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8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压差预冷环境因子与蓝莓果实品质耦合效应研究
1
作者 王达 姚超阳 +5 位作者 邓秀丽 吴茂玉 孙占新 赵丽 郑涛 杨相政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0-97,129,共9页
针对易腐浆果蓝莓采后冷链中预冷环境因子与果实品质互作机制不明确的问题,本文提出预冷贡献率评价指标,研究延迟预冷时间(0、3、6 h)、环境风速(0.1、0.5、1.0、1.5 m/s)和环境温度(0、5、10、15℃)对蓝莓冷链品质的影响规律,开展以压... 针对易腐浆果蓝莓采后冷链中预冷环境因子与果实品质互作机制不明确的问题,本文提出预冷贡献率评价指标,研究延迟预冷时间(0、3、6 h)、环境风速(0.1、0.5、1.0、1.5 m/s)和环境温度(0、5、10、15℃)对蓝莓冷链品质的影响规律,开展以压差预冷为基础的蓝莓冷链周期内品质评价。结果表明:采后立即预冷可使冷链期间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提升2.8个百分点(预冷贡献率为20.49%),商品化率提高6个百分点(预冷贡献率为6.74%),预冷实施越及时越有利于保持果实采后品质;环境风速改善可增强预冷效能,当预冷风速提升至1.0 m/s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商品化率分别增加1.75个百分点与4个百分点(预冷贡献率为15.15%和4.34%);预冷处理对果实质地特性具有双面效应,预冷阶段,低环温和高风速会降低果实弹性,增加运输损伤风险;贮运阶段,低环温和高风速有利于保持蓝莓弹性和紧实度,提高果实抗颠簸能力。最佳预冷参数为环境温度5℃,环境风速1.0 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莓品质 环境因子 压差预冷 预冷贡献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辅助金属浸出动力学研究进展及展望
2
作者 卜祥宁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429-2444,共16页
相较于常规浸出,超声波辅助浸出可以有效地提高金属浸出效率、缩短浸出时间,已被用于各种金属的浸出过程。目前,超声辅助金属浸出过程相关研究主要关注浸出效率、浸出动力学参数和浸出产物的表征等。然而,缺乏关于超声辅助金属浸出动力... 相较于常规浸出,超声波辅助浸出可以有效地提高金属浸出效率、缩短浸出时间,已被用于各种金属的浸出过程。目前,超声辅助金属浸出过程相关研究主要关注浸出效率、浸出动力学参数和浸出产物的表征等。然而,缺乏关于超声辅助金属浸出动力学过程的系统综述。为此,本文首先梳理了超声强化浸出的动力学机制,其次探讨了常用动力学模型的适用性,并分析了超声对反应活化能(Ea)和指前因子(A)的影响规律。此外,还讨论了影响浸出动力学参数的关键因素,如超声功率、频率、颗粒大小及浸出剂浓度。最后,总结了该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难点与挑战,以期为高效超声辅助浸出设备及工艺的开发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 金属 浸出动力学 反应活化能 指前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预处理OWLCM算法下的图像特征匹配研究方法
3
作者 秦蒙 郑冬 +3 位作者 冯鹏 龚识懿 杨泳 任照富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7-124,共8页
原始图像的质量直接影响图像匹配的精度。传统图像增强方法往往不能与后续图像匹配算法有机融合,难以大幅度提高匹配精度。基于此,提出了一种基于OWLCM算法对图像进行预处理进而提高特征匹配精度的方法,该算法以LCM算法为基础,通过引入... 原始图像的质量直接影响图像匹配的精度。传统图像增强方法往往不能与后续图像匹配算法有机融合,难以大幅度提高匹配精度。基于此,提出了一种基于OWLCM算法对图像进行预处理进而提高特征匹配精度的方法,该算法以LCM算法为基础,通过引入局部增强因子和非线性变换因子达到像素动态增强的目的,能够更有效地增强匹配图像质量。为了验证该算法的可行性,利用Middlebury立体视觉测试集进行了初步验证,开展了偏转、弱光、旋转、普通等多因素工况环境下的图像匹配。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LCM、LCM-SURF特征匹配算法相比,所提算法图像平均正确特征匹配对数为524.25,相比LCM-SURF算法提高了277.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匹配 图像预处理 视觉质量 多因素工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相变频器回路串联故障电弧检测方法研究
4
作者 高洪鑫 王坤远 +1 位作者 王智勇 蔡佳成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3-215,共13页
串联故障电弧是引发电气火灾的主要因素之一,针对未知工况条件下串联故障电弧难以准确检测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实时训练更新核极限学习机(KELM)预测模型的串联故障电弧检测方法。首先,利用三相电动机和变频器负载开展了不同电源谐波... 串联故障电弧是引发电气火灾的主要因素之一,针对未知工况条件下串联故障电弧难以准确检测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实时训练更新核极限学习机(KELM)预测模型的串联故障电弧检测方法。首先,利用三相电动机和变频器负载开展了不同电源谐波、变频器载波频率、变频器运行频率和电流等级条件下的串联故障电弧实验;其次,利用奇异值分解滤波、改进一次指数平滑滤波依次对电流信号进行降噪处理;再次,利用前两个周波电流信号训练更新KELM预测模型,并计算预测模型对下一个周波电流信号的预测残差,然后利用预测残差绝对值构建矩阵,结合非负矩阵分解将残差矩阵降维成一维向量,并利用一维向量的最大值作为故障特征,结合固定阈值实现串联故障电弧检测;最后,测试了提出方法在未知工况条件下的串联故障电弧检测性能和抗噪性能。结果表明:提出方法可以有效检测出未知电源谐波、变频器载波频率、变频器运行频率和电流等级4类未知工况条件下的串联故障电弧,且具有较强的抗噪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串联故障电弧 核极限学习机 奇异值分解滤波 改进一次指数平滑滤波 预测残差 非负矩阵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省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空间关联网络的结构特征及其演化机制
5
作者 吴朝霞 龙思宇 +1 位作者 杨胜苏 孙坤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5736-5752,共17页
精准把握区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关联网络特征,探究省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空间关联网络的动态演变机制,找寻区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最优提升路径,是实现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的关键所在。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剖析2006—2021年中国30... 精准把握区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关联网络特征,探究省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空间关联网络的动态演变机制,找寻区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最优提升路径,是实现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的关键所在。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剖析2006—2021年中国30个省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空间关联特征,结合TERGM模型探究省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空间关联网络的形成和演化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区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呈增长态势,空间上呈现东部>中部>西部的不均衡特征,且由于马太效应东西差距逐渐扩大。(2)省际间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合作关联突破了地理邻近性。探索发现虽然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空间关联网络呈现出复杂、多线程的结构特征,但核心-边缘结构明显,说明目前尚未构成完整的要素传递路径。(3)借助块模分析将总区域划分为四个板块,发现板块发展不平衡,板块内联系稀疏,板块间联系存在深化空间。其中以北京、天津、上海为主的“净受益”板块虹吸效应大于辐射效应,主导地位凸显;以内蒙古、黑龙江、青海等在内的“净溢出”板块溢出效应显著,绿色发展潜力有待激发。(4)TERGM结果表明中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空间关联网络的形成和演化受到要素、市场、政府、地理距离等多重因素的综合影响,因此缓解区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差异,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需发挥多主体、多要素、多环节的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空间网络结构 社会网络分析 时序指数随机图模型(TERG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亚主要含盐盆地油气成藏特征及其富集主控因素
6
作者 刘丽 张凯逊 +6 位作者 于刚 郁林军 邱海华 周妍 葛贝琦 Bakhtier NURTAEV Shukhrat SHUKUROV 《石油实验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6-346,共11页
中亚地区阿姆河盆地和滨里海盆地油气资源潜力巨大,是中亚盆地中最具代表性的含盐盆地。基于最新的油气地质资料,对阿姆河盆地和滨里海盆地的构造沉积演化、石油地质特征和油气分布规律进行了系统对比,深入探讨了影响含盐盆地油气分布... 中亚地区阿姆河盆地和滨里海盆地油气资源潜力巨大,是中亚盆地中最具代表性的含盐盆地。基于最新的油气地质资料,对阿姆河盆地和滨里海盆地的构造沉积演化、石油地质特征和油气分布规律进行了系统对比,深入探讨了影响含盐盆地油气分布的主控因素,从而加深对中亚地区区域性油气分布规律的认识。尽管阿姆河盆地和滨里海盆地是在不同地质背景下形成的富油气盆地,二者的构造演化过程、沉积地层和油气地质特征存在明显差异,但盆地的盐下均发育了形成于同裂谷期—拗陷期的优质烃源岩,具有厚度巨大、有机质丰度高、热演化程度高等特征。阿姆河盆地和滨里海盆地内广泛发育的含盐层系控制了这两大盆地的油气时空分布,这套含盐层系将盆地划分为盐上和盐下2套油气成藏组合。其中,油气主要富集于阿姆河盆地盐下卡洛夫—牛津阶碳酸盐岩成藏组合和滨里海盆地盐下石炭系—下二叠统碳酸盐岩成藏组合。膏盐岩盖层具有良好的封堵性能,与盐下古隆起构造部位的有利储集相带构成了大型油气田形成的有利条件。此外,深大断裂、膏盐岩尖灭带和盐构造活动形成的盐窗为盐下烃源岩油气的垂向运移提供了运移通道,这些因素是盐上能否形成油气规模聚集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构造 油气成藏 主控因素 阿姆河盆地 滨里海盆地 中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西南地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治疗前和获得性抗逆转录病毒耐药性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孔令弘 谢小馨 +4 位作者 符燕华 甘霖 杨小燕 马淑静 龙海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2-249,共8页
背景中国不同地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的治疗前耐药(PDR)和获得性耐药(ADR)的患病率及流行情况差异较大。这两种耐药对患者的抗病毒治疗效果具有不良影响,可能会加剧患者不良预后的发生。目前针对中国西南地区的HIV感染者PDR和... 背景中国不同地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的治疗前耐药(PDR)和获得性耐药(ADR)的患病率及流行情况差异较大。这两种耐药对患者的抗病毒治疗效果具有不良影响,可能会加剧患者不良预后的发生。目前针对中国西南地区的HIV感染者PDR和ADR患病率及流行情况的研究较少。目的调查在中国西南地区HIV感染者PDR和ADR的患病率及流行情况。方法纳入2021-01-01—2023-06-30在贵阳市公共卫生救治中心就诊并进行耐药基因检测的HIV感染者。使用HIV-1 pol序列分析HIV-1基因型和耐药性。使用斯坦福大学HIV耐药性数据库分析逆转录酶和蛋白酶Sanger序列的主要耐药性突变。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评估与PDR相关的风险因素。结果共1613例HIV感染者参与研究,其中824例初治,789例经治。初治患者最常见的基因型为B+C(47.0%),耐药率为18.7%(154/824),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NRTIs)为14.9%(123/824),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RTIs)为1.7%(14/824),蛋白酶抑制剂(PIs)为2.7%(22/824),整合酶链转移抑制剂(INSTIs)为1.9%(16/824)。经治患者最常见的基因型为CRF01-AE(37.4%),耐药率为27.8%(219/789),NNRTIs、NRTIs、PIs和INSTIs的突变率分别为7.7%(61/789)、19.3%(152/789)、2.7%(21/789)和1.1%(9/78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传播途径、CD_(4)^(+)T细胞计数、病毒载量和确诊与抗逆转录病毒疗法(ART)间隔时间是HIV感染者PDR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流行于中国西南地区的HIV感染者PDR和ADR发生率较高,分别为18.7%和27.8%。PDR的影响因素包括传播途径、CD_(4)^(+)T细胞计数、病毒载量和确诊与ART间隔时间。因此,为了避免耐药性发生,迫切需要常规基线基因型耐药性检测和足够的病毒载量监测间隔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 耐药 基因型 治疗前耐药 获得性耐药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使用急救医疗服务的现状与影响因素
8
作者 黄旭明 曹黎明 +1 位作者 雷尤珍 任力杰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83-290,共8页
卒中急救不仅是重要的医学问题,也是重大的社会问题。及时利用到院急救医疗服务(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EMS)对改善卒中患者预后至关重要。尽管我国EMS可及性较以往有所提高,但EMS使用率仍显著低于发达国家,公众对EMS的认知及使用... 卒中急救不仅是重要的医学问题,也是重大的社会问题。及时利用到院急救医疗服务(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EMS)对改善卒中患者预后至关重要。尽管我国EMS可及性较以往有所提高,但EMS使用率仍显著低于发达国家,公众对EMS的认知及使用方面存在不足。影响患者采用EMS的因素复杂多样,包括患者的经济状况、对EMS的认知、EMS的可及性及效率等。未来应努力提高公众对卒中发病后利用EMS送医重要性及优势的认识,并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以促进EMS的有效利用。本综述旨在探讨中国急性卒中患者使用EMS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和完善医疗政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急救医疗服务 院前急救 现状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抽水蓄能电站预选址研究
9
作者 李姝颖 周申蓓 徐琪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99-213,共15页
【目的】为解决目前抽水蓄能电站预选址大多依靠人工比选,存在耗时费力、自动化程度低等问题,提出一种将多模态大模型应用于抽水蓄能电站预选址的方法。【方法】基于抽水蓄能电站选址规范,构建站址评价体系,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法计算各站... 【目的】为解决目前抽水蓄能电站预选址大多依靠人工比选,存在耗时费力、自动化程度低等问题,提出一种将多模态大模型应用于抽水蓄能电站预选址的方法。【方法】基于抽水蓄能电站选址规范,构建站址评价体系,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法计算各站址综合得分,作为电站标签。通过设计特定提示引导GPT模型生成与遥感图像相关的指令微调数据。在此基础上,采用提示工程(prompt)与LoRA微调技术对多模态大语言模型LLaVA进行训练,并将模型应用于安徽绩溪抽水蓄能电站预选址工程,对模型实施系统评估。【结果】结果显示:模型对安徽绩溪抽水蓄能电站工程水文、地形、经济等方面的关键指标评分准确,得出其综合得分为84.4分,符合理想站址标准;在1091个样本的测试集上进行验证时,模型能识别出74.1%的理想站址样本和82.4%的非理想站址样本;微调后的LLaVA模型的AUC值为0.822,相比Qwen-VL-Chat、InternLM-XComposer-VL、VisualGLM和InstructBLIP模型分别高出了0.106、0.152、0.205和0.207。【结论】结果表明:利用上述方法进行微调的LLaVA模型在站址分类方面的精准率、召回率和误检率相较于多模态通用模型有显著提升,并在实际的选址中展现出良好的站址评分能力,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通过对LLaVA模型进行领域微调和应用,充分展示了多模态大模型在提高选址工作效率和自动化程度中的独特作用,可为抽水蓄能行业的智能化转型提供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水蓄能电站 LLaVA模型 预选址 指令微调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卒中院前延迟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及评价
10
作者 倪佃丽 陈晓兵 +1 位作者 张广慧 彭庆荣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28-434,共7页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院前延迟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4年1月于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AIS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模型组和内部验证组,并根据院前延迟情况将模型组分...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院前延迟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4年1月于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AIS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模型组和内部验证组,并根据院前延迟情况将模型组分为未延迟(<3.5 h)组和延迟(≥3.5 h)组。模型组的数据用以建立列线图模型,内部验证组的数据用以评估模型的泛化性能。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IS患者院前延迟的影响因素,采用R软件中rms程序包构建AIS患者院前延迟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并采用ROC曲线、校准曲线及Hosmer-Lemeshow检验评估模型预测效能,采用临床决策曲线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共纳入268例AIS患者,其中141例(52.61%)患者发生院前延迟。在模型组患者中,与未延迟组相比,延迟组平均年龄较高(P<0.001),在农村居住(P=0.004)、夜间发病(P=0.018)、无意识障碍(P=0.004)及未接受疾病知识宣教(P=0.001)的占比显著较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OR 1.082,95%CI 1.038~1.128,P<0.001)、在农村居住(OR 3.201,95%CI 1.402~7.307,P=0.006)、夜间发病(OR 6.873,95%CI 2.809~16.815,P<0.001)、无意识障碍(OR 4.599,95%CI 1.934~10.940,P=0.001)以及未接受疾病知识宣教(OR 4.134,95%CI 1.927~8.866,P<0.001)为AIS患者院前延迟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以上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模型总得分越高,院前延迟风险越高。ROC曲线显示,模型预测院前延迟在模型组中的AUC为0.822(95%CI 0.763~0.880),在内部验证组中的AUC为0.844(95%CI 0.755~0.932)。此外,两组数据均通过Hosmer-Lemeshow检验。校准曲线显示,模型预测值与真实值较为一致。临床决策曲线显示,模型临床应用价值尚可。结论AIS患者院前延迟风险受年龄、居住地、发病时间、有无意识障碍及是否接受疾病知识宣教影响,在此基础上构建的模型预测效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院前延迟 影响因素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结直肠癌化疗病人衰弱前期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
11
作者 卢进红 陈海韵 +3 位作者 钟雯雯 谭玉蕾 卓莉 袁雅琴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10-918,共9页
目的:调查老年结直肠癌化疗病人衰弱前期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3年9月1日—2024年2月18日在广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住院的290例老年结直肠癌化疗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Frie... 目的:调查老年结直肠癌化疗病人衰弱前期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3年9月1日—2024年2月18日在广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住院的290例老年结直肠癌化疗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Fried衰弱表型、医院焦虑抑郁量表、营养风险筛查2002、Barthel指数、安德森症状评估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睡眠状况自评量表、画钟试验对病人进行调查评估,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因素,采用RStudio(4.1.1)构建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采用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模型的拟合优度及预测效能。结果:290例病人中,191例病人处于衰弱前期,占65.9%。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跌倒史、造口、血红蛋白浓度、白细胞计数、营养不良风险、抑郁状况、神经躯体症状是老年结直肠癌化疗病人的衰弱前期影响因素。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显示,χ^(2)=6.896,P=0.548;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67[95%CI(0.825,0.909)],临界值为0.633时Youden指数最大,为0.568,敏感度为0.780,特异度为0.788。结论:处于衰弱前期的老年结直肠癌化疗病人比例较高,年龄、跌倒史、造口、血红蛋白浓度、白细胞计数、营养不良风险、抑郁状况、神经躯体症状对老年结直肠癌化疗病人的衰弱前期有影响,基于影响因素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具有一定的预测能力和鉴别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结直肠癌 化疗 衰弱前期 影响因素 风险预测 列线图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省域交通碳排放空间关联格局的驱动特征 被引量:9
12
作者 杨青 郭露 +1 位作者 刘星星 赵坤强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71-1184,共14页
利用我国2003~2020年省级交通碳排放数据,基于模体结构分析和指数随机图模型对中国交通碳排放空间关联网络的宏观格局、微观连通和驱动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交通碳排放空间关联网络呈现周期波动特征,等级均衡化发展和核心虹吸的... 利用我国2003~2020年省级交通碳排放数据,基于模体结构分析和指数随机图模型对中国交通碳排放空间关联网络的宏观格局、微观连通和驱动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交通碳排放空间关联网络呈现周期波动特征,等级均衡化发展和核心虹吸的空间分布,演化出少核心—多半核心—边缘新格局,碳转移路径表现出明显的空间惰性与时间惯性以及区域集中性;经纪属性在推动跨区域交通协同减排的经济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内生网络的互惠性、连通性、集聚性对交通碳排放网络形成具有重要驱动作用,行为者属性中发出、接收、抑制、互惠的驱动关系明显,外部网络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地理邻近效应,呈现出地理距离衰减规律特征.由此提出短期重大项目驱动,推动绿色交通转型联动;中期提升协同水平,加强跨区域交通碳减排协调机制;长期顶层零碳设计,工业化-产业化-市场化全面协同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碳排放 模体结构分析 指数随机图模型 驱动要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amb波和改进贝叶斯融合算法的CFRP边缘分层损伤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吕伟 文学 +1 位作者 付为刚 唐靖昆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4-120,128,共8页
贝叶斯融合法在CFRP上的损伤定位分析结果比较好,但在传感器网络边缘区域会出现比较明显的定位误差。为解决原有算法对传感器网络边缘的分层损伤定位不精确的问题,分析了两种不同损伤因子构成的贝叶斯融合算法在CFRP上的损伤定位效果,... 贝叶斯融合法在CFRP上的损伤定位分析结果比较好,但在传感器网络边缘区域会出现比较明显的定位误差。为解决原有算法对传感器网络边缘的分层损伤定位不精确的问题,分析了两种不同损伤因子构成的贝叶斯融合算法在CFRP上的损伤定位效果,验证了以ToF损伤因子形成的贝叶斯融合算法对CFRP损伤定位的可行性,以及贝叶斯融合算法对边缘分层损伤的定位精度;在以损伤因子DI所形成概率成像算法的基础上,以衰减更快的指数权重代替线性权重,将改进的概率成像算法重新代入以贝叶斯为框架的算法中形成一种新的贝叶斯融合算法。结果表明,与现有的融合重构算法相比,改进的融合重构算法至少将损伤定位精度误差减少了58%,定位误差不大于5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叶斯融合 碳纤维复合材料 损伤因子 指数权重 边缘分层损伤 定位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阶累积量ESPRIT算法的指数衰减正弦信号参数估计 被引量:1
14
作者 单泽彪 徐恩达 +1 位作者 张旭 刘小松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7-194,共8页
工程应用中环境噪声多表现为高斯有色噪声,而针对高斯白噪声进行处理的算法失效问题,提出了一种高斯色噪声环境中用于多分量衰减正弦信号频率和衰减因子估计的四阶累积量ESPRIT算法。首先,推导出四阶累积量与观测样本中的自相关矩阵和... 工程应用中环境噪声多表现为高斯有色噪声,而针对高斯白噪声进行处理的算法失效问题,提出了一种高斯色噪声环境中用于多分量衰减正弦信号频率和衰减因子估计的四阶累积量ESPRIT算法。首先,推导出四阶累积量与观测样本中的自相关矩阵和互相关矩阵之间的关系,求出其四阶累积量矩阵。其次,通过对四阶累积量进行广义特征值分解,根据广义特征值即可得到信号衰减因子和频率的估计值。最后对所提算法进行了仿真实验验证,在混合信噪比为0 dB时,所提算法针对多分量衰减正弦信号角频率和衰减因子的平均估计误差分别为0.002 0πrad和0.002 0。在高斯白噪声和高斯色噪声背景下与ESPRIT算法和Prony算法相比具有更强的噪声抑制能力和更高的估计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减正弦信号 高阶累积量 ESPRIT算法 衰减因子估计 频率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因子图的智能船舶INS/GPS组合导航算法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闯 贾春林 郭沐壮 《上海海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16,共9页
针对智能船舶依赖单一感知传感器获取的信息难以满足高精度和高可靠性的导航需求,提出基于因子图优化的数据融合方法,该方法结合了惯性导航系统(inertial navigation system,INS)和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的数据... 针对智能船舶依赖单一感知传感器获取的信息难以满足高精度和高可靠性的导航需求,提出基于因子图优化的数据融合方法,该方法结合了惯性导航系统(inertial navigation system,INS)和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的数据。根据惯性测量单元(inertial measurement unit,IMU)的测量模型对INS进行机械编排。利用预积分原理构建预积分因子节点,利用陀螺仪和加速度计的漂移误差构建漂移因子节点对预积分结果进行修正。通过插入GPS因子,构建INS/GPS因子图组合导航模型,识别并更新受新测量因子影响的部分导航状态变量节点。应用非线性优化等方法获取最优状态估计值,实现多源感知的信息融合。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与常用的卡尔曼滤波相比,在GPS信号故障时,所提出方法具有更好的收敛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船舶 因子图 预积分 组合导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热分解的舰用复合材料S2/430LV热工参数
16
作者 陈国涛 梅志远 吕岩松 《海军工程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9-56,共8页
为了研究S2/430LV在热分解前后的热工参数,首先利用热重分析仪对氮气环境中S2/430LV复合材料和430LV树脂进行30~800℃环境下热重试验,分析了两种材料在不同升温速率下热分解响应特征;然后,基于阿伦尼乌斯方程,采用微分法与积分法相结合... 为了研究S2/430LV在热分解前后的热工参数,首先利用热重分析仪对氮气环境中S2/430LV复合材料和430LV树脂进行30~800℃环境下热重试验,分析了两种材料在不同升温速率下热分解响应特征;然后,基于阿伦尼乌斯方程,采用微分法与积分法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了S2/430LV热分解动力学参数。研究结果表明:430LV树脂和S2/430LV复合材料在氮气环境中均呈现单一热分解过程,纤维织物会促进430LV树脂基体热分解反应;采用Kissinger方程和Flynm-Wall-Ozawa方程确定S2/430LV活化能取值范围;利用Coats-Redfern方程确定S2/430LV最优热分解机理函数和指前因子,从而建立分解率和温度的函数关系式;采用混合定律,建立了考虑材料分解的热工参数模型。研究结果可为舰艇复合材料结构耐火传热性能研究提供有效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重试验 阿伦尼乌斯方程 活化能 机理函数 指前因子 混合定律 热工参数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绵阳市男男性行为者对HIV暴露前预防的知晓及其影响因素
17
作者 王毅 樊静 +7 位作者 何静 朱怡静 杜婵娟 黄丽 贾修伟 李伟 刘晓琴 任延飞 《中国健康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32-1037,共6页
目的了解绵阳市男男性行为者(MSM)对艾滋病病毒(HIV)暴露前预防(PrEP)的知晓情况,分析影响因素。方法2022年1—12月,用“滚雪球”抽样法进行MSM PrEP知晓等问卷调查,使用χ^(2)检验和Logistics回归模型进行PrEP知晓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及... 目的了解绵阳市男男性行为者(MSM)对艾滋病病毒(HIV)暴露前预防(PrEP)的知晓情况,分析影响因素。方法2022年1—12月,用“滚雪球”抽样法进行MSM PrEP知晓等问卷调查,使用χ^(2)检验和Logistics回归模型进行PrEP知晓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合格问卷975份,PrEP知晓率36.9%,知晓途径44.0%为社交网络、44.5%为社区服务。多因素分析结果,文化程度增加(OR=1.632)、接受过同伴教育(OR=2.512)、做过HIV检测(OR=1.876)、害怕自己感染HIV(OR=1.866)、使用新型毒品(OR=1.395)、肛交人数≥4(OR=2.685)者PrEP知晓率较高,婚姻状况在婚及其他(OR=0.543)、职业工人及其他(OR=0.618)、本地居住时间>2年(OR=0.548)、性角色被插入方(OR=0.658)、无保护肛交(OR=0.543)者知晓率较低。结论MSM PrEP知晓率较低,其PrEP知晓受人口学特征、预防服务和危险行为等影响,无保护肛交者的低知晓水平,与实际需求相脱离,是PrEP推广宣传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男性行为者 HIV 暴露前预防 知晓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流速离子源辉光放电质谱校正灵敏度因子法定量分析镍基高温合金中痕量稀土及贵金属元素
18
作者 屈华阳 张馨元 +2 位作者 胡净宇 杨国武 王海舟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17-1323,共7页
该文通过全面优化高流速辉光放电离子源分析高温合金痕量元素的仪器条件,系统研究高温合金复杂基体元素造成的质谱干扰,选取稀土元素和贵金属元素分析同位素与合适的质谱分辨率,确立了基于基体匹配的变形高温合金标准物质系列的校正灵... 该文通过全面优化高流速辉光放电离子源分析高温合金痕量元素的仪器条件,系统研究高温合金复杂基体元素造成的质谱干扰,选取稀土元素和贵金属元素分析同位素与合适的质谱分辨率,确立了基于基体匹配的变形高温合金标准物质系列的校正灵敏度因子(RSF)定量方案,使测定结果的相对误差由4.0%~80%优化至7.7%~20%,并为痕量分析结果提供了可靠的计量溯源依据。基于此所建立的辉光放电质谱(GDMS)测定镍基高温合金中稀土元素和贵金属元素的方法检出限为0.0010~0.015μg/g,定量下限为0.0030~0.045μg/g。应用于变形高温合金和铸造高温合金实际样品中稀土元素和贵金属元素的分析,测定结果与湿法分析的参考值吻合较好,较好地验证了辉光放电固体样品快捷分析的优势,体现了高分辨质谱检出限低、线性范围宽、可分析元素多的特点,在高温合金材料质控中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辉光放电质谱法 镍基 高温合金 稀土元素 贵金属元素 校正灵敏度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对抗训练的事件要素识别方法
19
作者 廖涛 沈文龙 +1 位作者 张顺香 马文祥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40-545,共6页
针对目前大多数事件要素识别模型未考虑词级别的语义信息,及模型鲁棒性不高的问题,提出一种融合词信息和对抗训练的事件要素识别方法。将Bert(bidirectional encode representations from transformers)预训练语言模型生成的字向量与分... 针对目前大多数事件要素识别模型未考虑词级别的语义信息,及模型鲁棒性不高的问题,提出一种融合词信息和对抗训练的事件要素识别方法。将Bert(bidirectional encode representations from transformers)预训练语言模型生成的字向量与分词信息进行融合,在得到的融合向量中添加扰动因子产生对抗样本,将对抗样本与融合向量表示作为编码层的输入;采用BiGRU(bidirectional gating recurrent unit)网络对输入的文本进行编码,丰富文本的上下文语义信息;采用CRF(conditional random field)函数计算完成事件要素的识别任务。在CEC(Chinese emergency corpus)中文突发事件语料库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件要素识别 鲁棒性 词信息 对抗训练 预训练语言模型 扰动因子 上下文语义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株打顶适合度指数模型的构建及应用
20
作者 李群岭 孙佳照 +5 位作者 陈天才 林小兴 梁桂广 冉渝奥 刘恒 李力 《植物医学》 2024年第4期32-39,共8页
烟株打顶是烟叶种植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对烟株进行打顶,可人为干预烟株生长过程,调整烟株营养物质的输送位置,促进烟叶的生长发育,从而提高烟叶产量.通过分析烟株打顶时对应烟叶的生长状况数据,对打顶后烟株的生长情况进行统计,... 烟株打顶是烟叶种植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对烟株进行打顶,可人为干预烟株生长过程,调整烟株营养物质的输送位置,促进烟叶的生长发育,从而提高烟叶产量.通过分析烟株打顶时对应烟叶的生长状况数据,对打顶后烟株的生长情况进行统计,探讨影响烟株打顶的关键因素,构建烟株打顶适合度指数模型,并采用BP神经网络对烟株打顶模型进行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影响烟株打顶的主要因素包括烟株叶片数、花蕾到烟株最上部叶距离及花蕾开放程度.BP神经网络分析模型验证集准确率为78.33%,R^(2)=0.82,MSE=0.59.采用J2EE平台结合Spring框架对烟株打顶适合度指数模型进行应用开发,经实地验证,模型在实际生产中的平均吻合度为79.32%.研究结果为烟株打顶农事操作提供了合理的判断依据,为烟草种植数字化和管理科学化提供了有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株打顶 影响因素 指数模型 应用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