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dvancements in energetic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alkali and alkaline earth metal salts, and transition metal complexes: Predictive models for detonation velocity, heat, and pressure
1
作者 Mohammad Hossein Keshavarz Nasser Hassanzadeh Mohammad Jafari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2025年第7期96-112,共17页
Recent advancements have led to the synthesis of various new metal-containing explosives,particularly energetic metal-organic frameworks(EMOFs),which feature high-energy ligands within well-ordered crystalline structu... Recent advancements have led to the synthesis of various new metal-containing explosives,particularly energetic metal-organic frameworks(EMOFs),which feature high-energy ligands within well-ordered crystalline structures.These explosives exhibit significant advantages over traditional compounds,including higher density,greater heats of detonation,improved mechanical hardness,and excellent thermal stability.To effectively evaluate their detonation performance,it is crucial to have a reliable method for predicting detonation heat,velocity,and pressure.This study leverages experimental data and outputs from the leading commercial computer code to identify suitable decomposition pathways for different metal oxides,facilitating straightforward calculations for the detonation performance of alkali metal salts,and metal coordination compounds,along with EMOFs.The new model enhances predictive reliability for detonation velocities,aligning more closely with experimental results,as evi-denced by a 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of 0.68 km/s compared to 1.12 km/s for existing methods.Furthermore,it accommodates a broader range of compounds,including those containing Sr,Cd,and Ag,and provides predictions for EMOFs that are more consistent with computer code outputs than previous predictive mode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al-organic framework Alkali and alkaline earth metal salt Transition metal complexe Detonation performance Decomposition pathway Predictive reliabil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稀土金属贸易网络格局演变与供应危机传播研究
2
作者 廖秋敏 谢柳燕 +1 位作者 韩嘉雯 张晓瑶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6-37,共12页
稀土是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的重要基础材料。2012年后全球稀土金属(HS280530)贸易量大幅增长,贸易网络主体结构发生明显的转变,贸易网络不稳定,全球稀土金属贸易存在一定的供应危机。为深入研究全球稀土金属贸易... 稀土是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的重要基础材料。2012年后全球稀土金属(HS280530)贸易量大幅增长,贸易网络主体结构发生明显的转变,贸易网络不稳定,全球稀土金属贸易存在一定的供应危机。为深入研究全球稀土金属贸易网络格局演变、供应危机传播路径及影响程度,本研究构建了2002—2022年全球稀土金属贸易网络和级联失效(雪崩)模型,深入分析全球稀土金属贸易格局转变和贸易流向变化,模拟了参数r_(1)=5、r_(2)=5、r_(3)=7时不同爆发源的雪崩规模、雪崩轮次和危机传播路径。研究发现:①2002—2022年间,全球稀土金属贸易的规模、平均度和集中度均有所增加,核心国家数量增多,除中国稀土金属出口量一直稳居前四位外,其他排名变动频繁,到2022年全球稀土金属出口量排名前四位的国家多为亚洲国家;②随着全球稀土金属贸易网络愈加稳定,供应危机的影响范围逐渐缩小,但中国间接传染依然比直接传染的国家(地区)更多;③中国和美国的贸易规模减小,但供应危机传播时间均变长。中国发生供应危机影响的程度有所降低,美国存在小幅增长。中国对欧洲的供应危机传播规模最大、传播时间最长。日本在2002年的危机影响规模较大,供应危机的雪崩规模随时间变化逐渐减小,到2022年其发生供应危机只会影响菲律宾。该研究有利于为维护全球稀土金属贸易稳定和采取防范措施缓解供应危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金属 复杂网络 贸易格局 供应危机 级联失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功能铁配合物激发态调控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潘庆君 龚忠亮 钟羽武 《无机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5-58,共14页
许多具有d^(6)和d^(8)电子构型的第二和第三周期过渡金属配合物具有长寿命的金属中心到配体的电荷转移(MLCT)激发态,表现出优异的光化学和光物理性能。然而,这类金属普遍昂贵且在地壳中的丰度很低。因此,开发新型廉价和丰产第一周期过... 许多具有d^(6)和d^(8)电子构型的第二和第三周期过渡金属配合物具有长寿命的金属中心到配体的电荷转移(MLCT)激发态,表现出优异的光化学和光物理性能。然而,这类金属普遍昂贵且在地壳中的丰度很低。因此,开发新型廉价和丰产第一周期过渡金属光功能配合物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其中,具有3d^(6)电子构型的Fe(Ⅱ)和3d^(5)电子构型的Fe(Ⅲ)光功能配合物引起了众多关注。其主要挑战为通过有效的配体设计调控Fe(Ⅱ)配合物的MLCT激发态,以及实现Fe(Ⅲ)配合物配体到金属的电荷转移(LMCT)激发态发光。近年来,相关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具有较长MLCT激发态寿命的Fe(Ⅱ)配合物和LMCT发光的Fe(Ⅲ)配合物被陆续开发出来,并成功应用于光化学领域。在此,我们从配合物和配体设计出发,总结了Fe(Ⅱ)和Fe(Ⅲ)配合物激发态调控的最新进展。此外,我们还讨论了Fe(Ⅱ)/Fe(Ⅲ)配合物在光化学领域的潜在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丰产金属 铁配合物 配体设计 激发态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昆仑大格勒地区稀有和稀土矿化碱性杂岩体的发现及意义 被引量:11
4
作者 李五福 王涛 +16 位作者 王秉璋 张新远 谭运鸿 袁博武 王春涛 韩晓龙 金婷婷 郑英 曹锦山 王泰山 张焜 付长垒 陈健 刘建栋 李青 张启龙 陈丽娟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8-49,共12页
稀有、稀土元素由于其特殊的属性对国民经济、国家安全和科技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与碱性岩类相关的稀有、稀土矿产资源储量十分丰富,近年来对其勘探和开发越来越受到重视。青海省地质调查院在东昆仑中段大格勒地区首次发现了稀有... 稀有、稀土元素由于其特殊的属性对国民经济、国家安全和科技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与碱性岩类相关的稀有、稀土矿产资源储量十分丰富,近年来对其勘探和开发越来越受到重视。青海省地质调查院在东昆仑中段大格勒地区首次发现了稀有和稀土矿化碱性杂岩体,岩石类型主要为含尖晶石磷灰石蛇纹石化橄榄岩、含磷灰石金云母霞石单斜辉石岩、橄榄辉长岩、含磷灰石金云母角闪石岩、磁铁矿化含橄榄石磷灰石碳酸岩等,其中含矿岩石为碳酸岩、橄榄岩、辉石岩等。矿石矿物主要为烧绿石、铌钽铁矿、磷灰石、独居石、钛铁矿。现初步圈定Nb、P矿体一条,矿体厚3.8~56.56 m,Nb_(2)O_(5)品位最高6.9%,平均0.71%;P_(2)O_(5)品位最高14.5%,平均品位5.6%,Ta和REE也伴有矿化,显示了很好的含矿性。这一发现大大拓展了青藏高原稀有、稀土矿的找矿空间,为发现新的、优质的稀有稀土矿产提供重要启示,具有重要的找矿和战略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杂岩体 稀有金属 稀土矿 大格勒 东昆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含间规聚苯乙烯链段的乙烯/苯乙烯共聚物的合成及力学性能 被引量:1
5
作者 曾玺文 何盼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9-25,共7页
文中采用半夹芯型稀土金属配合物催化乙烯和苯乙烯共聚,合成了一系列具有不同共聚单体组成、富含间规聚苯乙烯链段的乙烯/苯乙烯共聚物。通过控制苯乙烯的投入量调控共聚物中乙烯的插入率,研究了乙烯插入率对共聚物熔点和力学性能的影... 文中采用半夹芯型稀土金属配合物催化乙烯和苯乙烯共聚,合成了一系列具有不同共聚单体组成、富含间规聚苯乙烯链段的乙烯/苯乙烯共聚物。通过控制苯乙烯的投入量调控共聚物中乙烯的插入率,研究了乙烯插入率对共聚物熔点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乙烯插入率从9.6%升高到27.6%,共聚物中间规苯乙烯连续链段变短,熔点从256.3℃逐渐降低至241.4℃;当乙烯摩尔分数为72.9%时,表现出类似乙烯的熔点126.3℃。随着乙烯插入率的升高,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逐渐降低,断裂伸长率、冲击强度逐渐升高,将乙烯插入间规聚苯乙烯链段有效改善了材料的脆性。当共聚物中乙烯摩尔分数为22.0%时,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分别为54.3 MPa和20.4 kJ/m^(2)。文中合成的乙烯/苯乙烯共聚物强度大、熔点高,并具有一定的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金属配合物 乙烯/苯乙烯共聚物 配位聚合 间规聚苯乙烯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醚与2-甲基-1,5-己二烯反应的机理研究
6
作者 李青益 石云 +7 位作者 刘国魁 冷霞 李云志 韦瑶瑶 王佳祺 周慧敏 周广丽 夏其英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1-44,共4页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对硫醚与2-甲基-1,5-己二烯的反应机理进行了详细的理论探究.计算结果表明,该反应历程主要包含活性物种的生成、2-甲基-1,5-己二烯的插入、另一分子的硫醚的碳氢键活化三部分.在2-甲基-1,5-己二烯插入步骤中,发现其采用...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对硫醚与2-甲基-1,5-己二烯的反应机理进行了详细的理论探究.计算结果表明,该反应历程主要包含活性物种的生成、2-甲基-1,5-己二烯的插入、另一分子的硫醚的碳氢键活化三部分.在2-甲基-1,5-己二烯插入步骤中,发现其采用6-5-re-插入时需要克服的活化能垒最低,反应时更为占优,在进行烯烃分子内碳碳双键插入完成闭环反应时相对比较容易.通过能量对比探明硫醚的C-H键活化需要克服的能垒最高,为该反应的速控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金属配合物 碳氢键活化 密度泛函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脚架结构化合物及其配合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9
7
作者 卢会杰 尹明彩 +2 位作者 樊耀亭 侯红卫 吴养洁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78-488,共11页
本文按三脚架结构化合物中心部分构成的不同,分四类对配体及其配合物的结构、性能进行了介绍。(1)以环为中心的三脚架结构化合物;(2)以氮原子为中心的三脚架结构化合物;(3)以碳原子为中心的三脚架结构化合物;(4)以硼原子及磷原子为中心... 本文按三脚架结构化合物中心部分构成的不同,分四类对配体及其配合物的结构、性能进行了介绍。(1)以环为中心的三脚架结构化合物;(2)以氮原子为中心的三脚架结构化合物;(3)以碳原子为中心的三脚架结构化合物;(4)以硼原子及磷原子为中心的三脚架结构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脚架结构化合物 配合物 过渡金属 稀土 配位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希夫碱稀土三元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杨正银 艾军 +2 位作者 王流芳 吴集贵 杨科武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162-166,共5页
本文报道了糠醛缩邻氨基苯甲酸希夫碱(HFAS)的合成、以及用 HFAS 和邻氨基苯甲酸(HAA)与稀土合成的7种三元固体配合物,并对配合物 Nd(FAS)_2(AA)进行了抗肿瘤活性试验.结果表明 Nd(FAS)_2(AA)对小鼠淋巴性白血病细胞 L_(1210)有明显的... 本文报道了糠醛缩邻氨基苯甲酸希夫碱(HFAS)的合成、以及用 HFAS 和邻氨基苯甲酸(HAA)与稀土合成的7种三元固体配合物,并对配合物 Nd(FAS)_2(AA)进行了抗肿瘤活性试验.结果表明 Nd(FAS)_2(AA)对小鼠淋巴性白血病细胞 L_(1210)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金属 生物效应 席夫碱 络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铕苯甲酸丙烯酸邻菲罗啉四元配合物与苯乙烯共聚物的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潘远凤 郑安呐 +1 位作者 胡福增 蔡平雄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5-68,共4页
将具有聚合活性的稀土铕有机配合物Eu3+(BA)2(AA)(phen)与苯乙烯共聚得到一种半透明且发光强度高的稀土高分子光致发光材料,通过凝胶色谱、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表征,证实是共聚物,而不是共混掺杂。通过荧光光谱分析说明只要... 将具有聚合活性的稀土铕有机配合物Eu3+(BA)2(AA)(phen)与苯乙烯共聚得到一种半透明且发光强度高的稀土高分子光致发光材料,通过凝胶色谱、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表征,证实是共聚物,而不是共混掺杂。通过荧光光谱分析说明只要引入少量的稀土配合物单体,共聚物就表现出配合物单体的强紫外吸收特性,并发射出Eu3+的特征荧光。热分析则表明共聚物引入稀土配合物基团后,其热稳定性得到了提高,而稀土配合物键合到大分子链后其结构单元热稳定性也得到相应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铕配合物 含稀土聚合物 荧光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酸螯合-超滤分离富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测定近岸及河口海水中24种痕量稀土及金属元素 被引量:7
10
作者 林继军 林文博 +2 位作者 弓振斌 段华玲 黄佳华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430-1435,共6页
建立了聚丙烯酸螯合-超滤(PCP-UF)分离富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测定海水中痕量稀土及金属元素的方法。pH值高于7.5时,海水中的稀土离子、Cu2+、Pb2+、Cd2+、Co2+、Ni2+等与聚丙烯酸(PAA)形成稳定的高分子螯合物,经超滤截留... 建立了聚丙烯酸螯合-超滤(PCP-UF)分离富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测定海水中痕量稀土及金属元素的方法。pH值高于7.5时,海水中的稀土离子、Cu2+、Pb2+、Cd2+、Co2+、Ni2+等与聚丙烯酸(PAA)形成稳定的高分子螯合物,经超滤截留、硝酸解离后,实现了稀土及金属元素从海水中的分离、富集;采用ICP-MS的全定量数据采集模式、内标校正的标准校正曲线法对待测元素进行定量分析。在优化实验条件下,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7%~7.3%,加标回收率为73%~96%;方法的定量下限(LOQs,10σ)为0.23~13.9 ng/L,方法空白为0.09~8.38 ng/L。建立的方法可用于近岸及河口海水中痕量稀土及金属元素的同时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酸-金属螯合物 超滤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海水 稀土及金属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钐的聚酰亚胺配合物的微波辐射固相配位合成和表征 被引量:4
11
作者 路建美 戴蔚荃 +2 位作者 纪顺俊 王丽华 朱秀林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990-995,共6页
钐离子 (Ⅲ )与苯代三聚氰胺和 2 ,4 甲苯基二异氰酸酯 (TDI)生成的聚脲再与均苯四酸二酐生成的聚酰亚胺的固相配位反应。考察了微波辐射时间 (功率 )、稀土离子和聚合物的配比以及温度等因素对配合物产率及配合物中钐离子含量的影响 ... 钐离子 (Ⅲ )与苯代三聚氰胺和 2 ,4 甲苯基二异氰酸酯 (TDI)生成的聚脲再与均苯四酸二酐生成的聚酰亚胺的固相配位反应。考察了微波辐射时间 (功率 )、稀土离子和聚合物的配比以及温度等因素对配合物产率及配合物中钐离子含量的影响 ,测量了配合物的红外光谱、拉曼光谱、扫描电镜、1 3C固体核磁共振及X 射线粉末衍射等 ,并推测了配合物可能的结构。测定了配合物中钐离子的含量 ,通过荧光发射光谱测量了配合物的荧光发射强度 ,并与相应的常规加热配位进行比较。通过磁化曲线测量了配体和配合物的磁性能。实验结果表明 :此类配合物不具有钐离子的特征荧光峰 ,钐离子的第一激发态能级和配体的三重态能级之间不能匹配。另外配合物显示出稀土离子的优良的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 表征 微波辐射 固相配位 稀土聚酰亚胺配合物 荧光性质 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Ⅲ)配合物的抗氧化性和DNA结合性质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永春 徐秀英 +3 位作者 雷瑞霞 张小伟 武芸 杨正银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475-1483,共9页
由8-羟基喹啉-2-甲醛和四个芳香酰肼合成的四种希夫碱配体分别与La(NO3)3·6H2O反应合成了四个La(Ⅲ)配合物。La(Ⅲ)和每个配体均形成双核的1:1(金属:配体)型9配位配合物。这些配合物均能与小牛胸腺DNA以插入作用较强结... 由8-羟基喹啉-2-甲醛和四个芳香酰肼合成的四种希夫碱配体分别与La(NO3)3·6H2O反应合成了四个La(Ⅲ)配合物。La(Ⅲ)和每个配体均形成双核的1:1(金属:配体)型9配位配合物。这些配合物均能与小牛胸腺DNA以插入作用较强结合,结合力常数为10^-6~10^7L·mol^-1。这些配合物均有较强的清除羟基自由基和超氧负离子自由基的抗氧化活性。含有酚羟基基团的配合物表现出较强的清除羟基自由基的活性.而含有N-杂环基团的配合物表现出较强的清除超氧负离子自由基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氧化 小牛胸腺DNA 稀土金属配合物 希夫碱 DNA插入试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稀土金属铽的有机配合物Tb(acac)_2(AA)phen做发光层的电致发光薄膜的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范希智 陈君 +3 位作者 凌启淡 刘旭 顾培夫 唐晋发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04-310,共7页
研究了稀土铽的有机配合物 (Tb(acac) 2 (AA) phen的光致发光特性 ,用 Tb(acac) 2(AA) phen做发光层 ,分别用 N,N′-双 (3-甲苯 ) - N,N′-二苯联苯胺 (TPD)和聚乙烯基咔唑(PVK)做空穴传输层研制了有机电致发光薄膜器件 ,研究了它们的... 研究了稀土铽的有机配合物 (Tb(acac) 2 (AA) phen的光致发光特性 ,用 Tb(acac) 2(AA) phen做发光层 ,分别用 N,N′-双 (3-甲苯 ) - N,N′-二苯联苯胺 (TPD)和聚乙烯基咔唑(PVK)做空穴传输层研制了有机电致发光薄膜器件 ,研究了它们的电致发光特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致发光 有机薄膜 稀土金属有机配合物 光致发光 铽配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柔比星稀土金属离子配合物与DNA相互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卢继新 项振玲 +2 位作者 赵龙 徐靖源 李娟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81-384,共4页
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荧光光谱法研究了多柔比星(Adriamycin,ADM)稀土金属离子配合物(ADM-M)与DNA的相互作用。结果发现,在pH=7.0时,ADM与Eu3+、Yb3+能形成稳定配合物,该配合物可使DNA的最大吸收产生明显的减色效应及红移,并能够竞争置换... 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荧光光谱法研究了多柔比星(Adriamycin,ADM)稀土金属离子配合物(ADM-M)与DNA的相互作用。结果发现,在pH=7.0时,ADM与Eu3+、Yb3+能形成稳定配合物,该配合物可使DNA的最大吸收产生明显的减色效应及红移,并能够竞争置换溴化乙锭(EB)与DNA的结合点。KI猝灭试验发现DNA对ADM-M有明显的保护作用,热变性后的DNA对ADM-M的荧光猝灭程度减弱,离子强度的改变使ADM-M-DNA体系的荧光强度增加。实验结果表明:ADM-M与DNA之间主要为嵌入和静电作用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柔比星 稀土金属离子配合物 小牛胸腺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稀有金属伴生矿资源的综合利用现状 被引量:9
15
作者 刘牡丹 刘勇 刘珍珍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4-27,72,共5页
介绍了复杂稀有金属伴生矿的资源分布特征,总结了其分离提取的主要方法及优缺点,并指出选冶联合工艺是实现这类资源综合利用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复杂稀有金属伴生矿 稀土 综合利用 选冶联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芩苷镧(Ⅲ)、钇(Ⅲ)配合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齐雄 施伦勇 刘衍季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398-1401,共4页
改进以往反应条件,合成了黄芩苷镧(Ⅲ)、黄芩苷钇(Ⅲ)配合物,利用IR、UV、LC-MS和金属元素含量测定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采用MTT法分别考察了两种新化合物的抑菌活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沙门氏菌、白色念珠菌)和... 改进以往反应条件,合成了黄芩苷镧(Ⅲ)、黄芩苷钇(Ⅲ)配合物,利用IR、UV、LC-MS和金属元素含量测定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采用MTT法分别考察了两种新化合物的抑菌活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沙门氏菌、白色念珠菌)和抗肿瘤活性(A549、HepG2),采用灌胃法考察化合物对小鼠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黄芩苷在与金属配合后,结构表征发生了一定的变化,配合物无金属离子毒性反应,并且其抑菌、抗肿瘤作用均显示出黄芩苷镧>黄芩苷钇>黄芩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金属 黄芩苷 配合物 抗菌 抗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土金属希夫碱配合物的合成及表征 被引量:5
17
作者 肖菡曦 蔡铁军 +2 位作者 龙云飞 邓谦 曹美兰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2期62-65,共4页
合成了N,N′-双(2-水杨醛缩氨基苯基)1,3-丙二酸二酰胺配体及其碱土金属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IR,UV分析,结果表明:配体与镁、钙、锶、钡均形成1∶1型的配合物.并对配体及配合物的荧光性质做了初步的研究.
关键词 配合物 N N'-双(2-水杨醛缩氨基苯基)1 3-丙二酸二酰胺 碱土金属 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席夫碱配合物的模板法合成及表征 被引量:5
18
作者 谷云骊 张亚红 邹智毅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85-89,共5页
以模板法合成了一系列稀土配合物H[LnL(NO3)2]·H2O(其中,Ln=La、Pr~Lu;L=Salen,N,N′ethylenebisalicylideneamine),并对它们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 以模板法合成了一系列稀土配合物H[LnL(NO3)2]·H2O(其中,Ln=La、Pr~Lu;L=Salen,N,N′ethylenebisalicylideneamine),并对它们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及热谱的测试。结果表明,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符合所给出的分子式。其中L以N原子和O原子配位,NO-3以双齿配位,L的配位能力比NO-3强。H2O以结晶水的形式存在于配合物分子中,Ln3+离子的配位数为8;Nd3+、Ho3+、Er3+等离子的配合物有超灵敏跃迁,其振子强度比自由离子高2~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配合物 席夫碱 红外光谱 超灵敏跃迁 模板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与茜素紫固体配合物的合成及药理作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戴荣斌 王流芳 +2 位作者 唐慧安 吴集贵 艾军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68-72,共5页
报道了7种稀土离子(Ⅲ)与茜素紫生成的二元固体配合物的合成方法.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核磁共振光谱、差热分析、摩尔电导和溶解性能等测定,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
关键词 茜素紫 稀土金属络合物 合成 药理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KUST-1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对水溶液中稀土离子的选择性吸附 被引量:5
20
作者 赵亮 方向晨 +2 位作者 王刚 段晓光 王少彬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91-399,共9页
在水热条件下合成了铜基金属有机骨架材料(HKUST-1),以稀土离子为吸附对象,研究了HKUST-1吸附前后理化性质的变化规律,得到其吸附动力学方程的拟合曲线。结果表明:在25℃和pH=6条件下,HKUST-1对铈离子(Ce^(3+))和镧离子(La^(3+))的最大... 在水热条件下合成了铜基金属有机骨架材料(HKUST-1),以稀土离子为吸附对象,研究了HKUST-1吸附前后理化性质的变化规律,得到其吸附动力学方程的拟合曲线。结果表明:在25℃和pH=6条件下,HKUST-1对铈离子(Ce^(3+))和镧离子(La^(3+))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234和203 mg/g;在金属离子混合溶液中,对稀土离子(Ce^(3+)和La^(3+))的选择性达到87%;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再生后的HKUST-1(HKUST-1-R)对稀土离子的吸附量下降显著,说明HKUST-1吸附稀土离子的过程不仅有离子交换反应,还有络合配位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 HKUST-1 选择性吸附 稀土离子 络合配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