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牛磺酸对柯萨奇B3病毒感染新生大鼠心肌细胞外向钾电流的影响 被引量:10
1
作者 鲍伟胜 杨英珍 +3 位作者 顾全保 赵剑星 虞勇 郭棋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1期8-10,共3页
观察牛磺酸对柯萨奇B3病毒(CoxsackievirusB3,CVB3)感染新生大鼠心肌细胞外向钾电流(outwardcurrent,Iout)的影响。方法运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了分离的大鼠心肌细胞外向钾电流,并... 观察牛磺酸对柯萨奇B3病毒(CoxsackievirusB3,CVB3)感染新生大鼠心肌细胞外向钾电流(outwardcurrent,Iout)的影响。方法运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了分离的大鼠心肌细胞外向钾电流,并观察牛磺酸的作用。结果CVB3感染可使正常大鼠心肌细胞Iout明显增加,牛磺酸对正常大鼠心肌细胞Iout无明显影响,但可使CVB3感染的Iout趋于正常。结论牛磺酸对CVB3感染心肌细胞K+通道电流的作用可能是其发挥抗心肌损伤作用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磺酸 外向钾电流 心肌细胞 柯萨奇B3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索洛尔对心肌梗死后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及钾电流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刘兵 张荣庆 +8 位作者 王海昌 郭文怡 程何祥 李飞 张殿新 秦涛 徐凯 张金霞 贾国良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69-370,共2页
目的观察心肌梗死(MI)后3周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APD)及外向性电流的瞬时外向K+电流(Ito)和内向整流性K+电流(IK1)的改变,并探讨比索洛尔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家兔MI模型,将动物随机分为3组:心肌梗死组(MI组)21只;用药组(βB组)20只... 目的观察心肌梗死(MI)后3周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APD)及外向性电流的瞬时外向K+电流(Ito)和内向整流性K+电流(IK1)的改变,并探讨比索洛尔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家兔MI模型,将动物随机分为3组:心肌梗死组(MI组)21只;用药组(βB组)20只;伪手术组(Sham组)20只。微电极记录APD;采用Langendoff灌流法获得单个心室肌细胞,利用膜片钳技术全细胞记录模式记录心室肌细胞Ito和IK1。结果非梗死区心室肌细胞的APD50、APD90MI组显著长于Sham组(P<0.05),βB组与Sham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Ito电流密度MI组显著低于Sham组(6.46±2.91vs13.02±4.07,P<0.05),βB组(10.75±2.38)与Sham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3组间IK1电流密度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比索洛尔可减轻MI非梗死区心室肌细胞APD及心室肌细胞Ito的变化,但对IK1电流密度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动作电位时程 瞬时外向k^+电流 内向整流性k^+电流 比索洛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枣总黄酮对大鼠心室肌细胞IC_a、I_(to)和细胞[Ca^(2+)]_i的影响 被引量:22
3
作者 杨玉梅 覃建民 +5 位作者 徐继辉 周尔凤 冯国庆 白音夫 宋一亭 李增曦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784-788,共5页
目的 观察广枣总黄酮对大鼠心室肌细胞L 型钙通道电流 (ICa)和瞬时外向钾通道电流 (Ito)以及对心肌细胞内游离钙浓度 ([Ca2 + ]i)的影响 ,探讨其抗心律失常作用机制。方法 全细胞膜片钳记录大鼠心室肌细胞ICa、Ito,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目的 观察广枣总黄酮对大鼠心室肌细胞L 型钙通道电流 (ICa)和瞬时外向钾通道电流 (Ito)以及对心肌细胞内游离钙浓度 ([Ca2 + ]i)的影响 ,探讨其抗心律失常作用机制。方法 全细胞膜片钳记录大鼠心室肌细胞ICa、Ito,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 [Ca2 + ]i 的变化。结果 在钳制电压- 4 0mV ,实验电压 - 4 0~ +5 0mV时 ,广枣总黄酮 10 0mg·L-1对心室肌细胞ICa无显著影响 ;在钳制电压 - 6 0mV ,实验电压 - 4 0~ +5 0mV时显著抑制瞬时外向钾通道Ito(P <0 0 5 ) ;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结果显示广枣总黄酮在 5 0、10 0、2 0 0mg·L-1却降低缺氧复氧心肌细胞收缩期和静息期[Ca2 + ]i 的浓度。结论 广枣总黄酮对心肌细胞ICa无显著影响 ,可显著抑制瞬时外向钾通道Ito,并可明显降低心肌细胞收缩期和静息期细胞 [Ca2 + ]i 浓度。这可能是其抗心律失常和保护缺血心肌的主要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枣总黄酮 L-型钙通道电流 瞬时外向钾通道电流 细胞内游离钙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向钾电流在谷氨酸引起的神经元损伤中的作用
4
作者 蒋雷 王军 张劲松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756-1759,共4页
目的:探讨谷氨酸通过(NMDA)受体对外向钾电流的影响以及引起神经元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以分离出的孕18d SD大鼠胎鼠的皮层神经元作为实验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谷氨酸处理组,利用全细胞膜片钳的方法记录外向钾电流的变化,通过细胞形态学和... 目的:探讨谷氨酸通过(NMDA)受体对外向钾电流的影响以及引起神经元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以分离出的孕18d SD大鼠胎鼠的皮层神经元作为实验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谷氨酸处理组,利用全细胞膜片钳的方法记录外向钾电流的变化,通过细胞形态学和TUNEL的方法分别观察谷氨酸处理后神经元的损伤情况。结果:谷氨酸能明显引起外向钾电流的增大,而NMDA受体抑制剂MK-801明显抑制由谷氨酸引起的外向钾电流的增大。形态学以及TUNEL实验研究表明,谷氨酸明显引起神经元的损伤(P<0.01),而MK-801、钾通道抑制剂TEA以及高浓度的外钾溶液能明显减缓由谷氨酸引起的细胞损伤(P<0.01)。结论:外向钾电流参与了谷氨酸引起的神经元的损伤,但其机制仍需进一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向钾电流 谷氨酸 神经元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