
The "5·12" Wenchuan Earthquake presents two challenges-reconstruction of the devastated areas and building adequate seismic resistance into the rest of China.The stages in recovery include structural co... The "5·12" Wenchuan Earthquake presents two challenges-reconstruction of the devastated areas and building adequate seismic resistance into the rest of China.The stages in recovery include structural condition assessment,identification of seismic weaknesses,appreciation of the variable seismicity of PR China,the development of a seismic performance index to aid the decision to relocate,rebuild or retrofit,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the principles of retrofitting which recycles rubble and waste from Wenchuan "5·12",with an emphasis on integrating masonry construction into seismic resistance.The recovery and resilience achieved through structural engineering must be integrated into a broader community involvement in disaster risk redu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工程 抗振结构 建筑结构 建筑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避难场所防震减灾韧性评价体系研究——以上海市区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晓萍 陆佳鋆 胡青蜜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4-223,共10页
为增强城市的防震减灾能力,韧性理念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思路。从避难场所韧性的吸收能力、恢复能力和适应能力出发,选取24个指标构建避难场所的防震减灾韧性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地处我国南方港口且经济发达的上海市为例,分析市区31个避难... 为增强城市的防震减灾能力,韧性理念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思路。从避难场所韧性的吸收能力、恢复能力和适应能力出发,选取24个指标构建避难场所的防震减灾韧性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地处我国南方港口且经济发达的上海市为例,分析市区31个避难场所的防震减灾韧性水平。结果表明:上海市区的避难场所大部分处于中等韧性水平,该评价体系可以有效发现避难场所应对地震灾害时存在的薄弱之处,从而提出针对性的措施,可以为我国城市避难场所的韧性规划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避难场所韧性 防震减灾 评价指标体系 上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泸定M_(s)6.8地震房屋震害及人员死亡特征分析
3
作者 叶肇恒 肖术连 +3 位作者 顾铁 王婧颖 黄凤 赵雪慧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47-661,共15页
在收集整理四川泸定M_(s)6.8地震现场调查资料的基础上,对比九寨沟M_(s)7.0地震,分析房屋震害特征和人员伤亡情况。结果表明,相较九寨沟地震,四川泸定M_(s)6.8地震灾区房屋震害更为严重,遇难人数更多,主要原因是房屋抗震能力不足、选址... 在收集整理四川泸定M_(s)6.8地震现场调查资料的基础上,对比九寨沟M_(s)7.0地震,分析房屋震害特征和人员伤亡情况。结果表明,相较九寨沟地震,四川泸定M_(s)6.8地震灾区房屋震害更为严重,遇难人数更多,主要原因是房屋抗震能力不足、选址不合理以及地质灾害较为发育等。灾区房屋结构类型主要有钢混结构、砖混结构、穿斗木结构、石木结构、砖木结构、土木结构等6类。对房屋平均震害指数和易损性曲线的分析表明,未设防的砖混结构、简易结构房屋抗震能力弱,震害比其他结构房屋严重;而人员死亡主要由地震地质灾害造成,集中在高烈度区和地质灾害易发区,死亡人员以中老年为主,人员死亡率与地震烈度、人口密度有明显相关性。灾区房屋破坏及人员伤亡具有高山峡谷地区的震害特征。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该类地区的地震灾害风险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泸定地震 震害特征 人员伤亡 防震减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震减灾知识普及法律实践进展与展望
4
作者 晁洪太 张干 +7 位作者 魏玮 宋金龙 权腾龙 张冬静 宋昊冉 刘福顺 贾震 张慧峰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57-867,共11页
防震减灾知识普及属于地震灾害预防非工程性措施,其目的是通过提升社会公众防震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实现降低地震灾害损失的目标。中国是地震灾害多发国家之一,在应对地震灾害实践中,防震减灾知识普及逐步走向有法可依新阶段。经过... 防震减灾知识普及属于地震灾害预防非工程性措施,其目的是通过提升社会公众防震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实现降低地震灾害损失的目标。中国是地震灾害多发国家之一,在应对地震灾害实践中,防震减灾知识普及逐步走向有法可依新阶段。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各级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制定了相关法律制度,加大普法力度,防震减灾知识普及取得明显成效。本文利用文献调研和案例分析方法,总结中国防震减灾知识普及法律实践进展,包括立法现状、普法成效,并对未来如何实现防震减灾知识普及赋能增效进行了展望,提出坚持构建“五位一体”工作格局,即坚持以法律法规规章为依据,坚持以多元科普产品和科普活动为立足点,坚持以多方式科普平台为载体,坚持以科普创新人才为支撑,坚持以各类硬件资源为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震减灾 知识普及 法律实践 案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2年6月1日芦山6.1级地震预警处理能力及效能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同林 江鹏 +8 位作者 马康熙 程思智 李萍萍 韦永祥 曾维祖 晋云霞 王竞 苏金蓉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86-601,共16页
2022年6月1日,四川省芦山县发生6.1级地震,四川地震预警台网成功处理并产出了本次地震预警结果。本文针对四川地震预警台网部署的JEEW和EEW两套地震预警系统的预警处理能力及减灾效能进行分析。融合决策系统将多套地震预警系统产出的预... 2022年6月1日,四川省芦山县发生6.1级地震,四川地震预警台网成功处理并产出了本次地震预警结果。本文针对四川地震预警台网部署的JEEW和EEW两套地震预警系统的预警处理能力及减灾效能进行分析。融合决策系统将多套地震预警系统产出的预警处理结果进行融合选优后,在震后6s对外发布了第1次地震警报。与正式地震目录对比,第1次地震警报的震中位置偏差2.4km,震级偏差1.4级。第1次地震警报的盲区半径为12.3km,并且向盲区以外,地震烈度为Ⅶ、Ⅵ度的预警有效获益区提供了0~6s的预警时间,减灾效能显著。利用此次地震,从观测数据质量、地震预警参数和预警效能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有助于对四川地震预警台网部署的地震预警系统进行优化升级,进一步提升地震预警能力和发挥减灾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预警 芦山6.1级地震 预警处理能力 减灾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2年9月5日泸定M6.8地震预警分析
6
作者 李同林 江鹏 +9 位作者 李萍萍 马康熙 程思智 许艳 王竞 侯泽宇 曾维祖 晋云霞 吴朋 苏金蓉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97-409,共13页
2022年9月5日,四川省泸定县发生M6.8地震。针对四川地震预警台网部署的EEW和JEEW地震预警处理软件产出的地震预警信息进行分析,从观测数据质量、预警参数测定、减灾效能等方面对地震预警处理过程进行系统性分析,检验预警软件处理结果的... 2022年9月5日,四川省泸定县发生M6.8地震。针对四川地震预警台网部署的EEW和JEEW地震预警处理软件产出的地震预警信息进行分析,从观测数据质量、预警参数测定、减灾效能等方面对地震预警处理过程进行系统性分析,检验预警软件处理结果的可靠性。结果表明,EEW和JEEW分别在震后4.4、8.2 s产出了首报预警信息,震级偏差分别为−1.6、−0.8,震中位置偏差分别为11.2、0.8 km,随着时间的延长和触发台站的增多,预警处理结果最终与正式目录结果趋于一致;本次地震预警盲区半径为14.7 km,预警盲区以外,烈度Ⅵ度以上区域的预警时间为0~21 s,预警有效获益区内减灾效能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预警 泸定地震 预警处理结果 减灾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安全格局下我国《防震减灾法》修改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李一行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6-343,共8页
防震减灾是公共安全的重要内容,是新安全格局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主要制度由《防震减灾法》予以规定。近年来,我国着力构建新安全格局,逐步完善大安全大应急框架,防震减灾工作发生一系列重大的理念创新和体制机制变革。现行法律已实施十余... 防震减灾是公共安全的重要内容,是新安全格局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主要制度由《防震减灾法》予以规定。近年来,我国着力构建新安全格局,逐步完善大安全大应急框架,防震减灾工作发生一系列重大的理念创新和体制机制变革。现行法律已实施十余年,在提高全社会防震减灾能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着与新理念衔接不畅、部分内容滞后于实践、一些规定操作困难、法律责任偏轻等问题,不能很好地满足当前需要。研究认为应通过贯彻风险管理和社会治理理念、回应社会需求和体制机制改革要求、补充空缺制度和加强涉外条款、提升法治要素含量和提高违法成本,及时修改完善《防震减灾法》,不断提高新安全格局下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和防震减灾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安全格局 防震减灾法 修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震减灾公共服务公众需求和满意度调查指标体系构建及评估应用
8
作者 李玉梅 连尉平 朱林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48-856,共9页
2020年中国地震局首次开展防震减灾公共服务需求调查与满意度评估,调查采用电话问卷方式,共获取有效样本18007个,调查内容覆盖地震速报信息、防震减灾知识科普、各级地震部门门户平台、自建房抗震咨询及震后灾区应急服务等关键服务项目... 2020年中国地震局首次开展防震减灾公共服务需求调查与满意度评估,调查采用电话问卷方式,共获取有效样本18007个,调查内容覆盖地震速报信息、防震减灾知识科普、各级地震部门门户平台、自建房抗震咨询及震后灾区应急服务等关键服务项目的公众接触现状、满意度评估及服务需求。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重点阐述防震减灾公共服务公众需求和满意度调查指标体系的具体构建方法,深入分析调查结果,探讨我国公众对防震减灾服务的满意度及具体需求,为进一步提升防震减灾公共服务水平、满足公众实际需求提供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震减灾 公共服务 指标体系构建 满意度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汶川地震灾区民众认知与响应地震灾害的特点及其减灾宣教意义--以四川省德阳市为例 被引量:75
9
作者 苏桂武 马宗晋 +5 位作者 王若嘉 王悦 代博洋 张书维 甯乾文 张少松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877-894,共18页
以5.12汶川大地震重灾区之一的四川省德阳市为例,借助问卷调查和现场访谈,初步分析了灾区民众认知与响应地震灾害的一些整体特点,主要结论是:1)灾区民众认知与响应地震灾害的综合水平尚不理想。2)从青少年到老年,民众认知与响应地震灾... 以5.12汶川大地震重灾区之一的四川省德阳市为例,借助问卷调查和现场访谈,初步分析了灾区民众认知与响应地震灾害的一些整体特点,主要结论是:1)灾区民众认知与响应地震灾害的综合水平尚不理想。2)从青少年到老年,民众认知与响应地震灾害的几种能力均先逐渐增强后又逐渐减弱,各方面能力最好的是19~25岁的青年人,少年和老年人最差;在地震灾害认知程度方面,部分中壮年人群明显没有预期的好。3)民众的受教育程度与其认知和响应地震灾害的水平之间显著正相关。4)女性认知与响应地震灾害的水平与能力明显不如男性。5)民众的地震灾害知识水平和防震减灾技能掌握程度显著影响着其震时及震后的响应行为和态度,且以后者的影响更为突出。6)广播、电视、报纸特别是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的各类官方传媒,以及当地政府的针对性宣传是灾区民众获取防震减灾知识的两个主要途径,而学校正规教育则未能如期取得可以显见的优势。灾区民众在汶川大地震发生2个月后所拥有的防震减灾知识中,有相当大的数量是该次地震发生后才刚刚获得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加强该地区防震减灾知识宣传与教育的策略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MS8.0地震 社会民众 地震灾害认知 地震灾害响应 减灾宣教 德阳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防震减灾应急决策信息系统——GIS的应用 被引量:41
10
作者 宋俊高 朱元清 +2 位作者 火恩杰 严大华 杨挺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24-432,共9页
为了适应上海经济建设高速发展和超大型城市防震减灾工作的需要 ,建立城市防震减灾应急决策信息系统已成为必然 .本文将地理信息系统 ( GIS)技术应用于“上海市防震减灾应急决策信息系统 (宝山试点区 )”,介绍了此系统各功能模块的结构... 为了适应上海经济建设高速发展和超大型城市防震减灾工作的需要 ,建立城市防震减灾应急决策信息系统已成为必然 .本文将地理信息系统 ( GIS)技术应用于“上海市防震减灾应急决策信息系统 (宝山试点区 )”,介绍了此系统各功能模块的结构和作用 .此系统由 7个功能模块组成 ,即地震地质基本信息、地震灾害快速评估子系统、地震应急决策信息子系统、信息查询、系统维护管理、帮助和退出等 .其核心部分是地震灾害快速评估子系统和地震应急决策信息子系统 .本文还介绍了彩红外航片遥感技术在上海市防震减灾应急决策信息系统中的应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震减灾 震害快速评估 地震应急决策 G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鲁甸5.1、5.0级地震震害分析 被引量:24
11
作者 非明伦 付正兴 +2 位作者 谢英情 卢永坤 余庆坤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2004年第4期432-440,共9页
通过对鲁甸5.1、5.0级两次地震后112个居民点的震害调查,分别给出了5.1级地震等烈度分布图及5.1、5.0级地震等烈度综合分布图;分析了场地条件及其震害、各类房屋的震害特征、典型结构房屋的震害原因以及生命线工程震害。结果表明,两次... 通过对鲁甸5.1、5.0级两次地震后112个居民点的震害调查,分别给出了5.1级地震等烈度分布图及5.1、5.0级地震等烈度综合分布图;分析了场地条件及其震害、各类房屋的震害特征、典型结构房屋的震害原因以及生命线工程震害。结果表明,两次地震形成较大范围的7度破坏区和少数调查点有8度破坏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震源浅,地表振动强烈;盆地区广泛分布有煤层、膨胀土、淤泥土和松散的粉砂、粉土等不良影响地层,且埋藏浅;震区建筑结构简易,抗震能力极差;两次地震震害叠加。最后对灾区恢复重建提出了4条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甸地震 震害分析 减灾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型电网及其在防震减灾中的应用 被引量:26
12
作者 伍磊 袁越 +1 位作者 季侃 顾欣欣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6期32-36,共5页
微型电网为解决分布式发电并网带来的技术挑战以及减轻地震等自然灾害对电网的影响提供了新思路。文章介绍了微型电网的概念及国内外研究现状。结合日本内阁府发表的1995年阪神大地震教训资料以及日本地震预警系统中紧急防灾应对体系的... 微型电网为解决分布式发电并网带来的技术挑战以及减轻地震等自然灾害对电网的影响提供了新思路。文章介绍了微型电网的概念及国内外研究现状。结合日本内阁府发表的1995年阪神大地震教训资料以及日本地震预警系统中紧急防灾应对体系的实证研究状况,以日本东京海洋大学越中岛校园的区域能源供给系统示范工程为例,阐述了微型电网在地震避难所能源供应方面所起的作用,最后总结了微型电网在防震减灾应用中有待深入研究的关键性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电网 分布式发电 地震 减灾 紧急避难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城市和防震减灾信息管理系统 被引量:15
13
作者 李志强 聂高众 苏桂武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64-171,共8页
 防震减灾信息管理系统的主要目的是对城市面临的地震及其次生灾害进行分类、评价和减灾效果研究。数字城市从全局性的角度集成城市各个方面的要素,是对城市整体的统一数字化认识。防震减灾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是数字城市的一个重要组...  防震减灾信息管理系统的主要目的是对城市面临的地震及其次生灾害进行分类、评价和减灾效果研究。数字城市从全局性的角度集成城市各个方面的要素,是对城市整体的统一数字化认识。防震减灾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是数字城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数字城市建设的基础是空间数据的应用。基础数据的有效更新成为防震减灾信息系统存亡的关键。数字城市目前是以电子政务作为主流发展方向,防震减灾辅助决策优化和实用化并与电子政务的结合为新一代防震减灾信息系统建设提出了新目标。防震减灾信息系统与数字城市的有力结合,可以提高地震应急反应能力,有效减轻地震灾害的损失。这种结合的困难和问题表现在:数据标准化、数据的可用度、合适的支撑系统和与电子政务的结合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震减灾 数字城市 次生灾害 空间数据 地震灾害 地震应急 基础数据 支撑系统 损失 更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津5.1级地震现场调查与烈度分布 被引量:22
14
作者 非明伦 周光全 +6 位作者 谢英情 李西 卢永坤 张彦琪 冉华 郑定昌 龚强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11-417,共7页
对盐津5·1级地震现场38个居民点、20所学校、8个卫生院(室)及计生站、21项生命线工程及水利工程结构、文化旅游设施和铁路等的震害调查资料进行了分析,得出了本次地震的等烈度分布及有关参数。分析了场地条件、断层、震害异常原因... 对盐津5·1级地震现场38个居民点、20所学校、8个卫生院(室)及计生站、21项生命线工程及水利工程结构、文化旅游设施和铁路等的震害调查资料进行了分析,得出了本次地震的等烈度分布及有关参数。分析了场地条件、断层、震害异常原因及各类房屋、生命线工程、水利设施等的震害特征和地质灾害特点,并提出了灾区恢复重建的减灾措施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场调查 烈度分布 减灾措施 盐津地震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会泽5.3级地震建(构)筑物震害分析 被引量:10
15
作者 卢永坤 施伟华 +2 位作者 非明伦 郑定昌 林芳美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2-96,共5页
介绍了2005年云南会泽5.3级地震震区建(构)筑物震害的调查结果,归纳了建(构)筑物震害的特征,并对各类建(构)筑物的破坏原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房屋建筑及各种构筑物在选址、施工、抗震设防等方面的经验教训,提出了建(构)筑... 介绍了2005年云南会泽5.3级地震震区建(构)筑物震害的调查结果,归纳了建(构)筑物震害的特征,并对各类建(构)筑物的破坏原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房屋建筑及各种构筑物在选址、施工、抗震设防等方面的经验教训,提出了建(构)筑物防震减灾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会泽地震 震害分析 减灾建议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IS在城市防震减灾应急决策中的应用 被引量:22
16
作者 火恩杰 宋俊高 +2 位作者 朱元清 严大华 杨挺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2000年第3期15-22,共8页
将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应用于城市防震减灾工作,建立了“上海市防震减灾应急决策信息系统(宝山试点区)”。介绍了该系统的组成及各功能模块的结构和作用,并重点分析了系统的核心模块:地震灾害快速评估子系统和地震应急决策... 将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应用于城市防震减灾工作,建立了“上海市防震减灾应急决策信息系统(宝山试点区)”。介绍了该系统的组成及各功能模块的结构和作用,并重点分析了系统的核心模块:地震灾害快速评估子系统和地震应急决策信息子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 防震减灾 震害快速评估 应急决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西北地区的自然灾害链 被引量:10
17
作者 贾慧聪 王静爱 +3 位作者 杨洋 潘东华 杨佩国 张万昌 《灾害学》 CSCD 2016年第1期72-77,共6页
基于灾害系统理论,根据中国省级报刊灾害数据库(1949-2005年),构建了我国西北地区主要的灾害链:干旱灾害链(分为高温-干旱灾害链、旱灾-虫灾-病害灾害链、旱灾-大风-沙尘暴灾害链)、地震灾害链和寒潮-雪灾灾害链的成灾模式。分析表明:... 基于灾害系统理论,根据中国省级报刊灾害数据库(1949-2005年),构建了我国西北地区主要的灾害链:干旱灾害链(分为高温-干旱灾害链、旱灾-虫灾-病害灾害链、旱灾-大风-沙尘暴灾害链)、地震灾害链和寒潮-雪灾灾害链的成灾模式。分析表明:降水少、纬度高、沙漠戈壁广布、山脉与盆地、高原与平川相间等是旱灾灾害链发生、发展的主要原因,灾情随灾害链过程放大,受承灾体脆弱性累积加重。提出干旱内陆区的上游山区加强水源保护,半干旱草原区防治荒漠化、沙化,黄河流域中上游区防治水土流失等区域模式。同时以案例形式分析了地震灾害链和寒潮-雪灾灾害链的致灾、成灾模式,提出了相应的减灾对策,为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害链 干旱 地震 寒潮-雪灾 致灾 成灾 区域减灾 西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eb GIS的发展与防震减灾信息系统 被引量:19
18
作者 姚保华 陶夏新 +1 位作者 温瑞智 谢礼立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2000年第3期64-70,共7页
简要介绍了基于 Internet的 GIS发展现状,分析了 Web GIS的主要优势和开发基于 Web GIS防震减灾信息系统的必要性,提出了目前在防震减灾工作中Web GIS应用的主要研究内容,还初步设计了该信息系统的框... 简要介绍了基于 Internet的 GIS发展现状,分析了 Web GIS的主要优势和开发基于 Web GIS防震减灾信息系统的必要性,提出了目前在防震减灾工作中Web GIS应用的主要研究内容,还初步设计了该信息系统的框架及其主页的基本功能模块,并介绍了各模块的主要功能和研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特网 WEBGIS 防震减灾信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汶川地震极重灾区公众减灾意识调查分析 被引量:12
19
作者 陈容 崔鹏 +3 位作者 苏志满 李云贵 曾超 余健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28-233,共6页
采用问卷调查和入户深入访谈的方式了解汶川8.0级地震极重灾区都江堰市虹口乡和紫坪铺镇11个村的群众减灾意识、减灾需求和建议,并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三个方面分析比较减灾行为倾向,初步反映汶川地震灾后重建4年后极重灾区民众的山... 采用问卷调查和入户深入访谈的方式了解汶川8.0级地震极重灾区都江堰市虹口乡和紫坪铺镇11个村的群众减灾意识、减灾需求和建议,并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三个方面分析比较减灾行为倾向,初步反映汶川地震灾后重建4年后极重灾区民众的山地灾害减灾意识状况。调查结果表明:多数被调查者的减灾意识较强,尤其是接受过减灾培训的地质灾害监测员和群众,但也反映大部分群众尤其是中青年对二次灾害存在侥幸心理,对避灾技能的理解还有待加强,社区减灾能动性有待进一步发挥。最后结合当地实际提出改进防灾避险明白卡、注重宣传培训效果,强化民众减灾意识,充分调动群众减灾能动性和完善风险沟通协调机制等对策和建议,从而为有关部门开展山地灾害防治的宣传培训提供参考,同时为促进社区减灾提供社会心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极重灾区 山地灾害 减灾意识 社区减灾 问卷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ebGIS的防震减灾系统研究及其实现方法 被引量:8
20
作者 姚保华 谢礼立 +1 位作者 陶夏新 火恩杰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8,共8页
本文分析了常规的防震减灾系统的局限性,介绍了基于WebGIS的防震减灾系统的总体设计思想,并以大庆油田为例,给出了该系统的功能模块组成、各模块的设计方法及其使用效果。
关键词 防震减灾 信息系统 GIS WEBG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