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流式细胞术的蜘蛛抱蛋属植物倍性检测和核DNA含量测定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2
1
作者 陈婷婷 马均鹏 +3 位作者 黄盈萤 梁桂槟 周浩 高乞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948-1957,共10页
为建立适用于蜘蛛抱蛋属植物的倍性检测及其核DNA含量的流式细胞术方法,以蜘蛛抱蛋属植物成熟叶片为材料,比较了WPB解离液、LB01解离液、Galbraith’s解离液以及改良Galbraith’s解离液制备的细胞核悬液的效果。结果表明:改良Galbraith... 为建立适用于蜘蛛抱蛋属植物的倍性检测及其核DNA含量的流式细胞术方法,以蜘蛛抱蛋属植物成熟叶片为材料,比较了WPB解离液、LB01解离液、Galbraith’s解离液以及改良Galbraith’s解离液制备的细胞核悬液的效果。结果表明:改良Galbraith’s解离液能够更广泛地适用于蜘蛛抱蛋属植物成熟叶片的细胞核悬液的制备且效果较好。利用改良Galbraith’s解离液对12种13个居群的蜘蛛抱蛋属植物进行倍性检测,并通过染色体制片计数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12种蜘蛛抱蛋属植物的DNA含量的荧光强度峰值范围为1753078.81~5817826.99。其中,11种二倍体植物的峰值范围为1753078.81~2937690.80,四倍体辐花蜘蛛抱蛋的峰值为3892503.69,六倍体泰国蜘蛛抱蛋的峰值为5817826.99。此外,以葱为内标,对以上蜘蛛抱蛋属植物的核DNA含量进行测定和估算,首次估测了11种蜘蛛抱蛋植物的核DNA含量,蜘蛛抱蛋的DNA含量与已有报道的结果相近。其中,二倍体植物的核DNA含量为14.16~18.73 Gb;四倍体辐花蜘蛛抱蛋的核DNA含量为28.33 Gb;六倍体泰国蜘蛛抱蛋的核DNA含量为43.03 Gb。结果可为蜘蛛抱蛋属植物的遗传育种研究、全基因组研究以及喀斯特植物的起源与演化研究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蜘蛛抱蛋属 染色体数目 流式细胞术 倍性水平 dna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式细胞仪检测高等植物细胞核DNA含量的方法 被引量:61
2
作者 汪艳 肖媛 +3 位作者 刘伟 李婷婷 胡锐 乔志仙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6-131,共6页
相对于动物和微生物而言,流式细胞术在植物科学上的应用会因植物组织与细胞(如细胞壁、中央液泡、特殊细胞器等)的特殊结构以及次生代谢产物等特殊成分,造成样品在前期处理、染色及测试等方面的困难,甚至导致检测失败或结果不准确。笔... 相对于动物和微生物而言,流式细胞术在植物科学上的应用会因植物组织与细胞(如细胞壁、中央液泡、特殊细胞器等)的特殊结构以及次生代谢产物等特殊成分,造成样品在前期处理、染色及测试等方面的困难,甚至导致检测失败或结果不准确。笔者在长期运用流式细胞仪测试工作中,积累了大量的植物样本检测经验,并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总结出从植物取材、样品制备到植物细胞核DNA流式检测的方法和技巧,可为植物科学研究者及从事流式细胞检测的技术人员提供实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式细胞术 高等植物 细胞核dna含量 dna解离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牡蛎不同组织细胞核DNA含量比较 被引量:17
3
作者 郑晓东 王昭萍 +2 位作者 张筱兰 张海滨 王如才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9年第3期453-456,共4页
以太平洋牡蛎新鲜的鳃、闭壳肌及性腺组织为试材,利用流式细胞计分别测定三个组织细胞核DNA的含量。其中,鳃及闭壳肌组织细胞核DNA相对含量在个体间及组织之间比较恒定,而性腺组织细胞核DNA含量受温度影响比较大,个体间差... 以太平洋牡蛎新鲜的鳃、闭壳肌及性腺组织为试材,利用流式细胞计分别测定三个组织细胞核DNA的含量。其中,鳃及闭壳肌组织细胞核DNA相对含量在个体间及组织之间比较恒定,而性腺组织细胞核DNA含量受温度影响比较大,个体间差异明显,且与鳃及闭壳肌组织细胞核DNA含量均呈明显差异。结果说明,鳃及闭壳肌组织是测定牡蛎细胞核DNA含量用于倍性鉴定的理想试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洋 牡蛎 流式细胞计 细胞核 dna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乳癌发生过程中核DNA含量变化与cyclin D1、P53蛋白表达 被引量:4
4
作者 张毅 姜军 +1 位作者 封传悦 韩晓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16-419,共4页
目的 探讨乳腺癌发生过程中细胞核DNA含量变化、cyclinD1、P5 3蛋白表达情况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雌性Wistar大鼠 12 0只 ,利用DMBA 2 0mg·(10 0g) - 1 灌胃 ,复制大鼠乳腺癌动物模型 ,观察正常乳腺、不典型增生乳腺和乳腺癌中细... 目的 探讨乳腺癌发生过程中细胞核DNA含量变化、cyclinD1、P5 3蛋白表达情况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雌性Wistar大鼠 12 0只 ,利用DMBA 2 0mg·(10 0g) - 1 灌胃 ,复制大鼠乳腺癌动物模型 ,观察正常乳腺、不典型增生乳腺和乳腺癌中细胞核DNA含量变化。应用SP免疫组化技术检测cyclinD1、P5 3蛋白在正常乳腺、不典型增生乳腺及乳腺癌中的表达。结果 在乳腺癌发生过程中 ,正常乳腺、不典型增生乳腺及乳腺癌中细胞核DNA含量增加 (P <0 .0 5 ) ;在不典型增生Ⅰ、Ⅱ、Ⅲ级乳腺组织中分别有 3 2 0、6 2 0、11 2 0有cyclinD1表达 ,7 9的乳腺癌Ⅰ级有cyclinD1的表达 ,1 4的乳腺癌Ⅱ级中cyclinD1有表达。P5 3蛋白在乳癌Ⅰ、Ⅱ、Ⅲ级中分别有 1 9、1 4、6 7有过度表达。结论 在大鼠乳腺癌发生过程中 ,细胞核DNA含量变化反映细胞增殖状态 ,cyclinD1过度表达参与肿瘤的发生过程 ,是肿瘤发生中的早期事件 ,而P5 3表达与肿瘤进展有关 ,是肿瘤发生的晚期事件 ,cyclinD1表达与P5 3蛋白表达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细胞核 dna含量 CYCLIN D1 P53蛋白 乳腺增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式细胞术检测4种提取沙棘核DNA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4
5
作者 周香艳 张宁 +2 位作者 王旺田 王翠玲 吴兵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55-160,共6页
采用4种不同提取细胞核的方法,测定了6个不同沙棘品种的核DNA含量,比较了4种不同提取方法测得的CV值的差异.结果表明:4种提取沙棘核DNA的方法所测得的内标CV值为2.49%~11.31%,待测样CV值为2.53%~12.08%.当Tris.MgCl2法测定时,细胞核... 采用4种不同提取细胞核的方法,测定了6个不同沙棘品种的核DNA含量,比较了4种不同提取方法测得的CV值的差异.结果表明:4种提取沙棘核DNA的方法所测得的内标CV值为2.49%~11.31%,待测样CV值为2.53%~12.08%.当Tris.MgCl2法测定时,细胞核全部破碎,故未得到流式图;用Otto's法测得的CV值最小,内标与待测样CV值分别为2.49%~3.35%,2.53%~3.56%.因此,Otto's法为最适宜提取沙棘细胞核DNA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棘 流式细胞术 细胞核提取液 dna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17种中国野生蔷薇核DNA含量 被引量:5
6
作者 李诗琦 张程 高信芬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58-565,共8页
以17种中国野生蔷薇为试材,采用改良的LB 01裂解液,以4种不同的标准植物——大豆(Glycine max Merr.‘Polanka’)、绿豆(Vigna radiata(L.)Wilczek)、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er)和玉米(Zea mays L.)为外标,以二倍体材料丽江... 以17种中国野生蔷薇为试材,采用改良的LB 01裂解液,以4种不同的标准植物——大豆(Glycine max Merr.‘Polanka’)、绿豆(Vigna radiata(L.)Wilczek)、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er)和玉米(Zea mays L.)为外标,以二倍体材料丽江蔷薇(Rosa×lichiangensis Yüet Ku)为内部参照,利用流式细胞术对其核DNA含量及染色体倍性进行检测,并采用常规染色体压片法验证倍性准确性。本研究首次检测了3个二倍体种——商城蔷薇(Rosa shangchengensis T.C.Ku)、广东蔷薇(Rosa kwangtungensis Yüet Tsai)和无刺刺梨(Rosa roxburghii f.inermis S.D.Shi),1个三倍体种——伞房蔷薇(Rosa corymbulosa Rolfe)和1个四倍体种——弯刺蔷薇(Rosa beggeriana Schrenk)的核DNA含量及基因组大小。结果表明,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与常规染色体压片法结果一致,可对中国野生蔷薇的倍性研究进行补充。本研究结果可丰富中国蔷薇属植物的细胞遗传学背景资料并为繁育新品种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蔷薇属 dna含量 倍性水平 流式细胞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流式细胞术的乌饭树核DNA含量(2C-值)测定 被引量:3
7
作者 黄婧 张敏 +2 位作者 林峰 周鹏 周洁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80-686,共7页
核DNA含量(2C-值)是描述植物生物多样性的一个重要特征参数。该研究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越橘属植物乌饭树核DNA含量,建立了适合乌饭树的流式细胞术测定方法:以野生乌饭树的嫩叶为材料,以已知核DNA含量的水稻品种‘日本晴’为内标,采用GP... 核DNA含量(2C-值)是描述植物生物多样性的一个重要特征参数。该研究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越橘属植物乌饭树核DNA含量,建立了适合乌饭树的流式细胞术测定方法:以野生乌饭树的嫩叶为材料,以已知核DNA含量的水稻品种‘日本晴’为内标,采用GPB解离液,细胞核悬液加入50μL·mL^-1碘化丙啶染色5 min即可上机检测。结果表明:(1)9个乌饭树单株的核DNA含量平均值为(1.22±0.03)pg,最小值为1.18 pg,最大值为1.27 pg。(2)检测结果与已知的越橘属二倍体植株的2C-值含量相似,且不同地理来源的单株DNA含量没有显著差异(P>0.05),推测这9个单株为二倍体植株。(3)测定的乌饭树核DNA含量(2C-值)可丰富越橘属植物的C-值库;基于流式细胞术建立的乌饭树核DNA含量测定方法可为该属其他植物的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饭树 dna含量 2C-值 流式细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及细胞核DNA含量在胃癌早期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5
8
作者 梁雨荣 郑泽霖 何尔斯泰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1期810-812,共3页
应用免疫组化LSAB法及流式细胞分析技术(FCM),对12例早期胃癌,15例胃癌前病变(8例胃粘膜中~重度不典型增生,7例轻度不典型增生)及6例正常胃粘膜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及细胞核DNA含量进行了测定。... 应用免疫组化LSAB法及流式细胞分析技术(FCM),对12例早期胃癌,15例胃癌前病变(8例胃粘膜中~重度不典型增生,7例轻度不典型增生)及6例正常胃粘膜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及细胞核DNA含量进行了测定。着重探讨了胃粘膜癌变过程中PCNA的表达及DNA含量变化的意义,试图为胃癌的早期诊断提供客观依据。结果表明:PCNA标记指数(LI)随胃粘膜病变程度的加重呈递增趋势。中~重度不典型增生与早期胃癌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DNA非整倍体检出率比较,早期胃癌明显高于胃粘膜轻度不典型增生组(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增殖细胞核抗原 dna含量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柳树种质核DNA含量的流式测定 被引量:2
9
作者 何旭东 郑纪伟 +2 位作者 王宇 教忠意 诸葛强 《江苏林业科技》 2021年第1期1-6,共6页
核DNA含量(C值)是物种生物学特性的重要特征之一。为探明柳树不同种质间核DNA含量及变化规律,该研究以柳树14个自然种和8个品种为材料,利用水稻和大豆为内标,基于流式细胞仪检测并分析了每份种质的核DNA含量(1C值)。结果表明,22份柳树... 核DNA含量(C值)是物种生物学特性的重要特征之一。为探明柳树不同种质间核DNA含量及变化规律,该研究以柳树14个自然种和8个品种为材料,利用水稻和大豆为内标,基于流式细胞仪检测并分析了每份种质的核DNA含量(1C值)。结果表明,22份柳树种质核DNA含量1C值变化范围为0.38—0.90 pg。14个自然种中,龙爪柳核DNA含量1C值最大,为0.67 pg,蒿柳核DNA含量1C值最小,为0.38 pg。8个品种中,苏柳932核DNA含量1C值最大,为0.90 pg,苏柳1053核DNA含量最小,为0.39 pg。多重比较及方差分析表明:柳树大部分种质个体间核DNA含量1C值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不同类型乔木组和灌木组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该研究结果不但可丰富柳属植物C值数据库,还可为柳属系统发育及基因组学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树 流式细胞术 dna含量 基因组大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杂种细胞核行为和DNA含量与杂种优势的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小川 吴建利 +1 位作者 唐绍清 闵绍楷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91-94,共4页
利用MIPS-1分析仪研究了11个亲本和9个杂种的细胞核行为和DNA含量,同步测定了每个细胞减数分裂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的光密度值、集分光密度值以及细胞核的大小。所测定亲本和杂种的4401个细胞的计算机分析结果表明... 利用MIPS-1分析仪研究了11个亲本和9个杂种的细胞核行为和DNA含量,同步测定了每个细胞减数分裂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的光密度值、集分光密度值以及细胞核的大小。所测定亲本和杂种的4401个细胞的计算机分析结果表明。9个杂种的平均集分光密度值显著高于亲本,但光密度值比亲本的低,杂种的细胞核特别是在减数分裂的前期显著增大。因此,在F1杂合状态下,细胞核中DNA含量增加,而DNA密度下降,这可能有利于基因的表达,从而促进杂种优势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种优势 细胞核行为 dna含量 水稻 杂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咽癌旁上皮细胞核DNA含量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郝兴培 宗永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169-171,共3页
应用显微分光光度计测定15例鼻咽癌19处癌旁病变的上皮细胞核DNA含量并与浸润癌相比较。中、重度异型增生上皮细胞核DI及超过2.5c细胞的百分数处于单纯增生+轻度异型增生与浸润癌之间,3组DI及超过2.5c细胞的百分数差异显著。中、重度异... 应用显微分光光度计测定15例鼻咽癌19处癌旁病变的上皮细胞核DNA含量并与浸润癌相比较。中、重度异型增生上皮细胞核DI及超过2.5c细胞的百分数处于单纯增生+轻度异型增生与浸润癌之间,3组DI及超过2.5c细胞的百分数差异显著。中、重度异型增生以非整倍体为主,其细胞核DNA含量组方图相似于浸润癌。从细胞核DNA含量角度来看,中、重度异型增生是重要的癌前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癌前病变 dna 含量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癌细胞、异型增生细胞和正常细胞的核形态及DNA含量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倪娟 邓仲端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4期285-287,共3页
检测 19例胃癌细胞 (GCC)、癌旁异型增生细胞 (GDC)、正常胃粘膜细胞 (N GC)和 15例肝细胞癌细胞(H CC)、癌旁异型增生肝细胞 (L DC)、正常肝细胞 (N H C)的核形态参数及 DN A含量。结果显示 ,7种细胞核形态计量参数在各组之间 ,均有极... 检测 19例胃癌细胞 (GCC)、癌旁异型增生细胞 (GDC)、正常胃粘膜细胞 (N GC)和 15例肝细胞癌细胞(H CC)、癌旁异型增生肝细胞 (L DC)、正常肝细胞 (N H C)的核形态参数及 DN A含量。结果显示 ,7种细胞核形态计量参数在各组之间 ,均有极显著性意义 (P<0 .0 1) ;且回代正确率分别高达 91.2 3和 88.89。同时 ,DN A含量平均值在各组之间的差异亦有极显著性意义 (P<0 .0 1) ;N GC和 N H C组常有位于二倍体的单峰型 ;GCC和 H CC组的倍体分布分散 ,呈多峰型 ;GDC和 L DC组的倍体分布介于 N GC、N H C和 GCC、H CC之间。提示细胞核的形态参数及 DN A含量倍体分析是鉴别癌细胞、异型增生细胞和正常细胞的一个很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肝肿瘤 细胞核 dna含量 形态计量学 GC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膀胱移行细胞癌胞核 DNA 含量测定及临床意义
13
作者 于冬梅 柳风轩 +3 位作者 朱英桂 闫晓初 李才安 傅晓岚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03-106,F004,共5页
应用显微分光光度计检测膀耽正常粘膜、膀胱乳头状瘤及膀胱移行细胞癌共23倒(正常粘膜3例、乳头状瘤5例及移行细胞癌15例,移行细胞癌分三级,Ⅰ级、Ⅱ级、Ⅲ各5例),其结果显示,正常粘膜上皮细胞和乳头状瘤细胞核及移行细胞癌细胞核Ⅰ、... 应用显微分光光度计检测膀耽正常粘膜、膀胱乳头状瘤及膀胱移行细胞癌共23倒(正常粘膜3例、乳头状瘤5例及移行细胞癌15例,移行细胞癌分三级,Ⅰ级、Ⅱ级、Ⅲ各5例),其结果显示,正常粘膜上皮细胞和乳头状瘤细胞核及移行细胞癌细胞核Ⅰ、Ⅱ、Ⅲ各组之间胞核DNA含量均值有显著的差别(P<0.05~0.01)。本文通过检测细胞核DNA含量的变化,作者认为对膀胱移行细胞癌的诊断、移行细胞癌分级及判断预后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 诊断 预后 膀胱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颌骨骨肉瘤细胞核形态测量和DNA定量研究
14
作者 王莉芬 吴奇光 孙开华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2年第1期36-38,41,共4页
本文用多功维图像分析仪对47例颌骨骨肉瘤进行了细胞核形态测量和DNA定量研究,分析了不同组织类型和分化程度的骨肉瘤在细胞核形态和DNA含量方面的差异,初步探讨了DNA含量变化与肿瘤预后的关系。
关键词 细胞核形态 dna定量 骨肉瘤 颌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膀胱肿瘤细胞核DNA含量的变化
15
作者 郑伟 肖志芸 林国威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z1期172-173,共2页
膀胱肿瘤标本在Feulgen染色后 ,应用“VideoPro 3 2”彩色图像分析系统 ,测量其DNA指数 (DI)值和各种倍体细胞占该病例病变细胞的百分率。从膀胱移行细胞乳头状瘤、乳头状瘤细胞生长活跃到膀胱移行细胞癌I~III级 ,DI值和多倍体细胞百分... 膀胱肿瘤标本在Feulgen染色后 ,应用“VideoPro 3 2”彩色图像分析系统 ,测量其DNA指数 (DI)值和各种倍体细胞占该病例病变细胞的百分率。从膀胱移行细胞乳头状瘤、乳头状瘤细胞生长活跃到膀胱移行细胞癌I~III级 ,DI值和多倍体细胞百分率 ,随着肿瘤级别的增高而增大 ;并提示细胞生长活跃的乳头状瘤有低度恶性倾向。DI值和各种倍体细胞占该肿瘤测定细胞的百分率可用来判定膀胱肿瘤的良、恶性 ,以及反映其恶性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dna含量 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咽泡状核细胞癌DNA含量与PCNA计数的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茂怀 沈健 +2 位作者 吴贤英 吴名耀 梅品超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21-223,共3页
应用流式细胞仪和免疫组化技术对12例鼻咽泡状核细胞癌和33例低分化鳞癌的DNA含量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泡状核细胞癌的DNA指数、非整倍体率和PCNA阳性率均高于低分化鳞癌,表明泡状核细胞癌... 应用流式细胞仪和免疫组化技术对12例鼻咽泡状核细胞癌和33例低分化鳞癌的DNA含量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泡状核细胞癌的DNA指数、非整倍体率和PCNA阳性率均高于低分化鳞癌,表明泡状核细胞癌分化程度低于后者。并初步探讨DNA与PCNA所反映的泡状核细胞癌生长生物学特征与预后的联系。P<0.012.3鼻咽泡状核细胞癌和低分化鳞癌的DNA倍体测定见表2。表2泡状核细胞癌和低分化鳞癌DNA倍体的测定与低分化鳞癌相比P<0.013讨论众所周知,DNA异倍体是恶性肿瘤的特征,而PCNA可作为细胞增殖状态的一个指标[3]。本文采用流式细胞仪和PCNA免疫组化技术同时对鼻咽泡状核细胞癌的DNA含量和PCNA计数进行研究,发现泡状核细胞癌的异倍体发生率为91.7%,呈现非整倍体或四倍体核型,明显高于低分化鳞癌,后者在DNA二倍体/近二倍体核型和非整倍体/四倍体核型的分布大致相等,其DI值和PCNA阳性率远低于泡状核细胞癌。宗永生等[4]曾报道泡状核癌细胞群体12例中7例癌细胞众数的DNA大于二倍体含量,8例泡状核细胞癌癌细胞总数中其众数癌细胞位于二倍体和四倍体之间,也说明其DNA含量大于二倍体,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dna含量 流式细胞仪 增殖细胞核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细胞ras p21表达与DNA含量及核形态计量参数关系的分析
17
作者 王昭 宋光放 +2 位作者 常瑛 马心怡 熊梅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18-120,共3页
目的:检测54例胃癌切除标本的癌组织中rasp21表达、癌细胞核形态参数和DNA含量及倍体分布类型。方法:采用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和自动图像分析方法。结果:发现胃癌细胞p21表达水平随着DNA含量不断增多、倍体成倍... 目的:检测54例胃癌切除标本的癌组织中rasp21表达、癌细胞核形态参数和DNA含量及倍体分布类型。方法:采用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和自动图像分析方法。结果:发现胃癌细胞p21表达水平随着DNA含量不断增多、倍体成倍增加而逐渐下降。表明rasp21过度表达主要出现在细胞表型发生明显转化之前。结论:胃癌细胞p21的表达水平与癌细胞核形态参数、癌肿大小、有无淋巴结转移均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含量 胃肿瘤 RAS基因 P21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梁子湖中华沙塘鳢染色体核型和核DNA含量 被引量:3
18
作者 许红霞 杨学芬 杨瑞斌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3-97,共5页
为了丰富中华沙塘鳢的细胞遗传学内容,并为中华沙塘鳢的种质鉴定、育种及沙塘鳢科的进化研究提供基础资料,采用PHA-秋水仙素体内注射法、空气干燥法及Giemsa染色等方法分析中华沙塘鳢模式种产地梁子湖的中华沙塘鳢的染色体数目、核型、... 为了丰富中华沙塘鳢的细胞遗传学内容,并为中华沙塘鳢的种质鉴定、育种及沙塘鳢科的进化研究提供基础资料,采用PHA-秋水仙素体内注射法、空气干燥法及Giemsa染色等方法分析中华沙塘鳢模式种产地梁子湖的中华沙塘鳢的染色体数目、核型、染色体臂数等;以国际通用的公鸡血细胞核DNA绝对含量(2.50pg/2C)为参照标准,利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中华沙塘鳢血细胞核DNA含量。结果表明:梁子湖中华沙塘鳢的染色体数目2n=44,核型为44T,染色体臂数NF=44。染色体相对长度3.332%~5.914%。未见与性别有关的异型染色体,也没有观察到随体或次缢痕。中华沙塘鳢的核DNA绝对含量为2.38pg/2C,基因组大小为1.17×109 b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子湖 中华沙塘鳢 核型 dna含量 进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残端癌及癌前病变细胞核DNA含量变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朱正钢 林言箴 +7 位作者 朱寿柱 尹浩然 洪鹤群 傅培彬 王瑞年 刘炳荣 江兰英 周秀芳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89年第2期93-99,共7页
本实验采用显微分光光度测定法(MSP)分别对11只Wistat大鼠的正常胃粘膜、癌前病变及各型胃残端癌(PGSC)的细胞核DNA含量及细胞核面积进行了定量测定。主要结果如下:1.正常胃粘膜细胞核DNA含量均匀恒定,大部分为2C;2.慢性萎缩性胃炎、残... 本实验采用显微分光光度测定法(MSP)分别对11只Wistat大鼠的正常胃粘膜、癌前病变及各型胃残端癌(PGSC)的细胞核DNA含量及细胞核面积进行了定量测定。主要结果如下:1.正常胃粘膜细胞核DNA含量均匀恒定,大部分为2C;2.慢性萎缩性胃炎、残胃粘膜轻、中度异型增生的细胞核DNA含量相近;3.细胞核DNA变化规律提示重度异型增生与PGSC有极为密切关系,可能为同一疾病的二个不同发展阶段,均可作为外科治疗对象;4.细胞核面积与细胞核DNA含量的变化呈平行关系,并存在显著相关性,故应将该二项指标作综合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残端癌 癌前病变 dna 分光光度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癌中药制剂局部注射对裸鼠人肝癌细胞核 DNA 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44
20
作者 刘莉 蒋亚生 +2 位作者 张士华 冯晓灵 张南征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40-142,共3页
应用自动化图像分析技术对裸鼠人肝癌经局部注射抗癌中药制剂治疗的肝癌细胞核DNA含量进行定量测定,结果表明:经局部治疗后的DNA相时含量均下降(由22.57降到16.13,15.86),与对照组间盖异有显著意义(P<0.01),病理组织学改变为癌组织坏... 应用自动化图像分析技术对裸鼠人肝癌经局部注射抗癌中药制剂治疗的肝癌细胞核DNA含量进行定量测定,结果表明:经局部治疗后的DNA相时含量均下降(由22.57降到16.13,15.86),与对照组间盖异有显著意义(P<0.01),病理组织学改变为癌组织坏死,纤维组织增生及炎细胞浸润。因此作者认为,洲定DNA含量和组织病理学观察,对抗癌药物疗效的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 抗癌中药制剂 肝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