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6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核电厂辅助给水系统水消耗计算工具开发及应用
1
作者 徐慧波 张国梁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67-572,共6页
针对核电厂全场断电或丧失最终热阱事故下需要快速估算辅助给水系统(ASG)水消耗情况的实际需求,通过分析事故工况下需二次侧带走的各种能量及其特征,基于质量和能量守恒建立简化的ASG水消耗计算模型,开发相应的计算工具并对其进行分析... 针对核电厂全场断电或丧失最终热阱事故下需要快速估算辅助给水系统(ASG)水消耗情况的实际需求,通过分析事故工况下需二次侧带走的各种能量及其特征,基于质量和能量守恒建立简化的ASG水消耗计算模型,开发相应的计算工具并对其进行分析和验证。应用实例表明该工具能够快速评估ASG水消耗情况,为应急技术专家组判断ASG水箱水存量或潜在补水手段是否满足蒸汽发生器二次侧的带热需求,进而合理部署包括移动泵临时注水在内的ASG水箱补水策略提供有效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电厂 全场断电 辅助给水系统 水消耗 应急响应 应急技术专家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铅基反应堆海洋核动力发展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吴宜灿 柏云清 +8 位作者 李春京 李阳 刘少军 王芳 蒋洁琼 吴庆生 刘超 周丹娜 凤麟核团队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3-73,共11页
铅基反应堆(铅基堆)核动力具有固有安全、小型轻量、长寿高效等突出优点,在先进海洋装备、无人潜航器、深海空间站的能源动力上应用前景广阔;在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背景下,保障海洋能源供给成为重要的基础条件,开展铅基堆海洋核动力发展... 铅基反应堆(铅基堆)核动力具有固有安全、小型轻量、长寿高效等突出优点,在先进海洋装备、无人潜航器、深海空间站的能源动力上应用前景广阔;在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背景下,保障海洋能源供给成为重要的基础条件,开展铅基堆海洋核动力发展研究是推动我国海洋装备能源动力技术革新的关键内容。本文总结了海洋核动力的应用场景与发展需求,从技术特征、代表性应用、研制现状等方面系统梳理了铅基堆核动力的发展概况,凝练和剖析了包括核燃料与包壳材料、一回路关键设备、冷却剂工艺与氧测控、先进发电技术在内的铅基堆海洋核动力关键技术。立足国情研判了铅基堆海洋核动力面临的发展挑战,提出了低温铅基堆海洋核动力、高温高效铅基堆海洋核动力、一体化全自然循环铅基堆海洋核动力等可行技术路线。研究建议,强化前瞻性配套专项技术研发、加快部署装备示范工程,将铅基堆纳入重大能源战略、加快建设标准体系,设置国家级联合研发机构、构建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新模式,更好服务国家海洋战略并推动海洋核动力跨越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基反应堆 海洋核动力 海洋装备 深海核电源 无人潜航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山核电站海域有害盐在带温核级材料表面沉积实验设计 被引量:1
3
作者 蔡双雨 宋术伟 +7 位作者 李馨楠 闫松涛 张博 黄菲菲 支惠 江畔 文磊 金莹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8-34,共7页
含Cl有害盐在服役构件表面的沉积量,是影响服役构件腐蚀进程的重要因素。秦山核电站临海而建,面临含Cl有害盐沉积引起的腐蚀问题。该文通过实地环境调研,并根据调研结果开展实验室盐雾沉积实验设计,结果表明:以ASTM D1141-98(2021版)标... 含Cl有害盐在服役构件表面的沉积量,是影响服役构件腐蚀进程的重要因素。秦山核电站临海而建,面临含Cl有害盐沉积引起的腐蚀问题。该文通过实地环境调研,并根据调研结果开展实验室盐雾沉积实验设计,结果表明:以ASTM D1141-98(2021版)标准中的人工海水Cl元素含量为基准,将秦山核电站海域海水各化合物含量乘以4.075 26进行放大,可得到符合ASTM标准设计的盐雾沉积用有害盐模拟溶液成分。之后,该文进一步开展90℃带温核级材料表面有害盐沉积实验,探究临海服役环境下,有害盐在秦山核电站乏燃料贮罐材料(带温核级材料)表面的沉积规律,为开展实际服役环境下的核电站材料服役寿命评估、服役性能评价提供一种实验室设计思路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山核电站 有害盐沉积 乏燃料贮罐 腐蚀 盐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激光投影技术在核电厂施工放样中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开诚 许志强 +4 位作者 赫海涛 王宝迪 廖静瑜 路宏杰 张亚军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8-234,共7页
施工放样作为核电厂建造的关键基础工作,是其他施工活动的依据,其对工程质量及进度有着直接影响。目前核电建安领域主要采用全站仪进行逐点式放样的施工放样方法,该方法具有放样精度差、施工效率低和人工成本投入大等弊端。本文主要提... 施工放样作为核电厂建造的关键基础工作,是其他施工活动的依据,其对工程质量及进度有着直接影响。目前核电建安领域主要采用全站仪进行逐点式放样的施工放样方法,该方法具有放样精度差、施工效率低和人工成本投入大等弊端。本文主要提出了应用三维激光投影技术实现核电厂快速施工放样,该方法具有批量放样和投影精度高的特点,通过核电厂施工放样可行性分析和某核电项目现场应用,并使用全站仪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三维激光投影技术在核电厂施工放样中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激光投影技术 施工放样 核电厂 全站仪 对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源网协同支撑作用的含新能源电力系统网架重构决策优化方法 被引量:3
5
作者 周健 冯楠 +3 位作者 季怡萍 冯煜尧 王帅 李少岩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0-157,共8页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日益增多的极端事件,研究新能源高比例接入下的系统恢复方案,对完善新型电力系统安全防御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在此背景下,提出一种含新能源电力系统网架重构决策优化方法。首先,基于核密度法对新能源出力不确定...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日益增多的极端事件,研究新能源高比例接入下的系统恢复方案,对完善新型电力系统安全防御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在此背景下,提出一种含新能源电力系统网架重构决策优化方法。首先,基于核密度法对新能源出力不确定性进行分析建模;其次,考虑新能源并网和运行对网架强度的要求,实现了新能源多场站短路比约束的线性化建模;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能协同新能源、储能、常规机组和输电网络恢复的网架重构优化模型,并提出双层优化策略以提升模型求解效率。基于新英格兰10机39节点系统的算例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恢复 核密度法 新能源多场站短路比 双层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节热离子型月面堆电源堆芯方案研究
6
作者 王征 孙征 +1 位作者 侯丞 赵守智 《深空探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35-443,共9页
核反应堆电源是月球科研站电力供应最重要选项之一。根据月球科研站的用电需求,给出了净电功率为40kWe,寿命为10a的单节热离子型月面核反应堆电源堆芯方案。由于单节热离子燃料元件既可以在地面完成燃料装载也可较为方便地在月面进行燃... 核反应堆电源是月球科研站电力供应最重要选项之一。根据月球科研站的用电需求,给出了净电功率为40kWe,寿命为10a的单节热离子型月面核反应堆电源堆芯方案。由于单节热离子燃料元件既可以在地面完成燃料装载也可较为方便地在月面进行燃料装载,提出两种不同燃料装载模式下的堆芯方案。通过燃料分区装载对堆芯方案进行了径向功率分布的优化,并对堆芯的功率分布、温度效应、转鼓与安全棒价值、燃耗及氢泄漏效应、反应性平衡以及特殊临界安全问题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两种堆芯方案均能满足中子学设计及特殊临界安全的要求且各有特点。研究成果可为月面堆电源堆芯方案的选择以及工作流程的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球科研站 月面堆电源 单节热离子燃料元件 氢化钇 堆芯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月面科研站核反应堆电源系统发展现状 被引量:1
7
作者 夏彦 朱凯博 +1 位作者 孙韶蕾 魏志勇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404-423,共20页
伴随着月球科考与开发的全面展开,月面科研站的工程建设已逐渐提上日程,为月面科研站提供可靠、持续、长寿命的电力供应是先决条件。核反应堆电源系统,因适应月球各纬度地区和长昼夜交替条件,具有持续提供高功率输出、高能量密度和长寿... 伴随着月球科考与开发的全面展开,月面科研站的工程建设已逐渐提上日程,为月面科研站提供可靠、持续、长寿命的电力供应是先决条件。核反应堆电源系统,因适应月球各纬度地区和长昼夜交替条件,具有持续提供高功率输出、高能量密度和长寿命特点,被视为月面科研站能源系统主电源最有潜力的解决方案。本文首先总结了人类探月历史的演化,紧接着介绍了月面科研站能源系统面临的环境条件以及能源需求,然后介绍了月面核反应堆电源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并梳理了国内外当前各种月面科研站核反应堆电源系统的概念设计和开发阶段情况,最后对未来月面用核反应堆电源系统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并针对技术突破和应用需求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面科研站 核反应堆 热电转换系统 热排散系统 电源管理与分配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亚湾核电站运转前和运转后邻近海域水质状况评价 被引量:17
8
作者 彭云辉 陈浩如 +2 位作者 王肇鼎 潘明祥 高红莲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45-52,共8页
根据1991年、1994~1995年、1998年监测资料,选用pH、溶解氧、总溶解无机氮、磷酸盐和叶绿素a为评价因子。以水质质量综合指数(WQI)为模式,评价了大亚湾核电站邻近海域水体质量状况。综合评价的结果显示,无... 根据1991年、1994~1995年、1998年监测资料,选用pH、溶解氧、总溶解无机氮、磷酸盐和叶绿素a为评价因子。以水质质量综合指数(WQI)为模式,评价了大亚湾核电站邻近海域水体质量状况。综合评价的结果显示,无论核电站运转前或运转后,其邻近海域水体质量一年四季均属清洁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亚湾核电站 污染 水质评价 PH值 溶解氧 磷酸盐 叶绿素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亚湾和岭澳核电站外围辐射环境监督性监测 被引量:16
9
作者 黄乃明 陈志东 +11 位作者 宋海青 邓飞 林清 黄乃容 周睿东 万玉松 莫光华 李灵娟 刘瑛 李巧勤 赖力明 周雪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91-205,共15页
本文系统地介绍了广东省环境辐射研究监测中心自 1 994年以来对广东大亚湾和岭澳核电站外围辐射环境的监督性监测 ,包括监测方案、方法、质量保证、主要结果和结论。监测结果表明 :( 1 )核电站运行以来的气体排放未对厂区以外的大气和... 本文系统地介绍了广东省环境辐射研究监测中心自 1 994年以来对广东大亚湾和岭澳核电站外围辐射环境的监督性监测 ,包括监测方案、方法、质量保证、主要结果和结论。监测结果表明 :( 1 )核电站运行以来的气体排放未对厂区以外的大气和陆地环境产生可观测到的影响 ;( 2 )对于110mAg ,西大亚湾的海水中仅在 1 995年和 1 997年检测到高于探测限的样品 ,最大年平均浓度为 3 .1Bq/m3;西大亚湾的海底泥中只在 1 997年能被检测到 ,年平均值为 1 .0Bq/kg(干 ) ;西大亚湾的海洋生物中在 1 994、1 996和 1 997年检测到的活度浓度较高 ,珍珠贝、马尾藻和墨鱼中的最高年平均活度浓度分别为 2 .2、1 .7和 5 .8Bq/kg(鲜 ) ,1 997年以后随着排放量的下降而显著下降 ;( 3 )对于137Cs,1 994~ 1 998年西大亚湾海水样品中的活度浓度相对较高 ,年平均值最高的 1 995年为 4.6Bq/m3,1 999年以后与本底相当 ;137Cs在其他海洋介质中的活度浓度很低 ,且在本底涨落范围内变化 ;( 4 )对于西大亚湾海水中的3H ,只在核电站排放期间短时升高 ,3~ 5天后基本恢复到本底水平 ,实测年平均活度浓度在 0 .8~ 3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亚湾核电站 岭澳核电站 辐射环境 监督性监测 监测方案 质量保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岭澳核电站二期工程基岩爆破安全阈值分析 被引量:14
10
作者 夏祥 李海波 +3 位作者 李俊如 朱莅 刘博 王晓炜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2945-2951,2956,共8页
核电站基础爆破开挖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岩体爆破损伤深度,确保建基面安全。以广东岭澳核电站二期工程基础爆破开挖为例,通过现场爆破振动监测、岩体声波试验以及数值模拟,综合分析了岩体爆炸振动衰减规律和损伤特征,研究了距爆源一定距... 核电站基础爆破开挖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岩体爆破损伤深度,确保建基面安全。以广东岭澳核电站二期工程基础爆破开挖为例,通过现场爆破振动监测、岩体声波试验以及数值模拟,综合分析了岩体爆炸振动衰减规律和损伤特征,研究了距爆源一定距离处岩体振动速度与损伤特征的关系,提出了岭澳核电站二期工程岩体爆炸损伤深度的控制方法,确定了相应的安全阈值。分析结果表明,岭澳核电站二期工程基础爆破开挖时,当距爆源30m处的岩体质点振动速度不超过5cm/s时,可保证下卧基岩的损伤深度小于2m,确保建基岩完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阈值 爆破振动 损伤 核电站 爆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9年葫芦岛附近海域鱼卵仔稚鱼种类组成与数量分布 被引量:11
11
作者 赵静 张秀梅 +3 位作者 卞晓东 吴忠鑫 高天翔 张沛东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34-42,共9页
2009年5、8、10和12月,利用浅水Ⅰ型浮游生物水平和垂直拖网对葫芦岛海域鱼卵、仔稚鱼种类组成与数量分布进行了4个季度的调查。调查结果表明:4个季度共采到鱼卵44粒,仔稚鱼79尾,共鉴定出13个种,隶属于6目10科11属,其中有2种舌鳎类的鱼... 2009年5、8、10和12月,利用浅水Ⅰ型浮游生物水平和垂直拖网对葫芦岛海域鱼卵、仔稚鱼种类组成与数量分布进行了4个季度的调查。调查结果表明:4个季度共采到鱼卵44粒,仔稚鱼79尾,共鉴定出13个种,隶属于6目10科11属,其中有2种舌鳎类的鱼卵未能鉴定到种。优势种为赤鼻棱鳀(Thrissa kammalensis)、沙氏下鱵鱼(Hyporhamphus sajo-ri)、绯(Callionymus beniteguri)。春季垂直拖网采集到5粒鱼卵、8尾仔稚鱼。鱼卵、仔稚鱼的出现频率分别为25%和33.33%,平均密度分别为24.272和38.835ind/100m3;夏季水平和垂直拖网分别采集31粒鱼卵、47尾仔稚鱼和5粒鱼卵、24尾仔稚鱼,鱼卵、仔稚鱼的出现频率分别为100%、66.67%和20%、73.33%,平均密度分别为4.463、6.767ind/100m2和17.934、86.083ind/100m3;秋季和冬季都仅在水平拖网采到鱼卵,出现频率分别为10%和25%,密度分别为0.259和0.324ind/100m2。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季节的变化,暖水种、暖温种、冷温种间出现交替。春、秋、冬季鱼卵、仔稚鱼群落Margalef丰富度指数(D)、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平均值均较低,且各值均低于夏季,说明夏季种类结构相对其余3季稳定,多样性指数高、种类组成复杂、种间分布较均匀。本研究结果与该海域1998年同期(5、8月)调查结果在数量分布上有明显差异,鱼卵、仔稚鱼的种类组成与数量分布发生了显著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卵 仔稚鱼 徐大堡核电站 种类组成 数量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岛核事故对中国的影响及应急经验 被引量:17
12
作者 张建岗 姚仁太 +7 位作者 任晓娜 汤荣耀 赵兵 徐向军 张俊芳 郝宏伟 张雷 徐潇潇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362-372,共11页
介绍了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后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开展的响应工作,主要包括跟踪事故进程,进行释放源项和后果估算,开展环境监测,提供技术分析和专家支持。对福岛核电站事故对我国核与辐射应急的启示进行了讨论与分析,建议提升核设施应对... 介绍了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后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开展的响应工作,主要包括跟踪事故进程,进行释放源项和后果估算,开展环境监测,提供技术分析和专家支持。对福岛核电站事故对我国核与辐射应急的启示进行了讨论与分析,建议提升核设施应对严重事故的安全功能,加强应急计划和准备的基础和各级应急组织的响应能力,改进应急专用设施和设备的可靠性,完善核应急运行机制,重视核与辐射应急教育培训和国际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事故 福岛核电站 自然事件 安全 应急 对策 措施 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田湾核电站海域潮流泥沙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21
13
作者 李孟国 李文丹 +1 位作者 时钟 李世森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6-23,共8页
建立了基于不规则三角形网格的考虑波浪及其破碎作用的潮流泥沙数学模型,在对模型进行充分验证的基础上,对田湾核电站海域的潮流泥沙进行了数值模拟,对潮流场泥沙场特征进行了分析;对连云港港口扩建(旗台港区建设)规划方案对田湾核电站... 建立了基于不规则三角形网格的考虑波浪及其破碎作用的潮流泥沙数学模型,在对模型进行充分验证的基础上,对田湾核电站海域的潮流泥沙进行了数值模拟,对潮流场泥沙场特征进行了分析;对连云港港口扩建(旗台港区建设)规划方案对田湾核电站已建取水工程的影响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计算了取水明渠口门附近岸滩的冲淤变化及取水口设计水深等深线的位移。研究结果表明:连云港港口扩建后,已建的田湾核电站取水明渠口门附近水域变成泥沙淤积环境,滩面将会淤高,设计的取水口门水深等深线将会外移,核电站正常取水将会受到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沙 潮流 数学模型 数值模拟 连云港港 田湾核电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核电站地应力测量及其应用 被引量:13
14
作者 丰成君 陈群策 +2 位作者 谭成轩 吴满路 秦向辉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745-1752,共8页
基于广东省3个核电站厂址区的水压致裂地应力测量结果,获得了各核电站厂址区现今地应力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各核电站厂址区以水平应力为主导;大亚湾、阳江核电站水平应力值随深度增加而呈线性增大,台山核电站水平应力随深度线性增加不... 基于广东省3个核电站厂址区的水压致裂地应力测量结果,获得了各核电站厂址区现今地应力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各核电站厂址区以水平应力为主导;大亚湾、阳江核电站水平应力值随深度增加而呈线性增大,台山核电站水平应力随深度线性增加不明显;大亚湾、阳江核电站厂址区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为NW-NWW,台山核电站为NNW。根据地应力测量结果、相关理论及判据分析认为,大亚湾核电站拟建隧洞长轴方向较不利于隧洞围岩的稳定,台山和阳江核电站拟建隧洞长轴方向利于围岩的稳定和维护;各核电站拟建隧洞横截面形状以水平长轴、垂向短轴且长、短轴比近似于各隧洞截面上侧压力系数的椭圆形为宜;各隧洞在埋深范围内开挖时均没有发生岩爆的可能性。最后,依据Byerlee滑动摩擦准则,探讨了核电站外围现今活动断层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压致裂地应力测量 核电站 地应力场 隧洞稳定性 断层滑动摩擦准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后放射性废液的泄漏/排放及辐射影响评估 被引量:15
15
作者 李冰 陈莹莹 +2 位作者 余少青 陈晓秋 杨端节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336-347,共12页
利用日本东京电力株式会社(TEPCO)和文部科学省(MEXT)等机构截止到2011年5月6日公布的较高放射性水平污水的泄漏资料和较低放射性水平污水的主动排放资料,以及海域的辐射环境监测资料和水产品放射性含量监测资料等,分析了泄漏及排放的... 利用日本东京电力株式会社(TEPCO)和文部科学省(MEXT)等机构截止到2011年5月6日公布的较高放射性水平污水的泄漏资料和较低放射性水平污水的主动排放资料,以及海域的辐射环境监测资料和水产品放射性含量监测资料等,分析了泄漏及排放的放射性污水在近岸海域海水中的分布,并初步评估了所致的海洋生物剂量和公众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 放射性废液 海域监测 剂量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核岛新浇混凝土强度的爆破振动速度阈值研究 被引量:14
16
作者 娄建武 徐全军 龙源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2003年第2期163-167,共5页
针对短龄期混凝土强度容易受到附近爆破振动的影响,进行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模型实验,以确定在建核岛新浇灌混凝土强度所能承受的最高爆破振动速度值。实测结果表明C25、C40混凝土在浇筑12h、3d、7d凝期时受到1cm/s、5cm/s振幅的爆破振动... 针对短龄期混凝土强度容易受到附近爆破振动的影响,进行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模型实验,以确定在建核岛新浇灌混凝土强度所能承受的最高爆破振动速度值。实测结果表明C25、C40混凝土在浇筑12h、3d、7d凝期时受到1cm/s、5cm/s振幅的爆破振动后,与未受振动的混凝土相比、其强度、钢筋握裹力都不会受到明显影响。由于核电建设安全性的特殊性要求,本文提出对于核岛新浇筑的混凝土,其爆破振动阈值控制在1cm/s以内时,其强度不会受到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龄期混凝土 强度 爆破振动 钢筋握裹力 核电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下高压局部干式自动焊接试验装置控制系统 被引量:11
17
作者 高辉 焦向东 +3 位作者 周灿丰 朱家雷 沈秋平 余燕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65-68,共4页
研制了一套用于水下高压局部干式自动焊接试验控制系统。此试验系统采用液压作为动力源,可在由排水罩形成的局部干式空间内进行MIG焊接。此系统采用西门子PLC、压力传感器、行程开关、水下摆心传感器等作为其主要的控制部件。由焊接环... 研制了一套用于水下高压局部干式自动焊接试验控制系统。此试验系统采用液压作为动力源,可在由排水罩形成的局部干式空间内进行MIG焊接。此系统采用西门子PLC、压力传感器、行程开关、水下摆心传感器等作为其主要的控制部件。由焊接环境控制、液压驱动自动焊机控制和水下摄像三套子系统构成。此系统可以实现在高压有水环境下远程遥控的局部干式自动焊接。结果表明,此焊接试验装置工作稳定,水下焊接焊缝质量良好。这些研究工作为核电厂水下焊接维修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自动焊接 局部干式焊接 核电厂焊接维修 水下摆心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田湾核电站周边土壤及植物中^137Cs含量调查及人群内辐射风险评价 被引量:11
18
作者 史薇 陆继根 +2 位作者 王利华 刘红玲 于红霞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5期451-456,共6页
为了调查田湾核电站运行后土壤环境中核素137Cs放射性水平的变化及评估其对当地居民的健康风险,采用现场采样测定的方法,分析了田湾核电站装料2年后周边土壤及植物中137Cs的放射性水平,并与运行前的本底调查结果进行了比较,同时利用放... 为了调查田湾核电站运行后土壤环境中核素137Cs放射性水平的变化及评估其对当地居民的健康风险,采用现场采样测定的方法,分析了田湾核电站装料2年后周边土壤及植物中137Cs的放射性水平,并与运行前的本底调查结果进行了比较,同时利用放射性核素对人群内辐射风险评价模型结合田湾地区居民饮食情况对人群辐射风险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核电站运行2年后周边土壤中137Cs的放射性水平与运行前相比总体上没有明显变化,但个别村镇点位的137Cs放射性水平升高;核电站周边植物中137Cs的放射性水平均远低于我国相关国家标准(GB14882-1994)和运行前的本底值;田湾地区高公岛居民核素137Cs的年总摄入量为18.62Bq·a-1,远低于我国国标成人限值(GB14882-1994).通过摄入137Cs引起的人群内辐射总致癌风险较低,为1.51×10-7a-1,其中超过50%的风险来源于摄入鱼类海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湾核电站 ^137CS 内辐射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夏季大亚湾核电厂温排水对海洋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8
19
作者 唐森铭 严岩 陈彬 《应用海洋学学报》 CAS CSCD 2013年第3期373-382,共10页
在2008年4~8月温升季节,对大亚湾核电厂进水口和排水口附近水体4个测站浮游植物种类组成进行了逐月调查,以评估温排水对海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获得的网采浮游植物有117种,其中硅藻为该海区的主要种类,其次是甲藻;甲藻与... 在2008年4~8月温升季节,对大亚湾核电厂进水口和排水口附近水体4个测站浮游植物种类组成进行了逐月调查,以评估温排水对海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获得的网采浮游植物有117种,其中硅藻为该海区的主要种类,其次是甲藻;甲藻与硅藻的种数比为64∶36.比较分析了核电厂进水口和排水口外水体浮游植物群落差异,结果显示温排水区水体浮游植物密度有增加趋势,在4~8月份增加的细胞密度总平均值为17 492×103cells/m3,平均密度是排水口站位的2.73倍,没有迹象表明温排水导致排水口站位上浮游植物细胞密度降低.不相似性分析结果表明导致核电厂进、排水口水体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差异的主要贡献种是硅藻;在排水口外水体中甲藻种数减少,但其细胞密度未见明显变化,显示冷却水系统对甲藻的损害.调查结果表明:除6月份外,核电厂排水口外水体的浮游植物均匀度指数和种类多样性指数普遍降低,其降幅分别达到0.15(0.03~0.22)和0.54(0.23~0.92);水温和盐度测定结果表明核电厂温排水区调查站位水体平均温升不高于2℃,且各站间盐度差不大.但是,6月份特大暴雨后各调查站位水温、盐度结构出现很大变化,各站之间表层水温温差缩小,仅在0.1℃左右,站位间盐度差拉大,最大差值达6.9;同时,核电厂温排水对浮游植物群落的影响随之减弱,排水口站位上的浮游植物均匀度和种类多样性指数均高于进水口站位的对应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学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温排水 核电厂 大亚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测量压水堆核电站一回路水泄漏的 ^(13)N 监测系统 被引量:9
20
作者 郭兰英 赵修良 +4 位作者 赵立宏 龚学余 曹雷 何宪 凌球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82-284,共3页
本文描述了监测压水堆核电站一回路水泄漏率的13N监测系统的工作原理,系统组成及工作性能。该系统具有探测灵敏度高、可靠性高及响应速度快等优点。
关键词 核电站 压水堆核电站 泄漏率 氮13 监测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